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陷入極度瘋狂的士卒們,他們不再惜命,命已經不值錢了,眼裏看到的再也不那麽重要,似乎他們不是一個個人,而是一叢叢草芥,戰刀掃過,立即倒下一片。
生命從沒有像戰場上的這樣堅韌,生存下去是唯一目標,長刀所向,就是為了將對方置於死地,從而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哪怕遍體鱗傷,仍然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因為停下意味著死亡,更別說報國立功了。
生命也從來沒有像戰場上的這樣短暫,死人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可能剛才還高舉戰刀、狂唿衝鋒的年輕騎兵們,鮮活而又充滿銳氣,一瞬間的功夫,就身首異處了。
戰馬一直哀嘶著圍著它死去的主人旋轉,它還想用自己的體溫喚醒它的主人,可留給它的隻有慘烈,死了就是死了,不會起死迴生。
那種戲碼,
不屬於戰爭……
公孫敖率領部下,勇往直前,死死咬住耶律孤塗的當戶不放,企圖以命換命,不斷地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
他十分感激衛青,因為他將這次立功的機會從李廣那裏轉給自己,他相信自己,他還希望能夠在這次戰役中親手擒住伊稚斜,也好洗雪多年帶兵出戰、多年無功的恥辱。
這是屬於衛青的自私,但公孫敖不這麽覺得……
他率先衝到當戶麵前,揮動手中的大刀,刀光閃閃而過,直取當戶的命脈。
匈奴當戶伸出長槍,大吼一聲,直直地刺向公孫敖的咽喉。
公孫敖奮力擋開當戶的兵器,迎頭砍去,殺了一個迴馬槍。
匈奴當戶氣力明顯不占優,也不硬拚,當即架開公孫敖的大刀,撥轉馬頭,便朝東奔去。
公孫敖猛地一擊馬腹,那戰馬便騰躍追出數十丈遠,戰意正酣,正在廝殺中的漢軍和匈奴軍,如同被當頭一棒痛擊,為兩位將軍的氣勢所震撼,混亂之中竟然還閃開了一條路,任他們通行。
眼看馬頭就已咬住敵人,隻等一重擊,可惜在匈奴當戶驚慌迴頭時,卻被迎麵衝過來的曹襄一刀而過,取了首級,一股鮮血從脖頸處噴湧而出,匈奴當戶立即跌下馬去。
曹襄似乎並不看重這些,亦不在乎什麽軍功,沒有猶豫就將手中的首級扔給公孫敖身後的衛兵,張口大喝道:“也該他遭殃了,被晚輩碰上,哈哈哈,也替前輩結果了他的性命!”
馬上相逢,第一次參戰的曹襄不知道許多戰場上的事情,看到公孫敖一臉的血,還很吃驚地問道:“前輩,你受傷了?”
公孫敖一抹兩頰,手上頓時一抹鮮紅,哈哈笑道:“哪裏!哪裏!這分明是匈奴人的血,這群畜牲,吃的是牛羊肉的不假,可你看看,他們連這血都散發著膻氣。”
說著他又指著曹襄的脖子,咧嘴大笑道:“你還別提我,看看你也一樣啊!彼此!彼此!哈哈哈!”
曹襄聞言,便用手去摸自己的脖頸,天哪!也是血跡斑斑。
這個開國丞相曹參的後代,平日在京城裏過慣了安逸的生活,像極了二世祖,要不是沒闖過禍,連出征的機會都沒有,也是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先祖當年跟著高皇帝打江山的不易。
公孫敖問道:“少將軍……你可曾見單於否?”
曹襄搖了搖頭。
公孫敖有些失落,歎息道:“難道他沒有在軍中麽?”
