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占領平津後,參謀總部決定兵分三路展開攻勢:一路由平漢線南進,一路由津浦線南進,另一路沿平綏線西進,攻占山西的天鎮、陽高、大同、太原,掌控華北戰場主動權。


    8月上、中旬,日本增派的第5、第6和第10師團先後到達平津地區,分別集結於豐台、廊坊、天津附近。計劃8月中旬,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進攻南口地區,以掩護第5師團向張家口進攻,進而占領察哈爾省,爾後,沿平綏路分兵進入晉北及綏遠地區作戰。


    平綏鐵路自北平經察南張家口、晉北大同,至綏遠西部包頭,是聯係華北與蒙疆大動脈。中國統帥部認為“平綏線為第二戰區之生命線,亦中蘇連絡之生命線,更為我**旋迴作戰之能實施與否之中樞線。”平綏路東段重鎮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地區的門戶。


    南口兩側為築在高山上的內外長城,峻嶺聳立,關隘重疊,是中國北方著名天險之一。南口素有“綏察之南門,平津之後戶,華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說。日軍要進犯張家口,占領察哈爾省,然後分兵晉綏,南口則是其必爭之地。中**隊要保衛察、晉、綏三省,就必須固守南口。所以,南口得失關係重大,南口之戰,即成為保衛察晉綏的關鍵性戰役。


    中國統帥部對南口作戰極為重視,認為“應以南口附近為旋迴之軸,以萬全、張北、康保等地為外翼。要固守南口、萬全,**作戰方有生機;要攻略張北、赤誠、沽源,**方能展布。如南口、赤誠、沽源之線始終為**保有,平津方麵之敵,決不敢冒險南下,故本戰區之作戰任務為:第一步,以該地區現有之兵力,最低限度必須固守南口、萬全之線,以俟第一戰區轉移兵力之到達。第二步,第一戰區轉移兵力到達後,向赤誠、沽源之線轉移攻勢。第三步,依戰況之推移,對於山西東北方麵,厚積兵力,以期永久固守。”


    為加強華北防禦,統帥部從8月上旬開始向華北調集兵力。至8月中旬,各部隊已基本部署就緒。第一戰區以津浦路北段為右地區,由第1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部防禦,部署於靜海、馬廠、固安、霸縣、雄縣地區;以平漢路北段為左地區,由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部防禦,一部位於琉璃河、高碑店地區,主力位於房山、保定、徐水地區;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部為第1機動兵團,位於北平以西地區,策應平綏路上昌平、南口作戰。


    第二戰區以第35軍、第13軍等部組成第7集團軍,由傅作義任總司令,湯恩伯任總指揮,部署於察哈爾地區,阻擊由平綏路東段進犯日軍;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部,位於晉北地區,防禦平綏路西段;閻錫山自兼總預備軍總司令,位於太原地區。


    第18集團軍總指揮朱德部為第二機動兵團,部署於蔚縣、淶源地區,策應平綏路上宣化、萬全作戰,並襲擊日軍後方。


    8月11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主力,在飛機大炮坦克支援下,猛攻南口中國守軍陣地;另以一個大隊(阪田支隊)向南口鎮西側的長城線助攻,並以一部在得勝口佯攻。南口守軍湯恩伯部第13軍第89師第529團,堅守南口車站和龍虎台高地,雖傷亡慘重,仍頑強抵抗。戰至13日,日軍攻占南口鎮。接著,日軍沿關溝向居庸關攻擊前進。


    守軍頑強阻擊,日軍受挫。至8月16日,日軍仍無進展。南口戰鬥打響後,中國統帥部得悉,日軍主力即將發動向平漢路和津浦路的兩線進攻,即令第一戰區部隊迅速完成此兩線防禦準備,並令衛立煌率14集團軍北上增援南口地區作戰。


    8月14日,蔣介石致電傅作義:“迅發所部,收複察北,以固綏圍,一麵援助湯軍,以全公私,勿使其孤軍受危、南口失陷。國家民族,實利賴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大抗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山多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山多嬌並收藏中華大抗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