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可至到,琴袖忙去迎接,一手把他迎至府內笑道:“舒公公大駕,有失遠接。且請上房一坐,用些茶吧”舒可至起手道:“不擾茶,我這裏就傳一句話。”
琴袖正覺奇怪:傳句話何必他親自來呢,但不好問,就悄悄低語道:“娘娘還好嘛?”
舒可至不答,隻道:“娘娘說,你的藥丸很好,再送一盒來。”
琴袖一聽,長籲一口,大喜道:“娘娘吃了覺得好嗎?”
舒可至亦不肯答,唯道:“娘娘要你的藥,不是要你問東問西。”
琴袖隻福身道:“是。”心中卻想:娘娘這樣就不是真的恨我了,否則何必叫舒可至單單來傳一句話呢?
於是心裏有些高興,不幾日又將一盒保胎丸送進宮裏去了。
且說皇後懷胎日漸辛苦,舉動都很不自便。皇上開恩降旨,令鄂國公文家的兩房大宗遷居京城,二月頭上,鄂國公一家就終於來了京城,皇後之母文張氏亦奉召入宮。
當日正是飄雪之節,皇後坐在稍熱的爐火邊休息。臨盆隻有沒幾日了,皇後初次懷胎,心裏緊張不說,胎宮甚大,也著實使她難受得睡不著覺。
這日身子不適,氣喘個不停,因叫成太醫來看病也來不及了,就叫典醫監的裴內醫看了看。
裴內醫把脈之後笑了笑道:“娘娘將臨盆,胎宮膨大,擾動心肺,所以覺得氣透不過來,自是如此的。娘娘且寬心便是,飲食上可用些清淡之物。適才臣看了娘娘這幾日的《進藥底簿》,娘娘這幾日正在服用泰山磐石散?”
“是了,”皇後以手支著頭,吃力地說:“這是成太醫開的方子,前些時日用著還好,隻是最近氣悶之狀難解,藥也喝不下了,我隻吃幾顆保胎的丸藥。”
一聽保胎丸,裴內醫便問:“娘娘吃的是哪裏來的丸藥?”
皇後氣一口喘不過來,凝香在旁代答道:“那個丸藥外頭送來的,叫成太醫看過,是很好的。”
裴內醫聽後也不便多說,遂笑道:“成太醫的方子加減斟酌,是很好的。不過娘娘這幾日胸悶,可再服用一些蓮砂散,砂仁有些溫,在這個天氣吃正好,因為眼下娘娘臨產在即,用這個也嫌熱,每日早晨就用米湯拌三四匙服下,可稍解其證。”
“這樣最好。”皇後緩言道。正在有些難過之時,外頭侍女春濱笑眯眯地進來恭賀:“娘娘,快瞧瞧誰來了。”
皇後往外一看,竟是自己母親文張氏,這個文張氏五十多了,有些穿戴,隻是衣著簡樸,上下竟是泉紋的比甲,形容很是清臒健朗。
皇後見了母親,一時大喜,忘記身上不好,起身迎接。她母親忙笑道:“娘娘懷中辛苦,快請坐下。”
皇後喜得兩頰飛紅,還來不及受母親恭賀,朝侍女等急道:“快給我母親看座。”
外頭早已預備了一把玫瑰椅,又抬進來一個足承,文張氏忙道:“受之不起,我微賤之人,在娘娘麵前不敢擅坐。”
春濱忙笑道:“您如何微賤?您是娘娘母親,又是國公夫人,您若微賤,教我們這樣的可怎麽活呢。”
文張氏一聽,勾動心事:她雖是國公夫人,地位尊貴,可是若非女兒懷孕,千裏迢迢仍不能來見一麵,倏忽落淚,皇後見了也忍耐不住,與母親靠著頭互相哭泣。
文張氏帶著哭腔說道:“娘娘千金之軀,我豈敢與娘娘攀親論戚?隻求娘娘萬事如意,玉體康健……”十數年來見過區區幾麵,如今一家在京,那種喜悅、那種哀愁竟讓二人哭得不能再停下了。
魯尚宮正巧來迴事情,看見娘娘哀傷,忙勸慰道:“娘娘自節一些,正是將產之人,如此悲哀,腹中皇子又如何呢?”
