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夏歸秋至。在1956年下半年,八寶在國家助學金的幫助下,克服家庭經濟拮據帶給他的困難,熬過經常繳不起飯錢學雜費的苦惱和隨時可能的輟學的威脅,結束了初一年級的學習生活,離開了風光怡人的西社分校,轉至位於縣城鬧市區的縣中本部就讀初中二年級。
這裏的一切,對八寶都具有無限魅力。他仔細地打量著這新來咋到向往已久的神聖校園。
縣中本部坐落在城北學山,南連縣立城區小學,北瀕一條小河及荷花塘蘆葦蕩,不遠處就是圩田農舍,交通方便,風景秀麗,環境優美。
校園有分校十幾個大,占地一、二百畝。初中四軌製,十二個班;今年新增高中部,招收了第一屆高一新生八十名,開了兩個班。全校學生共十四個班、七百餘人。校長是解放前在這裏做地下工作的老黨員,也是上海複旦大學畢業的,他帶領著從舊縣中留下來的一批教職員和新分配的年輕老師,開創著縣中的新時代。
校門朝東,由左、中、右三個鐵柵欄門組成,中間最高大,兩邊較小,校門的正中上方懸掛著呈半圓型排列的“高昌縣中學”的行書校牌。原來的初級中學的校牌不見了。
校門前,是一條沙石公路,南,連接通賢大街,北,直達省城南京,行人不斷,十分熱鬧。大路那邊、校門對麵,一座巍峨的絳紅色影壁矗立著。這是一個古代建築,三十多米長,十幾米高,影壁上,“宮牆萬仞”四個蒼勁雄渾的黃色大字十分醒目。雖然這座建築已年久失修遍身斑駁脫落,但依然氣度不凡。
走進學校大門內,一條青磚鋪就、冬青鑲邊的中軸路,把教學區分成兩部分,每邊各有四排平房教室整齊地挨著,每一排房子有兩個教室。
中軸路隨著越來越高的地勢,一直延伸到校園幽深處的一座高聳的磚木樓房腳下。從青磚路盡頭拾級而上,要爬十幾節石階才能上到高房來。這個高房原是座古建築,現在做了理化實驗房。
高房中間是個通往後邊大飯廳及操場宿舍區的過道。過道兩邊的板牆高處,還張貼著一長串光榮榜,公布了學校近幾年學生參軍參幹的名單,顯示了這個學校的光榮和驕傲。過道兩邊是比較簡陋的物理化學兩個實驗室。
高房麵前一個長形大院子裏,幾棵桂花樹讓滿院飄香。這裏是解放前的學山書院的舊屋。現在的縣中就是在書院原址上發展起來的。院子兩邊各有一長排低矮帶有走廊的的平屋,現為閱覽室、醫務室、體育室、儲藏室、員工宿舍所用。此處各室,有走廊連通到實驗室和大飯廳及生活區。雨雪天行走在這裏,不須濕鞋。
穿過兩個實驗室中間的過道,來到了一古典式高樓。大樓重簷翹角,四個翹角上懸掛著小風鈴。琉璃瓦頂,長長的屋脊上伏臥著雙龍戲珠。
大樓底層寬敞的廳堂裏,有六根水桶粗的圓柱子。這裏既是大餐廳,又做大會堂,能容納一、兩千人。飯廳兩旁山牆上小拱門邊的牆壁上,嵌著一塊塊石碑,石碑上鐫刻著滿滿的碑文,記載著書院古老的曆史和縣內文人政要的詩文業績。
樓上,有高中部師生的宿舍,中間還有一個會議廳。這裏,前後裝有雕花窗檁,通風采光,從樓窗裏可俯瞰全校風景。
走出大樓底層廳堂的後門,一個大操場就出現在眼前,籃球場、單雙杠、吊環、鞍馬、沙坑等體育實施一應俱全。操場四邊樹木成蔭;操場南側的假山、涼亭、草坪、小丘、荷花池等景點錯落有致,這裏常有師生在散步、聊天或鍛煉。
讓八寶頗感有趣的,是在大樓和最後邊的學生宿舍小院之間,有一條沿著操場邊緣的圍牆搭建的人字頭長廊。長廊漸西漸高,彎成一張大弓形狀。師生雨雪天行走十分方便。長廊上,開有小門,通到圍牆外的荷花塘及小河邊。
