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棧中,李淳程文王忠得到消息,和楊瓚的反應大不相同。
楊瓚是心驚中帶著慶幸,三人卻都有些鬱悶,安不下心來。但事已至此,總不能跑到貢院前靜坐反對吧?
有家人在朝為官的貢士,多少曉得內情,比他人更添一分擔憂。
殿試推遲不怕,怕的是根本無法舉行!
以弘治帝的勤政,連續數日不上朝,政令多出內閣,簡直匪夷所思。唯一的答案,就是天子“偶染微恙”不實,小病實是大病,鬧不好,龍椅上會換個新帝!
知情者多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相比之下,無知淡定倒成了優勢。
京城內小道消息頻傳,乾清宮中,弘治帝卻不像猜測中的形容枯槁,病入膏肓,起都起不來。
雖多日未露麵,但經過太醫院群策群力,精心調養,精神的確好了不少。難言是藥方的功效,還是丹藥的作用。總之,每日裏,弘治帝總能餘出一兩個時辰教導太子。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肆意而為。”
“治國之道,不在事事親為,而在禦人。”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親賢臣遠小人固然不錯,然朝中多君子,亦不能少了小人。君子可用,小人亦可用。君子剛正,小人詭詐,如何用,需得由爾把握。”
“朝臣言,廠衛乃天子鷹犬。此言不假。”弘治帝頓了頓,加重聲音,“然鷹的爪上有環,犬的頸上有繩,其不過看門捕盜之用,生殺皆握於爾手。”
弘治帝諄諄教誨,恨不能將畢生所得全部灌輸給太子。
朱厚照聽得認真,但能真正聽進去多少,唯有他自己知曉。
京城之外,送信的快腳已抵達涿鹿縣。打聽著尋到楊家,見到門上掛著白幡,族人個個帶孝,不由得吃了一驚。
尋上一個係著麻帶的中年漢子,先行禮,再開口問道:“此處可是涿鹿縣楊家,甲子科舉人楊瓚楊老爺家宅?”
“正是。”漢子帶著幾分戒備,問道,“你是何人?”
快腳長出一口氣,臉上帶出幾分喜色,忽見漢子腰間麻帶,忙又收了迴去,正色道:“我從京中來,帶有楊老爺的家信。”
“四郎的信?”
“楊老爺高中今科春闈第五十九名,不日將要殿試麵君。跟著楊老爺的書
童交代,這封信必送到楊宅,交到楊翁手中。”
“四郎考中了?!”
漢子愣住,臉頰抖動,繼而現出狂喜,一把抓住快腳,道:“隨我來!”
拍開木門,漢子高聲道:“三叔,四郎中了,中了!”
說話間,屋內奔出一跛腳男子,同樣麻衣在身,臉上亦帶著狂喜。
“中了?真中了?”
“中了!還有四郎的書信!”
漢子抓著快腳,道:“三叔這裏我顧著,你快讓娃兒給族長送個信!”
“哎,對,送信!得快送信!”
快腳一路被拽著,根本來不及張口。
待進到屋內,撲鼻一股苦澀的藥味。
一位年不及五旬,卻滿頭白發的男子被攙著走來。其身上披著布袍,肩背裹著繃帶,隱隱滲出血色。
見到快腳,男子麵帶激動,問道:“可是我家四郎的家信?”
得知男子身份,快腳忙行禮,道:“楊翁在上,正是楊老爺的書信!”
論理,楊父乃是不惑之年,稱不上“翁”。但楊瓚已是貢士,殿試過後,再不濟也是三甲同進士,官身有望。
快腳不至下九流,身份也是不高,見到楊瓚家人,自要恭敬十分。
“好、好啊……”
楊父接過書信,不待細看,已是滾出熱淚,語不成聲。
快腳之後,閆大郎亦抵達家中。
此番未能得中,又在閆璟處落了不是,險些釀成大禍,閆大郎很有幾分鬱鬱。見到父親母親,隻是草草行禮,借口行路疲憊,早早迴房歇息。
後宅中,一個小丫環急匆匆行過,穿過一座跨院,尋到嬌客暫居處,同看門的丫環耳語幾句,得了幾個銅錢,歡喜離去。
關上門,丫環行到內室,臨窗正坐著一名藍衣少女,豆蔻之年,臉龐還有幾分稚氣,眼尾微微上挑,自有一股難言的嫵媚。
“紅姐兒,大郎迴來了!”