皇後想了想,也是此理,忙拭去淚水,輕輕一笑:“日後都好了,母親在我身邊,我也不怕什麽了。”
文張氏也收淚展顏,說了來時一路所見所聞,皇後聽得仔細,竟連氣喘也好了些,似乎忘記了。
卻說裴內醫前腳剛走出承乾宮,皇後宮裏的馮直就朝他招手,並朝西邊努嘴。裴內醫看後即明,趁人不注意,悄悄往翊坤宮去了。
翊坤宮內,許王和太子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皇後即將臨盆,大家都害怕她生下皇子,可肚子這麽大了,孩子總不至於弄死,這叫他們二人如何是好?
太子歎氣道:“父母都偏疼小兒子,我看這個孩子生下來,父皇一定是喜歡得不得了。屆時豈能有本宮的立足之地啊!”
許王也想不出辦法,隻問純妃:“阿姨也太糊塗了,日子拖得這麽久,現在下手怎麽來得及?我們原是想等您趁著皇上不在的時候,動手除了這個孽障,怎麽今次阿姨倒這樣不利索了!”
純妃隻笑:“你這又是在怪誰?”
許王又不敢說母親不好,隻能生悶氣。純妃道:“我教你找人在戰場上殺了理王,你可辦成了?還有功夫說我呢!”
許王聽這話,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他是雇了人在戰場上趁亂殺了理王,哪裏想到這個理王這樣福氣好,大難不死還救了自己一命呢!
太子道:“如今也沒法了……”
許王道:“大不了,我出麵,下她毒藥,讓她毒發,一屍兩命,我來做這個惡人!”
太子叫罵道:“你瘋了?她用的東西都是銀做的,你毒還沒下就露餡了。”
純妃乃搖頭笑道:“殿下在這藥理上曉得的太少了,若要在宮中過日子,好好的也得知道藥材和藥性。天下有毒之物何其多!豈是一雙銀筷子能試盡的?銀器隻能測砒霜,你不用砒霜,又能如何呢?”
太子一聽,忙瞪大眼睛問:“母親可有妙計?”
純妃道:“肚子這麽大才好辦,不大豈能有什麽辦法呢?”
許王和太子很不解,問緣故。純妃道:“肚子大了,一旦孩子沒了,大小都有風險。你們說呢?”
許王聽出三分門道來了,正想問怎麽個弄法。不想外頭裴內醫悄悄來了,許王和太子悄悄避入內室,隻留純妃和裴內醫。
純妃看見他,還沒等他磕頭就問:“娘娘還在吃那個保胎丸嗎?”
裴內醫道:“吃的,果然不出娘娘預料,這保胎丸皇後娘娘很愛用的,一日用數枚。”
純妃道:“到底還是心疼那個蕭琴袖,她的東西自然是好的了,本宮左等右等,就等這麽個時機。你去告訴馮仙文,預備好東西交給馮直,該動手的時候就要動手了,再晚可是不行了。”
裴內醫問道:“娘娘如何料定這個蕭琴袖一定會送東西給皇後呢?”
純妃乃笑:“她何等愛戴皇後?皇後懷妊,不送點子東西,又怎麽能看看皇後是不是還疼她呢?她那點兒小心思,豈能瞞得過我呢?這次又是送保胎丸,當真天助我也,一下就能解決了幾件大事,也省去在飯菜上動手腳的麻煩。”
裴內醫笑道:“這是自然的,娘娘何等英明,如何的睿智,我們都是知道的。”
純妃道:“記得不能出了什麽岔子,否則太子先殺了你!”
裴內醫一驚,忙道:“小的明白厲害,但聽娘娘吩咐。”乃告退而出,按著純妃的吩咐去與馮仙文要拿東西了。
太子和許王出來以後,心中不解道:“阿姨要馮仙文準備了什麽東西?”
