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天下人都清楚,隻要李淵不死,李二和李承乾這對父子就還能維持著表麵的和諧。
但如今李淵死了,未來究竟會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李承乾的大明的確是威脅到了李二這個正值壯年的帝王。
不是說李承乾的存在顯得李二無能。
這話誰也不敢說,雖然這些年李承乾的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但李二能登臨大寶,那也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李承乾真正威脅到李二的東西,隻有一個,那便是權利。
作為帝王,富有四海,一言可決人生死,也可一言讓一個乞丐一飛衝天,這就是權利。
但如今呢?
李二連自己的皇位想傳給誰都不敢貿然做主,這種憋屈是他無法忍受的。
別看他在前些年曾把象征著儲君之位的長安府尹一職給了李恪,但他能做的也就隻有這麽多了。
更多的,他也得思量。
沒辦法,如今的李承乾翅膀硬了,那是真的硬了,麾下控弦之士數十萬之多,如果他敢立李恪或者李泰為太子,未來會發生什麽,就連他都不敢保證。
可能真到了他駕崩的時候,李承乾也真敢馬踏長安!
無他,就因為李承乾已經有了這個能力!
換句話來說,李承乾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
有些時候,李二每每想到這些,都有些後悔,當初怎麽就豬油蒙了心,讓這家夥出了長安?
也正是因此,這些年,李二其實一直都在等,等一個機會。
而這個機會,就是李淵駕崩!
所以,當李淵駕崩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李二一臉悲痛地趕走了所有人,然後獨自在甘露殿裏大笑。
“終於等到了,終於讓朕等到了!這兩年,朕還真擔心熬不過你!”
他大喜!
這麽多年,對李承乾的束手無策,終於等到機會好好收拾收拾這個臭小子了。
至於說李淵死了他有多悲痛?
嗬嗬,他巴不得李淵早點兒死……
這老東西,他是殺不能殺,打不能打,罵不能罵的……這些年雖然退位了,可也是真沒少折騰!
也沒少給他製造麻煩。
關鍵是,這老東西隻要還活著一天,就仿佛是在告訴世人,他李二囚禁了自己的父親!
在這個以孝治國的年代,這就是他李二最大的汙點!
獨自慶祝了一番後,李二收斂了臉上的笑容,一臉沉重的深唿了一口氣,隨即,一行清淚從其臉頰上滴落了下來。
這才腳步沉重的,親自打開了甘露殿的大門。
而躬身候在外麵的宮女內侍一見李二這神情,還以為李二是因為喪父之痛,太過傷心了,便紛紛躬身道:“還請陛下節哀。”
李二聞言,倒也沒搭理他們,吐了一口氣,一臉悲痛地說道:“明旨告天下,太上皇駕崩,宣天下各地諸王、宗親,進京舉哀。”
內侍聞言,立馬領命而去。
而當房玄齡聽到李二要宣天下各地諸王,進京為太上皇舉哀的時候,整個人都呆住了!
“你這是咋了?”和房玄齡一同聞訊進宮的溫彥博,看到房玄齡這模樣,當即就呆住了。
“你剛剛沒聽到?”房玄齡問道,“陛下要宣天下諸王進京為太上皇舉哀!曆朝曆代,先皇駕崩,可有如此先例?”
溫彥博想了想,搖了搖頭:“這事兒沒可比性啊?”
曆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太上皇的是劉邦他爹,劉太公,可那時候劉太公墳頭草都一丈高了吧?
真要說起來,李淵才是曆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根本就沒有先例可言。
“可先皇駕崩,諸位誰敢妄動?還進京舉哀?”房玄齡有氣無力地說道,“伱還沒聽明白陛下是在宣召何人進京麽?
亂了啊,天下要亂了啊……”
說到這裏,房玄齡抬頭看天,滄桑的臉上滿是憂心。
到了這會兒,他終於知道這幾年李二一直在等什麽了,他等的就是今天!
等的,就是李淵駕崩!
想到這裏,看向甘露殿的方向,房玄齡暗暗搖了搖頭,心說:“陛下當真是好手段啊,不廢一兵一卒,就將問題解決了,以孝治國,孝大於天,誰敢忤逆?
縱使陛下這樣的狠人,也不敢對太上皇動手,殿下又如何能逃過這套枷鎖?”
