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袖說道:“那封信,不是妾寫的。”
今上忙問:“這……這是實話?”
琴袖道:“今上可問迪王,臣是否在大理寺認過?”
皇後輕輕咳嗽了一聲,迪王忙點頭道:“啟稟聖上,蕭良媛在大理寺屢次被逼問是否寫過信,可都未曾承認。”
今上微微頷首,以示認可,其餘大臣卻不信:“筆跡一模一樣,怎麽不是你寫的?”
琴袖便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早已遺失,如今所見乃是唐人馮承素所書,難不成眾位大臣看見馮承素所書的《蘭亭集序》,也要說成是王羲之親筆嗎?”
這話說得眾人都議論紛紛,江鸞忙道:“啟稟皇上,臣以為蕭良媛所言甚是,臨他人之字跡惟妙惟肖者極多,光憑字跡難以為據。”
今上也讚同此論,皇後更是心內讚同:當初也是有人偽造次輔何尚質和德妃往來書信,導致次輔至今閑住在家,不許上朝,何尚質百口莫辯可也無用。
他其實既不是德妃的人、也不是純妃的人,就是個一根筋罷了,隻知道直言進諫,嫉惡如仇。所以德妃、純妃那兩個人都不喜歡她。當初喜紅誣陷自己,就是要把這種忠臣和皇後、德妃一網打盡。
首輔江鸞他們動不了,可是江鸞也老了,沒幾年可以做了。他一倒,次輔就要頂上去,這樣正直的大臣怎麽當首輔呢?於是純妃把他整垮之後,等江鸞一去,排名第三的郭在象不就當首輔了麽?
皇後既然想到了何尚質,不免就說道:“皇上,早先也有以書信為證據告發別人私相往來的,臣妾看,這些書信,未必都是屬實。拿得出七八封,細細教人驗過也罷了,單憑一封信,就要定論一個人的死生、一個大臣的去留,恐怕還是太草率了一些。”
今上一聽,倒是想到了何尚質,也點點頭道:“這話說得很對。”
一看皇上、皇後、首輔都發話讚同,餘者難以堅持,紛紛無話可說,可仍有人堅持道:“可也沒有憑證說明此信並非蕭氏所寫。臣以為,此事還需慎之又慎則可。”
這樣鬧下去也沒完沒了,江鸞便提議,先讓蕭良媛暫且在宮中休息,眾人也都迴去,明日待聖上與大臣等分辨明白了再做定論。在此之前,蕭良媛避嫌,不得與理王相見。
這個辦法合乎眾人的心意,除了理王不滿以外,其餘眾人紛紛讚同,皇上便依江鸞所奏形式。皇後忙吩咐人趕緊給琴袖沐浴更衣,好生照看,待事情塵埃落定了再把琴袖送還到理王身邊。
琴袖被暫時安置在西六宮中一座偏僻的小殿閣中,皇後派自己信得過的太醫好生診治琴袖,調理了幾日。
過了大約五六日也沒有什麽消息,琴袖雖身子沒大好也自己猜度著,大約是萬歲節又忙,顧不上,再者皇上仍在與一些大臣僵持,誰也說服不過誰。
理王倒是日日送東西來,名貴的中藥送了一堆,後來未免人懷疑,也便不許他送東西來了。這日正巧下過幾絲雨,白日裏竟稍稍有些涼意,人身上略爽快,琴袖便到小院子裏散步。
院中不植一物,空空蕩蕩的,琴袖聽見有小宮女從門口走過,聽見她們打鬧調笑的聲音,就想起自己沒了的孩子。
孩子若能生下來,或許就是這樣可愛的女孩子。蹦蹦跳跳,跑東跑西,看著她漸漸長大,琴袖一定手把手教她寫字、教她作詩、教她女紅。想到此處,不僅抽泣起來,不一會兒轉為慟哭,倒在牆邊泣涕不止。
一旁的宮人見了,急忙把她攙起來勸說:“良媛身子不好,快迴去歇息吧。”
琴袖流淚,緩緩一道哀怨之氣:“我隻是房裏悶了,無事可做,你們也別管我。太醫來了再跟我說一聲。”剛說到太醫,伺候皇後的成太醫便來了,琴袖這才抽身而退,叫人放了簾子請他看病。
成太醫今日並不把脈,隻問了些身上的事,比如神思是否疲憊,苔色如何,還問了飲食、溺便之事,琴袖與宮人都細細地答了。
及問到行經之事,琴袖原是有些害臊,但心裏哀愁大過害臊,也已不顧許多,就道:“仍淅淅瀝瀝的,但不似行經那般,顏色有些黑的。”
成太醫思忖便可道:“那還是惡露了,良媛方才來時,氣血兩虧,且私漏不止,惡露不盡,殺血心痛,臣開了固胎丸,用後這幾日心還痛麽?”
