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子遠遠聽見外頭敲門,急匆匆開出去瞧。琴袖一個人對著一壁孤燈,邊流淚邊數著數,她暗自心想:大約數到兩百,外麵的人就要帶她走了。或者判死的文告、旨意就要下來了。


    如果可以,她多麽希望自己是堂堂正正死的,如今竟是這樣的死法。死後還要被人嘲笑淫婦不忠。


    琴袖何曾想過,那兩個可怕的字,竟然跟自己聯係到了一起。也從未想過自己要在世人的唾罵之中,結束自己的一生。


    卻說禁子開了門,就看見三個中官服色的人直挺挺站在門口,後頭跟著幾個小小廝豎,將什麽東西捧得寶貝似的。


    “喲,是內官老爺們,這麽晚了,怎麽到這醃臢地方來了?”


    正中的那個中官並不看他,昂首挺胸隻道:“我們來傳旨。”說罷微微轉顧身後,後麵一個廝豎把宮中牙牌遞給禁子,禁子一看,用手指著一個一個字劃著念過去:內官奉聖、承束……大行、人乘、筆太監。


    念得亂七八糟的,中官狠狠瞪了他一眼,後麵的廝豎罵道:“你個下流臭沒譜的,念的都什麽玩意兒?那是內官奉聖承敕大行人秉筆太監。”


    禁子忙笑:“小的不識字,老爺別笑話我。”


    中官隻問:“理王良媛蕭氏在你這裏麽?”


    禁子趕緊哈腰點頭:“在在在,方才還和小的說話兒呢!”


    中官道:“你帶路,皇上有旨。”


    禁子貓一樣躥在前頭,找了盞燈芯最粗的油燈,一把火點得大亮道:“大老爺,我們這兒黑,您且擔待些,仔細腳下的路。”


    牢房氣濁,這油燈一點著,便燒出一陣臭味,把一行人好好熏了一番。中官捂著鼻子,奶聲奶氣地說:“順天府到底是京城,怎麽牢房修成這樣,又不是昭獄。”


    禁子一邊舉著燈,一邊帶著眾人走下台階道:“老爺不知道,我們這裏是死牢,關要砍頭的,要是尋常的牢房倒也好些。”


    中官道:“我看人沒死,先在這裏被熏死了。”


    說話間,一行人繞了一道彎,正巧走到一個牢房,禁子朝裏頭喊:“姑奶奶,宮裏的大公公來看您了。”


    琴袖自以為將死,隻愣愣看著牆上那一盞將息的燈,似有若無吐了一個“哦”字,中官卻在外頭說:“你快開了牢門,這地方咱家可不想再多待了。我說完就走。”


    禁子忙開門,中官道:“理王良媛接旨。”


    琴袖瞥了那個中官一眼,話都不肯迴。


    中官急了,又說了一遍:“理王良媛接旨。”


    琴袖仍是不答。


    中官便問:“你不是方才還說跟她說話麽?怎麽這會子倒成了個聾子了?”


    禁子忙勸:“姑奶奶,好歹振作些,皇上下的旨呢!”


    琴袖聽後,默默挪了挪身子,朝地上有氣無力地拜了拜。


    “皇上有旨:理王良媛蕭氏,婚後與人往來交結,幹係國法,屬背令德,理當處死。然僅據一紙書信,欲斷一人之生死,誠不足以為憑。朕恐誤傷人命,現教理王良媛即刻出獄廷對。”


    琴袖一聽,不禁大異道:“已三更天,難道還要去宮裏?”


    中官道:“為的你這件事兒,萬歲爺、皇後娘娘、各部公卿鬧到現在還沒完呢,你快去吧!皇後娘娘托咱家給你帶句話,四個字,死生由你,咱家是不懂,就不知你懂不懂。”


    死生由我?


    皇後娘娘這話是什麽意思呢?琴袖不禁思考起來,中官卻道:“沒工夫磨蹭,你就這樣去吧,聽說你方才小產,皇上派了一頂軟轎來,外頭的人都等著呢。”


    “是。”琴袖答應了就跟著太監去了。


    她把皇後的話,想了整整一路,可也絲毫沒有頭緒。


    死生由我?


    怎麽個由我法呢?


    她因想:信是我寫的,在座隻要有一個人問我信是不是我寫的,我答不出再怎麽也是個死,怎麽由得我說話呢?


    難不成還能說謊不成?


    琴袖剛思及“說謊”二字,她才猛得一驚:死生由你,難道皇後是要她說謊麽?


    要想活下去,隻能說謊。不想說謊,就隻有死。


    這是多麽令人絕望、多麽諷刺的世道。


    聽著厚重的宮門開啟的聲音,琴袖的心中充滿了悲涼,事到如今,真的隻能由她自己了。


    今上在武英殿,內閣幾個大閣老、刑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禦史等人都在。而皇後、理王、迪王也破例在簾後聽審。大理寺卿莊克棣本來也要來,聽人說迪王也在,生怕舊事被捅出來,托郭閣老幫忙說幾句。


    琴袖一進殿內,一看她滿身髒汙、麵黃肌瘦、蓬頭垢麵、人鬼不分的樣子,皇上都坐不住了,大罵道:“混賬!是誰把她收入死牢的?朕隻是想問問她話,朕從來沒說要把她弄成這樣!”


