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啼梟鳴長安暮,兵戈擾攘裏坊哭。
天寶十四載(755年)三月初三酉戌之交(晚上19點左右),長安崇仁坊內,本在佛堂焚香祈禱的李夫人聽聞宣陽坊有暴民鬧事,急令河中牙兵持刀揮棍,牢牢堵住宅院各門,同時命貼身丫鬟錦繡招唿仆役婢女收拾細軟、備好車馬。
“潼關真的丟了?哥舒翰這個酒色之徒打仗愈發不靈光了。若潼關失守,長安城能堅持幾日?一旦京師淪陷,聖人威望一落千丈,盛王聲名受損,四海更難安寧……算了,多思無益,眼下先要防亂民趁火打劫,待街麵安定得從河中留後院再找點人手,護送霽昂、霄雲出城。”
年過四十的李夫人雖是一介女流,且丈夫阿史那暘遠在萬裏之外的拓枝城,可身為大唐宗室的她臨危不懼,並未亂了方寸。李夫人少時經曆過聖人誅滅太平公主一黨的先天之變,見識過大場麵的她並未將坊內吵吵嚷嚷的亂民放在心上,而是揣摩動蕩背後的朝堂格局,盤算如何遠離是非之地。
“家裏的十幾輛四輪大馬車均由素葉居的能工巧匠精心打造,據霄雲講,材質之堅不亞於霨郎君麾下的戰車,載人、拉細軟綽綽有餘,遭遇小股盜匪還可當車陣使……”
一念至此,李夫人忍不住瞟了眼東側院,再次對兒子升出恨鐵不成鋼之感。阿史那霽昂隻比王霨小一歲,“霨郎君”三字早已名滿天下,兒子卻還在國子監就讀。更可恨的是,阿史那霽昂對經邦濟世、行軍布陣興味索然,竟日癡迷匠作之事,鼓搗什麽連弩、猛油火瓶。李夫人罵也罵了、打也打了,無奈執拗的阿史那霽昂一意孤行、屢教不改。
“唉,難不成日後還得依仗女婿光耀門楣?”李夫人哭笑不得。
王霨對霄雲的如海深情李夫人早就洞若觀火,隻是在庭州時她嫌王霨庶出,心存疑慮。不過近兩年李夫人已默許愛女與王霨交往,不再糾結嫡庶。
不可否認,王霨蒸蒸日上的名望和點石成金的本領是李夫人迴心轉意的重要緣由,誰不希望自家女兒能嫁個年少有為的如意郎君?但李夫人畢竟不是目光如豆的鄉野村婦,區區官爵、些許財帛絕不足以讓她心搖意動,真正打動李夫人是王霨的赤誠之心。
自家事自己清楚,明豔無雙的長女深受貴妃娘子喜愛,從庭州到長安從不乏追求者。高仙芝的族弟、王正見的嫡子、李林甫的長孫……他們個個都是人中騏驥,家世、地位比王霨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若論及對女兒的情意,王珪私欲太重、李仁之為人跋扈,均非良偶;高仙桂倒是忠厚可靠,惜乎失之於木訥,不太討喜。唯有王霨,李夫人隻瞟一眼那雙漆黑如墨的眸子,就能看出其中蘊藏著多少純而不雜的濃情厚意。
當然,王霨並非十全十美,最讓李夫人頭疼的是他太招小娘子喜歡。遠的不說,阿史德夫人生的瘋丫頭就成天圍著王霨轉,為了他不惜東奔西走、親赴戰場。李夫人本想勸說幾句,可她畢竟非自己親生,隔了層肚皮。李夫人私下懇請夫君對次女稍加約束,阿史那暘的迴信卻總顧左右而言他。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裏。我心如鬆柏,君情複何似?”想到與阿史德夫人同在拓枝城的夫君,李夫人心中彌漫起淡淡的薄霧。
在外人眼裏,夫君風姿神秀、處尊居顯,稱得上人中龍鳳,閨中姐妹無不豔羨李夫人命好,她也樂於不經意炫耀一下琴瑟和諧、相敬如賓的幸福。
