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意,是恢複高皇帝的開中法?”

    李東陽點頭,並道:“事急從權。臣知行此事必有弊端,然邊患未除,唯有先解邊軍之困,方可言其他。若有不肖之徒以此牟利,當以高皇帝之法嚴查。”

    劉健、謝遷皆點頭附議。

    一旦恢複開中法,必有勳貴朝臣插手其中,謀取鹽利。然兩害相較取其輕,為解決邊軍的糧草問題,隻能暫行此法。

    複試考題,便是內閣發出的信號。

    既能試探朝中態度,也可借機發出訊號,看誰有膽子伸手!查不到便罷,事情泄露,定要砍手斷腳。

    內閣商討時,吏部尚書馬文升和戶部尚書韓文都在場。

    韓尚書隻是皺眉,馬尚書則輕飄飄道出一句話:“旁人不論,壽齡侯和壽寧侯,劉相公打算如何?”

    張皇後的兩個兄弟,皇帝的兩個小舅子,堪稱弘治朝第一號滾刀肉。

    聽到這兩個人的名字,劉健都恨得牙癢。

    鹽引的閘門一開,張氏兄弟必要見機而上,如黑熊遇到蜂巢,不撈個夠本絕不罷手。

    有他們在前頭頂著,別人還怕什麽?

    如果撇開他們,單以為嚴法處置他人,又何言公正?

    要處置張氏兄弟,必要過了皇後那一關。被杖殺的何鼎,被下錦衣獄的李夢陽,哪個不是因張氏兄弟之故?

    皇後哭一哭,皇帝就心軟。

    劉健等人已是品得不能再品。

    “如此,我等理應上奏天子。”

    不是辦法的辦法,先在弘治帝跟前備案,得個準話。

    真到了那一天,皇後要保兄弟,天子也抹不開麵子。頂多不取兩人性命,到刑部大牢住幾天,也可對天下人交代。

    君臣多年,弘治帝也知道兩個舅子有些無法無天,三人是不想掃了自己的龍顏,才會如此委婉。

    想到自己的病,又想到朱厚照,弘治帝終於下了狠心。

    為了給兒子鋪路,他能舍掉寬厚之名,用宣府文武給太子磨刀。兩個舅子再親,也沒有兒子親。

    該舍的時候,必須得舍!

    之所以下這個決心,寧瑾的一番話起了不小的作用。

    “陛下能壓得住國舅,殿下可能壓得住?”

    弘治帝當時就是一愣。

    他在位時,張氏兄弟尚

    如此囂張,他若不在了,太子又如何能懲治親舅?

    太子登基之後,必要有重臣輔佐,內閣三位相公正是不二人選。

    幾番對比,弘治帝心中的天平不斷傾斜,張氏兄弟的砝碼越來越少。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宦官更是記仇。

    寧瑾同何鼎交好,後者因張氏兄弟而死,這個仇他始終記在心裏,從來不忘。

    有寧瑾敲邊鼓,劉健三人提出開中法,又拐彎抹角表示:若是兩位國舅伸手,臣可能會有所動作。還請陛下莫要徇情迴護。

    弘治帝聽聞,非但沒有猶豫,反而答應得很是痛快。

    劉健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同時升起一個大逆不道的想法:天子是病久了,腦袋突然轉不過彎來了?

    不過,天子能下這份決心,於內閣是件好事。隻要請下明旨,不愁對付不了那對滾刀肉。

    政事商議完畢,留待內閣擬旨。

    放下心頭大石,弘治帝詢問朱厚照:“朕聽說,你去了謹身殿?”

    有錦衣衛和東廠在,弘治帝就算整天躺在乾清宮裏,太子的行蹤也瞞不過他。

    “是。”

    朱厚照很光棍,老實承認。

    “可有所得?”

    “兒臣離得遠,沒能看得清楚。”

    “看得清楚?你還想品評今科明經不成?”

    弘治帝心情大好,轉向三位閣臣,道:“朕沒記錯的話,謝先生的麒麟兒也是在今科?”