聽到此言,少女頭也不抬,仍一心瞄著花樣子。
丫環瞧了瞧,又道:“紅姐兒不去看看?”
“有什麽好看?”
“大郎未中,楊家的四郎卻是中了,姐兒此時去,也好安慰……”
少女忽然抬起頭,眸中凝出一抹冷色。
“我奉父母之
命暫居於此,為的是什麽,你也清楚。舅母的心思實不可取,你也別眼皮子太淺。”
丫環張張嘴,卻不敢再勸。
“我視你為第一得用的人,才告訴你這些。”少女掃一眼窗外,柔聲道,“劉氏祖上乃是功臣,雖逢難沒落,我父亦在縣衙得用。不是閆家在京中有門路,我何必來同這等庸人虛與委蛇。”
丫環訥訥不出聲,更不敢提醒,紅姐兒口中的庸人可是她的親舅和舅母。
似是有許多話壓在心中,不吐不快,少女繼續言道:“閆家同楊家之事,我也知曉幾分。可笑舅舅做事拖遝,虎頭蛇尾。要麽就不做,也好扯開關係。要麽就該做絕,現在這樣算怎麽迴事?”
少女冷笑,花費銀錢上下打點,卻是不能成事。
隻累死十六個楊氏族人有何用?想要壓下楊家四郎,隻需送他親爹上路,諸事可成。
父死必當服喪,苦候三年,何種手段用不得?
即便消息延滯,讓他得中殿試,一個“服喪趕考”,不孝的罪名壓下去,還想做官?功名都會革掉!
留在閆家這些時日,少女事事看在眼中,隻覺這一家都是爛泥扶不上牆,不堪大用。舅母那點心思更是可笑至極。
“你且牢記,我姓劉。也需明白,我的出身不在此地,當在京中!”頓了頓,少女繼續道,“不過,大表哥迴來,總要去看上一看。”
少女神情忽轉,笑容綻放,豔色更盛。
丫環垂首,臉色煞白,再不敢多說一個字。
第九章養眼
春闈落第,閆大郎心中鬱悶,迴到家中亦不得釋懷。想起在京中遭遇,愈發惱恨楊瓚。思起在客棧中的種種,連為他解圍的閆璟也一並恨了起來。
接風宴上,閆大郎沒有好臉色,閆家人自然興致不高。父子兄弟對飲,也是沒滋沒味。
紅姐兒端正坐在舅母身旁,笑意溫婉,不複先時精明外放,一派恭良謙和。隻在閆二郎色眯眯的看過來時,微微垂下眼,掩去一抹不耐的冷光。
待酒過三巡,閆大郎隻顧悶飲,閆二郎增添幾分醉意,神情愈發不堪。
閆王氏好似沒見到一般,見紅姐兒托辭退席,硬是將她拉住。
“何必急著走?陪舅母多坐一會。聽聽你兩個表兄的詩文,可做得好?”
看到扣在腕上的那隻手,掃過半露在袖外的兩枚銀鐲,
紅姐兒眼中冷光更甚。貼身伺候的丫環激靈靈打了個寒顫,各懷心思的閆家人卻無一發現。
宴後數日,紅姐兒借口受了涼,閉門不出,連舅舅舅母的麵也不見,隻讓丫環給縣衙中辦事的父親送信,內容如何,送信的丫環家人一概不知。
閆大郎灰心喪氣,無心讀書。在家中坐不住,幹脆帶著兩三個家人到街上閑逛。遇到昔日同窗,更是大撒銀錢,頻上春樓酒肆,每每喝得大醉而歸。
閆父有心懲治,幾次三番被閆母攔住。若是氣得狠了,不肯罷休,閆母直接撒潑打滾,讓家人仆婦著實看了幾場熱鬧。
“我呸!我兒已是舉人老爺,今番不中,下迴必定考中!金榜登科的文曲星,你一個鄉下泥腿子敢打?!不怕遭了雷劈!”
