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第二天,昭音又看見了爺爺。
是一些陽光明媚的上午,是有這樣的時候啊。昭音走向水泥場,本來是不經意地獨自尋思,卻在一個時刻醒了過來,明白自己又在無謂地亂想了。
於是她抬頭看看四周。場上鋪滿甘蔗和豆枝,東西都雜亂幹枯,被陽光曬得疲累陰沉。昭音並不在意,便越過它們走去,心想那來往的人、住在這裏的人卻不得不在水泥場這裏享受,沒有別的地方更寬廣了,那麽就不會覺得對此不能忍受。他們若不是站在門前,坐到單車或石頭上,大概就要閑站在這水泥場的邊緣,不時地說話。
不過這是上午,沒有閑人。巷道奇怪地清爽起來,如果在家,這時候適合出來享受清陰。沒有人而門戶開放,四麵通暢,風自由來去,這時候坐在門檻上,默想或發呆,不會覺得丟失了什麽,因為畢竟沒有人,也就沒有被錯過的情境。
昭音想了想,覺得好笑。
她想走到姑姑家裏去,可是姑姑應該不在,可能到廠裏縫衣服去了。昭音便走到她家的牆外,猜測了一會,還是覺得不在的可能性很大,便以為她真的不在了。於是她往迴走。
媽媽叫昭音去找姑姑,讓她下午過來幫忙做一下拜神的東西。昭音正在自己的白日夢裏,一丁點事情就仿佛要把她從那幻想裏拉出一樣,讓她極度著惱,於是她不耐煩地說:“她肯定沒空,不在家。”
媽媽便說:“你沒去怎麽知道不在?”
於是昭音裝作向外走,但是既然向外走了,就不如繼續走,於是莫名其妙地就居然走到這裏來了。
但是她“果然”不在。昭音獨自笑了一聲,慢慢往迴走了。
在路旁一個有陰影的地方,昭音看到了爺爺。看到他,突然心情就有些低沉了,腦袋也清醒過來。
爺爺正在跟人說話,臉上誠心誠意地笑著。這親切的微笑突然讓她覺得可以引人下淚。為什麽他過著昨天那樣的生活,還以為這麽自然呢?她又有些恨意了。
有馬達突突地駛過近前,爺爺看了看,讓過一點,接著又張開口說話。他神情認真,用熟悉的口吻正在不停地說什麽。
車子過去了。昭音走到一個角落裏,爺爺看向了另一麵,並不知道有家裏的人在附近。
他一身都是老人的裝束,穿著鬆鬆的上衣。看來他也了解人生的真相,好像幾十年前就已曉得一樣:老了就要穿鬆軟的衣物,免得脫衣困難。
這真相讓昭音多麽氣憤啊,已經忘掉這感覺好久了,今天卻又讓她碰到。
昭音看著這些細節。她早就要走了,依舊從這熱烈的陽光中熱烈生動地走去,行動個不停。她想象自己繞過人、左右避開單車一步不停地走的情形,就是這個時刻,仿佛也有這種衝動。但是卻沒有走。
她又想讓爺爺先走,自己就像在他的小黑屋裏麵對著一幅成熟的畫,一幅平凡的壽星畫一樣,在時間的後麵看著他,讓他先走迴頭路,然後自己就可以不受察覺地跟著一個人了。
這時候她覺得,老人的時間是那麽長。他在這裏站著,就連這整個周圍也都更加安靜而簡單起來,似乎一直會如此。
可是過了好久,他還在那裏笑!昭音生氣了。這人生有什麽好笑的?她生起氣來又不甘心了:難道他會真的如此永無了期地呆下去嗎?
又過了一陣子,那群老人終於移動了。昭音心裏一鬆,明白爺爺終於要迴去了,不禁高興起來。他一走動,一定會一直順著家的軌道走去,不停地走去,即使路中有什麽阻住了他,他也會拐過去一直走迴的。這讓昭音覺得多麽舒服啊。
他不會像自己兒子一樣,在某一處見到了他,就要驚訝他何以到了那個地點,他到底想幹什麽,是偷懶,還是要賭博,還是要做什麽更加不好的事情?看到他在一個地方,明白他總有目的,但還是懷疑:他真的有目的嗎?也許根本就沒有呢。看到他在,一個無可奈何的疑問是他何時才會到家;看到他是在往迴走,臉是朝著迴轉的方向,但總覺得,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在家中見到他;不知在哪一個點上,又會見到他停留的茫然樣子。
昭音想到爸爸,就隻是想到他在離家三百米的路旁停著,扭過腦袋,臉上都是皺紋了,有時候在路上看到女兒就溫和地笑著說話。沒有看到她,他大概就沒有笑。也許見到了熟悉的人,他也應付地笑一下,因為要說話總得笑。
昭音氣憤地想著,於是沒有心思避開別人了。這樣一來,爺爺便看見了她,高興地露出笑容,走到她麵前停下。
他這次很高興是有原因的。爺爺開口就說:“我正想過去跟你媽說一下,覺得頭有點暈,想喝點番薯湯,我上午在你堂弟那裏拿了兩個番薯,想迴去煮。你就跟你媽媽說,我不用過去吃飯了。”
聽到昭音答應了,爺爺又說:“你跟我去喝點番薯湯解暑好了。”
昭音連忙說:“不要。”
已經快十一點半了。所有人都清醒著,人煙沒有另外的時刻更加喧鬧了。昭音看著四周,沒有急著走,心裏想著:他們在什麽地方呢?明明知道人是那麽多,明明知道都在熱烈地做事,卻還是覺得類似於空寂,好像沒有人來一樣,然後又要為此奇怪。
他們都在屋裏呢。話語也在屋裏,從場上走過的人也在走向家中。昭音卻不急著迴去,想要把一貫的心思扭轉一下,於是仔細地想著。
他們在家裏說笑走動,像慣常說話一樣,總是要笑。在這裏,昭音總覺得大家說話的時候都在笑,仿佛要表明自己的善意,除非是說嚴重或生氣的事。這一點在近中午的這個時候也讓人懷疑:難道他們是因為想到有飯菜吃了,所以眉開眼笑嗎?既然想到了,那這種心思肯定是有的。
所以在外麵就看不到他們的人影了。可是昭音總覺得裏麵的東西還更為密實,明明知道他們是快要吃飯了,所以擠在家中了,但還是要覺得奇怪可疑:真的是這樣嗎?總有一點空間讓人的心有所作用的。
