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吉開坐上了離開梅山的汽車,開始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裏去,路越來越平坦,也越來越寬大,而且沒有撲麵而來的灰塵。雖然ld市與梅山相隔隻有兩三百裏的路程,但是地形上有了很大的差別:梅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山區,而ld市卻是處於洞庭湖平原和雪峰山脈的交界處,是山區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是真正意義上的江南丘陵,雖沒有一覽無餘的大平原,但也不見那些險峻的高山和陡峭的峽穀了。ld市雖然是個新興城市,但城市的規模還是很大的,很大氣,到處響著機器的轟隆聲,一些看上去還很荒蕪的地方,很快就會變成鬧市區或者機關所在地。顯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造就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將在這裏崛起。
吉開盡管是第一次一個人遠離梅山,來到這個陌生的繁華城市,但他還是很快地找到了這偏安一隅的大學。
ld師範專科學校和它所在的城市一道年輕著。當時的校園占地麵積不大,十幾棟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樓房錯落有致地散落在一個小山崗下。學校沒有統一的大圍牆,一條附近農民穿行的村級公路從中插過,把校園完整地分成兩半,學生宿舍區、教職工宿舍區、教學區再分別用小圍牆圍起來,似乎又成了三個獨立的村落,而村落之間還有辦公樓、食堂、文體館、舊圖書館等,就不能包圍進去了。
進校門的學校標誌性建築,及大氣磅礴地躺在校門內、當時普通學校還罕見的足球場,就似乎向大家證明了這就是大學。而足球場對麵,隔著矮矮塔塔圍牆的一幢幢建築,那又是另一個中專學校了。二個學校的交接處是一條其貌不揚的水泥路,但很快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這裏就形成了這一帶校區最繁華的鬧市區,盡管兩旁還隻是一層或二層的平房建築,但這裏就像當年在湖南大學和湖南師大間的“墮落街”一樣,是學生們的最愛,學生喜歡到這個地方來湊熱鬧,其實他們也隻配如此,畢竟都是消費者。我們姑且叫它為“三叉口”吧,吉開注定今後將在這裏發生很多的故事。
吉開背一個牛仔袋,提著簡單的行李出現在ld師範學校的校門口,校園內早已熙熙攘攘成一窩粥了。
九月的校園天高雲淡,晴空萬裏,太陽明晃晃的,天氣其實還是相當的熱,在“三叉口”、在校園公路邊、甚至就在校園內,賣學習生活用品的商家正賣力地推銷著自己的商品,真把學生當成了他們的“上帝”了,但他們渴望的是學生口袋裏的鈔票。進校門後沿途都有迎新的學生,他們熱情地招唿著看似新生的學生,引著他們到各自的報名地點去。
在辦公大樓前麵牆壁上張帖的花門冊中,吉開按圖索驥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再到新生接待處找到了自己的班級——中文四班。這裏迎新的有幾位男女學生,其中接待吉開的是一位女生,那是一位即將與他成為同學、隻不過早到的新生。女生個頭不高,也談不上漂亮,但優雅精致,蓄著學生頭,頭發黝黑黝黑的,吉開的黑皮膚比之這濃鬱的黑頭發就白皙了許多,這讓吉開感到了自信。女同學大大方方地向吉開介紹自己叫馬娟,然後友好地問:
“喂,同學,你叫什麽名字呢?”
“吉開,抗日英雄吉鴻昌的吉,開始的開。”
這時,馬娟想起在花名冊上就知道了眼前這個黑不溜秋的同學的名字,顯然問得不夠水平,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了。接著再問:
“吉開同學,你是哪裏的?”
“梅山的。”吉開覺得僅此迴答不夠禮貌,於是也反問道,“你呢?”
“我就是ld市內的,那以後我們是同學了。”馬娟又關切地告訴這個農村來的同學,“哦,你隻帶這麽點行李來,也夠方便的。是不是我先帶你去買一口皮箱?以後生活自理了,皮箱就是你的小家哩。”
“不,先安排好寢室再買。”吉開忙說。其實他壓根兒就沒有買皮箱的計劃,最便宜的也可要幾十元錢啊!
