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袖與秦拂雪各飲茶盡,依依話別。秦拂雪一直送到大門口,二人剛走出門就看見管家黃乘站在門外躬身道:“良媛,王爺那邊派人來找你呢,說是有好消息,要你盡快迴府。”
琴袖一驚:“哦?什麽好消息?”
黃乘附耳嘀咕道:“說是皇後娘娘那邊兒派人來看您了。”琴袖一聽,眉毛都擠高了忙說:“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
秦拂雪耳尖,早已聽清他們主仆之言,於是莞爾一笑:“鐵鞋踏破更無用,不如梁上燕自來。姑娘吉人天相是個有福之人,你快迴去吧,我乃囹圄中人不便遠送。”
琴袖又切切跟她說了好些話才惜別而去。迴到府上,皇後派來的舒可至已經走了,琴袖才入大堂,理王興奮難抑地說:“琴袖,有眉目了!瞧,這是什麽?”
他從懷中取出一支青玉筆,在琴袖的眼前晃了一晃。
“如此名貴的筆,想必是宮中用物。”琴袖知其非凡之處,取過筆從上到下細細地看了好久。
“這是母後平時習字用的筆。”理王話說得很快,倍加欣喜。
“送給王爺的?”
“不,”理王搖了搖頭,“送給你的。”
“送給我?”琴袖又細細地看了看,筆上刻著昭鑒春秋四個篆文,她用玉指撫過筆身,忽然覺得顏色有些不大對。
“這筆怎麽有些奇怪,上半段顏色淺了一些?”琴袖這一問使理王頗為好奇。
他擦了擦眼睛道:“我也沒注意,我瞧瞧。”他取過筆,反複細鑒,琴袖拿了一盞燒得很亮的燈過來,二人在燈下看了半晌。
“還真是!得仔細些才看得出來呢。”
“這顏色變得突兀,不像是玉石本身既有之色。”琴袖反複摸索,忽然便探到了筆的另一端。她輕輕一旋,竟把筆尾的蓋子給擰開了。二人湊近了一瞧,筆身之中竟塞了一卷小小的紙。
琴袖倒出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正月十五元宵節要她秘密入宮的話語,還把接應之人、接應之地都寫明白了,二人都很驚愕。
“真奇怪,母後怎麽知道你,又為什麽要你入宮呢?”理王很是不解。
琴袖便把當初如何受恩於皇後之事對理王說了,理王撫掌笑道:“這麽說來,若不是母後一力促成,我竟不能娶到你這樣的賢妻了。”
琴袖推了他一把,撅嘴轉身:“淨胡說。”
雖說她也明白如今理王對她動了怎樣的心思,可她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琴袖隻是一歎:“皇後娘娘真和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看來她也有不得不說的難處。”琴袖敏銳地感覺到此事的不一般,“可是……皇後娘娘究竟為的什麽事煩惱不已呢?”
“我們都自身難保了,難不成還能為母後解憂?”理王也有幾分迷惑。
琴袖暗想了一會兒也沒有頭緒,隻道:“不論怎樣,我先入宮探探虛實。王府之人現下入宮都很困難,幸而妾是區區側室,秘密入宮想來不太會引人注意。”
理王點頭稱善,琴袖勸他這幾日安心讀書,自己會料理好一切。
又過了幾日,彈劾理王的奏章仍不斷。可因內閣議奏此事時爭執不休,終究還是鬧到了年後。
正旦是大喜之日,朝中俱免彈劾刑罰之事,削爵之論既已拖到年後,又不是謀逆、謀反之類的大事,想來理王爺正月十五之前便是不會有事了。
一晃便到了上元,自隋朝起,正月十五京師都要大辦燈會。我朝燈會早先在五鳳樓外舉辦,後來嫌五鳳樓外街道狹窄,如今改在東華門前舉辦。
琴袖由黃乘、小呈護送,穿著一身宮女所著的衣服,混跡在前往東華門賞燈的人群之中。
上元之夜自東華門,穿過東安·門、十王府街、金魚胡同直至東四牌樓街,成千上萬的彩燈同時高張,彩綢、鮮花又掛了一路,那場麵盛大至極。這些彩燈俱用上等綢緞製作,無論蘇繡、蜀繡還是上用文綺,在燭火映襯之下,盞盞巧奪天工,個個光彩煥然。
聽人說,那一夜之間所費火燭達到數十萬支,光輝從東華門一路延到皇宮裏。六宮上下春燈高掛,亮如白晝,照得那護城河上如銀河倒瀉一般。月影凝流水,流水之上萬千花燈悠悠蕩去,水蓮乍開,銀花逐月,騷動這本已繁華的京城。
京中百萬之民,無不人情踴躍,爭相觀看。吵嚷歡唿不絕於耳,琴袖和黃乘、小呈差點被人流擠走,她不得不抓緊了小呈才勉強不至於走散。
抬頭便是一束又一束的焰火向天竄去,彩燈炫目,金光騰飛,好一派火樹銀花之象。琴袖還沒走幾步,遠遠又是一陣鑼鼓,原來是舞龍大隊朝這裏走來,滿街的人高聲歡唿,琴袖的聲音也淹沒在人群的叫嚷之中。
“快看啊!”