然夜深人靜、獨守空房時,李夫人卻知,阿史那暘對自己真的是“敬若賓”。結發二十餘年,自己依然是在夫君心院前廳飲茶閑聊的客人,阿史德夫人才是陪他在後宅廝守相伴的愛侶。若非如此,夫君怎會狠下心舉薦長女出塞和親;若非如此,夫君怎會對次女放縱若斯;若非如此,阿史德夫人怎會老樹開花……
李夫人最感激王霨的便是他略施巧計討得貴妃娘子恩準,斬斷長女和親的可能;李夫人最欣賞王霨的則是他用心專一、矢誌不渝,雖百花環繞,卻情有獨鍾。
“細細想來,汝也若霨郎君一般深情,隻是如海深情都給了別人……”思及至此,泫然欲泣的李夫人無端羨慕起常遭眾人鄙夷的裴夫人來,同樣遭遇偏心的夫君,李夫人隻會獨自垂淚,裴夫人則敢於擺明車馬、抗爭到底……
馬嘶蹄聲亂、人嘩門前喧。
李夫人暗自神傷之際,前院忽響起急亂的拍門聲。她正欲派人上前喝問,把守大門的河中牙兵已打開厚重的朱門。
“參見娘子!”一身殺氣的李定邦隨意施了個禮,與他同來的幾十名士卒均血染征衣。
“李兵馬使踩斷五楊宅的門檻才討得武關防禦使的差遣,如今不在關隘鎮守,跑來長安意欲何為?”淩厲的殺氣嚇得李夫人後退半步,不過見所來之人均為河中將士,她強壓心中畏懼,板起麵孔嗬斥道。
“霽昂郎君何在?”李定邦根本不理李夫人的質疑,疾步走向東側院。
“站住!”李夫人見李定邦神色不善,張開雙臂攔住他:“究竟怎麽迴事?難道武關也丟了?”
“武關丟了、盛王死了,長安即將變天,請娘子攜郎君火速返迴拓枝城!”李定邦腳步不停:“娘子萬萬不可耽誤。”
“武關也被叛軍攻破?”李夫人大驚,轉身欲去東側院叫阿史那霽昂,剛走兩步又驚聲道:“不好,霄雲申時被貴妃娘子召進宮中,一時半刻怕迴不來,這可如何是好……”
“請娘子帶霽昂郎君先走,某護送娘子出城後再返迴頭接應霄雲郡主。”
“那雯霞呢?”李夫人隨口問了句。
“雯霞小娘子劍技高超,無需擔憂。”
“對,她師從蘇十三娘,自保無虞,倒是霄雲更危險。”大難臨頭,李夫人自然更在意親生兒女。
“娘子勿憂,某粉身碎骨也會保霄雲郡主無恙!”
“有勞李兵馬使費心!”心神稍定的李夫人領著李定邦推門進入東側院,隻見貼身服侍阿史那霽昂的兩個小丫鬟一臉驚慌。
“珊瑚、如意,怎麽迴事?”李夫人喝問道。
“娘子,霽昂郎君……霽昂郎君……”膽怯的珊瑚哆哆嗦嗦說不出話來。
“快說!”暴躁的李定邦拔出霜刃。
“霽昂郎君偷跑出去了!”如意鼓足勇氣喊了出來。
“什麽時候的事……”
不等李夫人問完,李定邦撥開兩個小丫鬟,闖入阿史那霽昂堆滿書籍、器械的房屋四處打量,隻見臥室牆上掛了幅筆法稚嫩的《清溪芙蓉圖》。
“外麵亂哄哄的,你們怎能放他出門?霽昂可交代要去何處,身邊帶了人沒有?”李夫人百爪撓心。
“半個時辰前霽昂郎君帶牙兵從側門溜了出去,但他沒說要去哪裏。”如意小心翼翼道。
“為何不早……”
“稟娘子,某大概猜到霽昂郎君身在何處,我這就去帶他迴來……”
弦動驚霹靂、羽飛逐流星。
剛跨出屋門的李定邦話未說完,迎麵破空聲響起,他急揮刀猛磕,電光火石間將一羽黑箭震飛。
“結陣!”李定邦一聲令下,十名河中精卒舉圓盾、持橫刀,擺出防禦陣勢,另十名士兵則緊握騎弓,瞪大眼珠搜尋偷襲者的方位。
“李兵馬使,汝肆意妄為襲殺盛王,是要置阿史那滿門於死地嗎?家父視汝為心腹,爾恩將仇報,實在可恨!”略顯憔悴的阿史那雯霞從鴟吻旁飛身而下,三尺青鋒直指李定邦。
“雯霞小娘子來得可真快!”李定邦既驚且喜:“快隨在下去接霽昂小郎君。”
“雯霞,汝不是在河東嗎?”站在室內的李夫人對次女的行蹤不太關心:“還有,你怎麽說李兵馬使殺了盛王?”
