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廣播電台(局台合一時)工作18年,在大院裏總共住過四處地方,前三處住的都是平房,距布宮約有100米。後來住到了樓房一層,離布宮僅有50米。
除正麵外,原本布宮兩側及後麵沒有圍牆,大約是在1988年前後修築了圍牆。與兩側及後麵圍牆相附相承的則是那些轉經通,它們曆史更短,大約是在1990年左右由信教群眾自發捐款製做安放的。
正因為我的住處離布宮太近,可吃了不少苦頭。因為布宮座落在我家的東南側,我又住在一樓,它正好擋住了照到我家的太陽。冬季的時候,我家要到十一點多鍾才能照到太陽,你想想我
該有多冷啊。拉薩的冬季全靠陽光取暖,一般的家庭和辦公場所均無取暖設備,拉薩的晴天也多,所以才有“日光城”的美稱嘛!
在布宮還沒有圍牆的時候,作為早晨鍛練身體,或是心情欠佳的時候,我常常爬到布宮西北側和後麵的山坡上,在台階的通道上漫步,在後麵的山坡上向遠處眺望西郊、北郊和拉魯濕地的風光,或是看看龍王潭那平靜的湖水和一棵棵嫋娜多姿的左旋柳,再仰頭觀賞那漫天飛舞的小燕子(在西藏我隻在布宮後麵見過燕子),這時你的心情就會像喝了一杯青涼油,格外舒暢開朗!
在布宮側後沒修圍牆的時候,參觀布宮既不收票也不要錢,所以我從正門、或從後門進進出出參觀布宮不知有多少次。因為我和一位同學合作創作有關布宮的電視劇本,為了弄清各殿堂的名字以及有關文物的名稱,我曾在一天之間去過兩趟,一周去了五趟。所以我對布宮不能說了如指掌、很有研究,也可說得上相當了解。
布宮座落在拉薩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上(許多介紹說它在拉薩西郊三公裏,但隨市區建設的發展,早就成了市中心)。在拉薩信教的藏族群眾心中,布宮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在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有觀音的道場),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
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於公元七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鬆讚幹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後來由鬆讚幹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元1645年。以後曆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宮宇疊砌、迂迴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其主樓有13層,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整體建築主要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為達賴喇嘛服務的親信喇嘛居住)組成。在紅宮前還有一片白色的牆麵為曬佛台,這是每當佛教節慶之日,用以懸掛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到布達拉宮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總是不計其數。他們一般由山腳無字石碑起,經曲折石鋪斜坡路,直至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並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牆隧道進入大殿。在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台,這是曆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名曰德陽廈。由此扶梯而上經達鬆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有史料記載,自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處就是曆代達賴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8座,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記載僅鑲包這一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並且經過處理的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體內。西大殿是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它是紅宮內最大的宮殿。殿內除乾隆禦賜“湧蓮初地”匾額外,還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賜大型錦繡幔帳一對,此為布達拉宮內的稀世珍品。傳說康熙皇帝為了織造這對幔帳,曾專門建造了工場,並費工一年才得以織成。從西大殿上樓經畫廊就到了曲結竹普(即鬆讚幹布修法洞),這座公元七世紀的建築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裏麵保存有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紅宮內的最高宮殿名叫薩鬆朗傑(意為勝三界),其內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畫像和“萬歲”牌位。大約自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曆正月初三淩晨都要來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們對皇帝的臣屬關係。
