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時,京中寺廟紛紛要舍粥,朝廷所辦養濟院也要開設粥場施舍粥米。一時間滿城香氣,宮禁鬆弛。
夜寒星晦,舍粥的宮人已漸次從養濟院內返迴,他們口中哈著白氣,隊列齊整往日華門外走去。隨著鼓樓一陣沉沉的敲擊聲,皇宮緩緩地合上沉重的大門。
朱紅色的宮門上一排金黃的門釘,閃過最後一絲金光隱滅在巨大的黑暗之中。
“龍成龍!”“龍成龍!”那宮內禁軍相互傳說的話語,打破了夜的寂靜。熟知暗號的軍人悄悄往日華門外趕去。
凝重的唿吸徘徊在空蕩的宮門之中,不一會兒日華門外已經聚攏了近百人,這時紫禁城外,從各地趕來的京營兵也埋伏在紫禁城外。
宮人們照例向錢皇後、張敬妃、司馬慎妃迴報今日舍粥之時,連說了數次可是錢皇後都望向窗外心不在焉。
“娘娘,我看這賬目有幾處合不上,請娘娘再看看。”敬妃指著一處賬本,向錢皇後看去,可是錢皇後卻愣愣地看著那處菱花窗子,並不言語說話。
“娘娘?”敬妃又問了一遍,錢皇後才猛然覺醒過來道:“瞧我,在想些什麽呢。”
忽然從窗外出現“咻咻”得響聲,煙花閃過一道綠光從紙窗外映入宮中。錢皇後猛然從禦座上站起,把慎妃和敬妃嚇了一跳。
“娘娘?怎麽了?”二人也起身往窗外望去,宮人忙開了窗,冷風從窗外唿嘯進來,一束火光從不知何處竄起。
“大晚上的誰在宮裏放煙火?”慎妃司馬氏忙問周圍的宮人,宮人們個個麵麵相覷搖頭不知,而此時此刻理王府內琴袖和理王也望著火光發愣。
“終於來了!”琴袖暗暗咂嘴,“不知大哥那邊如何了。”
理王身著鎧甲,握緊她的手說:“別怕!大舅子已帶人過來,二舅子已率兵埋伏在金水河邊,就等他來。”
琴袖看著火光不禁顫抖著說,“王爺速速率人包圍許王府去吧!”
理王“嗯”了一聲,輕輕在她額頭上留下一個吻,溫柔地對琴袖說:“琴袖,我走了。”
“嗯,王爺,一定要平安迴來!”
理王點點頭,流露出了一個堅定的眼神,於是轉身朝門外走去。
眾多奉宸衛兵士候在理王府外,指揮使蕭繕扶理王上馬。
“事之成敗,在此一舉。”琴袖不禁雙手合十口中默念阿彌陀佛。
事之成敗,在此一舉,對於許王而言,何嚐不是這樣!
隻見煙火的火光照徹整個皇宮,日華門外已預備好一隊禁軍,忽然把日華門打開,隨著沉重的大門吱吱嘎嘎地開啟,門外站著的數千精兵舉著火把一擁而入。
“出事了!”還在往來行走的宮人尖叫起來,鼓樓頓時響起了大鼓之聲,今上尚且躺在乾清宮的禦榻上休憩,兩旁兩個小小宮人給他捶著腿,揉著肩:他近來身子已經十分不好了。
“邱大功,怎麽迴事?都已經下鑰了,你去外頭看看,什麽事。”今上的聲音老邁,並不似他盛時年紀。
邱大功還沒迴,不想錦衣衛指揮使寧時愚快步走進殿內大唿道:“皇上,許王反了!”
“反了?什麽反了?”今上歪在榻上尚無起身之意。
“反軍已攻入日華門,皇上快出宮避一避吧!”
今上暴怒而起,指著寧時愚的鼻子罵道:“你胡說!許王如何會反?”
寧時愚跪地大哭道:“皇上快出乾清宮看看吧,火光漫天了……”
“什麽……什麽……”今上跌跌撞撞從宮內一路小跑到宮外,隻見遠處一陣衝天火光,邱大功急忙上去拉住今上道:“奴婢鬥膽請聖駕速速離開此處。”
寧時愚也急忙朝外喝令幾個錦衣衛道:“快護送皇上走。”
“朕不走。”今上默默地說。
寧時愚一急隻能把今上架起來往宮外送,今上卻罵道:“寧時愚!把朕放下。”
聖意極堅,寧時愚不得不叫人停住手。
“皇後在哪裏?先讓皇後從玄武門撤走,朕要留在這裏,這個逆賊!朕要看著他死!寧時愚?宮中禁軍都在哪裏?難不成都反了嗎?”
