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簡對著華耘說:“華公子,你現在在哪裏值守?”
“在英露宮。”
“是雲娙娥那裏。”逄簡說。雲娙娥的出身很特殊,現在又是宮裏很敏感的人物,逄簡不想往下說這話題,於是說:“很好。雍,你在迦南的時候平日裏都讀些什麽書?”
“史書居多,但經書不大看。”
“這很好。你是郡守家的公子,以後是要協助朝廷理政的,多看一些史書比多看一些經書要實用一些。以史為鑒,可以學習理政之道。不過呢,經書也有經書的好處,經書、史書如果能夠相互輔佐、相互補充,那是最好的。”
“請殿下指教。”融雍謙恭的說。
“指教談不上,我們聊一聊。我打個比方吧。經書裏講的是道理,好比是本源,史書裏講的是事例,好比是枝葉。如果本源豐饒通透,枝葉自然能夠繁盛。從史入經,是由表及裏,由枝葉到本源,入門很快,但有的時候難免瑣碎,廣而不深,碰到不熟悉的情況,處理起來容易無所適從;從經入史,是由本及末,由本源到枝葉,入門很慢,但一通百通,但有的時候難免太過學究,深而不廣,為人處事容易太過教條。總之,兩者各有優劣,最好不要偏廢。如能兩相兼濟,那就能如魚得水,事半功倍。所以,兩者並無根本上的差別,就看如何調劑和運用了。運用之妙,在乎一心。不知太學裏開課之後會如何講學。隻是希望他們不要太刻板就好了。”
融雍對逄簡這一番深入淺出的見解十分欽服,於是說道:“殿下真是滿腹經綸,日後還請多多指教。”
“不敢。我看書很雜,經書、史書、兵書、樂書,甚至一些製器、播種、醫藥這樣的書,我也都看。隻是鑽研的都不深,浮光掠影罷了。”
“哦?殿下為何要看那些製器播種醫藥之書?”融雍好奇的問。
“我們日後都是要居於廟堂、為朝廷辦事的人,如無大的變故,今生恐沒有機會去做些製器、播種、醫藥之類的事情,但廟堂決算、朝廷一言一行,最後都要落到製器、播種、醫藥等等百工之事上麵。如果我們的施政閉門造車、任意妄為,那下麵的百姓就要遭殃了。雍,你是熟讀史書的,前朝大郜立國之初,也頗有大朝的氣象,但後來卻漸漸不得民心,之所以如此,除了大郜政治體製的缺陷之外,還有一條,就是朝廷的政策不得民心,難以在百姓中由衷的得到貫徹。朝廷不為百姓著想,百姓自然就離心離德。大照隆武大帝之所以無往而不勝,被尊為‘大帝’,除了英武天縱之外,隆武大帝大力推行百姓擁護的良政,也是根本緣由之一。耘,方才你說的融夫人和融郡守在迦南的善政良法,也都是直接體現在百工之事上而不是那些條陳雅言之上的。我是皇子,接觸百工的機會就更是絕無僅有了,因此,我有意多看些那些方麵的書,也算是彌補一下缺陷吧。就是那些兵書,我也是抱著這些目的來看的,以後帶兵打仗的機會是不太可能有的。大郜的時候,皇族宗親和各郡國郡王們的子嗣們因為不了解百姓疾苦而鬧出的笑話,不絕於書。對於我們,那不單單是一些笑話,更是警示啊。”
逄簡說這些話的時候,神色十分沉著冷靜,所表現出的神態遠遠不是一個少年的樣子,倒像是一個久曆政事、憂國憂民的智慧長者。
“殿下高瞻遠矚。”華耘由衷的讚歎道,“來,雍、允、竇公子,讓我們為殿下的高瞻遠矚,共飲此酒!”