今天,人們眼中的布達拉宮,不論是就其石木交錯的建築方式,還是從宮殿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來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它似乎總能讓到過這裏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統一花崗石的牆身;木製屋頂及窗簷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宮殿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內的壁畫亦算是布達拉宮內一道別致風景。在這堪稱巨型繪畫藝術長廊內,既記載有西藏佛教發展曆史,又有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說它是一部珍貴的曆史畫卷毫不為過。
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儼然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征。
我們電台大門對麵東側就是拉薩著名的藥王山,山下西北腳就是電視台的院子,山上建有電視塔。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此山得名於山上曾有一座藥王廟,藏語稱為“門巴紮倉”。過去藥王廟集中了一批藏醫,大約在17世紀發展為藏醫學府,即藏醫學院。藥王廟的高僧亦為達賴喇嘛的保健醫生。20世紀60年代後,原屬於藥王廟的藏醫合並到門孜康,成為現在大昭寺廣場左側的藏醫院。
藥王山也是拉薩外轉經道,即“林廓”道必經的一段。因此,每到藏曆四月十五日的薩嘎達瓦節,轉經人都會在這座山上留下大量鐫刻有經文的瑪尼石和犛牛頭骨。同時,還會懸掛和更換新的經幡,而在眾多的經幡中,總會有一部分會沿著山脊被牽到朝向紅山的一麵,並與貫穿的白塔相連。據說,這是因為,將藥王山與紅山斷,是斬了龍脈,隻有用經幡與之相連方能換得吉祥。
藥王山東北角山坡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在這兒拍出的布宮雄偉壯麗,不像正麵那樣呆板。凡知道的人都會到此拍攝。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就是拉薩市內著名的北京中路。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從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這座小廟和磨盤山上的關帝廟歸山下西南側的功德林寺管轄。而功德林寺所在的屬地是城關區吉崩崗辦事處。2006年10月我擔任為期兩個月的駐吉崩崗辦事處工作組組長,利用這個有利條件,我非常祥細地考察了藥王山兩端的萬佛牆(崖)和查拉魯普小廟。20年前,我曾以查拉魯普小廟為題裁創作了一個連環畫腳本。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向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鬆讚幹布時代,據說藏王鬆讚幹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鹽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鹽一升。接著,又在石窟裏開鑿了轉經廊道。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麵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麵石壁上有鬆讚幹布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紮、祿東讚的造像。洞內光線暗淡,全靠酥油燈照明。
藥王山西南側有十分著名的萬佛牆,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家。從江蘇西路(太陽島西大橋對麵)加油站旁有路進去;德吉南路也可以進去,但從轉經的角度看這是反方向。
在電台西南角(現西藏電視台門口)即“高原之舟”銅牛雕塑處(十字路口),原本是一座大橋。在1978年流沙河未改造前,自拉中門口西側至市建行門口南側是流沙河河道。現十字路口西北角西藏金珠股份公司西側是電台的菜地(收訊地)。菜地對麵、加油站後即磨盤山。這個山不大,連許多拉薩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子,山上有個關帝廟。關帝廟是拉薩很奇特的一個小寺廟,這裏原來叫巴瑪熱山,由於這座小山形似磨盤,原來清朝駐藏官員稱其為磨盤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將軍福康安等在此修建關帝廟一座,就叫做磨盤山頭關帝廟。
在清朝乾隆年間,廓爾喀犯西藏邊境。1788年,廓爾喀順利完成因商人的稅收問題,出兵西藏,占領了濟嚨、聶拉木、宗喀三個地方。由於清朝派往西藏查辦此事的巴忠等人“將就了事,含國邀賞”,致使廓爾喀借口討要賠償銀兩,於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裝入侵西藏,點據了夏拉木、濟嚨,抓走了噶倫丹津班珠爾,8月到達日喀則,大肆搶掠紮什倫布寺的財物、金銀、糧食和後藏地區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當時中國正值國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將軍福康安統帥大軍迎戰廓爾喀入侵者。雖然在曆史上廓爾喀一向以戰功著稱,但是中國顯然更勝一籌,再加上西藏當地百姓合力支持,七戰連捷,不到3個月的時間,不僅把入侵者趕出國境,還一路打到了廓爾喀的都城,今天的加德滿都。廓爾喀的國王不得不出城請降。
班師迴到拉薩,土兵們認為在邊陲萬裏險惡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中,能順利擊敗以驍勇善戰聞名的廓爾喀人,一定是武聖關羽在冥冥之中相助,於是上下官兵捐銀7000兩,由福康安將軍和當時的攝政王達拭唿圖克圖總領其事,在布達拉宮西側的巴瑪日上新修一座關帝廟。因為關帝形象與藏族史詩中的古代英雄格薩爾非常近似,所以拉薩人稱之為“格薩拉康”,即格薩爾宮殿。
最近,(2006年10月)我有幸作為拉薩市駐城關區吉崩崗辦事處工作組組長,前去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謀跨越、奔小康”主題教育和愛國主義集中教育活動,工作組副組長洛桑次仁是辦事處黨委書記,成員有辦事處主任米瑪潘多(女)和城關區紀檢委、街工委和民政局的其他同誌。吉崩崗辦事處是城關區(拉薩市隻有這一個區)人口最多、轄區地域最大的一個辦事處,居民群眾近萬人。