一旦撒起潑來,閆王氏口無遮攔,不管三七二十一,好話壞話一起往外噴。
三日不到,閆家已是雞飛狗跳,成了縣中的笑話。
紅姐兒愈發深居簡出,閆大郎更不樂意呆在家中。
這日,閆大郎照例招唿一群酒肉朋友,打算到城內酒樓買醉。剛出家中,便見有一隊快馬從街上飛馳而過。
馬上騎士皆一身大紅緹衣,遇有行人阻路,當即揮舞馬鞭,淩空甩出脆響。
厲聲破風,鞭子雖未落到身上,也著實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認出騎士身上的不是鴛鴦戰襖,而是京城錦衣衛的魚服,閆大郎頓時頭皮發麻,忙不迭退到路旁,遠遠避開。見快馬一路往城東去,突生不妙之感,顧不得心中害怕,小跑著跟了上去。
兩條腿追四條腿,還要小心不被發現,自是十分艱難。沒過多久,閆大郎已是氣喘籲籲,臉色發白。
“大郎這是作甚?”
“少問,跟上來!”
直至縣衙門前,閆大郎才追上馬隊。
騎士均已翻身下馬,在一名百戶的帶領下,手持腰牌,大步流星闖入縣衙。
見此情形,閆大郎心頭狂跳,不詳的預感更甚。
沒過多久,縣衙中便傳出一陣嘈雜。
五六個皂吏狼狽奔出,左腳別右腳,接連滾落台階,吃了一嘴沙土。
其後,辦事的錦衣衛用鐵鏈鎖著縣衙主簿和典史,一路拖拽。大令和二尹滿臉煞白,指揮著餘下衙役推出一輛囚車,將錦衣衛拿下的三四人塞到車中,膽戰心驚的關上車門,落下鐵鎖。
“錦衣衛辦事,速避!”
百戶躍上馬背,拉住韁繩,挽了個鞭花。
駿馬前蹄騰空,一聲長嘶,直向南奔去。
校尉以縣衙中的驢馬牽引囚車,緊隨百戶身後。車中的四人擠在一處,被顛得眼冒金星,接連撞上木欄,渾身青紫,叫苦不迭。
閆大郎當即認出,其中便有紅姐兒之父,自己的姑父。
“快,迴去告訴我爹,出事了!”
豆大的汗珠滾落額頭,閆大郎手腳冰涼,也不曉得是一路急奔所致,還是驚懼萬分之故。
聞聽消息,閆父同樣心驚。
縣衙官員差役犯事,小吏均可在縣中處置,典史以上多提至州府,審明後上報朝廷。
小小的典史主簿,以品級論,根本不入流,怎麽就勞動了錦衣衛?
莫非,是同先時篡改徭役名簿有關?
閆家隻曉得送錢給主簿,上下活動,免掉自家正役,陷害楊氏一族。並不曉得,此事經由錦衣衛上報天子,已和邊鎮文武貪墨官銀、虐使役夫之行掛鉤。
越想越是害怕,閆家父子六神無主,唯恐下一刻便鎖鐐加身。隻能想方設法開具路引,寫下書信,遣家人飛送入京,向閆桓父子求助。
於此同時,送信的快腳也完成了差使,同楊家拜別,踏上歸程。
“老翁可有口信要帶給楊老爺?”
“隻這一封家信。”
楊父和楊氏族長一同上座,取出寫好的書信,交給快腳。
“若是四郎問起,隻道家中一切都好,無需掛心。”
一切都好?
