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寥連續做了三天噩夢,南宮秋到後來害怕和他躺在一張床上,又不放心他一個人睡,隻好把豆兒叫來陪自己一起過夜。過了三天,他的情緒終於安定了一些,開始認真考慮自己手中的選擇。無論如何,他是迴不了北平了;要則從此軟禁在家,等待燕王的大軍攻破京城,來解救他,要則接受朝廷的任命。而如果是後者,則他必須徹底背棄燕王,完全效忠天子。他沒那個能耐再繼續做個兩麵人了,侯泰和徐輝祖這一招收到了奇效:他已經完全被大獄嚇壞了。他在京城這才呆了兩個月,就已經進了兩次大牢,雖然沒有人對他動刑,可是強迫著他去看那刑訊逼供,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如果他沈若寥還有第三次下大獄的時候,可想而知那些烙鐵拶棍一定是要照他身上招唿的了。
酷刑卻並不是唯一的理由。魏國公對他說的話,成了他心頭的另一個夢魘。突然之間,他意識到公爺是對的;自己和朱允炆其實有著太過相似的遭遇。燕王起兵,說到底是為了爭奪權力,而謀害自己的親侄;他一旦成功,又會對天子如何?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他會不會殺掉自己的親侄兒?
背棄燕王,投靠朝廷——一個月之前,讓他做出如此選擇,他會不屑一顧地笑掉大牙。可是現在,他開始深深地感覺到,一切事情從一開始,就不是自己想象中那般簡單;而燕王更遠非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李世民也可以殺兄奪位”——為什麽曾經,他天真地說出這樣的話來,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身世?一切輝煌的背後都有代價——當代價到了自己的頭上,對他來說,又是否願意為這雲霄天外的輝煌而承受?燕王究竟比何愉高明在哪裏?一切究竟是否值得?
他萬分苦惱,連續兩天從日出想到睡覺,躺在床上還在睜著眼睛想,直到南宮秋抱怨被他忽略,他才會暫時散散心,陪她玩一會兒。
方孝孺每天都來看他,徐輝祖偶爾也來。從二人口中他得知,天子自下詔公開責備燕王朱棣後,又詔令逮捕王府官僚,名單中包括張玉、邱福、朱能三員挑梁大將及其他一些燕王的得力武臣。燕王依舊還在裝病,而且正試圖給朝廷以病入膏肓的錯覺。天子已經暗地裏授予張昺、謝貴、張信和景清四個人以密詔,要求四人見機行事,速速逮捕燕王。
幾天之後,他聽說北平兩司官員已經受命待發,周邊的守備軍也都接到命令,進入警戒狀態。宋忠、徐凱、耿瓛已經隨時準備出兵,西麵的大同、太原衛,東麵的永平、大寧等衛也進入了戒備狀態。看上去,朝廷是勢在必得,燕王已成甕中之鱉,插翅難飛了。
沈若寥在京城無法想象燕王會做怎樣的部署,他卻驚訝地聽方孝孺說燕王似乎什麽也沒做,仍然隻是在一門心思地裝病,拒絕見任何人。北平官員傳來的密報說燕王府現在甚至開始訂做喪事用的儀禮器具和孝服了。
朱允炆不知這些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兩麵擔心。如果是假,那四皇叔一定已經機關算盡,一旦起兵,還不知道他究竟做了多麽充足的準備,有多大的勝算;如果是真,那簡直更糟糕,他的四皇叔已經重病垂死,他還在派兵包圍他,並且下詔逮捕他,自己豈不是喪盡天良了。
沈若寥心裏清楚燕王的病一定是假。王爺是不會在這種時刻病倒的。這樣一來,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燕王的堅忍不拔和老謀深算。心中那個矛盾的選擇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他,兩條路激烈地鬥爭了很久,分不出高下。
然而,一切很快就都結束了,無論是朱允炆的困惑擔心,還是沈若寥的艱難抉擇,都在一個令人早有所知卻又實在出乎意料的突然來臨的一天裏迎刃而解,灰飛煙滅了。
七月初八日,沈若寥一覺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老高了。昨天晚上是七夕,他和南宮秋吟詩作對,逍遙了一夜,睡得很晚。此刻,秋兒正做好了早飯等著他。他懶洋洋地爬起來,一麵和她卿卿我我,一麵還在鬱悶自己那個問題還沒有想通;天子給他的一個月假期,眨眼已經過了一半,他卻依舊不能作出決定,甚至根本沒有任何頭緒。
正在這時,有人拚命地捶打起小院的大門來,打得如此狂躁而急不可耐,沈若寥和南宮秋麵麵相覷,一時竟然不知道該去開門。然後,他走到院門口,從門縫向外看去。
一個士兵,從裝束上看,像是皇宮裏的親兵,滿頭大汗,臉上表情極其驚慌,幾乎已經把五官撕扯變了形。見沒人開門,他暴烈地抬腿猛地照著門踹了一腳,怒吼道:
“沈大人!!”
