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王複位以後,卻並不高興。雖如此,琴袖還是張羅了一桌酒席稍作慶賀。
席間眾人無話,隻有陳氏大嚼大吃,看著琴袖和理王默不作聲,便問:“怎麽了?今兒是好日子,怎麽不吃啊!好好的,這麽些雞鴨魚肉,別浪費了。”
琴袖笑著給她又搛了一個雞腿子放在她碗裏道:“姐姐吃,我身體還沒好全,吃不太下。”
陳氏以為琴袖是小產後尚且虛弱不太能吃,便把那個雞腿夾到她的碗裏說:“誒,你小產之後,正是要好好調理的時機,不多吃它一些怎麽行?依我看,更是要一日兩頓三餐地吃些好的,你看看你,細巴連千兒的瘦得什麽樣子!把元氣補迴來了,再養一個是正經。”
琴袖隻笑著咬了一口便放在碗中,指了指那些雞鴨魚道:“吃過了,姐姐吃。”
“你是嫌這菜做得不好?”陳氏歎道,“也難怪,你從小都是官家小姐養起來的,原就嘴刁些。王府節衣縮食開了幾個好廚子,做的菜沒之前那麽香了。這樣,你若是覺得不好吃,我從我月錢裏分出三兩銀子來,給你外麵買好吃的,你別看姐姐我,京城裏好吃的東西我知道得多了。”
理王看了看陳氏,笑歎了一口,拉住陳氏的手說:“妃性天真自然,不知愁倒是好的。”
陳氏不明白問:“王爺都封迴親王了,還有什麽愁呢?”
理王拍了拍她的肩道:“孤先出去走走,琴袖隨我來吧。”
琴袖跟著去了,留了陳氏不明所以。
二人步至庭院,當時正值日落,浮雲如絮,滾在天上,又被殘陽澆黃了。晚照之下,木影幽幽,潭寒霜樹,已有肅殺之象。理王牽著琴袖的手問道:“本來孤已經心死了……”
“這都怪妾。”
“不怪你。”理王高大的身子輕輕抱住琴袖,將她摟在懷中道,“為了你,不做皇帝也沒什麽。但是現在突然又晉封為親王,我又有些心動了,是不是我太貪心了呢?”
琴袖笑著撫上他英俊的臉龐道:“王爺,我們當初說好的話,你忘記了?王爺不坐到金鑾殿內,妾身就失約了。”
“可是母後有了孩子……若是生下皇子,是不是孤……再也沒有機會了?”
琴袖隻一味想幫皇後解圍,沒有預料到理王還能恢複親王的爵位。隻以為這輩子就依靠著這個男人,終老於封地,與君長相守,了此一生無憾而已。
可是理王又重封親王。
皇位似乎又離他們數尺之遠,卻又如此遙不可及。
“王爺下定決心,就不要迴頭。命乃天定,事在人為。若我們不盡人事就哀歎天命,豈不是過於頹廢了嗎?”
“可是孤不想跟母後作對。”理王心中矛盾不已:一麵是恩重如山的母親,一麵又是夢想的帝位,二者隻能取其一,何其難也。
“那便這樣。”琴袖道,“若是母後誕下公主,我就到皇後娘娘麵前提請她幫助你奪位。若是母後誕下皇子,我們就死心到江西去。”
雖然琴袖知道,他們與皇後雖然交情甚深,但以皇後的品性,未必願意幫助理王謀取皇位。但是,琴袖認為一定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她堅信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總有一天,皇後娘娘會支持理王登基的。
即便現在她不能當麵把這些話說給皇後。
“好,聽你的。”理王靜靜地說。
是夜深時,二人相擁在床,互相聽著時漏之聲,卻沒有睡意。
琴袖暗想:皇後娘娘近來又在做什麽呢?她有了胎,別說是別人,就連理王都有了想法,這一胎要生下來,可著實是兇險異常。
但願她平平安安。
其實,近來皇後倒並不懼怕有人覬覦她懷妊。
自從她知道今上不再給她喝浣花草燉的補藥的時候起,她就明白皇上想要她生下一個孩子來。況且這草藥本身也並不能實實足足地避免懷妊,可見皇上心意。
既是今上有心,後宮嬪妃那些個小小伎倆怎麽能傷她腹中皇兒一絲半毫?