    郭在象忙道:“是大理寺卿簽出來的。”


    今上道:“江鸞?”


    江鸞起身起手:“臣在。”


    今上怒道:“明日你替朕擬旨,大理寺卿莊克棣,目無法紀,違背朕命,著令免官,用心打他二十下,流三千裏。”


    江鸞一看皇上這般下重刑的態度,那是敲山震虎,有心要保蕭良媛的意思。他也早覺得朝廷裏有人總是無風起浪,故意生事,心裏很是不滿。


    這樣君臣二人同心一致,他便說道:“臣領命。”


    首輔這話就是定了調子了,他也是不認同莊克棣的,你們剩下的人別想多嘴。首輔和皇上都是這個意思,其他官兒一看臉色不對,也都無話。


    理王看見琴袖這樣,恨不得衝過去抱住她,可礙於公卿在座,隻能暗自垂淚,憤怒不已。若他是皇帝,他就把那個莊克棣淩遲處死、千刀萬剮,還能讓他苟活一縷之命?


    這時,今上命人給琴袖一把座椅,好生安坐著,他先將案子大概說了一遍,又問道:“據大臣所言,信既你寫,就是背叛我皇兒,既是背叛我皇兒,死不足惜。對此,你可有申辯?”


    琴袖內心掙紮不已,她不想說謊,她隻想告訴眾人:事情是她做的,她是曾經對不起理王,可是她如今拋不下理王,她也不曾真正拋棄過理王。


    可是眾目睽睽,不會聽她這些兒女情長的辯解,他們要的,隻是一個明確的答複。


    那封信,到底是不是她寫的。


    正在遲疑的時候,理王忍不住說:“陛下,臣鬥膽一言,臣覺得她從未背叛過臣,為何要外人說道她背叛還是沒有背叛?普天之下,豈有此理?臣雖微渺之身,也是她的夫君,夫君不說話,反貽他人臧否是非,臣不能解。”


    皇後聽他說了一半就一個勁拉他衣衫讓他別再多嘴,可是理王就是不聽,撒了一通氣,他這話叫大臣們聽了,好像他們都成了沒事兒找事兒的了。


    是,大臣們是沒事找事,但你也不能說出來呀!這反而對琴袖不利。


    這時候就有大臣說:“王爺,這皇家的事,從來都不隻是家事。若是這位蕭良媛真的做了沒王法的事兒,傳出去教天下人笑話也罷了,難道也教普天之下嫁了人的女子,都可以跟別的男人勾勾搭搭、不清不楚、寫信通款、互致情意,那別說皇室的顏麵沒地方擱,動搖了江山社稷,王爺也未必擔待得起。”


    理王暗自咂嘴:衣冠禽獸!


    這詞第一聲還說得很輕,第二聲更響,第三聲說道“衣冠”兩個字,被皇後狠狠捏了一把手臂,這才住了嘴,皇後小聲囑咐道:“噓!你別再說話,再說壞了事情。你想救她就別意氣用事,聽到了嗎!”


    理王剛到嘴邊的話,被皇後生生按了下去,一個人在簾後瞥著白眼生悶氣,他習武已久,力氣非凡,一生氣椅把差點被他擰下來,偏歪了一邊。


    琴袖看見理王至今還信她,更是心疼不已。迴想過去種種,自慚形穢,隻想認了算了。沒想到皇後突然說了一句:“皇上,妾看她與理王相約婚姻,深情款款,京中一時都傳為美談,怎麽也不像是會勾搭外人的人。何況普天之下,英俊的男子何其多,往來方便的也很多,她住在理王府,陸翰林以前住在崇北坊,他們也隔得太遠了些,何必舍近求遠,弄得別人疑心呢?”


    皇上點頭道:“這話很是。”


    大臣們又道:“可這信……確確實實是蕭良媛的筆跡。皇上,既然有了影子,就有了心,有了歪心,難道還怕找不到歪的人麽?今兒可以是陸翰林,明兒興許跑出什麽王翰林、李翰林,也未可知啊。”


    這話如此刺耳,聽得人極其惡心。


    皇後不禁大罵:“胡說!罪還沒有厘清,你們怎麽能妄自揣測?”


    琴袖聽到此處,又早聞相約二字,想起自己與理王曾經的約定。看著他們不遺餘力地救自己,看著這些衣冠禽獸如此侮辱自己,琴袖再也忍不住了,她想:也罷了,此生無悔嫁給理王,終究為他喜悅一輩子、為他難過一輩子,就算是死成灰了,也報他一生。


    自己再不爭氣真的是辜負了他,更令這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得寸進尺,無比猖狂!


    於是,琴袖咬了咬牙,說出了平生第一個無可奈何的謊言。


    “那封信,不是妾寫的。”


    此言一出,滿座俱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樓獨望玉花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承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承霜並收藏龍樓獨望玉花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