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張德嘉會同素葉鏢局已查明,收買服侍高翁左右小黃門的正是邊令誠,他的目的是為潛入高翁公廨偷閱密折。高力士氣得胡亂找了個由頭將吃裏扒外的小黃門杖斃,並下大力氣整肅內侍省,隻是一時半刻還無法扳倒邊令誠。
阿伊騰格娜還提到,素葉居拓枝城分號傳來消息,河中節度使阿史那暘派出首批勤王軍後,又大動幹戈從昭武九國征調兵馬,據稱他要派節度副使高舍屯和判官竇屋磨再率數千精兵勤王。
大食國內戰激鬥正酣,據聞兩軍均動用連環鐵騎、重裝步兵等精銳,廝殺不休。倭馬亞家族甚至出動艾妮塞公主耗費重金訓練的阿薩辛刺客,接連暗殺數名黑衣大食千夫長、萬夫長。但雙方實力懸殊,刺殺之舉並不能扭轉乾坤,黑衣大食勢若破竹,白衣大食接連敗退,艾布?穆斯裏姆正率唿羅珊大軍圍攻大馬士革。
阿伊騰格娜信後還附了來自李泌和高仙桂的消息。隨侍聖人左右的李泌一針見血指出,所謂“誅楊平叛”,不過是有人效仿袁盎陷害晁錯之毒計,欲借叛軍之威、帝王之手,鏟除異己。
李泌並不在意楊國忠的身家性命,但他擔心長安朝局生亂,致使還算順利的平叛戰局橫生枝節。故婉勸王霨除浴血殺敵外,留意京師動靜。若素葉軍能迴師京畿,協助高翁震懾宵小,那自然再好不過。
阿伊騰格娜匯集的情報和李泌的忠言勸告,讓王霨對長安朝堂深感不安,尤其是邊令誠窺探高力士公廨一事,使王霨更加確信安祿山驟然興兵與東宮有牽連。
漁陽鼙鼓動地來之前,盛王祈雨已畢,朝野均知聖人易儲之心已定,除非有天崩地裂的巨變,否則李亨的太子之位定然不保。
太子忍辱負重多年,豈會甘願將東宮拱手讓出。行將山窮水盡的李亨百無禁忌,肯定能幹出蠱惑邊將造反的惡行,以徹底攪亂朝局,爭得緩衝之機。
適逢楊國忠為泄私憤攻訐安祿山,李亨隻需添油加醋、推波助瀾,就有可能說服早有野心的安祿山犯上作亂。之所以暗殺任海川、抖露王霨身世,迴頭細思,當時王霨恨極楊國忠掩蓋兵敗劍南的無恥之舉,正嚐試扳倒右相,無意中幹擾了東宮的圖謀。
太子聽到風聲後斷然出手,殺任海川為楊國忠鏟除隱患,以身世風波拖延王霨步伐,偷削弱節度使權柄的密折讓狐疑不決的安祿山下定決心。
推測出範陽鎮反叛的緣由後,天意之幽深、造化之弄人,令王霨冷汗涔涔。他從未想到,自己削弱方鎮的密折竟淪為太子誘勸安祿山起兵的借口。且他深知,東宮絕不會輕易罷手,長安城中定已暗流湧動。
高仙桂的消息則印證了王霨的擔憂,現為飛龍禁軍司階的他曾任龍武軍執戟數年,前幾日,高仙桂聽幾名關係不錯的舊日同僚影影綽綽講,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頻頻至各營巡察,且常邀心腹軍議。與高仙桂相熟的龍武軍將佐均未受邀,故高仙桂並不清楚陳玄禮意欲何為,他隻是無端有點擔心,便悄悄告訴張德嘉和王霨。
王霨隱約知道高力士已敲打過陳玄禮,且飛龍禁軍本就為製衡龍武軍而設立,他雖不覺得憑陳玄禮一人之力能掀起多大的波浪,可長安城內種種異動還是令他寢食難安。
王霨在波詭雲譎的朝爭中摸爬滾打三年,本懷著削藩於無形、平亂於未萌的雄心壯誌,可到頭來終究是鏡花水月、夢幻泡影。於是,他毅然離開長安,磨礪強軍,意圖以力平叛,不願再涉足陰謀詭計。
當然,曆經風雨的王霨清楚,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來自長安中樞的風暴任何人都逃脫不開。他本以為能有一年半載的空隙專注於戰事,可烏雲的集聚總是比想象的還要快一些。
王霨收到密信時適逢井陘大捷,心花怒放的李隆基詔令王正見擇機獻俘太廟。王霨急密信父親細敘對朝堂局勢的憂慮,王正見遂以圍攻常山戰事正緊為由,懇請聖人恩準幼子代其迴京獻俘。數日後,王霨便接到令其帶兵進京的詔書。