    謝遷忙稱犬子不才,怎能入得陛下青眼。

    弘治帝擺手,道:“謝先生過謙,朕可是期待著父子同為三鼎甲的佳話。”

    另有一言,弘治帝藏在心中,始終未能道出。

    朱厚照性情跳脫,他有意從今科為太子再選伴讀。原本謝丕是最好人選,奈何年齡有些大。如此一來,隻能在殿試時擇選。

    年少才具,且能量宏識高,以聖人之言規勸太子,這樣的良才實是難尋。

    弘治帝起頭,劉健和李東陽附和幾句,謝遷連稱不敢,君臣間的氣氛更為融洽,朱厚照緊繃的神經也緩和不少。

    東暖閣內笑聲陣陣,參加完複試的今科貢士們也開始離宮。

    跟在小黃門身後,三百多人沉默前行,臉上的神情都不輕鬆。

    發現考題內藏玄機的人不在少數。

    顧九和與謝丕等仍是其中的佼佼者,腳步輕快,風姿卓然。餘下多數則臉帶憂色,頗有些心思不屬。

    比較而言,楊瓚算是拿得起放得下,相當心寬。

    文章已經做了,考卷已經交了,自認不出彩也不至被黜,還有什麽可擔心?

    然眾人皆是一片肅然,楊瓚也不好太出格,隻攏著袖子,沉穩行在隊中,巴望著泯然其間。

    自謹身殿到華蓋殿,再到奉天殿,一路無事。

    過奉天門時,迎麵忽然行來數名錦衣衛。

    為首者一身飛魚服,麵容剛正,不怒而威。落後半步者,身著大紅錦衣,佩千戶金牌,相貌……

    這是真人?

    縱是一路看過不少型男俊彥,更有金吾衛羽林衛在先,楊瓚仍有幾分恍惚。

    君子如翡,龍章鳳姿。

    這樣的身材長相,按照後世的話來講,絕對的藍籌股,上市就是漲停板。

    第十二章猜疑

    “楊賢弟這是怎麽了?”

    楊瓚的異樣,自然引來旁人注意。

    王忠停下腳步,看著楊瓚,表情略顯詫異。

    複試之時未見緊張,麵對考官亦十分淡定,臨到出宮門反而愣住了?

    這般表現,實在和楊瓚平日大為迥異。

    “宮城巍峨,小弟實是震撼,心神有些不屬。”

    楊瓚打個哈哈,試圖含混過去。

    不然能怎麽說?

    見到美人,看得恍神?

    能做不能說,打死也不能!

    王忠半信半疑,楊瓚隻能故作鎮定。好在宮城內不是說話的地方,又臨奉天門盤查,王忠不好細問。否則,有三成的可能會露餡。

    行過金水橋,顧卿微感異樣。

    錦衣衛負有監察百官、探聽消息之責。身為北鎮撫司千戶,感覺何等敏銳。幾乎是楊瓚目光掃過,顧卿便有察覺。

    然三百人行在一起,楊瓚動作又快,實難定出準確目標。

    顧千戶心下思量,莫非廠衛的名聲已這般不堪,連新科貢士都要瞪上兩眼?

    誤會的生成,就是這般簡單。

    進奉天門不易,出奉天門亦難。

    當值的羽林衛已經換班,三百貢士排成長列,一一遞出腰牌,又有帶路的小黃門

    在旁確認,方才逐個放行。

    宮牆內外,完全是兩個世界。

    對新科貢士而言,尤其如此。

    奉天門內,說話須得萬分小心。膽子再小些,喘氣都不敢大聲。奉天門外,見到沿路的小商小販,京城百姓,酒樓茶館,招牌幌子,卻是不自覺的挺胸抬頭,優越氣勢盡顯。

    時已過午,貢士們早早起身,都未能用得早飯。在考場走過一遭,神經又是極度緊繃。此時離開宮門,渾身放鬆,多已腹中轟鳴,嗓子冒煙。

    “我等欲上狀元樓一聚,楊賢弟可同來?”

