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日頭。
明晃晃的天空除了那顆滾燙得就要爆炸的太陽,什麽也沒有。
鎖命崖的樹木被炙烤得焦臭。隻要劃根火柴,就能把整個山燒紅。
李思城去了兩趟縣城,找到老校長,說自己的村子裏有很多木材。學校要蓋教學樓,需要很多木材。老校長很喜歡李思城。這個孩子誠實,人品好。雖然已有很多人前來洽談過,但老校長與承建新樓的包工頭關係不錯,便答應找包工頭談談。
瘦得像馬猴的包工頭在李思城的勸說下三顧清泉村。木材不錯,尤以楠木為多。李思城又與包工頭去了現在的村支書以前的劉會計劉二娃家。幾經撮合,終於拍了板。清泉村將選出20名勞力砍木頭,負責把木頭放在雙河邊的公路上,然後由包工頭派車拉到縣城去。
每人每天三塊錢的工錢。就這工錢,也清泉村出賣勞動力曆史以來早高的。
活是李思城找的。村裏的20名勞力雖然經過激烈的競爭甚至大打出手,但誰也沒有資格與瘦小的李思城爭。他們感謝李思城為他們找了一份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活。
因此,每天早晨李思城去擔水時,他們都客氣地讓他。讓他李思城不好意思。
山裏人有時魯莽,但也樸實。
李思城的工作是調度,也就是協調大家砍伐。
包工頭請李思城在雙河鎮最好的飯館吃了一頓飯,花了十五塊錢,點了八個菜。李思城等包工頭喝醉了酒紅著眼離去時,便把早已預備好的塑料袋把盤子裏剩下的菜三下五除二全部倒了進去,帶迴了家裏。
包工頭答應給李思城每天五塊錢的工資。五塊錢,能買一件上檔次的襯衣!五塊錢,能給媽媽抓兩付藥!
包工頭說:“李老弟,你是學校的尖子生,老校長沒少誇你。清泉村的事你熟,我就把這攤子事交給你了。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幫我照應好。”
李思城當然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但他同時也不願意自己每天甩著手拿那五塊錢。
太陽很毒。李思城也像村裏的大哥們一樣脫光了衣服,隻用一條破毛巾搭在肩上。他的皮膚很白,身材高挑而瘦,讓村裏的大哥們笑他是娘們兒的身材。可是一個星期過去,李思城的皮膚變得黑黑的,隨手一拍就能掉下鬆脫的皮來。
李思城扛著大鋸子,和哥們在毒日頭下鋸木頭。李思城的汗已經在背上結成了白花花的鹽,這些鹽經常和蛻下來的皮一起掉落;李思城的襠部被汗水浸泡得發紅泡得酸臭最後腐爛,他隻是在河水裏衝洗後再灑上隨身帶著的雲南白藥。爛襠在鑽心的疼痛後結了痂,結了疤。然而沒的結過痂結過疤的地方又接著爛;李思城的肩頭早已壓熟,壓出鮮血,壓破了皮,壓成了死肉,壓得麻木壓得平坦。兩三百斤重在木頭即使小的那一頭壓在他的肩上,他那隻有16歲的肩哪經得起粗糙的木頭的擠壓和磨擦?每次姐姐為他灑雲南白藥,姐姐的眼淚就會啪啪地掉在地上;李思城的腳已經磨得差不多站不穩了。疼,鑽心的疼。這麽多的重量要用這雙並沒有多少肉的小腳去支撐,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腳心痛得發顫。他那雙不爭氣的軍用膠鞋被滾燙的地麵被山間的碎石荊棘打磨得體無完膚,它也用同樣的辦法打磨李思城的腳,磨出水泡磨出汙血磨出繭子,磨得那雙瘦腳變了形。每晚,李思城在睡覺時把腳像侍候老爺似的放在一個軟軟的枕頭上,再也不敢動它一動,害怕它罷工不幹了;最恨的是那狗日的該死的毒日頭,隨便走到哪裏它都魔鬼似的攆著,烤得李思城眼冒金花喉頭發鹹。特別是頭部,已被烤得沒了思維,隻曉得和大哥們一起上山,一起鋸木頭,一起抬木頭,一起狼吞虎咽家裏人送來的飯。
