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華楓又了解了更多關於六道的解說。
其中關於六道輪迴中的第二層正下方是“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麵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
“地獄道”之右是餓鬼道,刻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此道中的餓鬼是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饑餓,千年萬載難得一食,即便得了,也會立即被猛火所焚,燒成灰燼。“地獄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驅使,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第三層造像表現了“十二因緣說”的基本內容,即展現眾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狀”。
第三層上方正中的小圓龕中刻一羅刹將軍。身著將服,手持寶劍,危襟電坐。以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閑而坐,旁擺瓦輪;一猿猴結跏而坐,一漁翁撐船捕魚;一修行者靜心參禪;一對男女雙手互摩。
一女子站立,想坐著的男子訴說;一母親懷抱嬰兒;一青年腳踢瓦罐,毆打老婦;一著朝服官吏麵呈怒容;一孕婦;一侍者攙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兩位女人扶棺痛哭;兩男女並坐交談,麵露愁容;一男子雙手掩麵,心生悲痛;一婦女背著小孩,與男子惜別;一男子緊挽韁繩,牽馬不騎。
這些造像,依次表現了“十二因緣說”中“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人生彼此互為條件或互為因果的十二個環節。
為了更形象的說明生死輪迴的具體過程,於是第四層分為18格,每格於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個個生靈轉世輪迴的圖像。從“天道”開始,反時針方向依次為:人頭人尾,人頭畜尾(天道);狼頭人尾,牛頭畜尾,獅頭畜尾(阿修羅道);禽頭畜尾,畜頭蛇尾(畜牲道);馬頭蛇尾、魚頭人尾,蛇頭畜尾(地獄道);人頭畜尾,畜頭畜尾(餓鬼道);豬頭畜尾,龍頭人尾,鳥頭畜尾(人道)等等,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頭示生所屬,以尾示亡所屬。
在一個人死後,會經曆一個叫“中陰期”的過渡,然後再次輪迴。輪迴的範圍是在六道之內,亦即天道、人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羅道三者中轉生,痛苦為較少,所以它們合稱為“三善道”。地獄、餓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極大,所以它們合稱為“三惡道”。
所謂的六道解脫說:
中國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其主流,儒家學說則又以倫理道德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稱孝道。儒家以孝道批評佛教徒割愛辭親,剃除須發,燃骨割肉,出家修行仍大不孝之行為。
然而在六道輪迴下妻子可能是你前前世的母親,父親的妻子可能是你前世的妻子,愛狗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今世再續未了之緣。而人吃的肉可能是多少世的血親。這樣眾生靈都可能是你的諸前世父母親人。正如誌公祖師所道: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裏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
然而麵對儒家的指責佛家一方麵做出妥協融合,宣揚戒孝合一的思想,將輪迴報應與孝道結合起來。佛經通過描述不孝之人將要受到的種種地獄苦難,和持孝之人將要獲得的種種天堂福祉來從兩方麵告誡世人,應該敬信三寶,孝順父母。而後再將送子觀音的偶像崇拜融合了佛教與儒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
另一方麵認為儒家的宗旨在於供養,使父母現世安樂,衣食無缺,進而光宗耀祖,這種儒家之孝是狹窄的小孝,是隻對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間孝道。而隻有佛教出世間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是永久的孝。
因為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學佛,令其截斷無明煩惱的業流,出離六道輪迴之苦,證悟涅盤究竟之樂;而且還要救度過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蟲蟻父母親人,同沾法益,同登蓮邦。
幾天後,關於六道的學習終於結束了。而同一時刻,關於認知這個世界的學習開始了。
宇宙是天文學名詞。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
“宇宙航行”的“宇宙”定義就是狹義的“宇宙”的定義,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氣層以外的空間航行。
而宇宙本質,目前大致有三種概念。
唯心者的意識宇宙,唯物者的物質宇宙,和法則宇宙。
古代對宇宙的定義,有西漢的《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60億光年,甚至更大。
人類所觀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約是由4.9%的普通物質(構成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的物質)或“重子”,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構成。重子物質構成星係際的“蛛網”。
暗物質和暗能量分別通過對普通物質產生的引力作用和推動宇宙做加速膨脹而表明它們的存在。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麽物質間的萬有引力作用就會減慢宇宙的膨脹,但是天文觀測表明我們的宇宙在做加速膨脹運動。宇宙由一切天體組成。
從遠古到現代: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
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
古猶太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圍繞著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著其餘天體。有一個靜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內部,星球各居其位,轉動不止。