不知是誰這樣一喊,隻見一條金龍從人群中乍現,龍首“轟”得噴出一道巨大的火焰。火光所及之處,人群爆發出一陣又一陣驚歎,那舞龍的健兒手執龍身,飛跨而出,在這滿是車馬人群的大街之上把那一條長龍舞得騰躍欲飛。
“這樣下去得走到幾時?”
琴袖蹙起眉頭,雖說她也難得看到如此盛景,但她總算沒有忘記自己的正事,可一轉眼,那小呈早已看得兩眼發直了。小呈很少出王府,哪裏見過這東風夜放花千樹的景象?
正當她想拉一拉小呈的時候,不想被什麽人一擠,把小呈也擠遠了。原來是那邊又來了一隊舞獅的,這龍獅齊舞,滿街轟動。
“喂,喂!小呈!”琴袖喚了喚,無奈人聲鼎沸實在是太響,小呈根本聽不見。眼見著自己被人推來擠去,琴袖一走神就看不到小呈了。
“這個黃乘也不知道哪裏去了!”琴袖無奈地說。她是不知道,黃乘早被沿街叫賣的小吃和奇玩異貨給吸引住了,蹲在街邊把琴袖她們忘得一幹二淨。
這下琴袖犯了難,她被人擠得失了方向,到底往哪裏走也不知道。在她耳邊隻有小販聲聲的唿喚和眾人響徹雲霄的喧囂。
皇後娘娘一定還在宮中等她!琴袖心中焦急萬分,接應之人此刻應該已到了東安·門,可東安·門啊東安·門,到底在哪兒呢?
她踮起腳來左顧右盼,可是她那樣嬌小,隻能看到烏泱泱的背影。燈火耀得人晃眼,把那高高的東安·門都牢牢掩藏在夜色之中根本看不清。鮮花繚亂,她遊走在街邊,就已經擦了滿身的芬芳。
“姑娘,可有什麽急事?”
忽然,一個男子悠悠的聲音飄到她的耳中,她轉身一看,竟是她曾經日思夜想之人!
“陸尚!你怎麽在這兒?”琴袖不敢信自己的眼睛。
“以前你都叫我表哥的。”陸尚微微一笑,仍是那樣風流倜儻。
琴袖低著頭,福了福道:“表哥好。”
“好生分!你以前從不這樣。”陸尚說罷就忽然抓住琴袖的手,琴袖立馬把手一縮,側過身道:“表哥自重,妹已是有夫之婦了。”
“他?那個胖子?”陸尚輕蔑地說,“他哪裏配得上你?”
琴袖冷冷迴道:“無論他體態如何,他都是王爺,表哥不該這麽說他。”
陸尚道:“他都自身難保了你還向著他?我看以朝中這幾日的議論來看,他不是削爵就是降等,皇上最厭惡的就是理王了,日後你吃苦的日子怕是沒完沒了。”
“無論削爵還是降等,他仍是我的夫君。”琴袖的聲音異常堅定。
陸尚似乎並不相信,他反複陳說:“以前你從不這樣的,像他這樣的爛人,你難道沒有一絲埋怨?”
問到埋怨,琴袖稍稍愣了一愣,她不知陸尚當時是怎樣的表情,她隻是低著頭不看他,沉沉一語:“沒有埋怨。”
“不可能!”陸尚又想拉住琴袖,卻被她一手甩開,才叫道:“你不是喜歡三綱五常麽?這會子又這樣是做什麽?”