最要命的是水。山上沒有水,爬上山就得個把鍾頭,再渴也得忍著。常常,李思城渴得想喝自己的尿。要是有河,哪怕幹得隻剩下泥沼的河,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紮下去淹死算了。但當他抬著木頭喉頭冒著煙從山上一瘸一拐地下到雙河公路上,抱著水瓢酣暢淋漓地牛飲時,他感到了生命的暢快,感到了個體的極限在生命中的衝擊和刺痛。
沈華和李思萍流的淚水,比李思城流的血汗還要多。
粗壯的木料山一樣堆放在鎖命崖下雙河邊那條窄窄的公路上。
一個月過去了,砍伐和人工搬運即將結束。就隻等城裏的大汽車來拖了。就隻等那個馬猴似的包工頭帶著黑皮包來點錢了。
隨著木料的增多,李思城在木堆旁邊鋪了張草席,每天晚上四仰八叉躺在上麵,在悶熱的夜裏死睡過去。木頭多了,萬一有人來偷,一根就是十幾塊錢哩!這可是清泉村人都指望著它養家糊口的錢!
這一晚李思城沒有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天空在無邊的黑暗中不再遠而高,似乎就在躺著的李思城的頭頂不遠的地方。久違的風把李思城刮醒,是狂風。李思城感到無邊的黑暗中有石子雨點般射向精赤的上身。他的唿吸變得艱難,他的身體好像隨時都有可能被一陣比一陣大的狂風刮走。
瓢潑的大雨從黑暗中砸下來。那雨緊湊得幾乎沒有縫隙。那雨已經不是雨點,而是直接從天上倒下來的河流。那種撕裂悶熱空氣的唿嘯之聲有如萬馬奔騰。這暴雨來得急。李思城感到臉上灼痛了一下時馬上摸了摸,再往下摸到肚皮上時,他的渾身已找不到一塊幹的地方。
李思城想扔了草席往坡上的家中跑。但他想,如果此時有人偷木頭,肯定一偷一個準。那麽大的雨,傘是沒有用的。他索性趴在木堆旁邊一塊突出的巨石下。他聽到轟然的大雨恨不得把地麵打得沉下去三尺!
雨沒有小。雨在下了十幾分鍾後才聽到了能震碎玻璃的驚雷。閃電如一條條大火蛇在渾濁的天空一閃而逝,再閃再逝;李思城感覺到幹燥的岩石下有許多塵土被驚雷震落,灑在頭上;一會兒,那塵土不再掉,而是變成了水珠,滴在李思城頭上;變成了源源不斷的泥漿,流滿李思城的全身。
看來,這雨已經滲透幹渴得能吸幹一條河的黃土表層。
鎖命崖上的幹溝裏有水聲嘩嘩地流下來。除了暴雨、驚雷的聲響,山間又多了這種伴奏。這種聲音由小變大,漸漸變得轟聲大作。
公路下麵的雙河咆哮起來了。閃電裏,雙河裏渾濁的水越漲越高,以巨大的力量搖撼著規範著它的岸,撞擊著岩石,拍打著泥土。隻浸泡了幾分鍾的泥土還沒來得及鬆軟就已被巨浪大片大片地卷走。
李思城的心突突地跳起來。在閃電的強光中他看見河裏有無數家具和牲口被洪水卷走。他已感到腳下這條窄窄的公路在搖晃。他來不及多想,飛跑到劉二娃家,使勁地撞開了門,大聲喊道:“劉二叔,劉二叔!快,快!我看那木頭要保不住,洪水來了!”
劉二娃立即對裏屋喊:“小三,小三!快,把鑼拿出來!把鑼拿出來!”劉小三還在夢中哩!那麽大的雨,那麽大的雷,他卻睡得鼾聲大作。直到李思城使在他屁股上狠勁地一踹,他才慢騰騰地坐起來吸迴掛在嘴上的涎水。
“當!當!當!”
