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全家七口人終於離開了南京。原來打算趕在去東北第三批出發的前一天到達上海,沒想到,當火車走到鎮江時,遇上國民黨的飛機轟炸,火車在隧道內躲避了近二十個小時,這下可把我們給坑苦了。二姑媽和招聘團的人在上海北站找站長聯係,足足等了一天一夜,眼看第三批就要出發,真把人急死了。當我們的火車遲遲到達上海,進站時,站台對麵的火車馬上就要開了。二姑媽和二姑父看著我們下車,大毛、二毛、三毛、四毛,母親懷裏還抱著一個,唉呀!這麽多孩子。姑媽和姑父一人牽一個,一大群人趕快跑,繞過了站台,把我們都塞上了對麵火車的最後一節車廂。二姑媽和二姑父隻來得及說了聲到了東北就來信,父親把行李票往姑媽的手上一塞,托姑媽再辦轉運,火車就開動了。我們就這麽告別了二姑媽和二姑父,連上海和六奶家是什麽樣也沒來得及看上一眼,就離開了南方,踏上了北國人生之旅。

    在火車上坐穩之後,才迴味起剛才換車時的一幕。原來,我有個漂亮的二姑媽,穿一身解放裝,襯衣白領翻在外邊,短發上戴了個月芽形發卡,看起來很幹練的樣子。二姑父姓李,他戴的近視眼鏡比父親的度數還高,很像我小學時的楊老師。他們比南京的大姑媽和大姑父要年輕多啦。南京的大姑媽因為抽煙,臉色總是臘黃臘黃的,一個院裏住了好幾年,我從來也不敢靠近她。父親還是在北大念書時見過二姑媽,那時她才十二歲。去年父親來上海奔喪,見她已經有了個三歲的女兒,這次我們沒能見到。後來,我來上海時,見到大表妹已經上了高中,她下麵又添了兩個小表妹。母親也是第一次和二姑媽見麵,沒想到竟是最後一麵了,都沒來得及說上話。

    陽春三月,大地複蘇。在火車上,全家七口人除隨身衣服外,一共兩個大包袱,裏邊主要是隨身用品和二妹的尿布之類。在南京下關車站托運的行李,有全家幾年來鋪蓋的棉絮,暫時不穿的舊衣服,日用的鍋碗瓢盆,孩子玩的玩具和舍不得丟棄的破爛,還有父親的書報資料,家裏的像片和來往信件等等。雖然沒啥值錢的東西,也都是一大家人過日子不可少的。可是這些行李都沒有跟上來,據說在鎮江遭轟炸時散失。姑媽天天去車站打聽,以便盡快轉運。快一個月了,終於找到這些行李。姑媽打開一看,已經遭水浸泡長黴了,味道刺鼻難聞,沒辦法再用了。隻好檢出一些像片曬幹保管,其它全都扔到垃圾箱了。1960年我去上海時,姑媽把那些舊像片還給了我。

    次日天亮以後,火車行駛到山東地界,車窗外是滿目黃土荒原,和南方綠油油的水鄉,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晚上車到了天津,要換第二天去東北的車,我們就在站前廣場坐了一夜,天氣很冷,我們把衣服全穿上還是冷。聽說東北更冷,母親真害怕再往前走了。母親對去東北一直是很消極的,於是就哀求父親還是迴北平吧。父親對北平不感興趣,隻推說沒有可投靠的人了。我聽了就插問母親,不是還有個姨媽在嗎。母親這時才告訴我,她哪裏是姨媽,她是媽媽的同學呀。我這才知道,外婆隻有母親一個女兒。父母就不再往下說了。

    果然,我們一出山海關,就看見了雪白的大地,火車越走就越覺得凍腳。到沈陽下車後,有人接我們到北陵接待站住下,全家人都凍病了,接待站的同誌看著我們可憐,找領導匯報,借了一些棉衣和軍用毛毯,後來也不要我們還了。

    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把父親分配到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教育廳又分配父親到長春市女中。於是我們全家就經過吉林來到長春,結束了這次要命的旅行。

    女中的老師有不少是新來的,都住在合江路十七號(後來改為浙江路十五號),我家安排在二樓最西邊。這棟二層小樓原來是偽滿一家小醫院留下的舊房子,木樓梯木地板,腳踩上去就嘎吱嘎吱響個不停。後院的鍋爐已鏽蝕多年,所以屋裏有暖氣片也是涼的,又冰手又占地方。用水要到樓下門廳去打,那裏有個自來水龍頭,周圍凍滿了冰,家家都要準備個水缸。每家都分給南北兩間,中間隔著一條走廊。我家七口人分給了靠西山牆的兩間。隔壁兩間是孫老師家,老兩口和一個女兒。每家都在北屋生了個煤爐,爐筒子穿過走廊,再從南屋的窗戶穿出去。我家走廊盡頭原來有個儲藏櫃,櫃子的上邊和天棚通著,天棚上麵還有個百頁氣窗,西北風夾著雪花一直往裏貫。屋子裏的山牆上全是霜,南、北、西共四扇窗戶,窗玻璃上也凍滿了厚厚的冰。晴天太陽出來一曬,玻璃上的冰就融化成水,流到了地板上。透過窗戶,可以看見外麵馬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大人孩子就在這冷宮裏又凍了兩個月,過了五一,天氣才逐漸轉暖。

    我家的行李都丟失了,一家人缺衣少被。學校像接待難民一樣,盡最大力量安置了我家。迴想起從南京來長春這一路上所遭的罪,再看看外麵的冰天雪地,現在,總算有了一個安穩的家,應該知足了。學校的總務科找來兩個長凳和一塊大門板,搭起了一個大板床,上麵鋪上一個大棉門簾子。又找來了一張單人學生課桌和一個小長方凳,桌麵和凳麵上滿是刻痕。桌麵還是斜的,吃飯時,桌上隻能放兩個菜碗,其它的碗隻能拿在手裏。煤爐和爐筒子是公家發的,又不知從哪裏搞來一些舊鍋碗瓢盆。那時還是供給製,母親用公家配給的布和棉花,再添一些舊料,做了一床半新的大棉被,這才是屋子裏最耀眼的東西。所有這些東西,一直用到母親病逝、三弟成家、父親亡故 ……。四十年後,在一次火災中化為灰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世春秋(第三版)最新修訂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元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元培並收藏家世春秋(第三版)最新修訂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