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平歲月 第三節 培文女中天橋棗林
家世春秋(第三版)最新修訂版 作者:周元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32年,父親在山東十中的一位北大同學,拉他到天津扶輪中學教書。因天津離北平近些,父親在天津一幹就是三年,生活也比較安定了。沒想到,因為鬧學潮,父親又被解聘了。
1933年,二嬸又生了大哥元璋,爺爺身體又不好,家裏缺少人手,於是盼望父親早日成家。這時,父親有一位同學的夫人,在北平崇德女中教書,給父親介紹了她的學生黃德華。1935年初,黃德華剛畢業,就和父親結婚了。
母親黃德華,1916年8月26日(陰曆七月廿八)出生於太原市的南肖牆。外公(姥爺)在西北軍當營長,1933年隨方振武部調古北口,把家安置在北京天橋。外婆(姥姥)是一位知識婦女,信佛教。母親沒有兄弟姐妹,有三個舅舅在太原,但也從無來往。母親比父親小九歲,結婚前,剛從北平崇德女中畢業。
1935年,北平爆發了“一二•;九”運動,就在12月9號那一天,陰曆十一月十四日,母親在棗林街家中生下了我。
父親雖無大男子主義,但不喜歡受人擺布,尤其厭煩那種頤指氣使的傲慢女人。母親雖非小鳥依人、溫柔賢淑那種類型,但是卻能夫唱婦隨、任勞任怨。所以父母在短短廿五年的婚姻生活裏,始終患難與共、形影相隨。他們雖也經常吵架,卻是一對真正的恩愛夫妻。
我的母親黃德華成了周家的長媳,二嬸就解放了。於是,二叔二嬸帶著大姐和剛兩歲的大哥離開北平迴了武漢。
父親婚後不久,聽說由六爺、七爺出資擔保,二叔二嬸在武漢辦了個培文女中,正缺少人手,要父親過去幫忙。父親就去了漢口,擔任了培文女中的教導主任。二叔當校長,二嬸當學監。二嬸很能幹,當年太奶沒有看錯她。拿現在來說,她就是個女強人,培文女中實際上就是她一手操辦起來的。父親在山東和天津的幾所名校幹了五年,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的經驗。所以,父親和二嬸,是針尖對麥芒,時常爭吵,誰也不服誰。二叔隻好夾在中間和稀泥。
1936年,喬光鑒等幾位北大同學也從北平來到武漢,即充實了培文女中的師資力量,而且也活躍了抗日宣傳各項文體活動。(1936年2月,在北師大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喬光鑒參加“民先”總部工作。不久,“民先”總部搬遷武漢。喬光鑒就在武漢培文女子中學任教,積極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可是不久,不知道什麽原因,培文女中被當局查封了,六爺七爺的擔保金也全都賠了進去。為了此事,南京的七奶直埋怨七爺,還和七爺大吵大鬧過。為了打官司,父親留在武漢,又到漢口市立一中教了一年書。
七七事變前,我剛有點記事。奶奶已去世多年,家裏有個田媽。田媽是父母這樣叫她,我應該叫她田奶奶。病中的爺爺怕鬧,隻讓田媽一人伺候他,母親就自己帶著我。所以,我小時候很怕到爺爺跟前去,對田媽也就不那麽親熱。是否叫過她田奶奶,我已毫無印象了。
那時,父親在外地,母親常帶我迴天橋的外婆家。那時,天橋是最好玩的去處。每次去,母親總是帶著我從西單乘電車,一直坐到天橋。北平、天津的電車和東北的不同,響著“叮、噹、叮、噹”的鈴聲,很好聽。那時,北平的電車有四條線路,我小時常坐的是從西直門到天橋的1路。母親一說:咱們坐“叮噹”車去看外婆,我就高興得直蹦高。