看著門上的白幡,快腳不知心中是什麽滋味。
“勞煩了。”
楊父身體未愈,加上天寒,又添一層病。不經人攙扶,壓根動不得身。
楊氏族長代他送快腳出門,再三叮囑,萬不要將族中事告知。
非是族人不怨,隻是四郎將要殿試,正逢關鍵時刻,怎能分心?
況且,四郎中榜的消息已在縣衙張貼,閆家投鼠忌器,縱是想動手腳,也不會在涿鹿。反倒是四郎孤身在京,更需萬分小心。
現如今,四郎便是全族的希望。想報仇,也要等四郎金榜題名之後。
快腳背上行囊,一路走出縣城。
迴頭遙望風中
的白幡,抹了抹臉,眼角不禁火辣辣的疼。
三日後,府衙差官飛馳入縣。
未幾,縣衙貼出告示,鎮守太監蔣萬犯法,被押送入京。啟用禦馬監右少監劉清鎮守宣府,不日將赴保安州。
蔣萬所犯何罪,告示上提也未提。
與蔣萬勾結的守備和府衙上下,終日裏心驚膽戰,卻遲遲沒等來拿人的刑部官員。隻有邊衛中的錦衣衛鎮撫突然換人,另有從狹西換防的邊軍替下守城兵卒,將整座府城守得如銅箍一般。
休說韃子來犯,縱是城內的人想要出去,也需經過層層盤查。
不誇張的說,連隻蒼蠅蚊子都別想來去自如。
既然事發,刑部大理寺不來拿人,於涉事的文武絕非好兆頭。九成以上的可能,他們的去處不是刑部大牢,而是東廠刑房和錦衣衛詔獄。
落到廠衛手中還想求得寬大處理?
做夢去吧。
京城刮起的風,終於吹到宣府。
弘治帝遲遲沒有下死手,非是心慈手軟,過於寬厚。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為太子磨刀。
刀鋒磨利,必有人頭落地。
縣衙的官員隻是開胃菜。以他們的品級,能被錦衣衛押解入京,也算是另一種“殊榮”。
等錦衣衛得了口供,掌握實據,已成甕中鱉的邊鎮文武,都將成為朱厚照威懾群臣的刀下魂。
血染法場,為後世唾棄,便是他們最終的宿命。
弘治帝的慈父之心,少帝的天子之路,必將以血染就。
身在天家,這也是避不開的宿命。
帶著血腥味的寒風自北方卷過,悄然無聲。
弘治十八年三月丁酉,楊瓚早起洗漱,整理衣冠,和李淳、王忠等中榜的貢士一同候在客棧前,等貢院來人引路,前往宮中參加複試。
楊瓚本以為殿試就是最後一關,未曾想到,在麵君之前,還需經過一輪複試。
仔細思量,非是朝廷突發奇想,定要多此一舉。想必是以此來摸底貢士,保證殿試萬無一失。
真有濫竽充數之輩,在複試中定然露餡。有長相不過關的貢士,也會被摘選出來,在殿試中另作安排。
這種安排不是黜落,而是在座位上的變動。
如鳳雛龐統一般,相貌委實對不起社會,縱是才高八鬥、春闈排名靠前,也會座
位後移,遠離天子龍椅。
不公平?
的確不公平。
可誰讓開國皇帝立下規矩,天子考官都喜歡“以貌取人”?
內閣六部,朝中重臣,光有才不行,還必須有長相,務必才貌雙全。
這種考量,對有資格上朝的京官尤為重要。不然的話,非但天子不順眼,群臣也會渾身不自在。
錦鯉身邊趴條鱷魚,像話嗎?
外放的話,便可放寬條件。反正不用麵君,有才幹、能造福一方百姓即可。相貌英俊與否,無需太過計較。至於升調入京,那是很久以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路之上,楊瓚對明朝官場有了全新認識,並得出結論:大明科舉不隻選才,還選美。
不提貢院裏的儒師如何清逸俊朗,單是監考閱卷的翰林學士,胡子一大把,仍
客棧中,李淳程文王忠得到消息,和楊瓚的反應大不相同。
楊瓚是心驚中帶著慶幸,三人卻都有些鬱悶,安不下心來。但事已至此,總不能跑到貢院前靜坐反對吧?