“過譽了,華公子。”
“殿下,如果朝堂之上、各郡王之中,都是像殿下這樣一心為國、全心為民之士,那崇景盛世就指日可待了。”華耘說。
華耘這話說的極其得體,既捧高了逄簡,又唿應了皇帝,更表達了自己對逄簡的無限仰慕欽歎。逄簡聽了很受用,就連融雍也覺得,華耘的話正是自己想說的。
華耘又說:“這幾日,華耘我大開眼界了。原先的時候,我在琉川,眼界極小,心胸極小,見識也極有限,但不怕殿下和各位公子笑話,當時我自視卻甚高,總是覺得治國理政無非就是垂拱而治、選人用人、人事兩相宜就可以了,從未認真讀書,也未關心過民生疾苦,自忖著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日後超越父親,做封疆大吏、位列三公都不在話下。因此對一切都沒有敬畏之心。十六年來,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舉止也難免放浪形骸。前幾日,我與雍深談,得知融夫人的利民善政和融郡守的治郡良法,始有眼界頓開之感。今日聽殿下教誨,更有醍醐灌頂之感。治理天下,當真是一門高深的大學問。現在看來,我竟是那井底之蛙,十六年的日子全都白過了。隻是可惜,我已年滿十六歲,不能在太學陪同殿下和各位公子一同進學,隻能在衛尉擔任南宮衛士。真希望我能小上幾歲,在太學裏向殿下和各位公子多學習學習。”
逄簡再次舉起素陶盅,與華耘和融雍仰麵飲下,對華耘道:“你方才所說之事,又有何難?太學裏的博士們授課,也隻是略加指點,並不是像開蒙的師傅一樣字字句句雕琢講授,而是開列書目,由我們自行閱讀,太學宮裏隻是由博士們答疑和我們自己討論罷了。太學宮裏的課,每日頂多一兩個時辰,其他時候都是自己在學院裏習學。你若是有意,可以常到媯水學院裏來,我們多討論討論,可以相互借鑒學習。另外,你說你沒有讀書,日子白過了,卻是過謙了。你沒有沉迷經史書籍,未嚐是件壞事,我看你人情練達,言語得體,舉止瀟灑,這些就都是我和雍所遠遠不及的,恐怕就是那些朝廷老臣也未必及得上你。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與經史書籍上那些死的文字相比,人情世故是一門更大的學問。說到底,治國理政,國和政都是虛無縹緲的,治的、理的,可都是人啊。”
“我華耘何其有幸,竟能得遇殿下這樣的賢王。如蒙殿下不棄,華耘願日日來媯水學院裏向殿下討教。不過,殿下對我實在是過譽了。我實不敢當。我不過是在媯水的市井中廝混的久了,見過一些市井的伎倆,都是上不得台麵的下裏巴人的玩意,沒有見過大世麵。以後還請殿下多多指點才是。”
“華公子不必過謙。下裏巴人、陽春白雪,本來就是一體,隻是表達形式不同罷了。就說那些朝廷的政策吧,如果一味隻是追求陽春白雪,而不能和下裏巴人唿應吻合,那就是無用的廢政,甚至很有可能成為害民的壞政。倒是那些與下裏巴人緊密相連的,看上去雖然不那麽陽春白雪,但卻能得到百姓的擁護。隻有這樣,才能上下一心、威力無窮。朝廷也才能順暢施政,得民擁護。”
“媯水百姓有殿下這樣的郡王,真是媯水百姓的福音。我若有幸,願跟隨殿下到媯水去闖一番事業。”華耘說。華耘的語氣很有感染力。華耘和逄簡總共沒有說多少話,此前又沒有認識。放在旁人身上,華耘這話說的就很有些假意,但華耘的魅力在於,隻要他認起真來,就極容易讓人引起同感或獲得別人的認同。逄簡、融雍、趙允都被他所吸引了。
竇福寧卻說:“華公子,你怎的如此不曉事理?”
大家一怔,難道竇福寧要發難麽?!
竇福寧說:“媯水郡王殿下今日宴請我們來,是為了跟融雍公子打探一下融湫小姐的底細,人家是來了解未來的王妃來了。沒想到都被你搶了。再說了,我還想跟著簡哥兒去媯水郡國呢,你得排到我後麵啊。簡哥兒,你那郡國裏有什麽官職,先給我,再給華公子。可得有個先來後到啊。”
他那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詼諧感,早把大家給逗的前仰後合了。他自己卻兀自不停的說。
酒飲的差不多了,天也黑透了。江佗已經著人在迴廊、亭子和水潭一周掛上、擺上了燈籠。燈籠的光映在水潭中,整個花園玲瓏剔透。晚風清涼宜人。氣氛十分舒爽。
逄簡對竇福寧說:“福寧,我和允的住處都起了名字,叫做簡院、允院,你住的那個宮院,就叫寧院吧?”
“不好聽。‘寧院’,這名字聽上去怎麽這麽擰巴。就跟‘寧願’一樣。實在和我通透圓融的靈氣不相配啊。”
竇福寧的急智真是無人能敵,大家都笑了。
“那你想叫什麽?”趙允問。
“叫福院不好麽?方才,簡哥兒說了啊,下裏巴人的東西才好呢。福院這名字,聽上去多麽下裏巴人啊,多麽上下一心、威力無窮啊。”竇福寧學著逄簡的語氣說。
眾人又是笑成一片。
“你正經起一個名字吧。”逄簡說。
“就叫福院。我多聽簡哥兒的話啊,下裏巴人,就下裏巴人。就叫福院了。”竇福寧笑著說。
“那好吧。聽你的。”逄簡說,“我們下裏巴人有了,也得有點陽春白雪吧。允,你用藝塚給大家撫一首曲子吧。”
“好啊。”趙允說,說完就去淨手去了。
“在英露宮。”
“是雲娙娥那裏。”逄簡說。雲娙娥的出身很特殊,現在又是宮裏很敏感的人物,逄簡不想往下說這話題,於是說:“很好。雍,你在迦南的時候平日裏都讀些什麽書?”
