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之 演 變------117

    曹操多子,有夫人兩名,妾13個,一共有26個兒子。曹丕代漢稱帝後,對諸兄弟很是不放心,三弟曹彰過去攻城掠地很受重用。曹丕稱帝後,曹彰雖然交出了兵權,曹丕還是不放心,對他極為防範,最後還是毒死了他。

    四弟曹植很有文才(他與父親曹操、兄曹丕,以及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學的最大代表),才思敏捷,生活簡撲,且能文能武,胸有大誌,曹丕同樣不放心,要殺他。

    曹丕的母親卞太後為曹植求情,請曹丕不要兄弟相殘。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內必需作詩一首,曹植百感交集,悲從心來,他呤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聽後有所愧意,遂罷。

    220年,曹操病故後,曹丕在該年的十月,逼獻帝劉協讓位(34歲),建立魏王朝後,於226年,病故終年40歲,在位僅5年多。

    是年,曹丕之子,太子曹叡(205年~239年)繼位,是為明帝。曹叡少時仁慈,一次與父遊獵,曹丕射死了母鹿,小鹿奔跑至曹叡方向。曹丕向曹叡大叫:“快射死它!”曹叡不忍,大哭道:“陛下已射死母鹿,我不忍心再將小鹿殺死。”曹丕惻然心動,感慨的說:“我兒真是仁慈之主啊!”

    然而,就是這個仁慈的曹叡登位後不久,大肆建造陵墓、宮殿。工程未完,他親自查問,然而,他不等官員迴答完畢,便將人砍死。

    他隨意乘車遊行,見到美女,立即拉上車,帶入宮中,皇後有怨言,立即被賜死。以至宮中美女有數千人之多,造成後宮的開銷等同於軍費。

    因荒淫無度,三十多歲的他,卻已骨瘦如柴,疾病纏身,於239年,一命嗚唿。死前急召司馬懿、曹爽托孤,立曹芳(232年~274年)為太子,並即帝位。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今河南禹縣人,出生高級士族,曹操死後他是魏國唯一的謀略家。

    他起初輕視曹操,不願出來做曹的官員,稱自己得了風癱病,拒絕應詔。曹派刺客去察驗,司硬是堅臥不動。後來不得不出來做官(因曹真的要殺他)。

    明帝曹叡在位期間,司馬懿於234年,率大軍在五丈原(陝西郿縣西)對抗諸葛亮的征伐(該年,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使得司馬懿成為魏國最有威望的大臣。

    曹芳當時年幼僅8歲,曹叡托孤於司馬懿與曹爽。曹爽狂傲,從不把司馬懿放在眼裏,且勢力日盛,可他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司馬懿采用了《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七“假癡不癲”之計謀”:稱病不再上朝,曹爽派心腹李勝前去探個究竟。

    李至後發現司病臥於榻,蓬頭病態、口齒不清。當李告之自己被任為荊州刺史時,司說:“並州是邊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務”,李糾正說:“是荊州,不是並州”司裝聽不明白。

    此時,兩侍女給其服藥,司故意吞服困難,造成湯藥從口中溢出。此時,司有氣無力的請李轉告大將軍說:“我已命在旦夕,務請大將軍多多照顧我的孩子。”

    李勝告之曹爽,曹爽說:“我已無擔心之事”。249年春,曹爽護天子曹芳去濟南祭祖。司馬懿得知後,立即帶兵占了曹爽的兵營,進宮威逼太後,曆數曹爽之罪狀,曹爽迴都即被捕,屠三族。自此曹魏政權為司馬懿控製。

    司馬懿與諸葛亮乃我國古代著名的人物也,司馬懿城府如此之深,如此的老謀深算,諸葛亮的空城之計,竟然嚇退了他,使他率大軍無功而返。即使有埋伏,他也該在城下用弓箭手射殺諸葛亮方是,如果這樣曆史就該重寫和縮短了。然而,在數千年的曆史中,令人遺憾的事太多、太多。

    不過曆史的長河從不會停息,也絕不會因某一個人而發生突變。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曆史中的個人和事件的話:個人的思想意識與行為,以及某些事件,隻能對曆史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延誤與推動的作用,但決不能改變曆史!曆史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隻是帝王將相的事,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人類曆史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就是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則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原因也就在這裏(寫到這裏時,筆者因靈感突至,細想而又釋然,故有此言)。