這日正是進早膳的時候,外頭一個個女官先行在承乾宮月台行拜禮。今日是尚食局的翁司膳、韓掌膳及尚食局女史四人侍膳。魯尚宮在旁侍奉,威嚴難以直視。
“從此刻起,宮裏一應事務,飲食、用香、茶水、進藥,一一都要好好驗取。”魯尚宮如今兩隻眼睛老鷹一般,什麽東西都要查,一絲都不放過。
女官們紛紛應聲,低著頭進了殿內。
承乾宮已經擺好膳桌,上頭放著各色精致的碗盤。
隻聽翁司膳道了一聲:“傳膳。”便有宮女陸續手中捧著膳盒進來,翁司膳正色道:“進膳。”宮女取出膳盒中的菜品,一一布菜,擺放齊整。
皇後所用早膳並不奢侈:粥飯二樣、麵一碗、菜三色、茶食二般、小銀錠笑靨一牒、果子一品、湯二品,合該十二種類。
皇後入席,翁司膳坐於皇後之西前,兩位女史侍立在側。
之後用膳,皇後目光掃到粥飯上,韓掌膳便取一隻小碗,取了三勺,遞給翁司膳,翁司膳手中執一個小銀勺,往粥飯裏一探,又嚐了極小的一口,方遞給一邊的女史,女史將粥飯奉給皇後。
皇後剛要開口嚐,魯尚宮忙道:“娘娘且等一等。”
皇後便問:“有何緣故?”
魯尚宮問翁司膳:“這是什麽粥?”
翁司膳頷首道:“迴尚宮大人,這是鬆子粥。”
魯尚宮看粥上四五粒鬆子的模樣,又板起臉問:“用了什麽糖?”
“用了雪糖。”
魯尚宮道:“進膳吧。”
皇後問道:“魯尚宮又是何意?”
魯尚宮忙低頭欠身道:“娘娘有所不知,娘娘如今身懷帝裔,一切自當小心為上,凡是活血之物一概不能用。宮裏做菜有用紅糖的,有用雪糖的。紅糖活血,是不能用的。”
皇後失笑道:“你也太仔細了一些!我又不是沒有度的,便是白嘴吃上一口紅糖,也不會怎樣!何必弄得人心惶惶,教他們辛苦備膳的人菜也不敢好好做了。”
魯尚宮道:“奴婢以為仍是小心為妙。”
皇後乃笑:“照你這樣說,便是紅棗、薏米、山楂都不能吃了?”
翁司膳捂嘴輕笑道:“娘娘不知道,魯尚宮可真是仔細得什麽似的,別說這些東西我們沾不到,昨兒個聽尚膳監馮太監說,魯尚宮找了上頭鄭老公公去說,現在除了皇上宮裏,六宮上下做菜一律不許用茴香,就怕除了一點子差錯。”
魯尚宮道:“娘娘頭胎,這些東西都要少用,乃至不用最好。”
皇後笑著搖了搖頭,嚐了兩口粥,放下碗說:“你的心意很好,就是這樣的事今後不必太費心去做,一則弄得大家怨聲載道。我不用紅棗也罷了,宮裏的宮女都喜歡吃這個,你不讓她們用又怎麽呢?次則若有人真的想謀害龍胎,其計必毒,不會出在這些尋常小玩意兒上。翁司膳,快叫人帶個話給尚膳監,別這樣勞師動眾了,我這裏用度清楚就是了。”
翁司膳領命,又接著伺候用膳。魯尚宮心中歎服皇後,但也深深憂慮。