“史書居多,但經書不大看。”
“這很好。你是郡守家的公子,以後是要協助朝廷理政的,多看一些史書比多看一些經書要實用一些。以史為鑒,可以學習理政之道。不過呢,經書也有經書的好處,經書、史書如果能夠相互輔佐、相互補充,那是最好的。”
“請殿下指教。”融雍謙恭的說。
“指教談不上,我們聊一聊。我打個比方吧。經書裏講的是道理,好比是本源,史書裏講的是事例,好比是枝葉。如果本源豐饒通透,枝葉自然能夠繁盛。從史入經,是由表及裏,由枝葉到本源,入門很快,但有的時候難免瑣碎,廣而不深,碰到不熟悉的情況,處理起來容易無所適從;從經入史,是由本及末,由本源到枝葉,入門很慢,但一通百通,但有的時候難免太過學究,深而不廣,為人處事容易太過教條。總之,兩者各有優劣,最好不要偏廢。如能兩相兼濟,那就能如魚得水,事半功倍。所以,兩者並無根本上的差別,就看如何調劑和運用了。運用之妙,在乎一心。不知太學裏開課之後會如何講學。隻是希望他們不要太刻板就好了。”
融雍對逄簡這一番深入淺出的見解十分欽服,於是說道:“殿下真是滿腹經綸,日後還請多多指教。”
“不敢。我看書很雜,經書、史書、兵書、樂書,甚至一些製器、播種、醫藥這樣的書,我也都看。隻是鑽研的都不深,浮光掠影罷了。”
“哦?殿下為何要看那些製器播種醫藥之書?”融雍好奇的問。
“我們日後都是要居於廟堂、為朝廷辦事的人,如無大的變故,今生恐沒有機會去做些製器、播種、醫藥之類的事情,但廟堂決算、朝廷一言一行,最後都要落到製器、播種、醫藥等等百工之事上麵。如果我們的施政閉門造車、任意妄為,那下麵的百姓就要遭殃了。雍,你是熟讀史書的,前朝大郜立國之初,也頗有大朝的氣象,但後來卻漸漸不得民心,之所以如此,除了大郜政治體製的缺陷之外,還有一條,就是朝廷的政策不得民心,難以在百姓中由衷的得到貫徹。朝廷不為百姓著想,百姓自然就離心離德。大照隆武大帝之所以無往而不勝,被尊為‘大帝’,除了英武天縱之外,隆武大帝大力推行百姓擁護的良政,也是根本緣由之一。耘,方才你說的融夫人和融郡守在迦南的善政良法,也都是直接體現在百工之事上而不是那些條陳雅言之上的。我是皇子,接觸百工的機會就更是絕無僅有了,因此,我有意多看些那些方麵的書,也算是彌補一下缺陷吧。就是那些兵書,我也是抱著這些目的來看的,以後帶兵打仗的機會是不太可能有的。大郜的時候,皇族宗親和各郡國郡王們的子嗣們因為不了解百姓疾苦而鬧出的笑話,不絕於書。對於我們,那不單單是一些笑話,更是警示啊。”
逄簡說這些話的時候,神色十分沉著冷靜,所表現出的神態遠遠不是一個少年的樣子,倒像是一個久曆政事、憂國憂民的智慧長者。
“殿下高瞻遠矚。”華耘由衷的讚歎道,“來,雍、允、竇公子,讓我們為殿下的高瞻遠矚,共飲此酒!”
