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瑜,懷小姐,來,笑一笑,”曾唯禮舉著架德國進口的相機,在彼時可是頂頂先進的一樣物件。
董知瑜正聽到懷瑾的那句“如果能活到嫁人”,心裏一梗,不想姑父偏偏這時候要拍照,便坐起身,不快地看著那方木盒子,原本精致的薄唇也扁了起來。
“知瑜,怎麽像要哭的樣子。”曾唯禮說道。
懷瑾轉頭看著她,眼中滿注柔情,小聲說道:“我方才開玩笑呢,我們都活得長長久久的,我若嫁人,你還要做我喜娘。”
“我才不要做喜娘。”董知瑜倔道。
“哎唷,董知瑜要做誰新娘?”曾嘉黎隔著大半張桌子嚷道
。
“你!……姑姑你看她!長著雙耳朵作何用?”董知瑜已急得麵色緋紅。
大家都笑了起來,隻覺兩個丫頭鬥嘴,饒是有趣,這一笑倒是輕鬆下來,董知瑜隻覺暖暖的,仿佛這世上再沒有什麽過不去的坎兒,這便貼在懷瑾身側,笑得恬靜秀美,懷瑾也微微向董知瑜靠著,今夜的她仿佛積雪初融,心頭漾著久違的暖意,曾唯禮按下快門,捕捉住這動人的一刻。
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杯我一盞,很快便接近午夜時分,忙得快的人家早已擺好了炮竹,遠處隱隱約約傳來“砰砰”的報喜聲。
“是時候啦!”曾嘉黎歡快叫道。
吳媽的兒子小寶早捧了炮仗,帶著大家來到前院,左右的鄰居也都出了門來,爭相迎春。
“來,四個孩子,每人點一支,討個吉利!”大伯父倡議。
懷瑾一時沒反應過來,四個孩子都是誰,細細一想,原來自己也被歸為其中,多少年來再沒人叫過她孩子,哪怕是十多年前,自己也從不將自己當做孩子。
“來,怕嗎?”董若昭遞了一支給懷瑾。
懷瑾笑著搖了搖頭,接過炮仗,小寶遞給她一隻打火機,走到稍遠點的空地上,將炮仗放在地上,彎下腰點燃。
一時所有的女人都堵上耳朵,懷瑾也退後和董知瑜站在一起,董知瑜見她隻站著,著急地指了指自己耳朵,懷瑾笑了笑,早幾年聽慣了槍炮聲,這已不算什麽。
“砰!”紮紮實實一聲響,隻見一柱火光衝上了天,在天空“劈劈啪啪”地炸開,呈出一團大紅色的星星。
“好!開門紅!”曾唯禮拍手叫好。
放完了炮竹,董若昭便催著大家往玉佛寺去燒頭香,這頭香須得過了午時趕早,方可顯出誠意。
曾家開著兩輛轎車,載了一大家子人往玉佛寺趕去,越靠近地方人越多,上海的很多百姓都趕著來燒頭香,求神靈保佑,生逢亂世,便寄了更多的祈望給廟裏的神仙。
寺門口早已是人山人海,車子進不去,這便遠遠地停了,下了車順著人流往前走,隻聽唱經的聲音此起彼伏,懷瑾默默地走著,人的一雙耳朵,可以有選擇地去傾聽周遭,若是凡夫俗子,便隻聽到喧鬧,若是有緣,那誦經聲在這一片熙攘中便與世孤絕,頗有一番禪意。
“在想什麽?”董知瑜問。
“在想,佛真的會保佑蒼生嗎?”
“若是有佛,他現在必是讓蒼生百姓在九九八十一難中煎熬,”董知瑜和懷瑾並排走著,在這熙攘的人群中,卻覺不似先前那麽接近,懷瑾的手臂不時和自己的觸到一起,她知道,她的手也就垂在自己手邊,可再沒有之前捉住那手的勇氣,很多事情,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契機,“保佑你的,無非是你自己,是對理想的堅定。”
懷瑾聽了這話稍稍一愣,眼中盡是迷思,理想?這仿佛是一個高而上的詞。
人們排著隊去捐善錢,燃香祈福,懷瑾一直很安靜,仿佛心事重重甚至有些疑慮,董知瑜感受著她的沉默,半響,小心問道:“你的……家人,都安葬在北平嗎?”