地球原來是近似圓形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這一觀念為後來許多古希臘學者所繼承,被17世紀初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所證實。
地心說、日心說和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2世紀,c.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係模型地心說。地球處於宇宙中心。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為了說明行星運動的不均勻性,提出行星在本輪上繞其中心轉動,而本輪中心則沿均輪繞地球轉動。
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運行論》正式提出了“日心說”觀點,
認為太陽是行星係統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繞太陽旋轉。地球也是一顆行星,它上麵像陀螺一樣自轉,一麵又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轉動。在中世紀的歐洲,托勒密的地心說由於符合神權統治理論的需要,一直占有統治地位。
為了捍衛日心說,不少仁人誌士與黑暗的神權統治勢力進行了前仆後繼的鬥爭,付出了血的代價。
1609年,j.開普勒的開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地球和諸行星都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發展了日心說,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礎。1608年利普賽發明望遠鏡後,伽利略立即加以改造並指向蒼穹。
1610年,伽利略發表了劃時代的著作《星際使者》,朦朧的銀河原來是無邊的星海,皎潔的月亮竟然布滿了環形山,燦爛的太陽哪知會有黑子,而金星的相位變化和木星的4顆衛星恰恰是日心說最可靠的證據。
1687年,i.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學說獲得更加穩固的科學基礎。
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帶來了天文學的第一次革命。隨著天文望遠鏡等觀測和分析儀器的問世和改進,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愈加清晰豐富。望遠鏡的每一次發展、突破,都促進了天文學的重大發現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飛躍,對數學、物理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產生重大影響,並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
生活在隨著時光的河流慢慢轉動,不知疲倦,又好似沒有盡頭。華楓在地下城外平台上,望著天上的星空,感受著*冰原上的空曠,心也跟著飄遠。
不知道什麽時候我才能結束這一切,做些對自己心裏曾經向往的事情,而不隻是為了生存。華楓心裏默默地遐想。
其中關於六道輪迴中的第二層正下方是“地獄道”,刻有漆黑的地獄門,一馬麵獄卒正欲把一“罪人”扔進油鍋中。此道為眾苦聚集、悲慘至極之所。
“地獄道”之右是餓鬼道,刻餓鬼手擎一人,口咬人頭。此道中的餓鬼是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饑餓,千年萬載難得一食,即便得了,也會立即被猛火所焚,燒成灰燼。“地獄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獅一牛一馬任人驅使,互相蠶食。此道是一切動物群聚之處。
第三層造像表現了“十二因緣說”的基本內容,即展現眾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狀”。
第三層上方正中的小圓龕中刻一羅刹將軍。身著將服,手持寶劍,危襟電坐。以下沿反時針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閑而坐,旁擺瓦輪;一猿猴結跏而坐,一漁翁撐船捕魚;一修行者靜心參禪;一對男女雙手互摩。
一女子站立,想坐著的男子訴說;一母親懷抱嬰兒;一青年腳踢瓦罐,毆打老婦;一著朝服官吏麵呈怒容;一孕婦;一侍者攙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兩位女人扶棺痛哭;兩男女並坐交談,麵露愁容;一男子雙手掩麵,心生悲痛;一婦女背著小孩,與男子惜別;一男子緊挽韁繩,牽馬不騎。
這些造像,依次表現了“十二因緣說”中“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人生彼此互為條件或互為因果的十二個環節。
為了更形象的說明生死輪迴的具體過程,於是第四層分為18格,每格於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個個生靈轉世輪迴的圖像。從“天道”開始,反時針方向依次為:人頭人尾,人頭畜尾(天道);狼頭人尾,牛頭畜尾,獅頭畜尾(阿修羅道);禽頭畜尾,畜頭蛇尾(畜牲道);馬頭蛇尾、魚頭人尾,蛇頭畜尾(地獄道);人頭畜尾,畜頭畜尾(餓鬼道);豬頭畜尾,龍頭人尾,鳥頭畜尾(人道)等等,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頭示生所屬,以尾示亡所屬。
在一個人死後,會經曆一個叫“中陰期”的過渡,然後再次輪迴。輪迴的範圍是在六道之內,亦即天道、人道、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羅道三者中轉生,痛苦為較少,所以它們合稱為“三善道”。地獄、餓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極大,所以它們合稱為“三惡道”。
所謂的六道解脫說:
中國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其主流,儒家學說則又以倫理道德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稱孝道。儒家以孝道批評佛教徒割愛辭親,剃除須發,燃骨割肉,出家修行仍大不孝之行為。
然而在六道輪迴下妻子可能是你前前世的母親,父親的妻子可能是你前世的妻子,愛狗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今世再續未了之緣。而人吃的肉可能是多少世的血親。這樣眾生靈都可能是你的諸前世父母親人。正如誌公祖師所道: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裏煮。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眾人來賀喜,我看真是苦!
