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上四月初時尚能勉強說話,至四月末,已經口齒含混,言之不詳。為保有所不虞,錢皇後日夜守在他的身邊。
而範王、理王、晉王、韓王、蔣王四王一同入宮,隨時候命,內閣諸位大臣亦輪流侍疾以備不時之需。
五月初一日,今上已經高燒不退,太醫院見此束手無策,病體沉重,各宮妃嬪俱到慧羅殿誦經祈福,可是福分未至,天眷已盡,當夜無月,鴉雀飛鳴。
看今上沒有起色,皇後命邱大功請內閣首輔楊繼庸、大學士成光弼、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殷輔、禮部尚書趙以爰、知製誥鄭聖求、禮部侍郎曹察等公卿大臣入乾清宮泰平閣,守在今上床頭。
今上病情消息本是機密之事,不可透漏半句,可是滿宮上下都著急地打聽著聖上的病情,所以禦前來來往往有許多太監宮女。皇後見乾清宮內一群人跑東跑西就知道他們在玩什麽貓膩,立刻令太監嚴守宮門,閑雜人等一律不準進來。
可是關鍵時刻也防不勝防,病危之訊還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了幾個親王耳中。
當是時,理王和琴袖住在太後所居的清思殿中,皇後早已派人來偷偷通報,要理王速速趕到禦前,理王迴身看了一眼琴袖,握住了琴袖的手道:“若孤得幸,皆是玉卿成就。”
琴袖不便與他再訴衷腸,隻是催促快走,於是理王叫人抬著轎輦急速奔至禦前。琴袖則在心中默默祈福,希望上天屬意於理王。
太後看她這個樣子,不禁說道:“聽天命,盡人事。人事未盡,祈求天命並無意義。即便皇後偷送消息過來,其他幾位親王又豈會善罷甘休?他們說不定比理王腳步還快呢。”
太後此言確是實話。
因為理王到乾清宮的時候,發現了四套輦駕,四個兄弟早已在內候旨了。因今上囑咐四人來京就是打算在他們和理王之中擇立新君的,所以皇後並不敢攔,隻能由他們進來。
範、晉、韓、蔣四王跪在今上床榻之前默默流淚,而幾個大臣跪在地上卻開始討論起誰繼大統來了。原來皇上不能說話,到底指定誰承繼江山根本不能知道,但是一旦馭龍賓天,那江山社稷又該交給誰呢?
四王在來京之時,都重金賄賂朝中大臣,就等他們這時候出來說話。鄭聖求先對皇後說道:“皇後娘娘,皇上臥榻不能言,還當及早定下繼統之人。”
邱大功忙在一旁罵道:“大膽!皇上龍體安康,竟敢討論繼立之事!”
楊繼庸想了想說:“皇上若真有不測,屆時再定繼位之事,恐怕憑空生出許多事端。如何之處,臣等隻望娘娘定奪。”
楊繼庸私心是傾向於理王的,可是在場公卿眾多,他不好一人直說,所以把話拋給錢皇後。在場之中,錢皇後身份最高,她又屬意於理王,比他一張嘴巴說出來好多了。
不過朝中眾臣也都不是吃幹飯的,楊繼庸這話的意思早被他們聽懂了,成光弼急忙跳出來說:“皇後娘娘雖母儀天下,然而身居後宮,繼立之事不宜出麵言說,首輔讓娘娘說話,豈非將娘娘陷於不義之地?”
錢皇後眼圈紅腫看了看他們,的確也不宜自己說話,隻能側過身難過地問:“眾卿自請商議,本宮聽從你們的意思就是了。”
這時候晉王咳嗽了一聲,趙以爰急忙說:“四王之中以晉王最賢,既今上無出,可以晉王承大統也。”
晉王一聽,得意地一笑,範王瞥了他一眼隻覺得他愚蠢。
果然趙以爰此言一出,就被其他大臣群起而攻,楊繼庸先問了句:“晉王賢在何處?”
趙以爰支支吾吾地說:“晉王素……素有仁孝之名,奉上極謹,待下寬和,臨山西之民而民頌其德。”
鄭聖求笑道:“趙大人,我倒聽說山西老百姓說山西來了個土皇帝,外頭清議很是不好呢。”
晉王一聽急得大罵:“鄭聖求你什麽個東西,也敢議論本王是非?”