皇後不管她,目光隻及於小銀錠上,韓掌膳取了一枚,置於盤中,複遞給翁司膳,翁司膳用兩根非常細的銀筷,戳破了糕點,又取了極小的一口嚐了嚐,遞給女史,女史又奉於皇後,皇後用了一枚,再用別菜。
用膳畢,司膳女史先雙手高舉一個三才杯,敬奉香茶,一旁女史捧著一個小漱執瓶,皇後漱口之後,將茶吐在瓶中。
退膳以後,皇後叫來尚儀局蔣司樂,原是她靠琴聲得寵,便想從蔣司樂處再多學幾首琴曲。聽聞內宮新製了兩支曲子,便向蔣司樂請教。
蔣吟鷗在司樂司二十年了,專攻的就是七弦琴,琴藝高超。她將內廷新製的《金陵晚》、《雁南引》兩支曲子手把手教給皇後,皇後在承乾宮中學得很是仔細。
短短數日,皇後已經彈得很好,蔣司樂誇獎道:“娘娘琴藝已在奴婢之上。”
皇後乃笑:“不過我的琴比你的好一些,聽起來似乎是我彈得好。”
蔣司樂忙道:“娘娘的琴百年一見,奴婢若幸賴娘娘洪恩,得以一瞻,乃是畢生之福。”
於是,皇後便笑著把琴遞給了蔣司樂,蔣司樂看了一會子,眉頭略微動了一動,便笑著迴奉皇後道:“奴婢已看過,確是把好琴。”
皇後又與她攀談了一會兒,外頭就有人傳皇上來了。
今上興衝衝又到了皇後處,將理王恢複爵號一事告訴了皇後。皇後聽後自然高興,不料皇上又說:“隻是有大臣提議,要朕十月的時候送理王就藩江西。”
“就藩江西?”皇後一驚道,“理王才十八歲,按製藩王年滿二十才能就藩,況且皇上膝下許多皇子都已經二十五六了還留在京城,為什麽要理王就藩江西?”
今上笑道:“你放心,朕隻是與他們施了一個迂迴之計。若朕不讓他就藩,大臣們不願意複他親王的爵位。如今爵位先恢複了,至於走不走,朕想個辦法叫他走不成就是了。”
皇後以袖遮口輕笑道:“陛下有何妙策?”
今上忽然正色道:“自從六年前,韃靼諸部被朕親征擊潰以後,元氣大傷,無力進圖中原,瓦剌諸部趁勢坐大,屢屢有窺伺中原之心。朕想趁此機會,籌備糧餉,親征瓦剌。”
皇後一聽,心若擂鼓一般,忙道:“此事重大,皇上要三思啊!”
今上乃笑:“這沒什麽,朕的幾個兒子也都大了,朕也想曆練曆練他們,讓他們見見世麵,見見沙場是怎麽的辛苦。好不叫他們總做個閑人,想想國家安泰、社稷安定不是這麽吃吃飯、睡睡覺得來的。”
皇後乃試問道:“陛下心中想必已有主意?”
今上乃道:“我帶許王、嘉王去。對了,還有理王。”
皇後不無擔憂地說:“皇上,沙場征戰,刀劍無眼,萬一有個閃失……教臣妾等如何是好。臣妾自知朝廷大事不當置喙,可為人母者,亦不得不深思啊。”
今上道:“皇後放心,朕已有完全之策。況且將士們幾年不動彈,恐怕荒疏了武備。是時候動一動筋骨,見見血了。”
皇後便問:“那國事又該付與誰呢?”