工作組的任務之一就是深入辦事處各社區和屬地寺院(屬地有中小寺廟和宗教點十四個)向居民群眾和寺廟僧尼宣傳達賴集團分裂祖國的反動本質和險惡用心,引導教育廣大基層幹部、居民群眾進一步認清達賴政治上的反動性、宗教上的虛偽性和手法上的欺騙性;向居民和僧人大力宣傳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仰宗教與不信仰宗教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眾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信仰上應互相尊重。教育和引導廣大基層幹部絕不允許利用宗教幹預行政、司法、教育、婚姻;絕不允許強迫任何人信仰宗教、出家到寺廟學經;絕不允許向18周歲以下兒童灌輸宗教思想;絕不允許恢複已經廢除了的宗教封建特權思想和宗教剝削製度;絕不允許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製度,破壞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也不允許搞宗教狂熱。這些是題外話,我想要說明的是,我剛好可以利用工作組長的有利條件,在搞好宣講教育工作的同時,去參觀、訪問、考察這些寺院和僧人。平時作為一個參觀者,辦事處領導、城關區民宗局和寺院主持、民管會主任和僧人,是不會極為熱情地給你敬茶,帶你去巡視寺院大小殿堂,更不會詳細地、耐心地逐一向你介紹寺院的曆史、殿內諸座神像和文物的由來及方方麵麵的情況的。
我前麵已經說過,關帝廟歸功德林寺管轄。2006年10月23日我在去功德林寺宣講黨的宗教政策時,辦事處書記和城關區民宗局長及寺院民管會副主任陪同我考察了關帝廟。民管會副主任是個文化程度較高的喇嘛,他給我介紹說關帝廟正殿原來懸掛有許多匾額來頌揚關羽的英雄業績,據說共有50多塊木匾。經過文革動亂,所存不多了。現在隻有一通1792年清朝乾隆帝時期大將軍福康安立的記功碑保存較為完好。但是由於碑上雕刻的字跡較淺,經200多年的風化,碑上字跡多處模糊,不易辯認。不過藏漢史書上都有對這通石碑碑文詳細的記述,如果維修的話有史為證,便於匠人依照修複。據吉崩崗辦事處書記洛桑次仁說,關帝廟雖小但名氣大,特別是經商做生意的漢藏老板們對關帝比較虔誠,燒香抽簽的信徒很多,內地旅遊觀光很多,所以早在兩三年辦事處就向政府上報了要求全麵維修的報告,但由於近年黨和政府對寺院維修投入巨大,暫時還未立項。
廟內最大的建築就是關帝高正殿。原本裏麵有關羽和他結義兄弟張飛的塑像,但十年浩劫時期破壞較為嚴重,隻有供奉的格薩爾的塑像完好,而格薩爾像旁邊供奉的大小不一的關帝塑像和張飛、關雲、周倉塑像,都是近幾年由信徒們捐給寺廟供奉的。
正殿後麵還有一個佛堂,藏語叫做“絳央拉康”,意為文殊殿。這個殿堂相對主殿來說比較完好,裏麵主供著文殊菩薩,兩邊是塑金剛持和千手觀音。
磨盤山關帝廟建廟二百多年來,很多信徒香客到關帝像前抽簽占卜吉兇,決斷疑難,據說很靈驗。我曾多次參觀關帝廟,但未抽簽占卜,我不信這些,隻願事事聽天由命。
我與小胡結束了戀愛關係不久的一天,我在機房監聽節目之後,播音員馮淑清逗我說“小張,什麽時候吃你的喜糖呀?”我開玩笑說“你說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唄!”小馮臉一紅說“你什麽意思?”我厚著臉皮說“我和你的喜糖嘛!”小馮說“你開什麽玩笑嘛?”我說“我和女朋友吹了,你怎麽吃我的喜糖哩?要想吃就隻有吃咱倆的。”玩笑開到這裏也就完了。
有一天,原來和我同宿舍的老馬對我說“小張,我給你介紹一個女朋友吧?”我說“可以,是誰呀?”老馬說“等一下,我們小孫告訴你。”第二天,老馬的愛人孫德萍告訴我“小張,我給你介紹的對象你認識,你猜猜是誰?”我想了想說“真還猜不出來。” 她說“就是馮淑清,你看行不行?”我想起了那天和小馮開的玩笑,說“行、行!”小孫說“好!今晚你過來。”
那天下班後,我和小馮分別來到老馬家,和小孫一塊兒做貓耳朵(陝西叫麻食)。飯後老馬和小孫夫婦到龍王潭散步,我就和小馮聊起來。我們雖說認識兩三年了,並且工作上多有接觸,常常肩並肩地坐在一塊兒錄節目。但是,彼此並不了解。於是,就直接問了問家庭情況。我又想起了那天的玩笑話,說“我那天和你開的玩笑你當真了吧?”小馮迴答說“我迴去認真想了想,覺得真的可以談一談!”我說“小孫說給我介紹女朋友,我真的沒想到是你。現在好了,喜糖你說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
從此,我們親親熱熱,上班下班出雙入對,時常到龍王潭、文化宮手挽手地散步。那時都住在集體宿舍,冬天沒地方去,就借老鄉休假後的空房子在一塊兒親密約會。常言道“世界上的幸福都是一樣的。”實際上,青年男女的戀愛也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唧唧我我,花前月下,擁抱熱吻,海誓山盟……
熱戀半年後,小馮迴北京休假。三個月迴來,她對我說“父母對找個河南人不滿意,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要求找個北京人或者河北人。我隻好聽從父母的。”我們就此分手了。這是一次痛苦的失戀,然而我也明白,強求是沒有用的,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我們分手那天,文化宮(布宮廣場)院子裏大放焰火,是紀念慶祝什麽我已記不清了。這很像是初戀的重複。怨之怨戀人家長的幹涉,其實還是情分無緣,根本問題是自己缺乏吸引力。由此,我感到了戀愛疲勞……
從新聞學校畢業到廣播電台,我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每天清晨,我都和兩個同學跑步,從電台大門前岔道向西跑到羅布林卡大門口,再向北沿民族路跑到北京西路口(人民會堂處),再向東跑迴電台。最短也在羅布林卡路跑個來迴。
八十年代前後直到九十年代初,作為廣播電台的專題組雖然實行采編合一,但自願外出采訪的編輯並不多,除非上級安排或是遇到稿荒(沒有來稿)。
那時我年輕坐不住,而且電台的記者力量也不足。專題(電台以題材分節目通訊、專訪、特寫、新聞故事、報告文學、錄音問等)稿件比較缺乏,我就常外出采訪。一次,我去采訪拉薩水泥廠,返迴的時候路過一個部隊單位,看到裏邊吹吹打打很熱鬧,看看手表也快開飯了,我也餓了,就想進去看看順便吃午飯。剛要進,站崗的戰士攔住我,說“老百姓和地方上的人不準進”。我說去找首長采訪,給他看了記者證,他就讓另一個戰士領我去找首長。
這裏原來是西藏軍區後勤部的總庫,王主任是一位老八路。他們是在開一個慶功會,我順便采訪一番,打開錄音機,讓他們繼續敲鑼鼓、鼓掌歡唿,並讓主任講了話,做了錄音。
到底是後勤單位,午飯十分豐盛,素菜、葷菜有十幾個,白酒、甜酒、啤酒也有幾種,當時社會上副食供應很差,我們電台食堂的夥食也很差,肚子裏許久沒油水了,就趁機美餐了一頓。我不勝酒力,喝一杯就臉紅,剛好可以免酒。