    251年,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輔政,繼續總攬一切。254年,曹芳已23歲,司馬師捏造了曹芳荒淫無度的罪名,廢其皇位,立14歲的曹髦(241年~260年)為帝。

    司馬師死後,其弟司馬昭總攬一切,且狂妄之極,一切皆由自己說了算。260年,20歲的曹髦對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的篡位之心,路人皆知,望你們協助我除掉他。”王經、王業急忙向司馬昭告密,司馬昭得知後,殺曹髦,立曹奐(245年~302年)為帝,封自己為晉王。

    265年,司馬昭中風病故,其子司馬炎繼續為晉王。同年,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為晉(晉武帝),魏國遂亡。

    魏 滅 蜀 漢------118

    劉備於221年,稱帝後,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親率八萬大軍攻吳(出征前張飛被部下殺害)。222年1月,在夷陵猇(xiao)亭(今湖北宜都縣北)與吳軍對峙。

    東吳大將陸遜,堅不出戰,雙方相持達半年之久。在蜀軍鬆懈之時,陸遜采用了火攻的方法,火燒了劉備數十座大營,打得劉備大敗而逃(這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又一戰 一一“夷陵大戰”,足智多謀、風流儒雅的陸遜,以少勝多,用火燒連營的方法,大敗劉備)。劉備敗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節),一病不起。

    後來劉備病情加重,遂急召諸葛亮至白帝城托孤、交付後事。劉備真誠的對諸葛亮說:“太子(劉禪,小名阿鬥)如能輔佐,就請宰相輔佐他,如不能輔佐,就請宰相做一國之主。”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逝,享年63歲。

    劉禪(207年~271年):17歲繼位,然而這位後主卻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王(後人素有:“扶不起的阿鬥之說”)。而諸葛亮偏偏對這位後主忠心耿耿,經過五年的精心準備,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了一道千古流傳的《出師表》,主張:“…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三軍,北定中原…”,並望“後主近賢臣、遠小人。”

    同時,他還發明了:“八卦陣、諸葛行鍋、諸葛銅鼓、孔明燈、能同時發射十箭的連弩、木牛(一種沒有前輪的小車)、流馬(一種小巧的獨輪車)”,從228年,春開始,在228年冬、229年、231年、至234年,共五次伐魏。

    然而,收效並不大。228年春,的第一次伐魏,錯用了善於談論兵法的([言過其實])馬謖(su),痛失街亭,打了個大敗戰。228年冬,因糧盡而退兵。僅229年,取得了武都、平陰兩郡。231年,擊敗司馬懿仍因糧盡而退兵。

    234年,率大軍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固守,堅不出戰,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派人送了一套婦人衣服給司馬懿,侮辱其如同夫人一樣沒有血性。司馬懿城府極深,毫不介意,還關切的詢問了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來人說:“諸葛亮吃得很少,睡得也很晚,很忙”。蜀國的使者走後,司馬懿大笑說:“諸葛亮連士兵受鞭韃,都要親自數,執行了多少下,他離死不遠了!”

    果然,不久,諸葛亮辛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的軍中。究其諸葛亮的一生,我們從劉備三顧茅廬的隆中對開始,到聯吳抗曹的赤壁大戰、創建鞏固蜀漢政權、七擒孟獲、以及北伐中原等可以說威武雄壯,千古流傳,且正如他自己所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253年,開始,蜀國的主將薑維又開始了每年的伐魏,均未能有所收獲。

    到了263年,司馬懿的次之司馬昭,率十萬大軍分三路攻蜀,直至兵臨成都城下,劉禪自綁投降。

    司馬昭從實現統一的大局出發,沒有殺劉禪將其帶迴了洛陽,封為安樂縣公,食邑萬戶。劉禪作為亡國之君,受辱於敵國,卻怡然自得,“樂不思蜀”。

    一次宴會,司馬昭見劉禪嬉笑自如,故意令人彈奏蜀國的伎樂,並問劉禪:“你想念蜀地嗎?”劉禪迴答:“這裏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

