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曆代王朝之中,大洛王朝的疆域之廣,已可稱前無古人,東西南北四方,皆已擴張至極限,如此盛世,自然吸引了無數外鄉人遠赴大洛,乃至於在此定居,吐蕃,迴鶻,天竺,扶桑,高麗,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些人不遠萬裏跑來長安,除了想從大洛學走一些東西外,自然也帶來了許多中原沒有的稀奇玩意兒,食物,香料,經文等等,涵蓋各個方麵,故而長安城中,除了景教的十字寺外,還有從波斯傳入的沃教寺廟,以及從天竺遠道而來的佛教寺廟。
相較於姍姍來遲數百年的景教與沃教,佛教雖也非中原所誕生,可靠著無數高僧大德們孜孜不倦地四處傳教,以身證法,加之其教義也更為世人所接納,故而在中原獲得了蓬勃的發展,乃至於不輸其天竺祖庭。
不過,自數百年前佛教經典傳入中原以後,因緣際會之下,又從中誕生了數支分流,大乘小乘暫不作細表,總之較為出名的,即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太上聖人曾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番種種天地至理若光靠幾千個文字來表述,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偏差,此為佛門所言“文字障”,後世之人過於癡迷文字本身,最後反而遠離了真理,在無法自行正本清源的情況下,自然會誕生新的派係,況且早期從天竺翻譯佛法經書的大師,大多都是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單看之下或許準確,可連在一起,便與初本經典相去遠矣,更別說後世人強加上去的種種解釋,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同樣一句話,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理解,互相不服氣,矛盾便由此產生了。
雖說實際上種種佛法最後皆是殊途同歸,就好比是一麵鏡子,從前後左右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風景自然也有不同,但究其根源,它永遠都隻是一麵鏡子,不過世人愚昧,難以理解,加之許多切實可見的利益衝突產生後,便轉為互相鄙夷,斥對方為邪法外道,獨將自己以正統自居,甚至不惜刀兵相向,這就是衝突的來源。
密宗由天竺傳入中原之後,因其即身成佛之道,一時風頭無二,也因此引來了其他各派的聯手打壓,這就是數十年前大洛滅佛的根源所在,其實滅的不是佛,隻是其他佛門派係借朝廷的手滅去他們眼中的異端,或者說膽敢與他們搶奪利益與教徒的對手罷了。
出身密宗門下的原幽州鎮武司武侯韋陀也就是在那時候慘遭割喉,最後卻靠著流傳火種的堅定執念逃入了山中,以滾燙的炭火將自己脖頸處的傷口燒焦止血,每日生食山澗魚兒,與野獸爭奪洞府,就這麽折騰了三個來月,才勉強活了下來,此後遠走幽州,便是為了避難。
經此一劫後,密宗法門在中原算是銷聲匿跡,唯於吐蕃一代還有嚴密的傳承,而韋陀身為一名可能是僅存的中原密宗弟子,可想而知,他對於複興密宗,恢複正法的欲望到底有多麽的強烈,以至於朝廷這邊一句話,他便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生命,包括奉獻自己唯一的親人。
委實是心知單靠自己的話,恢複正法的機會太過渺茫,倒不如拚死一搏,成則成矣,若敗,自己也已經盡力了,這便是韋陀最真實的想法,故而李輕塵最後殺死他的時候,他也已經釋懷,不再有執念。
長安城中,本有一座青龍寺,乃是密宗在中原傳法之祖庭所在,與洛陽城外的白馬寺算是遙遙相對,曾經兩寺高僧聚於一處,沐浴更衣後,點燃檀香,口吐蓮花,高聲辯法的場麵,還傳位一時美談,不過物是人非,如今寺中已將密宗根本教義的經典全部付之一炬,長安城中,也再無密宗修行者。
夜間,青龍寺外忽有人輕輕扣門,待得一位小沙彌雙手合十從中走出後,來人便恭恭敬敬地向這位小師父遞了拜帖。
普通百姓自然不可能在這種宵禁的時候跑進來,可來人的身份卻是不俗,此人正是那與魔羅曾在街頭小酒館中商談的中年男子,這次他身上的打扮依然樸素,但信封上的家族徽記還是能被人一眼認出,就算這小師父認不出,他的師父,他師父的師父,總有人認得出的,所以他沒在門外等太久,便被兩個大和尚一起迎了進去。
大門一合,寺外重歸寂靜,但見月明風清,一派大好景象,不見天穹烏雲實已蓋頂,這便是芸芸眾生目力所限。
一座巴掌大的小屋之中,兩個蒲團,一個桌子,兩個茶杯,一壺白茶,便幾乎是屋中全部的擺設了,桌上還有一盞擦拭幹淨的青銅油燈,點燃之後,整個房間便充滿了光明,正如那一本本薄薄的經典,世人拿去了,便可渡一生茫茫黑夜。
男人被寺中的和尚領著在門外脫了鞋,進了屋後,便上前跪坐在靠外的蒲團上,雙手合十疊放在額頂,恭恭敬敬地趴下,算是拜見對方,而桌後那位身形極其魁梧,眉眼之間滿是威嚴的中年僧人則隻是雙手合十,低聲唱了一句佛號。
僧人瞧著約莫三十歲,雖是盤膝而坐,但瞧著卻好似頂天立地一般,兩撇濃眉,五官深邃,男子僅僅隻是看了他一眼,便嚇得低下了頭,心中有些揣揣不安,將這輩子做過的惡事都迴想起來了。
並無慈眉善目,唯有威嚴無限!
