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簡雍建議,劉備點頭大悟——他之前在白檀處理民政習慣了,度遼功曹也還沒有就任幾天,驚愕之下,一時沒想起本職亦情有可原,不過他本非愚鈍之人,這一迴過神來,馬上就意識到:“作亂的流民有多少?現在何處?”
“聽吏卒說,作亂的流民少說也有數千,事發大約是在昨晚三更前後,彼等趁陰風夜深,鄉亭與縣中消息不通之際,攻入韓家的田莊,把韓家洗劫搶掠了一空。隨後,大多四散逃去。”
“逃走了?”
“是啊。”
劉備略鬆了口氣,心道:“作亂的流民既大多散逃,那麽縣城應是安全了。”又問道,“韓家現在情況如何?”
“聽吏卒說,盡數死在亂中。”
“全死了?沒一個活口?韓家養的不是有族兵麽?抵不住作亂的流民倒也罷了,難道連韓家的人也沒能保住?”
“這場亂事來得太過突然,毫無半點預兆,韓家這些天雖因見縣外流民聚集不散,也有些戒備,可他家的族兵不多,不過百數罷了,又大雪連日,深夜酷寒,守夜的族兵難免偷懶,如何是數千暴起流民的對手?我聽說,韓家的宗兵幾乎就沒做什麽抵抗,流民沒費什麽力氣就攻入了莊中……唉,韓家說來是本郡的頭等豪強,沒毀在烏桓亂裏,卻亡在了流民手中。”
劉備蹙眉說道:“縣裏離韓家遠,沒得消息,可主公置在縣外的兵營離韓家不是太遠,隻有二十裏路,數千流民作亂必然喧嘩沸騰,說不定還會火光大作,夜深人靜,火光足以耀遠,喧嘩亦足以傳遠,兵營裏不可能沒有看到、聽到,卻怎麽沒有去救韓家?”
“沒有將軍的軍令,徐、黃、唿、鐵諸君昨晚又沒在營中,俱在將府裏飲宴,兵營裏隻有兩三個軍吏值夜,他們就算知道了流民作亂,然而上無主將下令,外不知賊情虛實,兼之夜風唿嘯寒意襲人,又哪裏調得動、又怎敢擅自調動將軍的部曲出營?”
劉備點頭稱是,說道:“不錯…”
簡雍啐了口,說道:“這韓家也是活該,咎由自取!當日他家如肯借糧給將軍,作亂的流民也不會別家不搶,隻搶他家了!”
上穀諸大姓裏,韓家本來就是最有穀糧的一個,別家都拿出了一半的儲糧借給劉和,不借的而又隻有韓家,便是個傻子也知道,眼下本縣諸大姓裏糧最多的定是韓家,不搶他家搶誰家?
劉備感歎道:“主公把從各家借來的糧食分了兩成給郡府,用以置辦粥棚、賑施流民。流民這些天吃的飯可以說用的就是彼等各家之糧,而在此次亂中,這些借給主公糧食的各家無一受損,隻有不肯借糧的韓家破門亡家……一念之仁,必有後報也。”
到了前堂,劉備吩咐簡雍以及侍從留在廊上,自脫去鞋履,登堂入內。
韓家昨夜被滅門的消息,劉和是最先知道的。
消息送來時,他還沒有起床,聞得後他表麵上作出驚詫萬分的樣子,實際上卻是一點也不驚奇。於外人看來,這件事是流民作亂,而劉和自家則知,這實是竇清的“傑作”。
卻是昨夜入夜後,竇清將一份竹簡送至劉和書房——原來自田豐募糧受阻後,竇清和隱元武衛就做了個計劃。
竇清竹簡寫道:“將軍明鑒!於今縣外聚了流民上萬,清以為可借流民之力滅掉韓家。君如同意,清現在就遣隱元武衛潛去縣外,混入流民中,散播說韓家的儲糧堆積如山,挑動他們作亂攻之。”
這時劉和急召田豐,田豐聽完此計,稱善:“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田豐這話是前漢宣帝教訓他那個“柔仁好儒”的太子的話,治國應該是儒家之王道與法家之霸道雜用之,不能全用儒家的仁,在這個亂世已經到來的時代做人、為吏也應該如此。“仁義”該當有,可該狠辣的時候也得狠辣。如果一味用仁義,那麽就將重蹈宋襄公的覆轍,為後人笑。
竇清得了他的許可,遂從隱元武衛中選了幾個口才便利、善能言辭的,麵授機宜,遣他們潛行出城,去挑動流民作亂。
原本劉和以為,此事不會辦成得這麽快,就算再快估計也得等個兩三天才能見到成效,隻是沒有想到隻一夜的功夫這件事就辦成了。
今早得到消息後,他立刻起床,趕到前堂,田豐已在堂中等他。
田豐難掩喜色,見堂上隻有他倆,沒有外人,說道:“清姑娘昨天夜裏才遣人出城,未料到今早韓家已滅!清姑娘端的是好手段。”
“田公你和清姑娘,是功德無量!”
“啊?主公此話何意?”