有家人在朝為官的貢士,多少曉得內情,比他人更添一分擔憂。
殿試推遲不怕,怕的是根本無法舉行!
以弘治帝的勤政,連續數日不上朝,政令多出內閣,簡直匪夷所思。唯一的答案,就是天子“偶染微恙”不實,小病實是大病,鬧不好,龍椅上會換個新帝!
知情者多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相比之下,無知淡定倒成了優勢。
京城內小道消息頻傳,乾清宮中,弘治帝卻不像猜測中的形容枯槁,病入膏肓,起都起不來。
雖多日未露麵,但經過太醫院群策群力,精心調養,精神的確好了不少。難言是藥方的功效,還是丹藥的作用。總之,每日裏,弘治帝總能餘出一兩個時辰教導太子。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肆意而為。”
“治國之道,不在事事親為,而在禦人。”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親賢臣遠小人固然不錯,然朝中多君子,亦不能少了小人。君子可用,小人亦可用。君子剛正,小人詭詐,如何用,需得由爾把握。”
“朝臣言,廠衛乃天子鷹犬。此言不假。”弘治帝頓了頓,加重聲音,“然鷹的爪上有環,犬的頸上有繩,其不過看門捕盜之用,生殺皆握於爾手。”
弘治帝諄諄教誨,恨不能將畢生所得全部灌輸給太子。
朱厚照聽得認真,但能真正聽進去多少,唯有他自己知曉。
京城之外,送信的快腳已抵達涿鹿縣。打聽著尋到楊家,見到門上掛著白幡,族人個個帶孝,不由得吃了一驚。
尋上一個係著麻帶的中年漢子,先行禮,再開口問道:“此處可是涿鹿縣楊家,甲子科舉人楊瓚楊老爺家宅?”
“正是。”漢子帶著幾分戒備,問道,“你是何人?”
快腳長出一口氣,臉上帶出幾分喜色,忽見漢子腰間麻帶,忙又收了迴去,正色道:“我從京中來,帶有楊老爺的家信。”
“四郎的信?”
“楊老爺高中今科春闈第五十九名,不日將要殿試麵君。跟著楊老爺的書
童交代,這封信必送到楊宅,交到楊翁手中。”
“四郎考中了?!”
漢子愣住,臉頰抖動,繼而現出狂喜,一把抓住快腳,道:“隨我來!”
拍開木門,漢子高聲道:“三叔,四郎中了,中了!”
說話間,屋內奔出一跛腳男子,同樣麻衣在身,臉上亦帶著狂喜。
“中了?真中了?”
“中了!還有四郎的書信!”
漢子抓著快腳,道:“三叔這裏我顧著,你快讓娃兒給族長送個信!”
“哎,對,送信!得快送信!”
快腳一路被拽著,根本來不及張口。
待進到屋內,撲鼻一股苦澀的藥味。
一位年不及五旬,卻滿頭白發的男子被攙著走來。其身上披著布袍,肩背裹著繃帶,隱隱滲出血色。
見到快腳,男子麵帶激動,問道:“可是我家四郎的家信?”
得知男子身份,快腳忙行禮,道:“楊翁在上,正是楊老爺的書信!”
論理,楊父乃是不惑之年,稱不上“翁”。但楊瓚已是貢士,殿試過後,再不濟也是三甲同進士,官身有望。
快腳不至下九流,身份也是不高,見到楊瓚家人,自要恭敬十分。
“好、好啊……”
楊父接過書信,不待細看,已是滾出熱淚,語不成聲。
快腳之後,閆大郎亦抵達家中。
此番未能得中,又在閆璟處落了不是,險些釀成大禍,閆大郎很有幾分鬱鬱。見到父親母親,隻是草草行禮,借口行路疲憊,早早迴房歇息。
後宅中,一個小丫環急匆匆行過,穿過一座跨院,尋到嬌客暫居處,同看門的丫環耳語幾句,得了幾個銅錢,歡喜離去。
關上門,丫環行到內室,臨窗正坐著一名藍衣少女,豆蔻之年,臉龐還有幾分稚氣,眼尾微微上挑,自有一股難言的嫵媚。
“紅姐兒,大郎迴來了!”