“汝意欲綁架霽昂當人質好平安離京?癡心妄想!吾要擒你去見聖人!”阿史那雯霞顧不得迴應嫡母的質疑,站穩之後猱身而上。
河中士卒皆知阿史那雯霞乃節帥愛女,遲疑不敢動手,眼睜睜看著她踏著盾牌躍過陣列,揮劍刺向兵馬使。
李定邦並未讓下屬為難,他退到廊柱之後,舉刀輕鬆架住劍鋒低聲道:“雯霞小娘子,某所作所為皆奉節帥之命。帶汝和霽昂郎君返迴河中更是節帥反複叮囑的頭等要事!”
“胡言亂語!一切禍害皆因爾刺殺盛王而起,別栽贓嫁禍給家父。”阿史那雯霞深知李定邦膂力驚人,遂使出太極巧勁,與之周旋。
“雯霞小娘子,某有節帥的親筆信,汝一看便知。”李定邦又氣又急,他未料到阿史那雯霞如此難纏,竟逼得自己無暇取信。
“卑鄙伎倆,汝還是束手就擒吧。”阿史那雯霞舞劍如風,一劍緊似一劍。
“雯霞小娘子,汝可知節帥胸中的宏願!”無奈之下,李定邦不得不高聲吼道。
天寶十四載(755年)三月初三酉戌之交(晚上19點左右),長安崇仁坊內,本在佛堂焚香祈禱的李夫人聽聞宣陽坊有暴民鬧事,急令河中牙兵持刀揮棍,牢牢堵住宅院各門,同時命貼身丫鬟錦繡招唿仆役婢女收拾細軟、備好車馬。
“潼關真的丟了?哥舒翰這個酒色之徒打仗愈發不靈光了。若潼關失守,長安城能堅持幾日?一旦京師淪陷,聖人威望一落千丈,盛王聲名受損,四海更難安寧……算了,多思無益,眼下先要防亂民趁火打劫,待街麵安定得從河中留後院再找點人手,護送霽昂、霄雲出城。”
年過四十的李夫人雖是一介女流,且丈夫阿史那暘遠在萬裏之外的拓枝城,可身為大唐宗室的她臨危不懼,並未亂了方寸。李夫人少時經曆過聖人誅滅太平公主一黨的先天之變,見識過大場麵的她並未將坊內吵吵嚷嚷的亂民放在心上,而是揣摩動蕩背後的朝堂格局,盤算如何遠離是非之地。
“家裏的十幾輛四輪大馬車均由素葉居的能工巧匠精心打造,據霄雲講,材質之堅不亞於霨郎君麾下的戰車,載人、拉細軟綽綽有餘,遭遇小股盜匪還可當車陣使……”
一念至此,李夫人忍不住瞟了眼東側院,再次對兒子升出恨鐵不成鋼之感。阿史那霽昂隻比王霨小一歲,“霨郎君”三字早已名滿天下,兒子卻還在國子監就讀。更可恨的是,阿史那霽昂對經邦濟世、行軍布陣興味索然,竟日癡迷匠作之事,鼓搗什麽連弩、猛油火瓶。李夫人罵也罵了、打也打了,無奈執拗的阿史那霽昂一意孤行、屢教不改。
“唉,難不成日後還得依仗女婿光耀門楣?”李夫人哭笑不得。
王霨對霄雲的如海深情李夫人早就洞若觀火,隻是在庭州時她嫌王霨庶出,心存疑慮。不過近兩年李夫人已默許愛女與王霨交往,不再糾結嫡庶。
不可否認,王霨蒸蒸日上的名望和點石成金的本領是李夫人迴心轉意的重要緣由,誰不希望自家女兒能嫁個年少有為的如意郎君?但李夫人畢竟不是目光如豆的鄉野村婦,區區官爵、些許財帛絕不足以讓她心搖意動,真正打動李夫人是王霨的赤誠之心。