飯後,我和老主任閑談,發現他資格很老、軍功卓著,是個老八路,夫人也是總醫院的老資格軍醫,很有些傳奇色彩,就詳細采訪,寫了一篇題為《當年老八路,今朝譜新篇》的通訊。稿子播出並見報後,老主任非常高興。他說後勤什麽東西都有,需要買什麽盡管找他。那時我沒有成家,自己開夥很少,常到馬心浩、楊兆振、胡維友等老編輯家去蹭飯,就幫他們到總庫買些罐頭、香腸、木耳、花生米等作為迴報,也幫他們買過幾次軍用(舊品)皮大衣,每件8元。裝皮大衣的倉庫很大,堆得像小山一樣高,舊品皮大衣是用來翻新的,庫裏有一個加工車間。皮大衣隨便挑,所買的都有八、九成新。
除專題組的自行采訪外,我也常被抽出參加大型會議采訪
我曾在自治區三所(現區黨校)連續參加過自治區的三個會議,每個會議約五至七天,加上中間三、四天的空擋,總共達一個月時間。當時從三所搭車到拉薩很難,騎車又太遠,我又正在陷入新的熱戀中(與現在的妻子),很不願意待在“遙遠”的三所,但這是領導的安排又很無奈。我和同事們開玩笑說“我成了電台的專職會議大使”。大量的采訪使我成為撰寫新聞稿件的快手,很快就適應了快節奏的采編生活。
一次我被派去采訪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似乎是該中心在京成立前)在拉薩飯店召開的會議。當時我國藏學界的學術交流日益活躍,這是個國際性的藏學會議,有眾多中國藏學家參加,也有不少外國藏學家來拉薩參加這個學術活動。在會上我第一次見到幾個披紅袈裟的洋喇嘛。這次會議,有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印度、蒙古、捷克、前蘇聯等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藏學家應邀到會。增進了國內外同行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了藏學事業的發展。這次會上宣布,凡是到會者都被視為中心成員,我還榮幸地領到一幅西藏名家手工繪製唐嘎。
會議安排與會者到山南參觀(山南是傳說中的藏民族發祥地)各寺院和名勝古跡。這是我第一次去山南,電台對這次藏學會議很重視,還特別開恩為我一人派了一部采訪專車。但會議提供的豪華大巴(那時稱為“大轎子”)更舒適,這個專車我也沒坐。
采訪這次藏學會議,我有機會去山南訪古覽勝,這是我期望已久的。這次去山南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有幸和那些中外藏學專家去參觀文物古跡,既不用導遊也不用解說員,因為他們個個都非常清楚每處古跡的出處和曆史演變,使我受益匪淺。在此,我順便簡要介紹一下這些著名勝境山南,史稱雅礱,是藏民族的搖籃和藏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吐蕃王朝的發源地。傳說當中神猴同羅刹女結合而誕出藏民之地。千百年來,在山南這塊風光旖旎、曆史文化沉澱深厚的土地上,山南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雅礱文化,創造了西藏曆史上第一塊農田—索當、第一個村莊—雅礱索卡、第一位讚普—聶赤讚普、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第一部經書—邦貢恰加、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桑耶寺、第一部藏戲—瓊結賓頓等多個“西藏第一”。
山南是吐蕃王朝的發源地。最早建立起漢藏友誼的吐蕃王朝正是依靠物產豐美、土地肥沃的山南,統一了全西藏。吐蕃王朝的故都在山南瓊結,因此,山南境內留下了許多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赤德祖讚和金城公主生活過的遺跡,如專門為金城公主修建的旁塘宮的遺址仍在,昌珠寺保存有文成公主親手繡製的緙絲唐卡、文成公主用過的銅鍋銅灶等。
山南擁有非常神秘、充滿魅力的旅遊資源。天下神湖__拉姆拉錯,藏語的意思是“懸在天上的仙女湖”。傳說這裏是達賴喇嘛的愛妃—明妃班旦拉姆的化魂地。她的出名是因為她具有未卜先知的神秘功能。隻要你虔誠地向那醉人的深藍色湖麵凝望,湖水就能為你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幻影,啟示你的來世今生和未來的命運。在藏傳佛教中,每當要找尋曆代班禪、達賴的轉世靈童,活佛高僧們都要來此觀湖,通過神湖的啟示來確定靈童的尋訪。正因為如此,每年都有許多中外佛門弟子及虔誠的信徒們絡繹不絕地循著聖跡,跋山涉水,到此頂禮膜拜。
被譽為西藏第一座宮殿的雍布拉康,是西藏最早的建築,位於山南首府—澤當鎮東南15公裏處。雍布拉康,藏語的意思是“母鹿後腿上的宮殿”,因山勢像母鹿的後腿而得名。相傳,公元前二世紀,雅礱部落的人們在讚塘古西發現一陌生人,問他從何處來,因語言不通,他手指天上,人們認為是天子下凡,就一致擁立他為部落首領,稱為聶赤讚普,藏語是“肩座王”的意思,並在山上建雍布拉康宮殿供首領居住。民間傳說中,藏民族最早的民居也是依照雍布拉康的建築樣式而建成的。後來,雍布拉康成為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宮,五世達賴時改為黃教寺院。雍布拉康的建築規模雖然不大,但它恢弘的氣勢、悠久的曆史和高聳山頂的壯觀形象,使其在藏文化史中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朗賽嶺莊園,建於西藏帕竹王朝政權時期,約公元16世紀至17世紀之間,是西藏曆史上規模最大、最為典型的一個貴族莊園,也是西藏最早的莊園建築。整個莊園規模宏大,主樓有七層,高達22米,有花園、經堂、神殿、庫房、馬廄、護城河等附屬建築。在我國,奴隸社會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在全國各地已不可能找到奴隸社會的建築遺存,但朗賽嶺莊園卻是西藏奴隸社會的一個典型的曆史縮影。
山南的拉加裏王宮,始建於公元13世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宮
除正麵外,原本布宮兩側及後麵沒有圍牆,大約是在1988年前後修築了圍牆。與兩側及後麵圍牆相附相承的則是那些轉經通,它們曆史更短,大約是在1990年左右由信教群眾自發捐款製做安放的。
正因為我的住處離布宮太近,可吃了不少苦頭。因為布宮座落在我家的東南側,我又住在一樓,它正好擋住了照到我家的太陽。冬季的時候,我家要到十一點多鍾才能照到太陽,你想想我
該有多冷啊。拉薩的冬季全靠陽光取暖,一般的家庭和辦公場所均無取暖設備,拉薩的晴天也多,所以才有“日光城”的美稱嘛!
