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引不明者當即逮問。

    錦衣衛指揮使牟斌親上刑科簽發駕帖,百餘校尉力士包圍壽寧侯府和建昌侯府,無論是誰,一律不許進出。壽寧侯府長史不服衝撞,直接被下詔獄,生死不知。

    凡同侯府有交的勳貴外戚,人人自危。

    風浪之中,吏部駁迴了僉都禦使閆桓乞致仕的上言。納刑科給事中趙鐸上疏,起用致仕戶部尚書周經。

    同日,授庶吉士崔銑、嚴嵩、湛若水、倪宗正等二十九人為翰林院編修。以敢言直奏,拔王忠為戶科給事中。

    弘治十八年五月丙戌,天子仍不視朝,京中風聲更厲。

    巡街的官兵和順天府衙役持刀執尺,麵帶肅殺之氣。這種境況下,各府舉送的美人再引不起更多主意。

    詔獄中,楊土幾乎日日報道,每次都有新的消息。

    “四郎,前兒東城的兩座侯府突然被圍,路上都是錦衣衛。”

    楊瓚停下筆,吹幹墨跡,道:“侯府?”

    “我親眼見的。”楊土道,“聽人說都是皇後的兄弟。”

    “見到就見到,莫要多嘴。”

    楊瓚折起信紙,將信封收好,遞給楊土,道:“交給驛站快馬,必要快些送迴家中。”

    “為何不尋快腳?”

    “這些時日盤查愈嚴,快腳恐不方便。”楊瓚道,“若是不行,便請獄卒幫忙。”

    “獄卒?”

    楊土愈發糊塗。

    楊瓚沒有多做解釋。

    找的是獄卒,真正能幫忙的卻是顧千戶。以顧卿的能力,不過舉手之勞。反正人情已經欠下,多欠一迴算不得什麽。

    楊瓚不打算成親,更不會納妾。此事必須早點解決,越早越好。

    幫忙可以,再多,他實在是做不到。

    “時辰不早,快些去吧。”

    楊土答應一聲,收好書信,當即離開詔獄。

    楊瓚收起紙筆,靠在椅上,手指無意識的敲著桌麵。

    太子已四日未至,京中守衛愈嚴,國舅府突然被圍……種種跡象累積起來,楊瓚閉上雙眼,按了按額角。

    他離開詔獄的日子,怕是要提前了。

    第三十八章山陵崩二

    弘治十八年五月庚寅,神京城忽電閃雷鳴,驟起大風。

    風沙彌

    漫,遮天蔽日。

    白晝恍如黑夜,行人相聚五步,已是眇眇忽忽,看不清彼此的五官音容。

    閃電驚雷駭人,丈粗猶如巨蟒。

    俄而有暴雨傾盆,如瀑布墜下。

    天像被鑿開口子,豆大雨珠連成一片,落在人身上,猶如石子飛擊,冰雹砸下,不致頭破血流,也會青紫一片。

    皇城內宮城外,自東上門至北中門,十二道城門緊閉。城門衛冒雨登上城樓,隔雨幕眺望,不到片刻,袢襖即被雨水浸透,冷得牙齒打顫。

    城內的酒樓茶肆接連落下窗門,格柵在風雨中咯吱作響。

    有來不及收迴的幌子被風卷走,瞬即不見蹤影。更有單薄的木匾被風雨砸落,掉在地上,碎成數塊。

    城東壽寧侯府前,兩尊石獅接連被閃電擊中,自底座至獅首,很快爬滿裂紋。又一道閃電落下,正門上的禦賜匾額竟然起火。雖很快熄滅,“侯府”二字卻少了一半,再看不清楚。

    圍在侯府外的錦衣衛早退開數米,嘖嘖有聲。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守門石獅被雷劈裂,禦賜匾額被閃電擊中,對篤信天兆的古人來說,簡直是兇兆中的兇兆。

    壽寧侯必是惡稔貫盈,罪在不赦。連上天都看不過去,才劈落雷電,降下重責。

    侯府內,得家人迴報,壽寧侯張鶴齡坐在正堂,錦衣玉帶,力持鎮定,顫抖的雙手卻徹底出賣了他。

    “退下!”

    揮退家人,壽寧侯用力咬牙,忽的砸落茶盞。

    “兇兆?我不信,不信!”

