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店裏,拋去一眾暴跳如雷,吵著鬧著去開封府告狀的文舉生不提,一眾武舉生也是心急如焚,對著老神在在坐在那裏吃早餐的瘋和尚急不可耐的催促道。


    “靠,瘋和尚,都什麽時候了,吃吃吃,你還吃,吃什麽吃啊,快別吃了,趕快帶著我們去拿人啊。”


    “對啊,別磨蹭了,都快急死我們了啊,早一天拿住那華雲龍,就早一天證明小郎君的清白你知道嗎?”


    “對,你不知道,現在那群文舉生都快瘋了,就跟掀了他們祖墳一樣,一個個紅著眼跑去開封府告狀,在不搞快點,小郎君真的性命難保啊。”


    “沒錯,你就別吃了,趕快啟程吧,我們這麽多人一起,絕對可以盡快抓獲那華雲龍的,到時抓住那該死的家夥,救出小郎君之後,你就是我們所有武舉生的大恩人,到時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在汴梁城內我們武舉生保著你像螃蟹一樣橫著走行了吧?”


    “對對,講的對……”


    可聽得一眾武舉生心急如焚的催問,瘋和尚卻並不著急,依舊是在那慢悠悠的吃著喝著還玩著,髒兮兮的手裏抓著一條油乎乎的大海參,吧唧吧唧的,玩的不亦樂乎,是不滿的嘟囔道。


    “急……急什麽,真……真是和尚不急太監急,放……放心吧,那小子福……福大命大,沒……沒那麽容易出事的。”


    “而……而且這是他……他命中必……必不可少的一難,小……小場麵而已,以後還……還有更驚心動魄的事情等……等著他呢,所以別……別急,坐下跟和尚我一起吃……吃飽喝足後咱們再……再上路抓人,知……知道嗎?”


    聽得這瘋和尚如此說,魯達賈斯文等人卻是更加焦急了,是氣吼吼的罵道。


    “靠,瘋和尚,你胡說八道什麽呢,我們能不急嗎?都快急死我們了啊。”


    “就是,你不知道小郎君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他現在就是我們所有武舉生的主心骨啊,是我們武舉生可以和文舉生抗衡的唯一資本,我們人可以倒下,但唯獨主心骨不能倒下,你知道嗎?”


    “對,所以不管如何,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救出小郎君的,這不光是為了我們,也是為了現在包括將來天下所有的武人,算我們求你了。”


    “是啊,瘋和尚,真的算我們求你了,現在唯一的線索就掌握在你手上,你就別在這吃吃喝喝了,趕快帶著我們動身吧,隻要抓到那該死的華雲龍,我們保證,你想要吃什麽喝什麽,我們一定都全力滿足你,行嗎?”


    “……”


    聽得一眾武舉生那充滿渴求和急迫的眼神,瘋和尚也是無奈,氣唿唿的將手中油乎乎的海參往桌上一拍,拍的油水飛濺,是不滿的嘟囔道。


    “哎,行吧……行吧,真……真是的,就知道催……催……催,算和尚我服……服了你們了,這沒……沒吃飽哪有力氣抓人啊。”


    見得瘋和尚的抱怨,不過總算鬆口了,同意這就去拿人,一眾武舉生也是大喜,急忙道。


    “沒事沒事,瘋和尚,沒吃飽不妨事,咱們可以打包路上吃。”


    “沒錯沒錯,小二,還愣著幹什麽,趕快將你們這最好的蔥爆海參給我們打包幾份,留著瘋和尚……咳咳,高僧路上吃,沒聽見嗎?”


    “是是是,可以,你稍等,我們這就去這就去。”


    見得一眾武舉生如此熱情的表現,瘋和尚才稍滿意的點了點頭,讚許的看了他們一眼,慢慢悠悠道。


    “這……這還差不多……”


    說著,就是舉起手中的的酒葫蘆,美滋滋的閉上眼,送到嘴邊,準備狠狠的灌一大口酒,解解悶。


    可在嘴邊舉了半天,酒水都沒下來,瘋和尚也是一愣,急忙睜開眼,睜一隻閉一隻湊到葫蘆嘴往裏一看,然後滿臉鬱悶的驚唿道。


    “哎呀,沒……沒酒了。”


    說著,瘋和尚就是搖搖晃晃的站了起來,滿臉鬱悶道。


    “真是抱歉哈,沒……沒酒了,和尚我要去打……打酒,還得再耽擱一下,抱……抱歉哈。”


    見狀,一眾武舉生也是急了,沒想到剛解決一個人麻煩,他又鬧出一個幺蛾子,隻能是滿臉陪笑道。


    “沒事沒事,瘋和尚,這客店裏有酒,我們去給你打我們去給你打。”


    “對,你要喝什麽酒,都包在我們身上,眨眼就跟你打來。”


    “嗯嗯嗯,隻求你別再鬧出什麽幺蛾子就行了,成嗎?”