    楊瓚搖搖頭,婉拒了謝丕。

    “小弟不勝酒力,又不善詩文,不好在諸位仁兄麵前獻醜。且苦候家中書信多日,實有不便。唯有謝過兄長的美意,待兄長金榜登科,進士及第,小弟再賀兄長之喜。”

    自揭短處,話說得實在,兼幾分惶惶之態,更增加說服力。

    由此,麵子被掃,謝丕沒有半點不悅,反笑道:“為兄就借賢弟吉言了。”

    楊瓚拱手,暗中慶幸離開的不是他一人,算不得顯眼。

    奈何總有人見不得他人順遂。

    待楊瓚轉身離開,一名貢士沉下臉,道:“小小年紀,忒是狂傲,竟不將我等同年放在眼中。”

    兩三人點頭附和,對楊瓚獨自離開同覺不滿。

    聽到這番議論,閆璟表情微動,並未急著出聲,隻將目光移向謝丕。

    “胡兄誤會了。”

    謝丕輕笑,主動開口為楊瓚解圍。

    “楊賢弟年紀尚小,初臨春闈,又將殿試,定有些忐忑。孤身在京,急待家人書信,實是常理。觀其往日所行,實非孟浪驕恣之徒。有些古板亦無傷大雅,胡兄當體諒才是。”

    邀請楊瓚的是他,楊瓚應與不應,都非他人可以置喙。

    他這個正主沒有出聲,姓胡的卻越俎代庖,是不將他謝丕放在眼裏,還是想要挑撥?

    胡貢士兩番落第,此次雖然中榜,卻是中等偏下,表現尚不如楊瓚。被謝丕一點,表情不免有些訕然。不敢對謝丕如何,卻是將楊瓚記住了。

    見他要鑽牛角尖,謝丕皺了皺眉。

    身為謝遷之子,來往的不是良才美玉,便是高門勳貴。這樣屢次不第、心胸狹窄之輩,實在不入謝丕的眼。

    未經殿試便已如此,入了官場還了得

    ?

    實打實會成個攪屎棍,神憎鬼厭。

    閆璟彎了一下嘴角,落後半步,隻同身邊人說話,似根本沒注意到這場“風波”。

    楊瓚急匆匆離開,自然不曉得身後都發生了些什麽。縱然知曉,也隻能隨它去。

    這些貢士聚會狀元樓,自然要召喚樂伎,聽歌賞舞,作詩寫詞,熱鬧一番。

    伎不同妓,不為官府所禁。宴飲也不犯朝廷忌諱,寫詩題詞更蔚為風雅。但他總有不好的預感,甘願冒著得罪人的風險,也要借口脫身。

    直覺出錯,今後還可找補。懷抱僥幸以致身陷泥淖,才是追悔莫及。

    比起冒險,他寧肯相信自己的直覺。

    至少安穩。

    他不是謝丕,沒有入閣的親爹做靠山。也不是閆璟,出身京師,八麵玲瓏。連同年的王忠、程文也各有背景,不是他能輕比。

    故此,他還是安靜的走開,繼續做個古板的小夫子。

    這樣的定位,實在需要拿捏尺寸。若是過了頭,保命綽綽有餘,力爭上遊卻會成為奢望。

    穿過街口,迴頭已不見了謝丕等人的身影。

    身邊隻有成排的民居,戲耍的頑童。偶爾聽到幾聲叫賣,鼻端飄過炊餅和饅頭的麥香,楊瓚終於有些頂不住了。

    取出荷包,倒出一枚銀角,想想,又放迴去,費力摸出十幾枚銅錢。

    見楊瓚招手,賣餅的小販立即挑著擔子過來,滿臉堆笑。

    “老爺可是要餅?個大皮酥,都還熱著。裹肉的兩個子,撒香蔥的一個子。老爺可是先嚐嚐?”

    小販用油紙包住一個麵餅,麵上盡是討好之色。

    楊瓚輕笑,將手裏的幾枚銅錢都給了小販,隻拿起兩個肉餡的麵餅,一個自己飽腹,另一個帶迴去給楊土。

    楊小舉人的口味和他類似,不喜蔥薑。

    “老爺,用不了這麽多。”

    “拿著吧,今日我有喜事,就當沾沾喜氣。”

    “多謝老爺!”

