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七十一歲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應天皇宮病逝。遺詔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1]
閏五月辛卯,二十二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在應天皇宮即帝位,將朱元璋下葬紫金山孝陵,諡高皇帝,廟號太祖。朝廷遣使臨各王籓邸,正式宣讀了太祖遺詔和新皇帝的即位詔書。朝廷特使抵達成都蜀王籓邸時,沈若寥已經離開成都四五天了。
報信的親兵是蜀王派在京師的下屬之一,以便京師有什麽情況隨時迴來報告。自己的人馬傳報消息總是比朝廷專使快一些。沈若寥看著朱椿悲痛欲絕的樣子,心裏很是難過。政治這東西目前離他還很遠,他也絕沒有想到朱元璋的駕崩對自己不久的將來會產生怎樣陰差陽錯的影響。但是,失去父親的經曆他也曾經有過。眼下,看著萬金尊貴的堂堂蜀王趴在地上失聲痛哭,他不由同情起這個享譽西南的秀才王爺來,卻又想不出任何話能安慰朱椿。他從地上扶起蜀王來,一麵問那報信的親兵道:
“你確信嗎,不是道聽途說?萬一有誤,這事可是要掉腦袋的。”
“確信無疑;朝中已經發喪,皇太孫殿下不日即位,現在應該已經是新皇上了。朝廷特使幾天之後就到。”
那親兵說完,抬起頭來望了一眼,見沈若寥竟然隻是一介布衣,不由心中萬分困惑,小心地瞟了一眼沈若寥攙扶下的蜀王,低下頭去,不再說話。
沈若寥看了看朱椿;性情單純的蜀王已經讓悲痛衝昏了頭腦,還在大哭。王府大門周圍所有人都束手無措地望著王爺,不知該如何是好。
沈若寥歎了口氣,對那親兵說道:“你還有別的任務嗎?”
那親兵微微愣了一愣。他心中疑惑,卻又威懾於沈若寥的鎮定,低頭道:“沒有;屬下從應天連夜趕迴成都,就為了稟報王爺。屬下隻對王爺負責。”
沈若寥道:“那你趕快迴去,好好休息吧。”
他又對馬車夫道:“把車趕走吧。”
然後,他便扶著朱椿,走進王府裏來。王府裏到處已經亮起了燈籠。蜀王府門人關上了王府大門,和沈若寥一起把站立不穩的朱椿送迴臥房,交到大吃一驚的蜀王妃手裏,看著她招唿周圍的侍從一起把王爺扶到床上躺下。
蜀王妃生得五官清晰,濃眉大眼,非常的漂亮之中,帶著幾分男子鎮定灑脫的果敢和英氣,得知天子駕崩,蜀王喪父,吃驚過後,很快沉著下來,吩咐下人燒水倒茶,服侍王爺洗臉休息,王府上下立刻戴孝掛喪,一切事務都成竹在胸,安排得有條不紊,無所遺漏。然後,她命人取來一些鈔幣,送到沈若寥麵前,不慌不忙地說道:
“這兩天殿下在你陪伴下,過得很開心;今日事出突然,也多虧你護送殿下迴來。這些銀錢就當我替殿下答謝你了。你們明天上路返程,多加小心;殿下傷心過度,怕是不能送你們了。”
沈若寥望著蜀王妃,一時說不出話來。他早就聽說,蜀王妃父姓藍,就是大名鼎鼎的涼國公藍玉將軍的女兒。他看著她堅毅的容貌,言談之間表現出來的處變不驚和指揮若定,仿佛就能清晰地在想象中看到藍玉的影子,涼國公聞名天下的英俊和傲岸,藍大將軍點兵沙場的大將之風;他毫不懷疑,麵對這樣一個將軍,和他經年累月帶出來的幾十萬大軍,曾經不可一世、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一潰千裏,乃至後來望風而逃的;甚至是那次有名的毀關事件,地勢奇險、萬夫莫開的喜峰關下,大明朝自己的守關將士,隻因為不肯半夜開門放藍大將軍入關,驕傲而輕狂的藍大將軍竟然一聲令下,帶領手下戰士強行衝關,把銅牆鐵壁堅不可摧的喜峰關頃刻之間衝垮,在鐵蹄之下踏了個粉碎。
