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集)

    第二天,據說易貝車坦白交代,他和盧博財裏外結合,先偷翻身樓生產隊的稻穀,再偷高級社裏倉庫的穀子。盧博財是開鎖的能手,兩人作案已多次了。沒想到,行得夜路多,終於遇到了鬼。這一次賊喊捉賊,大賊卻敗在小賊手中了。

    這一個四月荒,翻身樓的社員們大家都象劉佛來那樣,把床櫃等不能吃的勝利果實都抬到墟上去賣了,再買穀子或雜糧迴來。炊煙起處,家家的鍋灶都煮出了熱氣騰騰飯菜。但是人們房裏的那些家具擺設,卻已是十室九空了。貧苦慣了的農民並不覺得那些東西的可貴,那些東西原來就不屬於他們的,他們隻要吃飽了肚子就好了。

    易淩勝的家私也搬光賣盡了。高級社幹部把這些家私賣得的錢作為對社、隊的賠償。同時他被撤了生產隊長的職務。公安局捉他去勞動教養了十多天,迴來的時候,頭發也被剃光了。那圓圓的臉和光溜溜的頭,看起來就好象是一個皮球放到脖子上去似的,令人覺得好笑。不管他走到哪裏去,那裏的小朋友見了都說:“電燈泡來啦!”,弄得他隻能戴上帽子。

    據說,易淩勝的那張雕龍畫鳳的檀木貴妃椅先前賣了一百多元,後來被省城的一位文物收藏家花一千多塊錢買去了,縣城的寄賣店賺了差不多近千元。他知道了後,跌腿錘胸後悔了許久。

    “梆梆梆、梆梆梆、--- ---”

    上工的梆聲又響了。人們拿著鐮刀,挑著籮擔,走出了家門。

    夏收又開始了。

    第五迴  學校選優秀,易誌良榜上有名;

    區縣樹典型,泥腿子評為先進

    農忙過後,縣裏開始大興水利。徐昌縣有一條徐江河,每年春天都要發一次大洪水,平時卻水流不多,弄得平原地方便有許多低窪的湖洋地。這些湖洋地雖不能一年兩造種稻穀,但因水浸連年,水產便極為豐富,腳踩個湖兒都能捉到半碗魚蝦,螺蚌則遍地可拾。住在低窪地裏的人們,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倒也不失其樂。不過,每年洪水一來,總要毀了許多農田,政府便考慮根治。先是開溝排水,後來就在源流的山口處築個大水庫。這水庫由多條山脈匯合而成,名叫合水水庫,開口處頗為寬闊,因此工程浩大,需調動全縣勞力,趕在明春雨季前修好。指揮部提出奮戰半年的口號,全縣各社隊的勞力除了有孩子還要吃奶的婆娘外,其餘都得上山挑土築堤。嶺塘村裏的民工由副社長吳添福帶隊,組成七八十人的隊伍,每個月為一輪,背被帶帳,挑鍋擔柴的到山裏去安營紮寨。

    易淩勝被派到民工隊裏去做施工員和丈量土方。自生產隊長被削職之後,他就得規規矩矩地做社員了。但做社員的日子最長,肚子最不好對付。他父子倆很快就把糧食吃完,連易誌良的那份口糧也給占吃了。為此,他已兩個月來沒有給易誌良糧食,陳蘭英也沒再迴來過。聽說做水庫的有糧食補助,他便拎了兩支“五華長樂燒”給吳添福。於是,他被派了一個分隊施工員的差使。

    分隊施工員每天做的是上工時站到要倒坭的地方去發簽牌和下工後量一量土方。工作雖不用挑擔那麽辛苦但也不輕鬆,早出晚歸。每天收工後,還得等待指揮部裏的施工員來一齊驗方。指揮部有幾個施工員和一個總施工長,施工員驗收後開一張條子,交總施工長簽字過印後便能憑條到指揮部領到錢糧。一個中等勞力民工一天能挑四十多擔坭便能拿到四十多支簽牌,掙到十五六個工分,獲三兩多的糧食和二毛多錢的補助。有的青壯年跑得快,一天甚至能獲半斤的糧補,便能吃上一頓飽餐。因此,搶速度便是挑擔的第一要緊處。速度快則拿到的簽牌多。工地上,隻見挑擔的如流水穿梭,抓鋤的左鋤右刨,派簽牌的也手忙腳亂。真是有水好行船,錢糧一到實處,一條龍的忙活。各社隊每天五更造飯,七點上工。上工的播音一響,便見一簇簇的人群,象蟻巢搬家似的,從不同的地方匯集到山上,漫山遍野的奔忙起來。