在布宮還沒有圍牆的時候,作為早晨鍛練身體,或是心情欠佳的時候,我常常爬到布宮西北側和後麵的山坡上,在台階的通道上漫步,在後麵的山坡上向遠處眺望西郊、北郊和拉魯濕地的風光,或是看看龍王潭那平靜的湖水和一棵棵嫋娜多姿的左旋柳,再仰頭觀賞那漫天飛舞的小燕子(在西藏我隻在布宮後麵見過燕子),這時你的心情就會像喝了一杯青涼油,格外舒暢開朗!
在布宮側後沒修圍牆的時候,參觀布宮既不收票也不要錢,所以我從正門、或從後門進進出出參觀布宮不知有多少次。因為我和一位同學合作創作有關布宮的電視劇本,為了弄清各殿堂的名字以及有關文物的名稱,我曾在一天之間去過兩趟,一周去了五趟。所以我對布宮不能說了如指掌、很有研究,也可說得上相當了解。
布宮座落在拉薩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上(許多介紹說它在拉薩西郊三公裏,但隨市區建設的發展,早就成了市中心)。在拉薩信教的藏族群眾心中,布宮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在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有觀音的道場),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
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於公元七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鬆讚幹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後來由鬆讚幹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元1645年。以後曆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宮宇疊砌、迂迴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其主樓有13層,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整體建築主要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曆代達賴喇嘛靈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為達賴喇嘛服務的親信喇嘛居住)組成。在紅宮前還有一片白色的牆麵為曬佛台,這是每當佛教節慶之日,用以懸掛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到布達拉宮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總是不計其數。他們一般由山腳無字石碑起,經曲折石鋪斜坡路,直至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並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牆隧道進入大殿。在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台,這是曆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名曰德陽廈。由此扶梯而上經達鬆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有史料記載,自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處就是曆代達賴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8座,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記載僅鑲包這一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並且經過處理的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體內。西大殿是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它是紅宮內最大的宮殿。殿內除乾隆禦賜“湧蓮初地”匾額外,還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賜大型錦繡幔帳一對,此為布達拉宮內的稀世珍品。傳說康熙皇帝為了織造這對幔帳,曾專門建造了工場,並費工一年才得以織成。從西大殿上樓經畫廊就到了曲結竹普(即鬆讚幹布修法洞),這座公元七世紀的建築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裏麵保存有鬆讚幹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紅宮內的最高宮殿名叫薩鬆朗傑(意為勝三界),其內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畫像和“萬歲”牌位。大約自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曆正月初三淩晨都要來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們對皇帝的臣屬關係。
今天,人們眼中的布達拉宮,不論是就其石木交錯的建築方式,還是從宮殿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來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它似乎總能讓到過這裏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統一花崗石的牆身;木製屋頂及窗簷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宮殿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內的壁畫亦算是布達拉宮內一道別致風景。在這堪稱巨型繪畫藝術長廊內,既記載有西藏佛教發展曆史,又有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說它是一部珍貴的曆史畫卷毫不為過。