“你到底在說什麽?”溫彥博還是有些沒聽明白,當然,這不是說他愚笨,而是事出突然,他的反應力可沒房玄齡那麽快。
房玄齡擺了擺手,道:“你還不明白麽?你聽聽陛下的旨意,天下諸王,宗親!是天下,不是大唐!”
“你是說陛下要召殿下迴京為太上皇奔喪?”溫彥博聞言也是一驚,著實是嚇了一跳,甚至都不由自主的後退了一步。
“等下,這是好事兒啊!”可仔細一想,溫彥博一步上前,道,“如此一來,你我甚至滿朝堂官員擔心的事兒,就不會發生了吧!”
“你啊……”房玄齡沒好氣地說道,“你也不想想,那位他願意迴來麽!或者說,他敢迴來麽?
就算他敢?他麾下數十萬的將士,能讓他迴來麽?
在大明,他是就是王,說句不該說的,在大明他是無冕之皇!
迴了長安,他最多也隻是個太子……”
“可大唐以孝治國,殿下要是不迴來……”溫彥博說到這裏,也不敢說下去了。
真要發生了這樣的事兒,屆時,滿朝堂怕都是廢太子的聲音了。
這都不是立場的問題,這是整個大唐都在堅守的東西!
說白了,李二這一手,那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以孝道逼迫李承乾做出選擇。
而當李二的一道旨意傳出,所有人都驚住了!
要出事了……
……
就在長安為李淵治喪的時候,大趙王廷,清水城。
李元景整個人都呆住了。
李二傳天下諸王、宗親迴京的消息,他已經收到了。
其實,早在李淵身體不好的時候,他就已經準備好了派顧建章代表他和他的大趙王廷入長安。
甚至,李淵還親自給他寫過一封信,說是他駕崩後,不用他迴來,好好經營大趙王廷即可。
可誰知道,李二會下發這麽一道旨意。
這會兒,顧建章、林州等人也是紛紛勸阻道:“殿下,長安不能迴,此去一迴,怕是迴不來了!”
“你以為本王不知道?”李元景皺著眉頭道,“本王那位皇兄想做什麽,本王比你們清楚,可……”
他也沒法說下去了。
“殿下。”顧建章聞言說道,“曆代先皇駕崩,都沒有開過這個先例吧?”
“能一樣麽?”李元景也不是傻子,當即說道,“曆代先皇駕崩,就番的諸王膽敢擅動,必將以謀逆處之!
但情況不一樣?
那是因為新皇登基,皇位不穩。
可本王那皇兄登基多少年了?
這會兒,諸王進京能翻得了天不成……
哎,還是本王小看了皇兄,他是真沒想給我留下一條活路啊……”
扣上了一個孝道有虧的帽子,他未來想翻身都難!
“何須懼他?”林州聞言,腰板一挺,說道,“如今我大趙王廷自成一國,他大唐皇帝的旨意還傳不到我大趙王廷來!”
“哼……”李元景冷哼一聲,“若是此番本王真被扣上了孝道有虧的帽子,未來長安那些家夥就會借此向本王發難。
就算是動兵,也未嚐不可!”
說到這裏,李元景也是一臉的頭疼。
動兵啊,隻要有個借口就行了,就算是在你的地盤上走丟了一隻雞,那也是一個可以製造衝突的借口。
加上他本就背棄了大唐,若是再被扣上孝道有虧的帽子,那不忠不義不孝他幾乎都快占全了。
屆時就算長安那邊對他動兵,估計天下人也隻會說一句,該!
如今李二之所以還沒收拾他,就是因為沒辦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殿下,要不要問問大明那邊的意思?”就在這時,顧建章說道,“此番可不止殿下麵對如此為難的處境,大明的那位,怕是比殿下更加為難。
而且,老臣覺得,此番大唐皇帝如此施為,可能針對的並不是殿下,而是大明的那位。”
言外之意,那就是摟草打兔子。
李元景又何嚐不知道這個問題,當下也是無奈道:“不一樣的,大明有和大唐對抗的能力,我們有什麽?
你們看看這幾年,我大趙王廷,究竟像個什麽樣子?
雖說自成一國,可連國內的動亂都壓不下去。
這幾年,當初那些吐穀渾的餘孽是愈演愈烈,就差打到本王的清水城了!”
說到這個,林州尷尬的低下了頭。
這是他的鍋,逃不掉。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元景才沒有底氣,所以一聽到李二的旨意,整個人都慌了。
不過最終,李元景還是歎了口氣,說道:“準備一下吧,本王親自去日月山!”