    小販眉開眼笑,楊瓚也得了個好心情。

    四下裏看看,尋到一個賣餛飩的小攤,也不在意臨街,坐下了,向店家買一碗餛飩,就著麵餅,一口一口吃下肚,滿口鹹香,額頭隱隱有些冒汗。

    會了賬,正起身往迴走,遠處忽傳來一陣馬蹄聲。

    十餘名緹騎疾馳而過,馬鞭揮舞,街上的百姓紛紛走避。巡視的順天府衙役都不敢上前,匆忙讓開道路。

    這樣的架勢,不是有邊關急報,就是押解重犯進京。不及躲閃,被馬蹄踩出腸子也隻能自認倒黴。

    馬隊之後拉著兩輛囚車。

    稍前一輛隻坐著一人,麵白無須,身上一件圓領葵花衫,足上還穿著皮靴。鬢發蓬亂,神情呆滯,紗帽已滾到角落,有些破損。

    另外一輛卻擠著四人。想必路上沒有多好的待遇,皆麵容憔悴,臉頰青紫。不知是被冷風凍傷,還是撞到囚車上的淤痕。

    緹騎和囚車沒有片刻停留,看方向,顯然是去往城東的北鎮撫司。

    楊瓚沒急著離開,駐足半晌,聽著旁人議論。

    “看樣子,囚車裏的是個公公?”

    “八成是哪地的鎮守,在外邊犯了事,被押解迴來。”

    “不能吧?”

    “怎麽不能,早年間的幾件事,你都忘了?”

    “後邊那幾個……”

    “瞧那身官府,縣令都不是,十成十是不入流的小官。”

    “小官也能勞動錦衣衛?”

    “你問我?我哪裏曉得?”

    “朝堂的事,又牽涉到鎮守太監,還是少說為妙。”

    “對,這裏麵的水深著呐……”

    楊瓚聽得有滋有味,哪想眾人竟不說了。

    邁步離開,頗有些興味索然。

    一天兩次遇到錦衣衛,又見識到赫赫有名的鎮守太監,哪怕是已經落馬的,也算是另類的緣分?

    和廠衛有緣?

    當真不是件好事。

    迴到福來樓,書童楊土正候在客棧門口,身邊站在送信的快腳。見其風塵仆仆,應是迴京後不及休息,便匆忙趕到此處。

    楊瓚忙快行兩步,道:“一路辛苦,實是勞煩。”

    快腳連道不敢,按照楊父和楊氏族長的請托,取出書信,並道楊小舉人的家中一切都好。

    初聽此言,楊瓚並未起疑。

    送走快腳,展開書信,楊瓚的眉頭卻瞬間皺緊。

    原身一路科舉,登科春闈,父親和兄長雖連童生都不是,卻也讀過書認得字,書信來往自然不成問題。

    按照楊小舉人的記憶,信上的字跡不屬於家中任何一

    人,倒像是楊氏族長的手書。

    信中道一切都好,隻讓楊瓚專心考試,餘下再不多提,愈發顯得情況不對。

    通讀三遍,楊瓚無法肯定,究竟是不是自己多心。

    “楊土。”

    “四郎何事?”

    書童正啃著炊餅,聽楊瓚出聲,忙一口吞下,差點噎到。

    “你去請快……不,你去尋夥計,說我要用飯。”

    “哎。”

    書童答應一聲就要離開,又聽楊瓚道:“順便問一問,送信的快腳家在何處,近日裏是否還會來客棧。”

    “四郎還要送信?”

    “不是,我有話要問他。”

    “四郎要問何事?”

    “無需多問,照做便是。”

    楊瓚少有如此疾言厲色,書童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多說,忙推門離開。

    坐在桌旁,楊瓚知道自己有些急了。

    然心中揣著事,實不好同書童明說。

    假如楊家真生出變故,必和閆家脫不開關係。不確定的是,閆禦史是否牽涉其中。

    楊瓚捏了捏額心,很是頭疼。

    古時交通不便,後世一通電話的問題,換到現下,卻成了實打實的難題。

    此時,楊瓚隻想到兩家宿仇,半點未同緹騎囚車聯係到一處。如他知曉此間的聯係,也不會滿心亂麻,始終找不到線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自遠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遠方並收藏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