寧時愚因為心急也沒打聽清楚消息,所以答不上來,隻能支吾作聲。
忽然一個禁軍模樣的人急忙前來下跪通報道:“皇上,儀鑾衛殿中使蕭紋率領禁軍在金水河處與敵激戰,理王爺在宮外號召勤賊,已命奉宸衛禁軍趕來營救聖駕!”
“忠臣!”今上大唿道,“你即刻派人將南北一切可用禁軍調入皇宮,朕要生擒許賊!”
寧時愚忙道:“遵旨!”
於是皇宮內一片血雨腥風,各地禁軍都接獲急報往皇宮趕去,當是時,理王已率兵在許王府外與許王死士激戰,刀光劍影到處都是慘叫之聲。
理王手持寶劍,騎在馬上奮力殺敵,手刃數人,不想許王也從府內一馬衝出,揮舞長刀朝理王喝道:“還不受死!”
那長刀在如此靜寂的暗月之夜也雪白雪白,讓理王猛然想起當年在塞北黑衣人手持大刀,也是這樣舞動不止。
這刀法竟和他有些類似!
來不及等他細想,許王一刀已砍向理王所騎之馬,馬身受驚,長嘶長嘯,差點把理王翻下身來,幸而蕭繕從一邊奪路而出,躍馬當先長劍往理王身上一擋,才把許王擋了迴去!
說時遲那時快,許王府大門屋頂上突然竄出幾個同樣的黑衣人物,手中握著一把把銀光閃閃的匕首,對準理王“砰砰砰”下了三刀,理王還未反應過來,便已皮開肉綻。
許王冷笑一聲,掄起大刀砍了前麵幾個禁軍的腦袋便衝向陣前與蕭繕鬥了數個迴合不分勝負,理王翻身下馬,奪了另一個參將的馬又衝向許王,二人左右夾擊,許王漸漸力不能支。此時不知是誰在後麵大喊道:“許王叛軍已在皇宮伏法,爾等速速投降!”
不一會兒,蕭繕帶來的許多士兵都鼓噪高喊:“許王叛軍在皇宮伏法,速速投降!”
這話音震耳欲聾,那些死士軍心大亂,許王激動地朝他們大叫:“休聽胡說!”
才一轉身的工夫,理王抓住時機,一劍刺中許王右臂,許王剛迴神吃痛蕭繕一劍下去把他右臂砍了下來,鮮血如注!
許王因疼痛支撐不住,翻倒馬下,被人扶住昏了過去。奉宸衛軍迅速占領了許王府,理王以為大勝,正要迴去上奏皇上,沒想到前線又有人報說:許王叛軍已攻占了紫宸殿,他心裏懷疑問:“不是說他們在皇宮大敗伏法了嗎?”
忽然聽見一陣笑聲,琴袖麵露春風從烏壓壓一堆人中走了出來。她形容美好,在這一堆士兵中尤為顯眼。
“琴袖!你怎麽過來了!萬一出事了怎麽辦!”
琴袖卻笑:“妾這一聲吼,能敵百萬雄兵!”
理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琴袖在後麵高喊叛軍伏法擾亂許王這邊的軍心,否則巷子狹窄,他們即便有數千之眾也不濟於事。
“你呀!”理王把琴袖一把抱在懷中道,“真是讓人不省心,這裏還在打仗呢,虧你敢跑出來,萬一出事,我怎麽辦?”