沒辦法,他隻能求助李承乾了。
他敢打賭,他要是迴了長安,第二天清水川就得換主人!
……
同一時間,日月山。
經過三年時間的蛻變,李承乾也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毛頭小子了。
而他身邊,長樂也出落得亭亭玉立的。
不過可能是因為長大了吧,長樂倒也沒像以前那樣,不管去哪裏都要牽著李承乾的手。
如今的長樂,在日月山那也是小霸王一般的存在。
不管誰在日月山敢欺負人,她隻要看到了,一定會站在絕對‘正義’的一方,主持公道,美其名曰,青天在世!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她難免判過一些稀裏糊塗的案,不過縱使如此,都不影響她在日月山的絕對聲望。
是的,如今的長樂,那可是日月山,乃至大明最有聲望的家夥。
李承乾早些年不是給她置辦了一間店鋪麽?
這兩年,也被她改了,改成了一個衙門,名曰青天衙門,主打的就是為人伸冤。
這也賴李承乾,以前為了哄這個小家夥,沒少給她講少年包青天的故事,這一講,小家夥就上心了,愣是折騰出了這麽個遊離於大明王廷編製之外的青天衙門。
當然,李承乾也沒阻止,這小家夥,本就缺乏自信,讓她折騰就是。
他又不需要長樂能做什麽,隻要她能開開心心的,那比什麽都好。
至於說長樂會不會判出什麽糊塗案,他也不在意,小家夥心性善良人又聰明,真要遇到拿捏不懂的,馬上就屁顛屁顛找人幫忙了。
就連李承乾都被她抓去做了幾次壯丁。
不過,這也使得小家夥在日月山的聲望越來越高,畢竟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小家夥是真的在伸張正義。
善良的孩子,總是會得到別人的讚許,尤其是背景強大還善良的孩子。
“大哥,還多久啊!”就在這時,長樂踮起腳尖左看右看地說道,“我衙門裏還好多事兒呢。”
“該。”李承乾迴過頭用手指捏了捏她的鼻子說道,“之前是你自己跑少年軍忽悠房遺愛他們幫你抓人,還答應了別人,隻要人抓到了,少年軍成軍的時候,你就親自給他們授旗,報應來了吧?”
“我那是忽悠麽?”長樂搖了搖頭掙脫了李承乾的手,這才說道,“他們作為大明將士,幫老百姓做點兒事兒,怎麽就是忽悠呢?
再說了,我是答應給他們授旗,但誰知道,少年軍成軍的儀式這麽麻煩,一上午了,都還沒完,早知道當初就不答應了。”
說著,長樂也是有些不耐煩了。
雖然三年過去了,但長樂還是個小孩子心性,當然,就算如今,她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中學生,加上身份的原因,那還真是正兒八經的公主病。
不過雖然如此,但長樂還是耐著性子等著。
矯情是一迴事兒,信守承諾是另外一迴事兒。
李承乾聞言,笑了笑,也沒多言,目光看向了下方的少年軍。
說起來,這支少年軍組建已有數年,操練也操練了數年,配備的也幾乎是大明最先進的軍械。
可以說,李承乾是對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是以,此次少年軍成軍,不單單李承乾來了,長樂來了,大明朝堂上的眾人幾乎都來了。
此時,眾人看著下方那些褪去了青澀的少年,一個個剛毅而又堅定的模樣,眾人也是感慨許多。
“殿下,此番少年軍已然成軍了,那薛仁貴是不是可以交還我兵部了啊?”伊原峰看著打在頭陣的薛仁貴,眼熱得不行。
當初攻伐慕容順的時候,他就領教過這家夥的生猛,也一直想將其招攬至麾下,結果李承乾讓他訓練少年軍,他也就沒法了。
不過如今少年軍成軍了,他又開始打起了這個主意。
“他去了兵部,這支新軍莫不是你來帶?”李承乾沒好氣地說道。
他之所以要弄少年軍,就是希望給薛仁貴打造一支如指臂使的大軍。
伊原峰倒也沒生氣,隻是聽到李承乾這話,十分震驚而已!
殿下這是要把新軍交給薛仁貴啊!
先不說薛仁貴有沒有功勞足以統領一軍,就自己練兵自己帶,殿下這是有多信任這家夥?
