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瘋子。”琴袖紅著臉罵道。
理王摟住她輕聲在耳邊嘟噥:“我錯了,玉卿。可把我看做孩子,原諒我吧。”
“你錯兒多著呢。”琴袖踮起腳也忽然親了他一口,於是低頭一笑,把他一推,轉頭就跑了。
琴袖身子嬌瘦,動如脫兔,一溜煙躲到一顆樹後頭,理王追著她笑道:“你別勾我的火,我可幾日沒有碰你了。”
琴袖用手拉了拉眼皮子,做了個小小鬼臉道:“大白天的也不嫌害臊!剛才說還什麽來著,你別自己吞了你的話!”
理王笑道:“這裏沒有別人,我們兩個說什麽誰都不知道。”
琴袖一麵躲到一座假山的石洞裏頭,一麵朝外麵說:“我還沒消氣呢!你別以為完了。”
理王忽然沉下聲道:“我隻是有時候怕你嫌我。”
他這一句話,讓琴袖無話可說:其實,琴袖有時候也怕理王嫌她傲慢呢。可是要她說出口,她也說不出。
隻知深秋涼風從石洞中吹過,撫亂了她長長的發髻。
“我沒嫌過你。”琴袖低頭咬著唇,她很想這時候告訴理王,自己是怎樣的喜歡他,“女兒家的心事,向來不能說的。”
沒想到不知何時理王已經靜悄悄鑽進了石洞中,一把將她摟入懷中,輕輕含住了她的嘴唇。
琴袖腦子立時成了漿糊一般,什麽都想不下去,方才那些拌嘴的胡話,早被攪得忘個精光,隻剩眼前深情之思及涼風入懷之感。
吻畢,理王俯下身子靠在她的胸前,細細聽她的心跳聲,緩緩地說:“什麽心事,我都聽得出來。”
琴袖的心突突地亂跳,好像不斷往上躥一樣,她自覺氣不相接,隻是強作鎮定怪道:“你身上都是酒味,真難聞,快去漱漱口,換件衣裳。”
理王真以為身上都是酒臭味,忙自己聞了聞,心疑之下,忙道:“真唐突你了,馬上去換。”
這才放開她,三步一迴頭地走了。
琴袖獨自一人留在原地,按住胸前,隻覺那顆心狂跳不息,半日才平複下來。她摸了摸自己發燙的臉頰,踉踉蹌蹌從花園裏走出去。迴到了自己住的含香院,方看見花霰正在耳房拿著一盆水想要洗臉。
她忙叫住道:“誒,好花霰,這盆水留給我。”
花霰驚疑之下問:“良媛怎麽臉這樣紅?可是發燒了?我說這幾日天兒冷,您還非一早就要起床念書,您玉體貴重,一生病我們怎麽擔待得起呢。”
琴袖笑道:“沒事兒,大家自己人談什麽擔待呢。”
花霰卻嘟噥道:“良媛可說笑了,您把我當自己人,魏芳公公、黃管家可不是。良媛要是病了,我少不得又被他們說沒照顧好您,主子們說說輕巧的話,我們做下人的,一出了事還是攤在我們的頭上。”
琴袖忙拉著她笑道:“下次魏芳罵你,你就說,是我說的,不許罵你,罵你就是罵我。”
花霰噗嗤一笑道:“良媛今兒怎麽了?幾日不見你笑,忽然笑成這樣。”
“我笑了嗎?”琴袖一摸自己的臉,還真真嘴角上揚,笑靨淺淺。
花霰忽然明白了什麽似的,以袖遮嘴,淡然笑道:“是要洗洗臉,指不定臉上有什麽呢!”
琴袖一聽這話,一把抓住花霰,笑罵道:“好你個小蹄子,敢編排我來了。”
花霰一撅嘴道:“良媛方才還說是自己人,自己人撒沁,也不過是鬧著玩兒的。”
這話一說完,琴袖才輕輕坐在椅子上,低頭笑道:“王爺……其實也挺好的。”
花霰忙取來香帕一塊,一邊咯咯地笑,一邊探巾入水,一邊道:“良媛什麽時候說王爺不好了?”
