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革”風刮進米林

    1969年初,隨著舉國上下“文革浩劫”狂風惡浪的陣陣衝擊,“造反之風”和“派性之風”終於刮進最後一塊淨土——米林邊防地帶。

    我們這批支邊青年進藏時,也正是“文革”轟轟烈烈興起之時。我們這些熱血青年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也為了穿上那套時髦的綠軍裝,才恰到好處地避開了“文革”的“造反”與“浩劫”之風。否則,年輕氣盛、事事不通的我們這些“童子軍”不知會怎樣?

    在米林,兩年多的屯墾戊邊生活過去了,我們經過喜馬拉雅的山風沐浴和雅魯藏布江水的浸泡,已經鍛練成為真正的軍墾人。然而就在這時,勢頭兇猛的“文革”風潮還是湧進米林。

    本來中央軍委通知,軍隊係統和邊防地區不搞運動(不成立派牲組織、不進行大串連活動、更不準搞武鬥)。但後來通知精神漸漸鬆動了,內地軍隊係統和西藏腹心地區的運動都開展的轟轟烈烈。派性組織雖然沒有在米林軍墾團成立,但派性思想和實際的派別卻在逐漸形成。由此,持不同派別觀點的同誌開始吵吵鬧鬧,大部分支邊青年形成“造反派”;大部份老兵則形成“保皇派”。我們大部分“童子軍”和一部分老兵集中在團部開過一次批判會,我負責在台上領唿口號。後來我們在連隊之間和戰友之間進行了串連活動。其實是老鄉、同學、情侶、戰友之間的聯誼活動,並沒有任何出格、越軌之舉。不久,我們部分戰友和生產部係統的拉薩皮革廠、農機所、八一農場以及林芝(八一)工程團的北京、鄭州、新鄉、洛陽的戰友和老鄉們進行了聯絡。其實也就是互相拜訪,聊聊天、拉拉家長,切磋一下棋藝,借機逛逛而已。

    的確,在米林邊防那個地廣人稀、獨家單位的地方,造誰的反呢?每個連隊都相距幾十公裏,那是個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方。

    不過從此團裏的工作和生產也就不太正常了,後來逐步發展到癱瘓的地步。當然,當時舉國上下都是如此,到處都在搞“停課鬧革命”、“停產鬧革命”。既使你堅決要求生產和工

    作,也沒人給你安排。在舉國上下都在搞的“文革” 大風暴之中,誰也跑不掉。真正的“世外桃園” 是沒有的。

    2、刻個公章開路條

    整天無事可幹,光是玩耍也有煩的時候,何況大山溝裏也沒有多少好玩的。閑暇無事容易想家,有些戰友就悄悄跑迴開封了。這也勾起了我迴老家的欲望。

    反正也不用請假,我也打算和幾位戰友一道迴去。那時候進出西藏搭車、住宿等全都需要證明,沒有證明或《軍人通行證》寸步難行(正常出差休假團部頒發給《軍人通行證》)。這時我們排的王峰想出一個主意:刻個公章試試。“刻假公章是要犯法的!行嗎?”知情的戰友中有人說。“沒關係,我們也就是蓋個路條使使。方便走路,又不用它幹壞事。”有的戰友說。

    老聽人把公章稱之為“蘿卜坨坨”,王峰刻公章剛開始就用蘿卜。試了一下不行,因為蘿卜水分大,纖維絲絲太粗,字刻不細,稍不留心就刻壞了。這才明白“蘿卜坨坨”隻是俗話而已。

    接著試驗用肥皂。辦法是先將半條肥皂刮平,然後墊上一層複寫紙,再將公章圖樣反著覆蓋在複寫紙上,把“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404部隊米林軍墾團”的字樣輕輕複寫在肥皂上,然後慢慢地用削好的竹片刻製。經過兩次試驗終於刻出了“公章”,蓋章時要先將印泥塗在“公章”上,再把信箋紙輕輕蓋在上麵拓印。蓋出的“公章”總也不像真的公章那樣好,圖樣不夠圓,字跡也不清浙。但是如果不認真地看,也可以馬馬虎虎地對付過去。

    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我們有些戰友悄悄到拉薩、迴開封就用這枚“公章”開的證明應付,也算是起到了“路條”的作用。當然,這是非常時期無政府主義的行為。正常時期誰也不會這麽幹。否則就是犯罪了。