    可瘋和尚這次卻是堅定的搖頭拒絕道。


    “那……那不行,你們知……知道什麽,這家客店的酒不……不正宗,和尚我……我一般隻喝朱雀街的杏……杏花酒,別的酒喝不慣,所以別……別攔著我,我自己去。”


    聽得這瘋和尚如此說,真的又鬧出一個幺蛾子,一眾武舉生急的真的是想要罵娘的心情都有了,是快要抓狂的道。


    “靠,瘋和尚,你丫有必要這麽挑剔嗎,都什麽時候了,就不能將就一點嗎?”


    “就是啊,算我們求你了,什麽酒不是酒,現在是非常時期,隨便喝點什麽不就行了,大不了抓獲了那華雲龍後,你想喝什麽酒我們就請你喝什麽酒成嗎?”


    可任憑這群武舉生好說歹說,這次瘋和尚都是不為所動的道。


    “都……都說了,不……不行,這飯……飯可以不吃,但酒不能不喝,和尚我就……就指著個活著了,俗話說得好,酒是鐵,飯……飯是鋼,一……一頓不喝渴……渴的慌,所以必須要杏花酒,一……一定要。”


    說著,瘋和尚是根本不在理會一眾武舉生的勸說,讓他們在這等著,然後在一眾武舉生氣到雙眼噴火,快要打人的目光中,屁顛屁顛的跑去打酒去了。


    也很正常,這瘋和尚就是一個怪人,一個無拘無束,嗜酒如命的怪人。


    別說是他了,就算是整個宋朝,都有很多這樣的怪人,特別是嗜酒如命,可以說整個宋朝其實就是一個全民愛喝酒的王國。


    君不見水滸傳裏,出現的最多的道具就是酒嗎?出現的最多的台詞也是‘小二,拿酒來’。


    不管是民間百姓,還是綠林好漢,亦或是官府差役,都是無比的愛喝酒,可見宋朝酒文化之豐富多彩。


    的確,可以說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而且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


    同時宋朝還有無數多關於酒文化的典故,其中最出名,大家都聽說過的,想必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了。


    故事很簡單,並不複雜,宋太祖趙匡胤坐上皇帝後,不斷地有節度使起來反叛,雖然都被趙匡胤鎮壓平定了,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國家局勢如此不穩定,使他終日悶悶不樂,漸漸的甚至成了他的心病。


    有一次,趙匡胤向他的宰相趙普說出了他的心事。


    趙普就說:“國家混亂,政權不穩定,原因在於藩鎮權利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接著趙普指出禁軍將領石守信等,所掌握的兵權太大,又沒有統帥才能,很容易釀成禍患。


    趙匡胤聽了,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於是過了幾天,宋太祖趙匡胤趁晚朝的時候,請石守信等幾個兵權在握的老將喝酒,又是和酒……


    酒喝到最暢快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就忽然開口道。


    “要不是你們大力相助,絕不會有今天,但我坐了天子,總覺得遠不如作節度使時快樂,從來就沒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當即頓首曰。


    “哎呀,今天命已定,誰複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


    宋太祖趙匡胤故作歎息說。


    “哎,人誰不想富貴,一旦有人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又怎麽能脫身呢~”


    石守信等人謝罪說。


    “我們太愚笨了,連這個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憐可憐我們,給我們指條路。”


    宋太祖趙匡胤繼續歎息說。


    “哎,人生在世,好像駿馬掠過縫隙一樣快,不如多積聚些金銀,多購置些田產房屋留給子孫。多養些歌兒舞兒來度過一生。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樂乎~”


    石守信等雖然內心極為不滿意,麵上笑嘻嘻,心裏mmp,可又能說什麽?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況且趙匡胤還端著酒杯呢,萬一摔下去,然後走廊兩側衝出三百刀斧手,那……


    所以想了想後,石守信等人隻得是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一臉感激地說。


    “哎呀,陛下替我們想得太周到了,真是使死者複生,白骨長肉啊~”


    於是第二日,石守信等人便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權,宋太祖趙匡胤自然一一恩準。


    都讓他們以散官的身份迴家養老,給他們的賞賜也特別優厚。


    需要說明,酒能成事,酒也能敗事。


    對有肝無心的人隻知道喝酒,往往敗事。


    對有心有肝的人,酒能成事。


    宋太祖趙匡胤用心良苦,借酒宴大臣的機會,收繳了他們的兵權,鞏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權,成為曆史佳話。


    當然,這也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發展了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


    一是削弱節度使、州郡長官、軍隊將領、宰相的權利,保證皇帝的絕對權威。


    二是地方除必要的經費外,其餘全部上繳中央財政。


    三是加強京城的武裝力量,實行“內外相維”,“強幹弱枝”,兵將分離。


    趙匡胤采取的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深刻影響著明清兩代政治體製,開啟了中國封建社會專製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先河。