琴袖言談不似平時那麽爽朗,隻是慢悠悠的,一字一頓地說:“心不痛了,可心裏憂煩不止,迎風流淚,思子成疾。”
成太醫便道:“這正是大忌諱了,本來良媛小產,又沒有及時調理。若再空添悲愁,飲食不節,以後懷妊就困難了。良媛方才說夜裏手腳冷,正是這個道理,氣血還沒調迴來,又不肯好好吃東西,自然更加重了。”
琴袖驀然頷首道:“太醫說得是,隻是妾身吃不下什麽東西,昨兒才吃了一碗小米粥,吐了半碗。”
成太醫一聽,捋著胡子搖頭道:“哎,這怎麽好呢,先這樣吧,臣給良媛開一帖八珍湯,就是良媛身子不好,藥量我再斟酌。良媛若是吃不下東西,每日把薑汁當做茶喝也是可以的。若覺得薑汁太辣,喝薑糖水也可以。另外既然惡露還不能除盡,前幾日開的磨塊四物湯最好再用一段日子,但怕兩貼藥一起吃太苦,良媛本來胃口不好,臣想還是改用牛角腮丸,實在吃不下,就每日混著米湯一起吃也行。”
琴袖謝過了太醫,成太醫又反複叮嚀道:“要到十分好,還要靜靜休息,不要想東想西勞費心神。臣所開的方子,按時吃了,切勿憂愁煩悶,暗自傷懷才是。”
成太醫如此說,也正是知道琴袖最大的病仍是心病的緣故,於是暗自囑咐在旁伺候的宮人,要每日說說笑笑,多講吉利話、好聽的話,不要讓她想起掉了孩子的事。
又過了幾日,眼見著萬歲節也過完了,皇上突然派人來傳話說:“蕭琴袖可以迴去了。”
琴袖還沒反應過來,以為他們誆自己的,直到有人來請,她才確信了。可不知怎得,她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宮廷內,比起往常更是靜悄悄的,沒有人來賀喜她,也沒有人慶幸。
紅牆高過天,琴袖那副輦轎也隻如這世上一隻小小的螞蟻,從宮裏往理王府爬過去。
到了西華門近前,皇後身邊幾個宮人終於在了。她們奉皇後之命來送琴袖。琴袖抓住彤飛的手又大哭不止。彤飛抱了抱琴袖,拍著她的背道:“一切都過去了。”
琴袖哭道:“娘娘還好嗎?”
彤飛道:“娘娘很好,叫你別惦記,隻是……”
彤飛欲言又止,臉色難堪。
琴袖掛淚而問:“姑姑萬務告訴我,我心才能安。”
彤飛歎息說:“皇後娘娘、理王爺為了救你,答應了大臣開的幾個條件,這才使他們不再追究此事了。今年萬歲節,皇上過得很不開心。”
“什麽條件?”
彤飛道:“純妃,被放出來了。”
真是可怕的女人!
聽到純妃二字,琴袖還不禁有些後怕,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竟差點把琴袖整死在牢裏。如今放虎歸山,又不知要整出多少可怕的事來。
但是理王爺如何,更讓她擔心。琴袖不想問下去,可還是忍不住問:“那,那理王爺呢?”
