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的容顏依舊,可卻不再像是琴袖當初所見的那樣溫柔和善。琴袖稍稍一瞥,便見她臉上所微微透出深不可測的樣子,或許這才是她本有的麵目。
“本宮為何要幫你?”
琴袖從皇後的話音中,聽出了些許意味深遠。
皇後隨後緩緩而言:“你自清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何況這池魚自個兒也忒不爭氣。皇上最厭惡劉選侍,自然連帶著厭惡理王。本宮幫助理王,好處未必有,徒惹一身腥。”
琴袖舉眸稍顧,見皇後丹蔻微微劃過霞帔,在一團龍紋上駐指停留了許久。於是她頷首低語道:“娘娘,恕妾身冒犯,妾以為娘娘既大費周章召妾身來此,想必不是來說幾句閑話而已。”
“若我就是找你來說閑話呢?”琴袖覺得皇後的話音之中帶著幾絲輕笑。
“那又何必屏退左右,大可同聽同樂。”琴袖抬眼望向皇後,皇後的臉上依舊波瀾不驚,可那微微起伏的腮紅已表明了心意。
“好個妮子!”皇後笑道,“既是如此,我便不與你打啞謎了,本宮找你,自然有非要你辦不可的事。”
琴袖在玉榻之前恭拜,小心謹慎地說:“隻要娘娘肯出手相救,無論何事,但憑娘娘吩咐。”
“可惜了,本宮素無與人討價還價的習慣。”皇後淡然一笑,“本宮吩咐你辦事,不是要你跟本宮說囉說皁1的。”
琴袖想了一想,迴答道:“那娘娘吩咐便是。”
皇後被她這樣一言,竟愣了一愣心中暗想:她竟這麽快答應了,果然激靈。於是緩緩而言:“你可知宮中最勢盛者是誰麽?”
琴袖雖略有風聞卻仍開口說不知。
“是純妃。有她一日,本宮寢食難安。本宮初一見你,便知你聰慧過人、心思細縝,如能為我左右謀劃,也能有所助益。至於本宮想做什麽,不必再說得太明了吧。”
“如此大事,妾雖有心,力所不逮。”琴袖之語四兩撥千斤,竟又令皇後無言以對。
默了一會兒,皇後忽然伸出柔荑,摩挲著琴袖的臉,又捏住了她的下巴,用深邃的眼波仔仔細細盯著琴袖沉魚落雁的容貌,過了一晌才道:“好,我答應你,我會在朝中保住理王,但是你也必須將身家性命交給我,若有違誓言,必死無疑。”
琴袖聽聞此言,想到曾經對理王的承諾,二話不說取下頭上發簪,指天發誓:“妾曾為娘娘所救,免於下嫁罪人張鎮之苦,妾之夫君亦為娘娘所保,故而天鑒在上,鬼神同知。妾若有違娘娘吩咐,日月照臨,用絕我命。山川五嶽,無所容身。”
皇後一聽合掌喜道:“好,既然如此,你就是我的人了。今日夜宴,本宮離席不宜太久,有什麽吩咐我便叫魯尚宮說與你聽,你且起來吧。”
皇後立刻起身,朝門外走去,琴袖拜送皇後不提。
卻說皇後一走,魯尚宮隨後便進了來,她向琴袖恭拜一禮,琴袖迴了半禮,二人相對坐定。
這個魯尚宮是皇後身邊的老人,本也是中等人家的女兒,皇後娘娘尚做小姐時,她夫君方去世,於是被人請去教導娘娘詩書禮儀。娘娘入宮以後,把她請入宮中直升為正五品尚宮。
隻是凡事都有先來後到之說:尚宮局有兩位尚宮,伺候皇後的一位,打理日常瑣事的一位。自低階女官一步一步升為尚宮的謝氏,在尚宮局耕耘數十載,自然人脈、威望都比後到的魯尚宮要厲害許多。故而雖魯尚宮秩列在謝尚宮之上,但許多人背後嘲笑她沒腳蟹。
琴袖看她樣貌倒是普普通通一個和善的老婦人,舉止優雅從容,不像是久無依傍之人。魯尚宮在座上先施一禮,笑道:“良媛有禮了,許多話娘娘不便明說,隻能奴婢代為稟告。”
琴袖亦禮:“尚宮大人客氣,但說無妨。”
魯尚宮道:“良媛可知娘娘如今在宮裏的處境?”
