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得知有孕以後,臉上並不露出十分可喜的容貌,但這一來,著實把六宮上下都震驚了。雖說上下都在賀喜,可那些妃嬪心中是苦是甜便不得而知了。
當夜席散,純妃魂不守舍,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眠。
皇後有了孩子!
一旦她生下皇子,那又多了個嫡出王爺,這可是多大的禍害!搞掉一個希王已經夠麻煩,況且那還是在六宮無主的時候,如今添了這麽個東西,豈不是要把她愁死了?
皇後怎麽會有孩子呢?
忽然她猛得爬起來朝外麵叫:“采佩!采佩!”
采佩尚在外麵守夜,迷迷糊糊睡眼朦朧,一聽到純妃叫喚,才紮掙起來,撐開睡眼,提著一盞宮燈,趕忙跑去問她吩咐。
純妃隻怪:“皇上這個月去了皇後宮裏幾次?”
采佩道:“約是六七次吧。”
純妃點頭道:“是比平時多了一些。可也不對啊……”
采佩湊近了一步才問:“娘娘……是不是想著什麽了?”
純妃把床簾子一掀,就問道:“皇上……不是常年給皇後吃浣花草麽?每次去皇後宮中,必以浣花草入補藥……”
采佩其實並不知道這個,聽純妃說起,嚇得差點把燈給扔了問道:“皇上用那玩意兒做什麽?”
“廢話!”純妃抿了抿嘴巴,“自然是不讓她懷孩子了!雖說宮裏上下知道這事兒的人不多,但就是皇後自己,未必不知道。她是個琉璃大燈罩子,自個兒把自個兒那一畝三分地照得明明白白的,比德妃那個蠢婦可是厲害多了。”
采佩顫悠悠試問:“既是如此,必是無子的,怎麽這時候說有了……”
純妃從床上坐起來,也是蹙眉深思:“我也正納悶兒呢!我原因為這個,皇上去她宮裏多還是少我都不介意,如今倒要好好打聽打聽太醫院那邊兒的消息。”
采佩道:“太醫院不在宮裏,不如典醫監好弄,依奴婢愚見,太醫院在皇上手裏,給浣花草還是王不留1,都是一句話的事兒。”
純妃一捶床道:“啊呀!我竟糊塗了,你說得對,皇後肚子裏有沒有這個東西,還不是皇上說了算!可這樣一來難道是皇上有意讓皇後有孕來作弄咱們?”
采佩太息:“娘娘應當早作籌謀才是,皇後有孕終非吉事。”
純妃捋了捋自己肩上的那叢頭發,隻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她已三十歲,弄不好,和先皇後一樣可怎麽的呢!再弄不好……”
采佩倒吸一口氣道:“一屍兩命?”
“噓!夜深了,別胡說。”純妃道,“明日你叫人去探探皇後那邊兒做了什麽勾當,把皇上的心給勾走了。”采佩聽命而退。
·
次日一早,皇上召在京一切厘務官員大朝會,高高興興將皇後有孕一事昭告天下,並且京中大赦,鬧得十分轟動。
這事兒一說,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眾臣都是假意高聲恭賀,實則暗地裏太子、嘉王兩派大臣驚慌失措不在話下。
退朝之後,那可是炸開了鍋了,郭閣老把吉英拉到文淵閣賓廳,砰砰拍了兩下桌子,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何尚質前不久被免了,他方升任次輔,還沒高興兩天呢竟聽得這麽一個消息,如鯁在喉,自然是火氣上來了。
“怎麽攤上這麽件事兒!自從上迴被那個綠帽子王爺捅出李沛一案,你別說入閣,烏紗帽都戴不穩了,你呀你呀!”郭在象朝吉英就是指指點點,一通脾氣。
吉英陪笑道:“閣老如今還是從長計議。”
“你們這些堂堂朝廷命官,連他一個妾都擺不平,蕭琴袖一案我費了多少心血?上上下下動了多少關係?你們連她還整不死!後來我又張羅著張鬆一案,結果呢?原本想著趁這機會整垮他們,現在連趕出京城你們都做不到,一幫子酒囊飯袋,虧你還是個尚書!”
