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壟實在是沒有想到平時的梁教授看起來是那麽的積極樂觀,一點也不像是個有故事的人,可又有誰知道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人背後卻偏偏隱藏著一段如此令人心酸的傳奇經曆。
看著老人略顯哀傷的眼神,他終於明白了,明白教授平時的堅強僅僅是一種偽裝,目的隻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脆弱與痛苦。試問一個失去了記憶的人又怎麽能夠真正的快樂起來呢,也許那段記憶是痛苦的,但這個人並不知道,而他知道的是,如果自己可以活到八十耄耋之年,那麽也就意味著他已經失去了人生當中四分之一的迴憶。當別人三代同堂憶往昔的時候,他隻能靜靜的坐在沙發上孤獨的守著一段空白的影像。
又是一陣寒風襲來,周壟又是一陣哆嗦,估計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於是他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梁老,現在都已經9點多了,鄉下晚上風大,咱們還是先迴旅館再聊吧。”
“好,走吧。”
可能是因為坐的時間太久了,所以老人站起來的時候略微顯得有些吃力,一個不小心險些失去平衡,周壟見狀趕忙過去扶住教授,“您小心點。”
“謝謝。”梁老衝著周壟笑了笑。
笑,代表樂觀,代表堅強,同時也代表著希望……
鄉下沒有路燈,未免老人跌倒,周壟於是一直摻扶著教授,二人抹黑朝小旅館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四周一片寂靜,除了唿唿作響的風聲,就隻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狗叫。
“您現在是不是懷疑自己就是在這座古墓裏發生的意外?”
“是的,沒錯。當我第一次站在墓道裏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似乎到過那裏,隨著我們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我的這種感覺也就越發的強烈。”走了兩步教授又補充道:“特別是當我看到那排血腳印的時候,我就基本已經可以肯定我的感覺是對的。”
“您的這種判斷更多是基於比對腳印的結果吧?” 說完周壟看了看教授,老人點了點頭,表情顯得很凝重,周壟看著看著,實在不忍,於是安慰教授道:“其實就算腳印的大小吻合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畢竟腳掌尺寸相似的人有很多,它不像掌紋是唯一的。所以您也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
周壟是善良的,他真的不想看到教授心事重重的樣子,老人佝僂的身形足以說明,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他身上所背負的包袱已經實在太重太重了,重到彎曲了他的身體,彎曲了他的心。所以周壟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來寬慰教授,於是他開口了,但同時他也非常清楚,太多的巧合湊在一起,就絕對不再會是巧合了。血腳印的出現讓他很是擔心,擔心教授後麵尋找真相的路。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想,突然,梁老向他詭異地靠了過來,壓低嗓門對他說道:“那個人還在咱們後麵。”
什麽?還在!周壟剛想迴頭,教授趕緊開口阻止:“別迴頭。”說著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梁老,這人到底是誰呀?”
教授搖搖頭。
“他為什麽一直跟著咱們呀?”
教授又搖搖頭。
“那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呀?”
教授還是搖頭。
真是一問三不知!
突然,周壟心下一驚,該不會是遇到劫道的了吧,這窮山惡水的地界,隨便竄出一個刁民,我們兩個都手無寸鐵,現在又剛好四下無人,正是行兇作案的絕佳時機。
他的心就這麽一直懸著跟隨梁老走了一路,直到看見村子裏的光亮才稍覺安心,等到了旅館門口才完全把心放下。
剛一進門,周壟就立刻癱在靠背椅上,直喘粗氣,“剛才您走得那麽快,我都快跟不上了。”
“嗬嗬,你年齡也不大,平時還是要多運動運動。”
緩了緩之後,周壟問教授:“梁老,您跟我說實話,您到底是怎麽知道有人跟蹤咱們的?去的時候,我還在您後麵呢,都一點兒感覺也沒有。”
“你真想知道?”
