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時候就十分感興趣的區域,華楓和雲夢在接下來的十多天裏都沉浸在對天文學如饑似渴的學習中。


    河外星係:


    在哥白尼的理論中,恆星隻是位於最外層恆星天上的光點不可能的。


    1584年,喬爾丹諾·布魯諾提出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


    18世紀上半葉,由於e.哈雷對恆星自行的發展和j.布拉得雷對恆星遙遠距離的科學估計,布魯諾的推測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讚同。


    18世紀中葉,t.賴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測說,布滿全天的恆星和銀河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天體係統。弗裏德裏希·威廉·赫歇爾首創用取樣統計的方法,用望遠鏡數出了天空中大量選定區域的星數以及亮星與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獲得了一幅扁而平、輪廓參差、太陽居中的銀河係結構圖,奠定了銀河係概念的基礎。


    在此後一個半世紀中,h.沙普利發現了太陽不在銀河係中心、j.h.奧爾特發現了銀河係的自轉和旋臂,以及許多人對銀河係直徑、厚度的測定,科學的銀河係概念才最終確立。


    18世紀中葉,康德等人還提出,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像銀河係那樣的天體係統。


    到1924年,由e.p.哈勃用造父視差法測量仙女星係的距離確認了河外星係的存在。


    宇宙的直徑和年齡:


    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930億光年,甚至更大。


    目前可觀測的宇宙年齡大約為138.2億年。


    目前的宇宙理論認為宇宙可能是類似馬鞍狀的負彎曲形狀,該理論源於宇宙大爆炸理論,整個宇宙的外形如同一個吹起的氣球,我們則生活在宇宙的“表麵”。


    斯蒂芬·霍金表示,我們宇宙的形狀可能是一種難以置信的幾何圖形,更接近於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如同荷蘭藝術家摩裏茨·科奈裏斯·埃舍爾創作的圖形一樣。


    霍金的想法以弦理論為依據,而該理論目前仍然還處於假設之中,並未被驗證。如果用語言來形容宇宙的形狀,應該是整體呈現多重鑲嵌模式,具有無限重複出現的扭曲麵,曲麵間環環相扣,如同科奈裏斯·埃舍爾創作的“圓形極限iv”圖案,也與美國工程師p.h.smith創作的“史密斯圓圖”類似,體現出雙曲空間的概念,是一種非歐幾何的空間形態。


    層次結構:


    當代天文學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不斷膨脹、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係統。


    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係。


    太陽係外也存在其他行星係統。約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係統——銀河係。銀河係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位於銀河係的一個旋臂中,距銀心約2.6萬光年。


    銀河係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天體係統,稱為河外星係,常簡稱星係。目前觀測到1000億個星係,科學家估計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係。


    星係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團,叫星係團。平均而言,每個星係團約有百餘個星係,直徑達上千萬光年。現已發現上萬個星係團。包括銀河係在內約40個星係構成的一個小星係團叫本星係群。


    若幹星係團集聚在一起構成的更高一層次的天體係統叫超星係團。超星係團往往具有扁長的外形,其長徑可達數億光年。通常超星係團內隻含有幾個星係團,隻有少數超星係團擁有幾十個星係團。


    本星係群和其附近的約50個星係團構成的超星係團叫做本超星係團。


    星係分類:


    根據可反映星係發展狀態的序列號對星係進行了分類,可以粗略地將星係劃分出橢圓星係、透鏡星係、漩渦星係、棒旋星係和不規則星係等五種。


    太陽係的天體中:太陽質量占太陽係總質量的99.86%,它以自己強大的引力將太陽係裏的所有天體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圍,使它們不離不散、井然有序地繞自己旋轉。同時,太陽又作為一顆普通恆星,帶領它的成員,萬古不息地繞銀河係的中心運動。


    太陽的半徑為696000千米,質量為1.989x10^30kg,中心溫度約15000000c,。


    如果一個人站在太陽表麵,那麽他的體重將會是在地球上的20倍。


    現代星雲假說根據觀測資料和理論計算,提出:太陽係原始星雲是巨大的星際雲瓦解的一個小雲,一開始就在自轉,並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中心部分形成太陽,外部演化成星雲盤,星雲盤以後形成行星。目前,現代星雲說又存在不同學派,這些學派之間還存在著許多差別,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證實。


    金星是離太陽的第二顆行星,夜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


    金星上沒有水,大氣中嚴重缺氧,二氧化碳占97%以上,空氣中有一層厚達20千米至30千米的濃硫酸雲,地麵溫度從不低於400c,是個名副其實的“煉獄”般世界。金星地麵的大氣壓強為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900米深度時的壓強。


    金星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組成,失控的溫室效應,是導致金星極端氣候的主要原因。由於金星沒有內稟磁層保護,誘發磁層中磁場重聯釋放的巨大能量,使得金星大氣被加熱後加速逃逸。科學界認為,金星上大氣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氣所籠罩,從而導致嚴重的溫室效應的原因。


    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顆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直徑142987km。它是氣態行星沒有實體表麵,由90%的氫和10%的氦原子數之比,75/25%的質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這與形成整個太陽係的原始的太陽係星雲的組成十分相似。


    木星可能有一個石質的內核,相當於10-15個地球的質量。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


    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類似於太陽的內部,不過溫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顆木衛。


    按距離木星中心由近及遠的次序為:木衛十六、木衛十四、木衛五、木衛十五、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木衛十三、木衛六、木衛十、木衛七、木衛十二、木衛十一、木衛八和木衛九。


    水星是最接近太陽的行星。水星的半徑約為2440公裏,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水星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攝氏430度,晚上約可達零下170度,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中溫差最大的一個行星。[37]水星的外大氣層非常稀薄,是由水星表麵和太陽風中的原子和離子構成。[38]科學家確認水星表麵含有豐富的碳,認為碳是水星表麵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麵的岩石是由低重量百分比的石墨碳構成。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是太陽係由內往外數第四顆行星。直徑6794km,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為地球的11%。火星表麵是一個荒涼的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占了95%。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密度還不到地球大氣的1%,因而根本無法保存熱量。這導致火星表麵溫度極低,很少超過0c,在夜晚,最低溫度則可達到-123c。


    火星被稱為紅色的行星,這是因為它表麵布滿了氧化物,因而呈現出鐵鏽紅色。其表麵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含有大量的紅色氧化物的大沙漠,還有赭色的礫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風,大風揚起沙塵能形成可以覆蓋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塵暴。每次沙塵暴可持續數個星期。火星兩極的冰冠和火星大氣中含有水份。從火星表麵獲得的探測數據證明,在遠古時期,火星曾經有過液態的水,而且水量特別大。


    土星是離太陽第六顆行星,直徑120536㎞,體積僅次於木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量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地球距離土星13億公裏。


    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強2.5倍,能夠牽引太陽係內其它行星,使地球處於一個橢圓軌道中運行,並且與太陽保持適當距離,適宜生命繁衍。當土星軌道傾斜20度將使地球軌道比金星軌道更接近太陽,同時,這將導致火星完全離開太陽係。


    土星是已知唯一密度小於水的行星,假如能夠將土星放入一個巨大的浴池之中,它將可以漂浮起來。土星有一個巨大的磁氣圈和一個狂風肆虐的大氣層,赤道附近的風速可達1800千米/時。在環繞土星運行的31顆衛星中間,土衛六是最大的一顆,比水星和月球還大,也是太陽係中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雨並收藏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