沈若寥無比驚訝地開了門,茫然地望著他。那士兵反而嚇了一大跳,立刻單腿跪下來,結結巴巴奏道:
“稟……稟大人,萬……萬歲命……小的……送……送送來……急……急……急報!”
“什麽急報?”沈若寥一時還反應不過來,自己已經被任命為禦前近身侍衛,天子才會命令傳送緊急軍情給他。他的心高高提了起來,還以為皇上改變了主意,要將他重新下獄。
那士兵越發緊張,也就越發口吃起來,弄得沈若寥跟著他一塊兒著急。
“北……北……北北……北平……千……千裏……千裏加……加急……急報,燕……燕……燕燕燕王……燕王……”
沈若寥一顆心剛剛還高高懸著,此刻卻沉了下去。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燕王病薨,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嶽父根本是在裝病。他焦急之中忘了分寸,一把抓住那個結巴得不成樣子的士兵狠狠晃了兩下,喊道:
“燕王到底怎麽了?!會不會說人話?!”
那士兵被他一嚇,立刻不結巴了,飛快地大聲迴答道:
“燕王起兵了!”
一瞬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喜悅激動和驕傲的熱流湧遍了全身,他的血液立刻沸騰起來。他一把把那士兵拖進小院,抓到了自己屋裏,不由分說把南宮秋趕了出去。
“說詳細點兒。”
那士兵如何說得明白,便把懷中加急軍報拿了出來,遞給沈若寥。
原來,天子密詔令張昺、謝貴、張信、景清四人逮捕燕王,張信卻暗中向朱棣告了密,並秘密和朱棣議定了除掉張昺和謝貴以及舉兵的細節。燕王七月六日傍晚時分以交出天子詔令逮捕的燕府武官為由,將張玉、邱福、朱能等人五花大綁,誘騙張昺和謝貴從端禮門進入燕王宮,並將手下軍士埋伏在端禮門內,待二人進入後關門將其伏殺。而張信事先與張昺、謝貴約好在端禮門外設軍隊嚴陣以待,見大門關上,張信卻迴頭就解散了手下的軍隊,並號召大家都投奔燕王。
朱棣殺掉張昺、謝貴之後,又殺掉了燕府內部反對起兵的長史葛誠、指揮使盧振、教授餘逢辰,和一個剛剛入燕府還沒有一天的才子杜奇。燕王手下的八百精兵從地道蜂擁而出,在張玉、邱福和朱能的帶領下,提著張昺和謝貴的人頭,攻到兩司衙門來,北平參政郭資、副指揮使墨麟、指揮僉事呂震卻原來都早已經是燕王的人,比張信歸附得還要早,此時立刻投降了燕王,高唿萬歲。八百精兵一鼓作氣,連夜攻打北平九門,北平城的百姓也傾城出動,加入到燕軍的隊伍裏來,天亮之前攻下了最後一座城門西直門,徹底占領了整個北平城。守衛城門的指揮馬宣敗走薊州,僉事餘瑱敗走居庸關。
七月七日,朱棣招降了北平城中所有的軍隊,加上他自己手中的一千餘人,湊起大約六萬人馬的軍隊來,在燕王宮內誓師祭旗,宣布揭竿起兵,打出的旗號是“奉天靖難,以清君側”。守備開平的宋忠得到張昺、謝貴的書信本來已經率領軍隊趕赴北平,卻在半路獲知北平陷落,隻得臨時退守懷來。朱棣留兩萬精兵駐守北平,率領四萬精兵往通州進發,而通州、遵化、密雲三衛之前都是燕王舊部,聽聞燕王起兵得了北平,紛紛熱烈迎降,就這樣兵不血刃平白為燕王又拱手送去了三個衛的軍隊。
沈若寥看完急報,心頭如釋重負,一麵對燕王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已經不需要再為選擇而為難了。從一開始,他的方向就是對的,眼下他看到燕王起兵,按捺不住心頭的狂喜,更使他自己堅信了這一點。
他把軍報遞還給那士兵,問道:
“皇上現在在做什麽?有沒有點將?何時下詔出兵?”