周壟點點頭。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想告訴你,主要是因為不想讓你擔心,但是現在……”教授頓了頓,“既然你這麽想知道,也就不瞞你了,我平時有起夜的習慣,有一天晚上出來上廁所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樓下的那顆大槐樹後麵有個人影,開始我並沒放在心上,可是一連幾天,天天如此,我每天晚上出來上廁所的時候,都能看見那個人影,所以後來我就很警惕了,每次出去我都會特別留意周圍的動靜,上次咱們到村長家裏去的時候,他也跟著咱們呢。”
“您的意思是說有個人一直在暗中注意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或者說是在監視我們?”
“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可為什麽呀?”周壟自言自語了一句,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些什麽,“會不會是村子裏的人,說不定就是村長指派的,他不是一直對咱們到那座他所謂的被詛咒過的山上去發掘古墓頗有微詞嘛。”
“也許是吧,但我總感覺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
次日清晨,霧氣重重,考古隊員們陸續來到發掘現場,梁教授布置了後麵的工作重點,他們目前並不急於打開棺木,而是計劃最後再進行這項工作,由於中墓室裏除了棺槨之外並沒有什麽特別有價值的陪葬品,所以梁老決定下一步先清理後墓室。
從唐代墓葬的結構形製判斷,第四道石門的後麵應該必是後墓室無疑。
和之前一樣,梁教授帶領眾考古隊員來到第四道墓門前,正當眾人準備打開石門的時候,突然,晉溪說了句:“等等。”
大家都很緊張的朝她望去,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最近他們在這座古墓裏經曆的怪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幾乎每個人的神經都已經變得十分脆弱了。
“這道石門和之前的三個都不一樣。” 晉溪看著墓門補充了一句。
大家聞言又趕忙把目光從她身上移開,一齊投放到眼前的這道石門上麵。
“你看出什麽問題了?”教授搖搖頭,表示自己並沒有發現什麽不同。
“材料,它們的材料相差很遠,前麵三道石門都采用的是漢白玉,可是這道石門卻用的是青石板,而且新舊程度也差異很大,還有,你們看,雕鑿的風格也不一樣。”
教授又仔細看了看第四道石門,然後快步走向第三道墓門,駐足瞧了瞧之後,心裏也是一驚,是呀,怎麽會這樣,新舊程度明顯不同,材料也是迥然相異,就連風格也完全屬於兩種,按常理來說,一座墓葬的建築材料應該是一樣的,同一時間建造,新舊程度也必然應該相同才對,還有風格,一般來說,定下主基調以後,是不會也不應該有什麽明顯的變化才對呀。
“也許材料用到一半就沒有了,所以後來不得不進行更換,而且有些墓葬一建就是十幾二十年,像秦皇陵一修就修了將近四十年,新舊程度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風格嘛,更容易解釋了,參與修陵的工匠很多,大江南北,什麽地方的人都有,師承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在雕鑿手法上略有不同也屬正常。” 漢靈不以為然地道,心裏覺得晉溪這人太過喜歡大驚小怪。
“可問題是它們之間的差異可不止十幾二十年。” 周壟提醒了站在自己身旁的漢靈一句。
漢靈聞言又重新觀察了一下兩道墓門的區別,意識到自己又說錯話了,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麽替自己圓場。
“是呀,要是它們之間僅僅隻是相差個十幾二十年,那也就不奇怪了,而且一般上規模的陵墓都是就地取材,這裏群山環抱,怎麽會不夠用了呢,可問題是……,”教授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還是等用專業的測試儀器測試之後再下結論吧。”
說完教授又再次迴到了第四道石門前,這一次他一點也沒有遲疑,雙手直接推向墓門,可是,墓門竟然紋絲未動,看到這一情況,立時上來了三個人幫忙,可是墓門仍然未動分毫,又上來了兩個人,可結果如舊,這就怪了,依據之前的經驗,除了第一道墓門略顯厚重之外,其餘的兩道石門,兩個人就可以推開半扇,四個人就足夠打開了,可是這次……
教授趕忙命人找來一根鐵絲,他想試一試墓門後麵是否有頂門石之類的東西,可是鐵絲在門縫裏麵移來移去什麽阻礙也沒有,於是教授讓再多些人一起上,這一次一下子上了十來個,終於,墓門被緩緩的推開了。
教授很是奇怪,為什麽這道墓門比之前的厚重了許多,可是不曾想墓門後麵的情形更加讓他目瞪口呆,“啊!怎麽不是後墓室?”