昭音讓臉龐曬了一下陽光。她心裏有了一個想法,於是暗裏點頭,以為這奇怪是起源於環境:這裏沒有人影卻不安靜,不像早上的清靜,也不像傍晚的昏沉,也不是天氣的陰沉,隻是沒有人,卻還有人的諸多氣息。
他們忙著要吃飯了,隻記得這件事,昭音卻覺得即使他們吃了飯,也沒什麽用處;即使他們不轉身看向門口,也有眼睛是對著這裏的,這一個寬廣的水泥場原本跟人是很密切的,他們必不能消除其間的關係。
這樣她就安心了,迅速往家裏走去,路上還微笑了。
在村裏上學路的旁邊進去一百米,以前有一個很幽靜的房子。昭音曾經受一個不太熟悉的同學邀請,跟她進過裏麵去。
第一次在那裏坐時是一個上午,門前掃得很幹淨,昭音便在門邊水泥地坐下來,靠著門檻,覺得自己跟地麵連在一起了,好像是地麵自動延伸出來會動的東西一樣。
同學自己坐在門裏邊,也靠在門檻上。昭音不知怎麽抓到了一本書,於是開始看。以後這房子就跟一個又是謀殺又是裝鬼的故事連在一起了,可是少年的心那麽奇怪,隻覺得怪異,並沒有不悅的感覺,而房子依然保持著溫和安靜,一直讓昭音感覺到坐在門前水泥地的情形。
門外有一株石榴,她家的石榴居然會開石榴花,昭音還以為雖說是石榴樹,但是石榴樹也不開石榴花的呢。她看著那鮮豔的紅花,覺得很喜歡。那個同學的麵貌已經不再記得,可是昭音依舊覺得這房子可以部分是自己的。
下午昭音經過那裏,依然看了看,似乎沒看到那房子,心裏奇怪它到哪個位置去了,但也沒多想便騎著車子走了。-
文珠看見她來到,便好像抹不掉般微笑著,要從地板上站起來了。可是昭音總有一個錯覺,似乎她依然光腳坐在地板上,隻仰起臉來對著自己。然後自己進去了,神秘地在她麵前坐下,這才從偷偷的微笑裏漏出一句話:“在幹什麽呢?”
文珠想在沙發上坐下,又改變了主意,靜笑著說:“我還是坐在地上好了,這裏才涼快,今年好熱。”
的確是很熱。南風在外麵吹送著,夏天的燥熱便使得人連內心也無法保護,要炎熱到心胸了。
看昭音笑,文珠便說:“你笑什麽,你也可以坐地上啊。怕什麽呢?”
昭音疑惑地笑了一會,也順從地在地上坐下,這才問:“四麵靜靜的?”
“我媽吃了中藥,在裏麵睡覺,我爸出去了。”
“這麽熱還出去嗎?外麵都是陽光。”
文珠說是,還繼續解釋,昭音卻不聽了。她隻想象著一個父親此刻正在外麵路上或者場子上走過,騎著單車,經過搭遮蓬、篷布長長地被風攪得空間都變大了的地方。地方是那麽寬廣,青色的篷布活靈活現,有人在深處說話,時不時地望了出來,見到人也明白沒有生意,於是他們並沒有出來招唿的意思。
這樣存在的人也不多。隻怕是讓人覺得熱烈而空蕩,心裏就會衝動又被安慰,仿佛能夠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這個承諾本身有些神妙,卻不知道這遠方到底是什麽。不會想到是花園,樹林。雖然沒有清晰的意象,但感覺裏卻有著青年的安然。要想得清楚些也未嚐不可,很遠的地方在很遠處看來並不辛苦,並不壞,也並不讓人沉浸,隻是讓人感覺到了,或許有時會感覺是三百年前的市街吧?
手裏握住的已經有這麽長的時間,再也不怕那裏麵彼時彼刻的無奈失望,有一顆心經過曆史的悲哀,現在身體裏卻是另一顆真實的,不能被過去、未來所傷害的心了。真實是永遠的真實,此時此刻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裏和一個先前的同學無聊地說話,低聲怕吵醒她的媽媽——其實沒有她的媽媽也一樣,昭音和她也會這樣低聲說話。這也是一個無法改變的時光。
她的媽媽正在夏天睡去,不知道有沒有做起愚蠢的夢,可惜昭音覺得很難相信她們在做夢,她寧願相信她們在發愁地睡。
現在這個時候,很多人睡去了,爸爸要是在家,也會昏睡如死。三個小時後也叫他不醒,叫醒了也會生氣。今天他卻不在,幸好他一半時間都不在。
在熱鬧的鎮上,有一個冷淡的角落,是一些粗陋的房子,這樣的午後也像別處一樣陰暗。
屋裏放著幾張床,有人在睡覺;桌上一把茶壺,有很多杯子。十幾個人在那裏歇腳,喝幾塊錢一斤的茶葉泡出來的濃茶,累了就睡覺。不睡的人可以打牌。遇到打牌,人們大概就不是很困了。吆喝、得意地笑,懊喪、大聲咒罵……一時像瘋子,一時像流氓,一時又緘默無言地流露可憐。如果錢都輸光了,下午是不是就有些急了呢?或者是有些沮喪無神地在傍晚迴家。
堂弟也在那裏出現,有人把手搭到他肩上,說:“四缺一,快過來湊把手。”
“我不會打升級。”
“看一下不就會了。”
“不看,我困了。”
“這家夥!人小鬼大。”
但是堂弟已經躺到旁邊木床上了。很多時候,他都非常理智,不肯學打牌,怕被人纏上;有人請喝酒,便說已經戒了。迴到家來,周圍的嬸子卻一臉不屑地搖頭,似乎想說:“看你裝模做樣……”她覺得這個人會偷懶,太精明,並非良善之人,多少總會承繼他媽媽的一些品性。
可是,昭音向來喜歡他,有時她覺得堂弟的精明正好跟自己的愚鈍形成對照,正像以前,自己的成績剛好跟他的成績形成對照一樣。
每次迴來,昭音都過來看一看文珠,隻是一次而已,每迴都一樣。她也不明白這是為了什麽,大概人們還沒有相處得好好地就突然直接說:“我們以後不要聯係了。”這樣的處事習慣吧。
她們是相交多年的同學,說話不覺得艱難,如此而已。其他什麽都沒了。昭音覺得,這跟那有壁畫的大祠堂一樣,跟沒落的大院子一樣,當她這個人,一個年輕女子在那裏出現,仿佛所有人都不無高興,自己也姑且覺得是高興的。昭音就是這樣一直“也許高興”著吧。