“王爺也讓人不省心。”琴袖紅著臉又笑說。
蕭繕在旁邊看著二人撲哧一笑,琴袖便推開理王道:“鎧甲也太冷了,凍得我身子疼。”理王聽後哈哈大笑起來。
此時許王已經被抓,不久消息就傳到皇宮裏,叛軍一聽許王被抓,紛紛軍心潰散,狼奔豕突再不成氣候了。今上當夜即下令:以謀反之罪廢許王封號,家產抄沒,王世子厚昉、次子厚焱、三子厚輝廢為庶人,不許繼承王爵。
另外,理王擔憂許王之黨還會再造禍亂,所以連夜派蕭繕趕赴楊兆符和陸尚府中,將二人活捉,在家中抄出登基詔書、禁用官印等物獻給聖上。
皇上又令將楊兆符、陸尚收押於昭獄1。楊兆符、陸尚一黨,命錦衣衛連夜抓捕,滿城風雨。
次日一早,宮人收拾大戰之後殘餘的印跡,今上召集群臣聲討許王一黨,並將李沛當日所擬列楊兆符十八條大罪的奏章付諸公論,朝廷便掀起了整肅之風,未免夜長夢多,內閣擬定將罪人等從速辦理,今上因一時憤怒,所以很快批下了罪名。
許王以首謀,處絞死。
楊兆符以同謀,處淩遲死。
陸尚以從犯,處棄市1。
陸尚行刑那天,琴袖還去刑場看望他。這個曾經她愛過也恨過的表兄。如今她看他,他看她都心緒平靜,再無波瀾。
這幾年來陸尚雖然生了髭須,但豐神俊朗之象,不減當年。
“表妹。”
“表哥。”
“終究是我對你不住。”
“何苦說這話。”
陸尚仰天閉目,忽然又睜眼看了看琴袖,從枷鎖中艱難地伸長手臂,琴袖趕忙握住他的手,陸尚便笑道:“若是當年我一心娶你,我們遠走高飛,不知至今是怎樣一副景象?”
琴袖聞說此言,忽然啞然落淚。
“來生,能否原諒哥哥,做哥哥的妻子呢?”
琴袖哭歎道:“人又何以能知來生之事呢?”
陸尚遂仰天大笑,從容赴死。
至於其餘原楊黨人物,或殺或放,唯獨有些太子黨勳舊老臣尚且不忍觸犯,隻處以貶官,並不重用。
而杭夢蘇和張思慎差點被誤認為楊黨也被抓走,幸而理王出麵解釋說是二人通風報信才使自己知道許王謀反之事,今上遂寬大處理,但因杭、張二人與楊兆符素來走得太近,引起朝中忌諱,終於還是貶官了。
隻不過楊兆符和許王垮台,二人縱是被貶官也並不難過:塵埃落定,朝廷終於迎來了安定。首輔楊繼庸兢兢業業,不數月間,國政漸有起色。
錢皇後勸說今上節約用度,今上也罷去所有煉丹道士,一心治理國家,果然四方很快平定,天下漸有中興之象。可是今上的身體,再也堅持不了那麽久了。
永隆六年四月,今上病勢沉重,臥榻不能起。
範、晉、韓、蔣四王,入京候命。
夜寒星晦,舍粥的宮人已漸次從養濟院內返迴,他們口中哈著白氣,隊列齊整往日華門外走去。隨著鼓樓一陣沉沉的敲擊聲,皇宮緩緩地合上沉重的大門。
朱紅色的宮門上一排金黃的門釘,閃過最後一絲金光隱滅在巨大的黑暗之中。
“龍成龍!”“龍成龍!”那宮內禁軍相互傳說的話語,打破了夜的寂靜。熟知暗號的軍人悄悄往日華門外趕去。
凝重的唿吸徘徊在空蕩的宮門之中,不一會兒日華門外已經聚攏了近百人,這時紫禁城外,從各地趕來的京營兵也埋伏在紫禁城外。
宮人們照例向錢皇後、張敬妃、司馬慎妃迴報今日舍粥之時,連說了數次可是錢皇後都望向窗外心不在焉。
“娘娘,我看這賬目有幾處合不上,請娘娘再看看。”敬妃指著一處賬本,向錢皇後看去,可是錢皇後卻愣愣地看著那處菱花窗子,並不言語說話。
“娘娘?”敬妃又問了一遍,錢皇後才猛然覺醒過來道:“瞧我,在想些什麽呢。”
忽然從窗外出現“咻咻”得響聲,煙花閃過一道綠光從紙窗外映入宮中。錢皇後猛然從禦座上站起,把慎妃和敬妃嚇了一跳。
“娘娘?怎麽了?”二人也起身往窗外望去,宮人忙開了窗,冷風從窗外唿嘯進來,一束火光從不知何處竄起。
“大晚上的誰在宮裏放煙火?”慎妃司馬氏忙問周圍的宮人,宮人們個個麵麵相覷搖頭不知,而此時此刻理王府內琴袖和理王也望著火光發愣。
“終於來了!”琴袖暗暗咂嘴,“不知大哥那邊如何了。”
理王身著鎧甲,握緊她的手說:“別怕!大舅子已帶人過來,二舅子已率兵埋伏在金水河邊,就等他來。”
琴袖看著火光不禁顫抖著說,“王爺速速率人包圍許王府去吧!”