彤飛捏了捏琴袖的手道:“理王爺,理王爺您自個兒去問他吧。”
琴袖看她不忍再說,也不忍再問,隻問皇後娘娘還有什麽話要囑咐她。
彤飛道:“皇後娘娘要你好自珍重,自己一定要顧好自己,她在宮裏沒事,隻是擔心你在風口浪尖上,日後且不要來宮裏了。等一切過去了,娘娘會再來傳召你的,你就放心吧。”
好自珍重這四字如此沉重,琴袖又忍不住想哭。好歹被彤飛勸住了,這才送出宮外。
默默迴了理王府。還沒進門,遠遠就看見王府裏冷冷清清的,沒有平日的喧囂,琴袖正在疑心,理王忽然從門裏跑出來,看見琴袖就緊緊摟在懷裏,反複在她耳邊述說:“迴來就好了,迴來就好了。”
“王爺,我,我對不起你。”琴袖淚如斷珠,在他懷中再也忍不住大哭起來,並向他承認,“王爺為什麽不殺了我呢!信是我寫的,是我寫的呀,我對不起王爺,王爺為什麽……”
“玉卿!”理王忽然正色道,“別再說這件事了!我知道是你寫的,可那又如何呢?我也生過氣,可是後來我想了想,如果我是你,也許我也想離開王府,一走了之。是我沒有照顧好你,日後我一定不再讓你傷心。”
聽到此處,琴袖忍不住倒地嚎啕大哭,她鄭重朝理王叩了一個頭,哽咽道:“此生,我還不盡你的情意了!”
王爺卻微微一笑抱起她道:“那你就用十倍的情意還給我好嗎?”
“嗯!嗯!”琴袖不知還能說什麽好,嘴裏隻能不斷地肯定著。或許她曾經懷疑過理王是否真心,或許她她自此才恍然大悟:此生與君相逢,是她一世最美麗的錯誤。
今上忙問:“這……這是實話?”
琴袖道:“今上可問迪王,臣是否在大理寺認過?”
皇後輕輕咳嗽了一聲,迪王忙點頭道:“啟稟聖上,蕭良媛在大理寺屢次被逼問是否寫過信,可都未曾承認。”
今上微微頷首,以示認可,其餘大臣卻不信:“筆跡一模一樣,怎麽不是你寫的?”
琴袖便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早已遺失,如今所見乃是唐人馮承素所書,難不成眾位大臣看見馮承素所書的《蘭亭集序》,也要說成是王羲之親筆嗎?”
這話說得眾人都議論紛紛,江鸞忙道:“啟稟皇上,臣以為蕭良媛所言甚是,臨他人之字跡惟妙惟肖者極多,光憑字跡難以為據。”
今上也讚同此論,皇後更是心內讚同:當初也是有人偽造次輔何尚質和德妃往來書信,導致次輔至今閑住在家,不許上朝,何尚質百口莫辯可也無用。
他其實既不是德妃的人、也不是純妃的人,就是個一根筋罷了,隻知道直言進諫,嫉惡如仇。所以德妃、純妃那兩個人都不喜歡她。當初喜紅誣陷自己,就是要把這種忠臣和皇後、德妃一網打盡。
首輔江鸞他們動不了,可是江鸞也老了,沒幾年可以做了。他一倒,次輔就要頂上去,這樣正直的大臣怎麽當首輔呢?於是純妃把他整垮之後,等江鸞一去,排名第三的郭在象不就當首輔了麽?