    親姐是皇後,親外甥是太子,他是堂堂國舅!帝冠戴過,禦酒嚐過,閣臣尚不被他放在眼裏,幾個悶雷,幾道閃電,又算得了什麽!

    必是小人進讒,讓天子生出誤會。

    隻要能進宮,隻要能見到皇後,隻要皇後在天子麵前哭求幾句,他必能得迴往日榮耀,繼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日子!

    “我要進宮,我要見皇後!”

    伴著怒吼聲,壽寧侯表情猙獰,滿目赤紅,似要噬人一般。

    建昌侯府中,建昌侯張延齡頹坐榻上,滿目蕭然。

    伴著風雨,眼前的一切都在扭曲。

    歌台舞榭,畫閣朱樓,再不複往日喧嘩熱鬧。富貴榮華之地,仿佛在雨中轟然倒塌。金鋪屈曲,玉檻玲

    瓏,驟成殘垣丘墟。錦衣華服,炊金饌玉,恰似一場幻夢。

    環膝的美人不再鶯聲燕語,諂媚的親隨不再滿口奉承。

    高賤無常。

    不過短短幾日,富貴顯榮的皇親國戚,竟從雲端跌落,滿身汙泥。

    是生是死,全在天子一念之間。

    “伴君如伴虎。”

    建昌侯喃喃的念著,思及平日裏種種,頓覺寒意沁骨,自榻上立起,狠狠給了自己兩巴掌。

    一夕改換門庭,飛黃騰達,便忘乎所以,記不得自己是誰。

    當真是豬油蒙了心!

    姐姐是皇後又如何?身為國舅又如何?

    隻要天子動怒,不再容忍,他們兄弟就是地上的兩隻螻蟻,捏死踩扁,不過一念之間!

    站得越高,摔得越狠。

    往日越是得意,今時越是恐懼。

    “早知今日、早知今日……”

    建昌侯抓亂發髻,不停的自言自語。

    早年間,爹娘不是沒叮囑過,縱然天子仁厚,終是君臣有別,萬不可忘記本分,有譖越之行。

    奈何富貴榮華迷人眼,權勢利祿魅人心。

    他將父母之言拋之腦後,隻顧沉浸在繁華堆疊中,做著雲端上的黃粱美夢。如今夢醒,乍然驚出一身冷汗,卻已沒有挽迴的餘地。

    轟!

    雷聲炸裂,建昌侯委頓在地,膽喪魂消,麵如土色。

    雨越來越大,除了五城兵馬司的官兵和順天府衙役,路上再看不到一個行人。

    詔獄中,楊瓚放下遊記,凝視燭火映在牆上的虛影,微微出神。

    忽然,囚室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楊瓚留心聽著,不是獄卒的軟鞋,而是錦衣衛的皮靴。

    腳步聲停在囚室前,片刻之後,鐵鎖落在地上,囚室門大開,挾著水汽的冷風卷過室內,燭火微搖。

    抬起頭,視線停在來人身上,楊瓚微微勾起嘴角,起身行禮。

    “顧千戶。”

    大紅錦衣被雨水濕透,緊緊貼在身上,勾勒出蒼勁的線條,愈發顯得蜂腰猿背,肩寬腿長。幾縷烏發黏在額角,襯得膚色玉白,唇色豔紅,眉如墨染。

    楊瓚微有些晃神,腦海中閃過八個字:靡顏膩理,琪樹瑤花。

    “楊編修。”

    沒有留意楊瓚的走神,迴禮之後,顧卿側身讓開。

    自顧卿身後走出一人,開口道:“陛下有旨,宣翰林院編修楊瓚乾清宮覲見。”

    聲音入耳,楊瓚倏然迴神。尷尬的發現,牢房外不隻有瓊蘭玉樹的顧千戶,還有一個麵生的中官。

    “咱家蕭敬。”