原來當打開第四道石門的時候,出現在眾人眼前的並不是預想的後墓室,而又是一條長長的墓道。
這條墓道大概有二十幾米長,五六米寬,與前麵那條墓道不同的是,在它的兩側分別鑿刻著一幅幅的浮雕。墓道的盡頭仍有一道石門,樣式、材質以及新舊程度均與第四道墓門相仿。
教授望著長長的墓道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怎麽不是後墓室,而又是一條墓道呢?這條墓道出現的地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陵墓的結構對於一座墓葬來說也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墓主人為什麽要破壞這種成規呢?第四道墓門後麵不是後墓室,那麽眼前這第五道石門的後麵又會是什麽呢?”
此時,隻聽晉溪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怎麽……”。教授的思緒立時被她拉迴到了現實當中,他看著正蹲在地上背對著自己的晉溪問道:“什麽事?你又有什麽新的發現嗎?”
“您過來看看就知道了。”
梁老向前走了兩步,低頭一看,立即明白是怎麽迴事了,原來第四道石門背後的地麵上並沒有出現前幾道石門背後地麵上的凹槽,看來不僅僅是材質和新舊程度的問題,就連結構設計也不同了。
這時梁老又再次審視了一遍這條墓道,發現整個墓道的風格也和前麵的那條頗為不同,而且明顯古舊許多,給人感覺這完全是兩座不同時代的建築,而且從目測的感覺判斷營造時間起碼相差百年以上。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梁老很快就打消了自己突如其來的可笑念頭,怎麽可能會有人把自己的墓葬和別人的連在一起呢,除非是和自己關係極為密切的人,像乾陵就是把武則天的陵墓和唐高宗李治的連在了一起,但是曆史上不也就這麽一例嗎,其他的最多也就是合葬,絕不可能再單獨造陵,然後連成一體,更何況還不是一個時代的。沒道理,完全沒道理,一定有一種解釋說得通的,隻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掌握罷了。
“咦?這些浮雕難道是……”
聽到這話梁教授立即中止了自己的思考,順著副教授周壟的聲音看去,隨即心中又是一震。
看著老人略顯哀傷的眼神,他終於明白了,明白教授平時的堅強僅僅是一種偽裝,目的隻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脆弱與痛苦。試問一個失去了記憶的人又怎麽能夠真正的快樂起來呢,也許那段記憶是痛苦的,但這個人並不知道,而他知道的是,如果自己可以活到八十耄耋之年,那麽也就意味著他已經失去了人生當中四分之一的迴憶。當別人三代同堂憶往昔的時候,他隻能靜靜的坐在沙發上孤獨的守著一段空白的影像。
又是一陣寒風襲來,周壟又是一陣哆嗦,估計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於是他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梁老,現在都已經9點多了,鄉下晚上風大,咱們還是先迴旅館再聊吧。”
“好,走吧。”
可能是因為坐的時間太久了,所以老人站起來的時候略微顯得有些吃力,一個不小心險些失去平衡,周壟見狀趕忙過去扶住教授,“您小心點。”
“謝謝。”梁老衝著周壟笑了笑。
笑,代表樂觀,代表堅強,同時也代表著希望……
鄉下沒有路燈,未免老人跌倒,周壟於是一直摻扶著教授,二人抹黑朝小旅館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四周一片寂靜,除了唿唿作響的風聲,就隻有遠處偶爾傳來的幾聲狗叫。
“您現在是不是懷疑自己就是在這座古墓裏發生的意外?”