因為這件事,從此給朱元璋在心頭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個將軍不可一世到了如此地步——可怕的是他擁有這般不可一世的資本,要知道那喜峰關可不是誰想衝都能衝得過去的,更不用提他藍玉把整個喜峰關給拆了——他手上握著幾十萬大軍的軍權,有朝一日造起反來,那可怎麽得了。
盡管如此,朱元璋還是盛情迎接了北征捕魚兒海凱旋的藍大將軍,在奉天大殿舉行大典,論功頒賞,進其爵為梁國公,並且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稱說:“此朕之衛青、李靖也。”
這是為人臣武將者所能得到的最高盛譽了。藍玉卻顯然有足夠的自信認為自己本來就和衛、李差不多,並不因為得到皇帝至高的嘉獎而感激涕零。他我行我素,繼續他藍大將軍一貫的狂傲風格,在慶功宴上口出不遜。朱元璋委婉地批評他不該擅權自專,不向朝廷上奏就擅自做主黜陟將校士卒。藍玉卻不屑地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機不可貽誤,為將者當斷則斷,方能樹立威信。朱元璋責怪他不該恃才傲物,放縱恣肆,他聽到有人報告說,藍玉襲破元營後,俘虜了北元君主的妃子,見其生得豐盈貌美,頓起色心,當晚就逼迫其入自己帳中侍寢,元妃羞辱不堪,第二天早上自縊而死。藍玉聽到這裏,竟然大恚而起,反問皇帝是從何處聽來的他人誹謗,他定要將那人碎屍萬段。朱元璋極為不滿,嚴厲地訓斥了藍玉一通,當時便將給他的封爵“梁國公”改作了“涼國公”,手書“涼國公”三個大字給他,並且命人把藍玉的諸多過錯鐫刻在賜給他的功臣鐵券之上。
然而,真正讓朱元璋動了殺心的事情,卻發生在慶功宴後。
老皇帝想要和藍大將軍私下裏談一談北部邊疆的軍事形勢,便讓在場的其他人離開。於是,所有的禦前侍衛、太監和宮女都很快走得幹幹淨淨,唯獨北征歸來的將士們還留在大殿裏紋絲不動。朱元璋感到奇怪,便又說了一句,朕要和涼國公商量些事情,你們先下去吧。孰料,那些藍大將軍手下的副將偏將們,仍舊毫無反應,仿佛壓根沒有聽見皇帝的命令。
朱元璋正困惑間,藍玉此時卻懶洋洋地開口說道:你們先下去吧。那些偏裨將校們聽得藍大將軍的命令,立刻齊刷刷起身離席,走出了大殿。
朱元璋被眼前的一幕震驚得瞠目結舌;他萬萬想不到,自己萬乘至尊的當朝天子,帝國的開國皇帝,南征北戰,到頭來在軍中的威嚴竟然還不如自己的大將軍;在藍玉麵前,自己仿佛隻是一麵大旗,一個門麵,一個傀儡,名義上是皇帝,卻沒有人聽從自己的號令。這些都是軍隊中的高級將領,級別僅次於藍玉,尚且如此,那幾十萬普通士兵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眼中,隻有藍大將軍,沒有天子。
對於君主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如果藍玉剛才下的命令不是“你們先下去吧”,而是“殺了這個皇帝,我來做”,那自己豈不是當時就要死無葬身之地,費盡艱辛打來的江山皇位馬上就會輕而易舉地改姓了藍。
從那時起,涼國公大將軍藍玉最後慘絕人寰的命運就已經成為定局了。然而朱元璋雖然素來雷厲風行,這件事上卻極端小心謹慎。他終究是忌憚藍玉手中的幾十萬大軍。除此之外,邊疆局勢還並不十分穩定;西南、北疆都有叛亂,他還需要這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為他清理門戶。