八寶沒從長廊走,而徑直穿過大操場,來到了建造在操場西邊高坡上麵的宿舍區。這是個四合院,一間一間有走廊相通的學生宿舍緊挨者,每個宿舍一般大小,放四張雙人床,顯得有點擁擠。院子中間花壇上也有一棵桂花樹,正在怒吐芳香。樹下四周有修剪整齊的冬青樹,十字形的鵝卵石小徑,讓麵對麵宿舍人員往返穿梭其間。
八寶被安排在靠東邊的第五號宿舍,隻能住八人,同鄉的張春桃、楊可用、李達悟、呂詩華等仍然分在一起,另有四位圩區同學。女生宿舍安排在食堂旁邊的圓門院子裏。
升入初二以後,增加了物理課,語文也分成語音和文學兩門。這裏的教師和學生多,教學設施比較齊全,學習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內容豐富多彩,緊張而有序,清苦但快樂。
八寶的初二乙班教室在校園最前,離大門僅二十來步,雖然隔著圍牆,街上的嘈雜聲還不時傳來,幹擾著正常的教學。老師們叮囑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可八寶上課時還經不住大門外新鮮熱嘈的誘惑,好奇地偷偷睥一下外邊。平時,雖然大門近在咫尺,但學生不準隨便溜出大門離開學校,有事進出,必須持班主任或教導處準假條,交由傳達室工員放行。校規很嚴,違規者,輕則校會點名批評或早操出列示眾,重則警告記過直至開除。
八寶教室的後邊一排房子,是高中一年級的兩個班,相距很近,八寶能看見那裏上課的情景。當聽見他們齊聲跟老師朗讀俄語,或課外在高中走廊裏看到高中生在製圖課後,專心致誌描畫圖紙時,他很羨慕和敬佩。
他知道考上高中很不容易,而能在這裏念書,離大學門就很近了。考高中,上大學,是他夢寐以求的事啊。可是眼下家裏經濟困難,連初中都可能要半途而廢呀。想到這些,心裏總不是滋味。
這裏沒有浴室,剛開學時不冷,八寶他們男生就在圍牆外的荷花塘、小河裏洗澡,或在塘邊洗把老鴉澡。洗完澡就在塘邊上洗衣裳。到冬天,就化三、五分錢到街上小澡堂洗一把小澡。
剛到本部時,吃飯還是實行包夥編桌製,,每月六元,八人一桌。八寶在一年級所欠的膳費,到後來就被免了,同他一樣的困難學生都獲得了國家發給的助學金。八寶從內心感激黨和政府的關懷,並在作文裏寫下將來一定要報答的決心。
每餐在大飯廳吃飯,八寶覺得有一條紀律很有意思——同學們把飯菜盛好以後,必須聽到值班老師的一聲哨音響過,才能動口,這叫“開動令”。隨著一聲“開動令”,幾百個人同時喝稀粥那刻最動聽。霎時間,飯廳裏幾百張嘴、幾百雙筷子,稀裏嘩啦地,像漲潮一樣響著,十分好玩好笑。
但沒多久,食堂飯菜的數量和質量就每況愈下,經常常發生還沒吃飽而飯桶與菜盤裏就告罄的窘況,有時莧菜湯裏還能挑出蛔蟲之類讓人作嘔的東西。高中學生鬧到校長室甚至縣教育局,才有所改善。
後來,因為教育發展快、國家財力有限,助學金逐漸減少,學校取消了包夥製,實行買飯菜票製度。學生根據個人經濟情況就餐。八寶每天隻吃八兩飯票,早晚各二兩稀飯,中午四兩米飯;揀最便宜的青菜湯蘿卜幹買。每當上午最後一節課與晚自習後,肚子就餓得咕咕直叫。每逢星期天為省錢,就睡懶覺,不吃早飯甚至午飯。
盡管這樣,八寶的讀書勁頭沒減。星期天,從不睡懶覺,就整天呆在位於中山大街的縣文化館,看小書,閱報紙,下軍旗,打康樂球,留戀徜徉於知識和快樂的世界裏。中午四分錢買兩塊燒餅當飯,一直到文化館關門才迴校。