聽到此言,少女頭也不抬,仍一心瞄著花樣子。
丫環瞧了瞧,又道:“紅姐兒不去看看?”
“有什麽好看?”
“大郎未中,楊家的四郎卻是中了,姐兒此時去,也好安慰……”
少女忽然抬起頭,眸中凝出一抹冷色。
“我奉父母之
命暫居於此,為的是什麽,你也清楚。舅母的心思實不可取,你也別眼皮子太淺。”
丫環張張嘴,卻不敢再勸。
“我視你為第一得用的人,才告訴你這些。”少女掃一眼窗外,柔聲道,“劉氏祖上乃是功臣,雖逢難沒落,我父亦在縣衙得用。不是閆家在京中有門路,我何必來同這等庸人虛與委蛇。”
丫環訥訥不出聲,更不敢提醒,紅姐兒口中的庸人可是她的親舅和舅母。
似是有許多話壓在心中,不吐不快,少女繼續言道:“閆家同楊家之事,我也知曉幾分。可笑舅舅做事拖遝,虎頭蛇尾。要麽就不做,也好扯開關係。要麽就該做絕,現在這樣算怎麽迴事?”
少女冷笑,花費銀錢上下打點,卻是不能成事。
隻累死十六個楊氏族人有何用?想要壓下楊家四郎,隻需送他親爹上路,諸事可成。
父死必當服喪,苦候三年,何種手段用不得?
即便消息延滯,讓他得中殿試,一個“服喪趕考”,不孝的罪名壓下去,還想做官?功名都會革掉!
留在閆家這些時日,少女事事看在眼中,隻覺這一家都是爛泥扶不上牆,不堪大用。舅母那點心思更是可笑至極。
“你且牢記,我姓劉。也需明白,我的出身不在此地,當在京中!”頓了頓,少女繼續道,“不過,大表哥迴來,總要去看上一看。”
少女神情忽轉,笑容綻放,豔色更盛。
丫環垂首,臉色煞白,再不敢多說一個字。
第九章養眼
春闈落第,閆大郎心中鬱悶,迴到家中亦不得釋懷。想起在京中遭遇,愈發惱恨楊瓚。思起在客棧中的種種,連為他解圍的閆璟也一並恨了起來。
接風宴上,閆大郎沒有好臉色,閆家人自然興致不高。父子兄弟對飲,也是沒滋沒味。
紅姐兒端正坐在舅母身旁,笑意溫婉,不複先時精明外放,一派恭良謙和。隻在閆二郎色眯眯的看過來時,微微垂下眼,掩去一抹不耐的冷光。
待酒過三巡,閆大郎隻顧悶飲,閆二郎增添幾分醉意,神情愈發不堪。
閆王氏好似沒見到一般,見紅姐兒托辭退席,硬是將她拉住。
“何必急著走?陪舅母多坐一會。聽聽你兩個表兄的詩文,可做得好?”
看到扣在腕上的那隻手,掃過半露在袖外的兩枚銀鐲,
紅姐兒眼中冷光更甚。貼身伺候的丫環激靈靈打了個寒顫,各懷心思的閆家人卻無一發現。
宴後數日,紅姐兒借口受了涼,閉門不出,連舅舅舅母的麵也不見,隻讓丫環給縣衙中辦事的父親送信,內容如何,送信的丫環家人一概不知。
閆大郎灰心喪氣,無心讀書。在家中坐不住,幹脆帶著兩三個家人到街上閑逛。遇到昔日同窗,更是大撒銀錢,頻上春樓酒肆,每每喝得大醉而歸。
閆父有心懲治,幾次三番被閆母攔住。若是氣得狠了,不肯罷休,閆母直接撒潑打滾,讓家人仆婦著實看了幾場熱鬧。
“我呸!我兒已是舉人老爺,今番不中,下迴必定考中!金榜登科的文曲星,你一個鄉下泥腿子敢打?!不怕遭了雷劈!”