琴袖臉又紅了,取了帕教人伺候著濯了濯臉,方要敷粉,忽然聽見魏芳的聲音。
“良媛,皇後娘娘那邊來信了!”
“什麽?”
琴袖顧不上捈粉,直跟著魏芳去了執古殿,原來理王方才接到了信已經看過,正要叫琴袖看。琴袖接過信讀了一遍,甚是訝異。原來這一年以來,朝廷已經變得天翻地覆了。
就連皇後要聯絡他們也極需小心,一個不慎就要被人抓住把柄。
原是從一年前起,皇上的身體忽然大不如前,每日從早咳到晚,許多事情都是有心無力,托付給鄭器遠和太子管。
鄭器遠是個紙糊的宰相,什麽事都愛聽太子的。這下子,支持嘉王的大臣本已七零八落,又被太子使手段紛紛從京城外調到地方上去,明升暗降。
皇後手上尚且有的一些科道官都被調任出京做監察禦史,一個個走完了皇後就真成了一棵孤木。德妃身體也愈發地差,這些天來都下不了床,誠妃在女官六局的勢力也被一一瓦解,現在無論朝廷和後宮,都是一麵支持純妃與太子。皇後亦不可妄自逆風而動,隻得隱忍不發,更自小心。
皇後信中又表白自己曾經失算,趕走琴袖大不應該,如今理王和她遠走,她在皇宮裏如坐針氈、萬般無奈。今上幾日來身體好些,北邊忽然又不太平,他竟想要再次親征,勸都勸不住。一旦皇上北征,純妃又說不定想出什麽毒計來,到時候更無法收拾。
所以隻望理王能在海疆速速立功,得勝歸來見到皇上,說不定還能重新住在京城一段日子,屆時從長計議方為上策。
琴袖看了皇後之信,不免憂心落淚:理王能不能立功還是未知數,母後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就真的完了。
理王忙拍著琴袖的背說:“我們得趕快去浙江了,事不宜遲。”
琴袖點頭,一家人就忙碌起來,他們趕在冬之未至,全數打點好了一切,一家人乘船到寧波府去了。深秋風急,數日之間他們已沿江而下,直入東海。東海浪湧似有神助,三日之間即到寧波府了。
聽聞理王要來,寧波知府顧以能、吳王世子及一些眷屬都親自來迎接。
論輩分,王世子是理王的堂兄,理王先問了他好,次問了一些不認識的親戚的好,再拜會了寧波知府。
寧波知府那邊先期收到了朝廷的函文,理王此番來甬1,正是為了倭患之事。
說起倭患,琴袖早前聽父親提起過,兵部的人曾抓到過倭國人,倭國人不通語言,但通漢字,聞知倭國國內大亂已久,群雄並起,百姓日計艱難,有地之民尚難自濟,無業之人更不能活,遂入海為寇為盜,每以劫掠中國、朝鮮船隻以自給,至茲三四十年矣。
太祖皇帝時聞倭人常為海賊,故而大行海禁,不許中國之船外貿他國。此一來,倭民給養阻絕,無所可掠者,紛紛冒死入中國之域劫掠,所過之處亦有燒殺之事,遂為朝廷之患。
琴袖來時,早差人打聽浙江地麵上的事,聽人說,這些倭人常年作戰,來去如電,軍士一來,遁之於海上,軍士一去,複又再來,極是麻煩。除之不盡,剿之不絕。加之倭國國內連年戰亂,入中國為寇者前赴後繼,無從斷絕,若不能以一大役勝之,則不能嚇阻其民,勿來中國為寇。
她雖如此盤算,可詳情還得問寧波知府顧以能。
理王入了吳王府,先忙著上上下下送禮,打點完了吳王府內的許多要人及吳王寵愛的兩個妾室,又親自慰問去世的兩個堂弟。
這一番事情做完後,理王才召顧以能詳問當下局勢,琴袖躲在簾後暗聽,本想這局勢危殆,沒想到顧以能一臉嬉笑道:“前幾日打了幾仗,殺了好些倭寇,東南海疆安定了不少,王爺放心就是了。”
理王命道:“孤來時聽說這裏許多地方被倭寇燒殺,損失極大,怎麽我才到這裏就聽你說倭亂已平?真是奇怪。”
顧以能笑道:“王爺有所不知,那小小倭寇都不過是些小毛賊,鬼鬼祟祟晝伏夜出的,我們天兵埋伏好了,正等他們來,他們一來呀,早被我們製服住了。前兒您沒趕上,剛向上頭獻了二百顆人頭,千真萬確。軍中以此點算斬獲,王爺不信,可去鎮海指揮使處看看,我們抓到了不少倭寇呢!”