    3、跑迴開封

    我拿著“肥皂公章”蓋的路條和另一位叫田春義的戰友上了路。

    我們跑到九連搭車,因為九連全是我們的戰友。如果在團部搭車怕首長們發現。

    搭車難,我們就仍然使用在公路上挖個小溝逼迫過路汽車減速的辦法,然後從汽車後麵扒上去。就這樣終於走出了米林。

    然而,還是出師不利,在接近林芝縣的地方司機發現我倆偷搭車,非要我們下車。我們說有急事迴老家,搭不上車才扒車的。司機說要驗看證明,我們就拿出了“肥皂公章”開的證明。司機說:“一看這個證明就感覺不大對,一是公章有點扁,二是字跡有點模糊,不能搭你們。”無奈,我們隻好步行二十多公裏才到林芝。

    我們一程接一程的搭車,從林芝到八一鎮(現在的林芝行署),從八一鎮到拉薩,再從拉薩到西寧。

    我們那時搭的都是軍車,因為我們是部隊係統的人。在拉薩我們遇到了解放軍某部車隊的好心首長,他驗看了我們的證明,沒說是假的,就安排我們兩人分別乘坐兩台車的駕駛室。那兩位司機也很好,一路上和我們聊家常、講笑話。我們也盡到了搭車者的責任,凡是停車整隊的時候,我們就幫著提水、擦車。

    但是,在過了格爾木到了青海湖邊的香日德兵站的時候,我卻遭遇到了麻煩。在兵站登記住宿的時候,田春義順利過了關,登記員在看了我的證明後說:“公章不圓嘛,肯定是假證哨明,不予登記!”無論我怎樣求情,他就是不答應。

    剛好那是青藏高原上最冷的季節,青海湖邊滴水成冰,夜晚溫度降到零下三十度左右,不能住宿怎麽過夜呢?!好心的司機發現我的難處,就讓我用他的行李過夜(青藏高原上的軍地司機跑長途都備有行李)。並幫我在車廂上鋪上了毛氈、褥子、被子和皮大衣,我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

    然而,青海湖邊的冬夜實在是太冷了。雖然車廂上有蓬布,我下有鋪的,上有蓋的,仍感到凍得無法入睡,我感到蓋著被子和皮大衣就像紙一樣。我在被窩裏縮成一團,勉強熬到早晨。這是我在那次私自跑迴家的路上第二次當“團長”的遭遇。

    另一次是在距拉薩僅有不到一百公裏的格桑兵站。那天晚上不是證明的問題。而是兵站的宿舍無暖氣也沒爐子,大通鋪上隻有一張毛氈、一條褥子,上蓋兩床四斤被子,冷得無法入睡。實在熬不下去,我們隻好跑到燒水房的爐門取暖,放棄了睡覺。我感覺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冬天比現在的冬天冷得多。

    在西寧乘上東去的列車,即將到達蘭州的時候,乘務員查到我們倆沒有車票,說下一站請你們下車。我沒多說什麽,隻是說確實沒錢買票。田春義卻說自己是軍人錢丟了坐車應當免票。乘務員覺得他態度不好,便在到達蘭州的時候將他趕下列車。反過來說我態度不錯,可以無票繼續乘車。

    我總算磕磕碰碰地到了開封,迴家後父母看到我迴去非常高興。但是得知我是私自跑迴去的情況後,又非常生氣。父親說:“違犯紀律的事兒不要做,既然迴來了,待上一段時間趕快返迴西藏!”

    在開封待了三個月,我和偷著跑迴去的七、八個男女戰友一起乘火車返迴西藏。我們因為沒錢仍然逃票,大家就在列車上主動輪著幫乘務員打掃衛生,維持秩序,唱革命歌曲活躍列車氣氛,很受乘務員歡迎。不曉得她是否知道我們沒車票,反正她一路上沒查過我們的票。

    在到達西寧的時候,我們正發愁下車後怎樣出站的問題,卻發現西寧大站的接待車就停在站台上,我們上了接待車非常方便地出了站。

    迴到米林後,因為私自迴家的問題,我和王滿屯等幾位戰友受到了連首長的批評,並在連部接受了老兵們的批判。因為沒有其他問題,很快就讓我們迴到支邊排。4、休假苦旅

    在六、七十年代,西藏的幹部職工中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西藏西藏特殊情況,三年探家兩年還賬”。意思是西藏情況特殊,全國統計資料總是把西藏排除在外,或在後麵注釋或用括號說明“西藏除外”,這就是“特殊”。再就是西藏山高路遠,工資也不高,三年探一次家,因花銷太多,需要用兩年時間還賬。

