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今上命左右之臣退去,獨留上與江鸞二人在內。今上握著江鸞的手問道:“閣老有什麽話,說與朕聽吧。”
江鸞乃奮力搖了搖頭:“朝中之事,臣已無話。但為陛下計,必須……”正在說時,江鸞忽然臉色鐵青,仰天吸了兩口氣,瞪出眼睛來,手在空中抓了好幾把。
今上見狀大驚,趕忙把他的手給握住,江鸞好一些才安定下來,隻艱難地朝著今上吐字:“殺……了……殺……”
“殺誰?”今上忙問。
江鸞已經說不出話,隻覺得喉頭一陣火辣辣的疼像是要冒火一般,隻用嘴做出行狀,隻隱約說了“殺出”二字,語焉未詳就已溘然而逝。
今上一看,急痛不已,大唿:“伏鳳1!伏鳳!”
江鸞不應,外麵眾臣聽見今上大叫,急忙推門進來一看,江鸞已經咽氣了,都默默流淚2,江元革忙將父親常穿的一件衣服取去,要了把梯子上了屋頂,麵朝西邊,高聲唿喚:“吾父江公複!江公複!”
如此唿喚三次,要了梯子下來,將衣服往江鸞身上一蓋,江鸞並無複蘇之象,這才大哭起來道:“爹啊!爹!”
於是報事牌四響,哭聲四處響起,朝中官員也一片哀嚎,今上哭得尤為慘烈。
江鸞是他最為信任的大臣,十年宰相勞心勞力,國家太平,海內安定。民間稱讚江公極多,乃至北直隸一帶百姓,自發為江鸞修了生祠,感戴他的恩德。
如今朝中為儲嗣之事正鬧得暗潮洶湧,正在用人之時,江鸞這一朝西去,可叫今上如何是好!
並非是捏舌說謊,有他一人在,朝廷無論如何變幻,都不會出大亂子。天下稱治,百姓安樂。且以他的威望,輕輕鬆鬆就壓得住下頭那些妖魔鬼怪,他不在了,朝廷亂起來那是真要人命了。
今上思及此,不無感歎,由是悲愁更大,撫著江鸞的屍身哭道:“朕方得勝歸來,卿竟背朕,豈非絕於我!”於是哀痛許久,方才叫人攙扶著迴了宮。
迴宮路上,一路將江鸞死前所言反複思考:
他方才嘴唇撅起,雖聽得不真,但確實是說了“殺”,至於是殺誰,就說了一個“出”,似乎隻說了半個字,可還能殺誰呢?
宮裏並沒有姓“出”的人,朝廷自然也沒有。
可惜他死前說的不清楚,教今上難以思量,加之深痛難抑,形與俱損,根本來不及細想。隻得命人吩咐江鸞身後之事。
江鸞與今上可謂巾車相遇,君臣相知,十年以來親密無間。江鸞死,今上如失左右,張皇四顧,總覺得無人可繼,更加疼惜此人宰相之才,於是與眾位大臣討論過後,追贈江鸞太師之位,此諡號文正,配享太廟。
這撫恤一下,滿朝嘩然,京城轟動。
須知太師乃是文臣之極品,一生夢寐以求的官位,我朝肇造以來,隻有先帝一朝第一位丞相張濟愚被封為太師,而且也是死後追封,至今隻有兩個宰相身後被封太師,活人都沒有聽說過封太師的,可見其位之尊貴。
其次,文正乃是文臣極品之諡號,即便是張濟愚被世人稱之為“仙相”,死後也隻得諡為“文貞”,開國以來,江鸞是第一個被諡為“文正”的。
至於第三條更是千古名臣才能享有的配享帝王廟的殊榮。
這旨意一下,江鸞可謂是“三大殊榮”占盡,難怪京城裏的人說江鸞是“三極宰相”,也就是官為人臣之極,諡為人臣之極,廟為人臣之極。
因為思懷賢臣,今上和皇後都親自去吊唁他,在他靈前哭了一迴,更是曠古之聖恩了。因為皇上去了喪禮,於是京中勳貴、公卿但凡是有個名號頭臉的都去拜祭。就連陳需金這種人也知道跟跟風,拜拜老賢相。