佛教雖不好殺生,卻並不迂腐,佛祖於菩提樹下悟道之時便曾有魔頭率領群魔而至,佛教中人既要普度眾生,又要與群魔相鬥,除了需要有大智慧與大毅力外,也需大勇氣,大威力!
佛祖尚有忿怒相,又何況是人間僧人。
再者,青龍寺其實分為內外兩寺,內即是傳法一派,研習佛家經典,參悟佛門教義,以於紅塵苦海之中普度蒼生為己任,青龍寺明麵上的老主持即是傳法高僧,雖然本身無絲毫修為在身,但佛法精湛,非尋常人可比,辯才亦是舉世無雙。
外,既是護法一派,修行佛門絕學,誓與群魔相鬥,以自身不動之心,無限之力鎮壓諸魔,守護人間安定,青龍寺弟子外出遊曆山水,傳播佛門經義,往往兩人同行,這便是一人講理,而另外一人則可在他人不講理的時候,用另外的方式與對方講理。
護法一派,此人便是班首,其法號宗海,佛法高不高深不必多說,總之這一身天相境的修為卻是做不得假,更何況佛門絕學一向是內外兼修,玄妙無窮,上可引諸天佛陀菩薩降下法身鎮壓強敵,下可修持自身,教化芸芸眾生,武人三等,修體,修氣,修心,皆為其所長,此外還有種種神通,諸如業火紅蓮,白骨不淨觀等等,皆是世間一等一的絕學,難以一一概述。
男人低著頭,雙手合十,小心翼翼地道:“罪過罪過,深夜叨擾宗海大師的修行,非在下所願,隻是在下的確有一要緊事,需當麵告與宗海大師,還望宗海大師諒解。”
宗海臉色不變,也不去追問對方欲言之事,反而道:“林施主每逢節日,必奉巨款,這些功德,青龍寺都一筆一筆記著的,深夜造訪若是為談論佛法,那麽我師兄宗正會很高興的。”
男人趕忙擺手道:“佛法至高,我今日未淨身,更未焚香,貿然談之,是玷汙了經義,就不叨擾宗正大師了。”
宗海搖了搖頭,道:“佛法浩瀚,無窮盡也,卻無門檻所限,普通百姓讀得,帝王將相也讀得,縱然隻是時常念叨一句‘阿彌陀佛’,但心向善處,即是功德,心裏幹淨,何須更衣?”
男人訕訕道:“是,宗海大師說的是,是,是我著想了。”
宗海又道:“林施主這些時日,可曾與一些,嗯,奇怪的外人接觸過?”
男人一聽這話,幾乎是下意識想到了酒館裏那個生了一對桃花眼,柳葉眉,明明皮囊極美,偏生瘋瘋癲癲,膽大包天到打長安武督的主意,並且還成功說動了自己的年輕人。
可他終究沒有提起對方,反倒是堅定地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道:“絕沒有!”
宗海眉頭微蹙,卻未再多問,隻是意味深長地道:“有些魔頭顯化世間,凡人不知其正身,往往為其言語皮囊所惑,慢慢偏離正道,最終跌落深淵,無法自拔,到那時,林施主可得記住,一句“阿彌陀佛”,可保命。”
大冬天的,屋裏又沒有生炭,可男子卻是熱得滿頭大汗,一邊拿袖子狼狽地擦拭著,一邊點頭道:“記住了,記住了,多謝宗海大師提醒,我會注意的。”
宗海這時候才終於攤開手伸出,道:“好了,林施主是大忙人,這麽晚來,而且指名道姓要找我宗海,定然是有要事吧,還請林施主講來!”
