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年九月,玉枝生下第三子,取名銅獅。七四年秋,金鳳和金獅雙雙上了小學和幼兒園。上了學,金鳳和金獅就漸漸認識到了自己的身世——地主。小學課本常有地主壓榨貧農的文字。如數學題,王大爺租了李地主二畝地,產下玉米35鬥,交租25鬥,還剩多少鬥?每遇到老師和同學們念叨這類文字,金鳳和金獅就臉上發燒,總覺得自己象做了什麽壞事似的,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而懊惱。好在大多數老師是善良的,不論你什麽出身,都一視同仁。但不論哪裏都免不了有借機欺負人者。七六年秋開學的時候,金鳳和金獅一塊兒去報名。給人報名的老師是一位新來的外村人。當他問及成分,金鳳和金獅的頭低得隻能看見自己的腳。該老師連問兩聲,金鳳沒法,遂答:“貧農。”誰知旁邊一位姓董的老師聽了後大聲糾正:“啥?他們是地主!”聽到“地主”兩個字,金鳳和金獅的頭“嗡”地一下就大了。當金鳳上至五年級,金獅上至四年級,銀獅、銅獅也就分別上了二年級和幼兒園。見此一些人就跟陳祿兩口說:“現在孩子上大學憑出身,靠推薦。你們這麽誠心有什麽用?”這話的確說中了陳祿兩口的心病。陳祿隻能說:“到時候再說吧。即便上不了大學,學點東西總不是壞事。”之後村裏人才漸漸地知道這麽一個消息,國家恢複高考,上大學憑考試成績,出身如何已經不重要了。獲此消息,陳祿兩口的確很振奮。陳祿說:“我早就知道這種世道是不會長久的。”玉枝則成天督促孩子們說:“我們這輩子就算完了,隻能給地球撓癢癢了。而你們趕上了好時候,出息大小就看你們用不用功了。”從此哪個孩子不用功,玉枝就鼻子一把淚一把地給來一陣憶苦思甜。上罷小學,村裏的許多女孩兒即迴家幫活了,金鳳則上了初中。為此一些人跟陳祿說:“丫頭片子,終究是外人,睜睜眼就行了,上什麽初中?”一聽此話陳祿就火了:“閨女、兒子不都是自己養的?自己懶得刨鬧,就指閨女活呀?”他每當想起嶽父大人沒讓玉枝念書就憤憤不平。因為上過小學四年級又閱覽了很多文史書籍的他與僅念了一年書的玉枝已不好溝通。事實上,他因膝下有三子,隻有一女,反而對女兒偏愛有加。
初中以內,金鳳的學習一直名列前茅,銀獅、銅獅一直保持上中遊,金獅則很不穩定,時而處在下遊,時而又名列前茅。在他上小學五年級的那年初夏,學區組織學科競賽,每所學校的每個年級都須分派6名學生參加語文或數學考試。起初,校領導和班主任都不打算讓金獅參加任何一門的考試。不料臨走前,一名準備參加數學考試的學生生了病,不能走了。見此數學老師主張讓金獅去。班主任卻說:“金獅的成績很不穩定,能有把握考好?我們雖不打算拿什麽名次,但也不能考得太差勁了。”數學老師:“金獅是天才,他對數理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悟性。在別的同學看來需要費勁推理的東西,在他看來卻很直觀和自然。他的成績不穩定歸於滿不在乎。我留心過他答過的卷子,越是難的題越不會錯。因此隻要他鄭重地對待這場考試,我相信他能取得好成績。”在數學老師的極力推薦下,班主任報著試試看的心理,同意讓金獅頂缺參加考試。臨走前,數學老師把金獅叫至身邊,說:“這次考試不僅僅是你個人的名次問題,也關係到全校的名譽。所以你必須給我認真對待這場考試,認真對待每一道題。但是切記,不要在小題上糾纏不休,要留有足夠的時間答後麵的大題。”金獅點點頭。考試迴來,很多人臉色不好看,說時間太短,題太難,緊張得連字都寫不出。班主任和數學老師便問金獅考得怎麽樣。金獅搖搖頭,說有失誤。誰知成績下來,其他人都不及格,他卻拿了九十多分,名列全學區第二。他和那個第一名關鍵是答出了已經超出他們學習範圍的最後一道15分的大題。校長和班主任高興之餘,問他:“你不緊張嗎?”金獅如實迴答:“我在考試的時候,心裏隻有試題,沒有監考老師和別的同學,也就不知道什麽是緊張。”數學老師便趁勢說:“我說他是天才,你們不信。”