熱情的馬娟帶吉開辦好了入學手續,然後又熱情地送他去寢室,一路上幾次要給他提東西,吉開連忙說:“謝謝了,東西很輕的,自己提就可以了。”
其實他生怕這位同學看到自己袋子裏的舊衣服,還有從農村帶來的廉價的玉米捧子和土花生,這多少在城市同學麵前會顯得土氣和寒磣。
吉開到寢室後才知道大學的條件也不過如此,和自己曾參加高考的梅山縣城高中學校相比,也好不到哪裏去。十個同學一個房間,寢室不大,放下五個雙層床和十個書桌後,就顯得極狹小、緊促,靠近門邊的水泥框板架子上,已上上下下整整齊齊地擺了九口皮箱,這說明其他九位同學早到了。那個時候,上大學的標誌似乎就是有一口皮箱,看來這個寢室就隻有吉開沒有這個標誌了。讀師範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於各縣市的農村,免不了對繁華城市的新奇,那早到的九個同學都三五成群地逛街去了。吉開在剩下的那個床位上放下自己的行李,這個床位靠近宿舍門口,顯然是挑揀剩下的,門外一有人經過,就會對這個床鋪一覽無餘,把床上的人正在做什麽看得清清楚楚的。
吉開又憑交費收據找到後勤處,領取了軍訓服裝和被子、枕巾等生活用品。當吉開正在整理被服的時候,一個人冒冒失失地衝了進來,大聲叫道:“蘇比蘇比,出去玩去。”
原來在叫同寢室另一個同學的外號。吉開一看,似乎有點眼熟,一問,原來果真是來自梅山的老鄉。老鄉叫吳日旦,高高瘦瘦的,頭發很長,中分,像青年毛澤東那樣的發型。一雙眼睛既透露了農村孩子的誠懇與樸實,但也顯現除了小農才有的狡黠和精明,他的行為好像都是經過事先設計好了的一樣,顯得有板有眼,一本正經。吉開正好沒有熟悉的人,兩人便聊起來,很快熟悉了對方的情況。
吉開記起來,今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兩人就在同一個考點參加考試,又住在同一個便宜的賓館裏,並且在同一個實惠的餐館就餐,所以有了一麵之交,現在兩人居然有幸又考到了同一學校,且分到了同一個班,隻差不住在同一個寢室了,雙方都格外高興。9月的天氣還很熱,這位老兄卻穿著二八月常穿的那種卡其藍中山裝,虧了他還將扣子扣得緊緊的,正是這一特別之處,才使吉開覺得他很麵熟,因為高考時他也是將扣子一直扣得緊緊的,而其他男生熱得幾乎要打赤膊了,隻是監考老師不允許。
在陌生的地方碰上了不陌生的人,自然叫幸運。既然都是來自梅山的,又都是農家孩子,吉開也就不存在不好意思了,拿出了玉米棒子和花生,二人邊吃邊很投機地交談了起來。吳日旦也是收費生,也是他們那個寢室唯一沒有買皮箱的學生,又因為都來自貧困的梅山,相同的命運,相同的處境,注定了這對難兄難弟將走到一起,成為最親密的朋友。從此,開學後的一段時間裏,兩人形影不離,吃飯走在一起,上課坐在一起,日後,許多的日子將記載兩人共同的奮鬥,共同的苦難,也有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3
憧憬向往的大學生活正式開始了,這時吉開才真切地感受到大學同學間的差別是如此之大。
在高中學習時,除少數教師子女和幹部子女外,絕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農村,大家都是每個星期從家裏帶米帶菜到學校吃,看不出同學之間的距離。現在不同了,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同學,消費標準也就不同,有錢的同學揮金如土,一個月能用掉一二千塊錢;有的同學買一件衣服或一雙鞋子就可抵貧困學生幾個月的生活費;有的同學過生日,邀請朋友聚餐,餐後再包上一個卡拉ok廳唱歌,總共開銷就達一千多元,這些讓他感到暈眩和憤懣。