    劉禪的大臣郤(xi)正,向劉禪低聲說道:“如果晉公下次再提,陛下一定要說,先人都在蜀地,希望有朝一日能迴去祭奠。”恰巧,司馬昭又一次問他是否想念故土,劉禪以悲傷狀用郤正的話作答,司馬昭說:“這話不像你說的,倒像郤正說的。” 劉禪卻驚訝的說:“你怎麽知道的”。後,司馬昭感歎的說:“諸葛亮輔佐這樣的主子,國家豈能不亡。”自此便有了“扶不起的阿鬥”之說。271年,亡國之君劉禪死於洛陽,終年65歲。

    成都是蜀漢的都城,現在在成都有劉備的廟與陵墓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劉備的“漢昭烈廟”(劉備諡號)廟的大門旁還掛有忠武侯諸葛亮的牌子。在廟中前殿是劉備的供像,後殿則是諸葛亮的供像。

    在中國是紀念誰的廟、誰的祠,就供奉誰的像,向這樣的情況在中國是唯一的、不多見的,這是怎麽迴事呢?

    諸葛亮原先的廟,遠在離成都的千裏之外的勉縣。人們為了紀念他,蜀地的人們硬是把他建在了成都,緊鄰劉備廟的旁邊。

    唐朝皇室的李椿,見諸葛亮廟裏的香火很旺,而劉備廟則冷冷清清,於是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兩個廟合在了一起。

    後來又幾經波折,改來改去。也就是說,這是唐朝之後的政府與民間的不同意見之間的博弈,最後就成為了這樣。這說明了什麽?正如開國元勳陳毅元帥所說:“諸葛治蜀,留有遺愛。”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為什麽沒有後主劉禪的像呢?原先是有的,後來的人出於氣憤,將他的像給扒掉了。

    當司馬昭,率十萬大軍兵臨成都城下時,劉禪之子劉諶率全家自殺,而做父親的、身為一國之主的劉禪卻自綁投降,且“樂不思蜀”,說:“這裏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連司馬昭都感歎的說:“諸葛亮輔佐這樣的主子,國家豈能不亡。”蜀地的人毀其像,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晉 統 天 下------119

    孫權的早期,身先士卒,親自耕作、與眾其勞,頗有親民形象。他與群臣摯誠相處,從善如流、任人唯賢、恩威並用,使江東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然而到了晚年,其剛愎自用、猜忌群臣、任用奸佞(ning)、排斥忠良{ 如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逼死了文韜武略,出將入相,功高蓋世的侄婿陸遜(183年~245年)}、采取重徭暴政的政策,與前期相比判若兩人。

    252年,孫權病逝後(71歲,葬於南京東郊紫金山南麓的高嶺梅花山),幼子孫亮(243年~260年)僥幸繼位(10歲),257年,開始親政。

    孫亮極為聰明,一次一宦官為孫亮去倉庫取蔗糖,取迴的蔗糖中有幾粒老鼠屎。孫亮發現後,宦官說應當處理庫房的小吏,而小吏則說該宦官來倉庫索要過物品,沒給他,這是誣告。

    侍中刁玄建議送到刑部進行拷問,孫亮說不必。他親自到庫房去看了一下,見存蔗糖之器有蓋,且沒見到老鼠屎,為了慎重,孫亮叫人破開老鼠屎查看,破開後老鼠屎是幹的,僅外濕而已,此時宦官不得不服罪。

    孫亮親政後,孫琳仍然大權獨攬,且狂妄之極。258年9月,孫亮想除掉孫琳,消息洩露,孫琳入宮廢孫亮,立孫亮兄孫修(235年~264年)為帝。是年12月,孫修殺狂妄而大權獨攬的孫琳,滅其三族。

    孫修立誌要改變衰敗的東吳,他重視農桑、整頓吏治、四處巡視、查看民情,可惜264年,突發重病於30歲去逝。

    孫權之孫,孫皓(242年~283年)繼位。孫皓這位中國曆史上的兇殘暴君,繼位後不久(265年)就殺了建議自己繼位的宰相濮陽興與左將軍張布。後來(是年九月),又殺了同意他繼位的朱太後(孫修之妻)。同時他還殺了孫修的兩個大一點的兒子。

    張布的女兒是個美人,孫皓甚是寵愛,一次他故意問其:“你父親哪裏去了?”張女憤然答道:“被奸人害死了!”孫皓,勃然大怒,立即令人用大棍將其活活打死了。過了兩天,他想到張美人的美麗,就問人張布是否還有女兒,有人告訴他還有一個女兒,但已出嫁。他立即令人將其搶入宮中,拜為左夫人,晝夜寡歡。