琴袖眼睛看著她,微微地搖了搖頭。
魯尚宮便起手道:“皇後娘娘雖是母儀天下之人,可到底是皇上的繼配。先皇後薨逝以後,皇上思念不已,久久不肯立後,如此過了五年。後宮為皇後之位爭鬥不休,大臣又苦勸皇上立後,故而先皇後升遐五年之後,皇上才從鄂國公府迎娶了我們娘娘。”
“從外頭迎娶不扶正後宮,此舉非常也。”琴袖暗忖之下,脫口而出。
“是了,良媛心細瞞不過您。聖上覺著若是提拔後宮,一則引起嫉恨,二則後宮妃嬪多有誕育,三則她們久在後宮根基固深,一旦升為皇後,則動搖太子爺國本之位。這才從外頭迎娶了我們娘娘。”
琴袖把前後事情這麽一比對,便覺不妙:“可如此一來,娘娘便是外來之人,在後宮難免孤掌難鳴。”
魯尚宮一聽,雙目之間露出歎服之色,點頭稱是:“良媛說得極是,後宮為此妒恨至極,且五年之間,物是人非。先皇後一去,後宮已盡籠絡了上下人心,女官六局俱是她們之人。我們娘娘入宮一來,全被她們架空,雖有皇後之名,難行皇後之實。以權勢而言,大不如先皇後了。”
言之至此,忽然琴袖想起皇後話語,便開口道:“娘娘提到過純妃……”
魯尚宮深歎道:“與娘娘作對的,何止純妃一人。隻是純妃勢頭最盛,後位懸缺這五年之間,純妃在朝中結黨,又籠絡太子。太子爺乃先皇後所出,先皇後薨逝,太子爺年幼無知,趁他日夜傷心之機,純妃便裝出一副關懷太子的樣子,牢牢將太子之心抓住。太子爺喪母失養,便把純妃視如生母,如此一來,他日太子登基,豈有我們娘娘容身之地呀!”
聽魯尚宮一席話,琴袖怔了怔道:“娘娘若是膝下有子……”
“皇上一直不願親近娘娘,隻如佛一般供著,個中緣由,想必良媛自個兒也能判斷清楚。”
是了,若是今皇後再生下龍種,皇後便勢力大漲,那可把當今太子置於何地?為保先皇後所出的太子順利登基,皇上一定不願多多親近皇後。琴袖如此分析之下,才深覺皇後之艱難。而她當日在伯父府上所見所聞,竟恍然以為皇上與皇後鶼鰈情深,實在是幼稚已極了。
現下雖是上元喜樂之時,此刻的承乾宮卻靜得出奇,雪已不再下了,外頭隻是一色的黑。洞天疏磬,寂寂無聲。隻有玉堂上一點點微弱的燭火偶爾爆出一陣嗶剝的響聲。
魯尚宮在這迎秋閣內言談,隻是輕輕拋出一言,卻響得滿殿都是:“良媛以為,這一盤死局,該如何下活呢?”