“是的,沒錯。當我第一次站在墓道裏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似乎到過那裏,隨著我們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我的這種感覺也就越發的強烈。”走了兩步教授又補充道:“特別是當我看到那排血腳印的時候,我就基本已經可以肯定我的感覺是對的。”
“您的這種判斷更多是基於比對腳印的結果吧?” 說完周壟看了看教授,老人點了點頭,表情顯得很凝重,周壟看著看著,實在不忍,於是安慰教授道:“其實就算腳印的大小吻合也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畢竟腳掌尺寸相似的人有很多,它不像掌紋是唯一的。所以您也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
周壟是善良的,他真的不想看到教授心事重重的樣子,老人佝僂的身形足以說明,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他身上所背負的包袱已經實在太重太重了,重到彎曲了他的身體,彎曲了他的心。所以周壟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來寬慰教授,於是他開口了,但同時他也非常清楚,太多的巧合湊在一起,就絕對不再會是巧合了。血腳印的出現讓他很是擔心,擔心教授後麵尋找真相的路。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想,突然,梁老向他詭異地靠了過來,壓低嗓門對他說道:“那個人還在咱們後麵。”
什麽?還在!周壟剛想迴頭,教授趕緊開口阻止:“別迴頭。”說著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梁老,這人到底是誰呀?”
教授搖搖頭。
“他為什麽一直跟著咱們呀?”
教授又搖搖頭。
“那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呀?”
教授還是搖頭。
真是一問三不知!
突然,周壟心下一驚,該不會是遇到劫道的了吧,這窮山惡水的地界,隨便竄出一個刁民,我們兩個都手無寸鐵,現在又剛好四下無人,正是行兇作案的絕佳時機。
他的心就這麽一直懸著跟隨梁老走了一路,直到看見村子裏的光亮才稍覺安心,等到了旅館門口才完全把心放下。
剛一進門,周壟就立刻癱在靠背椅上,直喘粗氣,“剛才您走得那麽快,我都快跟不上了。”
“嗬嗬,你年齡也不大,平時還是要多運動運動。”
緩了緩之後,周壟問教授:“梁老,您跟我說實話,您到底是怎麽知道有人跟蹤咱們的?去的時候,我還在您後麵呢,都一點兒感覺也沒有。”
“你真想知道?”
周壟點點頭。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想告訴你,主要是因為不想讓你擔心,但是現在……”教授頓了頓,“既然你這麽想知道,也就不瞞你了,我平時有起夜的習慣,有一天晚上出來上廁所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樓下的那顆大槐樹後麵有個人影,開始我並沒放在心上,可是一連幾天,天天如此,我每天晚上出來上廁所的時候,都能看見那個人影,所以後來我就很警惕了,每次出去我都會特別留意周圍的動靜,上次咱們到村長家裏去的時候,他也跟著咱們呢。”
“您的意思是說有個人一直在暗中注意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或者說是在監視我們?”
“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可為什麽呀?”周壟自言自語了一句,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些什麽,“會不會是村子裏的人,說不定就是村長指派的,他不是一直對咱們到那座他所謂的被詛咒過的山上去發掘古墓頗有微詞嘛。”
“也許是吧,但我總感覺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
次日清晨,霧氣重重,考古隊員們陸續來到發掘現場,梁教授布置了後麵的工作重點,他們目前並不急於打開棺木,而是計劃最後再進行這項工作,由於中墓室裏除了棺槨之外並沒有什麽特別有價值的陪葬品,所以梁老決定下一步先清理後墓室。
從唐代墓葬的結構形製判斷,第四道石門的後麵應該必是後墓室無疑。
和之前一樣,梁教授帶領眾考古隊員來到第四道墓門前,正當眾人準備打開石門的時候,突然,晉溪說了句:“等等。”
大家都很緊張的朝她望去,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最近他們在這座古墓裏經曆的怪事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幾乎每個人的神經都已經變得十分脆弱了。