此外,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也和高中有著天壤之別。在高中時,吉開可以說是書不離手,走路都要背英語單詞,但大學,這種緊張氣氛蕩然無存,用吳日旦在畢業時的一句話來講,大學生尤其是中文係的學生,可以說是整天遊手好閑的多,紮實學習的少,這與吉開心目中的大學生活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隨即開始的是一個月的大學新生軍訓,吉開對於這種訓練強度根本不以為然,更不覺得這也叫辛苦勞累,他在家的勞動強度不知比這大多了。這天上午,教官進行一次嚴格的隊列訓練和立正訓練,大部分同學叫苦連天,有好幾個男女同學還發生暈厥現象,當即被扶持著送進了學校醫務室。吉開對此內心感到可笑,同時有此感覺的是吳日旦。
中餐的時候,兩人敲著飯盆,輕輕鬆鬆地向食堂走去,邊走邊談著,日旦道:
“這樣的軍訓也算辛苦?真是感到好笑。”
“現在許多人的家庭條件好了,可是也害了他們,人發胖了,但體質差了,倒成了體弱多病的肉包子了。”吉開感慨道。
“他們根本就體會不了我們農村貧困學生的辛苦啊!”日旦道。
這讓吉開想起了這幾年的暑假,他跟村裏人到益陽常德等湖區去給人家搞“雙搶”的情形:
為了那點可觀的工錢,烈日炎炎之下,天上有太陽無遮攔地炙烤,下麵的水也是滾燙滾燙的,真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吉開和村裏的鄉鄰們從清早開始,直到太陽下山,整天就暴曬在田野裏。而為了節約時間,多賺點錢,他們甚至中飯都由老板送到田頭。晚上,身上的皮膚火辣辣地痛,幾天後就脫掉了一層表皮,皮膚黑了,整個人變成一個黑非洲,再在驕陽下勞動工作時,也不再怎麽痛了。而且越辛苦的工作,工資越高。所以,吉開喜歡選擇這種工作,以往每年高中學費的一部分,多依靠這種艱苦工作自己取得。吉開從來都相信,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吉開的這種工作是得到了同村的叔叔伯伯、哥哥老表們的嗬護,工作相對他們而言就輕鬆一點,不然也說不定吃不消的。
當其他同學為軍訓叫苦不迭的時候,吉開和吳日旦卻要考慮自己的生活了,錢包越來越幹癟,日子還漫長著。
初來乍到這個城市,才剛剛踏進大學的門檻,吉開和日旦對一切都還陌生,一切也不敢造次。他們商量的第一次謀生方式是到建築工地去打苦工。那個時候,還沒有實行雙休日製,一個星期裏有六天上課,星期日休息一日,但星期六隻有上午四節課。吉開和日旦上完課後急急扒完了中飯,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個叫華達廠的地方。這裏有吳日旦的一夥同鄉在搞建築,現在正在挖地基,有的地方己挖了半個人深。工頭伍包頭說速度太慢,估計還要二三個月才能挖好。日旦和吉開見麵打過招唿後,就說明來意:
“伍叔,你對我家的情況是清楚的,我的同學吉開也差不多。我們想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時間來工地上打打小工,賺幾個生活費,不知你們能否答應?”