錢皇後立刻喝住道:“今上禦前,你豈能大唿小叫。”
錢皇後一句話,把晉王說得癟了氣,趙以爰也咋舌不敢多說,便聽成光弼說:“事出非常,臣以為帝位宜先立長。範王爺乃是皇上二弟,諸兄弟之最長者,英明仁厚,德音1遠播,於情於理,帝位都非範王爺莫屬,況且不論立長立賢,王爺都當之無愧。”
這話說得人駁無可駁,條條在理。以範王素日行事,亦稱謹慎小心,雖無大功於國家,但這些王爺們沒把當地百姓折騰死就是大功一件了,範王又是兄弟裏最長之人。許多大臣都不好反駁。
韓王和蔣王聞之,隻能低頭說:“我們都聽二哥的話。”
錢皇後一聽臉色驟變,她看眾議傾向於範王已很明顯,隻能朝侍女慶和悄悄使了一個眼色,慶和急忙偷偷退出泰平閣。
錢皇後看她走了,便又瞪了楊繼庸一眼。楊繼庸會意道:“論長幼之序確是範王爺最好,可是論功,當是理王為先。”
成光弼忙道:“此言差矣,古來長幼大於賢愚。縱是聖聰未完2,隻要我們大臣盡心盡力,亦無大礙了。”
曹察亦附和道:“成閣老所言極是。”這樣一說,趙以爰又轉變顏色道:“成閣老此言再下欽服已極。”
這個趙以爰原來收了晉王和範王兩個人的錢,他一早知道晉王憨愚蠢鈍,所以剛剛說得那番話隻是糊弄糊弄晉王,交交差罷了,他真正還是押注在範王身上。
錢皇後見事不便,隻能拉著範王的手走到禦榻前問:“皇上?皇上?範王可繼大統麽?”
今上也不知睜開了眼沒有,隻是一言不發,似乎睡著了。
錢皇後道:“今上暫在休息,等今上覺醒過來再議繼位之事。”
成光弼忙道:“皇上已不能言話,隻能如此,天位如何,臣請娘娘召集各部院大臣共同商議,眾議之下,必能使內外滿意,屆時還請娘娘遵從公卿之意。”
錢皇後又不是傻子,知道成光弼有這個膽子敢這樣說,肯定是因為範王把部院大臣肯受賄的全賄賂了一遍,當然眾人討論隻能選出範王為帝了,於是冷笑道:“你們這是要將我這個女人·逼上絕路?什麽叫部院大臣商議,皇帝之位也是部院大臣可以商議的嗎?”
成光弼被錢皇後說得啞口無言,隻能低頭不敢說話,這時候曹察見他有羞赧之色趕緊說道:“娘娘此言確是正理,可是皇上疾已大漸3,不能說話,臣等以忠心之故,不得不商議帝位之事,否則一旦天地突震4,江山社稷無人可付,屆時天下大亂如何是好呢?”
錢皇後說不過他們,隻能流淚道:“一切等皇上醒過來再說。”
此時慶和早已出了乾清宮泰平閣,沒想到她一出殿外迎麵就看見理王過來了。
理王一看是慶和急忙問道:“裏麵怎麽樣了?皇兄如何了?”
慶和道:“王爺糟糕了,大臣們都說範王爺繼位好,娘娘正要叫我找您想辦法呢!”
“啊?”理王咂嘴道,“那可如何是好?本王先進去看看。”
慶和卻道:“王爺進去也無用,就是有十張嘴難道還能反駁公卿大臣們麽?依奴婢看,王爺快請太後娘娘過來鎮住他們,否則事情就難辦了!”
理王一拍腦袋道:“對,孤這就叫人去請。”
不是慶和說起,恐怕許多人都忘了,宮裏最大的人不是皇後而是太後。皇後不能輕易置喙繼位人選,但是太後可以。
理王恍然大悟,剛要派人去清思殿請,沒想到太後的輦駕已經到了。
乾清宮的宮人都大為驚駭:太後已經多久沒有走進過乾清宮了?很多人都忘記上頭還有一個太後這件事了。
理王一看太後帶著琴袖一起來了,剛要高興,一想剛才慶和的話,急得舌頭打結話都說不清楚。
太後看他支支吾吾胡言亂語的樣子便道:“你不必說了,孤已經知道了,你跟孤來!”