今上道:“朕即令太子監國,後宮大事包括宦官十二塊牌子我都交給你管,你不必擔心。”
皇後自然知道皇上此舉用意深遠:
一來能看看太子監國做的怎麽樣,考察他為人君的資質;
二來帶著理王一走,也大臣們也沒法叫他就藩;
三來,讓許王、嘉王、理王三個兒子見見沙場征戰,考察三人之優劣,又兼教育三人江山之重;
四則他這一走,朝廷大臣難保會亂、後宮嬪妃難保心眼大起來,正好可以露出他們的狐狸尾巴,等今上一迴來,一個個全逮住;
最後,瓦剌也確實要打一打,於國於家,都是好事,一箭五雕,不可謂不是妙計。
但她仍不免擔心太子監國會出亂子,她又在此時有了身孕,皇上不在,安危難計。如此一想,她便略覺神傷。
席間眾人無話,隻有陳氏大嚼大吃,看著琴袖和理王默不作聲,便問:“怎麽了?今兒是好日子,怎麽不吃啊!好好的,這麽些雞鴨魚肉,別浪費了。”
琴袖笑著給她又搛了一個雞腿子放在她碗裏道:“姐姐吃,我身體還沒好全,吃不太下。”
陳氏以為琴袖是小產後尚且虛弱不太能吃,便把那個雞腿夾到她的碗裏說:“誒,你小產之後,正是要好好調理的時機,不多吃它一些怎麽行?依我看,更是要一日兩頓三餐地吃些好的,你看看你,細巴連千兒的瘦得什麽樣子!把元氣補迴來了,再養一個是正經。”
琴袖隻笑著咬了一口便放在碗中,指了指那些雞鴨魚道:“吃過了,姐姐吃。”
“你是嫌這菜做得不好?”陳氏歎道,“也難怪,你從小都是官家小姐養起來的,原就嘴刁些。王府節衣縮食開了幾個好廚子,做的菜沒之前那麽香了。這樣,你若是覺得不好吃,我從我月錢裏分出三兩銀子來,給你外麵買好吃的,你別看姐姐我,京城裏好吃的東西我知道得多了。”
理王看了看陳氏,笑歎了一口,拉住陳氏的手說:“妃性天真自然,不知愁倒是好的。”
陳氏不明白問:“王爺都封迴親王了,還有什麽愁呢?”
理王拍了拍她的肩道:“孤先出去走走,琴袖隨我來吧。”
琴袖跟著去了,留了陳氏不明所以。
二人步至庭院,當時正值日落,浮雲如絮,滾在天上,又被殘陽澆黃了。晚照之下,木影幽幽,潭寒霜樹,已有肅殺之象。理王牽著琴袖的手問道:“本來孤已經心死了……”
“這都怪妾。”
“不怪你。”理王高大的身子輕輕抱住琴袖,將她摟在懷中道,“為了你,不做皇帝也沒什麽。但是現在突然又晉封為親王,我又有些心動了,是不是我太貪心了呢?”
琴袖笑著撫上他英俊的臉龐道:“王爺,我們當初說好的話,你忘記了?王爺不坐到金鑾殿內,妾身就失約了。”
“可是母後有了孩子……若是生下皇子,是不是孤……再也沒有機會了?”
琴袖隻一味想幫皇後解圍,沒有預料到理王還能恢複親王的爵位。隻以為這輩子就依靠著這個男人,終老於封地,與君長相守,了此一生無憾而已。
可是理王又重封親王。
皇位似乎又離他們數尺之遠,卻又如此遙不可及。
“王爺下定決心,就不要迴頭。命乃天定,事在人為。若我們不盡人事就哀歎天命,豈不是過於頹廢了嗎?”
“可是孤不想跟母後作對。”理王心中矛盾不已:一麵是恩重如山的母親,一麵又是夢想的帝位,二者隻能取其一,何其難也。
“那便這樣。”琴袖道,“若是母後誕下公主,我就到皇後娘娘麵前提請她幫助你奪位。若是母後誕下皇子,我們就死心到江西去。”
雖然琴袖知道,他們與皇後雖然交情甚深,但以皇後的品性,未必願意幫助理王謀取皇位。但是,琴袖認為一定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她堅信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總有一天,皇後娘娘會支持理王登基的。
即便現在她不能當麵把這些話說給皇後。
“好,聽你的。”理王靜靜地說。
是夜深時,二人相擁在床,互相聽著時漏之聲,卻沒有睡意。
琴袖暗想:皇後娘娘近來又在做什麽呢?她有了胎,別說是別人,就連理王都有了想法,這一胎要生下來,可著實是兇險異常。
但願她平平安安。
其實,近來皇後倒並不懼怕有人覬覦她懷妊。
自從她知道今上不再給她喝浣花草燉的補藥的時候起,她就明白皇上想要她生下一個孩子來。況且這草藥本身也並不能實實足足地避免懷妊,可見皇上心意。
既是今上有心,後宮嬪妃那些個小小伎倆怎麽能傷她腹中皇兒一絲半毫?