鑼聲以特有的銅音刺破雨幕,傳向每戶人家。鑼聲是清泉村的號令:凡是聽到鑼聲的清泉村人,家裏的勞力必須全部出來。鑼聲是警報,沒有緊急的事是決不會敲這麵已經幾十歲的了銅鑼的。這規矩是解放以後就定下了的。這麽多年,隻有1959年用過一次。
支書劉二娃還在鎖命嶺上敲鑼,李思城已拖著劉小三到河邊去了。雨小了許多,但仍如小石頭落在背上。
洪水已快要漲到公路上來。
抬走!李思城當機立斷。哪怕把木頭抬到山坡上,哪怕隻向高處移動三五尺,木頭都不會被洪水卷走!他大聲吆喝著劉小三,二人抬起第一根木頭。
手電在雨裏亂閃。村民們來了。嘈嘈的人聲被雷雨聲分割得很零亂。
坡上窄窄的地裏有剛紮下去的紅薯藤。顧不得了,隻要能保住木頭。
洪水已經漲到公路上來。
亂哄哄的人群把公路上的泥漿踩得飛濺。雨水把褲襠濕透。顧不得了;泥漿灌滿了鞋,顧不得了;人們幹脆把鞋踢掉,光著腳丫奮戰!
戰鬥於第二天清晨結束。雙河的水漲到了曆史的最高水位,超過了公路三四尺。
木頭,還是被卷走了幾根。要不是李思城發現得早,搶救得早,或許這堆山一樣的木頭全部卷走了。
村民們都說,思城是好樣的。沒有思城,我們的木頭錢我們的工錢全泡湯了。
可是李思城躺下了。
李思城的腳被劃破了好幾道口子。李思城已經長了繭長了疤的肩又流了血。
16歲的李思城貓一樣躺在母親的懷裏,咯出人生以來的第一口鮮血。
李家一天都沒有開鍋。一家人就默默的坐著,讓淚水浸泡了一天。
一家人都要陪李思城休息。這孩子,已經沒有一點力氣了,連呻吟的力氣都沒有了。
明晃晃的天空除了那顆滾燙得就要爆炸的太陽,什麽也沒有。
鎖命崖的樹木被炙烤得焦臭。隻要劃根火柴,就能把整個山燒紅。
李思城去了兩趟縣城,找到老校長,說自己的村子裏有很多木材。學校要蓋教學樓,需要很多木材。老校長很喜歡李思城。這個孩子誠實,人品好。雖然已有很多人前來洽談過,但老校長與承建新樓的包工頭關係不錯,便答應找包工頭談談。
瘦得像馬猴的包工頭在李思城的勸說下三顧清泉村。木材不錯,尤以楠木為多。李思城又與包工頭去了現在的村支書以前的劉會計劉二娃家。幾經撮合,終於拍了板。清泉村將選出20名勞力砍木頭,負責把木頭放在雙河邊的公路上,然後由包工頭派車拉到縣城去。
每人每天三塊錢的工錢。就這工錢,也清泉村出賣勞動力曆史以來早高的。
活是李思城找的。村裏的20名勞力雖然經過激烈的競爭甚至大打出手,但誰也沒有資格與瘦小的李思城爭。他們感謝李思城為他們找了一份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活。
因此,每天早晨李思城去擔水時,他們都客氣地讓他。讓他李思城不好意思。
山裏人有時魯莽,但也樸實。
李思城的工作是調度,也就是協調大家砍伐。
包工頭請李思城在雙河鎮最好的飯館吃了一頓飯,花了十五塊錢,點了八個菜。李思城等包工頭喝醉了酒紅著眼離去時,便把早已預備好的塑料袋把盤子裏剩下的菜三下五除二全部倒了進去,帶迴了家裏。
包工頭答應給李思城每天五塊錢的工資。五塊錢,能買一件上檔次的襯衣!五塊錢,能給媽媽抓兩付藥!