理王“嗯”了一聲,輕輕在她額頭上留下一個吻,溫柔地對琴袖說:“琴袖,我走了。”
“嗯,王爺,一定要平安迴來!”
理王點點頭,流露出了一個堅定的眼神,於是轉身朝門外走去。
眾多奉宸衛兵士候在理王府外,指揮使蕭繕扶理王上馬。
“事之成敗,在此一舉。”琴袖不禁雙手合十口中默念阿彌陀佛。
事之成敗,在此一舉,對於許王而言,何嚐不是這樣!
隻見煙火的火光照徹整個皇宮,日華門外已預備好一隊禁軍,忽然把日華門打開,隨著沉重的大門吱吱嘎嘎地開啟,門外站著的數千精兵舉著火把一擁而入。
“出事了!”還在往來行走的宮人尖叫起來,鼓樓頓時響起了大鼓之聲,今上尚且躺在乾清宮的禦榻上休憩,兩旁兩個小小宮人給他捶著腿,揉著肩:他近來身子已經十分不好了。
“邱大功,怎麽迴事?都已經下鑰了,你去外頭看看,什麽事。”今上的聲音老邁,並不似他盛時年紀。
邱大功還沒迴,不想錦衣衛指揮使寧時愚快步走進殿內大唿道:“皇上,許王反了!”
“反了?什麽反了?”今上歪在榻上尚無起身之意。
“反軍已攻入日華門,皇上快出宮避一避吧!”
今上暴怒而起,指著寧時愚的鼻子罵道:“你胡說!許王如何會反?”
寧時愚跪地大哭道:“皇上快出乾清宮看看吧,火光漫天了……”
“什麽……什麽……”今上跌跌撞撞從宮內一路小跑到宮外,隻見遠處一陣衝天火光,邱大功急忙上去拉住今上道:“奴婢鬥膽請聖駕速速離開此處。”
寧時愚也急忙朝外喝令幾個錦衣衛道:“快護送皇上走。”
“朕不走。”今上默默地說。
寧時愚一急隻能把今上架起來往宮外送,今上卻罵道:“寧時愚!把朕放下。”
聖意極堅,寧時愚不得不叫人停住手。
“皇後在哪裏?先讓皇後從玄武門撤走,朕要留在這裏,這個逆賊!朕要看著他死!寧時愚?宮中禁軍都在哪裏?難不成都反了嗎?”
寧時愚因為心急也沒打聽清楚消息,所以答不上來,隻能支吾作聲。
忽然一個禁軍模樣的人急忙前來下跪通報道:“皇上,儀鑾衛殿中使蕭紋率領禁軍在金水河處與敵激戰,理王爺在宮外號召勤賊,已命奉宸衛禁軍趕來營救聖駕!”
“忠臣!”今上大唿道,“你即刻派人將南北一切可用禁軍調入皇宮,朕要生擒許賊!”
寧時愚忙道:“遵旨!”
於是皇宮內一片血雨腥風,各地禁軍都接獲急報往皇宮趕去,當是時,理王已率兵在許王府外與許王死士激戰,刀光劍影到處都是慘叫之聲。
理王手持寶劍,騎在馬上奮力殺敵,手刃數人,不想許王也從府內一馬衝出,揮舞長刀朝理王喝道:“還不受死!”
那長刀在如此靜寂的暗月之夜也雪白雪白,讓理王猛然想起當年在塞北黑衣人手持大刀,也是這樣舞動不止。
這刀法竟和他有些類似!
來不及等他細想,許王一刀已砍向理王所騎之馬,馬身受驚,長嘶長嘯,差點把理王翻下身來,幸而蕭繕從一邊奪路而出,躍馬當先長劍往理王身上一擋,才把許王擋了迴去!
說時遲那時快,許王府大門屋頂上突然竄出幾個同樣的黑衣人物,手中握著一把把銀光閃閃的匕首,對準理王“砰砰砰”下了三刀,理王還未反應過來,便已皮開肉綻。
許王冷笑一聲,掄起大刀砍了前麵幾個禁軍的腦袋便衝向陣前與蕭繕鬥了數個迴合不分勝負,理王翻身下馬,奪了另一個參將的馬又衝向許王,二人左右夾擊,許王漸漸力不能支。此時不知是誰在後麵大喊道:“許王叛軍已在皇宮伏法,爾等速速投降!”
不一會兒,蕭繕帶來的許多士兵都鼓噪高喊:“許王叛軍在皇宮伏法,速速投降!”