如今清水溝生產大隊分為四個生產小隊,平均每隊400來口人,80多戶人家。陳家、張家及部分董家的人歸第三生產小隊。隊裏有個飼養院,養著十幾匹騾馬、十幾頭耕牛和七頭黑白花奶牛,常有兩名飼養員料理。這個飼養院就在陳祿的房後,因為它在土改前本就是陳家的。做飼養員是個好差事,上、下午院裏的牲口被拉出去放牧或使喚,飼養員便基本上沒事了。隻有中午和晚上,牲口在圈裏的時候,才需飼養員定時喂飲幾次。陳祿想得到這個差事,因為這樣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為自己家裏幹活。七九年夏,玉枝的娘家上興地村又遭了水災,夏糧嚴重減產。為此陳祿派十二歲的金獅騎自行車給其大舅送去幾十塊錢。臨迴,大舅正好撈魚迴來,就把撈到的十斤小魚全給金獅拿上。金獅好不容易把這十斤小魚從二十五裏外的舅舅家帶迴家,卻沒吃著一顆魚頭。因為陳祿將這十斤魚全送給了本隊姓張的隊長,並因此當上了飼養員。當飼養員當到第二年即八零年的八月,本隊隊長換成了姓董的,陳祿這個飼養員也就當不成了。按理他還是這姓董的隊長的親兩姨小舅子,但親兩姨小舅子總沒有親哥哥親。隊長的哥哥要當飼養員,另一名飼養員又是大隊書記的親戚,隊長隻好把陳祿換了出來。被換了出來,陳祿也沒覺得如何,認為“那也不是什麽稀球罕的活。”但玉枝不幹,認為“那雖不是什麽稀球罕的活,但隊長他媽的欺人太甚。”於是找這兩姨姐夫理論。怎奈她發了半天火,這兩姨姐夫隻笑不吭聲,她也隻得消了氣迴家。至於這飼養員的差事終還是丟了。誰知那隊長的哥哥當飼養員沒兩個月也當不成了。因為這年十月,隊裏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大小牲口都折價分給了農戶。
分牲口時,騾馬和耕牛折價很低,平均一匹(頭)60元左右,兩戶一匹(頭),分得很順利。而那七頭奶牛,開始折價也不高,平均每頭一百多元。但因為很多農戶都想要,分不過來,隻好進行公開拍賣,拍賣範圍當然僅限於本隊農戶。拍賣會上,當每頭奶牛的價錢上升至300元,競爭的人就少了。此時陳祿盯住兩頭產奶量最大的青壯年奶牛不放,在玉枝的鼓勵下,一味加價,最後以每頭800元的天價震退所有對手,爭了下來。爭是爭下來了,但錢不夠。隊裏要求十天內把款交齊,否則轉給給價稍低的一家。而陳祿自與陳禎分家以來,雖然每年都有好幾百元的進項,但因手腳大,能掙能花,又要蓋房子,又要添家具,又要吃好的穿好的,又要供四個孩子上學,又要援外,所以至今隻存下1000元的現金。按理,這1000元的財力在當時全公社已是寥寥無幾了。可他今天是要一口吞下隊裏兩頭最好的奶牛,畢竟力不從心。沒法子,一向好幫人而不求人的他不得不第一次衝破個性的束縛,打發玉枝迴娘家向當了十幾年赤腳醫生的二哥耀龍借貸。赤腳醫生的收入本來就高過一般人,加之耀龍兩口過日子特仔細,所以如今正好存下600多元。如今耀龍欲拿這些錢辦診所,卻見小妹來了。耀龍是村裏出名的小氣鬼,從不幫人,也不求人。但如今小妹第一次來求他,他不得不做出個哥哥的樣子來,因此一下子拿出200元。誰知玉枝說:“不行。那四百也足以把我們逼死。拿不上六百,我不敢迴去見‘閻王’。”耀龍畢竟是玉枝的親二哥,血脈相連。再者,他以為“閻王”一毛躁就會打罵玉枝。因此他每當想起玉枝是為自己成家才嫁給“閻王”的,便悲從中來,眼淚在眶內直打轉,“好,二哥都借給你。半年能還嗎?”玉枝:“不消三個月。”說罷高興得連飯都沒吃,拿了錢直奔家裏來。村裏人都斷定陳祿籌不到這600元。給價稍低的那家也從眾親戚家籌足錢,等著10天後接收陳祿吐出來的一頭奶牛。所以當陳祿於第二天把牛款交齊,村裏人都大為咂舌,都感歎陳祿有個好親戚:“真是有三個富親戚不算窮,有三個窮親戚不算富哇!”
這黑白花奶牛當初不知是哪位有眼光的人引進來的,清水溝隻有第三生產隊這麽幾頭,全敕勒右旗(清水溝所在旗)也沒多少頭,因此牛奶一直供不應求。銅獅八歲那年出麻疹,陳祿正當飼養員,想每天打一斤牛奶給銅獅喝。結果隊裏看在陳祿當飼養員的份兒上,才勉為其難地每天供給半斤。如今陳祿的這兩頭純正的黑白花青壯年奶牛,每頭每日出奶量高產期達七十來斤,低產期(分娩前一個月)也有四十餘斤,全年平均五十餘斤。當時每斤牛奶售價已達兩毛五,成本卻不足五分。牛奶擠出來也無須出門兒去賣,每日早午晚來打牛奶的人排成了隊。陳祿買下奶牛未出半個月,縣城裏的兩個人即找上門來,要以每頭1800元的價錢買他的牛。他未賣。過了一個月,那兩個人又來,要以每頭3000元的價錢買他的牛。玉枝不耐煩地說:“你們以後少打這兒的主意。你們就是給我座金山也不賣。走走走。”金獅當時正好在場,便不讚稱地跟母親說:“你這是什麽態度?人有級別物有價,再好的東西也有個能賣的價。咋就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不賣呢?顯然不是生意人的思維。”玉枝:“不賣不賣不賣。”金獅:“真的給座金山也不賣?”玉枝連頭都不抬:“不賣。”金獅:“那是奶牛,不是神仙。你養它為的是營利,不是供奉。再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嘛!”陳祿聽到這兒說:“金兒,怎麽這麽跟你媽說話?”心裏卻想:“這孩子年紀輕輕,竟有這種心性。”金獅又說:“我不是主張賣牛,是怕你們對它著迷。凡事都有變,哪能著迷?”