那士兵茫然地望著他,搖了搖頭。“皇上在武英殿緊急召集群臣議事,從日出議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皇上要你送軍報給我,有沒有說,需要我做什麽?”
那士兵道:“萬歲的口諭,沈大人如果身體能承受,就請他速到武英殿來。”
沈若寥微微怔了怔。燕王剛剛起兵,皇上正與群臣商議,此刻卻要他去武英殿,是什麽意思?莫非真的改變了主意,要將他再度下獄?朝廷有承安郡主和儀賓在手中作人質,逼燕王罷兵?燕王才不會為了他二人休兵,他豈不是必死無疑了?
他不敢向南宮秋說明,隻得騎上自己的馬,跟著那個報信的親兵,趕迴皇宮來。
滿朝文武都在武英殿裏肅立,氣氛十分沉重,沒有一個人開口。朱允炆精神不振地坐在龍椅上,目光呆滯,神情恍惚。沈若寥惴惴不安地進了大殿,走到玉階前,小心翼翼地跪下叩頭山唿。
朱允炆看見他,反而吃了一驚:“承安儀賓來了?請平身吧。病體恢複得可好?”
沈若寥道:“我沒什麽事了,多謝陛下掛念。卻不知陛下召我來,有何事?”
朱允炆望著他,輕聲問道:
“承安儀賓,燕王已經正式起兵謀反。朕對你的任命,沒有改變,卻不知此刻,你自己是怎麽想的?”
沈若寥迴頭看了一眼群臣;除了方孝孺正期待而有些緊張地望著他,百官的目光中都隻有狐疑和戒備。他卻找不到魏國公的影。
他迴過頭來,看著天子,恭謹地說道:“若寥但承皇命耳。從此我隻是陛下的奴仆,再與燕王無關。”
朱允炆仿佛微微鬆了口氣。天子說道:
“這樣便好。你站到左側來;從今天起,那裏就是你的位置。”
沈若寥惶惑地走到天子左側的玉階之下站定,不安地看看天子,又看看群臣。
朱允炆卻不再看他,麵向文武百官,憂心忡忡地問道:
“眾位愛卿,燕王已經起兵,你們有何良策?”
朝堂上沒有一個人動一動,出一聲。朱允炆等了等,歎了口氣,拿起麵前的奏報來。
“四皇叔造朕的反,竟然還有天大的理。你們聽聽:‘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嫡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迴,屠戮我家。《皇明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今禍迫予躬,實欲求死;不得已者,義與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你們聽聽,多麽冠冕堂皇啊?都是一派胡言!”
他將奏報一把摔到地上,沈若寥還是頭一次看見建文皇帝發這麽大火。
齊泰終於出列道:“陛下不必過於焦心。燕賊隻不過是走了好運,收買張信背叛朝廷,才得以僥幸起兵成功。但是他想一直成功下去是不可能的。北平周圍有重兵圍困,都督宋忠、耿瓛等軍正嚴陣以待。燕賊軍隊初集,人心渙散,是打不出北平的包圍圈的。”
廷上低低地升起來一片讚同之聲。朱允炆點了點頭,輕聲道:
“齊愛卿言之有理。隻不過,朕待張信不薄,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竟然會背叛朕,投靠了四皇叔。”
沈若寥在心裏暗笑一聲。你們沒想到,我可是親眼看著燕王和朱能一點一點培養起張信的感情來,他成了燕王的人又有什麽稀奇,郭資、墨麟、呂震都是燕王的人又有什麽稀奇,北平的所有軍隊,包括通州、遵化、密雲三衛都統統投降了呢,沒有一個北平人會感到奇怪。
看看人家燕王是怎麽收買人心的吧。他才不是像你們說得這麽簡單,隻靠了一個張信成事。整個起兵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在燕王的把握之中。就算是張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這枚棋子從一開始就被燕王握到了手心裏,朝廷還有什麽話說。
黃子澄道:“陛下,燕賊既已公開造反,當務之急是調集軍隊,命將出征啊。”
朱允炆愁眉苦臉地望著他。“朕豈有不知。可是黃愛卿,你倒跟朕說說,朕該派誰來掛這個帥呢?”