隻見他滿麵哀容說道:“那封信不是我寫的,是我妻子逼我寫的,我們的事她知道了。”
“什麽?!”琴袖以為自己聽岔了,可陸尚的神色告訴她,他並未撒謊,可琴袖仍用難以置信的口氣逼問,“你……你到底在說什麽你清楚嗎?”
“我再清楚不過了!”陸尚的聲音多了幾絲顫動,他些微的哽咽卻穿過那嘈雜的歡唿飄進了琴袖的心中,“我是沒辦法!我自中解元以來,家父就經人介紹安排,讓我娶了禮部尚書吉英大人的孫女。”
琴袖氣得臉色微紅,道:“你自己撿了高枝兒何苦現在又來捉弄我!”
“可我根本不喜歡她,她生得極其醜陋,兩眼無神,才二十多滿頭黃發。”陸尚說的時候還是一副厭惡之色。
“生得醜陋又如何,我夫君也很醜陋。”琴袖這一問令陸尚無法迴答,隻能支支吾吾談一些德行之失,隻是聽了半天也說不出那女子到底有什麽不好。
忽然他想到什麽似的,才道:“她善妒!不能容人!知道你我通信,就大發雷霆要把我趕出家門,還逼我寫了那封絕情的書信。”
“你我都是有家室的人,她這麽做又有何錯?我那時候也是因為飽受妻室欺負才鬼迷心竅的。可是表哥,昔日之事已成雲煙,既不可追又何必徒增苦惱?你我此生無緣,難不成要鑄成彌天大錯方才罷休麽?”
琴袖的質問,陸尚沒有迴答,他隻怔了一會兒,淡淡地說:“你變了。”
“你也變了。”琴袖也淡淡地迴他。
陸尚哀哀地說:“我原本想著,若是你迴心轉意,一旦理王垮了,你便可以自請離開王府,以我妻祖如今在朝中的威望,把你從他身邊解救出來並無不可。屆時逼他休了你,你就跟著我,我一輩子疼你。”
曾經的琴袖多麽希望聽到這樣的話,可如今的她卻覺得心寒:“你這時候說這些又是做什麽呢?”他若真的有心,不必等到今日。陸尚的話,琴袖隻信了三分。
更何況她曾答應過理王,一定要幫他奪取皇位,也答應過他,對他不離不棄。如此想了一番之後,琴袖抬起頭,望著那曾經日思夜想的一張臉道:“表哥,別再說傻話了。我已嫁做人婦,你也有了妻子。你可曾聽過,長安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縱使我過得再不好,你也不必此時送我一車子甜言蜜語,故訴衷腸。”
陸尚聽後,一言不發,隻是恨恨地說:“我日思夜想的表妹,怎麽成了這樣的人。”
琴袖福身一禮道:“妹還有事,已耽擱多時了,先行告退。”
正當她轉身欲走之時,陸尚突然從身後把琴袖牢牢地抱住,她從脖子後麵感受到陸尚那暖暖的唿吸,他在她耳畔輕輕地說:“我不管,你這樣對不起我日夜的思念。”
“你瘋了!這麽多人你是做什麽!”琴袖拚命地掙紮可是被陸尚死死按住,他笑道:“夜色很濃,人眼各迷,誰都不會在意咱們。”
正在此時,一雙大手把陸尚輕輕一推,又把琴袖攬在自己身後。琴袖沒反應過來就聽見一個男子道:“看你衣冠,乃是個讀書人,既是讀書人怎麽做這種不要臉的事?調戲良家婦女,依我朝律法乃是重罪。”
“你是誰?”陸尚恨恨地瞪了他一眼。琴袖驚魂未定,隻躲在他身後聽他說道:“足下不必過意,某無業之人,路見不平,不平則鳴。”
陸尚仍有不死心之意,冷笑道:“笑話!你可知我是誰?我妻黨又是什麽身份,在這京中可不要隨意惹惱別人,你若現在退避三舍,我可以既往不咎,你若真的想跟我對幹,我可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那男子遂笑道:“你搬出妻子一族,想必自己也沒什麽本事,要靠妻子來撐門麵。再者,不才聽聞京中之人俱是龍袖驕民,個個金貴的很,不容傷了一絲一毫。堂堂天子腳下,又豈容你放肆?你雖大貴之人,可京城有的是達官貴人,有什麽稀奇之處?你若還執迷不悟,我隻能隨口喊一聲,讓眾人知道你做的好事了。”
這一席話把陸尚唬住了,他雖怒容未釋,可礙於麵子到底不敢聲張,隻得悻悻而退。
琴袖一驚:“哦?什麽好消息?”