理王自然不能落後,帶著王妃陳氏、良媛蕭氏二人也去拜祭。這燒七的是風光,喪事辦得跟宮裏死了要人一樣。
就見那江府孝棚高張,理王一路走去,滿天滿地都是白色,夾道都是各色大小官員,送金送銀送挽聯的人都排成了長龍,走至靈前,僧經道咒,不絕於耳,一色那些出家人,唱唄繞梁,十分熱鬧。
往裏走兩步就是一個高官、一個勳貴,理王還沒走到靈前,就跟這些大小官員互參互拜了不下幾十迴了。
因至靈前,見遺形3高掛,真容猶在,畫像上寫道:奉天翊運輔國推誠守正文臣、正一品崇光上卿、左柱國、太師、內閣首輔皇極殿大學士、判刷六部事江文正公之真。望之如見真人,不禁覺得背脊骨寒浸浸的,怪瘮人。
因心想:人還沒出殯,把這個玩意兒掛起來很不像樣,這些後人不懂得體懷江閣老一生清高的人品,隻知道炫耀他生前死後的官位,讓人看了感歎不已。
可是,理王拜祭上香之後,迴身看滿朝文武這副趨之若鶩的形象,猛然心裏麵一痛,忍不住用袖子捂臉大哭起來了。
麵對江鸞的遺像,他哭不出來,隻在臨走時,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江鸞乃是天朝的宰相,他死了是多麽的光榮!還沒有出殯,前來拜祭的人絡繹不絕,無一不是當朝顯貴,無一不是嘴裏說著惋惜之語,無一不是一副哀容、哭哭啼啼?
死則死矣,可這又是多麽尊貴呢!他這一死,出殯的時候該有多少人會去送殯啊!今後入了太廟,永世受享祭拜,千古留名,萬世紀念,可是……自己的母親呢?
她死的時候,有幾個人紀念她?
除了自己和妻子、琴袖之外,誰又在她的靈前哭過?
若不是琴袖所助,自己稍稍被父皇多看兩眼,她母親就要以宮女之禮落葬,淒淒慘慘葬在那片孤田之中,與萬千無名之魂同在。何等淒慘!
理王因為想得出神,哭得難堪。眾人連忙把他扶住勸慰道:“王爺仁慈,如此顧惜國家功臣,真是殊恩,隻是王爺身份貴重,不當大哭於人前,快請定定神吧。”
當時琴袖正在與江鸞之妻楚氏說話,聽見理王大哭,趕緊過來,她看了看理王又看了江鸞的靈位,心中已經明白了七八分,便扶著他出門去了。
一路將近來煩惱如實說出,是該讓王爺知道現實了。
理王聽後驚訝道:“連母後也不肯幫我嗎?”
“娘娘隻一心為了皇上,若非情急,怎麽會幫王爺爭取大位?”琴袖太息,“這是娘娘賢德之處,也不得不說是可恨之處啊!”
理王歎氣道:“想起母親,我總是不能心安,若不能坐上皇位,我母親始終隻是個無寵的選侍,我要為她爭口氣,也要為她爭死後的臉麵。方才拜祭江閣老,我更是有此感受。可歎為我母親送殯又有幾人?”
琴袖想王爺有誌氣是好的,於是道:“我再去試探試探母後的心意吧。”
江鸞既進了棺材,誰來做首輔,那就是頭一件大事兒了。
今上對此倒不慌忙,左右拖了半個月也沒發一句話,內閣這裏又不好去問,權且是由郭在象代理的一應事。
琴袖看這宮裏為的這件事兒,也不敢在這時候鬧起來,朝廷也是表麵上風平浪靜。於是依著陳氏的法子,命人求了張好的保胎方抓出幾服藥來。
可是她轉念一想,吃藥也太苦了,皇後娘娘大著肚子,肯定內廷供奉了許多保胎藥的,何必自己再送藥過去,豈不是多此一舉?