吉英自知有愧,隻道:“閣老少動氣些,閣老動的銀錢,下官必定好好籌補,報答閣老之恩,現下最麻煩的還是皇後啊。”
郭閣老一聽籌補,稍稍緩和一些,不想聽見皇後又氣不打一處來:“太子本來就屢被皇上斥責,現在她肚子有了一個,再生個嫡皇子,到時候三王共鬥,你們打算怎麽著?要麽就是大家撕破臉,不殺個見血不算完。”
吉英隻搖頭道:“皇後一定不能生下這個孩子。”
郭閣老便道:“你說不生就不生,她肚子又不是你搞大的?”
吉英便道:“閣老先別急,總有辦法,從懷胎到生產,總還幾個月的日子呢。宮裏頭純妃娘娘那邊怎麽說?”
郭閣老道:“娘娘才派個人來,說為了太子爺,她也肯做惡人。哎,我們娘娘心太善,怕是下不去這個手……”
吉英道:“娘娘愛子心切,總也有辦法。宮裏以前那些嬪妃相爭,哪有不算計著的。雖娘娘不肯,我這裏還有一筆銀子,娘娘拿去將就著用一用,找些好的辦法,能讓她不生就不生,實在不行,想辦法變個女孩兒也行啊。”
郭閣老閉眼搖頭:“難啊,變女孩兒的符咒也好、傳聞也罷,我都不信。病急亂投醫也沒用。我就覺得,廣濟王身邊那個蕭琴袖始終是個禍害,你們這幾個月怎麽一點兒好法子都沒有,怎麽不把他們趕出京城呢!”
吉英忙說:“這幾個月都是嘉王暗中護著他們,我們抓不到把柄。”
郭閣老失笑:“把柄你要找總是有的,就是你們不認真著,若是手下去了……”說話間,外頭門子砰砰敲了兩下門,郭閣老馬上止了話,原來大門一開,江鸞進來了。
“吉老在這兒做什麽?”
吉英笑道:“原是今兒早上皇上問起這半年香炭錢2的事兒,我才迴了郭閣老。”
江鸞隻說了一聲“哦”便對郭在象說:“郭閣老,皇上找你我二人去文華殿說話。”
江鸞一叫,郭在象騰得起來,躬著身子低著頭跟著江鸞去了。
君臣三人在文華殿。
原是今上因為太過高興,皇後趁機說了一嘴廣濟王的事,惹得他舊賬也想翻一翻了,就把江鸞、郭在象二人叫去了。
“皇後昨兒個說了,廣濟王也沒犯什麽大事,朕好好一個兒子又沒什麽過錯的,白白降了一級做什麽呢?傳出去也給人笑話,說朕厚此薄彼。”
郭在象忙道:“皇上,廣濟王迴護有罪之人,包庇嫌犯,有損皇室體統,這是朝廷公認的事,若是過了兩個月就翻案,恐怕人心不服啊。”
今上卻說:“閣老此言差矣,蕭琴袖隻是有嫌,不是有罪。朕看在京宗親、勳貴為非作歹的未必少,朕若是從那幾個王侯逐個查起,指不定也有什麽偷雞摸狗的事,閣老覺得如何?”
這話說得郭閣老嘴裏塞了饅頭一般,一聲不能出:他自然不能讓皇上查了。因為這些勳貴裏最大的就是他的靠山廣陵王李家了。
江鸞看郭閣老麵色已窘,才稍稍挽一挽他的臉麵說:“皇上仁慈倒也並無不可,就是臣看廣濟王年將二十,又出了這麽樁事情惹人非議,京城裏人言可畏,不宜久留……”
這話說得今上有些難辦:“江閣老的意思是?”