黃乘附耳嘀咕道:“說是皇後娘娘那邊兒派人來看您了。”琴袖一聽,眉毛都擠高了忙說:“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
秦拂雪耳尖,早已聽清他們主仆之言,於是莞爾一笑:“鐵鞋踏破更無用,不如梁上燕自來。姑娘吉人天相是個有福之人,你快迴去吧,我乃囹圄中人不便遠送。”
琴袖又切切跟她說了好些話才惜別而去。迴到府上,皇後派來的舒可至已經走了,琴袖才入大堂,理王興奮難抑地說:“琴袖,有眉目了!瞧,這是什麽?”
他從懷中取出一支青玉筆,在琴袖的眼前晃了一晃。
“如此名貴的筆,想必是宮中用物。”琴袖知其非凡之處,取過筆從上到下細細地看了好久。
“這是母後平時習字用的筆。”理王話說得很快,倍加欣喜。
“送給王爺的?”
“不,”理王搖了搖頭,“送給你的。”
“送給我?”琴袖又細細地看了看,筆上刻著昭鑒春秋四個篆文,她用玉指撫過筆身,忽然覺得顏色有些不大對。
“這筆怎麽有些奇怪,上半段顏色淺了一些?”琴袖這一問使理王頗為好奇。
他擦了擦眼睛道:“我也沒注意,我瞧瞧。”他取過筆,反複細鑒,琴袖拿了一盞燒得很亮的燈過來,二人在燈下看了半晌。
“還真是!得仔細些才看得出來呢。”
“這顏色變得突兀,不像是玉石本身既有之色。”琴袖反複摸索,忽然便探到了筆的另一端。她輕輕一旋,竟把筆尾的蓋子給擰開了。二人湊近了一瞧,筆身之中竟塞了一卷小小的紙。
琴袖倒出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正月十五元宵節要她秘密入宮的話語,還把接應之人、接應之地都寫明白了,二人都很驚愕。
“真奇怪,母後怎麽知道你,又為什麽要你入宮呢?”理王很是不解。
琴袖便把當初如何受恩於皇後之事對理王說了,理王撫掌笑道:“這麽說來,若不是母後一力促成,我竟不能娶到你這樣的賢妻了。”
琴袖推了他一把,撅嘴轉身:“淨胡說。”
雖說她也明白如今理王對她動了怎樣的心思,可她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琴袖隻是一歎:“皇後娘娘真和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看來她也有不得不說的難處。”琴袖敏銳地感覺到此事的不一般,“可是……皇後娘娘究竟為的什麽事煩惱不已呢?”
“我們都自身難保了,難不成還能為母後解憂?”理王也有幾分迷惑。
琴袖暗想了一會兒也沒有頭緒,隻道:“不論怎樣,我先入宮探探虛實。王府之人現下入宮都很困難,幸而妾是區區側室,秘密入宮想來不太會引人注意。”
理王點頭稱善,琴袖勸他這幾日安心讀書,自己會料理好一切。
又過了幾日,彈劾理王的奏章仍不斷。可因內閣議奏此事時爭執不休,終究還是鬧到了年後。
正旦是大喜之日,朝中俱免彈劾刑罰之事,削爵之論既已拖到年後,又不是謀逆、謀反之類的大事,想來理王爺正月十五之前便是不會有事了。
一晃便到了上元,自隋朝起,正月十五京師都要大辦燈會。我朝燈會早先在五鳳樓外舉辦,後來嫌五鳳樓外街道狹窄,如今改在東華門前舉辦。
琴袖由黃乘、小呈護送,穿著一身宮女所著的衣服,混跡在前往東華門賞燈的人群之中。
上元之夜自東華門,穿過東安·門、十王府街、金魚胡同直至東四牌樓街,成千上萬的彩燈同時高張,彩綢、鮮花又掛了一路,那場麵盛大至極。這些彩燈俱用上等綢緞製作,無論蘇繡、蜀繡還是上用文綺,在燭火映襯之下,盞盞巧奪天工,個個光彩煥然。
聽人說,那一夜之間所費火燭達到數十萬支,光輝從東華門一路延到皇宮裏。六宮上下春燈高掛,亮如白晝,照得那護城河上如銀河倒瀉一般。月影凝流水,流水之上萬千花燈悠悠蕩去,水蓮乍開,銀花逐月,騷動這本已繁華的京城。
京中百萬之民,無不人情踴躍,爭相觀看。吵嚷歡唿不絕於耳,琴袖和黃乘、小呈差點被人流擠走,她不得不抓緊了小呈才勉強不至於走散。
抬頭便是一束又一束的焰火向天竄去,彩燈炫目,金光騰飛,好一派火樹銀花之象。琴袖還沒走幾步,遠遠又是一陣鑼鼓,原來是舞龍大隊朝這裏走來,滿街的人高聲歡唿,琴袖的聲音也淹沒在人群的叫嚷之中。
“快看啊!”