文珠出來教書了。現在師範學校很熱門,雖然早已不是免費的,但教書還是農村很多學生的出路。
兩人坐在對門口的地板上,地板很幹淨。屋子不大,昭音便覺得像坐在門邊一樣。
門外是下午,陽光就在肩側,行人騎車經過,弄出聲響,聽起來一切毫無阻礙。雖然聽到了車鈴聲,聽到了一個騎車人喉嚨裏咳嗽一聲過去,昭音也覺得是安靜的,甚至是岑寂的。她便看著門外。
文珠拿手在她麵前一招,似乎有些怯弱,問:“你看什麽呢?是不是很無聊啊?”說著笑了。
“沒有,感覺很好啊。坐在這裏可以看風日,門邊居然有一株香蕉樹呢。”
“那是我爸種的。長了兩年了才長到這麽高,比我還矮,所以你全都看到了。”
昭音心裏高興了,覺得一人高的蕉樹長得正是時候,大約也是最好的。隻有這樣的樹才不會讓人想到幼小,懷疑它長不大了,可能會在這個地點死掉;也不會讓人想到它的果實,一下子意識到肚子,再也不會有好感了。
昭音不再看這株寶貴的樹,卻跟文珠說:“坐在這裏,你知道是什麽感覺嗎?”
文珠笑著說:“怎麽知道你想什麽呢?很明亮,不像樣?還是什麽?”
昭音說:“你不記得小的時候了?在這裏一坐下,我就懷疑自己又是一個肚皮裸著的嬰孩,被媽媽抱著放到檻邊,然後她自己放心地走了,隻係著一片布的嬰孩果然隻能用小手摸一摸門檻,顫顫地摸了兩下後,依舊坐在地上,連摔都不會摔倒呢。我現在又想到那個時候了。”
“胡扯。那時候那麽小你還記得?你要是記得嬰孩的事,你媽不被你嚇破膽了才怪呢。”
“對啊,肯定記得她欠我很多。現在的孩子就不記得幼小的時候了,因為他們太大了。長得那麽高大,剛好打架打球。”
“現在不收學費了,他們可以盡情玩了。我們學校有一個聚眾鬧事的傳統,現在學生都更有活力了。我們有個同事說‘現在學生是帶刀來讀書了,要想想我們老師是不是該帶槍來上課了。’笑死了。那些人都不是好對付的,父母也拿他們沒辦法。”
“該幹什麽還是盡早去做好了。既然無心讀書,不如去賺錢。”昭音說著,內心卻暗想,難道自己是這樣想的!
“說不定最後還是得放棄學業的。長得高高大大的,然後考一點點分數,看起來很可憐。以前我們偷看別人的分數,看到分數還沒有座號數字大,就以為是特大的笑話,笑個不停。所以還是前麵一半號數好。
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些男生留級留了好幾次,我真想不通,為什麽會有老師狠得下心來判誰留級呢?有一個男生長得很高大了,比老師還高,被安置在最後,老師發試卷的時候,我看見他高高大大的身影從後麵走到前麵,接過卷子往迴走,迅速地看了成績,每次都是一副‘壞事了’的不解又要承受的樣子,我看見他的臉從我上麵過去,還是在盯著卷麵看,好像大人看東西一樣,心裏就覺得很難受。我知道他隻考了十幾、二十幾或者三十分,看到了該是多麽大的打擊啊。我就想著有什麽來消除這一次考試,讓大家都不必分清大小多少該有多好。那時我總是考第一名,我看起來那麽矮小,其實沒必要拿那麽高的分數,而他那麽大,卻要比我少了好幾十分,我覺得自己很慚愧。所以總記得他長滿痘痘的臉。至今還挺清楚。可是這麽可憐,最終還是得輟學去打工了。”
文珠說:“你犯傻了,那些人才不可憐呢,不過是眯一下眼,被自己的無能嚇了一跳而已。要是在意也不會考那麽差了。”“事情很難說。誰知道是怎樣?”
“你教書教久了就知道應該這樣看。”
“對啊。我現在就是這樣看的了。”昭音嘲笑地說。
“你這個人本來就是不通情理的嘛,誰都知道。”
“你在家呆了這麽多天才鑽出來,看了我一次又要鑽迴去了吧?”
昭音伸腰說:“是啊。然後就從地道溜走了。不這樣難道要怎麽樣……”說著歎了口氣。
“秋天的老鼠……這樣不行,找找別的同學聊天好了。”
“找什麽找呢,沒興趣。”
文珠笑說:“要不找個人嫁掉也可以。”
“可惜沒人要。我不是不通情理嗎,這可是誰都知道的。何況現在這個問題很嚴重。以前我們宿舍那個很好看的女生改變了主意,不當尼姑了,說要嫁人了。本來她自小的誌願就是當老師,到了我們學校裏還在窺探著有什麽機會,可是再後來就說‘我不能去當教師了,我要是當了教師肯定嫁不出去了。’看她裝出那個天真樣子真是笑死人了。”
曼林有時這樣認真地說,倒令人驚奇。然而對她來說,其實是自然而然的。那令人費解的是她居然沒有男友。
有一段時間,她在學校報亭賣報紙,硬要拉同學去陪她。昭音也去陪了她幾次,可是那幾次裏,被防備著的人並沒出現。
好奇怪的是,昭音總是沒機會見到他,所以沒辦法想象他的模樣。他並非曼林所說的那種直接問:“你可不可以被追?”的人,也不是暗戀而不敢說出的那一類。有一次,曼林交團員證的照片,把自己幼年時的黑白照交上去了。那照片簡直漂亮得令人驚訝,曼林說:“他大概是看到了那張照片,被吸引了,從那之後,才忽然這樣……”
他隻是把簽名改成自己的心聲,並且跑到曼林工作的報亭前,一句話也不說,卻一直在那裏裝作看書,守上老半天。曼林在那小小的亭子裏,隔著麵前鋪著雜誌的桌子,其實跟那低頭的人距離並不遠,又不能走開,於是尷尬極了。
他卻還準備一言不發,大概早看出曼林怕了他吧。
有人想靠近時,曼林都是如此驚慌失措,可是在她口裏,卻不斷地說著:“我一定要嫁出去的,希望可以在二十四歲左右談戀愛,談上兩三年,然後結婚,這樣就完美了。可是,我也長得不差啊,也不笨啊,怎麽就沒有男友呢?”