而北元蒙古自洪武二十一年被藍玉大敗於捕魚兒海,元氣大傷之後,北疆局勢平靜了四年,在洪武二十五年再一次被打破。建昌衛指揮月魯帖木兒舉起造反的大旗,叛軍實力迅速壯大,很快便不可收拾。此時,藍玉已經肅清了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叛亂。朱元璋再次任命他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征討大漠。月魯帖木兒聽得藍玉揮師而來,嚇得望風而逃。藍玉直搗建昌,連戰克捷,將月魯帖木兒逼得隻顧奔命。大軍乘勝追擊,幾個月之後便擒住了月魯帖木兒,徹底剿滅了叛軍。
在此期間,大明朝廷發生了一係列變故:皇太子朱標病薨;朱元璋最喜愛的養子、遠在雲南的西平侯沐英病故;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沐英之子沐春襲封西平侯爵位,繼續父親鎮守雲南之職;此外,就是持續了十二年的胡惟庸謀反案還在繼續擴大,又有更多的官員牽連被誅。
邊疆局勢至此可以算基本安定了,朱元璋再也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他下詔藍玉迴京,卻命令幾十萬大軍留在邊塞守備,讓藍大將軍自己一個人迴來。朱元璋大大稱讚了藍玉的卓越功勳,升他做太子太傅,卻命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為太子太師。藍玉明明白白地察覺到皇帝對他的冷淡和猜忌,無奈大將軍天性心高氣傲,如何能夠安人之下,口無遮攔地抱怨道:“我不堪太師耶!”朱元璋知道了,更加咬牙切齒。
此時,距離他被錦衣衛密告謀反,被捕下獄,隻有兩個月。
後來,錦衣衛蔣瓛一告成名,涼國公終於下了詔獄,誅滅九族,罪狀裏當然並沒有越主擅權這起了實質作用的一條。高傲的藍大將軍在詔獄裏飽受拷打,然後押上刑場,三千六百刀淩遲處死——藍大將軍的女兒因為是蜀王妃,總算逃過一劫,成為藍氏一族唯一的幸存者。眼下,沈若寥望著麵前端坐的蜀王妃,深刻地感到她不止繼承了其父的美貌,更在血脈和骨髓深處保留了父親的驕傲和堅毅;他不知道,經曆了全家滿門抄斬的悲劇,父親背上結黨營私、謀逆造反的千古罪名,更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淩遲酷刑,這個女子心中究竟如何感受。眼前的她雖然態度和氣,卻明顯冷淡,談吐舉止之間,掩飾不住與生俱來的高傲,甚至有一些冷酷。
沈若寥推辭道:“王妃娘娘折煞我了;王爺已經賞了我們很多錢了,無功受祿,若寥心裏已經很有愧。還請娘娘收迴這些銀錢吧。”
蜀王妃臉上的神情沒有絲毫變化,仍然客氣而冰冷地說道:“王爺賞的是王爺賞的,我賞的是我賞的。你不用推辭,你該不該受這些賞錢,我心裏有數。”
沈若寥想到涼國公莫名其妙的謀反罪狀和悲慘的下場,心底不由對蜀王妃起了深深的同情,此時此刻,這個王妃的驕傲和冷酷似乎恰恰顯示了她的剛強堅毅,無論對於一個女子是否多餘,對於藍玉那樣的大將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高貴品質;他頓時覺得冰雕一般的蜀王妃熠熠生輝起來,連她的驕傲和冷酷也令人肅然起敬。
這種倔強的驕傲最終迫使他不得不屈服,收下了賞錢。他告辭離開了蜀王府,迴到巴鄉客棧裏來。一路上,他一直在沉思,藍玉一人,牽連了兩萬多人和他一起送命,絲毫不比胡惟庸謀反案坐死的人少;即便藍玉不曾謀反,拋開他的兵權不提,他也確實有著太多的毛病授人以柄,可以說並不完全無辜。然而不管怎麽說,這畢竟與他沈若寥毫無幹係,為什麽自己對一個如此遙不可及的人物這麽不能釋懷呢?