黃子澄聞言微微一愣,竟然張口結舌。他想了想,搖了搖頭,退迴列中。
朱允炆看向齊泰。“齊愛卿,你是兵部尚書,你說該由誰掛帥?”
齊泰正眉頭深鎖,顯然正在努力思考,半天不說話。
姿容豐美的卓敬站出列來,不緊不慢地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莫如由魏國公掛帥最為合適。”
朱允炆微微一愣,這才想起徐輝祖來。
“朕派了他去北平坐鎮指揮這次行動,他倒是怎麽指揮的,弄成這個樣子;他現在又在哪兒,怎麽一點兒消息也沒有?”
徐增壽答道:“陛下的密令一下,魏國公當天便啟程了。他說,北平此次行動至關重大,卻勝算極小。那之後,魏國公便再沒了音訊。”
沈若寥見到朱允炆臉上的陰雲,有些擔心。
年輕的天子看著卓敬,說道:“四皇叔是魏國公的妹夫,讓魏國公掛帥實在不妥,愛卿還是另舉人吧。”
卓敬不慌不忙說道:“陛下,臣之所以推舉魏國公,一是因為魏國公常年帶兵,頗有經驗;二是因為魏國公為中山王之後,可以先聲奪人;三就是為了魏國公和燕王的親家關係,魏國公為人與中山王一樣大公無私,嫉惡如仇,戰場上相見,必不會對燕王相讓,而燕王既是以宗族親情的名義起兵,他就不能不顧及親情,否則就毀了自己的大旗。因此,燕王遇到魏國公,則必敗無疑。”
朱允炆搖頭道:“朕還是覺得不妥。朕讓魏國公率兵去打自己的妹夫,就算他忍心,朕也不忍心。四皇叔已經在罵朕戕害宗族了,朕不能再讓人說朕是故意離間親情。”
皇帝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卓敬無奈,隻得失落地退了迴去。
朱允炆繼續問道:“諸位愛卿還有沒有別的建議?”
滿朝文武當中,一般人都覺得如果推舉大將掛帥出征,那隻有魏國公徐輝祖有這個資格和實力,然而天子一席話否定了這個建議,他們更加隻能以沉默來應對天子的問詢了。
朱允炆滿含期待地等了片刻,見下麵的臣子沒有反應,臉上失望下來,歎道:
“我大明莫非真的人才匱乏到了這種地步,難道眾卿連一個將軍也推選不出來嗎?”
徐增壽輕聲嘀咕道:“要是藍玉還在,肯定不會是這等窘困局麵。”
他聲音甚小,然而大殿裏甚為安靜,天子和眾臣還是聽了個清清楚楚,立刻議論聲嗡嗡起來。方孝孺嚴肅地說道:
“徐大人,藍玉那等十惡不赦的反賊,在大殿之上恐怕不該提名吧?”
徐增壽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立刻辯解道:“方大人誤會,我並沒有說藍玉謀反應該,隻不過——說句不好聽的,朝中能征善戰的功臣宿將,已經全被太祖高皇帝殺光了。現在能帶兵打仗的,還有誰呢?”
他的話在天子和朝臣耳中聽來,確實十分刺耳。然而這一迴,就是一向不遺餘力堅決維護天子尊嚴的方孝孺也無話可說,隻好重重歎了口氣。徐增壽這話算是一針見血了。
朱允炆也不由自主長歎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
“其實,涼國公是孝康皇後的親舅舅,向來也是堅決擁護父皇儲位,反對四皇叔做太子的,他怎麽可能謀反呢;結果反倒是四皇叔謀反。要是藍大將軍還活著就好了,朕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又何至於急成這樣。”
齊泰道:“陛下切莫心急,心急不是辦法。還是君臣共同想想,在現有的將領當中,命誰統兵吧。”
朱允炆卻問道:“齊愛卿,你先說,你覺得誰合適呢?”