“昨夜遣人出城,今早韓家已滅,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
“這說明縣外的流民早有作亂之意!咱們派人出縣是適逢其會,所以才能一夜之間就覆滅了韓家!要非你拋出韓家這個香噴噴的餌食……上萬流民啊!弄不好他們就要攻我縣城了,至不濟也會搶掠四鄉,使鄉亭的百姓受害。”
田豐恍然大悟,這才想通了為何會能在一夜間就滅掉了韓家。
想來也是,派出去的那幾個人即便再能說會道,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就說動數千流民,這隻能說明早在這之前流民中就有人在組織準備作亂了。
劉和跪坐到案後,鋪紙磨墨。
田豐問道:“主公這是要做什麽?”
“我要傳檄各縣,命各縣加強防備,以防各地的流民再生事作亂。”
寫完給各縣的檄文,命人快馬送去,劉和又寫給部隊的軍令,同時令召徐榮、黃忠、公孫度、鐵佗等來,等他們來到,把軍令發下,令道:“昨夜流民作亂,攻滅了韓家,汝等可知?”
諸人有的迴答知道,有的剛被劉和派去的人叫起,迴答不知道。
“現下你們都知道了。作亂的流民有數千,攻滅了韓家後四散逃去,連日大風,道路難行,他們又帶著劫掠來的糧穀、財貨,諒來尚未逃遠,汝等馬上歸營……伯譽、漢升、升濟、老鐵。”
徐榮、黃忠、公孫度、鐵佗應道:“在。”
“你四人各帶兵馬,分向四個方向追擊…”
說到這裏,劉和停了一下。他是度遼將軍,肩負幽州、並州治安之責,流民作亂,他不能置之不理,就算作亂的流民已散逃,他也得派兵追擊,可追上這些流民後怎麽處置呢?雖說這些流民早就準備作亂了,實際上與他和竇清的“挑動”無關,可要不是缺衣少食,這些流民也不會走上作亂這條路,殺之不忍,而如不殺,郡縣沒有糧食賑濟,他們為求活早晚還會再度作亂。
徐榮見劉和停頓不言,等了片刻,問道:“主公?”
“……追上後,誅其首惡,至於脅從者……”
劉和說到這裏又停了一下,這個時候劉備剛好登堂入內,他伏拜堂上,說道:“備以為,流民之所以作亂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數千作亂之流民豈能俱為不道之惡徒?隻是為了求活,大多數的流民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其行雖惡,其情可憐,脅從者不如赦免。”
田豐不以為然,說道:“宥之易,可郡縣沒有足夠的糧食賑濟,這次赦免,若是他們下次再因為‘饑寒無衣糧’而生亂又該怎麽辦?”
事實上,對作亂的流民該怎麽處置,昨晚竇清獻上了滅韓家之計後,劉和就有考慮。
“聽吏卒說,作亂的流民少說也有數千,事發大約是在昨晚三更前後,彼等趁陰風夜深,鄉亭與縣中消息不通之際,攻入韓家的田莊,把韓家洗劫搶掠了一空。隨後,大多四散逃去。”
“逃走了?”
“是啊。”
劉備略鬆了口氣,心道:“作亂的流民既大多散逃,那麽縣城應是安全了。”又問道,“韓家現在情況如何?”
“聽吏卒說,盡數死在亂中。”
“全死了?沒一個活口?韓家養的不是有族兵麽?抵不住作亂的流民倒也罷了,難道連韓家的人也沒能保住?”
“這場亂事來得太過突然,毫無半點預兆,韓家這些天雖因見縣外流民聚集不散,也有些戒備,可他家的族兵不多,不過百數罷了,又大雪連日,深夜酷寒,守夜的族兵難免偷懶,如何是數千暴起流民的對手?我聽說,韓家的宗兵幾乎就沒做什麽抵抗,流民沒費什麽力氣就攻入了莊中……唉,韓家說來是本郡的頭等豪強,沒毀在烏桓亂裏,卻亡在了流民手中。”
劉備蹙眉說道:“縣裏離韓家遠,沒得消息,可主公置在縣外的兵營離韓家不是太遠,隻有二十裏路,數千流民作亂必然喧嘩沸騰,說不定還會火光大作,夜深人靜,火光足以耀遠,喧嘩亦足以傳遠,兵營裏不可能沒有看到、聽到,卻怎麽沒有去救韓家?”
“沒有將軍的軍令,徐、黃、唿、鐵諸君昨晚又沒在營中,俱在將府裏飲宴,兵營裏隻有兩三個軍吏值夜,他們就算知道了流民作亂,然而上無主將下令,外不知賊情虛實,兼之夜風唿嘯寒意襲人,又哪裏調得動、又怎敢擅自調動將軍的部曲出營?”
劉備點頭稱是,說道:“不錯…”
簡雍啐了口,說道:“這韓家也是活該,咎由自取!當日他家如肯借糧給將軍,作亂的流民也不會別家不搶,隻搶他家了!”
上穀諸大姓裏,韓家本來就是最有穀糧的一個,別家都拿出了一半的儲糧借給劉和,不借的而又隻有韓家,便是個傻子也知道,眼下本縣諸大姓裏糧最多的定是韓家,不搶他家搶誰家?