這些人不遠萬裏跑來長安,除了想從大洛學走一些東西外,自然也帶來了許多中原沒有的稀奇玩意兒,食物,香料,經文等等,涵蓋各個方麵,故而長安城中,除了景教的十字寺外,還有從波斯傳入的沃教寺廟,以及從天竺遠道而來的佛教寺廟。
相較於姍姍來遲數百年的景教與沃教,佛教雖也非中原所誕生,可靠著無數高僧大德們孜孜不倦地四處傳教,以身證法,加之其教義也更為世人所接納,故而在中原獲得了蓬勃的發展,乃至於不輸其天竺祖庭。
不過,自數百年前佛教經典傳入中原以後,因緣際會之下,又從中誕生了數支分流,大乘小乘暫不作細表,總之較為出名的,即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太上聖人曾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番種種天地至理若光靠幾千個文字來表述,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偏差,此為佛門所言“文字障”,後世之人過於癡迷文字本身,最後反而遠離了真理,在無法自行正本清源的情況下,自然會誕生新的派係,況且早期從天竺翻譯佛法經書的大師,大多都是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單看之下或許準確,可連在一起,便與初本經典相去遠矣,更別說後世人強加上去的種種解釋,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同樣一句話,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理解,互相不服氣,矛盾便由此產生了。
雖說實際上種種佛法最後皆是殊途同歸,就好比是一麵鏡子,從前後左右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風景自然也有不同,但究其根源,它永遠都隻是一麵鏡子,不過世人愚昧,難以理解,加之許多切實可見的利益衝突產生後,便轉為互相鄙夷,斥對方為邪法外道,獨將自己以正統自居,甚至不惜刀兵相向,這就是衝突的來源。
密宗由天竺傳入中原之後,因其即身成佛之道,一時風頭無二,也因此引來了其他各派的聯手打壓,這就是數十年前大洛滅佛的根源所在,其實滅的不是佛,隻是其他佛門派係借朝廷的手滅去他們眼中的異端,或者說膽敢與他們搶奪利益與教徒的對手罷了。
出身密宗門下的原幽州鎮武司武侯韋陀也就是在那時候慘遭割喉,最後卻靠著流傳火種的堅定執念逃入了山中,以滾燙的炭火將自己脖頸處的傷口燒焦止血,每日生食山澗魚兒,與野獸爭奪洞府,就這麽折騰了三個來月,才勉強活了下來,此後遠走幽州,便是為了避難。
經此一劫後,密宗法門在中原算是銷聲匿跡,唯於吐蕃一代還有嚴密的傳承,而韋陀身為一名可能是僅存的中原密宗弟子,可想而知,他對於複興密宗,恢複正法的欲望到底有多麽的強烈,以至於朝廷這邊一句話,他便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生命,包括奉獻自己唯一的親人。
委實是心知單靠自己的話,恢複正法的機會太過渺茫,倒不如拚死一搏,成則成矣,若敗,自己也已經盡力了,這便是韋陀最真實的想法,故而李輕塵最後殺死他的時候,他也已經釋懷,不再有執念。
長安城中,本有一座青龍寺,乃是密宗在中原傳法之祖庭所在,與洛陽城外的白馬寺算是遙遙相對,曾經兩寺高僧聚於一處,沐浴更衣後,點燃檀香,口吐蓮花,高聲辯法的場麵,還傳位一時美談,不過物是人非,如今寺中已將密宗根本教義的經典全部付之一炬,長安城中,也再無密宗修行者。
夜間,青龍寺外忽有人輕輕扣門,待得一位小沙彌雙手合十從中走出後,來人便恭恭敬敬地向這位小師父遞了拜帖。
普通百姓自然不可能在這種宵禁的時候跑進來,可來人的身份卻是不俗,此人正是那與魔羅曾在街頭小酒館中商談的中年男子,這次他身上的打扮依然樸素,但信封上的家族徽記還是能被人一眼認出,就算這小師父認不出,他的師父,他師父的師父,總有人認得出的,所以他沒在門外等太久,便被兩個大和尚一起迎了進去。
大門一合,寺外重歸寂靜,但見月明風清,一派大好景象,不見天穹烏雲實已蓋頂,這便是芸芸眾生目力所限。
一座巴掌大的小屋之中,兩個蒲團,一個桌子,兩個茶杯,一壺白茶,便幾乎是屋中全部的擺設了,桌上還有一盞擦拭幹淨的青銅油燈,點燃之後,整個房間便充滿了光明,正如那一本本薄薄的經典,世人拿去了,便可渡一生茫茫黑夜。
男人被寺中的和尚領著在門外脫了鞋,進了屋後,便上前跪坐在靠外的蒲團上,雙手合十疊放在額頂,恭恭敬敬地趴下,算是拜見對方,而桌後那位身形極其魁梧,眉眼之間滿是威嚴的中年僧人則隻是雙手合十,低聲唱了一句佛號。
僧人瞧著約莫三十歲,雖是盤膝而坐,但瞧著卻好似頂天立地一般,兩撇濃眉,五官深邃,男子僅僅隻是看了他一眼,便嚇得低下了頭,心中有些揣揣不安,將這輩子做過的惡事都迴想起來了。
並無慈眉善目,唯有威嚴無限!