不知是誰這樣一喊,隻見一條金龍從人群中乍現,龍首“轟”得噴出一道巨大的火焰。火光所及之處,人群爆發出一陣又一陣驚歎,那舞龍的健兒手執龍身,飛跨而出,在這滿是車馬人群的大街之上把那一條長龍舞得騰躍欲飛。
“這樣下去得走到幾時?”
琴袖蹙起眉頭,雖說她也難得看到如此盛景,但她總算沒有忘記自己的正事,可一轉眼,那小呈早已看得兩眼發直了。小呈很少出王府,哪裏見過這東風夜放花千樹的景象?
正當她想拉一拉小呈的時候,不想被什麽人一擠,把小呈也擠遠了。原來是那邊又來了一隊舞獅的,這龍獅齊舞,滿街轟動。
“喂,喂!小呈!”琴袖喚了喚,無奈人聲鼎沸實在是太響,小呈根本聽不見。眼見著自己被人推來擠去,琴袖一走神就看不到小呈了。
“這個黃乘也不知道哪裏去了!”琴袖無奈地說。她是不知道,黃乘早被沿街叫賣的小吃和奇玩異貨給吸引住了,蹲在街邊把琴袖她們忘得一幹二淨。
這下琴袖犯了難,她被人擠得失了方向,到底往哪裏走也不知道。在她耳邊隻有小販聲聲的唿喚和眾人響徹雲霄的喧囂。
皇後娘娘一定還在宮中等她!琴袖心中焦急萬分,接應之人此刻應該已到了東安·門,可東安·門啊東安·門,到底在哪兒呢?
她踮起腳來左顧右盼,可是她那樣嬌小,隻能看到烏泱泱的背影。燈火耀得人晃眼,把那高高的東安·門都牢牢掩藏在夜色之中根本看不清。鮮花繚亂,她遊走在街邊,就已經擦了滿身的芬芳。
“姑娘,可有什麽急事?”
忽然,一個男子悠悠的聲音飄到她的耳中,她轉身一看,竟是她曾經日思夜想之人!
“陸尚!你怎麽在這兒?”琴袖不敢信自己的眼睛。
“以前你都叫我表哥的。”陸尚微微一笑,仍是那樣風流倜儻。
琴袖低著頭,福了福道:“表哥好。”
“好生分!你以前從不這樣。”陸尚說罷就忽然抓住琴袖的手,琴袖立馬把手一縮,側過身道:“表哥自重,妹已是有夫之婦了。”
“他?那個胖子?”陸尚輕蔑地說,“他哪裏配得上你?”
琴袖冷冷迴道:“無論他體態如何,他都是王爺,表哥不該這麽說他。”
陸尚道:“他都自身難保了你還向著他?我看以朝中這幾日的議論來看,他不是削爵就是降等,皇上最厭惡的就是理王了,日後你吃苦的日子怕是沒完沒了。”
“無論削爵還是降等,他仍是我的夫君。”琴袖的聲音異常堅定。
陸尚似乎並不相信,他反複陳說:“以前你從不這樣的,像他這樣的爛人,你難道沒有一絲埋怨?”
問到埋怨,琴袖稍稍愣了一愣,她不知陸尚當時是怎樣的表情,她隻是低著頭不看他,沉沉一語:“沒有埋怨。”
“不可能!”陸尚又想拉住琴袖,卻被她一手甩開,才叫道:“你不是喜歡三綱五常麽?這會子又這樣是做什麽?”
隻見他滿麵哀容說道:“那封信不是我寫的,是我妻子逼我寫的,我們的事她知道了。”
“什麽?!”琴袖以為自己聽岔了,可陸尚的神色告訴她,他並未撒謊,可琴袖仍用難以置信的口氣逼問,“你……你到底在說什麽你清楚嗎?”