八一年,陳祿為了專心經營奶牛,在全家共有的八畝地裏隻簡單地種了七畝小麥和一畝山藥。誰知畝產小麥700餘斤,山藥7000餘斤,足夠全家人吃上二年。看著積滿倉塞滿窖的小麥和山藥,陳祿好不感慨:“往年為啥白麵和山藥總是不夠吃呢?”清水溝依山傍水,每寸土地都旱澇保收。清水溝的原名叫杏花村,水果產量之大、質量之美遠近聞名。但在土地下放之前卻長期處於四多四缺的局麵,即玉米多白麵缺,穀米多黃米缺,瓜菜多山藥缺,糧食多水果缺。人們每天吃飯,不是西葫蘆就窩頭加少許的饅頭,就是穀米稀粥就鹹菜加少許的烙餅。甭說白麵不夠吃,就連燴菜和稀粥裏的山藥也是剛夠吊人胃口。每到夏秋之際,清水溝的田頭地畔、房前屋後都結滿了個大皮薄的杏李蘋梨桃棗。孩子們望著流口水,卻吃不上幾頓。是何緣故?除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就是上麵搞統購統銷。如今也就是一年的功夫,一切就都變了,叫人怎能不感慨?陳祿地裏的收入護住生活,兩頭奶牛的七千元純收入可就十有八九地存了起來。有了底墊,他的心思就更大了。秋天一到,他即率領老婆孩子四處割草,割迴瓷瓷實實的八百方才罷休。期間一些人問:“割這麽多草幹嗎?”陳祿:“冬天喂羊。”對方:“你們家總共才十來隻羊,用得了這麽多嗎?”陳祿:“用得了。”誰知割完草,他才領著玉枝和金獅四處買羊。結果不到幾天功夫,花掉四千多元,即買迴八十多隻青壯年母山羊來。
八二年春,吃怕了粗糧而今好不容易獲得耕種自由的人們普遍種植了細糧,陳祿卻全部種植了高粱。五月份,日子過得稍稍好了一點的人們終於忍受不了低矮狹小的舊居,開始紛紛申請地皮蓋房。陳祿宅院的西麵有幾畝空地,原是鄰近幾家的自留地。如今隊裏決定將這片地皮批出去,供六戶人家蓋房。見此,陳祿為了將來兒子們住在自己跟前,便將緊挨自家的那塊兒地申請下來,斥資5000多元,又蓋起了七間紅磚大瓦房,連四周兩米高的院牆都是用磚砌的。蓋起來沒裝修,因為也沒人住,於是先做了放草的圐圙。這天陳祿兩口還在蓋房,就聽見大隊的喇叭響了:“社員們注意了,晚上八點半,請每家家長來大隊開會,商談果園的問題。”聽罷廣播,陳祿跟玉枝說:“大隊的果園要出包了。”玉枝:“那咱們包不包?”陳祿:“看怎麽個包法。”清水溝占地2500畝,三分之一是林地,其中大隊占有果園300畝。土地下放後,各處的樹木都分給了農戶,隻有大隊的果園和各小隊的防護林未分,留作集體收入來源。一般情況下,果園的收入高於空地,否則人們也不會費那麽大的勁,用數年的時間等它掛果。去年,大隊的果園損失很大。因為每當用人之際,社員們都忙自己的去了,園內有了蟲子無人打,有了雜草無人除,果子熟了無人收。如今眼瞅著杏子又要熟了,大隊領導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把果園包出去。具體承包辦法:一是為了體現公平,采取公開競包的形式;二是為了便於管理,以十畝為一個發包單位;三是為了防止短期行為,一包三年;四是為了保證集體收入,承包費每年一付,提前付清。晚上,大隊禮堂擠滿了男女老少,來的不止家長。會上,大隊支書宣布完承包辦法,即開始逐段發包。果園的不同地段土質和樹種都大不相同。陳祿盯住50畝最好的地段,在玉枝的鼓勵下,一味加價,最後以每畝50元的天價震退所有對手,包了下來。散會出來,有人問陳祿:“我知道你一下子能扛得出那麽多承包費,但你有那麽多人手嗎?”陳祿:“雇人嘛!”對方:“雇人不是剝削嗎?”陳祿:“我雇誰,誰還感激我,你管我剝削不剝削。”