琴袖緘默良久,蹙眉思索:她的夫君還岌岌可危,現下哪裏還能再有閑心為皇後娘娘謀劃後宮之事?後宮是這樣一潭望不到底的深水,魯尚宮寥寥數語便已揭開牢牢拴鎖於九重宮門之中的層層桎梏。
純妃?太子?這樣的事,她能有什麽辦法?她不過區區一介側妃,家門不顯,靠著一個隨時都可能失去一切的丈夫。
可是毒誓已發,覆水難收,她那一時心急,竟致進退兩難。魯尚宮還在等著她的迴答,可是她怎麽答都已知道:這趟渾水一經涉足,便永無迴頭的可能了。
思索了一番,琴袖隻能答道:“妾以為,尚宮大人所言有一處不確。皇後雖無子,然而後宮所出皆是皇後之子。”
魯尚宮搖頭便笑:“良媛糊塗了,後宮之子雖俱娘娘之子,然而人心向背良媛豈能不知?人之常情,總是愛惜生母,尊敬嫡母。敬愛與喜愛,孰輕孰重,良媛自知。”
“可在這之中,也有沒了生母的皇子。”琴袖的眼中分明現出的是理王,正因她心中所想的,也是自己的夫君。
“良媛的意思是……”魯尚宮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琴袖便說:“若娘娘真為保全理王,但請娘娘好生撫養理王、視如己出。理王雖愚,卻也並非不可委寄之人,伏望娘娘彰鑒。若能得皇後娘娘照拂,一則理王之位穩固,二則日後如有大變,娘娘不至於無依無靠。”
魯尚宮聽後神色雖似不變,可琴袖見她長眉微沉,似乎心中並不相信:畢竟理王在外人眼中是這樣一個燙手山芋,誰願把他放在手心久久觀視呢?
琴袖隻能頷首一笑道:“娘娘的心思不是你我可以左右,尚宮大人若有疑慮,先將我所言稟奏娘娘,娘娘自決便是。”
魯尚宮不答,依禮而退。這時候彤飛又進,催促她道:“時候不早了,再晚出不去了。今夜之事便到此為止,我送你出宮去吧。”
琴袖悄悄步出迎秋閣,四處仍是閃閃的宮燈。也許在不遠之處,皇後與宮人仍在歡宴之中。思之至此,似乎她的耳畔也飄來了悠悠燕樂之聲。音色清麗,婉轉如流水。隻是不知怎的,這流水般的清鳴在她耳中總也有些難以自表的憂傷。
“本宮為何要幫你?”
琴袖從皇後的話音中,聽出了些許意味深遠。
皇後隨後緩緩而言:“你自清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何況這池魚自個兒也忒不爭氣。皇上最厭惡劉選侍,自然連帶著厭惡理王。本宮幫助理王,好處未必有,徒惹一身腥。”
琴袖舉眸稍顧,見皇後丹蔻微微劃過霞帔,在一團龍紋上駐指停留了許久。於是她頷首低語道:“娘娘,恕妾身冒犯,妾以為娘娘既大費周章召妾身來此,想必不是來說幾句閑話而已。”
“若我就是找你來說閑話呢?”琴袖覺得皇後的話音之中帶著幾絲輕笑。
“那又何必屏退左右,大可同聽同樂。”琴袖抬眼望向皇後,皇後的臉上依舊波瀾不驚,可那微微起伏的腮紅已表明了心意。
“好個妮子!”皇後笑道,“既是如此,我便不與你打啞謎了,本宮找你,自然有非要你辦不可的事。”
琴袖在玉榻之前恭拜,小心謹慎地說:“隻要娘娘肯出手相救,無論何事,但憑娘娘吩咐。”
“可惜了,本宮素無與人討價還價的習慣。”皇後淡然一笑,“本宮吩咐你辦事,不是要你跟本宮說囉說皁1的。”
琴袖想了一想,迴答道:“那娘娘吩咐便是。”
皇後被她這樣一言,竟愣了一愣心中暗想:她竟這麽快答應了,果然激靈。於是緩緩而言:“你可知宮中最勢盛者是誰麽?”