於是一把把他拉過來囑咐道:“孤帶你去元始閣。”
理王道:“現在兄弟們都在皇兄禦榻之前,若兒臣再晚一步,恐怕會被人搶占先機。”
太後道:“禦前有錢皇後頂著,你不用怕。”理王看了一眼琴袖,琴袖朝元始閣的地方努了努嘴巴,理王便道:“兒臣遵命。”
其實,這時候錢皇後已經有些頂不住了。
錢皇後本來看了一眼天色說:“如今夜已深沉,再驚動部院大臣不好,他們再從私邸趕到皇宮也太遠了一些。”
成光弼忙道:“娘娘放心,大臣們因皇上龍體不豫,都在紫宸殿賓廳候著,等娘娘一傳召,他們就過來。”
錢皇後隻能哭著冷笑了一聲道:“哼,你們倒早想好了。”
成光弼看了一眼範王,範王嚴肅了半天的臉,終於在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
在成光弼、趙以爰、曹察三人強烈唿籲之下,礙於範王在場,錢皇後隻能哭著下令:“邱大功,叫部院大臣都到泰平閣來。”
邱大功看了一眼錢皇後,挪不開步子,錢皇後罵道:“去呀!”
“哎……哎!是……是!”邱大功一抖拂塵,跌跌撞撞就要出去,忽然外頭忽然響起一聲:“太後娘娘駕到!”
在場眾人頓時臉色大變:她怎麽來了?
成光弼兩隻眼睛都快瞪出來了:誰不知道理王是她收養的兒子?她來攪局就完蛋了!
曹察看成光弼慌得兩目無神,上去就搖了搖他的手臂,用眼神堅定地看著他,成光弼忽然點了點頭,忙跟著眾人跪地道:“恭迎太後娘娘,娘娘千歲。”
太後忽然站在門口,朝裏頭掃視了一遍道:“你們大臣是否忘了孤?”
錢皇後一看太後到了,心頭一喜忙迎接道:“母後萬安。兒臣聞母後近來也身上不好,不敢勞動母後大駕。”
太後道:“你糊塗了,繼立之事不是你能決定的,你不要為了我身子卻要一個人跟這幫老狐狸鬥。”
太後說這話,教在場大臣很不開心。
成光弼知道她獨居深宮早無威望,待範王繼立,他有從龍之功,自然不會有事,所以篤定了說道:“太後娘娘如此說臣等,臣等惶恐之至,不知何過幹犯娘娘。”
太後道:“孤在深宮多年,你等臣子不能使皇上完全孝道,就是大過,如何還來問孤?”
成光弼臉色霎時間變白,無言以對。
錢皇後忙握住太後的手道:“皇上大病,兒臣心中悲愁,不能思慮周全,娘娘快請進來。”
太後忽然朝身後看了一眼,理王穿著一件紫紅色的蟒龍袍進了來,眾人一看不禁大駭:這不是太子才能穿的紫紅色蟒龍袍麽!
這衣服長短還並不合理王之身,錢皇後一看,竟然是思懷太子曾經穿過的一件衣服。太後不管不顧,把理王領進泰平閣內,徑自走到今上的跟前。
錢皇後跟著去了,看見今上微微睜開了眼睛,看見眼前的理王,忽然兩眼大睜,瞪得滾圓嘴裏不住地要說什麽話,錢皇後一把將今上攙扶起來,今上指著理王,嘴唇劇烈地顫抖著。
太後乃問:“皇上!此人可以繼承大統嗎?”
今上朝著理王,重重地點了點頭,忽然又累倒在床榻之上,錢皇後一看慌忙尖叫道:“太醫!太醫!”
太醫急急忙忙從外頭進了來。
眾人一時散開,隻見太醫急忙把脈,把了兩次忽然跪地朝皇後哭拜:“皇上山陵崩了。”
太後於是牽著理王的手道:“天位已定,你們來拜新君!”
這時範王和成光弼等人才紛紛朝錢皇後哭道:“皇後娘娘!這是胡鬧……皇上他沒有同意繼立之事……理王怎麽能穿思懷太子的衣服呢!”
錢皇後嗬斥道:“大行皇帝親自點頭答應,你們還敢胡說!楊繼庸,將成光弼等立刻革職查辦!”
