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起身轉向身後的地圖,然而眉毛又凝結在一起,警覺道:“行前朝廷對兩軍形勢估計過於樂觀,現在看來,匈奴已早有準備,咱們先別輕舉妄動,明日先出動五千騎兵探探虛實。”
兩人正說著,陷入了緊張的討論中,不一會兒,就看見前將軍李廣拿著昨日捕獲的匈奴俘虜的供詞進來了。
“根據俘虜所言,沒錯了,那伊稚斜單於就在前麵。”
衛青聞言大喜道:“哈哈哈,妙啊,此天助我也!”
這消息同時也讓李廣感到十分振奮,俘虜是他的軍侯抓的,他又是前將軍,如果要出擊,那麽可以說,擒拿單於這頭功當然非他莫屬。
這個機會難能可貴,這意味著他不僅可以報仇,還能夠建功。
李廣看著衛青,直截了當地道:“事已至此,那麽還請大將軍下令出擊匈奴,末將作為前將軍,理當率先出馬,願意一力擔負率部前往擒拿單於的責任。”
李廣太急躁了,衛青不得不為全局考慮,不三思而後行的話,那裏肯輕易出擊。
衛青了站起來,抿了抿嘴與李廣道:“這個暫時還不行,本將所希望的,是由老將軍與右將軍趙食其並為一軍,從東道出發,不急著出擊,先對單於形成合圍之勢,以防他們逃走不是麽。”
“大將軍這是何意?末將為前將軍,擒拿單於乃是本分,如今大將軍舍近求遠,中途易令,過分小心,竟然還命末將與趙將軍改出東道,這一番調配來得古怪,末將十分不解。”
“不瞞老將軍,陛下他臨行前曾叮囑過本將,他說老將軍春秋已高,不適合猛地衝鋒陷陣,這於理不合,所以在下怕老將軍恐有閃失,所以……”
“末將隻聞陛下詔令末將為前將軍,而不曾聽說對大將軍有此告誡,哼,大將軍這樣做,很令人不解,莫非說大將軍想貪擒獲單於之功?”
衛青歎了一口氣道:“在下身為統帥掌握全軍,老將軍一世英名,難道要違抗軍令麽?”
“這是大將軍違背旨意,私自將前將軍改為東道軍,不顧陛下安排,改弦易張,反倒怪罪起末將來了,不是很可笑麽。”
李廣說著話出帳去了,而李曄見狀,追到帳外勸道:“老將軍有話好說,何必動怒呢?好好談嘛。”
李廣倔強脾氣上來了,又甩出一串話來:“大將軍若不收迴成命的話,末將將會率部獨自出擊匈奴。”
第二天一早,李廣差人送來一書,再次申明了昨晚的理由,請求出戰。
可是衛青看了什麽也沒有說,提筆修書一封,差人送到前將軍處,李廣接過書信問道:“就這個,大將軍沒有留下什麽話麽?”
“這……大將軍令卑職帶給老將軍五個字:急詣部,如書。”
拆開書,第一行就透露出凜凜殺機:“將軍戎馬一世,曆經數十戰,也當知軍中無戲言,一切聽從軍令,倘若誤了軍機,引出事端休怪本將忍痛割愛。”
“好……好一個忍痛割愛。”
李廣訥訥自語,他活了大半輩子,怎會不明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呢?作為統帥,衛青理應擁有這些權力,所以衛青完全可以以違抗軍令的罪名殺了他。
其實,對於死亡他並不害怕,隻是一想到還沒有為三千子弟報仇,就因為不服軍令,這樣死在主帥刀下,他覺得太不值得了。
李廣迴轉身時,不再被殺伐衝昏頭腦,已然恢複了一位老將軍“含刀飲劍”的理智。
“如此,在下知道了,請轉告大將軍,老夫遵命就是。”
這邊,李曄打發送信人上路之後,便將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提到了衛青麵前。
“大將軍,您為何不讓李將軍擔任前鋒呢???”
“唉!這其實就是陛下的意思,皇命難違,陛下的本意是不讓他出征的,奈何後來他一再地請求,陛下才勉強答應了。
可在第二天,陛下就召來本將進宮,他暗中叮囑本將,一定不能讓老將軍靠近前沿廝殺,陛下這也是為了他好啊!”