這日正是進早膳的時候,外頭一個個女官先行在承乾宮月台行拜禮。今日是尚食局的翁司膳、韓掌膳及尚食局女史四人侍膳。魯尚宮在旁侍奉,威嚴難以直視。
“從此刻起,宮裏一應事務,飲食、用香、茶水、進藥,一一都要好好驗取。”魯尚宮如今兩隻眼睛老鷹一般,什麽東西都要查,一絲都不放過。
女官們紛紛應聲,低著頭進了殿內。
承乾宮已經擺好膳桌,上頭放著各色精致的碗盤。
隻聽翁司膳道了一聲:“傳膳。”便有宮女陸續手中捧著膳盒進來,翁司膳正色道:“進膳。”宮女取出膳盒中的菜品,一一布菜,擺放齊整。
皇後所用早膳並不奢侈:粥飯二樣、麵一碗、菜三色、茶食二般、小銀錠笑靨一牒、果子一品、湯二品,合該十二種類。
皇後入席,翁司膳坐於皇後之西前,兩位女史侍立在側。
之後用膳,皇後目光掃到粥飯上,韓掌膳便取一隻小碗,取了三勺,遞給翁司膳,翁司膳手中執一個小銀勺,往粥飯裏一探,又嚐了極小的一口,方遞給一邊的女史,女史將粥飯奉給皇後。
皇後剛要開口嚐,魯尚宮忙道:“娘娘且等一等。”
皇後便問:“有何緣故?”
魯尚宮問翁司膳:“這是什麽粥?”
翁司膳頷首道:“迴尚宮大人,這是鬆子粥。”
魯尚宮看粥上四五粒鬆子的模樣,又板起臉問:“用了什麽糖?”
“用了雪糖。”
魯尚宮道:“進膳吧。”
皇後問道:“魯尚宮又是何意?”
魯尚宮忙低頭欠身道:“娘娘有所不知,娘娘如今身懷帝裔,一切自當小心為上,凡是活血之物一概不能用。宮裏做菜有用紅糖的,有用雪糖的。紅糖活血,是不能用的。”
皇後失笑道:“你也太仔細了一些!我又不是沒有度的,便是白嘴吃上一口紅糖,也不會怎樣!何必弄得人心惶惶,教他們辛苦備膳的人菜也不敢好好做了。”
魯尚宮道:“奴婢以為仍是小心為妙。”
皇後乃笑:“照你這樣說,便是紅棗、薏米、山楂都不能吃了?”
翁司膳捂嘴輕笑道:“娘娘不知道,魯尚宮可真是仔細得什麽似的,別說這些東西我們沾不到,昨兒個聽尚膳監馮太監說,魯尚宮找了上頭鄭老公公去說,現在除了皇上宮裏,六宮上下做菜一律不許用茴香,就怕除了一點子差錯。”
魯尚宮道:“娘娘頭胎,這些東西都要少用,乃至不用最好。”
皇後笑著搖了搖頭,嚐了兩口粥,放下碗說:“你的心意很好,就是這樣的事今後不必太費心去做,一則弄得大家怨聲載道。我不用紅棗也罷了,宮裏的宮女都喜歡吃這個,你不讓她們用又怎麽呢?次則若有人真的想謀害龍胎,其計必毒,不會出在這些尋常小玩意兒上。翁司膳,快叫人帶個話給尚膳監,別這樣勞師動眾了,我這裏用度清楚就是了。”
翁司膳領命,又接著伺候用膳。魯尚宮心中歎服皇後,但也深深憂慮。
皇後不管她,目光隻及於小銀錠上,韓掌膳取了一枚,置於盤中,複遞給翁司膳,翁司膳用兩根非常細的銀筷,戳破了糕點,又取了極小的一口嚐了嚐,遞給女史,女史又奉於皇後,皇後用了一枚,再用別菜。
用膳畢,司膳女史先雙手高舉一個三才杯,敬奉香茶,一旁女史捧著一個小漱執瓶,皇後漱口之後,將茶吐在瓶中。
退膳以後,皇後叫來尚儀局蔣司樂,原是她靠琴聲得寵,便想從蔣司樂處再多學幾首琴曲。聽聞內宮新製了兩支曲子,便向蔣司樂請教。