楊繼庸忙道:“臣遵旨。”於是喝令宮人將成光弼、趙以爰、曹察三人立刻脫去官袍,革除官職,錢皇後看他們被宮人拖走,才哭著乃對楊繼庸道:“你起草遺詔吧。”
楊繼庸點頭稱是,無何,遺詔擬定,太後領著理王、楊繼庸命眾臣到文華殿聽取遺詔。令理王先為監國,二十七日服滿5,於紫宸殿登基。
而範王、理王、晉王、韓王、蔣王四王一同入宮,隨時候命,內閣諸位大臣亦輪流侍疾以備不時之需。
五月初一日,今上已經高燒不退,太醫院見此束手無策,病體沉重,各宮妃嬪俱到慧羅殿誦經祈福,可是福分未至,天眷已盡,當夜無月,鴉雀飛鳴。
看今上沒有起色,皇後命邱大功請內閣首輔楊繼庸、大學士成光弼、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殷輔、禮部尚書趙以爰、知製誥鄭聖求、禮部侍郎曹察等公卿大臣入乾清宮泰平閣,守在今上床頭。
今上病情消息本是機密之事,不可透漏半句,可是滿宮上下都著急地打聽著聖上的病情,所以禦前來來往往有許多太監宮女。皇後見乾清宮內一群人跑東跑西就知道他們在玩什麽貓膩,立刻令太監嚴守宮門,閑雜人等一律不準進來。
可是關鍵時刻也防不勝防,病危之訊還是不脛而走,很快便傳到了幾個親王耳中。
當是時,理王和琴袖住在太後所居的清思殿中,皇後早已派人來偷偷通報,要理王速速趕到禦前,理王迴身看了一眼琴袖,握住了琴袖的手道:“若孤得幸,皆是玉卿成就。”
琴袖不便與他再訴衷腸,隻是催促快走,於是理王叫人抬著轎輦急速奔至禦前。琴袖則在心中默默祈福,希望上天屬意於理王。
太後看她這個樣子,不禁說道:“聽天命,盡人事。人事未盡,祈求天命並無意義。即便皇後偷送消息過來,其他幾位親王又豈會善罷甘休?他們說不定比理王腳步還快呢。”
太後此言確是實話。
因為理王到乾清宮的時候,發現了四套輦駕,四個兄弟早已在內候旨了。因今上囑咐四人來京就是打算在他們和理王之中擇立新君的,所以皇後並不敢攔,隻能由他們進來。
範、晉、韓、蔣四王跪在今上床榻之前默默流淚,而幾個大臣跪在地上卻開始討論起誰繼大統來了。原來皇上不能說話,到底指定誰承繼江山根本不能知道,但是一旦馭龍賓天,那江山社稷又該交給誰呢?
四王在來京之時,都重金賄賂朝中大臣,就等他們這時候出來說話。鄭聖求先對皇後說道:“皇後娘娘,皇上臥榻不能言,還當及早定下繼統之人。”
邱大功忙在一旁罵道:“大膽!皇上龍體安康,竟敢討論繼立之事!”
楊繼庸想了想說:“皇上若真有不測,屆時再定繼位之事,恐怕憑空生出許多事端。如何之處,臣等隻望娘娘定奪。”
楊繼庸私心是傾向於理王的,可是在場公卿眾多,他不好一人直說,所以把話拋給錢皇後。在場之中,錢皇後身份最高,她又屬意於理王,比他一張嘴巴說出來好多了。
不過朝中眾臣也都不是吃幹飯的,楊繼庸這話的意思早被他們聽懂了,成光弼急忙跳出來說:“皇後娘娘雖母儀天下,然而身居後宮,繼立之事不宜出麵言說,首輔讓娘娘說話,豈非將娘娘陷於不義之地?”
錢皇後眼圈紅腫看了看他們,的確也不宜自己說話,隻能側過身難過地問:“眾卿自請商議,本宮聽從你們的意思就是了。”
這時候晉王咳嗽了一聲,趙以爰急忙說:“四王之中以晉王最賢,既今上無出,可以晉王承大統也。”
晉王一聽,得意地一笑,範王瞥了他一眼隻覺得他愚蠢。
果然趙以爰此言一出,就被其他大臣群起而攻,楊繼庸先問了句:“晉王賢在何處?”
趙以爰支支吾吾地說:“晉王素……素有仁孝之名,奉上極謹,待下寬和,臨山西之民而民頌其德。”
鄭聖求笑道:“趙大人,我倒聽說山西老百姓說山西來了個土皇帝,外頭清議很是不好呢。”
晉王一聽急得大罵:“鄭聖求你什麽個東西,也敢議論本王是非?”