皇後既然想到了何尚質,不免就說道:“皇上,早先也有以書信為證據告發別人私相往來的,臣妾看,這些書信,未必都是屬實。拿得出七八封,細細教人驗過也罷了,單憑一封信,就要定論一個人的死生、一個大臣的去留,恐怕還是太草率了一些。”
今上一聽,倒是想到了何尚質,也點點頭道:“這話說得很對。”
一看皇上、皇後、首輔都發話讚同,餘者難以堅持,紛紛無話可說,可仍有人堅持道:“可也沒有憑證說明此信並非蕭氏所寫。臣以為,此事還需慎之又慎則可。”
這樣鬧下去也沒完沒了,江鸞便提議,先讓蕭良媛暫且在宮中休息,眾人也都迴去,明日待聖上與大臣等分辨明白了再做定論。在此之前,蕭良媛避嫌,不得與理王相見。
這個辦法合乎眾人的心意,除了理王不滿以外,其餘眾人紛紛讚同,皇上便依江鸞所奏形式。皇後忙吩咐人趕緊給琴袖沐浴更衣,好生照看,待事情塵埃落定了再把琴袖送還到理王身邊。
琴袖被暫時安置在西六宮中一座偏僻的小殿閣中,皇後派自己信得過的太醫好生診治琴袖,調理了幾日。
過了大約五六日也沒有什麽消息,琴袖雖身子沒大好也自己猜度著,大約是萬歲節又忙,顧不上,再者皇上仍在與一些大臣僵持,誰也說服不過誰。
理王倒是日日送東西來,名貴的中藥送了一堆,後來未免人懷疑,也便不許他送東西來了。這日正巧下過幾絲雨,白日裏竟稍稍有些涼意,人身上略爽快,琴袖便到小院子裏散步。
院中不植一物,空空蕩蕩的,琴袖聽見有小宮女從門口走過,聽見她們打鬧調笑的聲音,就想起自己沒了的孩子。
孩子若能生下來,或許就是這樣可愛的女孩子。蹦蹦跳跳,跑東跑西,看著她漸漸長大,琴袖一定手把手教她寫字、教她作詩、教她女紅。想到此處,不僅抽泣起來,不一會兒轉為慟哭,倒在牆邊泣涕不止。
一旁的宮人見了,急忙把她攙起來勸說:“良媛身子不好,快迴去歇息吧。”
琴袖流淚,緩緩一道哀怨之氣:“我隻是房裏悶了,無事可做,你們也別管我。太醫來了再跟我說一聲。”剛說到太醫,伺候皇後的成太醫便來了,琴袖這才抽身而退,叫人放了簾子請他看病。
成太醫今日並不把脈,隻問了些身上的事,比如神思是否疲憊,苔色如何,還問了飲食、溺便之事,琴袖與宮人都細細地答了。
及問到行經之事,琴袖原是有些害臊,但心裏哀愁大過害臊,也已不顧許多,就道:“仍淅淅瀝瀝的,但不似行經那般,顏色有些黑的。”
成太醫思忖便可道:“那還是惡露了,良媛方才來時,氣血兩虧,且私漏不止,惡露不盡,殺血心痛,臣開了固胎丸,用後這幾日心還痛麽?”