琴袖雖略有風聞卻仍開口說不知。
“是純妃。有她一日,本宮寢食難安。本宮初一見你,便知你聰慧過人、心思細縝,如能為我左右謀劃,也能有所助益。至於本宮想做什麽,不必再說得太明了吧。”
“如此大事,妾雖有心,力所不逮。”琴袖之語四兩撥千斤,竟又令皇後無言以對。
默了一會兒,皇後忽然伸出柔荑,摩挲著琴袖的臉,又捏住了她的下巴,用深邃的眼波仔仔細細盯著琴袖沉魚落雁的容貌,過了一晌才道:“好,我答應你,我會在朝中保住理王,但是你也必須將身家性命交給我,若有違誓言,必死無疑。”
琴袖聽聞此言,想到曾經對理王的承諾,二話不說取下頭上發簪,指天發誓:“妾曾為娘娘所救,免於下嫁罪人張鎮之苦,妾之夫君亦為娘娘所保,故而天鑒在上,鬼神同知。妾若有違娘娘吩咐,日月照臨,用絕我命。山川五嶽,無所容身。”
皇後一聽合掌喜道:“好,既然如此,你就是我的人了。今日夜宴,本宮離席不宜太久,有什麽吩咐我便叫魯尚宮說與你聽,你且起來吧。”
皇後立刻起身,朝門外走去,琴袖拜送皇後不提。
卻說皇後一走,魯尚宮隨後便進了來,她向琴袖恭拜一禮,琴袖迴了半禮,二人相對坐定。
這個魯尚宮是皇後身邊的老人,本也是中等人家的女兒,皇後娘娘尚做小姐時,她夫君方去世,於是被人請去教導娘娘詩書禮儀。娘娘入宮以後,把她請入宮中直升為正五品尚宮。
隻是凡事都有先來後到之說:尚宮局有兩位尚宮,伺候皇後的一位,打理日常瑣事的一位。自低階女官一步一步升為尚宮的謝氏,在尚宮局耕耘數十載,自然人脈、威望都比後到的魯尚宮要厲害許多。故而雖魯尚宮秩列在謝尚宮之上,但許多人背後嘲笑她沒腳蟹。
琴袖看她樣貌倒是普普通通一個和善的老婦人,舉止優雅從容,不像是久無依傍之人。魯尚宮在座上先施一禮,笑道:“良媛有禮了,許多話娘娘不便明說,隻能奴婢代為稟告。”
琴袖亦禮:“尚宮大人客氣,但說無妨。”
魯尚宮道:“良媛可知娘娘如今在宮裏的處境?”
琴袖眼睛看著她,微微地搖了搖頭。
魯尚宮便起手道:“皇後娘娘雖是母儀天下之人,可到底是皇上的繼配。先皇後薨逝以後,皇上思念不已,久久不肯立後,如此過了五年。後宮為皇後之位爭鬥不休,大臣又苦勸皇上立後,故而先皇後升遐五年之後,皇上才從鄂國公府迎娶了我們娘娘。”
“從外頭迎娶不扶正後宮,此舉非常也。”琴袖暗忖之下,脫口而出。
“是了,良媛心細瞞不過您。聖上覺著若是提拔後宮,一則引起嫉恨,二則後宮妃嬪多有誕育,三則她們久在後宮根基固深,一旦升為皇後,則動搖太子爺國本之位。這才從外頭迎娶了我們娘娘。”
琴袖把前後事情這麽一比對,便覺不妙:“可如此一來,娘娘便是外來之人,在後宮難免孤掌難鳴。”
魯尚宮一聽,雙目之間露出歎服之色,點頭稱是:“良媛說得極是,後宮為此妒恨至極,且五年之間,物是人非。先皇後一去,後宮已盡籠絡了上下人心,女官六局俱是她們之人。我們娘娘入宮一來,全被她們架空,雖有皇後之名,難行皇後之實。以權勢而言,大不如先皇後了。”
言之至此,忽然琴袖想起皇後話語,便開口道:“娘娘提到過純妃……”
魯尚宮深歎道:“與娘娘作對的,何止純妃一人。隻是純妃勢頭最盛,後位懸缺這五年之間,純妃在朝中結黨,又籠絡太子。太子爺乃先皇後所出,先皇後薨逝,太子爺年幼無知,趁他日夜傷心之機,純妃便裝出一副關懷太子的樣子,牢牢將太子之心抓住。太子爺喪母失養,便把純妃視如生母,如此一來,他日太子登基,豈有我們娘娘容身之地呀!”