“沒有不是正好?”
另外兩人就反複說這一句。於是大家談論起經濟問題來了。
“不是男女比例失衡了呢,上次在家裏聽我爸爸那些豬朋狗友談話,一直在說女子怎麽就嫁不出去了,還說女的比男的多出了多少,到處是女孩的身影,所以要找個好人嫁是很難的。聽得我腦袋都快變成木頭枯掉了。”
“你別說,真的有老師嫁不出去的。我們學校很多女老師三十多歲了還是單身呢。到底是男多還是女多啊?”
“那不是很好嗎?嫁不出去多好,又不是自己想要這樣,又不用家庭負擔了。減輕了國家負擔,不知道別人有多高興呢。人太多了真可怕。”
“去,你還是自己單身去吧。”
“那你趕快嫁啊。”
“我媽也這樣說呢。你知道我的標準。”
“哦,對啊,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你就慢慢等著吧。天荒地老,總有一天會等到。”
這話聽起來不祥,文珠聽了不高興,臉色也不怎麽好看了。
這雖然不是一個聰明的女孩,但是看起來很安靜從容,還是有一些男生喜歡。可她輕鬆地拒絕了幾個人,全是因為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同樣的習慣,一旦時日久了恐怕會有厭倦的。看來還是外界先給人設置共鳴點才好過此一生,難道人真的這麽無能嗎?
在昭音的朋友裏,她是成績最不好的一個女孩,但也是唯一一個有人明白地追求的女生。那時大家都很好奇,總對此認真地加以取笑,而她並沒有顯出激動或不安來,依然一副穩靜的模樣,走路慢吞吞,說話有條有理地平常,這是昭音所最不喜歡的。
中學時,昭音在窗口處看書時,有人從麵前遞過一張紙條,那是給文珠的一些話。昭音一把搶過來,看得哈哈大笑,開心之極。文珠微垂著頭,說:“看吧看吧,沒什麽的。”反正她也不在意。
昭音便問她:“這是誰呀?”
她低聲說:“就是那個人呀。”
昭音驚奇地翻來翻去看,按他的寫法,這是一個慢慢發生,直到發現文珠正是適合他的人的經曆,昭音看了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是誰。
“你當然不知道,”文珠說,“像你這種人,認識的人除了有名人物,還有誰呢?”可她並非不高興。
上了高中之後,昭音偶然就會發現這種趣事,並且毫無例外地加以開心的取笑。那些女孩子大概並沒有動心,所以也跟著她笑。
文珠認識的那個男生非常平凡,但是很用功,自那時到大學之後的兩年,他一直都在堅持,而文珠卻常說:“不可能的。”
即使是不可能,也會對他的事情有所了解,知道他的來去吧。那個男生不信宗教,終於也沒有為了誰去改變這一點。
“不過還是有很多的,到處可以碰到,你不用擔心啦。以後也會越來越多的。”昭音趕緊說。
文珠笑說:“以後關我什麽事,還以後呢。”
“以後世界太平總是好事吧。”
誰說世界太平就是好事呢,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含義吧。
“我們上次還去顧老師那裏。”
“他怎麽樣了?”
“他還是那樣啊。你這個人,自從中學畢業之後,一次也沒有去看過他。”
“那又怎樣?他不認識我。”
“他不認識你才怪呢。下次我們去的時候,一定要叫上你。”
“不去。”昭音立刻說。
“為什麽不去呢?你可是他的得意門生啊,沒有你去,他覺得暗淡無光呢。”
昭音笑起來:“才怪呢。”
從大學裏迴來的第一個假期,大群的同學都會去拜訪一下老師。昭音有時就在他們旁邊,聽到大家商量要去顧老師家,立刻便說:“我不去。”
“為什麽不去呢?”大家驚訝極了。
“太羞愧了,不好意思見他。”昭音有時這樣解釋一句,有時幹脆就不迴答。
於是她離開的時候,覺得那些跟她沒機會說話的男生,似乎覺得她越來越怪異了,也許他們漸漸發覺,昭音是如此不近人情,這並非什麽清高或不俗,而是一種保守和退縮。
可是誰知道呢?昭音說的是實話,她正是因為太羞愧了,所以至今不去所有喜歡的老師家。也許他們當時的心血都是白費了,每想起這個,昭音就覺得更無言以對。她總想要以一種新的麵目去麵對他們,而不是如此的落魄,可多年過去,什麽都沒改變,如今她倒是真的無情起來了,不再想要做什麽補償了。
到達大學的第一學期,昭音便開始寫一封以後一想起就覺得後悔的信,那是寫給顧老師的胡言亂語。
您好!我是王昭音,你還沒有忘記我的名字吧?大家都覺得我到這個學校來很吃虧,我自己卻麻木沒有感覺。人生還什麽都看不清,怎麽知道好與壞呢?這裏天藍樹綠,走出去一眼看見了,似乎覺得自己正在瓦爾登湖畔。天上此刻沒有鳥,因為我不喜歡鳥。心裏怎麽想,往往就會看到相同的景象,這讓我不停地暗示自己:老天是多麽寬容。至於那不想看到的東西,我自然是沒有看到,也不知道它的存在——難道人活著連這點能耐都沒有嗎?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麽人們說“事與願違”,說“偏偏”,為什麽世上會有這樣的詞,這樣的字?每一聽到這類言辭,我就覺得不堪忍受,覺得世界故意這樣糟蹋自己,是暗示著對人不客氣,表
是一些陽光明媚的上午,是有這樣的時候啊。昭音走向水泥場,本來是不經意地獨自尋思,卻在一個時刻醒了過來,明白自己又在無謂地亂想了。
於是她抬頭看看四周。場上鋪滿甘蔗和豆枝,東西都雜亂幹枯,被陽光曬得疲累陰沉。昭音並不在意,便越過它們走去,心想那來往的人、住在這裏的人卻不得不在水泥場這裏享受,沒有別的地方更寬廣了,那麽就不會覺得對此不能忍受。他們若不是站在門前,坐到單車或石頭上,大概就要閑站在這水泥場的邊緣,不時地說話。
不過這是上午,沒有閑人。巷道奇怪地清爽起來,如果在家,這時候適合出來享受清陰。沒有人而門戶開放,四麵通暢,風自由來去,這時候坐在門檻上,默想或發呆,不會覺得丟失了什麽,因為畢竟沒有人,也就沒有被錯過的情境。
昭音想了想,覺得好笑。
她想走到姑姑家裏去,可是姑姑應該不在,可能到廠裏縫衣服去了。昭音便走到她家的牆外,猜測了一會,還是覺得不在的可能性很大,便以為她真的不在了。於是她往迴走。
媽媽叫昭音去找姑姑,讓她下午過來幫忙做一下拜神的東西。昭音正在自己的白日夢裏,一丁點事情就仿佛要把她從那幻想裏拉出一樣,讓她極度著惱,於是她不耐煩地說:“她肯定沒空,不在家。”
媽媽便說:“你沒去怎麽知道不在?”