    水庫的主堤壩在一天天的增高著。堤壩外兩側的山丘一天天的變矮了。

    這一日,秋日柔和,天高氣朗,主壩上彩旗飄飄。山腳下那邊的公路上忽然來了幾輛小汽車。小汽車在壩前鬆林處停下後,從裏麵走出戴著草帽的幾個人來。隻見他們一邊抬頭了望,指指點點,一邊迤邐向主壩走來。

    “閃開,閃開!”走在前邊的一個矮胖子對穿梭般挑坭的人喝道。但有的人似乎沒有聽見他的吆喝,仍然埋頭挑擔走路,有些空擔的人便停下來瞧一瞧。

    “別犯急,大盔甲,我們要讓社員先走!”後麵的一個人一邊說,一邊急忙叫他們幾個給民工讓路。

    “縣委範書記來視察啦,請大家讓一讓路吧!”那個叫大盔甲的立即換了一種口氣。

    於是挑擔的,拿鋤的,打夯的,人們都立即讓開了一條道。原來,徐昌縣委有九個常委今天到水庫工地來視察,了解工作進展情況。範書記和縣委領導一行在縣水利局長金正甲的引領下,登上了壩堤。他們在東邊望望,又在西邊瞧瞧;走到堤底砌基石的地方看一看,又去堤側砌排洪閘的地方量一量,最後仍迴到大壩上來。隻見那個叫縣委範書記的捋起衫袖,走到一個正在使勁打夯的小夥子身邊說:

    “小夥子,累了吧,等我們來試一試!”

    立即,縣委的幾個人便圍了上來,大家舉起石夯,“嗨喲,嗨喲”的夯了起來。周圍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過後,群情歡躍,人們幹得更起勁了。

    “範書記,群眾的勞動熱情很高漲啊!”一個戴著眼鏡的同誌說。

    “是的,最好算一算,每天有多少民工出勤,多少人挑坭,按每人每天能挑多少土方,大約估計一下,能不能在春節前基本完成主體工程。春節過後,雨水一到,工作就很被動,而且會出問題。”身體魁梧的範書記不無擔心地說。

    “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在春節前完成!如果每天的進度不夠,就再調人力。李總指揮,你給範書記匯報一下吧。”水利局長金正甲道。

    “不忙,你們寫個書麵報告送來研究,但數據要確實。”

    縣委領導一行離開主壩,向挑土的地方走去。忽然,範書記停了下來,他望著匆忙奔走的人們,小聲地對旁邊的同誌說:

    “你們發現沒有,民工的畚箕盛的坭土都不滿,三擔隻能當兩擔的量嗬!我們計算時隻能打個七折。”

    “這些民工在乎拿多十支八支坭簽,就可以多得些工分和錢糧。”一個深知內裏的幹部道。

    聽了書記的說話,領導們果然發現,盡管有些青年疾走如飛,但他們挑的坭都不多。工地上,抓鋤頭裝坭的人不夠,一邊鋤,一邊刨,隻顧打發坭擔;發簽的見擔就發,手忙腳亂,不顧擔裏的坭多少;擔坭的眼中有數,誰也不想滿擔,挑了就走。真是隻見柴火燒,不見鍋水開。範書記拍拍李總指揮的肩膀說:“老李,勞動的管理急需改進!”