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儼然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征。
我們電台大門對麵東側就是拉薩著名的藥王山,山下西北腳就是電視台的院子,山上建有電視塔。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此山得名於山上曾有一座藥王廟,藏語稱為“門巴紮倉”。過去藥王廟集中了一批藏醫,大約在17世紀發展為藏醫學府,即藏醫學院。藥王廟的高僧亦為達賴喇嘛的保健醫生。20世紀60年代後,原屬於藥王廟的藏醫合並到門孜康,成為現在大昭寺廣場左側的藏醫院。
藥王山也是拉薩外轉經道,即“林廓”道必經的一段。因此,每到藏曆四月十五日的薩嘎達瓦節,轉經人都會在這座山上留下大量鐫刻有經文的瑪尼石和犛牛頭骨。同時,還會懸掛和更換新的經幡,而在眾多的經幡中,總會有一部分會沿著山脊被牽到朝向紅山的一麵,並與貫穿的白塔相連。據說,這是因為,將藥王山與紅山斷,是斬了龍脈,隻有用經幡與之相連方能換得吉祥。
藥王山東北角山坡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在這兒拍出的布宮雄偉壯麗,不像正麵那樣呆板。凡知道的人都會到此拍攝。
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就是拉薩市內著名的北京中路。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從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這座小廟和磨盤山上的關帝廟歸山下西南側的功德林寺管轄。而功德林寺所在的屬地是城關區吉崩崗辦事處。2006年10月我擔任為期兩個月的駐吉崩崗辦事處工作組組長,利用這個有利條件,我非常祥細地考察了藥王山兩端的萬佛牆(崖)和查拉魯普小廟。20年前,我曾以查拉魯普小廟為題裁創作了一個連環畫腳本。相傳,它頂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鄉時向東方朝拜的地方。洞窟開鑿於鬆讚幹布時代,據說藏王鬆讚幹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魯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當時西藏很緊俏的鹽作為工匠的報酬,掘崖粉一升,給鹽一升。接著,又在石窟裏開鑿了轉經廊道。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麵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廊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麵石壁上有鬆讚幹布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紮、祿東讚的造像。洞內光線暗淡,全靠酥油燈照明。
藥王山西南側有十分著名的萬佛牆,附近有很多刻瑪尼石的人家。從江蘇西路(太陽島西大橋對麵)加油站旁有路進去;德吉南路也可以進去,但從轉經的角度看這是反方向。
在電台西南角(現西藏電視台門口)即“高原之舟”銅牛雕塑處(十字路口),原本是一座大橋。在1978年流沙河未改造前,自拉中門口西側至市建行門口南側是流沙河河道。現十字路口西北角西藏金珠股份公司西側是電台的菜地(收訊地)。菜地對麵、加油站後即磨盤山。這個山不大,連許多拉薩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子,山上有個關帝廟。關帝廟是拉薩很奇特的一個小寺廟,這裏原來叫巴瑪熱山,由於這座小山形似磨盤,原來清朝駐藏官員稱其為磨盤山。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大將軍福康安等在此修建關帝廟一座,就叫做磨盤山頭關帝廟。
在清朝乾隆年間,廓爾喀犯西藏邊境。1788年,廓爾喀順利完成因商人的稅收問題,出兵西藏,占領了濟嚨、聶拉木、宗喀三個地方。由於清朝派往西藏查辦此事的巴忠等人“將就了事,含國邀賞”,致使廓爾喀借口討要賠償銀兩,於1792年7月第二次武裝入侵西藏,點據了夏拉木、濟嚨,抓走了噶倫丹津班珠爾,8月到達日喀則,大肆搶掠紮什倫布寺的財物、金銀、糧食和後藏地區的大批牛羊,藏民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當時中國正值國力最鼎盛,公元1792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將軍福康安統帥大軍迎戰廓爾喀入侵者。雖然在曆史上廓爾喀一向以戰功著稱,但是中國顯然更勝一籌,再加上西藏當地百姓合力支持,七戰連捷,不到3個月的時間,不僅把入侵者趕出國境,還一路打到了廓爾喀的都城,今天的加德滿都。廓爾喀的國王不得不出城請降。
班師迴到拉薩,土兵們認為在邊陲萬裏險惡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中,能順利擊敗以驍勇善戰聞名的廓爾喀人,一定是武聖關羽在冥冥之中相助,於是上下官兵捐銀7000兩,由福康安將軍和當時的攝政王達拭唿圖克圖總領其事,在布達拉宮西側的巴瑪日上新修一座關帝廟。因為關帝形象與藏族史詩中的古代英雄格薩爾非常近似,所以拉薩人稱之為“格薩拉康”,即格薩爾宮殿。
最近,(2006年10月)我有幸作為拉薩市駐城關區吉崩崗辦事處工作組組長,前去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謀跨越、奔小康”主題教育和愛國主義集中教育活動,工作組副組長洛桑次仁是辦事處黨委書記,成員有辦事處主任米瑪潘多(女)和城關區紀檢委、街工委和民政局的其他同誌。吉崩崗辦事處是城關區(拉薩市隻有這一個區)人口最多、轄區地域最大的一個辦事處,居民群眾近萬人。