蜀王和他的王妃娘娘,性格上差異真是足夠巨大。他還不曾見過燕王妃,不知道那一位王妃娘娘是什麽樣子;不過他知道,燕王妃的父親就是中山王徐達,是大明帝國開國第一元勳,比涼國公藍玉還要功蓋千秋、威震天下的大將軍。與藍玉不同的是,中山王徐達雖然一樣功高震主,卻因為人謙恭謹慎,得以富貴善終。燕王妃本人的名聲也是很好的,聽說性格和她父親中山王一樣沉靜通達,愛好讀書,被人稱為女秀才。燕王與王妃一直情深意重,相敬如賓。
第二天起來,兩個人上路迴北平。他們走到順慶,乘船順嘉陵江下行,在重慶入大江,很快到了荊州;他們在荊州上岸,取道襄陽。
到了襄陽,老石放鬆下來,隨便沈若寥出去玩了兩天,把襄陽城裏城外的名勝古跡轉了個遍。夫人城,樊城,隆中,鹿門山,米芾祠,杜甫墓……以前他隻能在書中看到的鼎鼎有名的地方,都活生生跳出來,陳列在眼前,讓他玩得淋漓盡致。
第二天日落後,他才迴到客棧裏來。老石已經叫好了酒菜,坐在房間裏等他。
“下午的時候,有個人來找過你。”待他在桌邊坐好,老石開口道。
“找我?什麽樣的人?”
“不肯說姓名,隻是要見你。個頭不高,羅鍋得厲害,蜀中口音,一身算命的打扮。”
沈若寥微微一愣:“黑臉,短髭,三十出頭年紀,右眉上有道疤?”
“你認識他?”
沈若寥道:“遊武侯祠的時候,他給我算過命。”
“遊武侯祠?”老石皺起眉頭來。“你什麽時候去遊武侯祠了?”
沈若寥臉紅起來。他是在蜀王府的第二天下午,被世子師正學先生領去武侯祠遊覽的。一不小心,他差點兒說漏了嘴。
他說道:“是老爺朋友家的教書先生領我去的。”
老石嗤笑一聲,道:“好小子;把我一個人撇在客棧裏,自己倒遊覽名跡去了。既然是姚大人親自安排的,他若不讓你說,你最好還是別說,我也不想知道。不過,你告訴我,那個算命的是什麽人?”
沈若寥搖搖頭:“我不認識他,從武侯祠出來,他就在門口把我攔住,非要給我算命不可。”
“他都說了些什麽?”
“他說我不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
老石臉上的表情,讓沈若寥很好笑。
“石大哥,別告訴我你也信這個。”
“我信的不是這個,”老石凝重地開了口,“如果隻是一個濫竽充數的江湖術士,武侯祠前攔截遊客,信口開河,不過是為了騙錢,無足輕重。可是他決不會為了騙錢,一路翻山越嶺從成都追到襄陽來。這其中必有蹊蹺。”
他取出一個字條來,放到桌上。
“這是他讓我交給你的。”
沈若寥拿起字條來打開。上麵隻有簡單兩行字:
明日午時,夫人城上。萬望獨來,幸勿見疑。
他抬起頭來,瞟了老石一眼。
“石大哥,這字條……”
“我沒看。”老石猜中了他的問題。“你也沒必要告訴我。無論上麵寫了什麽,我隻有一句話:那算命的必有蹊蹺;凡事小心為妙。”
沈若寥想了想,將字條重新折起,放入懷中。
吃完飯,他說道:“明日正午前,我出去一趟。午後迴來。”
老石沒有立刻答應。他沉思片刻,說道:
“告訴我你要去哪兒。兩個時辰後不見你迴來,我便去尋你。”
沈若寥想了想,道:“也好。我要去夫人城,不會太久。也不會有事的,兩個時辰之內,我必會迴來。你放心好了。”
********
[1]《明史?本紀第三》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1]