“過譽了,華公子。”
“殿下,如果朝堂之上、各郡王之中,都是像殿下這樣一心為國、全心為民之士,那崇景盛世就指日可待了。”華耘說。
華耘這話說的極其得體,既捧高了逄簡,又唿應了皇帝,更表達了自己對逄簡的無限仰慕欽歎。逄簡聽了很受用,就連融雍也覺得,華耘的話正是自己想說的。
華耘又說:“這幾日,華耘我大開眼界了。原先的時候,我在琉川,眼界極小,心胸極小,見識也極有限,但不怕殿下和各位公子笑話,當時我自視卻甚高,總是覺得治國理政無非就是垂拱而治、選人用人、人事兩相宜就可以了,從未認真讀書,也未關心過民生疾苦,自忖著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日後超越父親,做封疆大吏、位列三公都不在話下。因此對一切都沒有敬畏之心。十六年來,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舉止也難免放浪形骸。前幾日,我與雍深談,得知融夫人的利民善政和融郡守的治郡良法,始有眼界頓開之感。今日聽殿下教誨,更有醍醐灌頂之感。治理天下,當真是一門高深的大學問。現在看來,我竟是那井底之蛙,十六年的日子全都白過了。隻是可惜,我已年滿十六歲,不能在太學陪同殿下和各位公子一同進學,隻能在衛尉擔任南宮衛士。真希望我能小上幾歲,在太學裏向殿下和各位公子多學習學習。”
逄簡再次舉起素陶盅,與華耘和融雍仰麵飲下,對華耘道:“你方才所說之事,又有何難?太學裏的博士們授課,也隻是略加指點,並不是像開蒙的師傅一樣字字句句雕琢講授,而是開列書目,由我們自行閱讀,太學宮裏隻是由博士們答疑和我們自己討論罷了。太學宮裏的課,每日頂多一兩個時辰,其他時候都是自己在學院裏習學。你若是有意,可以常到媯水學院裏來,我們多討論討論,可以相互借鑒學習。另外,你說你沒有讀書,日子白過了,卻是過謙了。你沒有沉迷經史書籍,未嚐是件壞事,我看你人情練達,言語得體,舉止瀟灑,這些就都是我和雍所遠遠不及的,恐怕就是那些朝廷老臣也未必及得上你。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與經史書籍上那些死的文字相比,人情世故是一門更大的學問。說到底,治國理政,國和政都是虛無縹緲的,治的、理的,可都是人啊。”
“我華耘何其有幸,竟能得遇殿下這樣的賢王。如蒙殿下不棄,華耘願日日來媯水學院裏向殿下討教。不過,殿下對我實在是過譽了。我實不敢當。我不過是在媯水的市井中廝混的久了,見過一些市井的伎倆,都是上不得台麵的下裏巴人的玩意,沒有見過大世麵。以後還請殿下多多指點才是。”
“華公子不必過謙。下裏巴人、陽春白雪,本來就是一體,隻是表達形式不同罷了。就說那些朝廷的政策吧,如果一味隻是追求陽春白雪,而不能和下裏巴人唿應吻合,那就是無用的廢政,甚至很有可能成為害民的壞政。倒是那些與下裏巴人緊密相連的,看上去雖然不那麽陽春白雪,但卻能得到百姓的擁護。隻有這樣,才能上下一心、威力無窮。朝廷也才能順暢施政,得民擁護。”
“媯水百姓有殿下這樣的郡王,真是媯水百姓的福音。我若有幸,願跟隨殿下到媯水去闖一番事業。”華耘說。華耘的語氣很有感染力。華耘和逄簡總共沒有說多少話,此前又沒有認識。放在旁人身上,華耘這話說的就很有些假意,但華耘的魅力在於,隻要他認起真來,就極容易讓人引起同感或獲得別人的認同。逄簡、融雍、趙允都被他所吸引了。
竇福寧卻說:“華公子,你怎的如此不曉事理?”
大家一怔,難道竇福寧要發難麽?!
竇福寧說:“媯水郡王殿下今日宴請我們來,是為了跟融雍公子打探一下融湫小姐的底細,人家是來了解未來的王妃來了。沒想到都被你搶了。再說了,我還想跟著簡哥兒去媯水郡國呢,你得排到我後麵啊。簡哥兒,你那郡國裏有什麽官職,先給我,再給華公子。可得有個先來後到啊。”
他那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詼諧感,早把大家給逗的前仰後合了。他自己卻兀自不停的說。
酒飲的差不多了,天也黑透了。江佗已經著人在迴廊、亭子和水潭一周掛上、擺上了燈籠。燈籠的光映在水潭中,整個花園玲瓏剔透。晚風清涼宜人。氣氛十分舒爽。
逄簡對竇福寧說:“福寧,我和允的住處都起了名字,叫做簡院、允院,你住的那個宮院,就叫寧院吧?”
“不好聽。‘寧院’,這名字聽上去怎麽這麽擰巴。就跟‘寧願’一樣。實在和我通透圓融的靈氣不相配啊。”
竇福寧的急智真是無人能敵,大家都笑了。
“那你想叫什麽?”趙允問。
“叫福院不好麽?方才,簡哥兒說了啊,下裏巴人的東西才好呢。福院這名字,聽上去多麽下裏巴人啊,多麽上下一心、威力無窮啊。”竇福寧學著逄簡的語氣說。
眾人又是笑成一片。
“你正經起一個名字吧。”逄簡說。
“就叫福院。我多聽簡哥兒的話啊,下裏巴人,就下裏巴人。就叫福院了。”竇福寧笑著說。
“那好吧。聽你的。”逄簡說,“我們下裏巴人有了,也得有點陽春白雪吧。允,你用藝塚給大家撫一首曲子吧。”
“好啊。”趙允說,說完就去淨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