    可以說趙匡胤對宋代曆史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並且宋朝的曆史在中國古代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前承漢唐之製而有進一步的發展,開啟明清乃至近代社會曆史變化的端倪,顯現出中國封建社會曆史轉折的新特點。


    宋代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比唐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經濟中心向南方轉移。


    盡管宋代始終處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但北宋初期,勵精圖治,政權穩定,政治、經濟、文化得到發展。


    南宋政權也有一段穩定期,經濟也得到一定的恢複和發展。


    特別是宋朝的釀酒工業,是在唐朝普及和發展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和發展。


    一方麵,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使得汴京和臨安等大都市空前的繁榮起來,人們對酒的消費,需求量大增。


    另一方麵,糧食的豐足,釀酒業技術的成熟,使酒類品種增多,酒的質量提高,酒業的生產範圍擴大。


    宋代的釀酒業,上至宮廷,下至村寨,釀酒作坊,星羅棋布。


    分布之廣,數量之眾,都是空前的。


    比如黃酒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酒種。


    而宋朝的黃酒釀造,不但有豐富的實踐,而且有係統的理論。


    包括我國現代的黃酒釀造,都是繼承和發展了宋朝的理論和傳統。


    在我國古代釀酒著作中,最係統最完整,最有實踐指導意義的釀酒著作是北宋末期成書的《北山酒經》。


    《北山酒經》的作者,是北宋時期浙江吳興人朱肱。


    該書的成書年代沒有準確記載。


    在朱肱之後,李保曾經作《續北山酒經》。


    李保在《續北山酒經》中寫道:朱肱先生壯年勇退,著書釀酒,僑居西湖而老焉。


    《續北山酒經》寫於1117年,所以《北山酒經》當在此之前。


    北山即杭州西湖旁的北山,說明此書的材料取自於當時浙江杭州一帶。


    由於當時朝廷對釀酒極為重視,浙江一帶正是我國黃酒釀造的主要產地,釀酒作坊比比皆是。


    興旺發達的釀酒業,使《北山酒經》成為當時實踐的總結和理論的概括。


    乃至於至今浙江一帶也是我國黃酒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地區,與宋朝時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北山酒經》共分三卷,上卷為“經”,總結了曆代釀酒的重要理論,對全書釀酒、製曲作了全麵係統的闡述。


    中卷論述製曲技術,收集了十幾種酒曲的配方和製法。下卷論述釀酒技術。


    《北山酒經》對我國黃酒釀造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北宋初年實行禁酒的政策,不許私人釀酒。


    私自製曲5斤即應判處死刑。


    以後放寬到私自製曲15斤判極刑。


    隨著經濟的恢複,生產的發展,對酒的政策越來越放寬。


    不過不論北宋還是南宋,酒稅都是政府重要的財源。


    為了收到足夠的酒稅,宋朝時對酒的生產和銷售管理還是很嚴格的。


    北宋的酒政主要有三種形式:酒的專賣、曲的專賣和稅酒。


    即對不同的地方,分別實行三種不同的政策:三京地區實行酒曲專賣;州城內則實行酒的專賣;縣以下的地方或實行納稅,或實行酒的專賣。


    這種區別對待的政策,考慮到地方的特點,有利於國家獲取更大的酒利。


    酒的專賣,其做法是酒坊歸官府所有,生產資料、生產費用、生產原料由官府解決,酒戶從官府租來酒坊組織生產,釀成的酒由官府包銷。


    酒價自然由官府定。


    當時的開封,有兩種類型的酒店負責推銷官酒。


    一種叫正店,一種叫腳店。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


    還有酒樓,是官府開辦的飲酒吃飯的地方。


    酒庫是官府酒的批發場所,還有被稱為“拍戶”、“泊戶”的零售店。


    酒曲是釀造黃酒必須的糖化劑和發酵酒母。


    酒曲比較穩定。可以長期存放,所以實行酒曲專賣,官府也能有效地控製酒的稅收。


    酒曲的專賣主要在三京(開封、洛陽、商丘)。


    榷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官定曲價、劃定範圍、限額發銷等。


    北宋時期,官府對釀酒的管理,對酒稅的控製,工作很細,在某些方麵比現在管得都嚴。


    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即位,他實行投降妥協政策,害怕英勇抗金的群眾和將領,節節敗退,最後遷都杭州,建立南宋政權。


    軍費的籌措是頭等大事。


    南宋政權一開始,就是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經費緊張,酒稅是重要的財政來源。


    據《宋史-食貨誌》記載:“渡江後,屈於養兵,隨時增課,名目雜出。”