懷瑾眼中波光一瞬,“一把大火燒盡了。”
董知瑜喉頭一哽,轉手將她的手握住,那修長玉手自己不能盡握,卻想給她全部的溫暖,手握得緊了,喉頭也緊,一時說不出話。
懷瑾靜站片刻,待眼中潮水褪盡,轉過頭來,看著董知瑜那張似乎比她還要疼痛的臉,揚起唇角笑了一笑,“沒事兒的,都過去很久了。”
說話間輪到了她們,董知瑜鬆開手,和懷瑾各自在功德箱裏投下了很大一筆錢,點香的師傅給她倆各自送上一支一人高的香,兩人在神爐前燃了,由師傅引著將香敬上,迴身跪在堂中。
遠處站著一個穿深色和服趿著木屐的浪人,浪人身邊是一個頭發中分流油的中國男子,男子有說有笑,滔滔不絕地跟浪人介紹著這燒頭香的風俗傳統,浪人一臉微笑,目光倏而落在大殿上跪著的兩個女子身上,笑容依舊和煦,目中卻滲出鷹一樣銳利的精光。
殿上女子雙手合十。
——天佑我中華。董知瑜在心中念道。
——天佑我中華。懷瑾亦在心中念道。
——早日將侵略者消滅殆盡。
——早日將列強驅逐出境。
——讓黎民百姓奪迴家園。
——讓天下蒼生安居樂業。
——你我亦平安。
——你我亦平安。
天佑中華。
第一卷完。
董知瑜正聽到懷瑾的那句“如果能活到嫁人”,心裏一梗,不想姑父偏偏這時候要拍照,便坐起身,不快地看著那方木盒子,原本精致的薄唇也扁了起來。
“知瑜,怎麽像要哭的樣子。”曾唯禮說道。
懷瑾轉頭看著她,眼中滿注柔情,小聲說道:“我方才開玩笑呢,我們都活得長長久久的,我若嫁人,你還要做我喜娘。”
“我才不要做喜娘。”董知瑜倔道。
“哎唷,董知瑜要做誰新娘?”曾嘉黎隔著大半張桌子嚷道
。
“你!……姑姑你看她!長著雙耳朵作何用?”董知瑜已急得麵色緋紅。
大家都笑了起來,隻覺兩個丫頭鬥嘴,饒是有趣,這一笑倒是輕鬆下來,董知瑜隻覺暖暖的,仿佛這世上再沒有什麽過不去的坎兒,這便貼在懷瑾身側,笑得恬靜秀美,懷瑾也微微向董知瑜靠著,今夜的她仿佛積雪初融,心頭漾著久違的暖意,曾唯禮按下快門,捕捉住這動人的一刻。
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杯我一盞,很快便接近午夜時分,忙得快的人家早已擺好了炮竹,遠處隱隱約約傳來“砰砰”的報喜聲。
“是時候啦!”曾嘉黎歡快叫道。
吳媽的兒子小寶早捧了炮仗,帶著大家來到前院,左右的鄰居也都出了門來,爭相迎春。
“來,四個孩子,每人點一支,討個吉利!”大伯父倡議。
懷瑾一時沒反應過來,四個孩子都是誰,細細一想,原來自己也被歸為其中,多少年來再沒人叫過她孩子,哪怕是十多年前,自己也從不將自己當做孩子。
“來,怕嗎?”董若昭遞了一支給懷瑾。
懷瑾笑著搖了搖頭,接過炮仗,小寶遞給她一隻打火機,走到稍遠點的空地上,將炮仗放在地上,彎下腰點燃。
一時所有的女人都堵上耳朵,懷瑾也退後和董知瑜站在一起,董知瑜見她隻站著,著急地指了指自己耳朵,懷瑾笑了笑,早幾年聽慣了槍炮聲,這已不算什麽。
“砰!”紮紮實實一聲響,隻見一柱火光衝上了天,在天空“劈劈啪啪”地炸開,呈出一團大紅色的星星。
“好!開門紅!”曾唯禮拍手叫好。
放完了炮竹,董若昭便催著大家往玉佛寺去燒頭香,這頭香須得過了午時趕早,方可顯出誠意。
曾家開著兩輛轎車,載了一大家子人往玉佛寺趕去,越靠近地方人越多,上海的很多百姓都趕著來燒頭香,求神靈保佑,生逢亂世,便寄了更多的祈望給廟裏的神仙。
寺門口早已是人山人海,車子進不去,這便遠遠地停了,下了車順著人流往前走,隻聽唱經的聲音此起彼伏,懷瑾默默地走著,人的一雙耳朵,可以有選擇地去傾聽周遭,若是凡夫俗子,便隻聽到喧鬧,若是有緣,那誦經聲在這一片熙攘中便與世孤絕,頗有一番禪意。
“在想什麽?”董知瑜問。
“在想,佛真的會保佑蒼生嗎?”
“若是有佛,他現在必是讓蒼生百姓在九九八十一難中煎熬,”董知瑜和懷瑾並排走著,在這熙攘的人群中,卻覺不似先前那麽接近,懷瑾的手臂不時和自己的觸到一起,她知道,她的手也就垂在自己手邊,可再沒有之前捉住那手的勇氣,很多事情,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契機,“保佑你的,無非是你自己,是對理想的堅定。”
懷瑾聽了這話稍稍一愣,眼中盡是迷思,理想?這仿佛是一個高而上的詞。
人們排著隊去捐善錢,燃香祈福,懷瑾一直很安靜,仿佛心事重重甚至有些疑慮,董知瑜感受著她的沉默,半響,小心問道:“你的……家人,都安葬在北平嗎?”
懷瑾眼中波光一瞬,“一把大火燒盡了。”
董知瑜喉頭一哽,轉手將她的手握住,那修長玉手自己不能盡握,卻想給她全部的溫暖,手握得緊了,喉頭也緊,一時說不出話。
懷瑾靜站片刻,待眼中潮水褪盡,轉過頭來,看著董知瑜那張似乎比她還要疼痛的臉,揚起唇角笑了一笑,“沒事兒的,都過去很久了。”
說話間輪到了她們,董知瑜鬆開手,和懷瑾各自在功德箱裏投下了很大一筆錢,點香的師傅給她倆各自送上一支一人高的香,兩人在神爐前燃了,由師傅引著將香敬上,迴身跪在堂中。
遠處站著一個穿深色和服趿著木屐的浪人,浪人身邊是一個頭發中分流油的中國男子,男子有說有笑,滔滔不絕地跟浪人介紹著這燒頭香的風俗傳統,浪人一臉微笑,目光倏而落在大殿上跪著的兩個女子身上,笑容依舊和煦,目中卻滲出鷹一樣銳利的精光。
殿上女子雙手合十。
——天佑我中華。董知瑜在心中念道。
——天佑我中華。懷瑾亦在心中念道。
——早日將侵略者消滅殆盡。
——早日將列強驅逐出境。
——讓黎民百姓奪迴家園。
——讓天下蒼生安居樂業。
——你我亦平安。
——你我亦平安。
天佑中華。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