隨著時間在流逝,八寶的學問和才能在慢慢地增加。尤其是對文學課及其寫作更感興趣,且有所長進。他的作文常被老師當作評講的範文,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老師的指點和表揚。他被文學老師推薦做了學校黑板報的通訊員及其編委。看到自己的稿子與編發的文章刊登在學校黑板報上,被全校師生閱覽時,他感到身上有一股湧動著的熱血在激勵著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向上,向上,再向上……
國慶節前,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競賽中,八寶的一篇《母親的淚水》獲得了二等獎。元旦的唱歌比賽中,他的一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又奪得少年組第一名。
一時間,八寶找到了初步成功、出人頭地的那份感覺,不禁有些自我陶醉起來,偶爾還有意無意的在李麗等同學麵前顯耀。但她們卻認為穿著寒酸、喝三分錢青菜湯的八寶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盡管她們不否認八寶的競賽成績和出眾表現。再加他在班上年齡最小,個頭最矮,家裏最窮,隻能算個小不點。他很羨慕章龍、張春桃、楊可用那些人高馬大、擔任正副班長說話算數的大同學。
倒是班主任邢老師有點器重和關心他。邢老師是圩區人,四十左右,操一口圩區鄉音,教生物課,八寶喜歡上他的課。邢老師把他從一名無名小卒提升為班級幹部——副組長。進中學以後這是八寶首次擔任的學生幹部,他當然很高興和很盡職。他認真負責收本組的語音、文學作業本,記載不按時交作業的名單交給任課老師,獲得老師的表揚,卻得罪了些拖拉作業的同學,被譏諷說“積極分子,洋鐵糞箕,倒倒垃圾”,甚至吃過一名大同學的栗殼子,受到打擊報複。他也不敢報告老師而默默地忍受著。
這裏的一切,對八寶都具有無限魅力。他仔細地打量著這新來咋到向往已久的神聖校園。
縣中本部坐落在城北學山,南連縣立城區小學,北瀕一條小河及荷花塘蘆葦蕩,不遠處就是圩田農舍,交通方便,風景秀麗,環境優美。
校園有分校十幾個大,占地一、二百畝。初中四軌製,十二個班;今年新增高中部,招收了第一屆高一新生八十名,開了兩個班。全校學生共十四個班、七百餘人。校長是解放前在這裏做地下工作的老黨員,也是上海複旦大學畢業的,他帶領著從舊縣中留下來的一批教職員和新分配的年輕老師,開創著縣中的新時代。
校門朝東,由左、中、右三個鐵柵欄門組成,中間最高大,兩邊較小,校門的正中上方懸掛著呈半圓型排列的“高昌縣中學”的行書校牌。原來的初級中學的校牌不見了。
校門前,是一條沙石公路,南,連接通賢大街,北,直達省城南京,行人不斷,十分熱鬧。大路那邊、校門對麵,一座巍峨的絳紅色影壁矗立著。這是一個古代建築,三十多米長,十幾米高,影壁上,“宮牆萬仞”四個蒼勁雄渾的黃色大字十分醒目。雖然這座建築已年久失修遍身斑駁脫落,但依然氣度不凡。
走進學校大門內,一條青磚鋪就、冬青鑲邊的中軸路,把教學區分成兩部分,每邊各有四排平房教室整齊地挨著,每一排房子有兩個教室。
中軸路隨著越來越高的地勢,一直延伸到校園幽深處的一座高聳的磚木樓房腳下。從青磚路盡頭拾級而上,要爬十幾節石階才能上到高房來。這個高房原是座古建築,現在做了理化實驗房。