    自恩榮宴後,蕭敬一直留心著這些新科進士。如他之前所料,這名楊探花極得天子和太子的眼緣,先入翰林院,複選弘文館。即便官司纏身身陷詔獄,豈知不是陛下有心迴護。

    不提其他,太子殿下三天兩頭出宮,去了哪裏,見了什麽人,十二監提督掌印皆是一清二楚。

    天子昏迷數日,今日醒來,先召閣老,後喚太子,再次要見的不是六部九卿,也不是皇後太後,而是關在詔獄半個多月的翰林院編修。

    寧瑾扶安走不開,陳寬到閣老府上宣召,天子信不過旁人,蕭敬隻得親自走一趟。

    別看蕭公公多年不踏出宮門,神京城和朝堂上的變化,他知道的不比司禮監少,甚至更多。

    現下,蕭敬身著葵花衫,頭戴雨帽,腳蹬皮靴,頭發花白,仍是目光灼灼。帶著幾分善意,上下打量著楊瓚,更透出幾分親近。

    楊瓚不由得納悶,如此有氣勢的一個人,直挺挺的站在這裏,他方才竟然沒看見,滿心滿眼都是顧千戶。

    果真是美色誤人?

    搖搖頭,楊瓚收攏心思,對蕭敬道:“蕭公公稍待。”

    迴身掀起箱蓋,取出之前寫好的兩篇文章,用三層粗布包好,才整了整衣衫,走出囚室。

    獄卒送迴之前被取走的腰牌,另有蕭敬帶來的官服雨帽。

    “時間緊急,楊編修可馭得快馬?”

    披上罩衫,楊瓚老實搖頭。

    騎馬可以,跑馬,尤其是在大雨中跑馬,危險係數太高,實在沒有把握。

    沉吟了一下,蕭敬轉而對顧卿道:“如此,便要勞煩長安伯。”

    長安伯?

    楊瓚挑眉,這位顧千戶竟還有爵位?

    有貌有才有品更有家世,這是專門生來打擊人的?

    此時此刻,發出這種感慨的確不合時宜,但該怎麽說,人和人果真是不能比。

    待楊瓚穿戴好,掛上腰牌,三人快步走出牢房。

    彼時,已有校尉備好馬匹

    ,候在詔獄門外。

    看著蕭敬躍身上馬,老朽的年紀,動作卻是格外的幹脆利落,楊瓚不由得吞了口口水。不待出聲,顧卿已打馬上前,單臂一撈,楊小探花當即安坐馬背,視野為之一變。

    “楊編修坐好。”

    單手握緊韁繩,顧卿掀開鬥篷,直接將楊瓚罩住。

    馬蹄揚起,雨水飛濺。

    兩匹棗紅色快馬似利箭破開雨幕。

    雨水打在身上,一片冰涼。淡淡沉香沁入鼻端,被錮住的腰間卻是一片火熱。

    下意識捏捏耳朵,楊瓚牢牢按住包在粗布裏的文章,默背論語孝經,幾乎要蹦出嗓子眼的心漸漸落迴實處。

    淡定,冷靜!

    好歹活了兩輩子,不能這麽沒出息!

    乾清宮中,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已先後趕到。

    脫下雨帽和濕透的罩衫,三人匆匆擦掉臉上的雨水,趕往東暖閣,在禦榻前跪倒問安。

    “陛下!”

    弘治帝醒來之後,精神變得大好。無需寧瑾等攙扶,自能起身安坐。

    想是服過丹藥,臉泛潮紅,雙目炯炯有神。不看瘦成一把骨頭的身子,單看麵上神情,絲毫不像是久病之人。

    太醫院的院使院判診脈之後,不見半點喜色。相顧搖頭,連方子都不敢再開,隻告知禦駕前的中官,熬些溫水送上。

    寧瑾和扶安小心伺候,誰也不敢出聲,唯恐說話時帶出哭音,犯了忌諱。

    看到燕服端坐、精神大好的弘治帝,劉健三人頓時心中大駭。

    大限將臨,迴光返照。

    八字閃過腦海,縱然是曆經風雨的劉閣老也眼角發酸。

    “陛下大安。”

    “劉先生。”

    弘治帝輕笑,仿佛又迴到大病之前,同閣臣暖閣議政的日子。

    “雨大風急,三位先生辛苦。”

    “臣不敢。陛下聖體大安,乃國之鴻運,更為萬民之福。”

    弘治帝搖搖頭,仍是笑。

    “熱得很,寧老伴。”

    “奴婢在。”