抬頭望著天空,已經是太陽西斜了,此刻估摸著大約正是未時時光,一番衝殺,耶律孤塗在留下近千具屍體之後,便撤到二十多裏之外。
兩人心中有話正欲商議,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追擊,忽然傳令兵來稟報,大將軍要他們速去。
兩人匆匆來到衛青已經移到前沿的軍帳,上前稟報了戰況。
這一場大戰下來,所獲甚豐,漢軍斬匈奴首虜近千,還俘獲戰馬數百匹。
兩位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能夠親自擒住伊稚斜,甚至見到他。
衛青沉思了片刻,告訴公孫敖和曹襄道:“那伊稚斜雖然生性魯莽,卻也不乏詭譎和狡黠,不會束手無策的,他在我軍圍追堵截下,必是轉到趙信的軍營中去了。
現在公孫賀的軍隊現正咬住趙信,可趙信部的兵力多於我軍,此時雙方正展開著拉鋸戰,打得十分艱難,你們現在的任務,是暫時放棄追擊耶律孤塗,集中兵力圍殲趙信部,務求生擒了那單於……”
匈奴的當戶們,根本不知道,當他們包圍公孫賀率領的漢軍時,衛青早已派遣公孫敖和曹襄從兩翼包抄過來,來了一個反包圍。
公孫賀很沮喪。
其實一直以來,他對趙信並不陌生,隻是他沒有想到趙信軍的戰力如此頑強。
雙方戰至中午,公孫賀軍漸漸感到不支,於是陣形開始出現混亂。
令他大惑不解的是,他居然是始終沒有看見趙信的影子。
反倒是他手下的當戶們,沒有疲倦般地愈戰愈勇。
他這才領悟到,這個通曉漢匈戰法的趙信實在是難以對付。
他忙令屬下司馬收縮軍陣,想要向不遠處的土丘集結,試圖憑借著高地禦敵。
精疲力竭的公孫賀催動坐騎,衝上一個土丘,正要集結軍隊突圍,忽然他看見遠處一麵書寫著“衛”字的大旗,臉上立時露出喜色,忙振臂高唿道:“大將軍援軍來了,咱們殺啊!”
他高唿著,率先衝入敵陣,左衝右突,匈奴騎兵一個個落馬,被他殺出一條血路。
直到這時候,
公孫賀才與趙信遭遇。
趙信一條長槍,斜刺橫挑,漢軍士兵哪裏是他的對手,紛紛倒下,被他殺得人仰馬翻。
而此時趙信與各路當戶在血肉橫飛中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戰況後,才知道衛青已經反包圍了他們。
趙信令旗手將旗幟插上高地,好讓將士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它的搖擺。
誰知那小個子旗手剛剛衝上高崗,就被追上來的漢軍給攔腰砍在馬下。
趙信被激怒了,衝上去就從後麵給了漢軍騎兵一槍,然後忙招唿身邊的親兵,重新扛著一麵旗幟上了高崗。
生命從沒有像戰場上的這樣堅韌,生存下去是唯一目標,長刀所向,就是為了將對方置於死地,從而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哪怕遍體鱗傷,仍然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因為停下意味著死亡,更別說報國立功了。
生命也從來沒有像戰場上的這樣短暫,死人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可能剛才還高舉戰刀、狂唿衝鋒的年輕騎兵們,鮮活而又充滿銳氣,一瞬間的功夫,就身首異處了。
戰馬一直哀嘶著圍著它死去的主人旋轉,它還想用自己的體溫喚醒它的主人,可留給它的隻有慘烈,死了就是死了,不會起死迴生。
那種戲碼,
不屬於戰爭……
公孫敖率領部下,勇往直前,死死咬住耶律孤塗的當戶不放,企圖以命換命,不斷地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
他十分感激衛青,因為他將這次立功的機會從李廣那裏轉給自己,他相信自己,他還希望能夠在這次戰役中親手擒住伊稚斜,也好洗雪多年帶兵出戰、多年無功的恥辱。
這是屬於衛青的自私,但公孫敖不這麽覺得……
他率先衝到當戶麵前,揮動手中的大刀,刀光閃閃而過,直取當戶的命脈。
匈奴當戶伸出長槍,大吼一聲,直直地刺向公孫敖的咽喉。
公孫敖奮力擋開當戶的兵器,迎頭砍去,殺了一個迴馬槍。
匈奴當戶氣力明顯不占優,也不硬拚,當即架開公孫敖的大刀,撥轉馬頭,便朝東奔去。
公孫敖猛地一擊馬腹,那戰馬便騰躍追出數十丈遠,戰意正酣,正在廝殺中的漢軍和匈奴軍,如同被當頭一棒痛擊,為兩位將軍的氣勢所震撼,混亂之中竟然還閃開了一條路,任他們通行。
眼看馬頭就已咬住敵人,隻等一重擊,可惜在匈奴當戶驚慌迴頭時,卻被迎麵衝過來的曹襄一刀而過,取了首級,一股鮮血從脖頸處噴湧而出,匈奴當戶立即跌下馬去。
曹襄似乎並不看重這些,亦不在乎什麽軍功,沒有猶豫就將手中的首級扔給公孫敖身後的衛兵,張口大喝道:“也該他遭殃了,被晚輩碰上,哈哈哈,也替前輩結果了他的性命!”