錢皇後立刻喝住道:“今上禦前,你豈能大唿小叫。”
錢皇後一句話,把晉王說得癟了氣,趙以爰也咋舌不敢多說,便聽成光弼說:“事出非常,臣以為帝位宜先立長。範王爺乃是皇上二弟,諸兄弟之最長者,英明仁厚,德音1遠播,於情於理,帝位都非範王爺莫屬,況且不論立長立賢,王爺都當之無愧。”
這話說得人駁無可駁,條條在理。以範王素日行事,亦稱謹慎小心,雖無大功於國家,但這些王爺們沒把當地百姓折騰死就是大功一件了,範王又是兄弟裏最長之人。許多大臣都不好反駁。
韓王和蔣王聞之,隻能低頭說:“我們都聽二哥的話。”
錢皇後一聽臉色驟變,她看眾議傾向於範王已很明顯,隻能朝侍女慶和悄悄使了一個眼色,慶和急忙偷偷退出泰平閣。
錢皇後看她走了,便又瞪了楊繼庸一眼。楊繼庸會意道:“論長幼之序確是範王爺最好,可是論功,當是理王為先。”
成光弼忙道:“此言差矣,古來長幼大於賢愚。縱是聖聰未完2,隻要我們大臣盡心盡力,亦無大礙了。”
曹察亦附和道:“成閣老所言極是。”這樣一說,趙以爰又轉變顏色道:“成閣老此言再下欽服已極。”
這個趙以爰原來收了晉王和範王兩個人的錢,他一早知道晉王憨愚蠢鈍,所以剛剛說得那番話隻是糊弄糊弄晉王,交交差罷了,他真正還是押注在範王身上。
錢皇後見事不便,隻能拉著範王的手走到禦榻前問:“皇上?皇上?範王可繼大統麽?”
今上也不知睜開了眼沒有,隻是一言不發,似乎睡著了。
錢皇後道:“今上暫在休息,等今上覺醒過來再議繼位之事。”
成光弼忙道:“皇上已不能言話,隻能如此,天位如何,臣請娘娘召集各部院大臣共同商議,眾議之下,必能使內外滿意,屆時還請娘娘遵從公卿之意。”
錢皇後又不是傻子,知道成光弼有這個膽子敢這樣說,肯定是因為範王把部院大臣肯受賄的全賄賂了一遍,當然眾人討論隻能選出範王為帝了,於是冷笑道:“你們這是要將我這個女人·逼上絕路?什麽叫部院大臣商議,皇帝之位也是部院大臣可以商議的嗎?”
成光弼被錢皇後說得啞口無言,隻能低頭不敢說話,這時候曹察見他有羞赧之色趕緊說道:“娘娘此言確是正理,可是皇上疾已大漸3,不能說話,臣等以忠心之故,不得不商議帝位之事,否則一旦天地突震4,江山社稷無人可付,屆時天下大亂如何是好呢?”
錢皇後說不過他們,隻能流淚道:“一切等皇上醒過來再說。”
此時慶和早已出了乾清宮泰平閣,沒想到她一出殿外迎麵就看見理王過來了。
理王一看是慶和急忙問道:“裏麵怎麽樣了?皇兄如何了?”
慶和道:“王爺糟糕了,大臣們都說範王爺繼位好,娘娘正要叫我找您想辦法呢!”
“啊?”理王咂嘴道,“那可如何是好?本王先進去看看。”
慶和卻道:“王爺進去也無用,就是有十張嘴難道還能反駁公卿大臣們麽?依奴婢看,王爺快請太後娘娘過來鎮住他們,否則事情就難辦了!”
理王一拍腦袋道:“對,孤這就叫人去請。”
不是慶和說起,恐怕許多人都忘了,宮裏最大的人不是皇後而是太後。皇後不能輕易置喙繼位人選,但是太後可以。
理王恍然大悟,剛要派人去清思殿請,沒想到太後的輦駕已經到了。
乾清宮的宮人都大為驚駭:太後已經多久沒有走進過乾清宮了?很多人都忘記上頭還有一個太後這件事了。
理王一看太後帶著琴袖一起來了,剛要高興,一想剛才慶和的話,急得舌頭打結話都說不清楚。
太後看他支支吾吾胡言亂語的樣子便道:“你不必說了,孤已經知道了,你跟孤來!”