可也想不到什麽好的法子,恰巧秦拂雪因為心中有愧來拜會琴袖,她暗恨自己不夠沉重,現在害了妹妹失了皇後信任,所以在旁每加寬慰,琴袖仍怏怏不樂,自拈了兩三片香葉,泡著瞎喝了幾杯,席間無話。
“皇後娘娘未必就真的恨你了,你也先得保重身子啊。”秦拂雪一麵勸,一麵叫人在榻上鋪一張鵝絨毯子,拍了拍毯子道:“來,你坐到我這裏來。”
琴袖把身子挪了挪,突然微微一笑,朝她手臂上捏了一把道:“妹妹若是恨姐姐,還見你這個人麽?”
秦拂雪一看她好了,心裏一陣歡喜,忙道:“你不恨我最好。”
琴袖遂道:“這樣的事我看也是遲早的。我總不能一輩子不跟娘娘說實話,王爺想要爭大位,如果沒有娘娘是不成的。太子有純妃,嘉王有德妃和誠妃,他們都在後宮有自己的人,可是我們王爺呢……哎……我正發愁呢!我又擔心娘娘的身子,想送些好的保胎藥去,可想來想去,再好怎麽比得過宮裏的呢?”
秦拂雪想了想,道:“這其實不難,我秦家原本留有一張方子,專門是製保胎丸的,這個丸藥吃了不苦又有效,若是你照著做了給娘娘送去,也不必喝那麽苦的藥了。”
琴袖一聽大喜,忙道:“此話當真?”
秦拂雪道:“我雖罪臣之後,但我們也繁盛過,這方子是極好的,不騙你。”
琴袖忙把方子要了來,按方製成丸子的大小托人送給皇後。這保胎丸送去,琴袖心裏還在七上八下的,皇後娘娘要是不吃可如何是好呢?
不料過了幾天,舒可至突然拜訪,把琴袖嚇了一嚇:他來做什麽?
江鸞乃奮力搖了搖頭:“朝中之事,臣已無話。但為陛下計,必須……”正在說時,江鸞忽然臉色鐵青,仰天吸了兩口氣,瞪出眼睛來,手在空中抓了好幾把。
今上見狀大驚,趕忙把他的手給握住,江鸞好一些才安定下來,隻艱難地朝著今上吐字:“殺……了……殺……”
“殺誰?”今上忙問。
江鸞已經說不出話,隻覺得喉頭一陣火辣辣的疼像是要冒火一般,隻用嘴做出行狀,隻隱約說了“殺出”二字,語焉未詳就已溘然而逝。
今上一看,急痛不已,大唿:“伏鳳1!伏鳳!”
江鸞不應,外麵眾臣聽見今上大叫,急忙推門進來一看,江鸞已經咽氣了,都默默流淚2,江元革忙將父親常穿的一件衣服取去,要了把梯子上了屋頂,麵朝西邊,高聲唿喚:“吾父江公複!江公複!”
如此唿喚三次,要了梯子下來,將衣服往江鸞身上一蓋,江鸞並無複蘇之象,這才大哭起來道:“爹啊!爹!”
於是報事牌四響,哭聲四處響起,朝中官員也一片哀嚎,今上哭得尤為慘烈。
江鸞是他最為信任的大臣,十年宰相勞心勞力,國家太平,海內安定。民間稱讚江公極多,乃至北直隸一帶百姓,自發為江鸞修了生祠,感戴他的恩德。
如今朝中為儲嗣之事正鬧得暗潮洶湧,正在用人之時,江鸞這一朝西去,可叫今上如何是好!