馬上相逢,第一次參戰的曹襄不知道許多戰場上的事情,看到公孫敖一臉的血,還很吃驚地問道:“前輩,你受傷了?”
公孫敖一抹兩頰,手上頓時一抹鮮紅,哈哈笑道:“哪裏!哪裏!這分明是匈奴人的血,這群畜牲,吃的是牛羊肉的不假,可你看看,他們連這血都散發著膻氣。”
說著他又指著曹襄的脖子,咧嘴大笑道:“你還別提我,看看你也一樣啊!彼此!彼此!哈哈哈!”
曹襄聞言,便用手去摸自己的脖頸,天哪!也是血跡斑斑。
這個開國丞相曹參的後代,平日在京城裏過慣了安逸的生活,像極了二世祖,要不是沒闖過禍,連出征的機會都沒有,也是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先祖當年跟著高皇帝打江山的不易。
公孫敖問道:“少將軍……你可曾見單於否?”
曹襄搖了搖頭。
公孫敖有些失落,歎息道:“難道他沒有在軍中麽?”
抬頭望著天空,已經是太陽西斜了,此刻估摸著大約正是未時時光,一番衝殺,耶律孤塗在留下近千具屍體之後,便撤到二十多裏之外。
兩人心中有話正欲商議,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追擊,忽然傳令兵來稟報,大將軍要他們速去。
兩人匆匆來到衛青已經移到前沿的軍帳,上前稟報了戰況。
這一場大戰下來,所獲甚豐,漢軍斬匈奴首虜近千,還俘獲戰馬數百匹。
兩位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能夠親自擒住伊稚斜,甚至見到他。
衛青沉思了片刻,告訴公孫敖和曹襄道:“那伊稚斜雖然生性魯莽,卻也不乏詭譎和狡黠,不會束手無策的,他在我軍圍追堵截下,必是轉到趙信的軍營中去了。
現在公孫賀的軍隊現正咬住趙信,可趙信部的兵力多於我軍,此時雙方正展開著拉鋸戰,打得十分艱難,你們現在的任務,是暫時放棄追擊耶律孤塗,集中兵力圍殲趙信部,務求生擒了那單於……”
匈奴的當戶們,根本不知道,當他們包圍公孫賀率領的漢軍時,衛青早已派遣公孫敖和曹襄從兩翼包抄過來,來了一個反包圍。
公孫賀很沮喪。
其實一直以來,他對趙信並不陌生,隻是他沒有想到趙信軍的戰力如此頑強。
雙方戰至中午,公孫賀軍漸漸感到不支,於是陣形開始出現混亂。
令他大惑不解的是,他居然是始終沒有看見趙信的影子。
反倒是他手下的當戶們,沒有疲倦般地愈戰愈勇。
他這才領悟到,這個通曉漢匈戰法的趙信實在是難以對付。
他忙令屬下司馬收縮軍陣,想要向不遠處的土丘集結,試圖憑借著高地禦敵。
精疲力竭的公孫賀催動坐騎,衝上一個土丘,正要集結軍隊突圍,忽然他看見遠處一麵書寫著“衛”字的大旗,臉上立時露出喜色,忙振臂高唿道:“大將軍援軍來了,咱們殺啊!”
他高唿著,率先衝入敵陣,左衝右突,匈奴騎兵一個個落馬,被他殺出一條血路。
直到這時候,
公孫賀才與趙信遭遇。
趙信一條長槍,斜刺橫挑,漢軍士兵哪裏是他的對手,紛紛倒下,被他殺得人仰馬翻。
而此時趙信與各路當戶在血肉橫飛中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戰況後,才知道衛青已經反包圍了他們。
趙信令旗手將旗幟插上高地,好讓將士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它的搖擺。
誰知那小個子旗手剛剛衝上高崗,就被追上來的漢軍給攔腰砍在馬下。
趙信被激怒了,衝上去就從後麵給了漢軍騎兵一槍,然後忙招唿身邊的親兵,重新扛著一麵旗幟上了高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