“你們吃得消嗎?工地上的地基堅硬如鋼的,這是在賣苦力呀!”伍包頭不無擔憂地道。
“我們都做過重活,相信一定能行,明天我倆就試試吧。”日旦和吉開也知道工夫的輕重,但二三十元一天的工價還是很誘人的,那可是自己半個星期的生活費。
沉默了一會,伍包頭說:“那你們明天早一點來,就試一試吧。”畢竟是同鄉,伍包頭本來就有同情心,於是勉強地答應了。
剩下的時光裏,二人在工地上東看看,西瞧瞧,磨蹭到吃了晚飯的時候,才裝作要迴學校。老鄉們自然邀請他倆吃飯再走,他們也不做推辭,畢竟混一頓飯也可省二到三元錢。
第二天是星期天,是學生們難得的一個自由支配日,很多同學就把這一天當作睡覺日,似乎高中三年的緊張學習,尤其是高三起早貪黑所耽誤的睡眠,都要這一天來補償。於是有的同學通常就一直睡到中午十二點,中飯都要別人給打進寢室來,從被窩裏爬起來,胡亂洗一把臉就吃飯。大學的課通常不多,有時上午上了三四節,下午就沒課了;有時隻有下午上課,而上午沒課,這樣,這些沒課的時間裏很多同學也是睡,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溫暖的被窩確實有著無限的誘惑力。以至於有的同學迴憶起大學的印象,認為記憶最深的就是睡覺,說“睡過大學的覺不再後悔”。吉開沒事的時候也睡,冬天裏睡得那麽酣香甜美,真想永不起來。
那天,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兩個小夥子早早趕到了工地,開始紮紮實實地挖土擔土,但還沒到中飯時光,先是吉開,然後日旦也一樣,相繼堅持不住了,手己起了膿包,肩膀開始發紅發腫,扁擔一挨上去就痛得眼淚都差點落下來了。盡管二人都來自農村,也幹過各種體力粗活,但這種絕對的重體力活還是第一次,強度太大,並且不能停歇。挖地基需要很大的膀力,在堅硬如石的土地上,一鋤挖下去就必須是個坑,不然反而會震得雙手發麻,這容不得半點偷工減料,隻能紮紮實實。
下午剛開始幹活時,吉開手上的膿包就穿孔了,膿水流出來,皮翻了過來,露出鮮紅的肉,又麻又癢又痛,即使用布包起來也根本動不得鋤頭了。日旦也腰酸背痛,手腳發麻。工頭和工友們都很樸實,叫倆人停下來休息,付了他們一整天的工資,又要他們吃了晚飯再走。晚飯後,二人拖了疲憊的身子迴到學校,學校正在放電影,電影上的主人公正情意綿綿,是年輕人喜歡看的愛情故事——《羅馬假日》,但二人己提不起半點興趣,分別迴到了寢室,洗完澡後倒頭就睡,很快就發出一點細微的鼾聲。
打小工的經曆就此終結了。
吉開坐上了離開梅山的汽車,開始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裏去,路越來越平坦,也越來越寬大,而且沒有撲麵而來的灰塵。雖然ld市與梅山相隔隻有兩三百裏的路程,但是地形上有了很大的差別:梅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山區,而ld市卻是處於洞庭湖平原和雪峰山脈的交界處,是山區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是真正意義上的江南丘陵,雖沒有一覽無餘的大平原,但也不見那些險峻的高山和陡峭的峽穀了。ld市雖然是個新興城市,但城市的規模還是很大的,很大氣,到處響著機器的轟隆聲,一些看上去還很荒蕪的地方,很快就會變成鬧市區或者機關所在地。顯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造就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將在這裏崛起。
吉開盡管是第一次一個人遠離梅山,來到這個陌生的繁華城市,但他還是很快地找到了這偏安一隅的大學。
ld師範專科學校和它所在的城市一道年輕著。當時的校園占地麵積不大,十幾棟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樓房錯落有致地散落在一個小山崗下。學校沒有統一的大圍牆,一條附近農民穿行的村級公路從中插過,把校園完整地分成兩半,學生宿舍區、教職工宿舍區、教學區再分別用小圍牆圍起來,似乎又成了三個獨立的村落,而村落之間還有辦公樓、食堂、文體館、舊圖書館等,就不能包圍進去了。