    到一九六九年冬天,我們在米林已經待了三年,終於盼到了休假時間。戰友們當年是一起來的,現在當然是一塊兒迴去。因為恰好是冬季,在農業方麵冬天也稱“冬閑”,本身也沒活幹,連首長很痛快就給大夥兒批了探親假。於是,我們拿著團部頒發的《軍人通行證》,揣著全國通用糧票,跨過雅魯藏布江,在團部後勤人員的幫助下,搭上一輛軍車,渡過魯霞渡口,翻過林芝的色齊拉山,走過通麥塌方地段,來到劄木大站(大站要管理十幾個兵站)。我們生產部下轄的生產建設師的師部就設在劄木(波密),他直接管轄我們米林團、易貢團、察隅團、林芝工程團和雪巴農場。

    那天在劄木大站吃午飯時間,大概是因為飯菜不夠或是飯菜不熱等小問題,我們有些戰友就和大站的戰士們發生了衝突(不得不承認,那時我們戰友中有人確實愛惹事生非,隻要三五成群就會起哄鬧事兒。)衝突挺激烈,雙方都有人動手,有些戰友砸爛了大站食堂的玻璃和一口大鍋。

    那是在人家的地盤上,俗話記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大站兵強馬壯人頭熟,我們則是兩眼一抹黑的過路客,怎能鬥得過人家呢?!於是 ,搭乘的汽車開走了,我們三十多人全部被兵站扣下來。

    他們很聰明,扣下我們又不管吃住,而是把我們移交給了生建師,要求師部首長對我們進行嚴懲,並且設了路卡,專門攔截我們,不許我們通過到成都。

    我們在劄木師部倒也沒受到處罰,師首長很同情我們,隻是批評一下了事。但是,那一扣就是十天,耽誤了我們的時間。後來我們看大站對我們鬆懈下來,才七八人成群的分批搭車離開了劄木。

    我們搭乘的是一輛地方單位拉氧氣瓶的卡車,那個司機在劄木天不亮就出發,我們本以為他是為我們避免被兵站發現而起早,實際卻是他在途中乘天不亮跑到路邊菜地去偷菜。他早就準備好了幾個大麻袋,讓我們幫忙偷人家的大蔥和大白菜。汽車開了幾十公裏,他又指揮我們把電信部門堆在公路邊的電杆“扶助木”偷走大半車。我們搭人家的車,就欠人家的情,人家讓你幫著偷東西,你能拒絕不幹嗎?我們當然清楚,自己雖然不是賊,也是賊的幫兇。

    在這次休假返迴西藏時,唯一在團部當司機的戰友???剛好要到酒泉大修廠接修好的汽車,所以我們二、三十個戰友便一塊兒坐火車到了酒泉,準備乘我們團自己的汽車迴米林。誰知道車還沒有修好,我們在酒泉一住就是塵半個月。

    酒泉當時是個很小的域城市,沒啥好玩的。但我們卻看到了農田的麥壟裏擺滿了石頭,這是保墒用的。因為河西走廊缺水,當地農民才創造出這種獨特的保墒方法。俗話形容此事:“一塊石頭四兩油,沒有石頭吃個球!”

    當時在酒泉街上飯店吃飯,他們一定要按照粗細糧比例搭配。譬如,一份三兩蛋炒飯,上麵一定要擺放幾塊玉米麵饃。你說我不要玉米麵饃,米飯也不必增加。她們就說:“那不行,一定要給!你不想吃剩下來。”後來我們才明白,當地比較窮。你不要玉米麵饃,不給的話好了公家;給你不吃剩下來,服務員可以作為剩飯自己收走,拿迴去讓家裏人吃。

    我們住的旅館院子中間種滿了向日葵,當時恰好是籽粒飽滿的季節,我們就常偷他們的向日葵,品嚐後覺得清香爽口。後來旅館女主任發現了,說:“你們是什麽解放軍喲,淨偷人家的葵花吃!”旅館一位男服務員也說:“前幾天有個旅客偷葵花,不小心讓黑狗咬住了小手!”這以後我們不好意思再偷了。