純妃但笑道:“一件好東西。”
當日下午,馮直向皇後宮中所有算得上有臉的太監、宦官、女官、宮女都下帖子請了去,今晚到承乾宮太監值房來吃酒用膳。
名單上計有:周太監若中、蘭太監澄、金少監玉、房少監和、曲少監相成、王善、舒可至、魯尚宮、沈司讚、趙女史、凝香、秋澈、春濱等
王司記彤飛原來也在皇後宮裏待過的,馮直不敢漏了她,也單獨派人去請的。
在宮裏久了的人都知道,這個馮直雖然是個九品長隨,但脖子為什麽敢伸得那麽老長?請得動這麽許多人?自然是因為他爹就是尚膳監大太監馮仙文,這二人早互認了父子的。
這次請客不是馮直的意思,背後是馮仙文請客的意思。他本人不是承乾宮的人,派“兒子”來盡盡心意,籠絡籠絡這些今後可能的“貴人們”也實屬必然。
原來現下皇後要生產了,六宮雖憂心忡忡,但也不得不巴結她,故而這幾天送東西的人絡繹不絕,別說皇後這裏,就是這些宮裏有頭臉的下人也亂七八糟一堆的禮。馮仙文和馮直做個人情他們當然不奇怪了。
本來馮直是個區區九品長隨,這種無聊的飯局應該推掉的,可他雖可以得罪,那個馮仙文的人情卻不能不賣,所以大半的人是來了。隻有魯尚宮和周若中,一個說尚宮局有飯局,一個說自己病了,壓根兒懶得搭理他。
當夜已深,皇後已經歇了,身邊留了幾個小宮女,其餘人都跟著馮直到了承乾宮太監的值房。
值房擺了大膳桌,馮仙文已叫乾清宮膳用房做了一大桌子好菜,拿出錢來購了許多好酒,給“兒子”馮直送過去。
皇後如今宮中用物極為小心,連貼身親近的宮人出入承乾宮都要搜身,何況是外頭送來的東西。魯尚宮下過嚴令,誰都不許把外頭的東西隨便帶到承乾宮來,以免出事。
於是馮仙文那送來的食盒也是被搜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好在都是些菜什麽的,也沒什麽花樣兒,況且也不是給娘娘吃的,搜查的宮人也放鬆了警惕。
忽然,一個宮人看了看食盒夾層裏都放著有一個不尋常的小瓷瓶子,瞪著眼睛問來送的小宦官:“這是什麽東西!”
小宦官忙笑:“姑娘,這是香油,拌涼菜用的。尚膳老爺尋思著有的公公、姑姑、姑娘不愛吃香油,所以單獨裝了個瓶子,要用再拌。”
宮人打開蓋子,用宮燈照著仔仔細細看了看,用小勺子舀了一口細細嚐了嚐:確實是香油,而且每個食盒裏都有一個。她們查了七八個食盒,都是如此,也就懶得查了。隻是將後麵食盒中的那小瓶打開看看,都是油,也沒什麽可疑之處,就放他們進去了。
沒想到這一時的疏忽,卻日後釀成了一場彌天大禍。
琴袖正覺奇怪:傳句話何必他親自來呢,但不好問,就悄悄低語道:“娘娘還好嘛?”
舒可至不答,隻道:“娘娘說,你的藥丸很好,再送一盒來。”
琴袖一聽,長籲一口,大喜道:“娘娘吃了覺得好嗎?”
舒可至亦不肯答,唯道:“娘娘要你的藥,不是要你問東問西。”
琴袖隻福身道:“是。”心中卻想:娘娘這樣就不是真的恨我了,否則何必叫舒可至單單來傳一句話呢?
於是心裏有些高興,不幾日又將一盒保胎丸送進宮裏去了。
且說皇後懷胎日漸辛苦,舉動都很不自便。皇上開恩降旨,令鄂國公文家的兩房大宗遷居京城,二月頭上,鄂國公一家就終於來了京城,皇後之母文張氏亦奉召入宮。
當日正是飄雪之節,皇後坐在稍熱的爐火邊休息。臨盆隻有沒幾日了,皇後初次懷胎,心裏緊張不說,胎宮甚大,也著實使她難受得睡不著覺。
這日身子不適,氣喘個不停,因叫成太醫來看病也來不及了,就叫典醫監的裴內醫看了看。
裴內醫把脈之後笑了笑道:“娘娘將臨盆,胎宮膨大,擾動心肺,所以覺得氣透不過來,自是如此的。娘娘且寬心便是,飲食上可用些清淡之物。適才臣看了娘娘這幾日的《進藥底簿》,娘娘這幾日正在服用泰山磐石散?”
“是了,”皇後以手支著頭,吃力地說:“這是成太醫開的方子,前些時日用著還好,隻是最近氣悶之狀難解,藥也喝不下了,我隻吃幾顆保胎的丸藥。”
一聽保胎丸,裴內醫便問:“娘娘吃的是哪裏來的丸藥?”