進校門的學校標誌性建築,及大氣磅礴地躺在校門內、當時普通學校還罕見的足球場,就似乎向大家證明了這就是大學。而足球場對麵,隔著矮矮塔塔圍牆的一幢幢建築,那又是另一個中專學校了。二個學校的交接處是一條其貌不揚的水泥路,但很快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這裏就形成了這一帶校區最繁華的鬧市區,盡管兩旁還隻是一層或二層的平房建築,但這裏就像當年在湖南大學和湖南師大間的“墮落街”一樣,是學生們的最愛,學生喜歡到這個地方來湊熱鬧,其實他們也隻配如此,畢竟都是消費者。我們姑且叫它為“三叉口”吧,吉開注定今後將在這裏發生很多的故事。
吉開背一個牛仔袋,提著簡單的行李出現在ld師範學校的校門口,校園內早已熙熙攘攘成一窩粥了。
九月的校園天高雲淡,晴空萬裏,太陽明晃晃的,天氣其實還是相當的熱,在“三叉口”、在校園公路邊、甚至就在校園內,賣學習生活用品的商家正賣力地推銷著自己的商品,真把學生當成了他們的“上帝”了,但他們渴望的是學生口袋裏的鈔票。進校門後沿途都有迎新的學生,他們熱情地招唿著看似新生的學生,引著他們到各自的報名地點去。
在辦公大樓前麵牆壁上張帖的花門冊中,吉開按圖索驥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再到新生接待處找到了自己的班級——中文四班。這裏迎新的有幾位男女學生,其中接待吉開的是一位女生,那是一位即將與他成為同學、隻不過早到的新生。女生個頭不高,也談不上漂亮,但優雅精致,蓄著學生頭,頭發黝黑黝黑的,吉開的黑皮膚比之這濃鬱的黑頭發就白皙了許多,這讓吉開感到了自信。女同學大大方方地向吉開介紹自己叫馬娟,然後友好地問:
“喂,同學,你叫什麽名字呢?”
“吉開,抗日英雄吉鴻昌的吉,開始的開。”
這時,馬娟想起在花名冊上就知道了眼前這個黑不溜秋的同學的名字,顯然問得不夠水平,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了。接著再問:
“吉開同學,你是哪裏的?”
“梅山的。”吉開覺得僅此迴答不夠禮貌,於是也反問道,“你呢?”
“我就是ld市內的,那以後我們是同學了。”馬娟又關切地告訴這個農村來的同學,“哦,你隻帶這麽點行李來,也夠方便的。是不是我先帶你去買一口皮箱?以後生活自理了,皮箱就是你的小家哩。”
“不,先安排好寢室再買。”吉開忙說。其實他壓根兒就沒有買皮箱的計劃,最便宜的也可要幾十元錢啊!
熱情的馬娟帶吉開辦好了入學手續,然後又熱情地送他去寢室,一路上幾次要給他提東西,吉開連忙說:“謝謝了,東西很輕的,自己提就可以了。”
其實他生怕這位同學看到自己袋子裏的舊衣服,還有從農村帶來的廉價的玉米捧子和土花生,這多少在城市同學麵前會顯得土氣和寒磣。
吉開到寢室後才知道大學的條件也不過如此,和自己曾參加高考的梅山縣城高中學校相比,也好不到哪裏去。十個同學一個房間,寢室不大,放下五個雙層床和十個書桌後,就顯得極狹小、緊促,靠近門邊的水泥框板架子上,已上上下下整整齊齊地擺了九口皮箱,這說明其他九位同學早到了。那個時候,上大學的標誌似乎就是有一口皮箱,看來這個寢室就隻有吉開沒有這個標誌了。讀師範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於各縣市的農村,免不了對繁華城市的新奇,那早到的九個同學都三五成群地逛街去了。吉開在剩下的那個床位上放下自己的行李,這個床位靠近宿舍門口,顯然是挑揀剩下的,門外一有人經過,就會對這個床鋪一覽無餘,把床上的人正在做什麽看得清清楚楚的。
吉開又憑交費收據找到後勤處,領取了軍訓服裝和被子、枕巾等生活用品。當吉開正在整理被服的時候,一個人冒冒失失地衝了進來,大聲叫道:“蘇比蘇比,出去玩去。”
原來在叫同寢室另一個同學的外號。吉開一看,似乎有點眼熟,一問,原來果真是來自梅山的老鄉。老鄉叫吳日旦,高高瘦瘦的,頭發很長,中分,像青年毛澤東那樣的發型。一雙眼睛既透露了農村孩子的誠懇與樸實,但也顯現除了小農才有的狡黠和精明,他的行為好像都是經過事先設計好了的一樣,顯得有板有眼,一本正經。吉開正好沒有熟悉的人,兩人便聊起來,很快熟悉了對方的情況。
吉開記起來,今年參加高考的時候,兩人就在同一個考點參加考試,又住在同一個便宜的賓館裏,並且在同一個實惠的餐館就餐,所以有了一麵之交,現在兩人居然有幸又考到了同一學校,且分到了同一個班,隻差不住在同一個寢室了,雙方都格外高興。9月的天氣還很熱,這位老兄卻穿著二八月常穿的那種卡其藍中山裝,虧了他還將扣子扣得緊緊的,正是這一特別之處,才使吉開覺得他很麵熟,因為高考時他也是將扣子一直扣得緊緊的,而其他男生熱得幾乎要打赤膊了,隻是監考老師不允許。