工作組的任務之一就是深入辦事處各社區和屬地寺院(屬地有中小寺廟和宗教點十四個)向居民群眾和寺廟僧尼宣傳達賴集團分裂祖國的反動本質和險惡用心,引導教育廣大基層幹部、居民群眾進一步認清達賴政治上的反動性、宗教上的虛偽性和手法上的欺騙性;向居民和僧人大力宣傳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仰宗教與不信仰宗教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群眾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信仰上應互相尊重。教育和引導廣大基層幹部絕不允許利用宗教幹預行政、司法、教育、婚姻;絕不允許強迫任何人信仰宗教、出家到寺廟學經;絕不允許向18周歲以下兒童灌輸宗教思想;絕不允許恢複已經廢除了的宗教封建特權思想和宗教剝削製度;絕不允許利用宗教反對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製度,破壞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也不允許搞宗教狂熱。這些是題外話,我想要說明的是,我剛好可以利用工作組長的有利條件,在搞好宣講教育工作的同時,去參觀、訪問、考察這些寺院和僧人。平時作為一個參觀者,辦事處領導、城關區民宗局和寺院主持、民管會主任和僧人,是不會極為熱情地給你敬茶,帶你去巡視寺院大小殿堂,更不會詳細地、耐心地逐一向你介紹寺院的曆史、殿內諸座神像和文物的由來及方方麵麵的情況的。
我前麵已經說過,關帝廟歸功德林寺管轄。2006年10月23日我在去功德林寺宣講黨的宗教政策時,辦事處書記和城關區民宗局長及寺院民管會副主任陪同我考察了關帝廟。民管會副主任是個文化程度較高的喇嘛,他給我介紹說關帝廟正殿原來懸掛有許多匾額來頌揚關羽的英雄業績,據說共有50多塊木匾。經過文革動亂,所存不多了。現在隻有一通1792年清朝乾隆帝時期大將軍福康安立的記功碑保存較為完好。但是由於碑上雕刻的字跡較淺,經200多年的風化,碑上字跡多處模糊,不易辯認。不過藏漢史書上都有對這通石碑碑文詳細的記述,如果維修的話有史為證,便於匠人依照修複。據吉崩崗辦事處書記洛桑次仁說,關帝廟雖小但名氣大,特別是經商做生意的漢藏老板們對關帝比較虔誠,燒香抽簽的信徒很多,內地旅遊觀光很多,所以早在兩三年辦事處就向政府上報了要求全麵維修的報告,但由於近年黨和政府對寺院維修投入巨大,暫時還未立項。
廟內最大的建築就是關帝高正殿。原本裏麵有關羽和他結義兄弟張飛的塑像,但十年浩劫時期破壞較為嚴重,隻有供奉的格薩爾的塑像完好,而格薩爾像旁邊供奉的大小不一的關帝塑像和張飛、關雲、周倉塑像,都是近幾年由信徒們捐給寺廟供奉的。
正殿後麵還有一個佛堂,藏語叫做“絳央拉康”,意為文殊殿。這個殿堂相對主殿來說比較完好,裏麵主供著文殊菩薩,兩邊是塑金剛持和千手觀音。
磨盤山關帝廟建廟二百多年來,很多信徒香客到關帝像前抽簽占卜吉兇,決斷疑難,據說很靈驗。我曾多次參觀關帝廟,但未抽簽占卜,我不信這些,隻願事事聽天由命。
我與小胡結束了戀愛關係不久的一天,我在機房監聽節目之後,播音員馮淑清逗我說“小張,什麽時候吃你的喜糖呀?”我開玩笑說“你說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唄!”小馮臉一紅說“你什麽意思?”我厚著臉皮說“我和你的喜糖嘛!”小馮說“你開什麽玩笑嘛?”我說“我和女朋友吹了,你怎麽吃我的喜糖哩?要想吃就隻有吃咱倆的。”玩笑開到這裏也就完了。
有一天,原來和我同宿舍的老馬對我說“小張,我給你介紹一個女朋友吧?”我說“可以,是誰呀?”老馬說“等一下,我們小孫告訴你。”第二天,老馬的愛人孫德萍告訴我“小張,我給你介紹的對象你認識,你猜猜是誰?”我想了想說“真還猜不出來。” 她說“就是馮淑清,你看行不行?”我想起了那天和小馮開的玩笑,說“行、行!”小孫說“好!今晚你過來。”
那天下班後,我和小馮分別來到老馬家,和小孫一塊兒做貓耳朵(陝西叫麻食)。飯後老馬和小孫夫婦到龍王潭散步,我就和小馮聊起來。我們雖說認識兩三年了,並且工作上多有接觸,常常肩並肩地坐在一塊兒錄節目。但是,彼此並不了解。於是,就直接問了問家庭情況。我又想起了那天的玩笑話,說“我那天和你開的玩笑你當真了吧?”小馮迴答說“我迴去認真想了想,覺得真的可以談一談!”我說“小孫說給我介紹女朋友,我真的沒想到是你。現在好了,喜糖你說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
從此,我們親親熱熱,上班下班出雙入對,時常到龍王潭、文化宮手挽手地散步。那時都住在集體宿舍,冬天沒地方去,就借老鄉休假後的空房子在一塊兒親密約會。常言道“世界上的幸福都是一樣的。”實際上,青年男女的戀愛也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唧唧我我,花前月下,擁抱熱吻,海誓山盟……
熱戀半年後,小馮迴北京休假。三個月迴來,她對我說“父母對找個河南人不滿意,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要求找個北京人或者河北人。我隻好聽從父母的。”我們就此分手了。這是一次痛苦的失戀,然而我也明白,強求是沒有用的,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我們分手那天,文化宮(布宮廣場)院子裏大放焰火,是紀念慶祝什麽我已記不清了。這很像是初戀的重複。怨之怨戀人家長的幹涉,其實還是情分無緣,根本問題是自己缺乏吸引力。由此,我感到了戀愛疲勞……
從新聞學校畢業到廣播電台,我每天堅持鍛煉身體。每天清晨,我都和兩個同學跑步,從電台大門前岔道向西跑到羅布林卡大門口,再向北沿民族路跑到北京西路口(人民會堂處),再向東跑迴電台。最短也在羅布林卡路跑個來迴。
八十年代前後直到九十年代初,作為廣播電台的專題組雖然實行采編合一,但自願外出采訪的編輯並不多,除非上級安排或是遇到稿荒(沒有來稿)。
那時我年輕坐不住,而且電台的記者力量也不足。專題(電台以題材分節目通訊、專訪、特寫、新聞故事、報告文學、錄音問等)稿件比較缺乏,我就常外出采訪。一次,我去采訪拉薩水泥廠,返迴的時候路過一個部隊單位,看到裏邊吹吹打打很熱鬧,看看手表也快開飯了,我也餓了,就想進去看看順便吃午飯。剛要進,站崗的戰士攔住我,說“老百姓和地方上的人不準進”。我說去找首長采訪,給他看了記者證,他就讓另一個戰士領我去找首長。
這裏原來是西藏軍區後勤部的總庫,王主任是一位老八路。他們是在開一個慶功會,我順便采訪一番,打開錄音機,讓他們繼續敲鑼鼓、鼓掌歡唿,並讓主任講了話,做了錄音。