劉備感歎道:“主公把從各家借來的糧食分了兩成給郡府,用以置辦粥棚、賑施流民。流民這些天吃的飯可以說用的就是彼等各家之糧,而在此次亂中,這些借給主公糧食的各家無一受損,隻有不肯借糧的韓家破門亡家……一念之仁,必有後報也。”
到了前堂,劉備吩咐簡雍以及侍從留在廊上,自脫去鞋履,登堂入內。
韓家昨夜被滅門的消息,劉和是最先知道的。
消息送來時,他還沒有起床,聞得後他表麵上作出驚詫萬分的樣子,實際上卻是一點也不驚奇。於外人看來,這件事是流民作亂,而劉和自家則知,這實是竇清的“傑作”。
卻是昨夜入夜後,竇清將一份竹簡送至劉和書房——原來自田豐募糧受阻後,竇清和隱元武衛就做了個計劃。
竇清竹簡寫道:“將軍明鑒!於今縣外聚了流民上萬,清以為可借流民之力滅掉韓家。君如同意,清現在就遣隱元武衛潛去縣外,混入流民中,散播說韓家的儲糧堆積如山,挑動他們作亂攻之。”
這時劉和急召田豐,田豐聽完此計,稱善:“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田豐這話是前漢宣帝教訓他那個“柔仁好儒”的太子的話,治國應該是儒家之王道與法家之霸道雜用之,不能全用儒家的仁,在這個亂世已經到來的時代做人、為吏也應該如此。“仁義”該當有,可該狠辣的時候也得狠辣。如果一味用仁義,那麽就將重蹈宋襄公的覆轍,為後人笑。
竇清得了他的許可,遂從隱元武衛中選了幾個口才便利、善能言辭的,麵授機宜,遣他們潛行出城,去挑動流民作亂。
原本劉和以為,此事不會辦成得這麽快,就算再快估計也得等個兩三天才能見到成效,隻是沒有想到隻一夜的功夫這件事就辦成了。
今早得到消息後,他立刻起床,趕到前堂,田豐已在堂中等他。
田豐難掩喜色,見堂上隻有他倆,沒有外人,說道:“清姑娘昨天夜裏才遣人出城,未料到今早韓家已滅!清姑娘端的是好手段。”
“田公你和清姑娘,是功德無量!”
“啊?主公此話何意?”
“昨夜遣人出城,今早韓家已滅,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
“這說明縣外的流民早有作亂之意!咱們派人出縣是適逢其會,所以才能一夜之間就覆滅了韓家!要非你拋出韓家這個香噴噴的餌食……上萬流民啊!弄不好他們就要攻我縣城了,至不濟也會搶掠四鄉,使鄉亭的百姓受害。”
田豐恍然大悟,這才想通了為何會能在一夜間就滅掉了韓家。
想來也是,派出去的那幾個人即便再能說會道,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就說動數千流民,這隻能說明早在這之前流民中就有人在組織準備作亂了。
劉和跪坐到案後,鋪紙磨墨。
田豐問道:“主公這是要做什麽?”
“我要傳檄各縣,命各縣加強防備,以防各地的流民再生事作亂。”
寫完給各縣的檄文,命人快馬送去,劉和又寫給部隊的軍令,同時令召徐榮、黃忠、公孫度、鐵佗等來,等他們來到,把軍令發下,令道:“昨夜流民作亂,攻滅了韓家,汝等可知?”
諸人有的迴答知道,有的剛被劉和派去的人叫起,迴答不知道。
“現下你們都知道了。作亂的流民有數千,攻滅了韓家後四散逃去,連日大風,道路難行,他們又帶著劫掠來的糧穀、財貨,諒來尚未逃遠,汝等馬上歸營……伯譽、漢升、升濟、老鐵。”
徐榮、黃忠、公孫度、鐵佗應道:“在。”
“你四人各帶兵馬,分向四個方向追擊…”
說到這裏,劉和停了一下。他是度遼將軍,肩負幽州、並州治安之責,流民作亂,他不能置之不理,就算作亂的流民已散逃,他也得派兵追擊,可追上這些流民後怎麽處置呢?雖說這些流民早就準備作亂了,實際上與他和竇清的“挑動”無關,可要不是缺衣少食,這些流民也不會走上作亂這條路,殺之不忍,而如不殺,郡縣沒有糧食賑濟,他們為求活早晚還會再度作亂。
徐榮見劉和停頓不言,等了片刻,問道:“主公?”
“……追上後,誅其首惡,至於脅從者……”
劉和說到這裏又停了一下,這個時候劉備剛好登堂入內,他伏拜堂上,說道:“備以為,流民之所以作亂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數千作亂之流民豈能俱為不道之惡徒?隻是為了求活,大多數的流民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其行雖惡,其情可憐,脅從者不如赦免。”
田豐不以為然,說道:“宥之易,可郡縣沒有足夠的糧食賑濟,這次赦免,若是他們下次再因為‘饑寒無衣糧’而生亂又該怎麽辦?”
事實上,對作亂的流民該怎麽處置,昨晚竇清獻上了滅韓家之計後,劉和就有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