江鸞乃說:“皇上要恢複他親王的爵位也可,不如請他先就藩。廣濟王的封地在江西,前幾日吉安知府上書奏明廣濟王府已經在吉安造好了,因事發突然,還按著親王府的規格造的,皇上可先恢複廣濟王親王爵位,待秋高氣爽之時,送他出京,這樣一則能安朝臣疑慮,二來也不損皇室親親之義。”
郭在象一聽這話,甚是滿意,他巴不得廣濟王走,於是忙附和道:“首輔思慮深遠,言之有理。藩王之國3,既能優遊頤養、福壽安康,也不必費心朝廷之事,正是天賜美事,更能保全廣濟王及皇室清譽。再兼朝臣安心,上下稱讚,豈不兩全其美?”
藩王一走,再想迴京城那可就難了。
今上看了看江鸞,又看了看郭在象,便道:“罷了,就依卿等所言,首輔先去內閣擬出一道旨,恢複廣濟王理王的爵號。”
江鸞與郭在象叩首道:“臣領旨。”
待郭在象頷首退出殿外,江鸞亦已退至門口,忽然他朝殿內一望,正與今上四目相接,二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今上叫來鄭端道:“去皇後宮裏吧。”鄭端備駕,今上便往承乾宮去了。
當是時,皇後正坐在宮中看帖習字,這些日子皇上多來,前天正巧跟皇後攀談新得的《山堂詩帖》,二人正說到興頭上,皇上說不久還要再來的。
皇後心中期待,字也俊逸了不少。想來琴袖之計極妙,她這一懷孕,說話分量重了不少。
宮裏人人害怕她生下皇子,但又奈何她不得。
一旦生下龍子,她是皇後,兒子是嫡出皇子。比起太子、嘉王兩個沒了娘的,豈不是更加得天獨厚?
她一定要生下皇子。
這並非是她瞧不起女兒。
可是如果她要活下去,就必須生下皇子。
這樣一來,即便嘉王真的被純妃整垮,太子生死隨她,起碼還有自己的兒子頂在前麵,許王是不可能登基的,純妃也別想坐上太後的位子。
皇後不禁心中默禱:琴袖啊,琴袖,若是她還能時時來看望自己,出謀劃策該有多好!不知道昨日那一番話能在皇上心中起多大的效用。
皇後撫著那把使她得寵的好琴,心中感慨萬千:這把琴,真是把她從泥潭裏救了出來。可是她心中也明白:到她臨盆的這幾個月,才是她與純妃二人生死之戰。
當夜席散,純妃魂不守舍,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眠。
皇後有了孩子!
一旦她生下皇子,那又多了個嫡出王爺,這可是多大的禍害!搞掉一個希王已經夠麻煩,況且那還是在六宮無主的時候,如今添了這麽個東西,豈不是要把她愁死了?
皇後怎麽會有孩子呢?
忽然她猛得爬起來朝外麵叫:“采佩!采佩!”
采佩尚在外麵守夜,迷迷糊糊睡眼朦朧,一聽到純妃叫喚,才紮掙起來,撐開睡眼,提著一盞宮燈,趕忙跑去問她吩咐。
純妃隻怪:“皇上這個月去了皇後宮裏幾次?”
采佩道:“約是六七次吧。”
純妃點頭道:“是比平時多了一些。可也不對啊……”
采佩湊近了一步才問:“娘娘……是不是想著什麽了?”
純妃把床簾子一掀,就問道:“皇上……不是常年給皇後吃浣花草麽?每次去皇後宮中,必以浣花草入補藥……”
采佩其實並不知道這個,聽純妃說起,嚇得差點把燈給扔了問道:“皇上用那玩意兒做什麽?”
“廢話!”純妃抿了抿嘴巴,“自然是不讓她懷孩子了!雖說宮裏上下知道這事兒的人不多,但就是皇後自己,未必不知道。她是個琉璃大燈罩子,自個兒把自個兒那一畝三分地照得明明白白的,比德妃那個蠢婦可是厲害多了。”
采佩顫悠悠試問:“既是如此,必是無子的,怎麽這時候說有了……”
純妃從床上坐起來,也是蹙眉深思:“我也正納悶兒呢!我原因為這個,皇上去她宮裏多還是少我都不介意,如今倒要好好打聽打聽太醫院那邊兒的消息。”
采佩道:“太醫院不在宮裏,不如典醫監好弄,依奴婢愚見,太醫院在皇上手裏,給浣花草還是王不留1,都是一句話的事兒。”
純妃一捶床道:“啊呀!我竟糊塗了,你說得對,皇後肚子裏有沒有這個東西,還不是皇上說了算!可這樣一來難道是皇上有意讓皇後有孕來作弄咱們?”