於是昭音裝作向外走,但是既然向外走了,就不如繼續走,於是莫名其妙地就居然走到這裏來了。
但是她“果然”不在。昭音獨自笑了一聲,慢慢往迴走了。
在路旁一個有陰影的地方,昭音看到了爺爺。看到他,突然心情就有些低沉了,腦袋也清醒過來。
爺爺正在跟人說話,臉上誠心誠意地笑著。這親切的微笑突然讓她覺得可以引人下淚。為什麽他過著昨天那樣的生活,還以為這麽自然呢?她又有些恨意了。
有馬達突突地駛過近前,爺爺看了看,讓過一點,接著又張開口說話。他神情認真,用熟悉的口吻正在不停地說什麽。
車子過去了。昭音走到一個角落裏,爺爺看向了另一麵,並不知道有家裏的人在附近。
他一身都是老人的裝束,穿著鬆鬆的上衣。看來他也了解人生的真相,好像幾十年前就已曉得一樣:老了就要穿鬆軟的衣物,免得脫衣困難。
這真相讓昭音多麽氣憤啊,已經忘掉這感覺好久了,今天卻又讓她碰到。
昭音看著這些細節。她早就要走了,依舊從這熱烈的陽光中熱烈生動地走去,行動個不停。她想象自己繞過人、左右避開單車一步不停地走的情形,就是這個時刻,仿佛也有這種衝動。但是卻沒有走。
她又想讓爺爺先走,自己就像在他的小黑屋裏麵對著一幅成熟的畫,一幅平凡的壽星畫一樣,在時間的後麵看著他,讓他先走迴頭路,然後自己就可以不受察覺地跟著一個人了。
這時候她覺得,老人的時間是那麽長。他在這裏站著,就連這整個周圍也都更加安靜而簡單起來,似乎一直會如此。
可是過了好久,他還在那裏笑!昭音生氣了。這人生有什麽好笑的?她生起氣來又不甘心了:難道他會真的如此永無了期地呆下去嗎?
又過了一陣子,那群老人終於移動了。昭音心裏一鬆,明白爺爺終於要迴去了,不禁高興起來。他一走動,一定會一直順著家的軌道走去,不停地走去,即使路中有什麽阻住了他,他也會拐過去一直走迴的。這讓昭音覺得多麽舒服啊。
他不會像自己兒子一樣,在某一處見到了他,就要驚訝他何以到了那個地點,他到底想幹什麽,是偷懶,還是要賭博,還是要做什麽更加不好的事情?看到他在一個地方,明白他總有目的,但還是懷疑:他真的有目的嗎?也許根本就沒有呢。看到他在,一個無可奈何的疑問是他何時才會到家;看到他是在往迴走,臉是朝著迴轉的方向,但總覺得,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在家中見到他;不知在哪一個點上,又會見到他停留的茫然樣子。
昭音想到爸爸,就隻是想到他在離家三百米的路旁停著,扭過腦袋,臉上都是皺紋了,有時候在路上看到女兒就溫和地笑著說話。沒有看到她,他大概就沒有笑。也許見到了熟悉的人,他也應付地笑一下,因為要說話總得笑。
昭音氣憤地想著,於是沒有心思避開別人了。這樣一來,爺爺便看見了她,高興地露出笑容,走到她麵前停下。
他這次很高興是有原因的。爺爺開口就說:“我正想過去跟你媽說一下,覺得頭有點暈,想喝點番薯湯,我上午在你堂弟那裏拿了兩個番薯,想迴去煮。你就跟你媽媽說,我不用過去吃飯了。”
聽到昭音答應了,爺爺又說:“你跟我去喝點番薯湯解暑好了。”
昭音連忙說:“不要。”
已經快十一點半了。所有人都清醒著,人煙沒有另外的時刻更加喧鬧了。昭音看著四周,沒有急著走,心裏想著:他們在什麽地方呢?明明知道人是那麽多,明明知道都在熱烈地做事,卻還是覺得類似於空寂,好像沒有人來一樣,然後又要為此奇怪。
他們都在屋裏呢。話語也在屋裏,從場上走過的人也在走向家中。昭音卻不急著迴去,想要把一貫的心思扭轉一下,於是仔細地想著。
他們在家裏說笑走動,像慣常說話一樣,總是要笑。在這裏,昭音總覺得大家說話的時候都在笑,仿佛要表明自己的善意,除非是說嚴重或生氣的事。這一點在近中午的這個時候也讓人懷疑:難道他們是因為想到有飯菜吃了,所以眉開眼笑嗎?既然想到了,那這種心思肯定是有的。
所以在外麵就看不到他們的人影了。可是昭音總覺得裏麵的東西還更為密實,明明知道他們是快要吃飯了,所以擠在家中了,但還是要覺得奇怪可疑:真的是這樣嗎?總有一點空間讓人的心有所作用的。
昭音讓臉龐曬了一下陽光。她心裏有了一個想法,於是暗裏點頭,以為這奇怪是起源於環境:這裏沒有人影卻不安靜,不像早上的清靜,也不像傍晚的昏沉,也不是天氣的陰沉,隻是沒有人,卻還有人的諸多氣息。
他們忙著要吃飯了,隻記得這件事,昭音卻覺得即使他們吃了飯,也沒什麽用處;即使他們不轉身看向門口,也有眼睛是對著這裏的,這一個寬廣的水泥場原本跟人是很密切的,他們必不能消除其間的關係。
這樣她就安心了,迅速往家裏走去,路上還微笑了。
在村裏上學路的旁邊進去一百米,以前有一個很幽靜的房子。昭音曾經受一個不太熟悉的同學邀請,跟她進過裏麵去。
第一次在那裏坐時是一個上午,門前掃得很幹淨,昭音便在門邊水泥地坐下來,靠著門檻,覺得自己跟地麵連在一起了,好像是地麵自動延伸出來會動的東西一樣。