    “是的,我們晚上就召集施工員開會研究研究。”李指揮急忙應道。

    “哎,你們看看,那個青年好樣的!”忽然,一個縣委同誌驚歎地說道。

    順著他的手指望去,隻見一個青年,十六七歲的年紀,雄糾糾的體態,挑著一擔大畚箕,畚箕上滿盛著坭土,正低著頭大步流星的向壩堤那邊走去。他一隻手扶著扁擔,一隻手前後擺動,十分的輕鬆。這一擔坭,少也能頂人家的兩擔。他把擔子挑到倒坭的地方,兩手輕輕的一拎,把坭瀉下,又跨開大步去裝坭了。

    “走,我們過那邊去看看!”範書記高興地說。

    一行領導來到主壩前東側取土的山腰上。他們邊走邊看,那個青年仍然風風火火地奔忙著。人們並沒有發現他們的到來。當他們跟在他的後麵來到工地時,才知道在這裏勞動的大都是在校的學生。原來,為爭取早日完成修築水庫的任務,縣教育局決定,縣城的兩所中學,初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每星期都安排半天的勞動來支援修築水庫。場地不寬,但學生的人數卻不少。有鋤土的,有鏟坭的,有挑坭的。由於人員搭配得較好,勞動有條不紊。隻見工地上校旗飄飄,塵土飛揚,人影閃晃,鬧聲鼎沸。範書記高興地喊道:

    “同學們,你們辛苦啦!”

    “不辛苦,戰天鬥地,為民造福!”前邊的一個學生高聲答道,周圍的同學笑著打量著他們。他們能想到,這些走起路來背手挺胸又笑容可恭的人一定是哪裏來的領導同誌。

    “李總,工地要加強廣播宣傳工作,做好表揚鼓動。這些學生都要認真表彰啊!陳部長,你也派人來采訪,寫些報導見報。”

    “好的,好的。”李總指揮和宣傳部陳部長都異口同聲地說。

    “你們學校誰是帶隊的?”範書記問。

    “裏邊那個挑擔的同學。”有人指著那個挑滿擔坭而又快步流星的同學道。此刻,他正在山丘下邊幫著裝坭上擔。

    “易誌良,這裏有同誌叫你啦!”一同學大聲喊。

    “好的,我馬上就來!”那個名叫易誌良的迴頭應道。他正準備挑起擔子,突然扭頭一望,發現有兩個同學正在側邊山丘的凹陷處揮鋤。那裏的土質鬆,由於這兩天來挖坭的隻顧往裏挖,山丘的肚子已挺了出來,隨時有坍塌的危險。兩個同學在下麵鋤挖,隻見上麵的鬆土沙沙地一陣陣的瀉落來,看看危險就要發生,可是他們卻全然不知。

    “哎,不好!”易誌良急著道。有幾個人順著他的視線抬頭望去,驚得叫了起來:

    “喂,王小波、張大明,危險,快走呀!”

    可是他們聽了唿喊後卻仍楞著站在那裏。他們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麽事情。說時遲,那時快,隻見易誌良放下擔子,一個箭步衝上前去,伸開雙手,盡力把他們往側邊推去。隻聽轟隆一聲,山坭坍蹋下來了。那兩個同學剛好被推到蹋土邊緣,被坭土紮住腰腳,動彈不得,易誌良卻整個被倒下來的山坭掩埋了。

    人們立即衝上前去,七手八腳的把他們扒了出來。王小波、張大明都沒事,易誌良卻已臉色紫黑,不省人事。

    “李總,指揮部有沒有衛生員?你的施工員都在那裏?”範書記大聲喝問。他的臉色緋紅,頸筋暴漲。

    李指揮和金正甲及縣委辦公室張主任邁開快步向指揮部走去。不久,易誌良在人們的救助下,終於蘇醒過來了。偌大的一個工地,施工的管理和民工的生命安全都沒有認真地重視。縣委範書記皺起了雙眉。這一次視察工地他所見到的一些事情,說明水庫的工程進展雖然快,但也有不少隱患,這是一場造福全縣人民的大興水利的人民戰爭,不能樂觀。

    “黃司機,你趕快送這個學生到縣人民醫院去住院護理,並通知他們學校派個老師去;我們都到指揮部去先開個會。”範書記向大家揮揮手說。

    指揮部就在附近用竹木搭起的一個工棚裏。有指揮部辦公室、會計室、糧油供應處、廚房,也有用竹子搭起來做桌凳能坐五六十人的會議室。範書記一行來到會議室裏,隻見李指揮、金正甲和張主任已站在那裏。兩排長凳子上低頭坐著七八個人。中間用竹板搭成的桌子上攤開著幾張報紙,報紙上麵卻放著幾堆撲克牌,還有一些錢和各色各樣的糧票。有兩個人正在掏著褲袋,把錢和糧票交到桌上。