理王道:“那敵我死傷如何?”
顧以能大笑道:“王爺高看倭寇了,那些個倭寇見著我們的兵,早嚇死了,哪裏還敢動?個個乖乖俯首投降,我們這裏偶爾死一兩個人,他們那裏也要死一百個。”
這話說得理王有些糊塗了,寧波知府早知理王來這裏的心思,所以忙說:“若還有人,王爺看著,我們就把他們都殺了。下官知道王爺立功心切,若是殺了倭寇,一定上報天聽,將王爺之功轉奏朝廷。”
理王聞之大喜,這不是天上掉餅的好事?於是感激再四,又以金銀饋贈,顧以能歡喜收下,拜退而去。
正當理王高興的時候,一入簾中,忽然看見琴袖鐵著臉忙問:“玉卿怎麽了?”
琴袖道:“王爺不覺得奇怪嗎?若真的如寧波知府所言,他們是用什麽辦法抓住倭寇的呢?何以倭寇成了朝廷大患呢?”
理王收迴了笑容,想了想道:“隻是倭人屍身曆曆在目,總不可能說假的吧。”
琴袖也懷疑起來:“這話也是,不過我總覺得蹊蹺,明日咱們去鎮海衛瞧瞧去。”
理王摟住她輕聲在耳邊嘟噥:“我錯了,玉卿。可把我看做孩子,原諒我吧。”
“你錯兒多著呢。”琴袖踮起腳也忽然親了他一口,於是低頭一笑,把他一推,轉頭就跑了。
琴袖身子嬌瘦,動如脫兔,一溜煙躲到一顆樹後頭,理王追著她笑道:“你別勾我的火,我可幾日沒有碰你了。”
琴袖用手拉了拉眼皮子,做了個小小鬼臉道:“大白天的也不嫌害臊!剛才說還什麽來著,你別自己吞了你的話!”
理王笑道:“這裏沒有別人,我們兩個說什麽誰都不知道。”
琴袖一麵躲到一座假山的石洞裏頭,一麵朝外麵說:“我還沒消氣呢!你別以為完了。”
理王忽然沉下聲道:“我隻是有時候怕你嫌我。”
他這一句話,讓琴袖無話可說:其實,琴袖有時候也怕理王嫌她傲慢呢。可是要她說出口,她也說不出。
隻知深秋涼風從石洞中吹過,撫亂了她長長的發髻。
“我沒嫌過你。”琴袖低頭咬著唇,她很想這時候告訴理王,自己是怎樣的喜歡他,“女兒家的心事,向來不能說的。”
沒想到不知何時理王已經靜悄悄鑽進了石洞中,一把將她摟入懷中,輕輕含住了她的嘴唇。
琴袖腦子立時成了漿糊一般,什麽都想不下去,方才那些拌嘴的胡話,早被攪得忘個精光,隻剩眼前深情之思及涼風入懷之感。
吻畢,理王俯下身子靠在她的胸前,細細聽她的心跳聲,緩緩地說:“什麽心事,我都聽得出來。”
琴袖的心突突地亂跳,好像不斷往上躥一樣,她自覺氣不相接,隻是強作鎮定怪道:“你身上都是酒味,真難聞,快去漱漱口,換件衣裳。”
理王真以為身上都是酒臭味,忙自己聞了聞,心疑之下,忙道:“真唐突你了,馬上去換。”
這才放開她,三步一迴頭地走了。
琴袖獨自一人留在原地,按住胸前,隻覺那顆心狂跳不息,半日才平複下來。她摸了摸自己發燙的臉頰,踉踉蹌蹌從花園裏走出去。迴到了自己住的含香院,方看見花霰正在耳房拿著一盆水想要洗臉。
她忙叫住道:“誒,好花霰,這盆水留給我。”
花霰驚疑之下問:“良媛怎麽臉這樣紅?可是發燒了?我說這幾日天兒冷,您還非一早就要起床念書,您玉體貴重,一生病我們怎麽擔待得起呢。”