閏五月辛卯,二十二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在應天皇宮即帝位,將朱元璋下葬紫金山孝陵,諡高皇帝,廟號太祖。朝廷遣使臨各王籓邸,正式宣讀了太祖遺詔和新皇帝的即位詔書。朝廷特使抵達成都蜀王籓邸時,沈若寥已經離開成都四五天了。
報信的親兵是蜀王派在京師的下屬之一,以便京師有什麽情況隨時迴來報告。自己的人馬傳報消息總是比朝廷專使快一些。沈若寥看著朱椿悲痛欲絕的樣子,心裏很是難過。政治這東西目前離他還很遠,他也絕沒有想到朱元璋的駕崩對自己不久的將來會產生怎樣陰差陽錯的影響。但是,失去父親的經曆他也曾經有過。眼下,看著萬金尊貴的堂堂蜀王趴在地上失聲痛哭,他不由同情起這個享譽西南的秀才王爺來,卻又想不出任何話能安慰朱椿。他從地上扶起蜀王來,一麵問那報信的親兵道:
“你確信嗎,不是道聽途說?萬一有誤,這事可是要掉腦袋的。”
“確信無疑;朝中已經發喪,皇太孫殿下不日即位,現在應該已經是新皇上了。朝廷特使幾天之後就到。”
那親兵說完,抬起頭來望了一眼,見沈若寥竟然隻是一介布衣,不由心中萬分困惑,小心地瞟了一眼沈若寥攙扶下的蜀王,低下頭去,不再說話。
沈若寥看了看朱椿;性情單純的蜀王已經讓悲痛衝昏了頭腦,還在大哭。王府大門周圍所有人都束手無措地望著王爺,不知該如何是好。
沈若寥歎了口氣,對那親兵說道:“你還有別的任務嗎?”
那親兵微微愣了一愣。他心中疑惑,卻又威懾於沈若寥的鎮定,低頭道:“沒有;屬下從應天連夜趕迴成都,就為了稟報王爺。屬下隻對王爺負責。”
沈若寥道:“那你趕快迴去,好好休息吧。”
他又對馬車夫道:“把車趕走吧。”
然後,他便扶著朱椿,走進王府裏來。王府裏到處已經亮起了燈籠。蜀王府門人關上了王府大門,和沈若寥一起把站立不穩的朱椿送迴臥房,交到大吃一驚的蜀王妃手裏,看著她招唿周圍的侍從一起把王爺扶到床上躺下。
蜀王妃生得五官清晰,濃眉大眼,非常的漂亮之中,帶著幾分男子鎮定灑脫的果敢和英氣,得知天子駕崩,蜀王喪父,吃驚過後,很快沉著下來,吩咐下人燒水倒茶,服侍王爺洗臉休息,王府上下立刻戴孝掛喪,一切事務都成竹在胸,安排得有條不紊,無所遺漏。然後,她命人取來一些鈔幣,送到沈若寥麵前,不慌不忙地說道:
“這兩天殿下在你陪伴下,過得很開心;今日事出突然,也多虧你護送殿下迴來。這些銀錢就當我替殿下答謝你了。你們明天上路返程,多加小心;殿下傷心過度,怕是不能送你們了。”
沈若寥望著蜀王妃,一時說不出話來。他早就聽說,蜀王妃父姓藍,就是大名鼎鼎的涼國公藍玉將軍的女兒。他看著她堅毅的容貌,言談之間表現出來的處變不驚和指揮若定,仿佛就能清晰地在想象中看到藍玉的影子,涼國公聞名天下的英俊和傲岸,藍大將軍點兵沙場的大將之風;他毫不懷疑,麵對這樣一個將軍,和他經年累月帶出來的幾十萬大軍,曾經不可一世、驍勇善戰的蒙古鐵騎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一潰千裏,乃至後來望風而逃的;甚至是那次有名的毀關事件,地勢奇險、萬夫莫開的喜峰關下,大明朝自己的守關將士,隻因為不肯半夜開門放藍大將軍入關,驕傲而輕狂的藍大將軍竟然一聲令下,帶領手下戰士強行衝關,把銅牆鐵壁堅不可摧的喜峰關頃刻之間衝垮,在鐵蹄之下踏了個粉碎。
因為這件事,從此給朱元璋在心頭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個將軍不可一世到了如此地步——可怕的是他擁有這般不可一世的資本,要知道那喜峰關可不是誰想衝都能衝得過去的,更不用提他藍玉把整個喜峰關給拆了——他手上握著幾十萬大軍的軍權,有朝一日造起反來,那可怎麽得了。