聽魯尚宮一席話,琴袖怔了怔道:“娘娘若是膝下有子……”
“皇上一直不願親近娘娘,隻如佛一般供著,個中緣由,想必良媛自個兒也能判斷清楚。”
是了,若是今皇後再生下龍種,皇後便勢力大漲,那可把當今太子置於何地?為保先皇後所出的太子順利登基,皇上一定不願多多親近皇後。琴袖如此分析之下,才深覺皇後之艱難。而她當日在伯父府上所見所聞,竟恍然以為皇上與皇後鶼鰈情深,實在是幼稚已極了。
現下雖是上元喜樂之時,此刻的承乾宮卻靜得出奇,雪已不再下了,外頭隻是一色的黑。洞天疏磬,寂寂無聲。隻有玉堂上一點點微弱的燭火偶爾爆出一陣嗶剝的響聲。
魯尚宮在這迎秋閣內言談,隻是輕輕拋出一言,卻響得滿殿都是:“良媛以為,這一盤死局,該如何下活呢?”
琴袖緘默良久,蹙眉思索:她的夫君還岌岌可危,現下哪裏還能再有閑心為皇後娘娘謀劃後宮之事?後宮是這樣一潭望不到底的深水,魯尚宮寥寥數語便已揭開牢牢拴鎖於九重宮門之中的層層桎梏。
純妃?太子?這樣的事,她能有什麽辦法?她不過區區一介側妃,家門不顯,靠著一個隨時都可能失去一切的丈夫。
可是毒誓已發,覆水難收,她那一時心急,竟致進退兩難。魯尚宮還在等著她的迴答,可是她怎麽答都已知道:這趟渾水一經涉足,便永無迴頭的可能了。
思索了一番,琴袖隻能答道:“妾以為,尚宮大人所言有一處不確。皇後雖無子,然而後宮所出皆是皇後之子。”
魯尚宮搖頭便笑:“良媛糊塗了,後宮之子雖俱娘娘之子,然而人心向背良媛豈能不知?人之常情,總是愛惜生母,尊敬嫡母。敬愛與喜愛,孰輕孰重,良媛自知。”
“可在這之中,也有沒了生母的皇子。”琴袖的眼中分明現出的是理王,正因她心中所想的,也是自己的夫君。
“良媛的意思是……”魯尚宮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琴袖便說:“若娘娘真為保全理王,但請娘娘好生撫養理王、視如己出。理王雖愚,卻也並非不可委寄之人,伏望娘娘彰鑒。若能得皇後娘娘照拂,一則理王之位穩固,二則日後如有大變,娘娘不至於無依無靠。”
魯尚宮聽後神色雖似不變,可琴袖見她長眉微沉,似乎心中並不相信:畢竟理王在外人眼中是這樣一個燙手山芋,誰願把他放在手心久久觀視呢?
琴袖隻能頷首一笑道:“娘娘的心思不是你我可以左右,尚宮大人若有疑慮,先將我所言稟奏娘娘,娘娘自決便是。”
魯尚宮不答,依禮而退。這時候彤飛又進,催促她道:“時候不早了,再晚出不去了。今夜之事便到此為止,我送你出宮去吧。”
琴袖悄悄步出迎秋閣,四處仍是閃閃的宮燈。也許在不遠之處,皇後與宮人仍在歡宴之中。思之至此,似乎她的耳畔也飄來了悠悠燕樂之聲。音色清麗,婉轉如流水。隻是不知怎的,這流水般的清鳴在她耳中總也有些難以自表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