這話音震耳欲聾,那些死士軍心大亂,許王激動地朝他們大叫:“休聽胡說!”
才一轉身的工夫,理王抓住時機,一劍刺中許王右臂,許王剛迴神吃痛蕭繕一劍下去把他右臂砍了下來,鮮血如注!
許王因疼痛支撐不住,翻倒馬下,被人扶住昏了過去。奉宸衛軍迅速占領了許王府,理王以為大勝,正要迴去上奏皇上,沒想到前線又有人報說:許王叛軍已攻占了紫宸殿,他心裏懷疑問:“不是說他們在皇宮大敗伏法了嗎?”
忽然聽見一陣笑聲,琴袖麵露春風從烏壓壓一堆人中走了出來。她形容美好,在這一堆士兵中尤為顯眼。
“琴袖!你怎麽過來了!萬一出事了怎麽辦!”
琴袖卻笑:“妾這一聲吼,能敵百萬雄兵!”
理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琴袖在後麵高喊叛軍伏法擾亂許王這邊的軍心,否則巷子狹窄,他們即便有數千之眾也不濟於事。
“你呀!”理王把琴袖一把抱在懷中道,“真是讓人不省心,這裏還在打仗呢,虧你敢跑出來,萬一出事,我怎麽辦?”
“王爺也讓人不省心。”琴袖紅著臉又笑說。
蕭繕在旁邊看著二人撲哧一笑,琴袖便推開理王道:“鎧甲也太冷了,凍得我身子疼。”理王聽後哈哈大笑起來。
此時許王已經被抓,不久消息就傳到皇宮裏,叛軍一聽許王被抓,紛紛軍心潰散,狼奔豕突再不成氣候了。今上當夜即下令:以謀反之罪廢許王封號,家產抄沒,王世子厚昉、次子厚焱、三子厚輝廢為庶人,不許繼承王爵。
另外,理王擔憂許王之黨還會再造禍亂,所以連夜派蕭繕趕赴楊兆符和陸尚府中,將二人活捉,在家中抄出登基詔書、禁用官印等物獻給聖上。
皇上又令將楊兆符、陸尚收押於昭獄1。楊兆符、陸尚一黨,命錦衣衛連夜抓捕,滿城風雨。
次日一早,宮人收拾大戰之後殘餘的印跡,今上召集群臣聲討許王一黨,並將李沛當日所擬列楊兆符十八條大罪的奏章付諸公論,朝廷便掀起了整肅之風,未免夜長夢多,內閣擬定將罪人等從速辦理,今上因一時憤怒,所以很快批下了罪名。
許王以首謀,處絞死。
楊兆符以同謀,處淩遲死。
陸尚以從犯,處棄市1。
陸尚行刑那天,琴袖還去刑場看望他。這個曾經她愛過也恨過的表兄。如今她看他,他看她都心緒平靜,再無波瀾。
這幾年來陸尚雖然生了髭須,但豐神俊朗之象,不減當年。
“表妹。”
“表哥。”
“終究是我對你不住。”
“何苦說這話。”
陸尚仰天閉目,忽然又睜眼看了看琴袖,從枷鎖中艱難地伸長手臂,琴袖趕忙握住他的手,陸尚便笑道:“若是當年我一心娶你,我們遠走高飛,不知至今是怎樣一副景象?”
琴袖聞說此言,忽然啞然落淚。
“來生,能否原諒哥哥,做哥哥的妻子呢?”
琴袖哭歎道:“人又何以能知來生之事呢?”
陸尚遂仰天大笑,從容赴死。
至於其餘原楊黨人物,或殺或放,唯獨有些太子黨勳舊老臣尚且不忍觸犯,隻處以貶官,並不重用。
而杭夢蘇和張思慎差點被誤認為楊黨也被抓走,幸而理王出麵解釋說是二人通風報信才使自己知道許王謀反之事,今上遂寬大處理,但因杭、張二人與楊兆符素來走得太近,引起朝中忌諱,終於還是貶官了。
隻不過楊兆符和許王垮台,二人縱是被貶官也並不難過:塵埃落定,朝廷終於迎來了安定。首輔楊繼庸兢兢業業,不數月間,國政漸有起色。
錢皇後勸說今上節約用度,今上也罷去所有煉丹道士,一心治理國家,果然四方很快平定,天下漸有中興之象。可是今上的身體,再也堅持不了那麽久了。
永隆六年四月,今上病勢沉重,臥榻不能起。
範、晉、韓、蔣四王,入京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