在陌生的地方碰上了不陌生的人,自然叫幸運。既然都是來自梅山的,又都是農家孩子,吉開也就不存在不好意思了,拿出了玉米棒子和花生,二人邊吃邊很投機地交談了起來。吳日旦也是收費生,也是他們那個寢室唯一沒有買皮箱的學生,又因為都來自貧困的梅山,相同的命運,相同的處境,注定了這對難兄難弟將走到一起,成為最親密的朋友。從此,開學後的一段時間裏,兩人形影不離,吃飯走在一起,上課坐在一起,日後,許多的日子將記載兩人共同的奮鬥,共同的苦難,也有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3
憧憬向往的大學生活正式開始了,這時吉開才真切地感受到大學同學間的差別是如此之大。
在高中學習時,除少數教師子女和幹部子女外,絕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農村,大家都是每個星期從家裏帶米帶菜到學校吃,看不出同學之間的距離。現在不同了,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同學,消費標準也就不同,有錢的同學揮金如土,一個月能用掉一二千塊錢;有的同學買一件衣服或一雙鞋子就可抵貧困學生幾個月的生活費;有的同學過生日,邀請朋友聚餐,餐後再包上一個卡拉ok廳唱歌,總共開銷就達一千多元,這些讓他感到暈眩和憤懣。
此外,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也和高中有著天壤之別。在高中時,吉開可以說是書不離手,走路都要背英語單詞,但大學,這種緊張氣氛蕩然無存,用吳日旦在畢業時的一句話來講,大學生尤其是中文係的學生,可以說是整天遊手好閑的多,紮實學習的少,這與吉開心目中的大學生活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隨即開始的是一個月的大學新生軍訓,吉開對於這種訓練強度根本不以為然,更不覺得這也叫辛苦勞累,他在家的勞動強度不知比這大多了。這天上午,教官進行一次嚴格的隊列訓練和立正訓練,大部分同學叫苦連天,有好幾個男女同學還發生暈厥現象,當即被扶持著送進了學校醫務室。吉開對此內心感到可笑,同時有此感覺的是吳日旦。
中餐的時候,兩人敲著飯盆,輕輕鬆鬆地向食堂走去,邊走邊談著,日旦道:
“這樣的軍訓也算辛苦?真是感到好笑。”
“現在許多人的家庭條件好了,可是也害了他們,人發胖了,但體質差了,倒成了體弱多病的肉包子了。”吉開感慨道。
“他們根本就體會不了我們農村貧困學生的辛苦啊!”日旦道。
這讓吉開想起了這幾年的暑假,他跟村裏人到益陽常德等湖區去給人家搞“雙搶”的情形:
為了那點可觀的工錢,烈日炎炎之下,天上有太陽無遮攔地炙烤,下麵的水也是滾燙滾燙的,真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吉開和村裏的鄉鄰們從清早開始,直到太陽下山,整天就暴曬在田野裏。而為了節約時間,多賺點錢,他們甚至中飯都由老板送到田頭。晚上,身上的皮膚火辣辣地痛,幾天後就脫掉了一層表皮,皮膚黑了,整個人變成一個黑非洲,再在驕陽下勞動工作時,也不再怎麽痛了。而且越辛苦的工作,工資越高。所以,吉開喜歡選擇這種工作,以往每年高中學費的一部分,多依靠這種艱苦工作自己取得。吉開從來都相信,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吉開的這種工作是得到了同村的叔叔伯伯、哥哥老表們的嗬護,工作相對他們而言就輕鬆一點,不然也說不定吃不消的。
當其他同學為軍訓叫苦不迭的時候,吉開和吳日旦卻要考慮自己的生活了,錢包越來越幹癟,日子還漫長著。
初來乍到這個城市,才剛剛踏進大學的門檻,吉開和日旦對一切都還陌生,一切也不敢造次。他們商量的第一次謀生方式是到建築工地去打苦工。那個時候,還沒有實行雙休日製,一個星期裏有六天上課,星期日休息一日,但星期六隻有上午四節課。吉開和日旦上完課後急急扒完了中飯,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個叫華達廠的地方。這裏有吳日旦的一夥同鄉在搞建築,現在正在挖地基,有的地方己挖了半個人深。工頭伍包頭說速度太慢,估計還要二三個月才能挖好。日旦和吉開見麵打過招唿後,就說明來意:
“伍叔,你對我家的情況是清楚的,我的同學吉開也差不多。我們想利用星期天休息的時間來工地上打打小工,賺幾個生活費,不知你們能否答應?”