同學自己坐在門裏邊,也靠在門檻上。昭音不知怎麽抓到了一本書,於是開始看。以後這房子就跟一個又是謀殺又是裝鬼的故事連在一起了,可是少年的心那麽奇怪,隻覺得怪異,並沒有不悅的感覺,而房子依然保持著溫和安靜,一直讓昭音感覺到坐在門前水泥地的情形。
門外有一株石榴,她家的石榴居然會開石榴花,昭音還以為雖說是石榴樹,但是石榴樹也不開石榴花的呢。她看著那鮮豔的紅花,覺得很喜歡。那個同學的麵貌已經不再記得,可是昭音依舊覺得這房子可以部分是自己的。
下午昭音經過那裏,依然看了看,似乎沒看到那房子,心裏奇怪它到哪個位置去了,但也沒多想便騎著車子走了。-
文珠看見她來到,便好像抹不掉般微笑著,要從地板上站起來了。可是昭音總有一個錯覺,似乎她依然光腳坐在地板上,隻仰起臉來對著自己。然後自己進去了,神秘地在她麵前坐下,這才從偷偷的微笑裏漏出一句話:“在幹什麽呢?”
文珠想在沙發上坐下,又改變了主意,靜笑著說:“我還是坐在地上好了,這裏才涼快,今年好熱。”
的確是很熱。南風在外麵吹送著,夏天的燥熱便使得人連內心也無法保護,要炎熱到心胸了。
看昭音笑,文珠便說:“你笑什麽,你也可以坐地上啊。怕什麽呢?”
昭音疑惑地笑了一會,也順從地在地上坐下,這才問:“四麵靜靜的?”
“我媽吃了中藥,在裏麵睡覺,我爸出去了。”
“這麽熱還出去嗎?外麵都是陽光。”
文珠說是,還繼續解釋,昭音卻不聽了。她隻想象著一個父親此刻正在外麵路上或者場子上走過,騎著單車,經過搭遮蓬、篷布長長地被風攪得空間都變大了的地方。地方是那麽寬廣,青色的篷布活靈活現,有人在深處說話,時不時地望了出來,見到人也明白沒有生意,於是他們並沒有出來招唿的意思。
這樣存在的人也不多。隻怕是讓人覺得熱烈而空蕩,心裏就會衝動又被安慰,仿佛能夠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這個承諾本身有些神妙,卻不知道這遠方到底是什麽。不會想到是花園,樹林。雖然沒有清晰的意象,但感覺裏卻有著青年的安然。要想得清楚些也未嚐不可,很遠的地方在很遠處看來並不辛苦,並不壞,也並不讓人沉浸,隻是讓人感覺到了,或許有時會感覺是三百年前的市街吧?
手裏握住的已經有這麽長的時間,再也不怕那裏麵彼時彼刻的無奈失望,有一顆心經過曆史的悲哀,現在身體裏卻是另一顆真實的,不能被過去、未來所傷害的心了。真實是永遠的真實,此時此刻在一個安靜的屋子裏和一個先前的同學無聊地說話,低聲怕吵醒她的媽媽——其實沒有她的媽媽也一樣,昭音和她也會這樣低聲說話。這也是一個無法改變的時光。
她的媽媽正在夏天睡去,不知道有沒有做起愚蠢的夢,可惜昭音覺得很難相信她們在做夢,她寧願相信她們在發愁地睡。
現在這個時候,很多人睡去了,爸爸要是在家,也會昏睡如死。三個小時後也叫他不醒,叫醒了也會生氣。今天他卻不在,幸好他一半時間都不在。
在熱鬧的鎮上,有一個冷淡的角落,是一些粗陋的房子,這樣的午後也像別處一樣陰暗。
屋裏放著幾張床,有人在睡覺;桌上一把茶壺,有很多杯子。十幾個人在那裏歇腳,喝幾塊錢一斤的茶葉泡出來的濃茶,累了就睡覺。不睡的人可以打牌。遇到打牌,人們大概就不是很困了。吆喝、得意地笑,懊喪、大聲咒罵……一時像瘋子,一時像流氓,一時又緘默無言地流露可憐。如果錢都輸光了,下午是不是就有些急了呢?或者是有些沮喪無神地在傍晚迴家。
堂弟也在那裏出現,有人把手搭到他肩上,說:“四缺一,快過來湊把手。”
“我不會打升級。”
“看一下不就會了。”
“不看,我困了。”
“這家夥!人小鬼大。”
但是堂弟已經躺到旁邊木床上了。很多時候,他都非常理智,不肯學打牌,怕被人纏上;有人請喝酒,便說已經戒了。迴到家來,周圍的嬸子卻一臉不屑地搖頭,似乎想說:“看你裝模做樣……”她覺得這個人會偷懶,太精明,並非良善之人,多少總會承繼他媽媽的一些品性。
可是,昭音向來喜歡他,有時她覺得堂弟的精明正好跟自己的愚鈍形成對照,正像以前,自己的成績剛好跟他的成績形成對照一樣。
每次迴來,昭音都過來看一看文珠,隻是一次而已,每迴都一樣。她也不明白這是為了什麽,大概人們還沒有相處得好好地就突然直接說:“我們以後不要聯係了。”這樣的處事習慣吧。
她們是相交多年的同學,說話不覺得艱難,如此而已。其他什麽都沒了。昭音覺得,這跟那有壁畫的大祠堂一樣,跟沒落的大院子一樣,當她這個人,一個年輕女子在那裏出現,仿佛所有人都不無高興,自己也姑且覺得是高興的。昭音就是這樣一直“也許高興”著吧。
文珠出來教書了。現在師範學校很熱門,雖然早已不是免費的,但教書還是農村很多學生的出路。
兩人坐在對門口的地板上,地板很幹淨。屋子不大,昭音便覺得像坐在門邊一樣。
門外是下午,陽光就在肩側,行人騎車經過,弄出聲響,聽起來一切毫無阻礙。雖然聽到了車鈴聲,聽到了一個騎車人喉嚨裏咳嗽一聲過去,昭音也覺得是安靜的,甚至是岑寂的。她便看著門外。