    後來汽車修好了,我們也差不多山窮水盡了,再住下去飯錢都沒有了。

    新修出來的汽車帶限速器走的很慢,我們一路上盡情欣賞了嘉裕關,玉門關和古長城,。我那次返藏帶了一對鴿子,汽車在大漫坡上開著,我和另一位戰友就從後邊下車,去偷摘老百姓的高梁作鴿糧,還在路邊方便方便。既使如此照樣趕得上汽車。遺憾的是:我們和敦煌擦身而過,卻沒有去看看。直到二十多年後才舍棄飛機而專乘汽車去敦煌一遊。

    就這樣,我們慢吞吞地迴到了米林。

    5、大夥散了開小夥

    連隊的工作和生產完全癱瘓了,整天無事可做。就連王滿屯他們炊事班的人員也“罷工”不幹了。他們說:“你們都不幹活了,我們炊事員也不可能傻乎乎的起早貪晚地做飯給你們吃!”。

    於是我們排就“散夥”了,夥房沒有了煙火,從此再也聽不到開飯的鍾聲。王滿屯玩笑式的指責說:“你們不是嫌“老三樣”(土豆、蘿卜、蓮花白)不好吃嗎?現在自己想吃啥就做啥,也就沒有意見了!”

    無奈之下,大家隻好自由結合,從食堂管理員那兒領來糧油,或三、五人,或七、八人,也有情侶兩人的小夥房,一下子冒了出來。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工作沒有可幹的,飯不能不吃呀。

    一夜之間冒出那麽多小夥房,鍋從那兒搞呢?大家隻有各自想辦法,大部分去縣貿易公司買來鋁鍋(西藏都叫“漢陽鍋”。光邊無把,是藏族同胞燒茶用的。那時還沒有高壓鍋。),李樹奎想了一個妙法:把幾十號人吃飯的大鐵鍋,一點一點敲下來,最後基本上隻剩下一個鍋底兒,這樣的“小鍋”除了邊上豁豁牙牙的用時要小心以免割破手外,其功能倒比“漢陽鍋”好。因為鋁鍋炒菜、烙餅都不好用,這“鍋底兒”倒是做啥都能派上用場。

    從此,支邊排一到吃飯時間,便四方開夥、八方冒煙,大家各顯身手,炒的炒、煎的煎、飯菜五花八門,呈現一派紅紅火火的小日子景象。

    小夥房之間都是開放的,大家對廚藝和烹調知識互相交流,做出的飯菜相互品嚐,甚至敞開肚子吃個飽。

    一次我們那個小夥房炸油條,不知是麵糊沒打好、還是裏邊的鹽粒、礬塊沒化開,放進麵坯總是“劈劈啪啪”作響。開始響聲不太大,我們也沒在唿。

    “哎、開封‘又一新’的油條來了…”我拿著長筷子從油鍋裏往外取油條,突然“砰”的一聲暴響,滾熱的油濺我一臉,我頓時感到滿臉熱辣辣地刺痛難忍。

    當時大家誰也不懂怎樣治療燙傷,有的喊:“趕快去衛生室抹點紫藥水!”。我忍著疼痛趕忙跑到衛生室抹了滿臉紫藥水。

    迴廚房的路上,吳鵬雲大姐看到我滿臉抹得象包公一樣,問道:“你又搞什麽怪名堂,臉上抹個大花臉!”。

    我說:“剛才炸油條時、油鍋暴出熱油燙的!他們說抹點紫藥水就能好。”

    她說:“這樣可不行啊,一會兒臉上水泡起來,再不小心以後會留疤的!”

    我說:“那可怎麽好?”。

    她說:“還是我來給你治治吧,我知道一個治療燙傷的密方。”

    於是,吳大姐拿來兩個生雞蛋,打開取出蛋清,又從衛生室拿來小塊紗布,放在蛋清裏浸泡一下,讓我躺在床上,一塊一塊地貼在我被燙傷的臉上。臉上敷上蛋清馬上感覺疼痛減輕不少。

    吳大姐說:“你先躺著休息,等會兒紗布上的蛋清被燙傷部位吸收了,半幹的時候我再來,給你換新的紗布敷上。不能等幹了再換,幹了就不好揭了,容易撕破皮膚的!這樣要反複三遍才行。她還交待說,“不管燙傷部位多麽疼、多麽癢,都不能用手碰,不然就會感染留疤的!”。