“下官明白了。”
李曄為劉徹對一個老將的細心關懷所感動。
另外他更被衛青的俠骨柔腸所感動,他為自己能夠在衛青身邊做事而分外滿足。
但是,這一迴卻是李曄錯了,隻一心參讚軍務的他很少窺探別人的內心,更沒有注意到從拿到供詞到李廣負氣辭別這短暫瞬間衛青心理的微妙變化。
衛青不是聖人,他也有自己的心思,完美的人是不現實的。
聽了李曄的迴答,
衛青滿意地笑了。
他為內心僅有的那點私心沒有被人發現而感到欣慰,是的!擒住單於,這是何等的殊勳,戎馬一生,這樣的機會無比難得,為了圓滿,他是絕不可能拱手讓給別人的。
與李廣一樣,他有一種預感,打完這仗,他大概也就隻能乖乖待在中朝了。
劉徹的性格他知道,像他這樣不斷獲得封賞的人,總有一天會讓劉徹不放心的,他也應該急流勇退。
這樣想著,衛青便道:“請中郎速傳兩位公孫將軍和後將軍到帳下議事。”
“諾!”
這三人一個是他的連襟,一個是他的恩人,一個是長公主的兒子,說起話來自然是少了許多的生分。
正是月上中天的時候。走出帳外,抬頭望月,李曄驚異地發現,浩浩星空中,被眾星拱衛的北鬥星……竟然位置偏南了。
……
漠北的第一仗,於次日辰時二刻由衛青命令發起進攻。
而漢軍騎兵的神速遏製了匈奴強弩的發揮,一萬名匈奴騎兵與五千漢軍騎兵很快地膠著在一起。
趙信的軍隊企圖以優勢兵力對公孫賀與曹襄的騎兵形成合圍,卻不料已被衛青識破。
他利用匈奴軍以部族為骨架、管製分散的弱點,以公孫賀一軍牽製趙信,而以公孫敖和後曹襄所部集中攻打耶律孤塗的軍隊。
從一開始,雙方的騎兵像決堤的洪水,在遼闊的草原上掀起波峰浪穀,將士的耳邊隻聽到唿唿的風聲和咚咚的馬蹄聲。
兩人正說著,陷入了緊張的討論中,不一會兒,就看見前將軍李廣拿著昨日捕獲的匈奴俘虜的供詞進來了。
“根據俘虜所言,沒錯了,那伊稚斜單於就在前麵。”
衛青聞言大喜道:“哈哈哈,妙啊,此天助我也!”
這消息同時也讓李廣感到十分振奮,俘虜是他的軍侯抓的,他又是前將軍,如果要出擊,那麽可以說,擒拿單於這頭功當然非他莫屬。
這個機會難能可貴,這意味著他不僅可以報仇,還能夠建功。
李廣看著衛青,直截了當地道:“事已至此,那麽還請大將軍下令出擊匈奴,末將作為前將軍,理當率先出馬,願意一力擔負率部前往擒拿單於的責任。”
李廣太急躁了,衛青不得不為全局考慮,不三思而後行的話,那裏肯輕易出擊。
衛青了站起來,抿了抿嘴與李廣道:“這個暫時還不行,本將所希望的,是由老將軍與右將軍趙食其並為一軍,從東道出發,不急著出擊,先對單於形成合圍之勢,以防他們逃走不是麽。”
“大將軍這是何意?末將為前將軍,擒拿單於乃是本分,如今大將軍舍近求遠,中途易令,過分小心,竟然還命末將與趙將軍改出東道,這一番調配來得古怪,末將十分不解。”
“不瞞老將軍,陛下他臨行前曾叮囑過本將,他說老將軍春秋已高,不適合猛地衝鋒陷陣,這於理不合,所以在下怕老將軍恐有閃失,所以……”
“末將隻聞陛下詔令末將為前將軍,而不曾聽說對大將軍有此告誡,哼,大將軍這樣做,很令人不解,莫非說大將軍想貪擒獲單於之功?”
衛青歎了一口氣道:“在下身為統帥掌握全軍,老將軍一世英名,難道要違抗軍令麽?”
