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日本時間為8日,夏威夷時間為7日)淩晨3時19分,日本聯合艦隊對美國駐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實施突然襲擊,給予毀滅性打擊。同日淩晨2時15分,日本陸軍在馬來半島東部海岸登陸成功,太平洋戰爭爆發。
日本向美、英兩國宣戰。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哥斯達黎加等20多個國家,相繼對日本宣戰。
12月9日,蔣介石召開國民政府中央常委特別會議,作出中國對日本和德、意正式宣戰的決議,宣戰令由蔣介石、孫科、居正、戴季陶、於右任共同簽署。
會議還決定,提議建立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並提出三項原則通知美、英等國:
一、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聯軍總司令部,推舉總司令,該同盟由美國領導;
二、要求美、英、蘇與中國一同對日宣戰;
三、太平洋戰爭取得勝利之前,加盟各國不許對日單獨媾和。
12月11日,德、意向美國宣戰。美國、古巴、巴拿馬、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等國,也向德、意宣戰。
同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了《日、德、意聯合作戰協定》。
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代表在重慶舉行了東亞軍事會議。美國代表為航空隊隊長勃蘭特、馬格魯德兩將軍,英國代表為駐印度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中國代表為軍委會總長何應欽。
由蔣介石主持會議,宋美齡擔任翻譯。會議決定中英聯合防衛滇緬路,簽訂了《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同時決定在重慶成立中、美、英三**事會議,以加強對日作戰的協同。至此,中、美、英正式結成三**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兩國首腦在華盛頓舉行了“阿卡迪亞”會議,商討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問題。
12月31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設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戰區最高統帥,指揮中**隊及越南、泰國盟軍。蔣介石表示同意,並於1942年1月3日正式宣布中國戰區成立,接著在重慶設立了聯合作戰計劃參謀部。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的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規定加盟各國“保證運用其軍事與經濟之全部資源,以對抗與之處於戰爭狀態之‘三國聯盟’成員國及其附從國家”,並保證不與敵國締結單獨之停戰協定或和約。
聯合國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從此,中國已堅持多年、並已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民有了盟軍並肩作戰,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更加堅定了抗戰決心和必勝信心。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加強南軍方作戰的進攻能力,從中國戰場抽調五個師團參加南方軍作戰,另以駐上海的第4師團作為大本營預備隊。這時中國戰場上除關東軍外,日軍還有21個師團、20個獨立混成旅團和一個騎兵集團,約占日軍陸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二。
其作戰方針是:“與帝國海軍協同,保持現在之態勢,同時掃滅美英在中國的勢力,使用政略、謀策,努力對敵壓迫,以使中國屈服。”
1941年12月8日,在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同時,日軍“中國派遣軍”第23軍在廣州向香港發動進攻。中國國民政府軍委會為配合英軍作戰,於對日宣戰當天(9日),命令各戰區對當麵日軍發動進攻,以牽製日軍;命令第四戰區向日軍第23軍進攻,以策應香港英軍;並令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分別由廣西、四川向雲南集結,準備進入緬甸直接支援英軍防守緬甸。
日軍第11軍,發現中國第九戰區第2軍、第4軍由長沙附近南下,遂決定先發製人,向汨羅江方麵進攻,以牽製中**隊南下,配合其第23軍攻占香港的作戰,並給予其他中**隊以嚴重威脅。第三次長沙會戰因此而展開。
日本向美、英兩國宣戰。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哥斯達黎加等20多個國家,相繼對日本宣戰。
12月9日,蔣介石召開國民政府中央常委特別會議,作出中國對日本和德、意正式宣戰的決議,宣戰令由蔣介石、孫科、居正、戴季陶、於右任共同簽署。
會議還決定,提議建立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並提出三項原則通知美、英等國:
一、成立太平洋同盟和聯軍總司令部,推舉總司令,該同盟由美國領導;
二、要求美、英、蘇與中國一同對日宣戰;
三、太平洋戰爭取得勝利之前,加盟各國不許對日單獨媾和。
12月11日,德、意向美國宣戰。美國、古巴、巴拿馬、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等國,也向德、意宣戰。
同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了《日、德、意聯合作戰協定》。
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代表在重慶舉行了東亞軍事會議。美國代表為航空隊隊長勃蘭特、馬格魯德兩將軍,英國代表為駐印度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中國代表為軍委會總長何應欽。
由蔣介石主持會議,宋美齡擔任翻譯。會議決定中英聯合防衛滇緬路,簽訂了《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同時決定在重慶成立中、美、英三**事會議,以加強對日作戰的協同。至此,中、美、英正式結成三**事同盟。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兩國首腦在華盛頓舉行了“阿卡迪亞”會議,商討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問題。
12月31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提議設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戰區最高統帥,指揮中**隊及越南、泰國盟軍。蔣介石表示同意,並於1942年1月3日正式宣布中國戰區成立,接著在重慶設立了聯合作戰計劃參謀部。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的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規定加盟各國“保證運用其軍事與經濟之全部資源,以對抗與之處於戰爭狀態之‘三國聯盟’成員國及其附從國家”,並保證不與敵國締結單獨之停戰協定或和約。
聯合國的成立,標誌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從此,中國已堅持多年、並已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民有了盟軍並肩作戰,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更加堅定了抗戰決心和必勝信心。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加強南軍方作戰的進攻能力,從中國戰場抽調五個師團參加南方軍作戰,另以駐上海的第4師團作為大本營預備隊。這時中國戰場上除關東軍外,日軍還有21個師團、20個獨立混成旅團和一個騎兵集團,約占日軍陸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二。
其作戰方針是:“與帝國海軍協同,保持現在之態勢,同時掃滅美英在中國的勢力,使用政略、謀策,努力對敵壓迫,以使中國屈服。”
1941年12月8日,在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同時,日軍“中國派遣軍”第23軍在廣州向香港發動進攻。中國國民政府軍委會為配合英軍作戰,於對日宣戰當天(9日),命令各戰區對當麵日軍發動進攻,以牽製日軍;命令第四戰區向日軍第23軍進攻,以策應香港英軍;並令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分別由廣西、四川向雲南集結,準備進入緬甸直接支援英軍防守緬甸。
日軍第11軍,發現中國第九戰區第2軍、第4軍由長沙附近南下,遂決定先發製人,向汨羅江方麵進攻,以牽製中**隊南下,配合其第23軍攻占香港的作戰,並給予其他中**隊以嚴重威脅。第三次長沙會戰因此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