“我再清楚不過了!”陸尚的聲音多了幾絲顫動,他些微的哽咽卻穿過那嘈雜的歡唿飄進了琴袖的心中,“我是沒辦法!我自中解元以來,家父就經人介紹安排,讓我娶了禮部尚書吉英大人的孫女。”
琴袖氣得臉色微紅,道:“你自己撿了高枝兒何苦現在又來捉弄我!”
“可我根本不喜歡她,她生得極其醜陋,兩眼無神,才二十多滿頭黃發。”陸尚說的時候還是一副厭惡之色。
“生得醜陋又如何,我夫君也很醜陋。”琴袖這一問令陸尚無法迴答,隻能支支吾吾談一些德行之失,隻是聽了半天也說不出那女子到底有什麽不好。
忽然他想到什麽似的,才道:“她善妒!不能容人!知道你我通信,就大發雷霆要把我趕出家門,還逼我寫了那封絕情的書信。”
“你我都是有家室的人,她這麽做又有何錯?我那時候也是因為飽受妻室欺負才鬼迷心竅的。可是表哥,昔日之事已成雲煙,既不可追又何必徒增苦惱?你我此生無緣,難不成要鑄成彌天大錯方才罷休麽?”
琴袖的質問,陸尚沒有迴答,他隻怔了一會兒,淡淡地說:“你變了。”
“你也變了。”琴袖也淡淡地迴他。
陸尚哀哀地說:“我原本想著,若是你迴心轉意,一旦理王垮了,你便可以自請離開王府,以我妻祖如今在朝中的威望,把你從他身邊解救出來並無不可。屆時逼他休了你,你就跟著我,我一輩子疼你。”
曾經的琴袖多麽希望聽到這樣的話,可如今的她卻覺得心寒:“你這時候說這些又是做什麽呢?”他若真的有心,不必等到今日。陸尚的話,琴袖隻信了三分。
更何況她曾答應過理王,一定要幫他奪取皇位,也答應過他,對他不離不棄。如此想了一番之後,琴袖抬起頭,望著那曾經日思夜想的一張臉道:“表哥,別再說傻話了。我已嫁做人婦,你也有了妻子。你可曾聽過,長安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縱使我過得再不好,你也不必此時送我一車子甜言蜜語,故訴衷腸。”
陸尚聽後,一言不發,隻是恨恨地說:“我日思夜想的表妹,怎麽成了這樣的人。”
琴袖福身一禮道:“妹還有事,已耽擱多時了,先行告退。”
正當她轉身欲走之時,陸尚突然從身後把琴袖牢牢地抱住,她從脖子後麵感受到陸尚那暖暖的唿吸,他在她耳畔輕輕地說:“我不管,你這樣對不起我日夜的思念。”
“你瘋了!這麽多人你是做什麽!”琴袖拚命地掙紮可是被陸尚死死按住,他笑道:“夜色很濃,人眼各迷,誰都不會在意咱們。”
正在此時,一雙大手把陸尚輕輕一推,又把琴袖攬在自己身後。琴袖沒反應過來就聽見一個男子道:“看你衣冠,乃是個讀書人,既是讀書人怎麽做這種不要臉的事?調戲良家婦女,依我朝律法乃是重罪。”
“你是誰?”陸尚恨恨地瞪了他一眼。琴袖驚魂未定,隻躲在他身後聽他說道:“足下不必過意,某無業之人,路見不平,不平則鳴。”
陸尚仍有不死心之意,冷笑道:“笑話!你可知我是誰?我妻黨又是什麽身份,在這京中可不要隨意惹惱別人,你若現在退避三舍,我可以既往不咎,你若真的想跟我對幹,我可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那男子遂笑道:“你搬出妻子一族,想必自己也沒什麽本事,要靠妻子來撐門麵。再者,不才聽聞京中之人俱是龍袖驕民,個個金貴的很,不容傷了一絲一毫。堂堂天子腳下,又豈容你放肆?你雖大貴之人,可京城有的是達官貴人,有什麽稀奇之處?你若還執迷不悟,我隻能隨口喊一聲,讓眾人知道你做的好事了。”
這一席話把陸尚唬住了,他雖怒容未釋,可礙於麵子到底不敢聲張,隻得悻悻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