一收到詔書,王霨不待來自井陘的戰俘抵達,便點三千多精兵,急趨蒲津渡,隻留南霽雲駐守軹關。而王正見從太原調派的接替兵馬已在路上。
行軍途中,王霨與李晟、盧杞、阿史那雯霞等人反複梳理朝堂局勢和京畿兵力部署,共覺有三大隱患不可不防。
首當其衝自然是太子與盛王的奪嫡之爭。隻是此事牽連甚廣,憑王霨的實力,尚不能左右。其次便是哥舒翰與楊國忠愈演愈烈的將相之爭。王霨依稀記得曆史上潼關失守,根源便在於楊國忠進讒言,說動李隆基威逼哥舒翰出關決戰,致使潼關守軍命喪崔乾佑之手,長安門戶洞開,平叛大局江河日下,一代帝王倉惶辭廟。
前些時楊國忠果使出渾身解數催哥舒翰收複東都,哥舒翰薦董延光擔任懷州防禦使,出兵河東,估計是想憑此含糊過去。孰料楊國忠不依不饒,阿史那霄雲在信中告訴王霨,當時虢國夫人多次進宮覲見聖人,令貴妃娘子頗為不快。
王霨深知潼關存亡關乎天下命運,絕不容有失,忙動用數年來積攢的所有人脈,拚盡全力阻止楊國忠的蠢行。
與營救安思順不同,但凡稍懂戰事的朝堂重臣均不讚成右相此舉,許多人早在王霨寫信聯絡前便上疏進奏,或逆耳直諫、或泣血哭訴。太子與盛王亦不認可楊國忠之行,高力士、李泌自不必說,與叛軍浴血廝殺的各路將領更是齊聲反對。
麵對四麵八方的反對,聖人不得不順水推舟,否決楊國忠的提議。哥舒翰見右相聲威受挫,迅速出手反擊,訓斥楊暄、吞並灞上新兵,讓本該熄滅的爭執更為激烈。
除了奪嫡之爭及將相不和,王霨對屯兵長安西郊的謀剌思翰亦不甚放心,畢竟葛邏祿部有背叛大唐的前科,看似溫文爾雅的謀剌思翰城府極深。
王霨聽父親講,元日大朝會後各路勤王軍陸續抵達關中,高仙芝協助盛王調配兵馬時私下征求過他的意見。兩人皆認為攻克常山為平叛肯綮之所在,為增強王正見部兵力,高仙芝將判官元載、別將馬璘所帶的北庭精兵和黠戛斯騎兵、沙陀兵馬大部全調往太原,隻留朱邪骨咄支帶一千部屬監視謀剌思翰。
在對付反複無常的葛邏祿人上,北庭、安西兩鎮素有默契。王霨認為,正因擔心葛邏祿人禍亂前線,高仙芝與父親才將謀剌思翰留在長安西郊,放在眼皮子底下。葛邏祿部駐地距離素葉居的西郊莊園不過十餘裏,王霨為周全起見,請隨同馬璘來京的同羅蒲麗坐鎮莊園。
當然,經洛陽一戰,王霨對人性的黑暗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他對高仙芝的話也不敢盡信。隻是相較於自私自利的哥舒翰,王霨還是更願意信任有君子之風的高仙芝,畢竟派兵把守蒲津渡防範王正見是哥舒翰而非高仙芝的主意。
蒲津渡防禦使劉破虜與李晟、王思禮、王勇及荔非兄弟均為王忠嗣牙兵出身,他頗富急智,隻是貪戀杯中之物,且不太求上進,在將星璀璨的磧西算是默默無聞。
六年前石堡大戰後,劉破虜才接替李晟升任隴右牙兵校尉。待哥舒翰鎮守潼關,他才被火線提拔為別將,並率八千隴右雄兵據守蒲津渡口。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劉破虜與李晟相交莫逆,可自從李晟離開隴右,兩人僅在天寶十一載(752年)冬至大朝會前見過一麵。故素葉軍從蒲津渡迴返京畿時,興奮異常的劉破虜拉住李晟和王霨,執意邀他們痛飲一場。
酒逢知己千杯少,多飲幾杯的劉破虜端詳王霨半天,打著酒嗝連說幾句“真像……真好……”,就捂著赤紅雙目嚎啕痛哭,邊哭邊抱怨哥舒翰心術不正,並痛恨自己當年怯弱無能,不敢跟隨李晟同去漢東郡送大帥最後一程……
劉破虜的自責令王霨鼻頭酸楚,素來剛毅的李晟也泣不成聲,三人想起毒殺王忠嗣的幕後真兇尚安居朝中,更是淚流不止……
紅雲飛暮色,鐵騎激戈聲。
王霨正縱馬奔馳之際,前方天空突然升起一團赤紅,依稀正是華州所在方位。
“不好!”王霨大驚失色。他去華州除順道禮節性拜見盛王,更是為了與高仙芝、封常清商議,如何確保京畿穩固、長安無憂。可不等素葉軍抵達,華州大營顯然已生意外。