秋天對於文人墨客來說,是肅殺之季;而對於莊戶人來說,卻是豐收之時。今年秋天,清水溝又獲得大豐收,各類作物單產再創新高。一時之間,全村老少忙得不可開交,連學校都放了農忙假。村裏村外,田間路上,從早到晚,人流不息。老少男女們或駕車,或牽騾,或肩扛,不停地往家裏運送勞動果實,忙得辛苦,也忙得開心。而這裏最忙最開心的要數陳祿一家子。隨著全國農村經濟的迅速改觀,廣大人民的消費對象開始從糧食、棉花等少數幾個種類向肉、蛋、奶、皮、毛、瓜、果、梨、桃、棗、煙、酒、醬、醋、茶等各色物品擴展。為此陳祿的羊絨、羊毛、羊皮、羊肉一天天在漲價,一年為他增收5000元;他的杏、李、蘋、梨、桃趕上了好行情,為他贏利8000元;他的高粱畝產將近小麥的二倍,卻被酒廠以僅低於小麥兩成的價錢一次收走,也為他添銀2000元;至於他的奶牛,自然不會忘記給他天天生金20多元。而這年全公社的人均純收入不過150元,全村的人均純收入不超200元。這天,陳祿和玉枝正在新房院內整拾高粱杆,就見大隊書記領著公社一名副書記和一位掛著照相機的男青年及一位手拿筆記本兒的女青年來到院門口。此時路上行人不少,見此情景,圍了上來。有的還嘀咕:“是不是又要定地主了?”陳祿兩口停住手,看看門口的來人,再聽聽那幾位的嘀咕,不由頭皮緊了一下,心想:“不至於吧?”此時大隊書記將陳祿招到近前,說明來意。原來不是定地主,是采訪萬元戶。聽說要抬舉自己,陳祿再三謙讓不過,隻得先介紹了一下掙錢的基本經過,然後說:“我有今日,一是歸於黨的政策好。……二是歸於個人勤勞。……三是歸於自己敢想敢幹。……”之後不久,陳祿的事跡上了市報紙和電台。對此他自然很高興,誰不愛榮譽呢?
幹什麽鑽什麽是陳祿的本性。經營果園半年,他經過翻書和琢磨,就覺得這50畝果樹的行距太大,隻要肥水跟得上,在中間種幾壟低杆作物不妨事。這一發現,為他新增了15畝耕地。八三年春,陳祿正在考慮這23畝耕地(連自家8畝)該種些什麽,就見鄉裏推銷一種小麥種子,數量不多,價錢每斤五塊,高出當地小麥的16倍。盡管鄉裏再三解釋,這種小麥是從美國引進的,穗子和顆粒都比當地的大一倍。可絕大多數村民一是嫌它太貴,二是聽說這種麥子吃起來像玉米,沒有買。陳祿卻一下子買了400斤,可種23畝。見此有人問:“你不怕它不好吃?”陳祿:“不好吃喂牛,反正它產量大。”對方:“如果產量也不大呢?”陳祿:“你看它那個頭?母壯兒肥,產量能小嗎?”對方:“你敢肯定它的穗子有那麽長?”陳祿:“世上哪有那麽多肯定的事?凡事都能肯定,還有窮富之分?”清水溝的小麥種得早,熟得也飽。7月中旬,陳祿收完麥子一合計,畝產1500斤,將近本地品種的二倍。未等小麥全部歸倉,陳祿即磨了一麻袋來吃,吃後覺得這種小麥根本沒有什麽玉米的味道,做饅頭比舊品種還好,隻是做麵條稍感精氣不足,但也能做。隨後村裏來了一位收購該種小麥的,收價每斤五角,將近當地品種的二倍,顯然是要按種子轉售的。見此情景,別的幾戶都不肯賣,陳祿卻一下子全賣了。賣前玉枝反對:“既是做種子,當初咱們五塊買的,現在不能賣一塊五,咋就賣五毛?”陳祿:“你笨蛋,頭發長見識短。春撒一鬥子,秋收萬斤糧。這種子種上一年,還有那麽缺?這個人按五毛收,肯定賠。趁他沒賠不賣,你想自個兒磨著吃,還是真的想喂牛?”一聽此話,玉枝恍然大悟,直罵自己頭發長見識短。不出陳祿所料,未出一個月,那個收購該種麥子的人就賠了。該種麥價一跌再跌,最後跌至跟舊品種沒什麽兩樣。最終沒舍得賣的人隻有留著自己慢慢吃。收罷麥子,陳祿馬上種了蘿卜蔓菁之類,以備秋天收了喂牛。
秋收結束,大地封凍,陳祿的活少了許多,便開始和玉枝合計:“來年種什麽?”玉枝:“種煙葉子吧,太費手腳,咱們根本忙不過來,雇人又沒利。種黨參,哎!咱們以前種黨參不是發過財嗎?如今已有好幾年沒種了,是不是該漲價了?”陳祿:“先打聽打聽再說吧。”經打聽得知,現在黨參價格一般,但比種糧食要好得多。他一時再找不出更好的種植項目,隻得決定種黨參,於是上後山購買黨參秧子。像黨參一類作物,山前因土地值錢,曆來主要產成品,很少產秧子,更不打籽,閑話不提。再說這日,陳祿來到後山住下,和東家喝酒。東家問他:“你們隻種黨參,不栽黃芪?要栽我們有秧子。”陳祿反問:“你們栽麽?”東家:“栽呀!不過不多栽。”