齊泰一時語塞,為難道:“這個……容臣迴去好好想想……”
朱允炆頭疼起來,伸手扶住了自己的腦袋。“好吧,好吧,你們都迴去好好想想吧,朕也好好想想。退朝吧。——方先生,你跟朕來。承安儀賓,你也跟著朕。”
酷刑卻並不是唯一的理由。魏國公對他說的話,成了他心頭的另一個夢魘。突然之間,他意識到公爺是對的;自己和朱允炆其實有著太過相似的遭遇。燕王起兵,說到底是為了爭奪權力,而謀害自己的親侄;他一旦成功,又會對天子如何?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他會不會殺掉自己的親侄兒?
背棄燕王,投靠朝廷——一個月之前,讓他做出如此選擇,他會不屑一顧地笑掉大牙。可是現在,他開始深深地感覺到,一切事情從一開始,就不是自己想象中那般簡單;而燕王更遠非自己想象中的完美。“李世民也可以殺兄奪位”——為什麽曾經,他天真地說出這樣的話來,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身世?一切輝煌的背後都有代價——當代價到了自己的頭上,對他來說,又是否願意為這雲霄天外的輝煌而承受?燕王究竟比何愉高明在哪裏?一切究竟是否值得?
他萬分苦惱,連續兩天從日出想到睡覺,躺在床上還在睜著眼睛想,直到南宮秋抱怨被他忽略,他才會暫時散散心,陪她玩一會兒。
方孝孺每天都來看他,徐輝祖偶爾也來。從二人口中他得知,天子自下詔公開責備燕王朱棣後,又詔令逮捕王府官僚,名單中包括張玉、邱福、朱能三員挑梁大將及其他一些燕王的得力武臣。燕王依舊還在裝病,而且正試圖給朝廷以病入膏肓的錯覺。天子已經暗地裏授予張昺、謝貴、張信和景清四個人以密詔,要求四人見機行事,速速逮捕燕王。
幾天之後,他聽說北平兩司官員已經受命待發,周邊的守備軍也都接到命令,進入警戒狀態。宋忠、徐凱、耿瓛已經隨時準備出兵,西麵的大同、太原衛,東麵的永平、大寧等衛也進入了戒備狀態。看上去,朝廷是勢在必得,燕王已成甕中之鱉,插翅難飛了。
沈若寥在京城無法想象燕王會做怎樣的部署,他卻驚訝地聽方孝孺說燕王似乎什麽也沒做,仍然隻是在一門心思地裝病,拒絕見任何人。北平官員傳來的密報說燕王府現在甚至開始訂做喪事用的儀禮器具和孝服了。
朱允炆不知這些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兩麵擔心。如果是假,那四皇叔一定已經機關算盡,一旦起兵,還不知道他究竟做了多麽充足的準備,有多大的勝算;如果是真,那簡直更糟糕,他的四皇叔已經重病垂死,他還在派兵包圍他,並且下詔逮捕他,自己豈不是喪盡天良了。
沈若寥心裏清楚燕王的病一定是假。王爺是不會在這種時刻病倒的。這樣一來,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燕王的堅忍不拔和老謀深算。心中那個矛盾的選擇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他,兩條路激烈地鬥爭了很久,分不出高下。
然而,一切很快就都結束了,無論是朱允炆的困惑擔心,還是沈若寥的艱難抉擇,都在一個令人早有所知卻又實在出乎意料的突然來臨的一天裏迎刃而解,灰飛煙滅了。
七月初八日,沈若寥一覺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老高了。昨天晚上是七夕,他和南宮秋吟詩作對,逍遙了一夜,睡得很晚。此刻,秋兒正做好了早飯等著他。他懶洋洋地爬起來,一麵和她卿卿我我,一麵還在鬱悶自己那個問題還沒有想通;天子給他的一個月假期,眨眼已經過了一半,他卻依舊不能作出決定,甚至根本沒有任何頭緒。
正在這時,有人拚命地捶打起小院的大門來,打得如此狂躁而急不可耐,沈若寥和南宮秋麵麵相覷,一時竟然不知道該去開門。然後,他走到院門口,從門縫向外看去。
一個士兵,從裝束上看,像是皇宮裏的親兵,滿頭大汗,臉上表情極其驚慌,幾乎已經把五官撕扯變了形。見沒人開門,他暴烈地抬腿猛地照著門踹了一腳,怒吼道:
“沈大人!!”