    原來,這幾個人在開完碰頭會後,正躲在指揮部裏打撲克賭錢糧。李指揮他們走進去的時候,他們正賭得火紅火綠。金正甲三步兩腳走向前去,把報紙一掀,撲克牌立刻稀裏花啦撒滿一地。

    “媽你個屁,你們這些是什麽人,竟在上工的時候躲在這裏賭博?”金正甲行伍出身,他瞪圓著眼,眉毛倒豎,一手叉腰,一手指著他們喝道。

    這幾個人大都見過這個黑臉大肚子的水利局長,都把頭一縮,就想溜出去。

    “不準溜!快說你們都是幹什麽的?把袋裏賭的錢糧都給我掏出來!”金正甲把拳頭擂在竹韃桌上,紮的一聲,有幾支竹條便斷了。

    這些人眼見溜不出去,隻得戰戰兢兢的一一報出自己姓名和做的工作來。其中有幾個是指揮部的施工員,也有幾個是帶隊的幹部。從袋裏掏出糧票最多的是新任的指揮部的施工員易淩勝。

    張主任見範書記和大家來到,便把情況向大家簡單的說了。

    “這是階級鬥爭的活材料,資產階級思想真是無孔不入啊!李指揮,你先把他們帶出去,交代下麵對他們作出處理,明天寫個材料交給辦公室。今天見到的幾件事情都不能輕視,我們在這裏開個現場會研究工作。”範書記揮揮手說道。

    這幾個人由總施工長鍾祿宏帶走去了。鍾祿宏說,好在他們中沒有地富家庭的人,不然的話事情可就大了。他唉聲歎氣的代大家寫了一份保證書,他們每個人簽上姓名並加個手印,事情便告一段落。不過,易淩勝不久前才被總施工長鍾祿宏提拔上來做指揮部施工員的活計便丟了,換了另一個青年擔當。他十分歎息的是花了許多手段,好不容易謀到的肥差才嚐到一些甜頭又窩了。半個月以來,他擔任指揮部的施工員,在驗土石方時做些手腳,便輕易的搞到一些錢糧與總施工長二五平分。特別是這些天都有學生來勞動,可以占吞的錢糧便更多,神不知鬼不覺的極是順當。正待展開拳腳,卻不料便被折斷了筋骨。這一次出事不但連本帶賺的糧票被傾囊掏空,而且檢查批評後便丟了這份差事,更可惜指揮部的那幾個施工員和帶隊的那幾個人大家都鳥獸散,再不能聚在一起摸牌了。他們都是剛出窩不久的雛鳥,與他這個老雀周旋起來,隻有被捉吃的份兒。真是人會算,天會斷,衰運一來,屙尿都會被蛇咬著孱頭哩!

    易淩勝這邊懊喪不已。但他不知道,值得慶幸的卻是他負責施工的工地蹋方沒有造成人命傷亡。他也不知道,他賭博的時候,差點把易誌良和兩個學生的性命都賭掉了。

    發生了這件事情之後,吳添福不敢再安排他做什麽事,叫他卷起被蓋迴家了。

    易誌良在醫院躺了兩天就出院了。他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媽媽。陳蘭英是兩天後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道時才知道的。《徐江日報》報導了那天水庫工地上發生的蹋方事故,熱情讚揚了徐昌中學學生易誌良積極勞動,爭挑重擔和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這篇報導放在第一版的明顯位置,標題是《向羅盛教式的同學易誌良學習》。

    一時,易誌良很快就成為校內外都知名的人物。不久,他光榮的加入了共青團。畢業前夕,學校公布的五好學生名單上,初三甲班的易誌良是榜首的第一個。升中考試後,他被徐昌高級中學錄取。

    易誌良的前麵鋪著一條升學的康莊大道。但畢業後,他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他迴農村務農去了。