包工頭說:“李老弟,你是學校的尖子生,老校長沒少誇你。清泉村的事你熟,我就把這攤子事交給你了。我不在的時候,你要幫我照應好。”
李思城當然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但他同時也不願意自己每天甩著手拿那五塊錢。
太陽很毒。李思城也像村裏的大哥們一樣脫光了衣服,隻用一條破毛巾搭在肩上。他的皮膚很白,身材高挑而瘦,讓村裏的大哥們笑他是娘們兒的身材。可是一個星期過去,李思城的皮膚變得黑黑的,隨手一拍就能掉下鬆脫的皮來。
李思城扛著大鋸子,和哥們在毒日頭下鋸木頭。李思城的汗已經在背上結成了白花花的鹽,這些鹽經常和蛻下來的皮一起掉落;李思城的襠部被汗水浸泡得發紅泡得酸臭最後腐爛,他隻是在河水裏衝洗後再灑上隨身帶著的雲南白藥。爛襠在鑽心的疼痛後結了痂,結了疤。然而沒的結過痂結過疤的地方又接著爛;李思城的肩頭早已壓熟,壓出鮮血,壓破了皮,壓成了死肉,壓得麻木壓得平坦。兩三百斤重在木頭即使小的那一頭壓在他的肩上,他那隻有16歲的肩哪經得起粗糙的木頭的擠壓和磨擦?每次姐姐為他灑雲南白藥,姐姐的眼淚就會啪啪地掉在地上;李思城的腳已經磨得差不多站不穩了。疼,鑽心的疼。這麽多的重量要用這雙並沒有多少肉的小腳去支撐,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腳心痛得發顫。他那雙不爭氣的軍用膠鞋被滾燙的地麵被山間的碎石荊棘打磨得體無完膚,它也用同樣的辦法打磨李思城的腳,磨出水泡磨出汙血磨出繭子,磨得那雙瘦腳變了形。每晚,李思城在睡覺時把腳像侍候老爺似的放在一個軟軟的枕頭上,再也不敢動它一動,害怕它罷工不幹了;最恨的是那狗日的該死的毒日頭,隨便走到哪裏它都魔鬼似的攆著,烤得李思城眼冒金花喉頭發鹹。特別是頭部,已被烤得沒了思維,隻曉得和大哥們一起上山,一起鋸木頭,一起抬木頭,一起狼吞虎咽家裏人送來的飯。
最要命的是水。山上沒有水,爬上山就得個把鍾頭,再渴也得忍著。常常,李思城渴得想喝自己的尿。要是有河,哪怕幹得隻剩下泥沼的河,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紮下去淹死算了。但當他抬著木頭喉頭冒著煙從山上一瘸一拐地下到雙河公路上,抱著水瓢酣暢淋漓地牛飲時,他感到了生命的暢快,感到了個體的極限在生命中的衝擊和刺痛。
沈華和李思萍流的淚水,比李思城流的血汗還要多。
粗壯的木料山一樣堆放在鎖命崖下雙河邊那條窄窄的公路上。
一個月過去了,砍伐和人工搬運即將結束。就隻等城裏的大汽車來拖了。就隻等那個馬猴似的包工頭帶著黑皮包來點錢了。
隨著木料的增多,李思城在木堆旁邊鋪了張草席,每天晚上四仰八叉躺在上麵,在悶熱的夜裏死睡過去。木頭多了,萬一有人來偷,一根就是十幾塊錢哩!這可是清泉村人都指望著它養家糊口的錢!
這一晚李思城沒有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天空在無邊的黑暗中不再遠而高,似乎就在躺著的李思城的頭頂不遠的地方。久違的風把李思城刮醒,是狂風。李思城感到無邊的黑暗中有石子雨點般射向精赤的上身。他的唿吸變得艱難,他的身體好像隨時都有可能被一陣比一陣大的狂風刮走。
瓢潑的大雨從黑暗中砸下來。那雨緊湊得幾乎沒有縫隙。那雨已經不是雨點,而是直接從天上倒下來的河流。那種撕裂悶熱空氣的唿嘯之聲有如萬馬奔騰。這暴雨來得急。李思城感到臉上灼痛了一下時馬上摸了摸,再往下摸到肚皮上時,他的渾身已找不到一塊幹的地方。
李思城想扔了草席往坡上的家中跑。但他想,如果此時有人偷木頭,肯定一偷一個準。那麽大的雨,傘是沒有用的。他索性趴在木堆旁邊一塊突出的巨石下。他聽到轟然的大雨恨不得把地麵打得沉下去三尺!