佛教雖不好殺生,卻並不迂腐,佛祖於菩提樹下悟道之時便曾有魔頭率領群魔而至,佛教中人既要普度眾生,又要與群魔相鬥,除了需要有大智慧與大毅力外,也需大勇氣,大威力!
佛祖尚有忿怒相,又何況是人間僧人。
再者,青龍寺其實分為內外兩寺,內即是傳法一派,研習佛家經典,參悟佛門教義,以於紅塵苦海之中普度蒼生為己任,青龍寺明麵上的老主持即是傳法高僧,雖然本身無絲毫修為在身,但佛法精湛,非尋常人可比,辯才亦是舉世無雙。
外,既是護法一派,修行佛門絕學,誓與群魔相鬥,以自身不動之心,無限之力鎮壓諸魔,守護人間安定,青龍寺弟子外出遊曆山水,傳播佛門經義,往往兩人同行,這便是一人講理,而另外一人則可在他人不講理的時候,用另外的方式與對方講理。
護法一派,此人便是班首,其法號宗海,佛法高不高深不必多說,總之這一身天相境的修為卻是做不得假,更何況佛門絕學一向是內外兼修,玄妙無窮,上可引諸天佛陀菩薩降下法身鎮壓強敵,下可修持自身,教化芸芸眾生,武人三等,修體,修氣,修心,皆為其所長,此外還有種種神通,諸如業火紅蓮,白骨不淨觀等等,皆是世間一等一的絕學,難以一一概述。
男人低著頭,雙手合十,小心翼翼地道:“罪過罪過,深夜叨擾宗海大師的修行,非在下所願,隻是在下的確有一要緊事,需當麵告與宗海大師,還望宗海大師諒解。”
宗海臉色不變,也不去追問對方欲言之事,反而道:“林施主每逢節日,必奉巨款,這些功德,青龍寺都一筆一筆記著的,深夜造訪若是為談論佛法,那麽我師兄宗正會很高興的。”
男人趕忙擺手道:“佛法至高,我今日未淨身,更未焚香,貿然談之,是玷汙了經義,就不叨擾宗正大師了。”
宗海搖了搖頭,道:“佛法浩瀚,無窮盡也,卻無門檻所限,普通百姓讀得,帝王將相也讀得,縱然隻是時常念叨一句‘阿彌陀佛’,但心向善處,即是功德,心裏幹淨,何須更衣?”
男人訕訕道:“是,宗海大師說的是,是,是我著想了。”
宗海又道:“林施主這些時日,可曾與一些,嗯,奇怪的外人接觸過?”
男人一聽這話,幾乎是下意識想到了酒館裏那個生了一對桃花眼,柳葉眉,明明皮囊極美,偏生瘋瘋癲癲,膽大包天到打長安武督的主意,並且還成功說動了自己的年輕人。
可他終究沒有提起對方,反倒是堅定地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道:“絕沒有!”
宗海眉頭微蹙,卻未再多問,隻是意味深長地道:“有些魔頭顯化世間,凡人不知其正身,往往為其言語皮囊所惑,慢慢偏離正道,最終跌落深淵,無法自拔,到那時,林施主可得記住,一句“阿彌陀佛”,可保命。”
大冬天的,屋裏又沒有生炭,可男子卻是熱得滿頭大汗,一邊拿袖子狼狽地擦拭著,一邊點頭道:“記住了,記住了,多謝宗海大師提醒,我會注意的。”
宗海這時候才終於攤開手伸出,道:“好了,林施主是大忙人,這麽晚來,而且指名道姓要找我宗海,定然是有要事吧,還請林施主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