“霨弟,怎麽辦?”阿史那雯霞持劍護在王霨身側。
“霨軍使,當務之急要探明局勢,不可輕舉妄動。”盧杞急聲道。
“盧郎君所言甚是。”王霨正欲派斥候偵查,卻聽前方響起如雷咆哮聲和張弓拉弦聲,疾馳的如蛇長隊隨即止步,隊列最前的輕騎兵已在李晟指揮下變縱為橫、抄弓挺槊,蓄勢待發。
“素葉軍!?前方可是霨郎君?某乃平盧史朝義!”有人帶著哭腔高聲大喊。
“史朝義!?”王霨翻身下馬,在牙兵的簇擁下走近被李晟攙扶過來的史朝義,隻見衣甲不整的他滿麵焦黑、一臉惶恐。
“霨郎君,盛王殿下死了……”史朝義渾身癱軟、雙手打顫。
“盛王死了!?什麽人幹的?”王霨失聲大喊。
“運糧隊……”氣喘籲籲的史朝義捂著破裂的胸甲斷斷續續道:“武關運糧隊從行營經過時暴起突襲,刺死殿下。某奮力抵抗,卻被一名使陌刀的敵將劈傷,若非平盧牙兵拚死相救,吾已葬身火海。”
“武關運糧隊?陌刀?李定邦……”
王霨正琢磨嫌犯身份,史朝義伸出左掌,遞過一枚玉佩:“此乃從一名使劍敵將身上掉落的。”
王霨接過去一瞧,隻見玉佩正麵雕著一條虯曲的蛟龍,龍嘴裏含著顆光彩熠熠的明珠,反麵則用篆書陰刻八個字“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探驪得珠?”王霨一時猜不出玉佩主人是誰,盧杞也毫無頭緒。
阿史那雯霞探頭瞥了眼玉佩,隱隱覺得有幾分熟悉:“明珠……珍珠……沈珍珠!我潛伏在五楊宅時,曾聽廣平王妃崔麗卿向母親韓國夫人抱怨,廣平王總是貼身帶著側妃沈珍珠贈送的玉佩,上麵雕的好像就是蛟龍戲珠。”
“沈珍珠?”王霨恍然大悟:“李俶任武關巡察使,定是他蠱惑李定邦出手刺殺盛王。”
“霨郎君,武關與華州還隔著一道藍田關,守關之將乃安西席元慶,他豈會同流合汙?”盧杞謹慎質疑。
“某若沒記錯,李定邦麾下不過區區一千河中軍和一千原守軍,而華州大營共三千多精兵悍卒,且城內外設有層層關卡,廣平王和李定邦如何能輕易混入、遽然得手?”李晟對史朝義的話半信半疑。
“不是一兩千,是四五千!”史朝義稍微恢複了點精神:“霨郎君,襲擊華州大營的兵馬約有四五千人,某在逃離大營時,還曾遭遇一股彪悍精騎,領頭之人頗似範陽別將田乾真。”
“曳落河也潛入京畿了?!”王霨一把抓住史朝義的肩膀:“朝義郎君,汝可看真切了?”
“若非田乾真顧念舊情,單憑三百多殘兵,某怎能逃離殺機四伏的華州。”史朝義麵有慚色。
“如果真是曳落河,田乾真手下留情,多半是不願得罪史節帥。”盧杞斜睨史朝義,幽幽道:“霨郎君,既然叛軍已卷入其中,盛王遇襲身亡一事將深不可測,我軍何去何從,必須謀定而後動,謹慎而為之。”
“霨郎君,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自當謹慎。可眼下曳落河已潛入華州,可隨時攻擊長安或潼關,我軍需早作決斷,不可延誤!”李晟急道。
“廣平王率兵偷襲盛王,太子定然還有後招,長安恐將生亂!霨弟,我們快進城!崔夫人、霽昂、伊月,還有,還有姐姐都在城裏啊!” 心急如焚的阿史那雯霞提到姐姐時微微停頓了一下。
“母親、霄雲、伊月……”王霨仿佛被閃電擊中一般。
“師父,快看平安火!”警惕盯著四周動靜的柳蕭菲拽了拽阿史那雯霞,王霨等聞聲向東望去,隻見太原、蒲津渡、藍田關、武關等地的平安火已逐次燃起,唯有潼關方向毫無動靜。
“潼關破了?!”眾人驚愕萬分、如墜冰窟,王霨一瞬間覺得,華州上空的赤焰仿佛是大唐帝國最後的餘暉……
平安火不至,妖魔鬼怪生。
長安城內,久久不見潼關、華州報平安,李隆基急令張守瑜派一百飛龍禁軍出城查探。不等飛龍禁軍迴轉,皇城附近各坊內湧出不少人狂聲疾唿:“潼關破了!盛王戰死!誅殺奸相才能保平安!”