於是一把把他拉過來囑咐道:“孤帶你去元始閣。”
理王道:“現在兄弟們都在皇兄禦榻之前,若兒臣再晚一步,恐怕會被人搶占先機。”
太後道:“禦前有錢皇後頂著,你不用怕。”理王看了一眼琴袖,琴袖朝元始閣的地方努了努嘴巴,理王便道:“兒臣遵命。”
其實,這時候錢皇後已經有些頂不住了。
錢皇後本來看了一眼天色說:“如今夜已深沉,再驚動部院大臣不好,他們再從私邸趕到皇宮也太遠了一些。”
成光弼忙道:“娘娘放心,大臣們因皇上龍體不豫,都在紫宸殿賓廳候著,等娘娘一傳召,他們就過來。”
錢皇後隻能哭著冷笑了一聲道:“哼,你們倒早想好了。”
成光弼看了一眼範王,範王嚴肅了半天的臉,終於在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
在成光弼、趙以爰、曹察三人強烈唿籲之下,礙於範王在場,錢皇後隻能哭著下令:“邱大功,叫部院大臣都到泰平閣來。”
邱大功看了一眼錢皇後,挪不開步子,錢皇後罵道:“去呀!”
“哎……哎!是……是!”邱大功一抖拂塵,跌跌撞撞就要出去,忽然外頭忽然響起一聲:“太後娘娘駕到!”
在場眾人頓時臉色大變:她怎麽來了?
成光弼兩隻眼睛都快瞪出來了:誰不知道理王是她收養的兒子?她來攪局就完蛋了!
曹察看成光弼慌得兩目無神,上去就搖了搖他的手臂,用眼神堅定地看著他,成光弼忽然點了點頭,忙跟著眾人跪地道:“恭迎太後娘娘,娘娘千歲。”
太後忽然站在門口,朝裏頭掃視了一遍道:“你們大臣是否忘了孤?”
錢皇後一看太後到了,心頭一喜忙迎接道:“母後萬安。兒臣聞母後近來也身上不好,不敢勞動母後大駕。”
太後道:“你糊塗了,繼立之事不是你能決定的,你不要為了我身子卻要一個人跟這幫老狐狸鬥。”
太後說這話,教在場大臣很不開心。
成光弼知道她獨居深宮早無威望,待範王繼立,他有從龍之功,自然不會有事,所以篤定了說道:“太後娘娘如此說臣等,臣等惶恐之至,不知何過幹犯娘娘。”
太後道:“孤在深宮多年,你等臣子不能使皇上完全孝道,就是大過,如何還來問孤?”
成光弼臉色霎時間變白,無言以對。
錢皇後忙握住太後的手道:“皇上大病,兒臣心中悲愁,不能思慮周全,娘娘快請進來。”
太後忽然朝身後看了一眼,理王穿著一件紫紅色的蟒龍袍進了來,眾人一看不禁大駭:這不是太子才能穿的紫紅色蟒龍袍麽!
這衣服長短還並不合理王之身,錢皇後一看,竟然是思懷太子曾經穿過的一件衣服。太後不管不顧,把理王領進泰平閣內,徑自走到今上的跟前。
錢皇後跟著去了,看見今上微微睜開了眼睛,看見眼前的理王,忽然兩眼大睜,瞪得滾圓嘴裏不住地要說什麽話,錢皇後一把將今上攙扶起來,今上指著理王,嘴唇劇烈地顫抖著。
太後乃問:“皇上!此人可以繼承大統嗎?”
今上朝著理王,重重地點了點頭,忽然又累倒在床榻之上,錢皇後一看慌忙尖叫道:“太醫!太醫!”
太醫急急忙忙從外頭進了來。
眾人一時散開,隻見太醫急忙把脈,把了兩次忽然跪地朝皇後哭拜:“皇上山陵崩了。”
太後於是牽著理王的手道:“天位已定,你們來拜新君!”
這時範王和成光弼等人才紛紛朝錢皇後哭道:“皇後娘娘!這是胡鬧……皇上他沒有同意繼立之事……理王怎麽能穿思懷太子的衣服呢!”
錢皇後嗬斥道:“大行皇帝親自點頭答應,你們還敢胡說!楊繼庸,將成光弼等立刻革職查辦!”
楊繼庸忙道:“臣遵旨。”於是喝令宮人將成光弼、趙以爰、曹察三人立刻脫去官袍,革除官職,錢皇後看他們被宮人拖走,才哭著乃對楊繼庸道:“你起草遺詔吧。”
楊繼庸點頭稱是,無何,遺詔擬定,太後領著理王、楊繼庸命眾臣到文華殿聽取遺詔。令理王先為監國,二十七日服滿5,於紫宸殿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