陳祿:“收入怎麽樣?”東家:“難說,有時比糧食好,有時不如糧食。所以誰家也不敢多栽。”陳祿:“你們這兒一畝能起多少斤?”東家:“我們這兒栽這個用的都是賴地,一畝隻能起五百多斤。”(這一產量是山前的一半)陳祿:“咋賣呢?”東家:“那要看長得咋樣。長好了一斤能賣五毛,長不好隻能賣兩毛五,再不好就沒人要了。”陳祿:“這個行情穩定不穩定?”東家:“因為誰家也不多栽,所以這個行情已經維持了兩三年了。”陳祿想:“山前的黃芪產量(每畝)都在1000斤開外,而且(每斤)都能賣五毛,豈不是比黨參強得多?”想至此又考察了數日,證明東家所言不虛,便將本來打算買黨參秧子的錢買了黃芪秧子。
初中以內,金鳳的學習一直名列前茅,銀獅、銅獅一直保持上中遊,金獅則很不穩定,時而處在下遊,時而又名列前茅。在他上小學五年級的那年初夏,學區組織學科競賽,每所學校的每個年級都須分派6名學生參加語文或數學考試。起初,校領導和班主任都不打算讓金獅參加任何一門的考試。不料臨走前,一名準備參加數學考試的學生生了病,不能走了。見此數學老師主張讓金獅去。班主任卻說:“金獅的成績很不穩定,能有把握考好?我們雖不打算拿什麽名次,但也不能考得太差勁了。”數學老師:“金獅是天才,他對數理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悟性。在別的同學看來需要費勁推理的東西,在他看來卻很直觀和自然。他的成績不穩定歸於滿不在乎。我留心過他答過的卷子,越是難的題越不會錯。因此隻要他鄭重地對待這場考試,我相信他能取得好成績。”在數學老師的極力推薦下,班主任報著試試看的心理,同意讓金獅頂缺參加考試。臨走前,數學老師把金獅叫至身邊,說:“這次考試不僅僅是你個人的名次問題,也關係到全校的名譽。所以你必須給我認真對待這場考試,認真對待每一道題。但是切記,不要在小題上糾纏不休,要留有足夠的時間答後麵的大題。”金獅點點頭。考試迴來,很多人臉色不好看,說時間太短,題太難,緊張得連字都寫不出。班主任和數學老師便問金獅考得怎麽樣。金獅搖搖頭,說有失誤。誰知成績下來,其他人都不及格,他卻拿了九十多分,名列全學區第二。他和那個第一名關鍵是答出了已經超出他們學習範圍的最後一道15分的大題。校長和班主任高興之餘,問他:“你不緊張嗎?”金獅如實迴答:“我在考試的時候,心裏隻有試題,沒有監考老師和別的同學,也就不知道什麽是緊張。”數學老師便趁勢說:“我說他是天才,你們不信。”
如今清水溝生產大隊分為四個生產小隊,平均每隊400來口人,80多戶人家。陳家、張家及部分董家的人歸第三生產小隊。隊裏有個飼養院,養著十幾匹騾馬、十幾頭耕牛和七頭黑白花奶牛,常有兩名飼養員料理。這個飼養院就在陳祿的房後,因為它在土改前本就是陳家的。做飼養員是個好差事,上、下午院裏的牲口被拉出去放牧或使喚,飼養員便基本上沒事了。隻有中午和晚上,牲口在圈裏的時候,才需飼養員定時喂飲幾次。陳祿想得到這個差事,因為這樣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為自己家裏幹活。七九年夏,玉枝的娘家上興地村又遭了水災,夏糧嚴重減產。為此陳祿派十二歲的金獅騎自行車給其大舅送去幾十塊錢。臨迴,大舅正好撈魚迴來,就把撈到的十斤小魚全給金獅拿上。金獅好不容易把這十斤小魚從二十五裏外的舅舅家帶迴家,卻沒吃著一顆魚頭。因為陳祿將這十斤魚全送給了本隊姓張的隊長,並因此當上了飼養員。當飼養員當到第二年即八零年的八月,本隊隊長換成了姓董的,陳祿這個飼養員也就當不成了。按理他還是這姓董的隊長的親兩姨小舅子,但親兩姨小舅子總沒有親哥哥親。隊長的哥哥要當飼養員,另一名飼養員又是大隊書記的親戚,隊長隻好把陳祿換了出來。被換了出來,陳祿也沒覺得如何,認為“那也不是什麽稀球罕的活。”但玉枝不幹,認為“那雖不是什麽稀球罕的活,但隊長他媽的欺人太甚。”於是找這兩姨姐夫理論。怎奈她發了半天火,這兩姨姐夫隻笑不吭聲,她也隻得消了氣迴家。至於這飼養員的差事終還是丟了。誰知那隊長的哥哥當飼養員沒兩個月也當不成了。因為這年十月,隊裏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大小牲口都折價分給了農戶。