采佩太息:“娘娘應當早作籌謀才是,皇後有孕終非吉事。”
純妃捋了捋自己肩上的那叢頭發,隻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她已三十歲,弄不好,和先皇後一樣可怎麽的呢!再弄不好……”
采佩倒吸一口氣道:“一屍兩命?”
“噓!夜深了,別胡說。”純妃道,“明日你叫人去探探皇後那邊兒做了什麽勾當,把皇上的心給勾走了。”采佩聽命而退。
·
次日一早,皇上召在京一切厘務官員大朝會,高高興興將皇後有孕一事昭告天下,並且京中大赦,鬧得十分轟動。
這事兒一說,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眾臣都是假意高聲恭賀,實則暗地裏太子、嘉王兩派大臣驚慌失措不在話下。
退朝之後,那可是炸開了鍋了,郭閣老把吉英拉到文淵閣賓廳,砰砰拍了兩下桌子,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何尚質前不久被免了,他方升任次輔,還沒高興兩天呢竟聽得這麽一個消息,如鯁在喉,自然是火氣上來了。
“怎麽攤上這麽件事兒!自從上迴被那個綠帽子王爺捅出李沛一案,你別說入閣,烏紗帽都戴不穩了,你呀你呀!”郭在象朝吉英就是指指點點,一通脾氣。
吉英陪笑道:“閣老如今還是從長計議。”
“你們這些堂堂朝廷命官,連他一個妾都擺不平,蕭琴袖一案我費了多少心血?上上下下動了多少關係?你們連她還整不死!後來我又張羅著張鬆一案,結果呢?原本想著趁這機會整垮他們,現在連趕出京城你們都做不到,一幫子酒囊飯袋,虧你還是個尚書!”
吉英自知有愧,隻道:“閣老少動氣些,閣老動的銀錢,下官必定好好籌補,報答閣老之恩,現下最麻煩的還是皇後啊。”
郭閣老一聽籌補,稍稍緩和一些,不想聽見皇後又氣不打一處來:“太子本來就屢被皇上斥責,現在她肚子有了一個,再生個嫡皇子,到時候三王共鬥,你們打算怎麽著?要麽就是大家撕破臉,不殺個見血不算完。”
吉英隻搖頭道:“皇後一定不能生下這個孩子。”
郭閣老便道:“你說不生就不生,她肚子又不是你搞大的?”
吉英便道:“閣老先別急,總有辦法,從懷胎到生產,總還幾個月的日子呢。宮裏頭純妃娘娘那邊怎麽說?”
郭閣老道:“娘娘才派個人來,說為了太子爺,她也肯做惡人。哎,我們娘娘心太善,怕是下不去這個手……”
吉英道:“娘娘愛子心切,總也有辦法。宮裏以前那些嬪妃相爭,哪有不算計著的。雖娘娘不肯,我這裏還有一筆銀子,娘娘拿去將就著用一用,找些好的辦法,能讓她不生就不生,實在不行,想辦法變個女孩兒也行啊。”
郭閣老閉眼搖頭:“難啊,變女孩兒的符咒也好、傳聞也罷,我都不信。病急亂投醫也沒用。我就覺得,廣濟王身邊那個蕭琴袖始終是個禍害,你們這幾個月怎麽一點兒好法子都沒有,怎麽不把他們趕出京城呢!”
吉英忙說:“這幾個月都是嘉王暗中護著他們,我們抓不到把柄。”
郭閣老失笑:“把柄你要找總是有的,就是你們不認真著,若是手下去了……”說話間,外頭門子砰砰敲了兩下門,郭閣老馬上止了話,原來大門一開,江鸞進來了。
“吉老在這兒做什麽?”