盡管如此,朱元璋還是盛情迎接了北征捕魚兒海凱旋的藍大將軍,在奉天大殿舉行大典,論功頒賞,進其爵為梁國公,並且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稱說:“此朕之衛青、李靖也。”
這是為人臣武將者所能得到的最高盛譽了。藍玉卻顯然有足夠的自信認為自己本來就和衛、李差不多,並不因為得到皇帝至高的嘉獎而感激涕零。他我行我素,繼續他藍大將軍一貫的狂傲風格,在慶功宴上口出不遜。朱元璋委婉地批評他不該擅權自專,不向朝廷上奏就擅自做主黜陟將校士卒。藍玉卻不屑地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機不可貽誤,為將者當斷則斷,方能樹立威信。朱元璋責怪他不該恃才傲物,放縱恣肆,他聽到有人報告說,藍玉襲破元營後,俘虜了北元君主的妃子,見其生得豐盈貌美,頓起色心,當晚就逼迫其入自己帳中侍寢,元妃羞辱不堪,第二天早上自縊而死。藍玉聽到這裏,竟然大恚而起,反問皇帝是從何處聽來的他人誹謗,他定要將那人碎屍萬段。朱元璋極為不滿,嚴厲地訓斥了藍玉一通,當時便將給他的封爵“梁國公”改作了“涼國公”,手書“涼國公”三個大字給他,並且命人把藍玉的諸多過錯鐫刻在賜給他的功臣鐵券之上。
然而,真正讓朱元璋動了殺心的事情,卻發生在慶功宴後。
老皇帝想要和藍大將軍私下裏談一談北部邊疆的軍事形勢,便讓在場的其他人離開。於是,所有的禦前侍衛、太監和宮女都很快走得幹幹淨淨,唯獨北征歸來的將士們還留在大殿裏紋絲不動。朱元璋感到奇怪,便又說了一句,朕要和涼國公商量些事情,你們先下去吧。孰料,那些藍大將軍手下的副將偏將們,仍舊毫無反應,仿佛壓根沒有聽見皇帝的命令。
朱元璋正困惑間,藍玉此時卻懶洋洋地開口說道:你們先下去吧。那些偏裨將校們聽得藍大將軍的命令,立刻齊刷刷起身離席,走出了大殿。
朱元璋被眼前的一幕震驚得瞠目結舌;他萬萬想不到,自己萬乘至尊的當朝天子,帝國的開國皇帝,南征北戰,到頭來在軍中的威嚴竟然還不如自己的大將軍;在藍玉麵前,自己仿佛隻是一麵大旗,一個門麵,一個傀儡,名義上是皇帝,卻沒有人聽從自己的號令。這些都是軍隊中的高級將領,級別僅次於藍玉,尚且如此,那幾十萬普通士兵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眼中,隻有藍大將軍,沒有天子。
對於君主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如果藍玉剛才下的命令不是“你們先下去吧”,而是“殺了這個皇帝,我來做”,那自己豈不是當時就要死無葬身之地,費盡艱辛打來的江山皇位馬上就會輕而易舉地改姓了藍。
從那時起,涼國公大將軍藍玉最後慘絕人寰的命運就已經成為定局了。然而朱元璋雖然素來雷厲風行,這件事上卻極端小心謹慎。他終究是忌憚藍玉手中的幾十萬大軍。除此之外,邊疆局勢還並不十分穩定;西南、北疆都有叛亂,他還需要這個能征善戰的大將軍為他清理門戶。