叛軍猛攻潼關不休,長安民眾本就惶恐不安,如今見潼關平安火遲遲不至,城東火光隱隱閃爍,更是嚇得魂飛魄散。一聽說殺楊國忠可保自身平安,仿佛溺水之人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顧辨別真假就加入唿喊隊伍。
一路路瘋狂民眾衝破武侯阻攔,若狂暴的山溪匯向宜陽坊,抵達楊國忠府邸時已聚成波濤洶湧的怒潮。
京兆府尹鮮於向聽聞城內有暴民鬧事,急調萬年、長安兩縣衙役去驅散人群。可傳令的心腹還未步出京兆府官衙,就被人用長箭射死。百餘名麵蒙黑巾的武士蜂擁而入,闖入官衙刺死鮮於向後迅疾離去。
鮮於向命喪黃泉之時,數百名全身披掛的武士手持強弓硬弩、橫刀圓盾,混雜在瘋癲的暴民中逼近楊國忠宅。
安祿山起兵後,楊國忠對自身安危極其關注,特意從劍南征調五百精銳牙兵看家護院。刺客逼近宅院時被劍南牙兵發現,雙方隔牆對射,宜陽坊內頓時亂成一鍋粥,同在一坊的高仙芝府也受到波及。
適逢吐蕃使者恩蘭?達紮路恭夜會楊國忠密談吐蕃出兵援助大唐平叛,他聽廝殺聲起,急帶數十親衛騎馬從後門撤離。不料楊國忠的府邸早被刺客和越積越多的民眾圍的水泄不通,他甫出後門,就聽人大喊:“楊國忠勾結吐蕃,意圖謀反!”
情緒激動的民眾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想將恩蘭?達紮路恭一行拽下馬來。好在恩蘭?達紮路恭甚是機警,在長安出行從來都內穿鎖子甲,隨從則披掛重鎧。他見暴民行將抓住他的袖子,急率親衛抽刀一陣猛劈,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逃之夭夭。
劍南軍與南詔、吐蕃鏖戰數年,死傷極為慘重。正依牆抵抗的劍南牙兵聽聞楊國忠偷會吐蕃使者,無不義憤填膺。或棄械投降,或倒戈開門,臂纏白巾的刺客殺入楊宅,將楊國忠及其家眷悉數刺殺,然後又挾裹民眾闖入虢國夫人、韓國夫人等人金碧輝煌的宅院。
武士們將楊氏滿門誅殺殆盡,唯有不在府中的虢國夫人僥幸逃過一劫。憤怒的民眾則將富麗奢華的五楊府洗劫一空。聞訊而來的南衙衛兵見民意洶洶,不僅不阻攔,反加入到搶劫行列中。
待民眾情緒稍稍安定,忽有數百人齊聲喊道:“奸相已死,奸妃尚在!不除奸妃,吾輩將死無葬身之地!”
此時守衛宮城的飛龍禁軍已探知宜陽坊爆發騷亂、右相楊國忠遇刺身亡。在大明宮當值的高力士與夜宿皇城的李泌商議後,連忙收攏飛龍禁軍固守大明宮和城北禁苑,並派一千輕騎疾奔中渭橋,守住宮城聯絡中外的通道;同時火速請聖人下詔,傳令藍田關防禦使席元慶、蒲津渡防禦使劉破虜、劍南節度副使崔圓、沙陀葉護朱邪骨咄支等率兵進京勤王。
經李泌力諫,猶豫再三的聖人又給遠在河東的王正見、李光弼分別發了一道勤王詔書。
一番忙亂方將調兵詔書悉數發出,李泌正欲提醒高力士“請”太子和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入宮,卻聽不宣自來的東宮內侍李靜忠在殿外尖聲喊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驚聞城內生亂,擔憂暴民驚擾聖駕,已出宮平息騷亂去了。”
日落長安夜色濃,魑魅魍魎鬼影重。
華州東官道上,一臉狂喜的廣平王策馬狂奔之際,下意識摸了摸胸前,愕然發現從不離身的玉佩不見了!