文珠拿手在她麵前一招,似乎有些怯弱,問:“你看什麽呢?是不是很無聊啊?”說著笑了。
“沒有,感覺很好啊。坐在這裏可以看風日,門邊居然有一株香蕉樹呢。”
“那是我爸種的。長了兩年了才長到這麽高,比我還矮,所以你全都看到了。”
昭音心裏高興了,覺得一人高的蕉樹長得正是時候,大約也是最好的。隻有這樣的樹才不會讓人想到幼小,懷疑它長不大了,可能會在這個地點死掉;也不會讓人想到它的果實,一下子意識到肚子,再也不會有好感了。
昭音不再看這株寶貴的樹,卻跟文珠說:“坐在這裏,你知道是什麽感覺嗎?”
文珠笑著說:“怎麽知道你想什麽呢?很明亮,不像樣?還是什麽?”
昭音說:“你不記得小的時候了?在這裏一坐下,我就懷疑自己又是一個肚皮裸著的嬰孩,被媽媽抱著放到檻邊,然後她自己放心地走了,隻係著一片布的嬰孩果然隻能用小手摸一摸門檻,顫顫地摸了兩下後,依舊坐在地上,連摔都不會摔倒呢。我現在又想到那個時候了。”
“胡扯。那時候那麽小你還記得?你要是記得嬰孩的事,你媽不被你嚇破膽了才怪呢。”
“對啊,肯定記得她欠我很多。現在的孩子就不記得幼小的時候了,因為他們太大了。長得那麽高大,剛好打架打球。”
“現在不收學費了,他們可以盡情玩了。我們學校有一個聚眾鬧事的傳統,現在學生都更有活力了。我們有個同事說‘現在學生是帶刀來讀書了,要想想我們老師是不是該帶槍來上課了。’笑死了。那些人都不是好對付的,父母也拿他們沒辦法。”
“該幹什麽還是盡早去做好了。既然無心讀書,不如去賺錢。”昭音說著,內心卻暗想,難道自己是這樣想的!
“說不定最後還是得放棄學業的。長得高高大大的,然後考一點點分數,看起來很可憐。以前我們偷看別人的分數,看到分數還沒有座號數字大,就以為是特大的笑話,笑個不停。所以還是前麵一半號數好。
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些男生留級留了好幾次,我真想不通,為什麽會有老師狠得下心來判誰留級呢?有一個男生長得很高大了,比老師還高,被安置在最後,老師發試卷的時候,我看見他高高大大的身影從後麵走到前麵,接過卷子往迴走,迅速地看了成績,每次都是一副‘壞事了’的不解又要承受的樣子,我看見他的臉從我上麵過去,還是在盯著卷麵看,好像大人看東西一樣,心裏就覺得很難受。我知道他隻考了十幾、二十幾或者三十分,看到了該是多麽大的打擊啊。我就想著有什麽來消除這一次考試,讓大家都不必分清大小多少該有多好。那時我總是考第一名,我看起來那麽矮小,其實沒必要拿那麽高的分數,而他那麽大,卻要比我少了好幾十分,我覺得自己很慚愧。所以總記得他長滿痘痘的臉。至今還挺清楚。可是這麽可憐,最終還是得輟學去打工了。”
文珠說:“你犯傻了,那些人才不可憐呢,不過是眯一下眼,被自己的無能嚇了一跳而已。要是在意也不會考那麽差了。”“事情很難說。誰知道是怎樣?”
“你教書教久了就知道應該這樣看。”
“對啊。我現在就是這樣看的了。”昭音嘲笑地說。
“你這個人本來就是不通情理的嘛,誰都知道。”
“你在家呆了這麽多天才鑽出來,看了我一次又要鑽迴去了吧?”
昭音伸腰說:“是啊。然後就從地道溜走了。不這樣難道要怎麽樣……”說著歎了口氣。
“秋天的老鼠……這樣不行,找找別的同學聊天好了。”
“找什麽找呢,沒興趣。”
文珠笑說:“要不找個人嫁掉也可以。”
“可惜沒人要。我不是不通情理嗎,這可是誰都知道的。何況現在這個問題很嚴重。以前我們宿舍那個很好看的女生改變了主意,不當尼姑了,說要嫁人了。本來她自小的誌願就是當老師,到了我們學校裏還在窺探著有什麽機會,可是再後來就說‘我不能去當教師了,我要是當了教師肯定嫁不出去了。’看她裝出那個天真樣子真是笑死人了。”
曼林有時這樣認真地說,倒令人驚奇。然而對她來說,其實是自然而然的。那令人費解的是她居然沒有男友。
有一段時間,她在學校報亭賣報紙,硬要拉同學去陪她。昭音也去陪了她幾次,可是那幾次裏,被防備著的人並沒出現。
好奇怪的是,昭音總是沒機會見到他,所以沒辦法想象他的模樣。他並非曼林所說的那種直接問:“你可不可以被追?”的人,也不是暗戀而不敢說出的那一類。有一次,曼林交團員證的照片,把自己幼年時的黑白照交上去了。那照片簡直漂亮得令人驚訝,曼林說:“他大概是看到了那張照片,被吸引了,從那之後,才忽然這樣……”
他隻是把簽名改成自己的心聲,並且跑到曼林工作的報亭前,一句話也不說,卻一直在那裏裝作看書,守上老半天。曼林在那小小的亭子裏,隔著麵前鋪著雜誌的桌子,其實跟那低頭的人距離並不遠,又不能走開,於是尷尬極了。
他卻還準備一言不發,大概早看出曼林怕了他吧。
有人想靠近時,曼林都是如此驚慌失措,可是在她口裏,卻不斷地說著:“我一定要嫁出去的,希望可以在二十四歲左右談戀愛,談上兩三年,然後結婚,這樣就完美了。可是,我也長得不差啊,也不笨啊,怎麽就沒有男友呢?”