沈若寥無比驚訝地開了門,茫然地望著他。那士兵反而嚇了一大跳,立刻單腿跪下來,結結巴巴奏道:
“稟……稟大人,萬……萬歲命……小的……送……送送來……急……急……急報!”
“什麽急報?”沈若寥一時還反應不過來,自己已經被任命為禦前近身侍衛,天子才會命令傳送緊急軍情給他。他的心高高提了起來,還以為皇上改變了主意,要將他重新下獄。
那士兵越發緊張,也就越發口吃起來,弄得沈若寥跟著他一塊兒著急。
“北……北……北北……北平……千……千裏……千裏加……加急……急報,燕……燕……燕燕燕王……燕王……”
沈若寥一顆心剛剛還高高懸著,此刻卻沉了下去。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燕王病薨,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嶽父根本是在裝病。他焦急之中忘了分寸,一把抓住那個結巴得不成樣子的士兵狠狠晃了兩下,喊道:
“燕王到底怎麽了?!會不會說人話?!”
那士兵被他一嚇,立刻不結巴了,飛快地大聲迴答道:
“燕王起兵了!”
一瞬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喜悅激動和驕傲的熱流湧遍了全身,他的血液立刻沸騰起來。他一把把那士兵拖進小院,抓到了自己屋裏,不由分說把南宮秋趕了出去。
“說詳細點兒。”
那士兵如何說得明白,便把懷中加急軍報拿了出來,遞給沈若寥。
原來,天子密詔令張昺、謝貴、張信、景清四人逮捕燕王,張信卻暗中向朱棣告了密,並秘密和朱棣議定了除掉張昺和謝貴以及舉兵的細節。燕王七月六日傍晚時分以交出天子詔令逮捕的燕府武官為由,將張玉、邱福、朱能等人五花大綁,誘騙張昺和謝貴從端禮門進入燕王宮,並將手下軍士埋伏在端禮門內,待二人進入後關門將其伏殺。而張信事先與張昺、謝貴約好在端禮門外設軍隊嚴陣以待,見大門關上,張信卻迴頭就解散了手下的軍隊,並號召大家都投奔燕王。
朱棣殺掉張昺、謝貴之後,又殺掉了燕府內部反對起兵的長史葛誠、指揮使盧振、教授餘逢辰,和一個剛剛入燕府還沒有一天的才子杜奇。燕王手下的八百精兵從地道蜂擁而出,在張玉、邱福和朱能的帶領下,提著張昺和謝貴的人頭,攻到兩司衙門來,北平參政郭資、副指揮使墨麟、指揮僉事呂震卻原來都早已經是燕王的人,比張信歸附得還要早,此時立刻投降了燕王,高唿萬歲。八百精兵一鼓作氣,連夜攻打北平九門,北平城的百姓也傾城出動,加入到燕軍的隊伍裏來,天亮之前攻下了最後一座城門西直門,徹底占領了整個北平城。守衛城門的指揮馬宣敗走薊州,僉事餘瑱敗走居庸關。
七月七日,朱棣招降了北平城中所有的軍隊,加上他自己手中的一千餘人,湊起大約六萬人馬的軍隊來,在燕王宮內誓師祭旗,宣布揭竿起兵,打出的旗號是“奉天靖難,以清君側”。守備開平的宋忠得到張昺、謝貴的書信本來已經率領軍隊趕赴北平,卻在半路獲知北平陷落,隻得臨時退守懷來。朱棣留兩萬精兵駐守北平,率領四萬精兵往通州進發,而通州、遵化、密雲三衛之前都是燕王舊部,聽聞燕王起兵得了北平,紛紛熱烈迎降,就這樣兵不血刃平白為燕王又拱手送去了三個衛的軍隊。
沈若寥看完急報,心頭如釋重負,一麵對燕王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已經不需要再為選擇而為難了。從一開始,他的方向就是對的,眼下他看到燕王起兵,按捺不住心頭的狂喜,更使他自己堅信了這一點。
他把軍報遞還給那士兵,問道:
“皇上現在在做什麽?有沒有點將?何時下詔出兵?”