琴袖言談不似平時那麽爽朗,隻是慢悠悠的,一字一頓地說:“心不痛了,可心裏憂煩不止,迎風流淚,思子成疾。”
成太醫便道:“這正是大忌諱了,本來良媛小產,又沒有及時調理。若再空添悲愁,飲食不節,以後懷妊就困難了。良媛方才說夜裏手腳冷,正是這個道理,氣血還沒調迴來,又不肯好好吃東西,自然更加重了。”
琴袖驀然頷首道:“太醫說得是,隻是妾身吃不下什麽東西,昨兒才吃了一碗小米粥,吐了半碗。”
成太醫一聽,捋著胡子搖頭道:“哎,這怎麽好呢,先這樣吧,臣給良媛開一帖八珍湯,就是良媛身子不好,藥量我再斟酌。良媛若是吃不下東西,每日把薑汁當做茶喝也是可以的。若覺得薑汁太辣,喝薑糖水也可以。另外既然惡露還不能除盡,前幾日開的磨塊四物湯最好再用一段日子,但怕兩貼藥一起吃太苦,良媛本來胃口不好,臣想還是改用牛角腮丸,實在吃不下,就每日混著米湯一起吃也行。”
琴袖謝過了太醫,成太醫又反複叮嚀道:“要到十分好,還要靜靜休息,不要想東想西勞費心神。臣所開的方子,按時吃了,切勿憂愁煩悶,暗自傷懷才是。”
成太醫如此說,也正是知道琴袖最大的病仍是心病的緣故,於是暗自囑咐在旁伺候的宮人,要每日說說笑笑,多講吉利話、好聽的話,不要讓她想起掉了孩子的事。
又過了幾日,眼見著萬歲節也過完了,皇上突然派人來傳話說:“蕭琴袖可以迴去了。”
琴袖還沒反應過來,以為他們誆自己的,直到有人來請,她才確信了。可不知怎得,她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宮廷內,比起往常更是靜悄悄的,沒有人來賀喜她,也沒有人慶幸。
紅牆高過天,琴袖那副輦轎也隻如這世上一隻小小的螞蟻,從宮裏往理王府爬過去。
到了西華門近前,皇後身邊幾個宮人終於在了。她們奉皇後之命來送琴袖。琴袖抓住彤飛的手又大哭不止。彤飛抱了抱琴袖,拍著她的背道:“一切都過去了。”
琴袖哭道:“娘娘還好嗎?”
彤飛道:“娘娘很好,叫你別惦記,隻是……”
彤飛欲言又止,臉色難堪。
琴袖掛淚而問:“姑姑萬務告訴我,我心才能安。”
彤飛歎息說:“皇後娘娘、理王爺為了救你,答應了大臣開的幾個條件,這才使他們不再追究此事了。今年萬歲節,皇上過得很不開心。”
“什麽條件?”
彤飛道:“純妃,被放出來了。”
真是可怕的女人!
聽到純妃二字,琴袖還不禁有些後怕,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竟差點把琴袖整死在牢裏。如今放虎歸山,又不知要整出多少可怕的事來。
但是理王爺如何,更讓她擔心。琴袖不想問下去,可還是忍不住問:“那,那理王爺呢?”
彤飛捏了捏琴袖的手道:“理王爺,理王爺您自個兒去問他吧。”
琴袖看她不忍再說,也不忍再問,隻問皇後娘娘還有什麽話要囑咐她。
彤飛道:“皇後娘娘要你好自珍重,自己一定要顧好自己,她在宮裏沒事,隻是擔心你在風口浪尖上,日後且不要來宮裏了。等一切過去了,娘娘會再來傳召你的,你就放心吧。”
好自珍重這四字如此沉重,琴袖又忍不住想哭。好歹被彤飛勸住了,這才送出宮外。
默默迴了理王府。還沒進門,遠遠就看見王府裏冷冷清清的,沒有平日的喧囂,琴袖正在疑心,理王忽然從門裏跑出來,看見琴袖就緊緊摟在懷裏,反複在她耳邊述說:“迴來就好了,迴來就好了。”
“王爺,我,我對不起你。”琴袖淚如斷珠,在他懷中再也忍不住大哭起來,並向他承認,“王爺為什麽不殺了我呢!信是我寫的,是我寫的呀,我對不起王爺,王爺為什麽……”
“玉卿!”理王忽然正色道,“別再說這件事了!我知道是你寫的,可那又如何呢?我也生過氣,可是後來我想了想,如果我是你,也許我也想離開王府,一走了之。是我沒有照顧好你,日後我一定不再讓你傷心。”
聽到此處,琴袖忍不住倒地嚎啕大哭,她鄭重朝理王叩了一個頭,哽咽道:“此生,我還不盡你的情意了!”
王爺卻微微一笑抱起她道:“那你就用十倍的情意還給我好嗎?”
“嗯!嗯!”琴袖不知還能說什麽好,嘴裏隻能不斷地肯定著。或許她曾經懷疑過理王是否真心,或許她她自此才恍然大悟:此生與君相逢,是她一世最美麗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