琴袖笑道:“沒事兒,大家自己人談什麽擔待呢。”
花霰卻嘟噥道:“良媛可說笑了,您把我當自己人,魏芳公公、黃管家可不是。良媛要是病了,我少不得又被他們說沒照顧好您,主子們說說輕巧的話,我們做下人的,一出了事還是攤在我們的頭上。”
琴袖忙拉著她笑道:“下次魏芳罵你,你就說,是我說的,不許罵你,罵你就是罵我。”
花霰噗嗤一笑道:“良媛今兒怎麽了?幾日不見你笑,忽然笑成這樣。”
“我笑了嗎?”琴袖一摸自己的臉,還真真嘴角上揚,笑靨淺淺。
花霰忽然明白了什麽似的,以袖遮嘴,淡然笑道:“是要洗洗臉,指不定臉上有什麽呢!”
琴袖一聽這話,一把抓住花霰,笑罵道:“好你個小蹄子,敢編排我來了。”
花霰一撅嘴道:“良媛方才還說是自己人,自己人撒沁,也不過是鬧著玩兒的。”
這話一說完,琴袖才輕輕坐在椅子上,低頭笑道:“王爺……其實也挺好的。”
花霰忙取來香帕一塊,一邊咯咯地笑,一邊探巾入水,一邊道:“良媛什麽時候說王爺不好了?”
琴袖臉又紅了,取了帕教人伺候著濯了濯臉,方要敷粉,忽然聽見魏芳的聲音。
“良媛,皇後娘娘那邊來信了!”
“什麽?”
琴袖顧不上捈粉,直跟著魏芳去了執古殿,原來理王方才接到了信已經看過,正要叫琴袖看。琴袖接過信讀了一遍,甚是訝異。原來這一年以來,朝廷已經變得天翻地覆了。
就連皇後要聯絡他們也極需小心,一個不慎就要被人抓住把柄。
原是從一年前起,皇上的身體忽然大不如前,每日從早咳到晚,許多事情都是有心無力,托付給鄭器遠和太子管。
鄭器遠是個紙糊的宰相,什麽事都愛聽太子的。這下子,支持嘉王的大臣本已七零八落,又被太子使手段紛紛從京城外調到地方上去,明升暗降。
皇後手上尚且有的一些科道官都被調任出京做監察禦史,一個個走完了皇後就真成了一棵孤木。德妃身體也愈發地差,這些天來都下不了床,誠妃在女官六局的勢力也被一一瓦解,現在無論朝廷和後宮,都是一麵支持純妃與太子。皇後亦不可妄自逆風而動,隻得隱忍不發,更自小心。
皇後信中又表白自己曾經失算,趕走琴袖大不應該,如今理王和她遠走,她在皇宮裏如坐針氈、萬般無奈。今上幾日來身體好些,北邊忽然又不太平,他竟想要再次親征,勸都勸不住。一旦皇上北征,純妃又說不定想出什麽毒計來,到時候更無法收拾。
所以隻望理王能在海疆速速立功,得勝歸來見到皇上,說不定還能重新住在京城一段日子,屆時從長計議方為上策。
琴袖看了皇後之信,不免憂心落淚:理王能不能立功還是未知數,母後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就真的完了。
理王忙拍著琴袖的背說:“我們得趕快去浙江了,事不宜遲。”
琴袖點頭,一家人就忙碌起來,他們趕在冬之未至,全數打點好了一切,一家人乘船到寧波府去了。深秋風急,數日之間他們已沿江而下,直入東海。東海浪湧似有神助,三日之間即到寧波府了。