“壞了!”李俶驀然憶起史朝義的刀鋒劃傷過自己的頸部,玉佩十之八九就是那時丟的:“怎麽辦?重返華州?不行,某還有大事要辦……”
李俶狠狠心咬了咬牙,想起父親常說的“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節”,催馬馳向群魔亂舞的長安城。
而早在廣平王之前,河中兵馬使李定邦已率部下趁亂潛入長安,帶著血痕未消的陌刀直奔崇仁坊而去……
阿伊騰格娜還提到,素葉居拓枝城分號傳來消息,河中節度使阿史那暘派出首批勤王軍後,又大動幹戈從昭武九國征調兵馬,據稱他要派節度副使高舍屯和判官竇屋磨再率數千精兵勤王。
大食國內戰激鬥正酣,據聞兩軍均動用連環鐵騎、重裝步兵等精銳,廝殺不休。倭馬亞家族甚至出動艾妮塞公主耗費重金訓練的阿薩辛刺客,接連暗殺數名黑衣大食千夫長、萬夫長。但雙方實力懸殊,刺殺之舉並不能扭轉乾坤,黑衣大食勢若破竹,白衣大食接連敗退,艾布?穆斯裏姆正率唿羅珊大軍圍攻大馬士革。
阿伊騰格娜信後還附了來自李泌和高仙桂的消息。隨侍聖人左右的李泌一針見血指出,所謂“誅楊平叛”,不過是有人效仿袁盎陷害晁錯之毒計,欲借叛軍之威、帝王之手,鏟除異己。
李泌並不在意楊國忠的身家性命,但他擔心長安朝局生亂,致使還算順利的平叛戰局橫生枝節。故婉勸王霨除浴血殺敵外,留意京師動靜。若素葉軍能迴師京畿,協助高翁震懾宵小,那自然再好不過。
阿伊騰格娜匯集的情報和李泌的忠言勸告,讓王霨對長安朝堂深感不安,尤其是邊令誠窺探高力士公廨一事,使王霨更加確信安祿山驟然興兵與東宮有牽連。
漁陽鼙鼓動地來之前,盛王祈雨已畢,朝野均知聖人易儲之心已定,除非有天崩地裂的巨變,否則李亨的太子之位定然不保。
太子忍辱負重多年,豈會甘願將東宮拱手讓出。行將山窮水盡的李亨百無禁忌,肯定能幹出蠱惑邊將造反的惡行,以徹底攪亂朝局,爭得緩衝之機。
適逢楊國忠為泄私憤攻訐安祿山,李亨隻需添油加醋、推波助瀾,就有可能說服早有野心的安祿山犯上作亂。之所以暗殺任海川、抖露王霨身世,迴頭細思,當時王霨恨極楊國忠掩蓋兵敗劍南的無恥之舉,正嚐試扳倒右相,無意中幹擾了東宮的圖謀。
太子聽到風聲後斷然出手,殺任海川為楊國忠鏟除隱患,以身世風波拖延王霨步伐,偷削弱節度使權柄的密折讓狐疑不決的安祿山下定決心。
推測出範陽鎮反叛的緣由後,天意之幽深、造化之弄人,令王霨冷汗涔涔。他從未想到,自己削弱方鎮的密折竟淪為太子誘勸安祿山起兵的借口。且他深知,東宮絕不會輕易罷手,長安城中定已暗流湧動。
高仙桂的消息則印證了王霨的擔憂,現為飛龍禁軍司階的他曾任龍武軍執戟數年,前幾日,高仙桂聽幾名關係不錯的舊日同僚影影綽綽講,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頻頻至各營巡察,且常邀心腹軍議。與高仙桂相熟的龍武軍將佐均未受邀,故高仙桂並不清楚陳玄禮意欲何為,他隻是無端有點擔心,便悄悄告訴張德嘉和王霨。
王霨隱約知道高力士已敲打過陳玄禮,且飛龍禁軍本就為製衡龍武軍而設立,他雖不覺得憑陳玄禮一人之力能掀起多大的波浪,可長安城內種種異動還是令他寢食難安。
王霨在波詭雲譎的朝爭中摸爬滾打三年,本懷著削藩於無形、平亂於未萌的雄心壯誌,可到頭來終究是鏡花水月、夢幻泡影。於是,他毅然離開長安,磨礪強軍,意圖以力平叛,不願再涉足陰謀詭計。
當然,曆經風雨的王霨清楚,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來自長安中樞的風暴任何人都逃脫不開。他本以為能有一年半載的空隙專注於戰事,可烏雲的集聚總是比想象的還要快一些。
王霨收到密信時適逢井陘大捷,心花怒放的李隆基詔令王正見擇機獻俘太廟。王霨急密信父親細敘對朝堂局勢的憂慮,王正見遂以圍攻常山戰事正緊為由,懇請聖人恩準幼子代其迴京獻俘。數日後,王霨便接到令其帶兵進京的詔書。