一旦撒起潑來,閆王氏口無遮攔,不管三七二十一,好話壞話一起往外噴。
三日不到,閆家已是雞飛狗跳,成了縣中的笑話。
紅姐兒愈發深居簡出,閆大郎更不樂意呆在家中。
這日,閆大郎照例招唿一群酒肉朋友,打算到城內酒樓買醉。剛出家中,便見有一隊快馬從街上飛馳而過。
馬上騎士皆一身大紅緹衣,遇有行人阻路,當即揮舞馬鞭,淩空甩出脆響。
厲聲破風,鞭子雖未落到身上,也著實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認出騎士身上的不是鴛鴦戰襖,而是京城錦衣衛的魚服,閆大郎頓時頭皮發麻,忙不迭退到路旁,遠遠避開。見快馬一路往城東去,突生不妙之感,顧不得心中害怕,小跑著跟了上去。
兩條腿追四條腿,還要小心不被發現,自是十分艱難。沒過多久,閆大郎已是氣喘籲籲,臉色發白。
“大郎這是作甚?”
“少問,跟上來!”
直至縣衙門前,閆大郎才追上馬隊。
騎士均已翻身下馬,在一名百戶的帶領下,手持腰牌,大步流星闖入縣衙。
見此情形,閆大郎心頭狂跳,不詳的預感更甚。
沒過多久,縣衙中便傳出一陣嘈雜。
五六個皂吏狼狽奔出,左腳別右腳,接連滾落台階,吃了一嘴沙土。
其後,辦事的錦衣衛用鐵鏈鎖著縣衙主簿和典史,一路拖拽。大令和二尹滿臉煞白,指揮著餘下衙役推出一輛囚車,將錦衣衛拿下的三四人塞到車中,膽戰心驚的關上車門,落下鐵鎖。
“錦衣衛辦事,速避!”
百戶躍上馬背,拉住韁繩,挽了個鞭花。
駿馬前蹄騰空,一聲長嘶,直向南奔去。
校尉以縣衙中的驢馬牽引囚車,緊隨百戶身後。車中的四人擠在一處,被顛得眼冒金星,接連撞上木欄,渾身青紫,叫苦不迭。
閆大郎當即認出,其中便有紅姐兒之父,自己的姑父。
“快,迴去告訴我爹,出事了!”
豆大的汗珠滾落額頭,閆大郎手腳冰涼,也不曉得是一路急奔所致,還是驚懼萬分之故。
聞聽消息,閆父同樣心驚。
縣衙官員差役犯事,小吏均可在縣中處置,典史以上多提至州府,審明後上報朝廷。
小小的典史主簿,以品級論,根本不入流,怎麽就勞動了錦衣衛?
莫非,是同先時篡改徭役名簿有關?
閆家隻曉得送錢給主簿,上下活動,免掉自家正役,陷害楊氏一族。並不曉得,此事經由錦衣衛上報天子,已和邊鎮文武貪墨官銀、虐使役夫之行掛鉤。
越想越是害怕,閆家父子六神無主,唯恐下一刻便鎖鐐加身。隻能想方設法開具路引,寫下書信,遣家人飛送入京,向閆桓父子求助。
於此同時,送信的快腳也完成了差使,同楊家拜別,踏上歸程。
“老翁可有口信要帶給楊老爺?”
“隻這一封家信。”
楊父和楊氏族長一同上座,取出寫好的書信,交給快腳。
“若是四郎問起,隻道家中一切都好,無需掛心。”
一切都好?