“殿下,長安急報!”就在這時,吳安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李承乾隻要看到他,就知道準沒好事兒發生。
當然,這也不至於讓他遷怒吳安,畢竟人家就是幹這個的。
“說。”
“殿下,大唐太上皇駕崩了。”吳安也不敢耽擱,直接說道,“長安最新消息,大唐皇帝宣天下諸王、宗親迴京舉哀。”
聽到李淵駕崩了,李承乾也隻是微微一愣,但也並不意外。
畢竟,還真沒幾個人比他更清楚李淵的身體狀況了。
他太清楚李淵活著對他有多重要了,所以,他是比任何人都在意李淵的身體狀況了。
至於李二這一手,他也料到了。
要不是料到了,他也不會派人去給李淵看病。
同樣聽到這消息的眾人,當即也是一愣。
宣天下諸王、宗親?
這不是明擺著宣李承乾迴長安奔喪麽?
當即,契苾何力就站出來說道:“殿下,迴長安萬萬不可!”
一聽契苾何力這麽說,那些還沒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當即也站了出來附和道。
開什麽玩笑,李承乾要是迴了長安,那他們之前做的一切,就功虧一簣了。
怎的?
李承乾迴長安還能帶著大軍不成?
鬧呢!
那他媽是奔喪好不!
這一迴長安,再想離開,那就難了啊。
當下,眾人都有些憂心忡忡的。
“哼,道德綁架麽?”李承乾冷哼了一聲,心說,“隻要我沒道德,誰他媽也別想綁架我!”
當然,這話他也隻能在心裏說說。
“確實,大唐此舉,就是用孝道逼迫殿下迴長安。”契苾何力當即說道,“可這一旦迴去,那殿下這麽多年苦心經營的大明王廷,怕就成了他人的嫁衣。”
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李承乾迴長安的。
那他危險了。
皇位之爭啊,從來就沒有平和過的!
“可若是不迴去的話,殿下孝道有虧啊。”長孫衝悠悠地說道。
這才是最難辦的事兒。
不管怎麽說,李承乾都是嫡長孫,李淵死了,他理應迴長安奔喪的。
而他這麽一說,眾人也是沉默了。
的確,這事兒,難搞!
新軍名字卡住了,實在想不出來,誰想個名字,畢竟是薛仁貴的軍隊……名字得響亮點兒。
(本章完)
但如今李淵死了,未來究竟會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李承乾的大明的確是威脅到了李二這個正值壯年的帝王。
不是說李承乾的存在顯得李二無能。
這話誰也不敢說,雖然這些年李承乾的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但李二能登臨大寶,那也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李承乾真正威脅到李二的東西,隻有一個,那便是權利。
作為帝王,富有四海,一言可決人生死,也可一言讓一個乞丐一飛衝天,這就是權利。
但如今呢?
李二連自己的皇位想傳給誰都不敢貿然做主,這種憋屈是他無法忍受的。
別看他在前些年曾把象征著儲君之位的長安府尹一職給了李恪,但他能做的也就隻有這麽多了。
更多的,他也得思量。
沒辦法,如今的李承乾翅膀硬了,那是真的硬了,麾下控弦之士數十萬之多,如果他敢立李恪或者李泰為太子,未來會發生什麽,就連他都不敢保證。
可能真到了他駕崩的時候,李承乾也真敢馬踏長安!
無他,就因為李承乾已經有了這個能力!
換句話來說,李承乾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
有些時候,李二每每想到這些,都有些後悔,當初怎麽就豬油蒙了心,讓這家夥出了長安?
也正是因此,這些年,李二其實一直都在等,等一個機會。
而這個機會,就是李淵駕崩!
所以,當李淵駕崩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李二一臉悲痛地趕走了所有人,然後獨自在甘露殿裏大笑。
“終於等到了,終於讓朕等到了!這兩年,朕還真擔心熬不過你!”
他大喜!
這麽多年,對李承乾的束手無策,終於等到機會好好收拾收拾這個臭小子了。
至於說李淵死了他有多悲痛?
嗬嗬,他巴不得李淵早點兒死……
這老東西,他是殺不能殺,打不能打,罵不能罵的……這些年雖然退位了,可也是真沒少折騰!
也沒少給他製造麻煩。
關鍵是,這老東西隻要還活著一天,就仿佛是在告訴世人,他李二囚禁了自己的父親!
在這個以孝治國的年代,這就是他李二最大的汙點!