到底是後勤單位,午飯十分豐盛,素菜、葷菜有十幾個,白酒、甜酒、啤酒也有幾種,當時社會上副食供應很差,我們電台食堂的夥食也很差,肚子裏許久沒油水了,就趁機美餐了一頓。我不勝酒力,喝一杯就臉紅,剛好可以免酒。
飯後,我和老主任閑談,發現他資格很老、軍功卓著,是個老八路,夫人也是總醫院的老資格軍醫,很有些傳奇色彩,就詳細采訪,寫了一篇題為《當年老八路,今朝譜新篇》的通訊。稿子播出並見報後,老主任非常高興。他說後勤什麽東西都有,需要買什麽盡管找他。那時我沒有成家,自己開夥很少,常到馬心浩、楊兆振、胡維友等老編輯家去蹭飯,就幫他們到總庫買些罐頭、香腸、木耳、花生米等作為迴報,也幫他們買過幾次軍用(舊品)皮大衣,每件8元。裝皮大衣的倉庫很大,堆得像小山一樣高,舊品皮大衣是用來翻新的,庫裏有一個加工車間。皮大衣隨便挑,所買的都有八、九成新。
除專題組的自行采訪外,我也常被抽出參加大型會議采訪
我曾在自治區三所(現區黨校)連續參加過自治區的三個會議,每個會議約五至七天,加上中間三、四天的空擋,總共達一個月時間。當時從三所搭車到拉薩很難,騎車又太遠,我又正在陷入新的熱戀中(與現在的妻子),很不願意待在“遙遠”的三所,但這是領導的安排又很無奈。我和同事們開玩笑說“我成了電台的專職會議大使”。大量的采訪使我成為撰寫新聞稿件的快手,很快就適應了快節奏的采編生活。
一次我被派去采訪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似乎是該中心在京成立前)在拉薩飯店召開的會議。當時我國藏學界的學術交流日益活躍,這是個國際性的藏學會議,有眾多中國藏學家參加,也有不少外國藏學家來拉薩參加這個學術活動。在會上我第一次見到幾個披紅袈裟的洋喇嘛。這次會議,有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印度、蒙古、捷克、前蘇聯等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藏學家應邀到會。增進了國內外同行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了藏學事業的發展。這次會上宣布,凡是到會者都被視為中心成員,我還榮幸地領到一幅西藏名家手工繪製唐嘎。
會議安排與會者到山南參觀(山南是傳說中的藏民族發祥地)各寺院和名勝古跡。這是我第一次去山南,電台對這次藏學會議很重視,還特別開恩為我一人派了一部采訪專車。但會議提供的豪華大巴(那時稱為“大轎子”)更舒適,這個專車我也沒坐。
采訪這次藏學會議,我有機會去山南訪古覽勝,這是我期望已久的。這次去山南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有幸和那些中外藏學專家去參觀文物古跡,既不用導遊也不用解說員,因為他們個個都非常清楚每處古跡的出處和曆史演變,使我受益匪淺。在此,我順便簡要介紹一下這些著名勝境山南,史稱雅礱,是藏民族的搖籃和藏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吐蕃王朝的發源地。傳說當中神猴同羅刹女結合而誕出藏民之地。千百年來,在山南這塊風光旖旎、曆史文化沉澱深厚的土地上,山南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雅礱文化,創造了西藏曆史上第一塊農田—索當、第一個村莊—雅礱索卡、第一位讚普—聶赤讚普、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第一部經書—邦貢恰加、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院—桑耶寺、第一部藏戲—瓊結賓頓等多個“西藏第一”。
山南是吐蕃王朝的發源地。最早建立起漢藏友誼的吐蕃王朝正是依靠物產豐美、土地肥沃的山南,統一了全西藏。吐蕃王朝的故都在山南瓊結,因此,山南境內留下了許多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赤德祖讚和金城公主生活過的遺跡,如專門為金城公主修建的旁塘宮的遺址仍在,昌珠寺保存有文成公主親手繡製的緙絲唐卡、文成公主用過的銅鍋銅灶等。
山南擁有非常神秘、充滿魅力的旅遊資源。天下神湖__拉姆拉錯,藏語的意思是“懸在天上的仙女湖”。傳說這裏是達賴喇嘛的愛妃—明妃班旦拉姆的化魂地。她的出名是因為她具有未卜先知的神秘功能。隻要你虔誠地向那醉人的深藍色湖麵凝望,湖水就能為你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幻影,啟示你的來世今生和未來的命運。在藏傳佛教中,每當要找尋曆代班禪、達賴的轉世靈童,活佛高僧們都要來此觀湖,通過神湖的啟示來確定靈童的尋訪。正因為如此,每年都有許多中外佛門弟子及虔誠的信徒們絡繹不絕地循著聖跡,跋山涉水,到此頂禮膜拜。
被譽為西藏第一座宮殿的雍布拉康,是西藏最早的建築,位於山南首府—澤當鎮東南15公裏處。雍布拉康,藏語的意思是“母鹿後腿上的宮殿”,因山勢像母鹿的後腿而得名。相傳,公元前二世紀,雅礱部落的人們在讚塘古西發現一陌生人,問他從何處來,因語言不通,他手指天上,人們認為是天子下凡,就一致擁立他為部落首領,稱為聶赤讚普,藏語是“肩座王”的意思,並在山上建雍布拉康宮殿供首領居住。民間傳說中,藏民族最早的民居也是依照雍布拉康的建築樣式而建成的。後來,雍布拉康成為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宮,五世達賴時改為黃教寺院。雍布拉康的建築規模雖然不大,但它恢弘的氣勢、悠久的曆史和高聳山頂的壯觀形象,使其在藏文化史中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朗賽嶺莊園,建於西藏帕竹王朝政權時期,約公元16世紀至17世紀之間,是西藏曆史上規模最大、最為典型的一個貴族莊園,也是西藏最早的莊園建築。整個莊園規模宏大,主樓有七層,高達22米,有花園、經堂、神殿、庫房、馬廄、護城河等附屬建築。在我國,奴隸社會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在全國各地已不可能找到奴隸社會的建築遺存,但朗賽嶺莊園卻是西藏奴隸社會的一個典型的曆史縮影。
山南的拉加裏王宮,始建於公元13世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