而北元蒙古自洪武二十一年被藍玉大敗於捕魚兒海,元氣大傷之後,北疆局勢平靜了四年,在洪武二十五年再一次被打破。建昌衛指揮月魯帖木兒舉起造反的大旗,叛軍實力迅速壯大,很快便不可收拾。此時,藍玉已經肅清了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叛亂。朱元璋再次任命他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征討大漠。月魯帖木兒聽得藍玉揮師而來,嚇得望風而逃。藍玉直搗建昌,連戰克捷,將月魯帖木兒逼得隻顧奔命。大軍乘勝追擊,幾個月之後便擒住了月魯帖木兒,徹底剿滅了叛軍。
在此期間,大明朝廷發生了一係列變故:皇太子朱標病薨;朱元璋最喜愛的養子、遠在雲南的西平侯沐英病故;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沐英之子沐春襲封西平侯爵位,繼續父親鎮守雲南之職;此外,就是持續了十二年的胡惟庸謀反案還在繼續擴大,又有更多的官員牽連被誅。
邊疆局勢至此可以算基本安定了,朱元璋再也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他下詔藍玉迴京,卻命令幾十萬大軍留在邊塞守備,讓藍大將軍自己一個人迴來。朱元璋大大稱讚了藍玉的卓越功勳,升他做太子太傅,卻命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為太子太師。藍玉明明白白地察覺到皇帝對他的冷淡和猜忌,無奈大將軍天性心高氣傲,如何能夠安人之下,口無遮攔地抱怨道:“我不堪太師耶!”朱元璋知道了,更加咬牙切齒。
此時,距離他被錦衣衛密告謀反,被捕下獄,隻有兩個月。
後來,錦衣衛蔣瓛一告成名,涼國公終於下了詔獄,誅滅九族,罪狀裏當然並沒有越主擅權這起了實質作用的一條。高傲的藍大將軍在詔獄裏飽受拷打,然後押上刑場,三千六百刀淩遲處死——藍大將軍的女兒因為是蜀王妃,總算逃過一劫,成為藍氏一族唯一的幸存者。眼下,沈若寥望著麵前端坐的蜀王妃,深刻地感到她不止繼承了其父的美貌,更在血脈和骨髓深處保留了父親的驕傲和堅毅;他不知道,經曆了全家滿門抄斬的悲劇,父親背上結黨營私、謀逆造反的千古罪名,更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淩遲酷刑,這個女子心中究竟如何感受。眼前的她雖然態度和氣,卻明顯冷淡,談吐舉止之間,掩飾不住與生俱來的高傲,甚至有一些冷酷。
沈若寥推辭道:“王妃娘娘折煞我了;王爺已經賞了我們很多錢了,無功受祿,若寥心裏已經很有愧。還請娘娘收迴這些銀錢吧。”
蜀王妃臉上的神情沒有絲毫變化,仍然客氣而冰冷地說道:“王爺賞的是王爺賞的,我賞的是我賞的。你不用推辭,你該不該受這些賞錢,我心裏有數。”
沈若寥想到涼國公莫名其妙的謀反罪狀和悲慘的下場,心底不由對蜀王妃起了深深的同情,此時此刻,這個王妃的驕傲和冷酷似乎恰恰顯示了她的剛強堅毅,無論對於一個女子是否多餘,對於藍玉那樣的大將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高貴品質;他頓時覺得冰雕一般的蜀王妃熠熠生輝起來,連她的驕傲和冷酷也令人肅然起敬。
這種倔強的驕傲最終迫使他不得不屈服,收下了賞錢。他告辭離開了蜀王府,迴到巴鄉客棧裏來。一路上,他一直在沉思,藍玉一人,牽連了兩萬多人和他一起送命,絲毫不比胡惟庸謀反案坐死的人少;即便藍玉不曾謀反,拋開他的兵權不提,他也確實有著太多的毛病授人以柄,可以說並不完全無辜。然而不管怎麽說,這畢竟與他沈若寥毫無幹係,為什麽自己對一個如此遙不可及的人物這麽不能釋懷呢?