那士兵茫然地望著他,搖了搖頭。“皇上在武英殿緊急召集群臣議事,從日出議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皇上要你送軍報給我,有沒有說,需要我做什麽?”
那士兵道:“萬歲的口諭,沈大人如果身體能承受,就請他速到武英殿來。”
沈若寥微微怔了怔。燕王剛剛起兵,皇上正與群臣商議,此刻卻要他去武英殿,是什麽意思?莫非真的改變了主意,要將他再度下獄?朝廷有承安郡主和儀賓在手中作人質,逼燕王罷兵?燕王才不會為了他二人休兵,他豈不是必死無疑了?
他不敢向南宮秋說明,隻得騎上自己的馬,跟著那個報信的親兵,趕迴皇宮來。
滿朝文武都在武英殿裏肅立,氣氛十分沉重,沒有一個人開口。朱允炆精神不振地坐在龍椅上,目光呆滯,神情恍惚。沈若寥惴惴不安地進了大殿,走到玉階前,小心翼翼地跪下叩頭山唿。
朱允炆看見他,反而吃了一驚:“承安儀賓來了?請平身吧。病體恢複得可好?”
沈若寥道:“我沒什麽事了,多謝陛下掛念。卻不知陛下召我來,有何事?”
朱允炆望著他,輕聲問道:
“承安儀賓,燕王已經正式起兵謀反。朕對你的任命,沒有改變,卻不知此刻,你自己是怎麽想的?”
沈若寥迴頭看了一眼群臣;除了方孝孺正期待而有些緊張地望著他,百官的目光中都隻有狐疑和戒備。他卻找不到魏國公的影。
他迴過頭來,看著天子,恭謹地說道:“若寥但承皇命耳。從此我隻是陛下的奴仆,再與燕王無關。”
朱允炆仿佛微微鬆了口氣。天子說道:
“這樣便好。你站到左側來;從今天起,那裏就是你的位置。”
沈若寥惶惑地走到天子左側的玉階之下站定,不安地看看天子,又看看群臣。
朱允炆卻不再看他,麵向文武百官,憂心忡忡地問道:
“眾位愛卿,燕王已經起兵,你們有何良策?”
朝堂上沒有一個人動一動,出一聲。朱允炆等了等,歎了口氣,拿起麵前的奏報來。
“四皇叔造朕的反,竟然還有天大的理。你們聽聽:‘我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嫡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迴,屠戮我家。《皇明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今禍迫予躬,實欲求死;不得已者,義與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你們聽聽,多麽冠冕堂皇啊?都是一派胡言!”
他將奏報一把摔到地上,沈若寥還是頭一次看見建文皇帝發這麽大火。
齊泰終於出列道:“陛下不必過於焦心。燕賊隻不過是走了好運,收買張信背叛朝廷,才得以僥幸起兵成功。但是他想一直成功下去是不可能的。北平周圍有重兵圍困,都督宋忠、耿瓛等軍正嚴陣以待。燕賊軍隊初集,人心渙散,是打不出北平的包圍圈的。”
廷上低低地升起來一片讚同之聲。朱允炆點了點頭,輕聲道:
“齊愛卿言之有理。隻不過,朕待張信不薄,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竟然會背叛朕,投靠了四皇叔。”
沈若寥在心裏暗笑一聲。你們沒想到,我可是親眼看著燕王和朱能一點一點培養起張信的感情來,他成了燕王的人又有什麽稀奇,郭資、墨麟、呂震都是燕王的人又有什麽稀奇,北平的所有軍隊,包括通州、遵化、密雲三衛都統統投降了呢,沒有一個北平人會感到奇怪。
看看人家燕王是怎麽收買人心的吧。他才不是像你們說得這麽簡單,隻靠了一個張信成事。整個起兵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在燕王的把握之中。就算是張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這枚棋子從一開始就被燕王握到了手心裏,朝廷還有什麽話說。
黃子澄道:“陛下,燕賊既已公開造反,當務之急是調集軍隊,命將出征啊。”
朱允炆愁眉苦臉地望著他。“朕豈有不知。可是黃愛卿,你倒跟朕說說,朕該派誰來掛這個帥呢?”