一收到詔書,王霨不待來自井陘的戰俘抵達,便點三千多精兵,急趨蒲津渡,隻留南霽雲駐守軹關。而王正見從太原調派的接替兵馬已在路上。
行軍途中,王霨與李晟、盧杞、阿史那雯霞等人反複梳理朝堂局勢和京畿兵力部署,共覺有三大隱患不可不防。
首當其衝自然是太子與盛王的奪嫡之爭。隻是此事牽連甚廣,憑王霨的實力,尚不能左右。其次便是哥舒翰與楊國忠愈演愈烈的將相之爭。王霨依稀記得曆史上潼關失守,根源便在於楊國忠進讒言,說動李隆基威逼哥舒翰出關決戰,致使潼關守軍命喪崔乾佑之手,長安門戶洞開,平叛大局江河日下,一代帝王倉惶辭廟。
前些時楊國忠果使出渾身解數催哥舒翰收複東都,哥舒翰薦董延光擔任懷州防禦使,出兵河東,估計是想憑此含糊過去。孰料楊國忠不依不饒,阿史那霄雲在信中告訴王霨,當時虢國夫人多次進宮覲見聖人,令貴妃娘子頗為不快。
王霨深知潼關存亡關乎天下命運,絕不容有失,忙動用數年來積攢的所有人脈,拚盡全力阻止楊國忠的蠢行。
與營救安思順不同,但凡稍懂戰事的朝堂重臣均不讚成右相此舉,許多人早在王霨寫信聯絡前便上疏進奏,或逆耳直諫、或泣血哭訴。太子與盛王亦不認可楊國忠之行,高力士、李泌自不必說,與叛軍浴血廝殺的各路將領更是齊聲反對。
麵對四麵八方的反對,聖人不得不順水推舟,否決楊國忠的提議。哥舒翰見右相聲威受挫,迅速出手反擊,訓斥楊暄、吞並灞上新兵,讓本該熄滅的爭執更為激烈。
除了奪嫡之爭及將相不和,王霨對屯兵長安西郊的謀剌思翰亦不甚放心,畢竟葛邏祿部有背叛大唐的前科,看似溫文爾雅的謀剌思翰城府極深。
王霨聽父親講,元日大朝會後各路勤王軍陸續抵達關中,高仙芝協助盛王調配兵馬時私下征求過他的意見。兩人皆認為攻克常山為平叛肯綮之所在,為增強王正見部兵力,高仙芝將判官元載、別將馬璘所帶的北庭精兵和黠戛斯騎兵、沙陀兵馬大部全調往太原,隻留朱邪骨咄支帶一千部屬監視謀剌思翰。
在對付反複無常的葛邏祿人上,北庭、安西兩鎮素有默契。王霨認為,正因擔心葛邏祿人禍亂前線,高仙芝與父親才將謀剌思翰留在長安西郊,放在眼皮子底下。葛邏祿部駐地距離素葉居的西郊莊園不過十餘裏,王霨為周全起見,請隨同馬璘來京的同羅蒲麗坐鎮莊園。
當然,經洛陽一戰,王霨對人性的黑暗麵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他對高仙芝的話也不敢盡信。隻是相較於自私自利的哥舒翰,王霨還是更願意信任有君子之風的高仙芝,畢竟派兵把守蒲津渡防範王正見是哥舒翰而非高仙芝的主意。
蒲津渡防禦使劉破虜與李晟、王思禮、王勇及荔非兄弟均為王忠嗣牙兵出身,他頗富急智,隻是貪戀杯中之物,且不太求上進,在將星璀璨的磧西算是默默無聞。
六年前石堡大戰後,劉破虜才接替李晟升任隴右牙兵校尉。待哥舒翰鎮守潼關,他才被火線提拔為別將,並率八千隴右雄兵據守蒲津渡口。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劉破虜與李晟相交莫逆,可自從李晟離開隴右,兩人僅在天寶十一載(752年)冬至大朝會前見過一麵。故素葉軍從蒲津渡迴返京畿時,興奮異常的劉破虜拉住李晟和王霨,執意邀他們痛飲一場。
酒逢知己千杯少,多飲幾杯的劉破虜端詳王霨半天,打著酒嗝連說幾句“真像……真好……”,就捂著赤紅雙目嚎啕痛哭,邊哭邊抱怨哥舒翰心術不正,並痛恨自己當年怯弱無能,不敢跟隨李晟同去漢東郡送大帥最後一程……
劉破虜的自責令王霨鼻頭酸楚,素來剛毅的李晟也泣不成聲,三人想起毒殺王忠嗣的幕後真兇尚安居朝中,更是淚流不止……
紅雲飛暮色,鐵騎激戈聲。
王霨正縱馬奔馳之際,前方天空突然升起一團赤紅,依稀正是華州所在方位。