自家事自己清楚,明豔無雙的長女深受貴妃娘子喜愛,從庭州到長安從不乏追求者。高仙芝的族弟、王正見的嫡子、李林甫的長孫……他們個個都是人中騏驥,家世、地位比王霨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若論及對女兒的情意,王珪私欲太重、李仁之為人跋扈,均非良偶;高仙桂倒是忠厚可靠,惜乎失之於木訥,不太討喜。唯有王霨,李夫人隻瞟一眼那雙漆黑如墨的眸子,就能看出其中蘊藏著多少純而不雜的濃情厚意。
當然,王霨並非十全十美,最讓李夫人頭疼的是他太招小娘子喜歡。遠的不說,阿史德夫人生的瘋丫頭就成天圍著王霨轉,為了他不惜東奔西走、親赴戰場。李夫人本想勸說幾句,可她畢竟非自己親生,隔了層肚皮。李夫人私下懇請夫君對次女稍加約束,阿史那暘的迴信卻總顧左右而言他。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裏。我心如鬆柏,君情複何似?”想到與阿史德夫人同在拓枝城的夫君,李夫人心中彌漫起淡淡的薄霧。
在外人眼裏,夫君風姿神秀、處尊居顯,稱得上人中龍鳳,閨中姐妹無不豔羨李夫人命好,她也樂於不經意炫耀一下琴瑟和諧、相敬如賓的幸福。
然夜深人靜、獨守空房時,李夫人卻知,阿史那暘對自己真的是“敬若賓”。結發二十餘年,自己依然是在夫君心院前廳飲茶閑聊的客人,阿史德夫人才是陪他在後宅廝守相伴的愛侶。若非如此,夫君怎會狠下心舉薦長女出塞和親;若非如此,夫君怎會對次女放縱若斯;若非如此,阿史德夫人怎會老樹開花……
李夫人最感激王霨的便是他略施巧計討得貴妃娘子恩準,斬斷長女和親的可能;李夫人最欣賞王霨的則是他用心專一、矢誌不渝,雖百花環繞,卻情有獨鍾。
“細細想來,汝也若霨郎君一般深情,隻是如海深情都給了別人……”思及至此,泫然欲泣的李夫人無端羨慕起常遭眾人鄙夷的裴夫人來,同樣遭遇偏心的夫君,李夫人隻會獨自垂淚,裴夫人則敢於擺明車馬、抗爭到底……
馬嘶蹄聲亂、人嘩門前喧。
李夫人暗自神傷之際,前院忽響起急亂的拍門聲。她正欲派人上前喝問,把守大門的河中牙兵已打開厚重的朱門。
“參見娘子!”一身殺氣的李定邦隨意施了個禮,與他同來的幾十名士卒均血染征衣。
“李兵馬使踩斷五楊宅的門檻才討得武關防禦使的差遣,如今不在關隘鎮守,跑來長安意欲何為?”淩厲的殺氣嚇得李夫人後退半步,不過見所來之人均為河中將士,她強壓心中畏懼,板起麵孔嗬斥道。
“霽昂郎君何在?”李定邦根本不理李夫人的質疑,疾步走向東側院。
“站住!”李夫人見李定邦神色不善,張開雙臂攔住他:“究竟怎麽迴事?難道武關也丟了?”