皇後氣一口喘不過來,凝香在旁代答道:“那個丸藥外頭送來的,叫成太醫看過,是很好的。”
裴內醫聽後也不便多說,遂笑道:“成太醫的方子加減斟酌,是很好的。不過娘娘這幾日胸悶,可再服用一些蓮砂散,砂仁有些溫,在這個天氣吃正好,因為眼下娘娘臨產在即,用這個也嫌熱,每日早晨就用米湯拌三四匙服下,可稍解其證。”
“這樣最好。”皇後緩言道。正在有些難過之時,外頭侍女春濱笑眯眯地進來恭賀:“娘娘,快瞧瞧誰來了。”
皇後往外一看,竟是自己母親文張氏,這個文張氏五十多了,有些穿戴,隻是衣著簡樸,上下竟是泉紋的比甲,形容很是清臒健朗。
皇後見了母親,一時大喜,忘記身上不好,起身迎接。她母親忙笑道:“娘娘懷中辛苦,快請坐下。”
皇後喜得兩頰飛紅,還來不及受母親恭賀,朝侍女等急道:“快給我母親看座。”
外頭早已預備了一把玫瑰椅,又抬進來一個足承,文張氏忙道:“受之不起,我微賤之人,在娘娘麵前不敢擅坐。”
春濱忙笑道:“您如何微賤?您是娘娘母親,又是國公夫人,您若微賤,教我們這樣的可怎麽活呢。”
文張氏一聽,勾動心事:她雖是國公夫人,地位尊貴,可是若非女兒懷孕,千裏迢迢仍不能來見一麵,倏忽落淚,皇後見了也忍耐不住,與母親靠著頭互相哭泣。
文張氏帶著哭腔說道:“娘娘千金之軀,我豈敢與娘娘攀親論戚?隻求娘娘萬事如意,玉體康健……”十數年來見過區區幾麵,如今一家在京,那種喜悅、那種哀愁竟讓二人哭得不能再停下了。
魯尚宮正巧來迴事情,看見娘娘哀傷,忙勸慰道:“娘娘自節一些,正是將產之人,如此悲哀,腹中皇子又如何呢?”
皇後想了想,也是此理,忙拭去淚水,輕輕一笑:“日後都好了,母親在我身邊,我也不怕什麽了。”
文張氏也收淚展顏,說了來時一路所見所聞,皇後聽得仔細,竟連氣喘也好了些,似乎忘記了。
卻說裴內醫前腳剛走出承乾宮,皇後宮裏的馮直就朝他招手,並朝西邊努嘴。裴內醫看後即明,趁人不注意,悄悄往翊坤宮去了。
翊坤宮內,許王和太子正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皇後即將臨盆,大家都害怕她生下皇子,可肚子這麽大了,孩子總不至於弄死,這叫他們二人如何是好?
太子歎氣道:“父母都偏疼小兒子,我看這個孩子生下來,父皇一定是喜歡得不得了。屆時豈能有本宮的立足之地啊!”
許王也想不出辦法,隻問純妃:“阿姨也太糊塗了,日子拖得這麽久,現在下手怎麽來得及?我們原是想等您趁著皇上不在的時候,動手除了這個孽障,怎麽今次阿姨倒這樣不利索了!”
純妃隻笑:“你這又是在怪誰?”
許王又不敢說母親不好,隻能生悶氣。純妃道:“我教你找人在戰場上殺了理王,你可辦成了?還有功夫說我呢!”
許王聽這話,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他是雇了人在戰場上趁亂殺了理王,哪裏想到這個理王這樣福氣好,大難不死還救了自己一命呢!
太子道:“如今也沒法了……”
許王道:“大不了,我出麵,下她毒藥,讓她毒發,一屍兩命,我來做這個惡人!”
太子叫罵道:“你瘋了?她用的東西都是銀做的,你毒還沒下就露餡了。”
純妃乃搖頭笑道:“殿下在這藥理上曉得的太少了,若要在宮中過日子,好好的也得知道藥材和藥性。天下有毒之物何其多!豈是一雙銀筷子能試盡的?銀器隻能測砒霜,你不用砒霜,又能如何呢?”
太子一聽,忙瞪大眼睛問:“母親可有妙計?”
純妃道:“肚子這麽大才好辦,不大豈能有什麽辦法呢?”
許王和太子很不解,問緣故。純妃道:“肚子大了,一旦孩子沒了,大小都有風險。你們說呢?”
許王聽出三分門道來了,正想問怎麽個弄法。不想外頭裴內醫悄悄來了,許王和太子悄悄避入內室,隻留純妃和裴內醫。
純妃看見他,還沒等他磕頭就問:“娘娘還在吃那個保胎丸嗎?”