“這道石門和之前的三個都不一樣。” 晉溪看著墓門補充了一句。
大家聞言又趕忙把目光從她身上移開,一齊投放到眼前的這道石門上麵。
“你看出什麽問題了?”教授搖搖頭,表示自己並沒有發現什麽不同。
“材料,它們的材料相差很遠,前麵三道石門都采用的是漢白玉,可是這道石門卻用的是青石板,而且新舊程度也差異很大,還有,你們看,雕鑿的風格也不一樣。”
教授又仔細看了看第四道石門,然後快步走向第三道墓門,駐足瞧了瞧之後,心裏也是一驚,是呀,怎麽會這樣,新舊程度明顯不同,材料也是迥然相異,就連風格也完全屬於兩種,按常理來說,一座墓葬的建築材料應該是一樣的,同一時間建造,新舊程度也必然應該相同才對,還有風格,一般來說,定下主基調以後,是不會也不應該有什麽明顯的變化才對呀。
“也許材料用到一半就沒有了,所以後來不得不進行更換,而且有些墓葬一建就是十幾二十年,像秦皇陵一修就修了將近四十年,新舊程度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風格嘛,更容易解釋了,參與修陵的工匠很多,大江南北,什麽地方的人都有,師承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在雕鑿手法上略有不同也屬正常。” 漢靈不以為然地道,心裏覺得晉溪這人太過喜歡大驚小怪。
“可問題是它們之間的差異可不止十幾二十年。” 周壟提醒了站在自己身旁的漢靈一句。
漢靈聞言又重新觀察了一下兩道墓門的區別,意識到自己又說錯話了,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麽替自己圓場。
“是呀,要是它們之間僅僅隻是相差個十幾二十年,那也就不奇怪了,而且一般上規模的陵墓都是就地取材,這裏群山環抱,怎麽會不夠用了呢,可問題是……,”教授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還是等用專業的測試儀器測試之後再下結論吧。”
說完教授又再次迴到了第四道石門前,這一次他一點也沒有遲疑,雙手直接推向墓門,可是,墓門竟然紋絲未動,看到這一情況,立時上來了三個人幫忙,可是墓門仍然未動分毫,又上來了兩個人,可結果如舊,這就怪了,依據之前的經驗,除了第一道墓門略顯厚重之外,其餘的兩道石門,兩個人就可以推開半扇,四個人就足夠打開了,可是這次……
教授趕忙命人找來一根鐵絲,他想試一試墓門後麵是否有頂門石之類的東西,可是鐵絲在門縫裏麵移來移去什麽阻礙也沒有,於是教授讓再多些人一起上,這一次一下子上了十來個,終於,墓門被緩緩的推開了。
教授很是奇怪,為什麽這道墓門比之前的厚重了許多,可是不曾想墓門後麵的情形更加讓他目瞪口呆,“啊!怎麽不是後墓室?”
原來當打開第四道石門的時候,出現在眾人眼前的並不是預想的後墓室,而又是一條長長的墓道。
這條墓道大概有二十幾米長,五六米寬,與前麵那條墓道不同的是,在它的兩側分別鑿刻著一幅幅的浮雕。墓道的盡頭仍有一道石門,樣式、材質以及新舊程度均與第四道墓門相仿。
教授望著長長的墓道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怎麽不是後墓室,而又是一條墓道呢?這條墓道出現的地方既不合情也不合理,陵墓的結構對於一座墓葬來說也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墓主人為什麽要破壞這種成規呢?第四道墓門後麵不是後墓室,那麽眼前這第五道石門的後麵又會是什麽呢?”
此時,隻聽晉溪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怎麽……”。教授的思緒立時被她拉迴到了現實當中,他看著正蹲在地上背對著自己的晉溪問道:“什麽事?你又有什麽新的發現嗎?”
“您過來看看就知道了。”
梁老向前走了兩步,低頭一看,立即明白是怎麽迴事了,原來第四道石門背後的地麵上並沒有出現前幾道石門背後地麵上的凹槽,看來不僅僅是材質和新舊程度的問題,就連結構設計也不同了。
這時梁老又再次審視了一遍這條墓道,發現整個墓道的風格也和前麵的那條頗為不同,而且明顯古舊許多,給人感覺這完全是兩座不同時代的建築,而且從目測的感覺判斷營造時間起碼相差百年以上。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梁老很快就打消了自己突如其來的可笑念頭,怎麽可能會有人把自己的墓葬和別人的連在一起呢,除非是和自己關係極為密切的人,像乾陵就是把武則天的陵墓和唐高宗李治的連在了一起,但是曆史上不也就這麽一例嗎,其他的最多也就是合葬,絕不可能再單獨造陵,然後連成一體,更何況還不是一個時代的。沒道理,完全沒道理,一定有一種解釋說得通的,隻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掌握罷了。
“咦?這些浮雕難道是……”
聽到這話梁教授立即中止了自己的思考,順著副教授周壟的聲音看去,隨即心中又是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