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媽媽更是一個工作狂,無論是過去在機關裏麵,還是現在在工廠車間裏,媽媽從來就不服輸,工作總是第一流的成績,他就是好強,不能讓人說出個不字來!在這一點上,爸爸不敢多說,他怕落個拉媽媽後腿的話柄。白班好說,媽媽能帶著寅去廠裏,讓寅去那個存有鐵板的地方去畫火車,到下班的時候,寅還可以到各車間裏轉轉,因為寅很受男工人的歡迎。自從出了“光腚”的話題之後,女工人似乎不在喜歡寅。而男工人卻視寅為寶貝疙瘩。但是說到夜班,媽媽為了寅,曾試圖鼓起勇氣向李廠長提出不上夜班的要求,因為李廠長畢竟跟老魯都是老步校的人。但想到工人師傅們,哪一個容易啊,讓誰來頂替自己的夜班啊?還不如就這樣每周上一個夜班,讓月琴陪寅睡一晚上覺好受些。可是,有一次媽媽與月琴的夜班衝突了,寅有些發燒,一個人不敢在家,無奈的媽媽隻好把寅帶到了車間,媽媽給寅吃過藥,讓寅睡在車間旁邊的小倉庫裏,結果李廠長到各車間巡視,發現了寅,不但沒有批評責怪媽媽,還親自把熟睡的寅抱到了自己辦公室的沙發上,用自己的軍大衣蓋在了寅的身上……多少年以後,每當提起這件事,媽媽的眼睛就有些發潮。

    寅的姥爺是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去世的,當時寅的爸爸已經在去團泊窪農場的路上,失去人身自由,當然不能在老人家身邊,但是寅的媽媽記得,臨終前,比起他先前那些萬貫家財,老人家最惦記的就是自己的這位有些文化水的顛沛流離的山東姑爺。在就是他的那個好似不大爭氣的大兒子——他到底是跟著國民黨的青年軍去了台灣,還是死在了紛繁的戰亂中?這兩個人的景況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老人家死而瞑目。

    寅的爸爸對老人家是孝順的。授銜以後,寅的爸爸特意把老人家接到石家莊,與寅的爺爺奶奶見麵,三位老人在一起共敘家常,談得非常投機。寅的爺爺是一個三國通,也是一個有些文化的人,村人尊稱其為魯先生。況且他曾經為鎮上方家棉花行當過帳房先生。後來方家棉花行發展成魯西北最大的棉花布匹行,臨清所有商行的二分之一屬於冊家的產業。再後來進軍天津,到解放前夕,方家已是天津有名的大資本家了。而爺爺自己辦了一個小軋棉廠,解放前夕倒閉了,什麽也沒落下,竟因此落了個富農的成分,一輩子竟窩窩囊囊。但是老人家心裏頭極其寅堂,看世道、看人生那是再清楚沒有了。因這,兩位老人家有共同的語言。他們都佩服共產黨,說共產黨胸懷寬廣,廣納人才,國家有望——這是1958年以前的話了。可是到了後來,兩個老人就越來越 看不懂這個社會了——寅的老爺1959年就抑鬱地死去了;寅的爺爺勉強地挺過了大饑荒的年頭,可是後來的日子……

    寅的媽媽的意識就這麽遊走在曆史和現實之間。她多想帶著寅去看望老魯,既然老魯說一切一切如此好,那為什麽極不願意讓她和孩子去看望他呢,顯然,老魯是在撒謊——那種相當於勞改場的地方怎麽會很好呢?如果很好,那為什麽好人不去那裏?現在全國人民連肚皮都填不飽,竟然能讓那些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人吃大米和鮮魚?於是媽媽越來越不相信爸爸的話,但是她又不好傷老魯的自尊,這就更使媽媽悲從中來,她無論如何也控製不住洶湧而出的淚水……

    由於台灣的國民黨當局要反攻大陸,再加上蘇聯老大哥翻臉,政治氣候驟然緊張起來,夏天探望老魯的想法又泡了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有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有量並收藏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