    就這樣吳大姐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為我換紗布療傷,使我的燙傷好得很快,並且沒有留一點傷疤。

    此後,我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心存感激,暗暗祝福吳大姐一生幸福。

    6、吃飯引起的衝突

    1970年的2月初,八連的幾位支邊青年用馬車拉著麥子到五連的水磨房磨麵(我們在米林吃的麵粉都是自己到水磨房加工)。中午吃飯時他們便到五連的食堂吃飯,按照團裏規定:“本團兄弟單位之間臨時就餐打條子即可,無需支付現金。” 但是,五連的同誌卻要求他們支付現金後再吃飯。其實,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幾角錢,他們五個人要付餐費也就一元兩角錢,五連不會在乎這一元錢的。隻所以要為難他們,就是因為彼此的“觀點” 不同,有派性在頭腦裏作怪。

    這幾位支邊青年並不理會:“團裏有規定,兄弟單位之間吃飯不掏錢,打個條、登個記就行了。” 邊說邊拿起食堂筐子裏的饅頭吃起來。

    五連食堂的炊事員說:“你們不經允許就強行拿饅頭,簡直就是強盜!”

    五連在食堂幫廚和打飯的幾個家屬罵道:“真是不要臉,吃別人的東西不給錢!”;“這幾個人硬是死不要臉嘛,簡直是吃屎長大的!”…

    這幾位青年也不示弱,邊吃邊和他們對罵起來:“媽個x,團裏有規定不執行,吃你們個饅頭就罵人,簡直不是人!”;“你們憑什麽欺侮人,在你們的地盤上吃個饅頭也誒罵,簡直是滿嘴噴糞嘛!”…

    他們之間的對罵越罵越激烈,言詞越來越過激…有的家屬抓起饅頭朝青年們砸過去:“媽那個賣x、吃嘛!”。

    青年們也抓起饅頭朝她們扔過去…

    此時,五連老兵和家屬們聞聲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圍起他們的圈子越來越小,怒罵聲越來越大。

    他們幾個人被圍起來之後,隨著砸過去的饅頭裏慢慢地也有了石頭,他們被砸得頭破血流。接著情緒失控的老兵和家屬,趁亂抓住他們幾個扭打起來。

    幾個青年畢竟寡不敵眾,在幾十個憤怒老兵和家屬們的謾罵追打下,早已招架不住,個個被打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落荒而逃。

    7、報複計劃

    這幾位挨了揍的青年,除兩位趕著馬車迴了八連外,其餘三位狼狽不堪地渡江到了支邊排。他們見到每個老鄉都眼淚汪汪地哭訴一遍在五連的遭遇,我們大家看到他們個個鼻青臉腫的樣子,確實讓人同情。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下子可真是名符其實了。

    常言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家靠父母,出門靠老鄉”。在這遠離家鄉萬裏迢迢的地方,老鄉被人打了豈能坐視不理,再加上有些派性摻雜其中的原因,青年們早就對五連的人看不慣了。大家圍聚在一起商量許久,決定招集全團各連在家的男青年(開封老鄉),采取堅決的報複行動,教訓一下五連的老兵們。

    大家商量的報複計劃是:分別派人(那時不通電話)到七隊、八連、九連、二連(老兵)和基建隊向戰友們告知情況,通知大家第二天到支邊排集合,共同采取行動;派人到山上砍一批長1.5米、直徑3、4公分的青杠木(此木堅硬)棒子作為武器,實施報複行動時人手一支。我參加了砍棒子準備武器的行動;再就是行動嚴格保密,避免讓五連知道。

    第二天人馬全部到齊,凡在家的男支邊青年和二連的幾位觀點相同的老兵共約60人左右,一致自願參加行動。

    8、報複行動

    1970年2月17日上午,我們參加報複行動的戰友們渡過雅魯藏布江。

    因為人數眾多恐怕暴露目標,我們不敢上公路,而是沿著江邊亂石灘和茂密的灌木叢摸索前行。

    五連在米林縣城西邊兩三公裏的地方,隔著一條南伊河,該連南邊不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南伊溝珞巴族自治鄉(號稱真正的香格裏拉),再向南幾公裏就是印度。其實,站在我們排的大島上,就能清清楚楚看見五連,隻是隔著雅魯藏布江罷了。