黃子澄聞言微微一愣,竟然張口結舌。他想了想,搖了搖頭,退迴列中。
朱允炆看向齊泰。“齊愛卿,你是兵部尚書,你說該由誰掛帥?”
齊泰正眉頭深鎖,顯然正在努力思考,半天不說話。
姿容豐美的卓敬站出列來,不緊不慢地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莫如由魏國公掛帥最為合適。”
朱允炆微微一愣,這才想起徐輝祖來。
“朕派了他去北平坐鎮指揮這次行動,他倒是怎麽指揮的,弄成這個樣子;他現在又在哪兒,怎麽一點兒消息也沒有?”
徐增壽答道:“陛下的密令一下,魏國公當天便啟程了。他說,北平此次行動至關重大,卻勝算極小。那之後,魏國公便再沒了音訊。”
沈若寥見到朱允炆臉上的陰雲,有些擔心。
年輕的天子看著卓敬,說道:“四皇叔是魏國公的妹夫,讓魏國公掛帥實在不妥,愛卿還是另舉人吧。”
卓敬不慌不忙說道:“陛下,臣之所以推舉魏國公,一是因為魏國公常年帶兵,頗有經驗;二是因為魏國公為中山王之後,可以先聲奪人;三就是為了魏國公和燕王的親家關係,魏國公為人與中山王一樣大公無私,嫉惡如仇,戰場上相見,必不會對燕王相讓,而燕王既是以宗族親情的名義起兵,他就不能不顧及親情,否則就毀了自己的大旗。因此,燕王遇到魏國公,則必敗無疑。”
朱允炆搖頭道:“朕還是覺得不妥。朕讓魏國公率兵去打自己的妹夫,就算他忍心,朕也不忍心。四皇叔已經在罵朕戕害宗族了,朕不能再讓人說朕是故意離間親情。”
皇帝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卓敬無奈,隻得失落地退了迴去。
朱允炆繼續問道:“諸位愛卿還有沒有別的建議?”
滿朝文武當中,一般人都覺得如果推舉大將掛帥出征,那隻有魏國公徐輝祖有這個資格和實力,然而天子一席話否定了這個建議,他們更加隻能以沉默來應對天子的問詢了。
朱允炆滿含期待地等了片刻,見下麵的臣子沒有反應,臉上失望下來,歎道:
“我大明莫非真的人才匱乏到了這種地步,難道眾卿連一個將軍也推選不出來嗎?”
徐增壽輕聲嘀咕道:“要是藍玉還在,肯定不會是這等窘困局麵。”
他聲音甚小,然而大殿裏甚為安靜,天子和眾臣還是聽了個清清楚楚,立刻議論聲嗡嗡起來。方孝孺嚴肅地說道:
“徐大人,藍玉那等十惡不赦的反賊,在大殿之上恐怕不該提名吧?”
徐增壽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立刻辯解道:“方大人誤會,我並沒有說藍玉謀反應該,隻不過——說句不好聽的,朝中能征善戰的功臣宿將,已經全被太祖高皇帝殺光了。現在能帶兵打仗的,還有誰呢?”
他的話在天子和朝臣耳中聽來,確實十分刺耳。然而這一迴,就是一向不遺餘力堅決維護天子尊嚴的方孝孺也無話可說,隻好重重歎了口氣。徐增壽這話算是一針見血了。
朱允炆也不由自主長歎了一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
“其實,涼國公是孝康皇後的親舅舅,向來也是堅決擁護父皇儲位,反對四皇叔做太子的,他怎麽可能謀反呢;結果反倒是四皇叔謀反。要是藍大將軍還活著就好了,朕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又何至於急成這樣。”
齊泰道:“陛下切莫心急,心急不是辦法。還是君臣共同想想,在現有的將領當中,命誰統兵吧。”
朱允炆卻問道:“齊愛卿,你先說,你覺得誰合適呢?”
齊泰一時語塞,為難道:“這個……容臣迴去好好想想……”
朱允炆頭疼起來,伸手扶住了自己的腦袋。“好吧,好吧,你們都迴去好好想想吧,朕也好好想想。退朝吧。——方先生,你跟朕來。承安儀賓,你也跟著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