一上車,我就站在電車的長椅子上,向外麵張望。當電車經過前門時,因軌道改變間距,車廂就劇烈地晃動。於是我就老是把腦門和鼻子碰到窗玻璃上,好疼。但是卻總沒有記性,下次乘車經過前門時,還是把我碰得好疼。所以,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不忘。
父親放假從外地迴北平來,就來接我們迴棗林街,每次總要在天橋買一樣我喜歡的小玩具。父親抱著我坐在前一輛黃包車上,母親拿著包袱坐在後麵的車上跟著。我手裏拿著在天橋買的風車,迎麵的風吹得風車一邊轉一邊嗚嗚地響。。。。。。。
冬天,外婆總要包幾塊炭讓母親帶迴來,燒火盆取暖用。說這是舅爺從山西捎來的無煙焦炭,黑亮黑亮的,包過它的白手絹還是幹淨的。
外婆家有一位漂亮的阿姨,和母親情同姐妹,常來和外婆作伴。她和母親是要好的同學,我小時候還以為這位阿姨就是我的姨媽呢。有一次,我從她的身後跑過去向她背上撲,她正蹲在院子裏用一大盆開水燙洗衣服,我一下子就翻跌到盆裏,造成了嚴重的燙傷。至今,我的一條腿上還留著兩三塊傷疤。母親說,那是因為傷口愈合時發癢,兩腿不斷地搓動,使傷口愈合得慢,才留下了疤痕。往阿姨的身上撲的那一幕,我至今記憶猶新。
座落在北京西城牆根下的棗林街甲二號,是一套典型的大四合院,北邊是廣寧伯街,南邊是屯絹胡同,都在太平橋大街的西邊。從家裏出來,往東穿過太平橋大街,再走不遠,就到北洋政府的教育部,爺爺從1916年到1928年,來迴走了十二年。1994年,棗林街的老房子開始拆遷。現在,這裏已經變成大廈林立的金融區了。
當年,我們住在前院,後院雜草叢生。平時我不敢去後院,那裏給我的印象總是冷冷清清的。在我的記憶裏,大門前麵有兩個石頭獅子。前院裏,有兩棵大棗樹,秋天樹上結滿了大棗。鄰居家大點的孩子爬上樹,用竹杆揮打,我們小孩子就在樹下把落地的大棗揀到小籃子裏,高興得活蹦亂跳。
隻有過年的時候,家裏才顯出一些歡樂的氣氛。除夕夜,鄰居在院子裏放煙花和鞭炮,一個像罐頭盒子一樣的大花炮,能噴出好多好多的煙火,然後,滿天的彩星撒落下來,有的還帶著小降落傘,往下慢慢地飄呀飄呀,我們就跟著追呀追呀,追到前院,追到後院……。這是我第一次這麽近距離看煙火,在腦海裏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1933年,二嬸又生了大哥元璋,爺爺身體又不好,家裏缺少人手,於是盼望父親早日成家。這時,父親有一位同學的夫人,在北平崇德女中教書,給父親介紹了她的學生黃德華。1935年初,黃德華剛畢業,就和父親結婚了。
母親黃德華,1916年8月26日(陰曆七月廿八)出生於太原市的南肖牆。外公(姥爺)在西北軍當營長,1933年隨方振武部調古北口,把家安置在北京天橋。外婆(姥姥)是一位知識婦女,信佛教。母親沒有兄弟姐妹,有三個舅舅在太原,但也從無來往。母親比父親小九歲,結婚前,剛從北平崇德女中畢業。
1935年,北平爆發了“一二•;九”運動,就在12月9號那一天,陰曆十一月十四日,母親在棗林街家中生下了我。
父親雖無大男子主義,但不喜歡受人擺布,尤其厭煩那種頤指氣使的傲慢女人。母親雖非小鳥依人、溫柔賢淑那種類型,但是卻能夫唱婦隨、任勞任怨。所以父母在短短廿五年的婚姻生活裏,始終患難與共、形影相隨。他們雖也經常吵架,卻是一對真正的恩愛夫妻。
我的母親黃德華成了周家的長媳,二嬸就解放了。於是,二叔二嬸帶著大姐和剛兩歲的大哥離開北平迴了武漢。
父親婚後不久,聽說由六爺、七爺出資擔保,二叔二嬸在武漢辦了個培文女中,正缺少人手,要父親過去幫忙。父親就去了漢口,擔任了培文女中的教導主任。二叔當校長,二嬸當學監。二嬸很能幹,當年太奶沒有看錯她。拿現在來說,她就是個女強人,培文女中實際上就是她一手操辦起來的。父親在山東和天津的幾所名校幹了五年,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的經驗。所以,父親和二嬸,是針尖對麥芒,時常爭吵,誰也不服誰。二叔隻好夾在中間和稀泥。