分牲口時,騾馬和耕牛折價很低,平均一匹(頭)60元左右,兩戶一匹(頭),分得很順利。而那七頭奶牛,開始折價也不高,平均每頭一百多元。但因為很多農戶都想要,分不過來,隻好進行公開拍賣,拍賣範圍當然僅限於本隊農戶。拍賣會上,當每頭奶牛的價錢上升至300元,競爭的人就少了。此時陳祿盯住兩頭產奶量最大的青壯年奶牛不放,在玉枝的鼓勵下,一味加價,最後以每頭800元的天價震退所有對手,爭了下來。爭是爭下來了,但錢不夠。隊裏要求十天內把款交齊,否則轉給給價稍低的一家。而陳祿自與陳禎分家以來,雖然每年都有好幾百元的進項,但因手腳大,能掙能花,又要蓋房子,又要添家具,又要吃好的穿好的,又要供四個孩子上學,又要援外,所以至今隻存下1000元的現金。按理,這1000元的財力在當時全公社已是寥寥無幾了。可他今天是要一口吞下隊裏兩頭最好的奶牛,畢竟力不從心。沒法子,一向好幫人而不求人的他不得不第一次衝破個性的束縛,打發玉枝迴娘家向當了十幾年赤腳醫生的二哥耀龍借貸。赤腳醫生的收入本來就高過一般人,加之耀龍兩口過日子特仔細,所以如今正好存下600多元。如今耀龍欲拿這些錢辦診所,卻見小妹來了。耀龍是村裏出名的小氣鬼,從不幫人,也不求人。但如今小妹第一次來求他,他不得不做出個哥哥的樣子來,因此一下子拿出200元。誰知玉枝說:“不行。那四百也足以把我們逼死。拿不上六百,我不敢迴去見‘閻王’。”耀龍畢竟是玉枝的親二哥,血脈相連。再者,他以為“閻王”一毛躁就會打罵玉枝。因此他每當想起玉枝是為自己成家才嫁給“閻王”的,便悲從中來,眼淚在眶內直打轉,“好,二哥都借給你。半年能還嗎?”玉枝:“不消三個月。”說罷高興得連飯都沒吃,拿了錢直奔家裏來。村裏人都斷定陳祿籌不到這600元。給價稍低的那家也從眾親戚家籌足錢,等著10天後接收陳祿吐出來的一頭奶牛。所以當陳祿於第二天把牛款交齊,村裏人都大為咂舌,都感歎陳祿有個好親戚:“真是有三個富親戚不算窮,有三個窮親戚不算富哇!”
這黑白花奶牛當初不知是哪位有眼光的人引進來的,清水溝隻有第三生產隊這麽幾頭,全敕勒右旗(清水溝所在旗)也沒多少頭,因此牛奶一直供不應求。銅獅八歲那年出麻疹,陳祿正當飼養員,想每天打一斤牛奶給銅獅喝。結果隊裏看在陳祿當飼養員的份兒上,才勉為其難地每天供給半斤。如今陳祿的這兩頭純正的黑白花青壯年奶牛,每頭每日出奶量高產期達七十來斤,低產期(分娩前一個月)也有四十餘斤,全年平均五十餘斤。當時每斤牛奶售價已達兩毛五,成本卻不足五分。牛奶擠出來也無須出門兒去賣,每日早午晚來打牛奶的人排成了隊。陳祿買下奶牛未出半個月,縣城裏的兩個人即找上門來,要以每頭1800元的價錢買他的牛。他未賣。過了一個月,那兩個人又來,要以每頭3000元的價錢買他的牛。玉枝不耐煩地說:“你們以後少打這兒的主意。你們就是給我座金山也不賣。走走走。”金獅當時正好在場,便不讚稱地跟母親說:“你這是什麽態度?人有級別物有價,再好的東西也有個能賣的價。咋就不問青紅皂白,一概不賣呢?顯然不是生意人的思維。”玉枝:“不賣不賣不賣。”金獅:“真的給座金山也不賣?”玉枝連頭都不抬:“不賣。”金獅:“那是奶牛,不是神仙。你養它為的是營利,不是供奉。再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嘛!”陳祿聽到這兒說:“金兒,怎麽這麽跟你媽說話?”心裏卻想:“這孩子年紀輕輕,竟有這種心性。”金獅又說:“我不是主張賣牛,是怕你們對它著迷。凡事都有變,哪能著迷?”
