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戰果尚未上報,蔣介石已怒氣滿胸。


    9日深夜,政治部電話請示:是否要在“雙十節”宣傳口號中,加上“慶祝湘北勝利”內容。蔣介石心中實在不想將這一仗稱為“勝利”,但還是指示結合節日大力宣傳“慶祝第二次湘北大捷”。


    10日宜昌攻城正值白熱化,關鍵是能否搶在日軍增援前攻下城池。那天,蔣介石強裝笑臉應付國慶節官方活動,心中卻在想著宜昌。直到深夜,克複城池無望,才令陳誠撤兵。


    湘北戰場幾個精銳部隊連遭慘敗;宜昌戰場久戰無功傷亡慘重。所謂“勝利”,在軍事上能對老百姓勉強說得過去的,隻是日軍退迴嶽陽,中**隊恢複陣地。其餘就全是政治宣傳,為了鼓舞士氣穩定民心。


    10月10日一早,電台就將“殲敵四萬餘”的“第二次湘北大捷”的消息,與紀念國慶的文章輪番廣播。各大報刊搶發號外,滿載評論文章、戰地報道、新聞照片等“大捷”風采。


    國民政府、參政會、軍委會、各民眾團體照例發賀電、賀信。侍從室主任林蔚請示:是否以委員長個人名義發賀電時,蔣介石迴答:“不必了,請你安排一下,我去登門道賀。”


    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孫科,接受香港報社記者采訪時說:“中**隊在湘北之勝利,奠定了對日軍反攻及收複漢口、廣州之基礎。”軍委會副總參白崇禧,在廣西桂林各界紀念國慶暨慶祝“第二次湘北大捷”群眾大會上,致辭中說:“第二次湘北大捷,乃為我軍轉敗為勝之樞紐。”重慶市紀念會場及主要街道,也貼出許多紀念國慶和慶祝勝利的大字標語。


    12日,東京廣播電台和在華占領區廣播電台,同時發布皇軍在長沙以北地區,殲滅重慶政府軍五個軍主力共十萬餘人的消息。中日兩方互相矛盾的宣傳,激發各國記者好奇心。


    13日,由英美法等國及港台與中國幾家大報記者組成采訪團,由國民政府新聞局官員帶領,從重慶飛抵長沙采訪。第九戰區參謀長趙子立等,向記者作了周密準備的“戰況報告”。


    記者們參觀了幾處戰場,瀏覽了堆積如山的戰利品。記者們認為,中方的宣傳真實可信,而說謊的自然是日本了。記者團在長沙活動了三天,15日由薛嶽主持了送行宴會。送走記者,薛嶽心裏沉甸甸的,陷入深刻的反省之中。


    10月17日,蔣介石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第一議程是宣布賞罰決定,第二議程是部署第九戰區所有參戰部隊在休整的同時,對第二次長沙會戰損失慘重,層層進行軍事檢討活動。


    軍政部長何應欽宣布賞罰決定:按戰時軍律,將在作戰失利時私自脫離戰場,迴家探親的第74軍第58師師長廖齡奇,以臨陣脫逃罪處以死刑;給予指揮失誤致使作戰失利、部隊傷亡慘重的第10軍軍長李玉堂撤職處分;給予作戰失利時驚惶失措,率先逃跑的第10軍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撤職處分。


    通令嘉獎第79軍趙季平暫編第6師不畏強敵,渡過湘江攻入長沙,經激戰收複該城的戰績;通令嘉獎在危急關頭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直至犧牲的第10軍第190師副師長賴作湘;通令嘉獎第99軍99師295團1營營長曹克仁堅守湘陰,頑強抗擊數倍於己之敵,直至全營殉國的英勇行為。


    會場上鴉雀無聲。將領們聽完,感到賞罰分明、懲處公正,心悅誠服。21日會議結束。


    會後,各部隊進行了作戰史上最為深入、效果最好的全軍大檢討。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在會戰總結報告中,檢討出存在的種種問題。但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部署指揮不當而陷於被動;二是情報不靈而失去戰機;三是各戰區策應乏力,未能發揮戰略外線優勢。


    蔣介石看了各部隊的檢討報告,雖為軍隊存在的各種問題而感到憂慮,卻為將領們據實說話、不隱蔽錯誤而感到欣慰。


    第二次長沙會戰,自1941年9月7日開始至10月9日結束。中**隊參戰兵力,約36萬人;日軍參戰兵力,約12萬人。日軍傷亡4.8萬餘人;中**隊傷亡6.9萬餘人。


    中國第74軍第58師傷亡55%,第57師傷亡40%;第37軍第60師傷亡50%,第140師傷亡30%;第4軍第102師傷亡45%;第10軍第3師傷亡35%。


    此役傷亡確實慘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