獨自慶祝了一番後,李二收斂了臉上的笑容,一臉沉重的深唿了一口氣,隨即,一行清淚從其臉頰上滴落了下來。
這才腳步沉重的,親自打開了甘露殿的大門。
而躬身候在外麵的宮女內侍一見李二這神情,還以為李二是因為喪父之痛,太過傷心了,便紛紛躬身道:“還請陛下節哀。”
李二聞言,倒也沒搭理他們,吐了一口氣,一臉悲痛地說道:“明旨告天下,太上皇駕崩,宣天下各地諸王、宗親,進京舉哀。”
內侍聞言,立馬領命而去。
而當房玄齡聽到李二要宣天下各地諸王,進京為太上皇舉哀的時候,整個人都呆住了!
“你這是咋了?”和房玄齡一同聞訊進宮的溫彥博,看到房玄齡這模樣,當即就呆住了。
“你剛剛沒聽到?”房玄齡問道,“陛下要宣天下諸王進京為太上皇舉哀!曆朝曆代,先皇駕崩,可有如此先例?”
溫彥博想了想,搖了搖頭:“這事兒沒可比性啊?”
曆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太上皇的是劉邦他爹,劉太公,可那時候劉太公墳頭草都一丈高了吧?
真要說起來,李淵才是曆史上第一個太上皇。
根本就沒有先例可言。
“可先皇駕崩,諸位誰敢妄動?還進京舉哀?”房玄齡有氣無力地說道,“伱還沒聽明白陛下是在宣召何人進京麽?
亂了啊,天下要亂了啊……”
說到這裏,房玄齡抬頭看天,滄桑的臉上滿是憂心。
到了這會兒,他終於知道這幾年李二一直在等什麽了,他等的就是今天!
等的,就是李淵駕崩!
想到這裏,看向甘露殿的方向,房玄齡暗暗搖了搖頭,心說:“陛下當真是好手段啊,不廢一兵一卒,就將問題解決了,以孝治國,孝大於天,誰敢忤逆?
縱使陛下這樣的狠人,也不敢對太上皇動手,殿下又如何能逃過這套枷鎖?”
“你到底在說什麽?”溫彥博還是有些沒聽明白,當然,這不是說他愚笨,而是事出突然,他的反應力可沒房玄齡那麽快。
房玄齡擺了擺手,道:“你還不明白麽?你聽聽陛下的旨意,天下諸王,宗親!是天下,不是大唐!”
“你是說陛下要召殿下迴京為太上皇奔喪?”溫彥博聞言也是一驚,著實是嚇了一跳,甚至都不由自主的後退了一步。
“等下,這是好事兒啊!”可仔細一想,溫彥博一步上前,道,“如此一來,你我甚至滿朝堂官員擔心的事兒,就不會發生了吧!”
“你啊……”房玄齡沒好氣地說道,“你也不想想,那位他願意迴來麽!或者說,他敢迴來麽?
就算他敢?他麾下數十萬的將士,能讓他迴來麽?
在大明,他是就是王,說句不該說的,在大明他是無冕之皇!
迴了長安,他最多也隻是個太子……”
“可大唐以孝治國,殿下要是不迴來……”溫彥博說到這裏,也不敢說下去了。
真要發生了這樣的事兒,屆時,滿朝堂怕都是廢太子的聲音了。
這都不是立場的問題,這是整個大唐都在堅守的東西!
說白了,李二這一手,那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以孝道逼迫李承乾做出選擇。
而當李二的一道旨意傳出,所有人都驚住了!
要出事了……
……
就在長安為李淵治喪的時候,大趙王廷,清水城。
李元景整個人都呆住了。
李二傳天下諸王、宗親迴京的消息,他已經收到了。
其實,早在李淵身體不好的時候,他就已經準備好了派顧建章代表他和他的大趙王廷入長安。
甚至,李淵還親自給他寫過一封信,說是他駕崩後,不用他迴來,好好經營大趙王廷即可。
可誰知道,李二會下發這麽一道旨意。
這會兒,顧建章、林州等人也是紛紛勸阻道:“殿下,長安不能迴,此去一迴,怕是迴不來了!”
“你以為本王不知道?”李元景皺著眉頭道,“本王那位皇兄想做什麽,本王比你們清楚,可……”
他也沒法說下去了。
“殿下。”顧建章聞言說道,“曆代先皇駕崩,都沒有開過這個先例吧?”
“能一樣麽?”李元景也不是傻子,當即說道,“曆代先皇駕崩,就番的諸王膽敢擅動,必將以謀逆處之!