八一年,陳祿為了專心經營奶牛,在全家共有的八畝地裏隻簡單地種了七畝小麥和一畝山藥。誰知畝產小麥700餘斤,山藥7000餘斤,足夠全家人吃上二年。看著積滿倉塞滿窖的小麥和山藥,陳祿好不感慨:“往年為啥白麵和山藥總是不夠吃呢?”清水溝依山傍水,每寸土地都旱澇保收。清水溝的原名叫杏花村,水果產量之大、質量之美遠近聞名。但在土地下放之前卻長期處於四多四缺的局麵,即玉米多白麵缺,穀米多黃米缺,瓜菜多山藥缺,糧食多水果缺。人們每天吃飯,不是西葫蘆就窩頭加少許的饅頭,就是穀米稀粥就鹹菜加少許的烙餅。甭說白麵不夠吃,就連燴菜和稀粥裏的山藥也是剛夠吊人胃口。每到夏秋之際,清水溝的田頭地畔、房前屋後都結滿了個大皮薄的杏李蘋梨桃棗。孩子們望著流口水,卻吃不上幾頓。是何緣故?除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就是上麵搞統購統銷。如今也就是一年的功夫,一切就都變了,叫人怎能不感慨?陳祿地裏的收入護住生活,兩頭奶牛的七千元純收入可就十有八九地存了起來。有了底墊,他的心思就更大了。秋天一到,他即率領老婆孩子四處割草,割迴瓷瓷實實的八百方才罷休。期間一些人問:“割這麽多草幹嗎?”陳祿:“冬天喂羊。”對方:“你們家總共才十來隻羊,用得了這麽多嗎?”陳祿:“用得了。”誰知割完草,他才領著玉枝和金獅四處買羊。結果不到幾天功夫,花掉四千多元,即買迴八十多隻青壯年母山羊來。
八二年春,吃怕了粗糧而今好不容易獲得耕種自由的人們普遍種植了細糧,陳祿卻全部種植了高粱。五月份,日子過得稍稍好了一點的人們終於忍受不了低矮狹小的舊居,開始紛紛申請地皮蓋房。陳祿宅院的西麵有幾畝空地,原是鄰近幾家的自留地。如今隊裏決定將這片地皮批出去,供六戶人家蓋房。見此,陳祿為了將來兒子們住在自己跟前,便將緊挨自家的那塊兒地申請下來,斥資5000多元,又蓋起了七間紅磚大瓦房,連四周兩米高的院牆都是用磚砌的。蓋起來沒裝修,因為也沒人住,於是先做了放草的圐圙。這天陳祿兩口還在蓋房,就聽見大隊的喇叭響了:“社員們注意了,晚上八點半,請每家家長來大隊開會,商談果園的問題。”聽罷廣播,陳祿跟玉枝說:“大隊的果園要出包了。”玉枝:“那咱們包不包?”陳祿:“看怎麽個包法。”清水溝占地2500畝,三分之一是林地,其中大隊占有果園300畝。土地下放後,各處的樹木都分給了農戶,隻有大隊的果園和各小隊的防護林未分,留作集體收入來源。一般情況下,果園的收入高於空地,否則人們也不會費那麽大的勁,用數年的時間等它掛果。去年,大隊的果園損失很大。因為每當用人之際,社員們都忙自己的去了,園內有了蟲子無人打,有了雜草無人除,果子熟了無人收。如今眼瞅著杏子又要熟了,大隊領導們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把果園包出去。具體承包辦法:一是為了體現公平,采取公開競包的形式;二是為了便於管理,以十畝為一個發包單位;三是為了防止短期行為,一包三年;四是為了保證集體收入,承包費每年一付,提前付清。晚上,大隊禮堂擠滿了男女老少,來的不止家長。會上,大隊支書宣布完承包辦法,即開始逐段發包。果園的不同地段土質和樹種都大不相同。陳祿盯住50畝最好的地段,在玉枝的鼓勵下,一味加價,最後以每畝50元的天價震退所有對手,包了下來。散會出來,有人問陳祿:“我知道你一下子能扛得出那麽多承包費,但你有那麽多人手嗎?”陳祿:“雇人嘛!”對方:“雇人不是剝削嗎?”陳祿:“我雇誰,誰還感激我,你管我剝削不剝削。”
秋天對於文人墨客來說,是肅殺之季;而對於莊戶人來說,卻是豐收之時。今年秋天,清水溝又獲得大豐收,各類作物單產再創新高。一時之間,全村老少忙得不可開交,連學校都放了農忙假。村裏村外,田間路上,從早到晚,人流不息。老少男女們或駕車,或牽騾,或肩扛,不停地往家裏運送勞動果實,忙得辛苦,也忙得開心。而這裏最忙最開心的要數陳祿一家子。隨著全國農村經濟的迅速改觀,廣大人民的消費對象開始從糧食、棉花等少數幾個種類向肉、蛋、奶、皮、毛、瓜、果、梨、桃、棗、煙、酒、醬、醋、茶等各色物品擴展。為此陳祿的羊絨、羊毛、羊皮、羊肉一天天在漲價,一年為他增收5000元;他的杏、李、蘋、梨、桃趕上了好行情,為他贏利8000元;他的高粱畝產將近小麥的二倍,卻被酒廠以僅低於小麥兩成的價錢一次收走,也為他添銀2000元;至於他的奶牛,自然不會忘記給他天天生金20多元。而這年全公社的人均純收入不過150元,全村的人均純收入不超200元。這天,陳祿和玉枝正在新房院內整拾高粱杆,就見大隊書記領著公社一名副書記和一位掛著照相機的男青年及一位手拿筆記本兒的女青年來到院門口。此時路上行人不少,見此情景,圍了上來。有的還嘀咕:“是不是又要定地主了?”陳祿兩口停住手,看看門口的來人,再聽聽那幾位的嘀咕,不由頭皮緊了一下,心想:“不至於吧?”此時大隊書記將陳祿招到近前,說明來意。原來不是定地主,是采訪萬元戶。聽說要抬舉自己,陳祿再三謙讓不過,隻得先介紹了一下掙錢的基本經過,然後說:“我有今日,一是歸於黨的政策好。……二是歸於個人勤勞。……三是歸於自己敢想敢幹。……”之後不久,陳祿的事跡上了市報紙和電台。對此他自然很高興,誰不愛榮譽呢?