“不好!”王霨大驚失色。他去華州除順道禮節性拜見盛王,更是為了與高仙芝、封常清商議,如何確保京畿穩固、長安無憂。可不等素葉軍抵達,華州大營顯然已生意外。
“霨弟,怎麽辦?”阿史那雯霞持劍護在王霨身側。
“霨軍使,當務之急要探明局勢,不可輕舉妄動。”盧杞急聲道。
“盧郎君所言甚是。”王霨正欲派斥候偵查,卻聽前方響起如雷咆哮聲和張弓拉弦聲,疾馳的如蛇長隊隨即止步,隊列最前的輕騎兵已在李晟指揮下變縱為橫、抄弓挺槊,蓄勢待發。
“素葉軍!?前方可是霨郎君?某乃平盧史朝義!”有人帶著哭腔高聲大喊。
“史朝義!?”王霨翻身下馬,在牙兵的簇擁下走近被李晟攙扶過來的史朝義,隻見衣甲不整的他滿麵焦黑、一臉惶恐。
“霨郎君,盛王殿下死了……”史朝義渾身癱軟、雙手打顫。
“盛王死了!?什麽人幹的?”王霨失聲大喊。
“運糧隊……”氣喘籲籲的史朝義捂著破裂的胸甲斷斷續續道:“武關運糧隊從行營經過時暴起突襲,刺死殿下。某奮力抵抗,卻被一名使陌刀的敵將劈傷,若非平盧牙兵拚死相救,吾已葬身火海。”
“武關運糧隊?陌刀?李定邦……”
王霨正琢磨嫌犯身份,史朝義伸出左掌,遞過一枚玉佩:“此乃從一名使劍敵將身上掉落的。”
王霨接過去一瞧,隻見玉佩正麵雕著一條虯曲的蛟龍,龍嘴裏含著顆光彩熠熠的明珠,反麵則用篆書陰刻八個字“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探驪得珠?”王霨一時猜不出玉佩主人是誰,盧杞也毫無頭緒。
阿史那雯霞探頭瞥了眼玉佩,隱隱覺得有幾分熟悉:“明珠……珍珠……沈珍珠!我潛伏在五楊宅時,曾聽廣平王妃崔麗卿向母親韓國夫人抱怨,廣平王總是貼身帶著側妃沈珍珠贈送的玉佩,上麵雕的好像就是蛟龍戲珠。”
“沈珍珠?”王霨恍然大悟:“李俶任武關巡察使,定是他蠱惑李定邦出手刺殺盛王。”
“霨郎君,武關與華州還隔著一道藍田關,守關之將乃安西席元慶,他豈會同流合汙?”盧杞謹慎質疑。
“某若沒記錯,李定邦麾下不過區區一千河中軍和一千原守軍,而華州大營共三千多精兵悍卒,且城內外設有層層關卡,廣平王和李定邦如何能輕易混入、遽然得手?”李晟對史朝義的話半信半疑。
“不是一兩千,是四五千!”史朝義稍微恢複了點精神:“霨郎君,襲擊華州大營的兵馬約有四五千人,某在逃離大營時,還曾遭遇一股彪悍精騎,領頭之人頗似範陽別將田乾真。”
“曳落河也潛入京畿了?!”王霨一把抓住史朝義的肩膀:“朝義郎君,汝可看真切了?”
“若非田乾真顧念舊情,單憑三百多殘兵,某怎能逃離殺機四伏的華州。”史朝義麵有慚色。
“如果真是曳落河,田乾真手下留情,多半是不願得罪史節帥。”盧杞斜睨史朝義,幽幽道:“霨郎君,既然叛軍已卷入其中,盛王遇襲身亡一事將深不可測,我軍何去何從,必須謀定而後動,謹慎而為之。”
“霨郎君,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自當謹慎。可眼下曳落河已潛入華州,可隨時攻擊長安或潼關,我軍需早作決斷,不可延誤!”李晟急道。
“廣平王率兵偷襲盛王,太子定然還有後招,長安恐將生亂!霨弟,我們快進城!崔夫人、霽昂、伊月,還有,還有姐姐都在城裏啊!” 心急如焚的阿史那雯霞提到姐姐時微微停頓了一下。
“母親、霄雲、伊月……”王霨仿佛被閃電擊中一般。
“師父,快看平安火!”警惕盯著四周動靜的柳蕭菲拽了拽阿史那雯霞,王霨等聞聲向東望去,隻見太原、蒲津渡、藍田關、武關等地的平安火已逐次燃起,唯有潼關方向毫無動靜。
“潼關破了?!”眾人驚愕萬分、如墜冰窟,王霨一瞬間覺得,華州上空的赤焰仿佛是大唐帝國最後的餘暉……
平安火不至,妖魔鬼怪生。
長安城內,久久不見潼關、華州報平安,李隆基急令張守瑜派一百飛龍禁軍出城查探。不等飛龍禁軍迴轉,皇城附近各坊內湧出不少人狂聲疾唿:“潼關破了!盛王戰死!誅殺奸相才能保平安!”