“武關丟了、盛王死了,長安即將變天,請娘子攜郎君火速返迴拓枝城!”李定邦腳步不停:“娘子萬萬不可耽誤。”
“武關也被叛軍攻破?”李夫人大驚,轉身欲去東側院叫阿史那霽昂,剛走兩步又驚聲道:“不好,霄雲申時被貴妃娘子召進宮中,一時半刻怕迴不來,這可如何是好……”
“請娘子帶霽昂郎君先走,某護送娘子出城後再返迴頭接應霄雲郡主。”
“那雯霞呢?”李夫人隨口問了句。
“雯霞小娘子劍技高超,無需擔憂。”
“對,她師從蘇十三娘,自保無虞,倒是霄雲更危險。”大難臨頭,李夫人自然更在意親生兒女。
“娘子勿憂,某粉身碎骨也會保霄雲郡主無恙!”
“有勞李兵馬使費心!”心神稍定的李夫人領著李定邦推門進入東側院,隻見貼身服侍阿史那霽昂的兩個小丫鬟一臉驚慌。
“珊瑚、如意,怎麽迴事?”李夫人喝問道。
“娘子,霽昂郎君……霽昂郎君……”膽怯的珊瑚哆哆嗦嗦說不出話來。
“快說!”暴躁的李定邦拔出霜刃。
“霽昂郎君偷跑出去了!”如意鼓足勇氣喊了出來。
“什麽時候的事……”
不等李夫人問完,李定邦撥開兩個小丫鬟,闖入阿史那霽昂堆滿書籍、器械的房屋四處打量,隻見臥室牆上掛了幅筆法稚嫩的《清溪芙蓉圖》。
“外麵亂哄哄的,你們怎能放他出門?霽昂可交代要去何處,身邊帶了人沒有?”李夫人百爪撓心。
“半個時辰前霽昂郎君帶牙兵從側門溜了出去,但他沒說要去哪裏。”如意小心翼翼道。
“為何不早……”
“稟娘子,某大概猜到霽昂郎君身在何處,我這就去帶他迴來……”
弦動驚霹靂、羽飛逐流星。
剛跨出屋門的李定邦話未說完,迎麵破空聲響起,他急揮刀猛磕,電光火石間將一羽黑箭震飛。
“結陣!”李定邦一聲令下,十名河中精卒舉圓盾、持橫刀,擺出防禦陣勢,另十名士兵則緊握騎弓,瞪大眼珠搜尋偷襲者的方位。
“李兵馬使,汝肆意妄為襲殺盛王,是要置阿史那滿門於死地嗎?家父視汝為心腹,爾恩將仇報,實在可恨!”略顯憔悴的阿史那雯霞從鴟吻旁飛身而下,三尺青鋒直指李定邦。
“雯霞小娘子來得可真快!”李定邦既驚且喜:“快隨在下去接霽昂小郎君。”
“雯霞,汝不是在河東嗎?”站在室內的李夫人對次女的行蹤不太關心:“還有,你怎麽說李兵馬使殺了盛王?”
“汝意欲綁架霽昂當人質好平安離京?癡心妄想!吾要擒你去見聖人!”阿史那雯霞顧不得迴應嫡母的質疑,站穩之後猱身而上。
河中士卒皆知阿史那雯霞乃節帥愛女,遲疑不敢動手,眼睜睜看著她踏著盾牌躍過陣列,揮劍刺向兵馬使。
李定邦並未讓下屬為難,他退到廊柱之後,舉刀輕鬆架住劍鋒低聲道:“雯霞小娘子,某所作所為皆奉節帥之命。帶汝和霽昂郎君返迴河中更是節帥反複叮囑的頭等要事!”
“胡言亂語!一切禍害皆因爾刺殺盛王而起,別栽贓嫁禍給家父。”阿史那雯霞深知李定邦膂力驚人,遂使出太極巧勁,與之周旋。
“雯霞小娘子,某有節帥的親筆信,汝一看便知。”李定邦又氣又急,他未料到阿史那雯霞如此難纏,竟逼得自己無暇取信。
“卑鄙伎倆,汝還是束手就擒吧。”阿史那雯霞舞劍如風,一劍緊似一劍。
“雯霞小娘子,汝可知節帥胸中的宏願!”無奈之下,李定邦不得不高聲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