1936年,喬光鑒等幾位北大同學也從北平來到武漢,即充實了培文女中的師資力量,而且也活躍了抗日宣傳各項文體活動。(1936年2月,在北師大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喬光鑒參加“民先”總部工作。不久,“民先”總部搬遷武漢。喬光鑒就在武漢培文女子中學任教,積極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可是不久,不知道什麽原因,培文女中被當局查封了,六爺七爺的擔保金也全都賠了進去。為了此事,南京的七奶直埋怨七爺,還和七爺大吵大鬧過。為了打官司,父親留在武漢,又到漢口市立一中教了一年書。
七七事變前,我剛有點記事。奶奶已去世多年,家裏有個田媽。田媽是父母這樣叫她,我應該叫她田奶奶。病中的爺爺怕鬧,隻讓田媽一人伺候他,母親就自己帶著我。所以,我小時候很怕到爺爺跟前去,對田媽也就不那麽親熱。是否叫過她田奶奶,我已毫無印象了。
那時,父親在外地,母親常帶我迴天橋的外婆家。那時,天橋是最好玩的去處。每次去,母親總是帶著我從西單乘電車,一直坐到天橋。北平、天津的電車和東北的不同,響著“叮、噹、叮、噹”的鈴聲,很好聽。那時,北平的電車有四條線路,我小時常坐的是從西直門到天橋的1路。母親一說:咱們坐“叮噹”車去看外婆,我就高興得直蹦高。
一上車,我就站在電車的長椅子上,向外麵張望。當電車經過前門時,因軌道改變間距,車廂就劇烈地晃動。於是我就老是把腦門和鼻子碰到窗玻璃上,好疼。但是卻總沒有記性,下次乘車經過前門時,還是把我碰得好疼。所以,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不忘。
父親放假從外地迴北平來,就來接我們迴棗林街,每次總要在天橋買一樣我喜歡的小玩具。父親抱著我坐在前一輛黃包車上,母親拿著包袱坐在後麵的車上跟著。我手裏拿著在天橋買的風車,迎麵的風吹得風車一邊轉一邊嗚嗚地響。。。。。。。
冬天,外婆總要包幾塊炭讓母親帶迴來,燒火盆取暖用。說這是舅爺從山西捎來的無煙焦炭,黑亮黑亮的,包過它的白手絹還是幹淨的。
外婆家有一位漂亮的阿姨,和母親情同姐妹,常來和外婆作伴。她和母親是要好的同學,我小時候還以為這位阿姨就是我的姨媽呢。有一次,我從她的身後跑過去向她背上撲,她正蹲在院子裏用一大盆開水燙洗衣服,我一下子就翻跌到盆裏,造成了嚴重的燙傷。至今,我的一條腿上還留著兩三塊傷疤。母親說,那是因為傷口愈合時發癢,兩腿不斷地搓動,使傷口愈合得慢,才留下了疤痕。往阿姨的身上撲的那一幕,我至今記憶猶新。
座落在北京西城牆根下的棗林街甲二號,是一套典型的大四合院,北邊是廣寧伯街,南邊是屯絹胡同,都在太平橋大街的西邊。從家裏出來,往東穿過太平橋大街,再走不遠,就到北洋政府的教育部,爺爺從1916年到1928年,來迴走了十二年。1994年,棗林街的老房子開始拆遷。現在,這裏已經變成大廈林立的金融區了。
當年,我們住在前院,後院雜草叢生。平時我不敢去後院,那裏給我的印象總是冷冷清清的。在我的記憶裏,大門前麵有兩個石頭獅子。前院裏,有兩棵大棗樹,秋天樹上結滿了大棗。鄰居家大點的孩子爬上樹,用竹杆揮打,我們小孩子就在樹下把落地的大棗揀到小籃子裏,高興得活蹦亂跳。
隻有過年的時候,家裏才顯出一些歡樂的氣氛。除夕夜,鄰居在院子裏放煙花和鞭炮,一個像罐頭盒子一樣的大花炮,能噴出好多好多的煙火,然後,滿天的彩星撒落下來,有的還帶著小降落傘,往下慢慢地飄呀飄呀,我們就跟著追呀追呀,追到前院,追到後院……。這是我第一次這麽近距離看煙火,在腦海裏留下了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