“沒有不是正好?”
另外兩人就反複說這一句。於是大家談論起經濟問題來了。
“不是男女比例失衡了呢,上次在家裏聽我爸爸那些豬朋狗友談話,一直在說女子怎麽就嫁不出去了,還說女的比男的多出了多少,到處是女孩的身影,所以要找個好人嫁是很難的。聽得我腦袋都快變成木頭枯掉了。”
“你別說,真的有老師嫁不出去的。我們學校很多女老師三十多歲了還是單身呢。到底是男多還是女多啊?”
“那不是很好嗎?嫁不出去多好,又不是自己想要這樣,又不用家庭負擔了。減輕了國家負擔,不知道別人有多高興呢。人太多了真可怕。”
“去,你還是自己單身去吧。”
“那你趕快嫁啊。”
“我媽也這樣說呢。你知道我的標準。”
“哦,對啊,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你就慢慢等著吧。天荒地老,總有一天會等到。”
這話聽起來不祥,文珠聽了不高興,臉色也不怎麽好看了。
這雖然不是一個聰明的女孩,但是看起來很安靜從容,還是有一些男生喜歡。可她輕鬆地拒絕了幾個人,全是因為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同樣的習慣,一旦時日久了恐怕會有厭倦的。看來還是外界先給人設置共鳴點才好過此一生,難道人真的這麽無能嗎?
在昭音的朋友裏,她是成績最不好的一個女孩,但也是唯一一個有人明白地追求的女生。那時大家都很好奇,總對此認真地加以取笑,而她並沒有顯出激動或不安來,依然一副穩靜的模樣,走路慢吞吞,說話有條有理地平常,這是昭音所最不喜歡的。
中學時,昭音在窗口處看書時,有人從麵前遞過一張紙條,那是給文珠的一些話。昭音一把搶過來,看得哈哈大笑,開心之極。文珠微垂著頭,說:“看吧看吧,沒什麽的。”反正她也不在意。
昭音便問她:“這是誰呀?”
她低聲說:“就是那個人呀。”
昭音驚奇地翻來翻去看,按他的寫法,這是一個慢慢發生,直到發現文珠正是適合他的人的經曆,昭音看了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是誰。
“你當然不知道,”文珠說,“像你這種人,認識的人除了有名人物,還有誰呢?”可她並非不高興。
上了高中之後,昭音偶然就會發現這種趣事,並且毫無例外地加以開心的取笑。那些女孩子大概並沒有動心,所以也跟著她笑。
文珠認識的那個男生非常平凡,但是很用功,自那時到大學之後的兩年,他一直都在堅持,而文珠卻常說:“不可能的。”
即使是不可能,也會對他的事情有所了解,知道他的來去吧。那個男生不信宗教,終於也沒有為了誰去改變這一點。
“不過還是有很多的,到處可以碰到,你不用擔心啦。以後也會越來越多的。”昭音趕緊說。
文珠笑說:“以後關我什麽事,還以後呢。”
“以後世界太平總是好事吧。”
誰說世界太平就是好事呢,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含義吧。
“我們上次還去顧老師那裏。”
“他怎麽樣了?”
“他還是那樣啊。你這個人,自從中學畢業之後,一次也沒有去看過他。”
“那又怎樣?他不認識我。”
“他不認識你才怪呢。下次我們去的時候,一定要叫上你。”
“不去。”昭音立刻說。
“為什麽不去呢?你可是他的得意門生啊,沒有你去,他覺得暗淡無光呢。”
昭音笑起來:“才怪呢。”
從大學裏迴來的第一個假期,大群的同學都會去拜訪一下老師。昭音有時就在他們旁邊,聽到大家商量要去顧老師家,立刻便說:“我不去。”
“為什麽不去呢?”大家驚訝極了。
“太羞愧了,不好意思見他。”昭音有時這樣解釋一句,有時幹脆就不迴答。
於是她離開的時候,覺得那些跟她沒機會說話的男生,似乎覺得她越來越怪異了,也許他們漸漸發覺,昭音是如此不近人情,這並非什麽清高或不俗,而是一種保守和退縮。
可是誰知道呢?昭音說的是實話,她正是因為太羞愧了,所以至今不去所有喜歡的老師家。也許他們當時的心血都是白費了,每想起這個,昭音就覺得更無言以對。她總想要以一種新的麵目去麵對他們,而不是如此的落魄,可多年過去,什麽都沒改變,如今她倒是真的無情起來了,不再想要做什麽補償了。
到達大學的第一學期,昭音便開始寫一封以後一想起就覺得後悔的信,那是寫給顧老師的胡言亂語。
您好!我是王昭音,你還沒有忘記我的名字吧?大家都覺得我到這個學校來很吃虧,我自己卻麻木沒有感覺。人生還什麽都看不清,怎麽知道好與壞呢?這裏天藍樹綠,走出去一眼看見了,似乎覺得自己正在瓦爾登湖畔。天上此刻沒有鳥,因為我不喜歡鳥。心裏怎麽想,往往就會看到相同的景象,這讓我不停地暗示自己:老天是多麽寬容。至於那不想看到的東西,我自然是沒有看到,也不知道它的存在——難道人活著連這點能耐都沒有嗎?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麽人們說“事與願違”,說“偏偏”,為什麽世上會有這樣的詞,這樣的字?每一聽到這類言辭,我就覺得不堪忍受,覺得世界故意這樣糟蹋自己,是暗示著對人不客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