聽聞理王要來,寧波知府顧以能、吳王世子及一些眷屬都親自來迎接。
論輩分,王世子是理王的堂兄,理王先問了他好,次問了一些不認識的親戚的好,再拜會了寧波知府。
寧波知府那邊先期收到了朝廷的函文,理王此番來甬1,正是為了倭患之事。
說起倭患,琴袖早前聽父親提起過,兵部的人曾抓到過倭國人,倭國人不通語言,但通漢字,聞知倭國國內大亂已久,群雄並起,百姓日計艱難,有地之民尚難自濟,無業之人更不能活,遂入海為寇為盜,每以劫掠中國、朝鮮船隻以自給,至茲三四十年矣。
太祖皇帝時聞倭人常為海賊,故而大行海禁,不許中國之船外貿他國。此一來,倭民給養阻絕,無所可掠者,紛紛冒死入中國之域劫掠,所過之處亦有燒殺之事,遂為朝廷之患。
琴袖來時,早差人打聽浙江地麵上的事,聽人說,這些倭人常年作戰,來去如電,軍士一來,遁之於海上,軍士一去,複又再來,極是麻煩。除之不盡,剿之不絕。加之倭國國內連年戰亂,入中國為寇者前赴後繼,無從斷絕,若不能以一大役勝之,則不能嚇阻其民,勿來中國為寇。
她雖如此盤算,可詳情還得問寧波知府顧以能。
理王入了吳王府,先忙著上上下下送禮,打點完了吳王府內的許多要人及吳王寵愛的兩個妾室,又親自慰問去世的兩個堂弟。
這一番事情做完後,理王才召顧以能詳問當下局勢,琴袖躲在簾後暗聽,本想這局勢危殆,沒想到顧以能一臉嬉笑道:“前幾日打了幾仗,殺了好些倭寇,東南海疆安定了不少,王爺放心就是了。”
理王命道:“孤來時聽說這裏許多地方被倭寇燒殺,損失極大,怎麽我才到這裏就聽你說倭亂已平?真是奇怪。”
顧以能笑道:“王爺有所不知,那小小倭寇都不過是些小毛賊,鬼鬼祟祟晝伏夜出的,我們天兵埋伏好了,正等他們來,他們一來呀,早被我們製服住了。前兒您沒趕上,剛向上頭獻了二百顆人頭,千真萬確。軍中以此點算斬獲,王爺不信,可去鎮海指揮使處看看,我們抓到了不少倭寇呢!”
理王道:“那敵我死傷如何?”
顧以能大笑道:“王爺高看倭寇了,那些個倭寇見著我們的兵,早嚇死了,哪裏還敢動?個個乖乖俯首投降,我們這裏偶爾死一兩個人,他們那裏也要死一百個。”
這話說得理王有些糊塗了,寧波知府早知理王來這裏的心思,所以忙說:“若還有人,王爺看著,我們就把他們都殺了。下官知道王爺立功心切,若是殺了倭寇,一定上報天聽,將王爺之功轉奏朝廷。”
理王聞之大喜,這不是天上掉餅的好事?於是感激再四,又以金銀饋贈,顧以能歡喜收下,拜退而去。
正當理王高興的時候,一入簾中,忽然看見琴袖鐵著臉忙問:“玉卿怎麽了?”
琴袖道:“王爺不覺得奇怪嗎?若真的如寧波知府所言,他們是用什麽辦法抓住倭寇的呢?何以倭寇成了朝廷大患呢?”
理王收迴了笑容,想了想道:“隻是倭人屍身曆曆在目,總不可能說假的吧。”
琴袖也懷疑起來:“這話也是,不過我總覺得蹊蹺,明日咱們去鎮海衛瞧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