幹什麽鑽什麽是陳祿的本性。經營果園半年,他經過翻書和琢磨,就覺得這50畝果樹的行距太大,隻要肥水跟得上,在中間種幾壟低杆作物不妨事。這一發現,為他新增了15畝耕地。八三年春,陳祿正在考慮這23畝耕地(連自家8畝)該種些什麽,就見鄉裏推銷一種小麥種子,數量不多,價錢每斤五塊,高出當地小麥的16倍。盡管鄉裏再三解釋,這種小麥是從美國引進的,穗子和顆粒都比當地的大一倍。可絕大多數村民一是嫌它太貴,二是聽說這種麥子吃起來像玉米,沒有買。陳祿卻一下子買了400斤,可種23畝。見此有人問:“你不怕它不好吃?”陳祿:“不好吃喂牛,反正它產量大。”對方:“如果產量也不大呢?”陳祿:“你看它那個頭?母壯兒肥,產量能小嗎?”對方:“你敢肯定它的穗子有那麽長?”陳祿:“世上哪有那麽多肯定的事?凡事都能肯定,還有窮富之分?”清水溝的小麥種得早,熟得也飽。7月中旬,陳祿收完麥子一合計,畝產1500斤,將近本地品種的二倍。未等小麥全部歸倉,陳祿即磨了一麻袋來吃,吃後覺得這種小麥根本沒有什麽玉米的味道,做饅頭比舊品種還好,隻是做麵條稍感精氣不足,但也能做。隨後村裏來了一位收購該種小麥的,收價每斤五角,將近當地品種的二倍,顯然是要按種子轉售的。見此情景,別的幾戶都不肯賣,陳祿卻一下子全賣了。賣前玉枝反對:“既是做種子,當初咱們五塊買的,現在不能賣一塊五,咋就賣五毛?”陳祿:“你笨蛋,頭發長見識短。春撒一鬥子,秋收萬斤糧。這種子種上一年,還有那麽缺?這個人按五毛收,肯定賠。趁他沒賠不賣,你想自個兒磨著吃,還是真的想喂牛?”一聽此話,玉枝恍然大悟,直罵自己頭發長見識短。不出陳祿所料,未出一個月,那個收購該種麥子的人就賠了。該種麥價一跌再跌,最後跌至跟舊品種沒什麽兩樣。最終沒舍得賣的人隻有留著自己慢慢吃。收罷麥子,陳祿馬上種了蘿卜蔓菁之類,以備秋天收了喂牛。
秋收結束,大地封凍,陳祿的活少了許多,便開始和玉枝合計:“來年種什麽?”玉枝:“種煙葉子吧,太費手腳,咱們根本忙不過來,雇人又沒利。種黨參,哎!咱們以前種黨參不是發過財嗎?如今已有好幾年沒種了,是不是該漲價了?”陳祿:“先打聽打聽再說吧。”經打聽得知,現在黨參價格一般,但比種糧食要好得多。他一時再找不出更好的種植項目,隻得決定種黨參,於是上後山購買黨參秧子。像黨參一類作物,山前因土地值錢,曆來主要產成品,很少產秧子,更不打籽,閑話不提。再說這日,陳祿來到後山住下,和東家喝酒。東家問他:“你們隻種黨參,不栽黃芪?要栽我們有秧子。”陳祿反問:“你們栽麽?”東家:“栽呀!不過不多栽。”陳祿:“收入怎麽樣?”東家:“難說,有時比糧食好,有時不如糧食。所以誰家也不敢多栽。”陳祿:“你們這兒一畝能起多少斤?”東家:“我們這兒栽這個用的都是賴地,一畝隻能起五百多斤。”(這一產量是山前的一半)陳祿:“咋賣呢?”東家:“那要看長得咋樣。長好了一斤能賣五毛,長不好隻能賣兩毛五,再不好就沒人要了。”陳祿:“這個行情穩定不穩定?”東家:“因為誰家也不多栽,所以這個行情已經維持了兩三年了。”陳祿想:“山前的黃芪產量(每畝)都在1000斤開外,而且(每斤)都能賣五毛,豈不是比黨參強得多?”想至此又考察了數日,證明東家所言不虛,便將本來打算買黨參秧子的錢買了黃芪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