“你們吃得消嗎?工地上的地基堅硬如鋼的,這是在賣苦力呀!”伍包頭不無擔憂地道。
“我們都做過重活,相信一定能行,明天我倆就試試吧。”日旦和吉開也知道工夫的輕重,但二三十元一天的工價還是很誘人的,那可是自己半個星期的生活費。
沉默了一會,伍包頭說:“那你們明天早一點來,就試一試吧。”畢竟是同鄉,伍包頭本來就有同情心,於是勉強地答應了。
剩下的時光裏,二人在工地上東看看,西瞧瞧,磨蹭到吃了晚飯的時候,才裝作要迴學校。老鄉們自然邀請他倆吃飯再走,他們也不做推辭,畢竟混一頓飯也可省二到三元錢。
第二天是星期天,是學生們難得的一個自由支配日,很多同學就把這一天當作睡覺日,似乎高中三年的緊張學習,尤其是高三起早貪黑所耽誤的睡眠,都要這一天來補償。於是有的同學通常就一直睡到中午十二點,中飯都要別人給打進寢室來,從被窩裏爬起來,胡亂洗一把臉就吃飯。大學的課通常不多,有時上午上了三四節,下午就沒課了;有時隻有下午上課,而上午沒課,這樣,這些沒課的時間裏很多同學也是睡,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溫暖的被窩確實有著無限的誘惑力。以至於有的同學迴憶起大學的印象,認為記憶最深的就是睡覺,說“睡過大學的覺不再後悔”。吉開沒事的時候也睡,冬天裏睡得那麽酣香甜美,真想永不起來。
那天,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兩個小夥子早早趕到了工地,開始紮紮實實地挖土擔土,但還沒到中飯時光,先是吉開,然後日旦也一樣,相繼堅持不住了,手己起了膿包,肩膀開始發紅發腫,扁擔一挨上去就痛得眼淚都差點落下來了。盡管二人都來自農村,也幹過各種體力粗活,但這種絕對的重體力活還是第一次,強度太大,並且不能停歇。挖地基需要很大的膀力,在堅硬如石的土地上,一鋤挖下去就必須是個坑,不然反而會震得雙手發麻,這容不得半點偷工減料,隻能紮紮實實。
下午剛開始幹活時,吉開手上的膿包就穿孔了,膿水流出來,皮翻了過來,露出鮮紅的肉,又麻又癢又痛,即使用布包起來也根本動不得鋤頭了。日旦也腰酸背痛,手腳發麻。工頭和工友們都很樸實,叫倆人停下來休息,付了他們一整天的工資,又要他們吃了晚飯再走。晚飯後,二人拖了疲憊的身子迴到學校,學校正在放電影,電影上的主人公正情意綿綿,是年輕人喜歡看的愛情故事——《羅馬假日》,但二人己提不起半點興趣,分別迴到了寢室,洗完澡後倒頭就睡,很快就發出一點細微的鼾聲。
打小工的經曆就此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