並非是捏舌說謊,有他一人在,朝廷無論如何變幻,都不會出大亂子。天下稱治,百姓安樂。且以他的威望,輕輕鬆鬆就壓得住下頭那些妖魔鬼怪,他不在了,朝廷亂起來那是真要人命了。
今上思及此,不無感歎,由是悲愁更大,撫著江鸞的屍身哭道:“朕方得勝歸來,卿竟背朕,豈非絕於我!”於是哀痛許久,方才叫人攙扶著迴了宮。
迴宮路上,一路將江鸞死前所言反複思考:
他方才嘴唇撅起,雖聽得不真,但確實是說了“殺”,至於是殺誰,就說了一個“出”,似乎隻說了半個字,可還能殺誰呢?
宮裏並沒有姓“出”的人,朝廷自然也沒有。
可惜他死前說的不清楚,教今上難以思量,加之深痛難抑,形與俱損,根本來不及細想。隻得命人吩咐江鸞身後之事。
江鸞與今上可謂巾車相遇,君臣相知,十年以來親密無間。江鸞死,今上如失左右,張皇四顧,總覺得無人可繼,更加疼惜此人宰相之才,於是與眾位大臣討論過後,追贈江鸞太師之位,此諡號文正,配享太廟。
這撫恤一下,滿朝嘩然,京城轟動。
須知太師乃是文臣之極品,一生夢寐以求的官位,我朝肇造以來,隻有先帝一朝第一位丞相張濟愚被封為太師,而且也是死後追封,至今隻有兩個宰相身後被封太師,活人都沒有聽說過封太師的,可見其位之尊貴。
其次,文正乃是文臣極品之諡號,即便是張濟愚被世人稱之為“仙相”,死後也隻得諡為“文貞”,開國以來,江鸞是第一個被諡為“文正”的。
至於第三條更是千古名臣才能享有的配享帝王廟的殊榮。
這旨意一下,江鸞可謂是“三大殊榮”占盡,難怪京城裏的人說江鸞是“三極宰相”,也就是官為人臣之極,諡為人臣之極,廟為人臣之極。
因為思懷賢臣,今上和皇後都親自去吊唁他,在他靈前哭了一迴,更是曠古之聖恩了。因為皇上去了喪禮,於是京中勳貴、公卿但凡是有個名號頭臉的都去拜祭。就連陳需金這種人也知道跟跟風,拜拜老賢相。
理王自然不能落後,帶著王妃陳氏、良媛蕭氏二人也去拜祭。這燒七的是風光,喪事辦得跟宮裏死了要人一樣。
就見那江府孝棚高張,理王一路走去,滿天滿地都是白色,夾道都是各色大小官員,送金送銀送挽聯的人都排成了長龍,走至靈前,僧經道咒,不絕於耳,一色那些出家人,唱唄繞梁,十分熱鬧。
往裏走兩步就是一個高官、一個勳貴,理王還沒走到靈前,就跟這些大小官員互參互拜了不下幾十迴了。
因至靈前,見遺形3高掛,真容猶在,畫像上寫道:奉天翊運輔國推誠守正文臣、正一品崇光上卿、左柱國、太師、內閣首輔皇極殿大學士、判刷六部事江文正公之真。望之如見真人,不禁覺得背脊骨寒浸浸的,怪瘮人。
因心想:人還沒出殯,把這個玩意兒掛起來很不像樣,這些後人不懂得體懷江閣老一生清高的人品,隻知道炫耀他生前死後的官位,讓人看了感歎不已。
可是,理王拜祭上香之後,迴身看滿朝文武這副趨之若鶩的形象,猛然心裏麵一痛,忍不住用袖子捂臉大哭起來了。
麵對江鸞的遺像,他哭不出來,隻在臨走時,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江鸞乃是天朝的宰相,他死了是多麽的光榮!還沒有出殯,前來拜祭的人絡繹不絕,無一不是當朝顯貴,無一不是嘴裏說著惋惜之語,無一不是一副哀容、哭哭啼啼?
死則死矣,可這又是多麽尊貴呢!他這一死,出殯的時候該有多少人會去送殯啊!今後入了太廟,永世受享祭拜,千古留名,萬世紀念,可是……自己的母親呢?