看著門上的白幡,快腳不知心中是什麽滋味。
“勞煩了。”
楊父身體未愈,加上天寒,又添一層病。不經人攙扶,壓根動不得身。
楊氏族長代他送快腳出門,再三叮囑,萬不要將族中事告知。
非是族人不怨,隻是四郎將要殿試,正逢關鍵時刻,怎能分心?
況且,四郎中榜的消息已在縣衙張貼,閆家投鼠忌器,縱是想動手腳,也不會在涿鹿。反倒是四郎孤身在京,更需萬分小心。
現如今,四郎便是全族的希望。想報仇,也要等四郎金榜題名之後。
快腳背上行囊,一路走出縣城。
迴頭遙望風中
的白幡,抹了抹臉,眼角不禁火辣辣的疼。
三日後,府衙差官飛馳入縣。
未幾,縣衙貼出告示,鎮守太監蔣萬犯法,被押送入京。啟用禦馬監右少監劉清鎮守宣府,不日將赴保安州。
蔣萬所犯何罪,告示上提也未提。
與蔣萬勾結的守備和府衙上下,終日裏心驚膽戰,卻遲遲沒等來拿人的刑部官員。隻有邊衛中的錦衣衛鎮撫突然換人,另有從狹西換防的邊軍替下守城兵卒,將整座府城守得如銅箍一般。
休說韃子來犯,縱是城內的人想要出去,也需經過層層盤查。
不誇張的說,連隻蒼蠅蚊子都別想來去自如。
既然事發,刑部大理寺不來拿人,於涉事的文武絕非好兆頭。九成以上的可能,他們的去處不是刑部大牢,而是東廠刑房和錦衣衛詔獄。
落到廠衛手中還想求得寬大處理?
做夢去吧。
京城刮起的風,終於吹到宣府。
弘治帝遲遲沒有下死手,非是心慈手軟,過於寬厚。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為太子磨刀。
刀鋒磨利,必有人頭落地。
縣衙的官員隻是開胃菜。以他們的品級,能被錦衣衛押解入京,也算是另一種“殊榮”。
等錦衣衛得了口供,掌握實據,已成甕中鱉的邊鎮文武,都將成為朱厚照威懾群臣的刀下魂。
血染法場,為後世唾棄,便是他們最終的宿命。
弘治帝的慈父之心,少帝的天子之路,必將以血染就。
身在天家,這也是避不開的宿命。
帶著血腥味的寒風自北方卷過,悄然無聲。
弘治十八年三月丁酉,楊瓚早起洗漱,整理衣冠,和李淳、王忠等中榜的貢士一同候在客棧前,等貢院來人引路,前往宮中參加複試。
楊瓚本以為殿試就是最後一關,未曾想到,在麵君之前,還需經過一輪複試。
仔細思量,非是朝廷突發奇想,定要多此一舉。想必是以此來摸底貢士,保證殿試萬無一失。
真有濫竽充數之輩,在複試中定然露餡。有長相不過關的貢士,也會被摘選出來,在殿試中另作安排。
這種安排不是黜落,而是在座位上的變動。
如鳳雛龐統一般,相貌委實對不起社會,縱是才高八鬥、春闈排名靠前,也會座
位後移,遠離天子龍椅。
不公平?
的確不公平。
可誰讓開國皇帝立下規矩,天子考官都喜歡“以貌取人”?
內閣六部,朝中重臣,光有才不行,還必須有長相,務必才貌雙全。
這種考量,對有資格上朝的京官尤為重要。不然的話,非但天子不順眼,群臣也會渾身不自在。
錦鯉身邊趴條鱷魚,像話嗎?
外放的話,便可放寬條件。反正不用麵君,有才幹、能造福一方百姓即可。相貌英俊與否,無需太過計較。至於升調入京,那是很久以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路之上,楊瓚對明朝官場有了全新認識,並得出結論:大明科舉不隻選才,還選美。
不提貢院裏的儒師如何清逸俊朗,單是監考閱卷的翰林學士,胡子一大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