裴內醫道:“吃的,果然不出娘娘預料,這保胎丸皇後娘娘很愛用的,一日用數枚。”
純妃道:“到底還是心疼那個蕭琴袖,她的東西自然是好的了,本宮左等右等,就等這麽個時機。你去告訴馮仙文,預備好東西交給馮直,該動手的時候就要動手了,再晚可是不行了。”
裴內醫問道:“娘娘如何料定這個蕭琴袖一定會送東西給皇後呢?”
純妃乃笑:“她何等愛戴皇後?皇後懷妊,不送點子東西,又怎麽能看看皇後是不是還疼她呢?她那點兒小心思,豈能瞞得過我呢?這次又是送保胎丸,當真天助我也,一下就能解決了幾件大事,也省去在飯菜上動手腳的麻煩。”
裴內醫笑道:“這是自然的,娘娘何等英明,如何的睿智,我們都是知道的。”
純妃道:“記得不能出了什麽岔子,否則太子先殺了你!”
裴內醫一驚,忙道:“小的明白厲害,但聽娘娘吩咐。”乃告退而出,按著純妃的吩咐去與馮仙文要拿東西了。
太子和許王出來以後,心中不解道:“阿姨要馮仙文準備了什麽東西?”
純妃但笑道:“一件好東西。”
當日下午,馮直向皇後宮中所有算得上有臉的太監、宦官、女官、宮女都下帖子請了去,今晚到承乾宮太監值房來吃酒用膳。
名單上計有:周太監若中、蘭太監澄、金少監玉、房少監和、曲少監相成、王善、舒可至、魯尚宮、沈司讚、趙女史、凝香、秋澈、春濱等
王司記彤飛原來也在皇後宮裏待過的,馮直不敢漏了她,也單獨派人去請的。
在宮裏久了的人都知道,這個馮直雖然是個九品長隨,但脖子為什麽敢伸得那麽老長?請得動這麽許多人?自然是因為他爹就是尚膳監大太監馮仙文,這二人早互認了父子的。
這次請客不是馮直的意思,背後是馮仙文請客的意思。他本人不是承乾宮的人,派“兒子”來盡盡心意,籠絡籠絡這些今後可能的“貴人們”也實屬必然。
原來現下皇後要生產了,六宮雖憂心忡忡,但也不得不巴結她,故而這幾天送東西的人絡繹不絕,別說皇後這裏,就是這些宮裏有頭臉的下人也亂七八糟一堆的禮。馮仙文和馮直做個人情他們當然不奇怪了。
本來馮直是個區區九品長隨,這種無聊的飯局應該推掉的,可他雖可以得罪,那個馮仙文的人情卻不能不賣,所以大半的人是來了。隻有魯尚宮和周若中,一個說尚宮局有飯局,一個說自己病了,壓根兒懶得搭理他。
當夜已深,皇後已經歇了,身邊留了幾個小宮女,其餘人都跟著馮直到了承乾宮太監的值房。
值房擺了大膳桌,馮仙文已叫乾清宮膳用房做了一大桌子好菜,拿出錢來購了許多好酒,給“兒子”馮直送過去。
皇後如今宮中用物極為小心,連貼身親近的宮人出入承乾宮都要搜身,何況是外頭送來的東西。魯尚宮下過嚴令,誰都不許把外頭的東西隨便帶到承乾宮來,以免出事。
於是馮仙文那送來的食盒也是被搜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好在都是些菜什麽的,也沒什麽花樣兒,況且也不是給娘娘吃的,搜查的宮人也放鬆了警惕。
忽然,一個宮人看了看食盒夾層裏都放著有一個不尋常的小瓷瓶子,瞪著眼睛問來送的小宦官:“這是什麽東西!”
小宦官忙笑:“姑娘,這是香油,拌涼菜用的。尚膳老爺尋思著有的公公、姑姑、姑娘不愛吃香油,所以單獨裝了個瓶子,要用再拌。”
宮人打開蓋子,用宮燈照著仔仔細細看了看,用小勺子舀了一口細細嚐了嚐:確實是香油,而且每個食盒裏都有一個。她們查了七八個食盒,都是如此,也就懶得查了。隻是將後麵食盒中的那小瓶打開看看,都是油,也沒什麽可疑之處,就放他們進去了。
沒想到這一時的疏忽,卻日後釀成了一場彌天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