    孫皓的愛妾甚多,他的一愛妾,經常派人到集市上公然搶奪百姓的財物,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一次(273年4月),被司中郎將陳聲,將搶奪財物的奴仆繩之以法了。愛妾向孫皓哭訴,不依不饒。孫皓遂借故,竟然,用燒紅的鋸子將陳聲的頭鋸了下來,並屍首二處{ 就此事而言(見“光武中興”節,洛陽令董宣,殺劉秀姐姐

    一一湖陽公主的家奴),孫皓與東漢的劉秀對此類事情的處理方法,盡有天壤之別!國豈不亡 }。

    為了取樂,他令宮女們帶上金製首飾摔跤,吳國國庫為此一空。他殺人如麻,後宮姬妃如不曲意逢迎,稍有不從馬上殺掉。他殺性一起,便剝皮、挖眼、截肢體後扔入引入宮中的河水中流走,真是亙古未有。

    此外他寵信奸臣,殘害忠良無數(在位17年,殺忠臣四十餘人),大興土木(建造昭明宮),使得國無寧日。我們說孫皓同中國曆史上商朝的紂王、隋朝的煬(yang)帝楊廣沒有兩樣,是十足的、荒淫的、暴虐的昏君一個。

    為了鞏固他的地位,276年,他自編自導的、將一快自己事先令人刻好的:唯有他孫皓才能一統天下的石碑挖出,以平臣民的不滿。

    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出兵20餘萬,分六路攻吳 { 兩路向揚州,三路向荊州,另有一路水軍,七十高齡的益州刺史王濬(jun)造有巨大的、有城牆、城樓的戰船,自蜀順江攻吳 }。前後不過三個月,吳不戰自潰,孫皓自綁投降,被押至洛陽,283年,病逝。

    這樣由司馬昭滅蜀,司馬炎滅魏,後又滅吳,三國分立的局麵由晉得到了暫短的統一。

    三 國 小 結------120

    人口:東漢末年,由於黃巾農民的大起義,與各路豪強的武裝鎮壓,以及相互之間的瘋狂大混戰,加之濫殺人口,造成了十不存一的、人口銳減的現象。曹操曾作《篙裏行》一首以描寫當時的景象“┅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三國的末期,人口由漢朝的五千多萬驟減至一千六百多萬(一說為767萬)。使經濟的發展處於停澀與倒退的狀態。

    數學:劉徽積生產勞動,實踐知識所著的《九章算術》奠定了我國數學的基礎。它是我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數學著作:全書分九章,包括方田、粟米、哀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等,是中國及數學史上的一部不朽的著作。除此以外,劉徽還著有一部《海島算經》:如何計算夏至日太陽離地麵的高度。

    文學:建安七子: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七子:孔融、王桀、劉楨、阮瑀、徐斡、陳琳、應越,他們是建安時期的七位文學家。

    其作品基本上是積極健康的,他們留下了許多的千古佳作。他們與三曹(曹操、曹植、曹丕)是建安時期的文學代表,特別是曹植的《洛神賦》情致深遠,文境甚高。曹操、曹植、曹丕他們分別有《曹操集》、《曹子建集》、《魏文帝集》等文學著作。醫學:醫學在三國時期得以發展,出了一位被人們稱為神醫的華佗 {  45年~208年,名旉,字元化,沛國譙郡(今安徽毫州)人。},要為曹操開顱,曹嚇了一跳,以為華要害他,而殺了他。

    他的兩個弟子:吳普、樊阿分別為關羽(左臂中箭毒後進行“刮骨療毒”)、司馬師(目上生瘤)開過刀,均很成熟。此外華佗還創造了以預防為主的,著名的“五禽戲”。

    書法:三國時期魏國的宰相鍾繇(yao 151年~230年,字元常,熲川長社人。曆仕曹氏三祖,功不可沒,德高望重,深得信任),癡迷於書法。他在書法上造詣甚深,檀長隸書、楷書(他首創的楷書具有濃厚的隸書氣息)、行書。在書法上,後世常將他與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曆史及舊事遺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翼龍浩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翼龍浩然並收藏中華曆史及舊事遺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