    我們溜著江邊走過縣委,經過我們上次“偷船”的地方,繼續前行便來到南伊河邊。因為是冬天枯水季節,河麵隻有五、六十公尺寬、水深到大腿根兒,大約七、八十公分左右。

    為達到奇襲效果,我們不能從公路橋上過河,隻能咬著牙從刺骨的雪水中淌過去。我們脫下棉褲或絨褲抱在胸前,柱著手中的棒子,忍著冰冷刺骨的河水慢慢淌過河去。我淌過河對岸的時候,腿完全冰僵了,幾乎失去知覺,停了好大一會兒才緩過勁來。當然,大家也都是這樣。

    河邊到五連營房約有200米左右,是一片開闊平坦的大田。為避免暴露目標,先過河的扒在河邊的田埂下等待著後續過河的。

    等全部人馬過了河,大家按約定喊著衝啊一鼓作氣衝向五連營房。

    五連的老兵們不會想到兩天前的那場吃飯衝突競會引來如此大的麻煩。他們開始聽到我們的喊聲全都跑到院子裏看情況,一看來者不善紛紛拿起鐵鍬、木棍、鐵棒和我們對打起來。我們畢竟人多心齊,準備充分,鬥誌旺盛。他們驚慌失措,倉促對陣,許多人被打敗後逃走躲了起來。也有幾個強硬者和我們拚命打鬥,並向我們砸石頭。最終在我們的追打下落荒而逃。

    我們在前次被打者的指認下,報複對象主要針對上次打人最兇的食堂管理員、炊事員和出手最狠的家夥。衝進食堂的戰友見人就用棒子掄,上次打人者這會兒一樣被打的頭破血流。食堂管理員挨了兩棒子後,迅速關上了房門並用東西死死抵住。我們就用石頭砸他的房門和窗子,他也從窗子裏向外扔石頭,並打傷了我們一個人。我們有個戰友爬到房子上邊,揭開蓋瓦向他丟石頭,還用水桶從屋頂向下澆水。最終破門而入,將他拖出來痛打一頓。

    因上次衝突的起因是他們不讓我們戰友吃飯,我們也就以牙還牙,不想讓他們吃飯,至少讓他們吃飯不方便。於是,我們把他們食堂裏的鍋碗瓢勺一應家什全都砸爛。隻有一口盛滿水的大鍋因水的阻力砸了幾下沒砸爛。

    不知是誰通風報信?我們友鄰的某師部隊一輛卡車和幾位幹部來到五連製止我們武鬥。說有什麽矛盾應該到團部解決。

    聽他們的勸說,我們全部人馬擠上了那輛卡車。臨上車我還是砸爛了那口剩下的大鍋。60人擠在一輛解放牌卡車上確實是太擁擠了,我們站在最後邊的不得不用手緊緊抓住車廂蓬杆,用腳蹬住後車廂板撐住身子,否則就會被擠下去。為了節省車廂空間,有兩個人就站在駕駛室外兩側的踏板上。

    車子開動了,我們的報複行動結束了。

    9、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汽車從五連開出去上了公路,轉過一個彎就到了南伊河橋頭。

    不知為什麽?汽車在橋頭停了下來。車廂中有人說,“橋頭執勤的要檢查。”,有人接話說,“管他呢,想查就查唄。”究競發生了什麽?我們在最後邊的既看不到又聽不到。

    汽車停了一會兒繼續前進。剛開上大橋三、四十米,槍聲響了,守橋的值勤士兵端起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向我們“嘟嘟嘟…”、“啪啪啪…”射擊起來!

    我在最後邊,那當兵的端起的衝鋒槍槍口都看得非常清楚。仿佛還看到了槍口裏射出的子彈。

    後車廂板被擊中的子彈打的木屑紛飛。有人說:“不要怕!他們打的是教練彈,嚇唬咱們的!”,有人說:“教練彈都是橡皮子彈頭,打著也不疼,甭怕它!”…

    我盯著橋上朝我們射擊的槍口,說:“別瞎扯了,後車廂板上木屑亂飛,都是炸子!還有彈洞哩!”。

    說話間,車廂前麵有人“哎喲!哎喲!哎喲!”地大聲呻吟。

    有人喊道:“不好了,有人中彈啦!”。

    “車子開快點,橋頭朝我們開槍啦!” 最前邊有人拍著駕駛室頂板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西藏四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靜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靜璞並收藏我在西藏四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