    又是一個深秋,河裏的流水幹了,嶺上的樹葉黃了,籬邊的野菊花也吐蕊了。

    太陽灰蒙蒙地照在金黃的田野上。一群青年正歡快地在一塊試驗田上揮鐮割禾。這是嶺塘村的共青團支部的高產試驗田。易誌良迴農村以後,與幾個青年一起,向高級社要了兩畝地做水稻高產試驗。一塊地用汪漢國的小株密植法。蒔田的時候用繩子綁上標記,按株距行距正方6寸的規格;另一塊地則用林炎城的單株密植法,規格是4乘4。兩塊地在大道兩側,都掛起了青年實驗田的牌子。社員趁墟出入都能看見。經過青年們一造來的精耕細作,不但穀粒飽滿,而且穀穗長得密密匝匝,齊齊晶晶,十分惹人喜愛。這一日,秋收開鐮,各個生產隊都有人來觀看,縣農科所也派員來參觀。兩把大稱在路邊伺侯。

    隻見青年們把穀挑到大路上,立即便有人扛抬起來過秤。

    “七十斤。”

    “七十五斤。”

    “七十三斤。”

    “--- --- --- ---”

    一邊有人看稱唱數,一邊有人在打算盤。末了,畝產結果分別是一千零五十三斤和一千一百斤。比同類的土地畝產高出了兩百多斤,也比報紙上汪漢國和林炎城的產量還要高出幾十斤。青年們都高興得歡唿起來。

    不久,《徐江日報》詳細地登載了縣農科所寫的調查報告《科學種田喜獲豐收》。於是,便有許多人來取經學習。從蒔田、耘田、施肥到壯尾,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主持試驗的知識青年易誌良忙於介紹經驗。他把這些經驗用“四個字”和“五個一點”來概括。四個字仍然是“精耕細作”;五個一點即精耕要做到犁田時要深一點,插秧的規格要準一點,以保證禾苗均勻的空間;細作要做到施肥的合理。即蒔田時候用顆粒肥料——淡一點,太濃會燒葉,會使禾苗先受苦,影響正常生長;壯苗時候要濃一點,讓禾苗充分吸收養料;壯尾肥料精一點,最好用含磷化肥。這“四個字”和“五個一點”的總結其實是老農的平常經驗。但把它們係統地總結起來卻還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共青團試驗田請老農做參謀,按照老農的指導,再結合先進的技術要求去做,成功地獲得豐收。易誌良平時勤做筆記,頭腦靈活,又善於總結,他的經驗介紹得很生動。

    這一年,他被選為迴鄉知識青年參加農業生產的積極分子,受到縣人民政府的表彰。許多初高中學校都請他去作報告。那幾年,城市和農村的高中學校都很少,徐昌縣能考上高中讀書的人隻占百分之五左右。表彰的材料說,易誌良是一個貧農的孩子,母親是教師,但他熱愛家鄉,積極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雖然考上了重點高中但也迴農村參加農業生產。這對許多不安心農村的初高中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很生動的教育材料。所以,他在學校裏作的報告很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並且越講越好。他根據有些老師的提示,除了認真地從提高認識的需要出發,大談農業科學實驗,談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遠景和知識青年所起的重要作用,此外,也談點實際的思想,例如,受到做教師的母親的教育或受到哪些事情的啟發等等。他最後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黨的教導和母親的希望。他的發言獲得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這裏報告,那裏開會,太陽下去,月亮出來,日子過得飛快。再割兩造禾後,易誌良上調到區團委工作,擔任了石坡區的團委書記職務。

    易誌良迴鄉後,易淩勝再沒有到學校去找陳蘭英。條件是易誌良每月負責易淩勝的生活費。他非常熱愛母親,十分同情母親。這些年來,母親為了他,為了生活,所付出的代價太多太大了!一年多來,在他的努力下,母親開始過上安定和舒心的日子。這正是他之所以沒有去繼續讀書的主要原因。而易淩勝在水庫賭博出了事,也自覺矮了一截,不敢再張揚。不過,藤斷自有篾來駁,經過一番滾打,他又摸出了一番門道,在市場的一個角落裏找到了一個立腳的位置。但凡墟日,隻要他一站在那裏,便有許多人來找他。他搞的是黑市賣“滿天飛”(糧票)的勾當。他的“滿天飛”要比人家的略便宜一些,但每墟隻賣一點,賣完即走,所以也沒有出什麽事情。市管會的從來沒有找過他的麻煩。他像一條蛇,在這荊棘草叢裏找到了洞口,便一頭鑽了進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塵滾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增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增麟並收藏紅塵滾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