但情況不一樣?
那是因為新皇登基,皇位不穩。
可本王那皇兄登基多少年了?
這會兒,諸王進京能翻得了天不成……
哎,還是本王小看了皇兄,他是真沒想給我留下一條活路啊……”
扣上了一個孝道有虧的帽子,他未來想翻身都難!
“何須懼他?”林州聞言,腰板一挺,說道,“如今我大趙王廷自成一國,他大唐皇帝的旨意還傳不到我大趙王廷來!”
“哼……”李元景冷哼一聲,“若是此番本王真被扣上了孝道有虧的帽子,未來長安那些家夥就會借此向本王發難。
就算是動兵,也未嚐不可!”
說到這裏,李元景也是一臉的頭疼。
動兵啊,隻要有個借口就行了,就算是在你的地盤上走丟了一隻雞,那也是一個可以製造衝突的借口。
加上他本就背棄了大唐,若是再被扣上孝道有虧的帽子,那不忠不義不孝他幾乎都快占全了。
屆時就算長安那邊對他動兵,估計天下人也隻會說一句,該!
如今李二之所以還沒收拾他,就是因為沒辦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殿下,要不要問問大明那邊的意思?”就在這時,顧建章說道,“此番可不止殿下麵對如此為難的處境,大明的那位,怕是比殿下更加為難。
而且,老臣覺得,此番大唐皇帝如此施為,可能針對的並不是殿下,而是大明的那位。”
言外之意,那就是摟草打兔子。
李元景又何嚐不知道這個問題,當下也是無奈道:“不一樣的,大明有和大唐對抗的能力,我們有什麽?
你們看看這幾年,我大趙王廷,究竟像個什麽樣子?
雖說自成一國,可連國內的動亂都壓不下去。
這幾年,當初那些吐穀渾的餘孽是愈演愈烈,就差打到本王的清水城了!”
說到這個,林州尷尬的低下了頭。
這是他的鍋,逃不掉。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元景才沒有底氣,所以一聽到李二的旨意,整個人都慌了。
不過最終,李元景還是歎了口氣,說道:“準備一下吧,本王親自去日月山!”
沒辦法,他隻能求助李承乾了。
他敢打賭,他要是迴了長安,第二天清水川就得換主人!
……
同一時間,日月山。
經過三年時間的蛻變,李承乾也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毛頭小子了。
而他身邊,長樂也出落得亭亭玉立的。
不過可能是因為長大了吧,長樂倒也沒像以前那樣,不管去哪裏都要牽著李承乾的手。
如今的長樂,在日月山那也是小霸王一般的存在。
不管誰在日月山敢欺負人,她隻要看到了,一定會站在絕對‘正義’的一方,主持公道,美其名曰,青天在世!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她難免判過一些稀裏糊塗的案,不過縱使如此,都不影響她在日月山的絕對聲望。
是的,如今的長樂,那可是日月山,乃至大明最有聲望的家夥。
李承乾早些年不是給她置辦了一間店鋪麽?
這兩年,也被她改了,改成了一個衙門,名曰青天衙門,主打的就是為人伸冤。
這也賴李承乾,以前為了哄這個小家夥,沒少給她講少年包青天的故事,這一講,小家夥就上心了,愣是折騰出了這麽個遊離於大明王廷編製之外的青天衙門。
當然,李承乾也沒阻止,這小家夥,本就缺乏自信,讓她折騰就是。
他又不需要長樂能做什麽,隻要她能開開心心的,那比什麽都好。
至於說長樂會不會判出什麽糊塗案,他也不在意,小家夥心性善良人又聰明,真要遇到拿捏不懂的,馬上就屁顛屁顛找人幫忙了。
就連李承乾都被她抓去做了幾次壯丁。
不過,這也使得小家夥在日月山的聲望越來越高,畢竟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小家夥是真的在伸張正義。
善良的孩子,總是會得到別人的讚許,尤其是背景強大還善良的孩子。
“大哥,還多久啊!”就在這時,長樂踮起腳尖左看右看地說道,“我衙門裏還好多事兒呢。”
“該。”李承乾迴過頭用手指捏了捏她的鼻子說道,“之前是你自己跑少年軍忽悠房遺愛他們幫你抓人,還答應了別人,隻要人抓到了,少年軍成軍的時候,你就親自給他們授旗,報應來了吧?”