    寧瑾應諾,捧上溫水,顧不得閣臣在前,彎著腰,紅著眼,用浸濕的綢布擦著弘治帝的手背和手腕。

    扶安立在一側,接過弘治帝用過的茶盞,倒掉杯底,又續半盞。

    “難得朕精神好,召三位愛卿前來,正好說話。”

    寧瑾收起綢布,躬身退下。

    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再行禮,敬等天子口諭。

    “朕嗣祖宗大統,至今已一十八年。”

    弘治帝雙手平放膝上,鄭重道:“朕幼逢萬氏之禍,沉屙在身。今至三十六歲,大病不愈,藥石無用,至殆不能起。大行之日漸曉,唯有幾言相囑,請托三位先生。”

    “陛下偶感違和,何以遽言及此?”強壓心中酸澀,李東陽寬慰道,“臣等仰觀,陛下神氣充溢,聖體漸康,必當萬壽無疆。”

    謝遷亦道:“陛下寬心調理,不日必將大安。”

    “三位先生之意,朕能領會。然天命無常,非人力所能及。朕有數言留於內閣,因前有萬妃擅篡口諭之禍,朕秉承教訓,留書用寶,三位先生權作見證。”

    “陛下聖明。”

    “寧老伴,備筆墨禦寶。”

    “是。”

    暖閣內中官齊聲應諾,寧瑾捧絹,扶安執朱筆,左右跪於榻前。陳寬李榮捧硯義跪在榻下。

    弘治帝提腕執筆,飽蘸墨汁,緩緩落在絹上。

    “朕蒙先皇厚恩,成化十一年立為皇嗣,垂繼皇統。成化二十三年,選配昌國公張巒女。”

    寫到這裏,弘治帝頓了頓,手微有些抖。劉健三人均垂首斂目,誰也沒有出聲。

    “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誕皇子厚照,冊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今太子見長,為社稷慮,當主器婚配,不可久虛。”

    弘治帝每寫一句,寧瑾便念一句。

    這份聖旨,相當於弘治帝的遺書。加蓋禦寶,由閣臣見證,無論何種情況,絕不容後嗣皇統違逆,更不許擅做更改。

    “請太後太妃擇佳婦配太子,禮儀可於今年舉行。”

    寫到這裏,弘治帝放下筆,令寧瑾收起黃絹,另取片紙。

    “太妃於朕有相護之恩,朕不能侍奉親老,引以為憾。幸皇後同朕比肩相親,知朕心意。待朕萬年,後入清寧宮,敬太後尊榮,奉太妃養恩,代朕盡孝。”

    “朕有密旨兩道,萬年後交於內閣。”

    最後一字落下,弘治帝深深歎息,看向劉健三人,目光中竟帶著懇求。

    “太子聰慧,秉性純粹。然年紀尚幼,好動愛玩,朕望三位愛卿盡心輔導,勸其讀書

    ,勸其愛民,助他……做個好人。”

    話到最後,弘治帝已不再是當朝天子,隻是一個普通父親,殷殷叮囑,萬般不舍。

    至此,劉健三人終忍不住熱淚滾落。

    君臣相得多年,臣子白發古稀,仍是健朗矍鑠;天子未及不惑,卻將撒手人寰。

    大限將至,山陵將崩。

    天地不仁,朝榮夕落。

    十八年的弘治之治,終於走到盡頭。

    風卷更盛,雨落更急。

    雷聲中,黑雲壓下,籠罩整座皇城。

    奉天門前,兩匹快馬飛馳而至。

    宮門衛冒雨上前,馬上人翻身落下,解下牙牌,高聲道:“天子召翰林院編修楊瓚乾清宮覲見!”

    話聲伴著雷音,竟似金戈交鳴。

    宮門衛匆忙讓開道路,苦候許久的小黃門當即上前,高聲道:“蕭公公,您可迴來了!快,快些!”

    小黃門滿臉焦急,嗓子都有些發啞。

    蕭敬心知不好,忙道:“不能耽擱了,快隨咱家來!”

    話落,顧不得宮規,一把拉住楊瓚,直衝乾清門。

    天色太暗,雨水太急,看不清腳下的路,又被拉著向前跑,楊瓚跌跌撞撞,幾次要摔在地上。幸虧顧卿在側,每次都將他穩住。

    蕭敬心急,恨不能抬起楊瓚飛迴乾清宮,見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