高房中間是個通往後邊大飯廳及操場宿舍區的過道。過道兩邊的板牆高處,還張貼著一長串光榮榜,公布了學校近幾年學生參軍參幹的名單,顯示了這個學校的光榮和驕傲。過道兩邊是比較簡陋的物理化學兩個實驗室。
高房麵前一個長形大院子裏,幾棵桂花樹讓滿院飄香。這裏是解放前的學山書院的舊屋。現在的縣中就是在書院原址上發展起來的。院子兩邊各有一長排低矮帶有走廊的的平屋,現為閱覽室、醫務室、體育室、儲藏室、員工宿舍所用。此處各室,有走廊連通到實驗室和大飯廳及生活區。雨雪天行走在這裏,不須濕鞋。
穿過兩個實驗室中間的過道,來到了一古典式高樓。大樓重簷翹角,四個翹角上懸掛著小風鈴。琉璃瓦頂,長長的屋脊上伏臥著雙龍戲珠。
大樓底層寬敞的廳堂裏,有六根水桶粗的圓柱子。這裏既是大餐廳,又做大會堂,能容納一、兩千人。飯廳兩旁山牆上小拱門邊的牆壁上,嵌著一塊塊石碑,石碑上鐫刻著滿滿的碑文,記載著書院古老的曆史和縣內文人政要的詩文業績。
樓上,有高中部師生的宿舍,中間還有一個會議廳。這裏,前後裝有雕花窗檁,通風采光,從樓窗裏可俯瞰全校風景。
走出大樓底層廳堂的後門,一個大操場就出現在眼前,籃球場、單雙杠、吊環、鞍馬、沙坑等體育實施一應俱全。操場四邊樹木成蔭;操場南側的假山、涼亭、草坪、小丘、荷花池等景點錯落有致,這裏常有師生在散步、聊天或鍛煉。
讓八寶頗感有趣的,是在大樓和最後邊的學生宿舍小院之間,有一條沿著操場邊緣的圍牆搭建的人字頭長廊。長廊漸西漸高,彎成一張大弓形狀。師生雨雪天行走十分方便。長廊上,開有小門,通到圍牆外的荷花塘及小河邊。
八寶沒從長廊走,而徑直穿過大操場,來到了建造在操場西邊高坡上麵的宿舍區。這是個四合院,一間一間有走廊相通的學生宿舍緊挨者,每個宿舍一般大小,放四張雙人床,顯得有點擁擠。院子中間花壇上也有一棵桂花樹,正在怒吐芳香。樹下四周有修剪整齊的冬青樹,十字形的鵝卵石小徑,讓麵對麵宿舍人員往返穿梭其間。
八寶被安排在靠東邊的第五號宿舍,隻能住八人,同鄉的張春桃、楊可用、李達悟、呂詩華等仍然分在一起,另有四位圩區同學。女生宿舍安排在食堂旁邊的圓門院子裏。
升入初二以後,增加了物理課,語文也分成語音和文學兩門。這裏的教師和學生多,教學設施比較齊全,學習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內容豐富多彩,緊張而有序,清苦但快樂。
八寶的初二乙班教室在校園最前,離大門僅二十來步,雖然隔著圍牆,街上的嘈雜聲還不時傳來,幹擾著正常的教學。老師們叮囑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可八寶上課時還經不住大門外新鮮熱嘈的誘惑,好奇地偷偷睥一下外邊。平時,雖然大門近在咫尺,但學生不準隨便溜出大門離開學校,有事進出,必須持班主任或教導處準假條,交由傳達室工員放行。校規很嚴,違規者,輕則校會點名批評或早操出列示眾,重則警告記過直至開除。
八寶教室的後邊一排房子,是高中一年級的兩個班,相距很近,八寶能看見那裏上課的情景。當聽見他們齊聲跟老師朗讀俄語,或課外在高中走廊裏看到高中生在製圖課後,專心致誌描畫圖紙時,他很羨慕和敬佩。
他知道考上高中很不容易,而能在這裏念書,離大學門就很近了。考高中,上大學,是他夢寐以求的事啊。可是眼下家裏經濟困難,連初中都可能要半途而廢呀。想到這些,心裏總不是滋味。
這裏沒有浴室,剛開學時不冷,八寶他們男生就在圍牆外的荷花塘、小河裏洗澡,或在塘邊洗把老鴉澡。洗完澡就在塘邊上洗衣裳。到冬天,就化三、五分錢到街上小澡堂洗一把小澡。
