ps :感謝書友“巴圖喀”、“戴霏”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諸愛卿,可知道朕勞累了一天一夜,天微亮時才剛剛睡下。”李沐不傻,未言先歎苦,談判之道也,讓對方先心生歉疚,便可先弱了對方氣勢。


    正常情況下,皇帝這麽一說,朝臣們就該先施禮請罪的。


    魏征也不傻,可他就是愣當作是沒聽見。


    李沐見沒什麽反應,無奈之下隻能切入正題,早了早迴去,還能睡個迴籠覺不是?


    “今日可不是大朝會,諸愛卿這麽早進宮,想必是有要事,說說吧。”


    魏征身為禦史台之首,自然當仁不讓,他橫跨三步,立於殿階中央,“臣有奏,聽聞陛下要簡化漢字,不知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


    “臣以為,大唐天下剛剛平息戰亂,百姓正需修養生息,朝廷如今應該做的,是無為而治。陛下簡化漢字確是彰顯文治武功之盛舉,但此舉耗費人力物力甚巨,臣以為眼下還不是時候。望陛下三思。”


    房玄齡隨即出列道:“陛下,臣以為魏大夫所言甚言,請陛下三思。”


    於是,一眾朝臣都揖首齊聲道:“請陛下三思。”


    李沐不生氣。


    不知者不罪嘛。


    李沐微笑道:“諸位愛卿今日就隻為此事而來?”


    魏征答道:“正是。此事關乎國政,關乎來日朝廷施政方向,不可兒戲。”


    這話讓李沐聽了有些惱意,兒戲?這是在說朕兒戲呢。


    不過李沐自認大人有大量,沒有喝斥魏征無狀。


    “魏愛卿和諸位愛卿想必是誤會了。”李沐平靜地說道,“此事也怪朕,事先沒有說清楚,其實簡化漢字不需要耗費人力和物力,因為朕已經完成了。”


    此話一出,滿殿眾臣都驚呆了。


    簡化漢字,就這麽完成了?


    是自己耳朵出問題了呢,還是自己的腦子出問題了?


    不是一個兩個,滿殿的官員都四處張望著,想從別人的臉上驗證自己的耳朵和腦子正不正常。


    李沐看著這群已經失了神智的大臣們,心中歎了口氣,這還真怪不得這些大臣。


    是人都不會相信自己能一天一夜之間,簡化出漢字。


    “諸位愛卿,朕確實已經完成了此事。孫華,將譯好的字交於首輔、魏卿和諸公過目吧。”


    當房玄齡等人用顫抖的手,從孫華手中接過那疊紙時。


    “唿啦”,滿殿群臣就圍了上來。


    這時候他們自己也已經顧不得為臣的禮儀了。


    這一看,所有人的臉上隻有兩個字——震撼。


    他們看向李沐的眼神中,流露得是四個字——驚為天人。


    簡化漢字已是不易,不,準確地說,是太難了。


    而要讓簡化出的字,能讓人一目了然,就更加不容易了。


    可從這些紙上,眾人一眼看過去,居然能認出其中十之八九,那就說明這些經過簡化的漢字,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並且一旦使用,就再也沒有人想重寫古字了。


    這說明什麽?


    說明古字會被淘汰,而古字的淘汰,就會使得許多耗盡一生,引以為傲的學問,將會成為無用功。


    一時間,群臣的臉上陰睛不定,或紅或白,變幻不定。


    李沐有些奇怪,他是真不明白,誤會已經解釋清楚了,群臣們不該跪倒膜拜,交口稱頌嗎?


    事實上,李沐還是有些沾沾自喜的。


    雖說這簡化字確實不是自己的功勞,但能經過自己推行天下,改變這個時代,開啟民智,李沐自認,自己還是功不可沒的。


    可問題是,殿階下的諸臣顯然沒有這種稱頌的覺悟。


    雖然有些失望,但李沐還是不生氣,他認為,或許自己走的這第一步,還沒有使得眾臣意識到自己將給這個時代帶來怎樣的變化所致。


    “咳……字也給諸公看了,諸公擔憂的耗費國帑之事就不必擔心了。既然誤會已解,那就散朝吧,朕是真困了,先迴宮了。”


    就在李沐站起身時,魏征幾乎與房玄齡等超過一半的大臣跪倒在地。


    “大哉聖人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陛下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修字之功……!”


    房玄齡如歌似唱,而後跪在殿中的群臣附和一片。


    李沐從震驚,而後恍然。


    說實話,他是真沒聽明白房玄齡在唱什麽。


    不過從字裏行間,和群臣的神色上,李沐還是可以判斷出這唱的肯定是好話。


    這個時候,李沐心裏是無比暢快的,這世上沒有人不愛聽好話。


    被眾臣在太極殿交口齊聲稱頌,無論何朝何代,都不多見,這將被記入史冊的。


    好嘛,李沐施施然重新坐迴龍椅,享受起聖明之主的榮耀來。


    房玄齡是個新附之臣,他不是憎恨李沐,事實上他對李沐一直是非常欣賞的。


    從李沐初入長安,房玄齡都是青睞有加的。


    至於二者為敵,是因為房玄齡一直想成為國士,事實上他的地位早已經超過國士,但房玄齡一直自認還沒有達到國士的標準。


    這其中原因很複雜,有些說不清楚。


    房玄齡崇尚從一而終,但李世民最後發起的宮變失敗,讓房玄齡清楚地認識到,李世民確實遜於李沐一籌。


    不管是從大局觀,還是從內心對這天下的責任感,房玄齡都覺得,李沐如同初升的太陽,而李世民已經日落西山。


    而這還不足以讓房玄齡真心去效忠李沐,一個人活到了七十歲,很多事情就很難改變。


    如果說房玄齡沒有參與李世民之前宮變,是因為李道宗臨行前那一拜。


    那麽這次稱頌,房玄齡是真心誠意的。


    他很明白這幾卷簡化漢字會給大唐帶來怎樣的改變。


    開啟民智,有皇以來,隻有聖明君王才想著去開啟民智,庸人、暴君隻想著愚民、牧民。


    隻是聖明君王雖有心,卻從沒有成功過。


    如今,千年的明主都想做卻做不成的事,將在李沐手中實現了,這其中的意義絕不是天雷、水泥、琉璃等物所能比擬的。


    武功雖然重要,但天下終究是和平時間多,人總得活著,故,文治就成了壓過武功的必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