叛軍猛攻潼關不休,長安民眾本就惶恐不安,如今見潼關平安火遲遲不至,城東火光隱隱閃爍,更是嚇得魂飛魄散。一聽說殺楊國忠可保自身平安,仿佛溺水之人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不顧辨別真假就加入唿喊隊伍。
一路路瘋狂民眾衝破武侯阻攔,若狂暴的山溪匯向宜陽坊,抵達楊國忠府邸時已聚成波濤洶湧的怒潮。
京兆府尹鮮於向聽聞城內有暴民鬧事,急調萬年、長安兩縣衙役去驅散人群。可傳令的心腹還未步出京兆府官衙,就被人用長箭射死。百餘名麵蒙黑巾的武士蜂擁而入,闖入官衙刺死鮮於向後迅疾離去。
鮮於向命喪黃泉之時,數百名全身披掛的武士手持強弓硬弩、橫刀圓盾,混雜在瘋癲的暴民中逼近楊國忠宅。
安祿山起兵後,楊國忠對自身安危極其關注,特意從劍南征調五百精銳牙兵看家護院。刺客逼近宅院時被劍南牙兵發現,雙方隔牆對射,宜陽坊內頓時亂成一鍋粥,同在一坊的高仙芝府也受到波及。
適逢吐蕃使者恩蘭?達紮路恭夜會楊國忠密談吐蕃出兵援助大唐平叛,他聽廝殺聲起,急帶數十親衛騎馬從後門撤離。不料楊國忠的府邸早被刺客和越積越多的民眾圍的水泄不通,他甫出後門,就聽人大喊:“楊國忠勾結吐蕃,意圖謀反!”
情緒激動的民眾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想將恩蘭?達紮路恭一行拽下馬來。好在恩蘭?達紮路恭甚是機警,在長安出行從來都內穿鎖子甲,隨從則披掛重鎧。他見暴民行將抓住他的袖子,急率親衛抽刀一陣猛劈,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逃之夭夭。
劍南軍與南詔、吐蕃鏖戰數年,死傷極為慘重。正依牆抵抗的劍南牙兵聽聞楊國忠偷會吐蕃使者,無不義憤填膺。或棄械投降,或倒戈開門,臂纏白巾的刺客殺入楊宅,將楊國忠及其家眷悉數刺殺,然後又挾裹民眾闖入虢國夫人、韓國夫人等人金碧輝煌的宅院。
武士們將楊氏滿門誅殺殆盡,唯有不在府中的虢國夫人僥幸逃過一劫。憤怒的民眾則將富麗奢華的五楊府洗劫一空。聞訊而來的南衙衛兵見民意洶洶,不僅不阻攔,反加入到搶劫行列中。
待民眾情緒稍稍安定,忽有數百人齊聲喊道:“奸相已死,奸妃尚在!不除奸妃,吾輩將死無葬身之地!”
此時守衛宮城的飛龍禁軍已探知宜陽坊爆發騷亂、右相楊國忠遇刺身亡。在大明宮當值的高力士與夜宿皇城的李泌商議後,連忙收攏飛龍禁軍固守大明宮和城北禁苑,並派一千輕騎疾奔中渭橋,守住宮城聯絡中外的通道;同時火速請聖人下詔,傳令藍田關防禦使席元慶、蒲津渡防禦使劉破虜、劍南節度副使崔圓、沙陀葉護朱邪骨咄支等率兵進京勤王。
經李泌力諫,猶豫再三的聖人又給遠在河東的王正見、李光弼分別發了一道勤王詔書。
一番忙亂方將調兵詔書悉數發出,李泌正欲提醒高力士“請”太子和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入宮,卻聽不宣自來的東宮內侍李靜忠在殿外尖聲喊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驚聞城內生亂,擔憂暴民驚擾聖駕,已出宮平息騷亂去了。”
日落長安夜色濃,魑魅魍魎鬼影重。
華州東官道上,一臉狂喜的廣平王策馬狂奔之際,下意識摸了摸胸前,愕然發現從不離身的玉佩不見了!
“壞了!”李俶驀然憶起史朝義的刀鋒劃傷過自己的頸部,玉佩十之八九就是那時丟的:“怎麽辦?重返華州?不行,某還有大事要辦……”
李俶狠狠心咬了咬牙,想起父親常說的“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節”,催馬馳向群魔亂舞的長安城。
而早在廣平王之前,河中兵馬使李定邦已率部下趁亂潛入長安,帶著血痕未消的陌刀直奔崇仁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