蔣吟鷗在司樂司二十年了,專攻的就是七弦琴,琴藝高超。她將內廷新製的《金陵晚》、《雁南引》兩支曲子手把手教給皇後,皇後在承乾宮中學得很是仔細。
短短數日,皇後已經彈得很好,蔣司樂誇獎道:“娘娘琴藝已在奴婢之上。”
皇後乃笑:“不過我的琴比你的好一些,聽起來似乎是我彈得好。”
蔣司樂忙道:“娘娘的琴百年一見,奴婢若幸賴娘娘洪恩,得以一瞻,乃是畢生之福。”
於是,皇後便笑著把琴遞給了蔣司樂,蔣司樂看了一會子,眉頭略微動了一動,便笑著迴奉皇後道:“奴婢已看過,確是把好琴。”
皇後又與她攀談了一會兒,外頭就有人傳皇上來了。
今上興衝衝又到了皇後處,將理王恢複爵號一事告訴了皇後。皇後聽後自然高興,不料皇上又說:“隻是有大臣提議,要朕十月的時候送理王就藩江西。”
“就藩江西?”皇後一驚道,“理王才十八歲,按製藩王年滿二十才能就藩,況且皇上膝下許多皇子都已經二十五六了還留在京城,為什麽要理王就藩江西?”
今上笑道:“你放心,朕隻是與他們施了一個迂迴之計。若朕不讓他就藩,大臣們不願意複他親王的爵位。如今爵位先恢複了,至於走不走,朕想個辦法叫他走不成就是了。”
皇後以袖遮口輕笑道:“陛下有何妙策?”
今上忽然正色道:“自從六年前,韃靼諸部被朕親征擊潰以後,元氣大傷,無力進圖中原,瓦剌諸部趁勢坐大,屢屢有窺伺中原之心。朕想趁此機會,籌備糧餉,親征瓦剌。”
皇後一聽,心若擂鼓一般,忙道:“此事重大,皇上要三思啊!”
今上乃笑:“這沒什麽,朕的幾個兒子也都大了,朕也想曆練曆練他們,讓他們見見世麵,見見沙場是怎麽的辛苦。好不叫他們總做個閑人,想想國家安泰、社稷安定不是這麽吃吃飯、睡睡覺得來的。”
皇後乃試問道:“陛下心中想必已有主意?”
今上乃道:“我帶許王、嘉王去。對了,還有理王。”
皇後不無擔憂地說:“皇上,沙場征戰,刀劍無眼,萬一有個閃失……教臣妾等如何是好。臣妾自知朝廷大事不當置喙,可為人母者,亦不得不深思啊。”
今上道:“皇後放心,朕已有完全之策。況且將士們幾年不動彈,恐怕荒疏了武備。是時候動一動筋骨,見見血了。”
皇後便問:“那國事又該付與誰呢?”
今上道:“朕即令太子監國,後宮大事包括宦官十二塊牌子我都交給你管,你不必擔心。”
皇後自然知道皇上此舉用意深遠:
一來能看看太子監國做的怎麽樣,考察他為人君的資質;
二來帶著理王一走,也大臣們也沒法叫他就藩;
三來,讓許王、嘉王、理王三個兒子見見沙場征戰,考察三人之優劣,又兼教育三人江山之重;
四則他這一走,朝廷大臣難保會亂、後宮嬪妃難保心眼大起來,正好可以露出他們的狐狸尾巴,等今上一迴來,一個個全逮住;
最後,瓦剌也確實要打一打,於國於家,都是好事,一箭五雕,不可謂不是妙計。
但她仍不免擔心太子監國會出亂子,她又在此時有了身孕,皇上不在,安危難計。如此一想,她便略覺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