吉英笑道:“原是今兒早上皇上問起這半年香炭錢2的事兒,我才迴了郭閣老。”
江鸞隻說了一聲“哦”便對郭在象說:“郭閣老,皇上找你我二人去文華殿說話。”
江鸞一叫,郭在象騰得起來,躬著身子低著頭跟著江鸞去了。
君臣三人在文華殿。
原是今上因為太過高興,皇後趁機說了一嘴廣濟王的事,惹得他舊賬也想翻一翻了,就把江鸞、郭在象二人叫去了。
“皇後昨兒個說了,廣濟王也沒犯什麽大事,朕好好一個兒子又沒什麽過錯的,白白降了一級做什麽呢?傳出去也給人笑話,說朕厚此薄彼。”
郭在象忙道:“皇上,廣濟王迴護有罪之人,包庇嫌犯,有損皇室體統,這是朝廷公認的事,若是過了兩個月就翻案,恐怕人心不服啊。”
今上卻說:“閣老此言差矣,蕭琴袖隻是有嫌,不是有罪。朕看在京宗親、勳貴為非作歹的未必少,朕若是從那幾個王侯逐個查起,指不定也有什麽偷雞摸狗的事,閣老覺得如何?”
這話說得郭閣老嘴裏塞了饅頭一般,一聲不能出:他自然不能讓皇上查了。因為這些勳貴裏最大的就是他的靠山廣陵王李家了。
江鸞看郭閣老麵色已窘,才稍稍挽一挽他的臉麵說:“皇上仁慈倒也並無不可,就是臣看廣濟王年將二十,又出了這麽樁事情惹人非議,京城裏人言可畏,不宜久留……”
這話說得今上有些難辦:“江閣老的意思是?”
江鸞乃說:“皇上要恢複他親王的爵位也可,不如請他先就藩。廣濟王的封地在江西,前幾日吉安知府上書奏明廣濟王府已經在吉安造好了,因事發突然,還按著親王府的規格造的,皇上可先恢複廣濟王親王爵位,待秋高氣爽之時,送他出京,這樣一則能安朝臣疑慮,二來也不損皇室親親之義。”
郭在象一聽這話,甚是滿意,他巴不得廣濟王走,於是忙附和道:“首輔思慮深遠,言之有理。藩王之國3,既能優遊頤養、福壽安康,也不必費心朝廷之事,正是天賜美事,更能保全廣濟王及皇室清譽。再兼朝臣安心,上下稱讚,豈不兩全其美?”
藩王一走,再想迴京城那可就難了。
今上看了看江鸞,又看了看郭在象,便道:“罷了,就依卿等所言,首輔先去內閣擬出一道旨,恢複廣濟王理王的爵號。”
江鸞與郭在象叩首道:“臣領旨。”
待郭在象頷首退出殿外,江鸞亦已退至門口,忽然他朝殿內一望,正與今上四目相接,二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今上叫來鄭端道:“去皇後宮裏吧。”鄭端備駕,今上便往承乾宮去了。
當是時,皇後正坐在宮中看帖習字,這些日子皇上多來,前天正巧跟皇後攀談新得的《山堂詩帖》,二人正說到興頭上,皇上說不久還要再來的。
皇後心中期待,字也俊逸了不少。想來琴袖之計極妙,她這一懷孕,說話分量重了不少。
宮裏人人害怕她生下皇子,但又奈何她不得。
一旦生下龍子,她是皇後,兒子是嫡出皇子。比起太子、嘉王兩個沒了娘的,豈不是更加得天獨厚?
她一定要生下皇子。
這並非是她瞧不起女兒。
可是如果她要活下去,就必須生下皇子。
這樣一來,即便嘉王真的被純妃整垮,太子生死隨她,起碼還有自己的兒子頂在前麵,許王是不可能登基的,純妃也別想坐上太後的位子。
皇後不禁心中默禱:琴袖啊,琴袖,若是她還能時時來看望自己,出謀劃策該有多好!不知道昨日那一番話能在皇上心中起多大的效用。
皇後撫著那把使她得寵的好琴,心中感慨萬千:這把琴,真是把她從泥潭裏救了出來。可是她心中也明白:到她臨盆的這幾個月,才是她與純妃二人生死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