然而麵對儒家的指責佛家一方麵做出妥協融合,宣揚戒孝合一的思想,將輪迴報應與孝道結合起來。佛經通過描述不孝之人將要受到的種種地獄苦難,和持孝之人將要獲得的種種天堂福祉來從兩方麵告誡世人,應該敬信三寶,孝順父母。而後再將送子觀音的偶像崇拜融合了佛教與儒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
另一方麵認為儒家的宗旨在於供養,使父母現世安樂,衣食無缺,進而光宗耀祖,這種儒家之孝是狹窄的小孝,是隻對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間孝道。而隻有佛教出世間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是永久的孝。
因為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學佛,令其截斷無明煩惱的業流,出離六道輪迴之苦,證悟涅盤究竟之樂;而且還要救度過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蟲蟻父母親人,同沾法益,同登蓮邦。
幾天後,關於六道的學習終於結束了。而同一時刻,關於認知這個世界的學習開始了。
宇宙是天文學名詞。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
“宇宙航行”的“宇宙”定義就是狹義的“宇宙”的定義,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氣層以外的空間航行。
而宇宙本質,目前大致有三種概念。
唯心者的意識宇宙,唯物者的物質宇宙,和法則宇宙。
古代對宇宙的定義,有西漢的《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發現我們的宇宙已經膨脹了138.2億年,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可達到960億光年,甚至更大。
人類所觀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約是由4.9%的普通物質(構成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的物質)或“重子”,26.8%的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構成。重子物質構成星係際的“蛛網”。
暗物質和暗能量分別通過對普通物質產生的引力作用和推動宇宙做加速膨脹而表明它們的存在。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麽物質間的萬有引力作用就會減慢宇宙的膨脹,但是天文觀測表明我們的宇宙在做加速膨脹運動。宇宙由一切天體組成。
從遠古到現代: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
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
古猶太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圍繞著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著其餘天體。有一個靜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內部,星球各居其位,轉動不止。
地球原來是近似圓形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這一觀念為後來許多古希臘學者所繼承,被17世紀初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所證實。
地心說、日心說和萬有引力定律:
公元2世紀,c.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係模型地心說。地球處於宇宙中心。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轉。為了說明行星運動的不均勻性,提出行星在本輪上繞其中心轉動,而本輪中心則沿均輪繞地球轉動。
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運行論》正式提出了“日心說”觀點,
認為太陽是行星係統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繞太陽旋轉。地球也是一顆行星,它上麵像陀螺一樣自轉,一麵又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轉動。在中世紀的歐洲,托勒密的地心說由於符合神權統治理論的需要,一直占有統治地位。
為了捍衛日心說,不少仁人誌士與黑暗的神權統治勢力進行了前仆後繼的鬥爭,付出了血的代價。
1609年,j.開普勒的開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地球和諸行星都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發展了日心說,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礎。1608年利普賽發明望遠鏡後,伽利略立即加以改造並指向蒼穹。
1610年,伽利略發表了劃時代的著作《星際使者》,朦朧的銀河原來是無邊的星海,皎潔的月亮竟然布滿了環形山,燦爛的太陽哪知會有黑子,而金星的相位變化和木星的4顆衛星恰恰是日心說最可靠的證據。
1687年,i.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學說獲得更加穩固的科學基礎。
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帶來了天文學的第一次革命。隨著天文望遠鏡等觀測和分析儀器的問世和改進,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愈加清晰豐富。望遠鏡的每一次發展、突破,都促進了天文學的重大發現和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飛躍,對數學、物理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產生重大影響,並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
生活在隨著時光的河流慢慢轉動,不知疲倦,又好似沒有盡頭。華楓在地下城外平台上,望著天上的星空,感受著*冰原上的空曠,心也跟著飄遠。
不知道什麽時候我才能結束這一切,做些對自己心裏曾經向往的事情,而不隻是為了生存。華楓心裏默默地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