雨沒有小。雨在下了十幾分鍾後才聽到了能震碎玻璃的驚雷。閃電如一條條大火蛇在渾濁的天空一閃而逝,再閃再逝;李思城感覺到幹燥的岩石下有許多塵土被驚雷震落,灑在頭上;一會兒,那塵土不再掉,而是變成了水珠,滴在李思城頭上;變成了源源不斷的泥漿,流滿李思城的全身。
看來,這雨已經滲透幹渴得能吸幹一條河的黃土表層。
鎖命崖上的幹溝裏有水聲嘩嘩地流下來。除了暴雨、驚雷的聲響,山間又多了這種伴奏。這種聲音由小變大,漸漸變得轟聲大作。
公路下麵的雙河咆哮起來了。閃電裏,雙河裏渾濁的水越漲越高,以巨大的力量搖撼著規範著它的岸,撞擊著岩石,拍打著泥土。隻浸泡了幾分鍾的泥土還沒來得及鬆軟就已被巨浪大片大片地卷走。
李思城的心突突地跳起來。在閃電的強光中他看見河裏有無數家具和牲口被洪水卷走。他已感到腳下這條窄窄的公路在搖晃。他來不及多想,飛跑到劉二娃家,使勁地撞開了門,大聲喊道:“劉二叔,劉二叔!快,快!我看那木頭要保不住,洪水來了!”
劉二娃立即對裏屋喊:“小三,小三!快,把鑼拿出來!把鑼拿出來!”劉小三還在夢中哩!那麽大的雨,那麽大的雷,他卻睡得鼾聲大作。直到李思城使在他屁股上狠勁地一踹,他才慢騰騰地坐起來吸迴掛在嘴上的涎水。
“當!當!當!”
鑼聲以特有的銅音刺破雨幕,傳向每戶人家。鑼聲是清泉村的號令:凡是聽到鑼聲的清泉村人,家裏的勞力必須全部出來。鑼聲是警報,沒有緊急的事是決不會敲這麵已經幾十歲的了銅鑼的。這規矩是解放以後就定下了的。這麽多年,隻有1959年用過一次。
支書劉二娃還在鎖命嶺上敲鑼,李思城已拖著劉小三到河邊去了。雨小了許多,但仍如小石頭落在背上。
洪水已快要漲到公路上來。
抬走!李思城當機立斷。哪怕把木頭抬到山坡上,哪怕隻向高處移動三五尺,木頭都不會被洪水卷走!他大聲吆喝著劉小三,二人抬起第一根木頭。
手電在雨裏亂閃。村民們來了。嘈嘈的人聲被雷雨聲分割得很零亂。
坡上窄窄的地裏有剛紮下去的紅薯藤。顧不得了,隻要能保住木頭。
洪水已經漲到公路上來。
亂哄哄的人群把公路上的泥漿踩得飛濺。雨水把褲襠濕透。顧不得了;泥漿灌滿了鞋,顧不得了;人們幹脆把鞋踢掉,光著腳丫奮戰!
戰鬥於第二天清晨結束。雙河的水漲到了曆史的最高水位,超過了公路三四尺。
木頭,還是被卷走了幾根。要不是李思城發現得早,搶救得早,或許這堆山一樣的木頭全部卷走了。
村民們都說,思城是好樣的。沒有思城,我們的木頭錢我們的工錢全泡湯了。
可是李思城躺下了。
李思城的腳被劃破了好幾道口子。李思城已經長了繭長了疤的肩又流了血。
16歲的李思城貓一樣躺在母親的懷裏,咯出人生以來的第一口鮮血。
李家一天都沒有開鍋。一家人就默默的坐著,讓淚水浸泡了一天。
一家人都要陪李思城休息。這孩子,已經沒有一點力氣了,連呻吟的力氣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