“我那是忽悠麽?”長樂搖了搖頭掙脫了李承乾的手,這才說道,“他們作為大明將士,幫老百姓做點兒事兒,怎麽就是忽悠呢?
再說了,我是答應給他們授旗,但誰知道,少年軍成軍的儀式這麽麻煩,一上午了,都還沒完,早知道當初就不答應了。”
說著,長樂也是有些不耐煩了。
雖然三年過去了,但長樂還是個小孩子心性,當然,就算如今,她也就相當於後世的中學生,加上身份的原因,那還真是正兒八經的公主病。
不過雖然如此,但長樂還是耐著性子等著。
矯情是一迴事兒,信守承諾是另外一迴事兒。
李承乾聞言,笑了笑,也沒多言,目光看向了下方的少年軍。
說起來,這支少年軍組建已有數年,操練也操練了數年,配備的也幾乎是大明最先進的軍械。
可以說,李承乾是對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是以,此次少年軍成軍,不單單李承乾來了,長樂來了,大明朝堂上的眾人幾乎都來了。
此時,眾人看著下方那些褪去了青澀的少年,一個個剛毅而又堅定的模樣,眾人也是感慨許多。
“殿下,此番少年軍已然成軍了,那薛仁貴是不是可以交還我兵部了啊?”伊原峰看著打在頭陣的薛仁貴,眼熱得不行。
當初攻伐慕容順的時候,他就領教過這家夥的生猛,也一直想將其招攬至麾下,結果李承乾讓他訓練少年軍,他也就沒法了。
不過如今少年軍成軍了,他又開始打起了這個主意。
“他去了兵部,這支新軍莫不是你來帶?”李承乾沒好氣地說道。
他之所以要弄少年軍,就是希望給薛仁貴打造一支如指臂使的大軍。
伊原峰倒也沒生氣,隻是聽到李承乾這話,十分震驚而已!
殿下這是要把新軍交給薛仁貴啊!
先不說薛仁貴有沒有功勞足以統領一軍,就自己練兵自己帶,殿下這是有多信任這家夥?
“殿下,長安急報!”就在這時,吳安急急忙忙跑了過來。
李承乾隻要看到他,就知道準沒好事兒發生。
當然,這也不至於讓他遷怒吳安,畢竟人家就是幹這個的。
“說。”
“殿下,大唐太上皇駕崩了。”吳安也不敢耽擱,直接說道,“長安最新消息,大唐皇帝宣天下諸王、宗親迴京舉哀。”
聽到李淵駕崩了,李承乾也隻是微微一愣,但也並不意外。
畢竟,還真沒幾個人比他更清楚李淵的身體狀況了。
他太清楚李淵活著對他有多重要了,所以,他是比任何人都在意李淵的身體狀況了。
至於李二這一手,他也料到了。
要不是料到了,他也不會派人去給李淵看病。
同樣聽到這消息的眾人,當即也是一愣。
宣天下諸王、宗親?
這不是明擺著宣李承乾迴長安奔喪麽?
當即,契苾何力就站出來說道:“殿下,迴長安萬萬不可!”
一聽契苾何力這麽說,那些還沒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當即也站了出來附和道。
開什麽玩笑,李承乾要是迴了長安,那他們之前做的一切,就功虧一簣了。
怎的?
李承乾迴長安還能帶著大軍不成?
鬧呢!
那他媽是奔喪好不!
這一迴長安,再想離開,那就難了啊。
當下,眾人都有些憂心忡忡的。
“哼,道德綁架麽?”李承乾冷哼了一聲,心說,“隻要我沒道德,誰他媽也別想綁架我!”
當然,這話他也隻能在心裏說說。
“確實,大唐此舉,就是用孝道逼迫殿下迴長安。”契苾何力當即說道,“可這一旦迴去,那殿下這麽多年苦心經營的大明王廷,怕就成了他人的嫁衣。”
他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李承乾迴長安的。
那他危險了。
皇位之爭啊,從來就沒有平和過的!
“可若是不迴去的話,殿下孝道有虧啊。”長孫衝悠悠地說道。
這才是最難辦的事兒。
不管怎麽說,李承乾都是嫡長孫,李淵死了,他理應迴長安奔喪的。
而他這麽一說,眾人也是沉默了。
的確,這事兒,難搞!
新軍名字卡住了,實在想不出來,誰想個名字,畢竟是薛仁貴的軍隊……名字得響亮點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