剛到本部時,吃飯還是實行包夥編桌製,,每月六元,八人一桌。八寶在一年級所欠的膳費,到後來就被免了,同他一樣的困難學生都獲得了國家發給的助學金。八寶從內心感激黨和政府的關懷,並在作文裏寫下將來一定要報答的決心。
每餐在大飯廳吃飯,八寶覺得有一條紀律很有意思——同學們把飯菜盛好以後,必須聽到值班老師的一聲哨音響過,才能動口,這叫“開動令”。隨著一聲“開動令”,幾百個人同時喝稀粥那刻最動聽。霎時間,飯廳裏幾百張嘴、幾百雙筷子,稀裏嘩啦地,像漲潮一樣響著,十分好玩好笑。
但沒多久,食堂飯菜的數量和質量就每況愈下,經常常發生還沒吃飽而飯桶與菜盤裏就告罄的窘況,有時莧菜湯裏還能挑出蛔蟲之類讓人作嘔的東西。高中學生鬧到校長室甚至縣教育局,才有所改善。
後來,因為教育發展快、國家財力有限,助學金逐漸減少,學校取消了包夥製,實行買飯菜票製度。學生根據個人經濟情況就餐。八寶每天隻吃八兩飯票,早晚各二兩稀飯,中午四兩米飯;揀最便宜的青菜湯蘿卜幹買。每當上午最後一節課與晚自習後,肚子就餓得咕咕直叫。每逢星期天為省錢,就睡懶覺,不吃早飯甚至午飯。
盡管這樣,八寶的讀書勁頭沒減。星期天,從不睡懶覺,就整天呆在位於中山大街的縣文化館,看小書,閱報紙,下軍旗,打康樂球,留戀徜徉於知識和快樂的世界裏。中午四分錢買兩塊燒餅當飯,一直到文化館關門才迴校。
隨著時間在流逝,八寶的學問和才能在慢慢地增加。尤其是對文學課及其寫作更感興趣,且有所長進。他的作文常被老師當作評講的範文,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老師的指點和表揚。他被文學老師推薦做了學校黑板報的通訊員及其編委。看到自己的稿子與編發的文章刊登在學校黑板報上,被全校師生閱覽時,他感到身上有一股湧動著的熱血在激勵著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向上,向上,再向上……
國慶節前,在學校舉行的作文競賽中,八寶的一篇《母親的淚水》獲得了二等獎。元旦的唱歌比賽中,他的一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又奪得少年組第一名。
一時間,八寶找到了初步成功、出人頭地的那份感覺,不禁有些自我陶醉起來,偶爾還有意無意的在李麗等同學麵前顯耀。但她們卻認為穿著寒酸、喝三分錢青菜湯的八寶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盡管她們不否認八寶的競賽成績和出眾表現。再加他在班上年齡最小,個頭最矮,家裏最窮,隻能算個小不點。他很羨慕章龍、張春桃、楊可用那些人高馬大、擔任正副班長說話算數的大同學。
倒是班主任邢老師有點器重和關心他。邢老師是圩區人,四十左右,操一口圩區鄉音,教生物課,八寶喜歡上他的課。邢老師把他從一名無名小卒提升為班級幹部——副組長。進中學以後這是八寶首次擔任的學生幹部,他當然很高興和很盡職。他認真負責收本組的語音、文學作業本,記載不按時交作業的名單交給任課老師,獲得老師的表揚,卻得罪了些拖拉作業的同學,被譏諷說“積極分子,洋鐵糞箕,倒倒垃圾”,甚至吃過一名大同學的栗殼子,受到打擊報複。他也不敢報告老師而默默地忍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