她死的時候,有幾個人紀念她?
除了自己和妻子、琴袖之外,誰又在她的靈前哭過?
若不是琴袖所助,自己稍稍被父皇多看兩眼,她母親就要以宮女之禮落葬,淒淒慘慘葬在那片孤田之中,與萬千無名之魂同在。何等淒慘!
理王因為想得出神,哭得難堪。眾人連忙把他扶住勸慰道:“王爺仁慈,如此顧惜國家功臣,真是殊恩,隻是王爺身份貴重,不當大哭於人前,快請定定神吧。”
當時琴袖正在與江鸞之妻楚氏說話,聽見理王大哭,趕緊過來,她看了看理王又看了江鸞的靈位,心中已經明白了七八分,便扶著他出門去了。
一路將近來煩惱如實說出,是該讓王爺知道現實了。
理王聽後驚訝道:“連母後也不肯幫我嗎?”
“娘娘隻一心為了皇上,若非情急,怎麽會幫王爺爭取大位?”琴袖太息,“這是娘娘賢德之處,也不得不說是可恨之處啊!”
理王歎氣道:“想起母親,我總是不能心安,若不能坐上皇位,我母親始終隻是個無寵的選侍,我要為她爭口氣,也要為她爭死後的臉麵。方才拜祭江閣老,我更是有此感受。可歎為我母親送殯又有幾人?”
琴袖想王爺有誌氣是好的,於是道:“我再去試探試探母後的心意吧。”
江鸞既進了棺材,誰來做首輔,那就是頭一件大事兒了。
今上對此倒不慌忙,左右拖了半個月也沒發一句話,內閣這裏又不好去問,權且是由郭在象代理的一應事。
琴袖看這宮裏為的這件事兒,也不敢在這時候鬧起來,朝廷也是表麵上風平浪靜。於是依著陳氏的法子,命人求了張好的保胎方抓出幾服藥來。
可是她轉念一想,吃藥也太苦了,皇後娘娘大著肚子,肯定內廷供奉了許多保胎藥的,何必自己再送藥過去,豈不是多此一舉?
可也想不到什麽好的法子,恰巧秦拂雪因為心中有愧來拜會琴袖,她暗恨自己不夠沉重,現在害了妹妹失了皇後信任,所以在旁每加寬慰,琴袖仍怏怏不樂,自拈了兩三片香葉,泡著瞎喝了幾杯,席間無話。
“皇後娘娘未必就真的恨你了,你也先得保重身子啊。”秦拂雪一麵勸,一麵叫人在榻上鋪一張鵝絨毯子,拍了拍毯子道:“來,你坐到我這裏來。”
琴袖把身子挪了挪,突然微微一笑,朝她手臂上捏了一把道:“妹妹若是恨姐姐,還見你這個人麽?”
秦拂雪一看她好了,心裏一陣歡喜,忙道:“你不恨我最好。”
琴袖遂道:“這樣的事我看也是遲早的。我總不能一輩子不跟娘娘說實話,王爺想要爭大位,如果沒有娘娘是不成的。太子有純妃,嘉王有德妃和誠妃,他們都在後宮有自己的人,可是我們王爺呢……哎……我正發愁呢!我又擔心娘娘的身子,想送些好的保胎藥去,可想來想去,再好怎麽比得過宮裏的呢?”
秦拂雪想了想,道:“這其實不難,我秦家原本留有一張方子,專門是製保胎丸的,這個丸藥吃了不苦又有效,若是你照著做了給娘娘送去,也不必喝那麽苦的藥了。”
琴袖一聽大喜,忙道:“此話當真?”
秦拂雪道:“我雖罪臣之後,但我們也繁盛過,這方子是極好的,不騙你。”
琴袖忙把方子要了來,按方製成丸子的大小托人送給皇後。這保胎丸送去,琴袖心裏還在七上八下的,皇後娘娘要是不吃可如何是好呢?
不料過了幾天,舒可至突然拜訪,把琴袖嚇了一嚇:他來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