蜀王和他的王妃娘娘,性格上差異真是足夠巨大。他還不曾見過燕王妃,不知道那一位王妃娘娘是什麽樣子;不過他知道,燕王妃的父親就是中山王徐達,是大明帝國開國第一元勳,比涼國公藍玉還要功蓋千秋、威震天下的大將軍。與藍玉不同的是,中山王徐達雖然一樣功高震主,卻因為人謙恭謹慎,得以富貴善終。燕王妃本人的名聲也是很好的,聽說性格和她父親中山王一樣沉靜通達,愛好讀書,被人稱為女秀才。燕王與王妃一直情深意重,相敬如賓。
第二天起來,兩個人上路迴北平。他們走到順慶,乘船順嘉陵江下行,在重慶入大江,很快到了荊州;他們在荊州上岸,取道襄陽。
到了襄陽,老石放鬆下來,隨便沈若寥出去玩了兩天,把襄陽城裏城外的名勝古跡轉了個遍。夫人城,樊城,隆中,鹿門山,米芾祠,杜甫墓……以前他隻能在書中看到的鼎鼎有名的地方,都活生生跳出來,陳列在眼前,讓他玩得淋漓盡致。
第二天日落後,他才迴到客棧裏來。老石已經叫好了酒菜,坐在房間裏等他。
“下午的時候,有個人來找過你。”待他在桌邊坐好,老石開口道。
“找我?什麽樣的人?”
“不肯說姓名,隻是要見你。個頭不高,羅鍋得厲害,蜀中口音,一身算命的打扮。”
沈若寥微微一愣:“黑臉,短髭,三十出頭年紀,右眉上有道疤?”
“你認識他?”
沈若寥道:“遊武侯祠的時候,他給我算過命。”
“遊武侯祠?”老石皺起眉頭來。“你什麽時候去遊武侯祠了?”
沈若寥臉紅起來。他是在蜀王府的第二天下午,被世子師正學先生領去武侯祠遊覽的。一不小心,他差點兒說漏了嘴。
他說道:“是老爺朋友家的教書先生領我去的。”
老石嗤笑一聲,道:“好小子;把我一個人撇在客棧裏,自己倒遊覽名跡去了。既然是姚大人親自安排的,他若不讓你說,你最好還是別說,我也不想知道。不過,你告訴我,那個算命的是什麽人?”
沈若寥搖搖頭:“我不認識他,從武侯祠出來,他就在門口把我攔住,非要給我算命不可。”
“他都說了些什麽?”
“他說我不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
老石臉上的表情,讓沈若寥很好笑。
“石大哥,別告訴我你也信這個。”
“我信的不是這個,”老石凝重地開了口,“如果隻是一個濫竽充數的江湖術士,武侯祠前攔截遊客,信口開河,不過是為了騙錢,無足輕重。可是他決不會為了騙錢,一路翻山越嶺從成都追到襄陽來。這其中必有蹊蹺。”
他取出一個字條來,放到桌上。
“這是他讓我交給你的。”
沈若寥拿起字條來打開。上麵隻有簡單兩行字:
明日午時,夫人城上。萬望獨來,幸勿見疑。
他抬起頭來,瞟了老石一眼。
“石大哥,這字條……”
“我沒看。”老石猜中了他的問題。“你也沒必要告訴我。無論上麵寫了什麽,我隻有一句話:那算命的必有蹊蹺;凡事小心為妙。”
沈若寥想了想,將字條重新折起,放入懷中。
吃完飯,他說道:“明日正午前,我出去一趟。午後迴來。”
老石沒有立刻答應。他沉思片刻,說道:
“告訴我你要去哪兒。兩個時辰後不見你迴來,我便去尋你。”
沈若寥想了想,道:“也好。我要去夫人城,不會太久。也不會有事的,兩個時辰之內,我必會迴來。你放心好了。”
********
[1]《明史?本紀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