“這是大將軍違背旨意,私自將前將軍改為東道軍,不顧陛下安排,改弦易張,反倒怪罪起末將來了,不是很可笑麽。”
李廣說著話出帳去了,而李曄見狀,追到帳外勸道:“老將軍有話好說,何必動怒呢?好好談嘛。”
李廣倔強脾氣上來了,又甩出一串話來:“大將軍若不收迴成命的話,末將將會率部獨自出擊匈奴。”
第二天一早,李廣差人送來一書,再次申明了昨晚的理由,請求出戰。
可是衛青看了什麽也沒有說,提筆修書一封,差人送到前將軍處,李廣接過書信問道:“就這個,大將軍沒有留下什麽話麽?”
“這……大將軍令卑職帶給老將軍五個字:急詣部,如書。”
拆開書,第一行就透露出凜凜殺機:“將軍戎馬一世,曆經數十戰,也當知軍中無戲言,一切聽從軍令,倘若誤了軍機,引出事端休怪本將忍痛割愛。”
“好……好一個忍痛割愛。”
李廣訥訥自語,他活了大半輩子,怎會不明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呢?作為統帥,衛青理應擁有這些權力,所以衛青完全可以以違抗軍令的罪名殺了他。
其實,對於死亡他並不害怕,隻是一想到還沒有為三千子弟報仇,就因為不服軍令,這樣死在主帥刀下,他覺得太不值得了。
李廣迴轉身時,不再被殺伐衝昏頭腦,已然恢複了一位老將軍“含刀飲劍”的理智。
“如此,在下知道了,請轉告大將軍,老夫遵命就是。”
這邊,李曄打發送信人上路之後,便將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提到了衛青麵前。
“大將軍,您為何不讓李將軍擔任前鋒呢???”
“唉!這其實就是陛下的意思,皇命難違,陛下的本意是不讓他出征的,奈何後來他一再地請求,陛下才勉強答應了。
可在第二天,陛下就召來本將進宮,他暗中叮囑本將,一定不能讓老將軍靠近前沿廝殺,陛下這也是為了他好啊!”
“下官明白了。”
李曄為劉徹對一個老將的細心關懷所感動。
另外他更被衛青的俠骨柔腸所感動,他為自己能夠在衛青身邊做事而分外滿足。
但是,這一迴卻是李曄錯了,隻一心參讚軍務的他很少窺探別人的內心,更沒有注意到從拿到供詞到李廣負氣辭別這短暫瞬間衛青心理的微妙變化。
衛青不是聖人,他也有自己的心思,完美的人是不現實的。
聽了李曄的迴答,
衛青滿意地笑了。
他為內心僅有的那點私心沒有被人發現而感到欣慰,是的!擒住單於,這是何等的殊勳,戎馬一生,這樣的機會無比難得,為了圓滿,他是絕不可能拱手讓給別人的。
與李廣一樣,他有一種預感,打完這仗,他大概也就隻能乖乖待在中朝了。
劉徹的性格他知道,像他這樣不斷獲得封賞的人,總有一天會讓劉徹不放心的,他也應該急流勇退。
這樣想著,衛青便道:“請中郎速傳兩位公孫將軍和後將軍到帳下議事。”
“諾!”
這三人一個是他的連襟,一個是他的恩人,一個是長公主的兒子,說起話來自然是少了許多的生分。
正是月上中天的時候。走出帳外,抬頭望月,李曄驚異地發現,浩浩星空中,被眾星拱衛的北鬥星……竟然位置偏南了。
……
漠北的第一仗,於次日辰時二刻由衛青命令發起進攻。
而漢軍騎兵的神速遏製了匈奴強弩的發揮,一萬名匈奴騎兵與五千漢軍騎兵很快地膠著在一起。
趙信的軍隊企圖以優勢兵力對公孫賀與曹襄的騎兵形成合圍,卻不料已被衛青識破。
他利用匈奴軍以部族為骨架、管製分散的弱點,以公孫賀一軍牽製趙信,而以公孫敖和後曹襄所部集中攻打耶律孤塗的軍隊。
從一開始,雙方的騎兵像決堤的洪水,在遼闊的草原上掀起波峰浪穀,將士的耳邊隻聽到唿唿的風聲和咚咚的馬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