    南宋的酒政是多樣化的,酒的專賣仍是城市的主要形式。


    為了有效地控製酒稅,官府采取從用米釀酒開始計征酒稅。


    民眾自帶米到官府釀酒,但必須交納釀造費,另外還需要繳納頭子錢(附加稅)。


    這種方法,官府無須采購原料,也不必承擔酒的銷售,隻需要出麵管理一下,就坐收酒利。


    釀造場在官府規定的場所,便於集中管理,是一種較好的方式。


    官府按所用之米計收酒稅,也預防了逃稅。


    南宋也實行酒類專賣的政策,集中體現在酒庫的設立及運營。


    酒庫,是官府控製下釀造酒和批發酒的市場,是官府酒課的主要來源之一。


    因此,誰掌握了酒庫,誰就掌握了酒的豐厚利潤。


    在南宋,對酒庫管理權的爭奪便成為焦點。


    南宋酒庫名目繁多,隸屬關係複雜。


    有歸屬中央政權的酒庫,有軍隊的酒庫,還有地方上的酒庫。


    軍隊所屬的酒庫,是為軍隊籌資而設立的,所以就有“瞻軍庫”“犒軍庫”“繳賞庫”等名稱。


    當南宋政權基本穩定下來以後,政府機構逐漸把歸屬軍隊的酒庫,收歸為政府所屬。


    宋朝為了促進酒的銷售,曾經組織所屬酒庫,進行聲勢浩大的酒類評比和宣傳促銷活動。


    這種活動類似近幾年召開的糖酒大會。


    南宋的酒價與北宋相比,有幾個特點:漲價頻繁、漲幅大,各地自主定價。


    因為宋朝的釀酒業是從唐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黃酒的釀造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和進步。


    特別是江浙一帶,黃酒釀造業興旺發達,名酒很多,有些名酒可以說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宋朝的名酒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宮廷名酒。


    宋朝的宮廷酒也叫內中酒。


    實際上宮廷酒是從各地名酒之鄉,調集酒匠精心釀製而成的。


    宋朝的宮廷酒有:


    蒲中酒:蒲中是指山西境內的蒲州。


    蒲州酒在北周時候就名揚天下,到隋唐時期經久不衰。


    宋時宮廷蒲中酒,就是用此法釀造的。


    蘇合香酒:這是北宋宮廷內的禦用藥酒,甚為珍貴。


    每一鬥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能調五髒,祛腹中諸病。


    蘇合香丸在《備急千金藥方》中有記載。


    鹿頭酒:一般在宴會快要結束時才啟封呈上。


    薔薇露酒和流香酒:這是南宋皇帝的禦用酒。


    皇帝慶壽時,宮中供禦酒名薔薇露酒。


    賜大臣酒謂之流香酒。


    長春法酒: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賈秋壑獻給皇上的釀法。


    共用三十多味名貴中藥,采用冷浸法配製而成的藥酒。


    具有“除濕實脾,行滯氣,滋血脈,壯筋骨,寬中快膈,進飲食”之功效。


    2、京城名酒。


    宋代張能臣曾著“酒名記”,收錄了宋代天下酒名一百多種,其中皇親國戚家釀酒,無意是酒中珍品。


    酒名記中的酒名,甚為雅致,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氣息。例如:後妃家的酒名有:香泉酒、天醇酒、瓊酥酒、瑤池酒、瀛玉酒等。


    親王家及駙馬家的酒名有:瓊腴酒、蘭芷酒、玉瀝酒、金波酒、清醇酒等。


    因為一些名酒宋朝在京城實行官賣酒曲的政策,民間隻要向官府買曲,就可以自行釀酒。


    所以京城裏酒店林立,酒店按規模可分為數等,酒樓的等級最高,賓客可在其中尋歡作樂。


    京城有名的酒店稱為正店,有72處,其他酒店不可勝數。


    由於買酒競爭激烈,酒的質量往往是立足之本。


    《酒名記》中共羅列了27種市店名酒,列舉如下:


    豐樂樓——眉壽酒;忻樂樓——仙醪酒;和樂樓——瓊漿酒;遇仙樓——玉液酒;會仙樓——玉醑酒;時樓——碧光酒;高陽店——流霞酒、清風酒、玉髓酒等等。


    3、各地名酒,宋代除了京城外,其他城市實行官府統一釀酒,統一發賣的榷酒政策。


    酒按質量等級論價,酒的質量又有衡定標準。


    每一個地方,都有代表性名酒。


    北宋和南宋官府,都曾組織過聲勢浩大、熱鬧非凡的評酒促銷活動。


    南宋時京都臨安有官酒庫,每年清明前開煮,中秋前新酒開賣,先期以鼓樂妓女迎酒穿市,觀者如潮。


    楊炎正曾作《錢塘官酒》詩,描述了這一壯觀景象。詩雲:


    錢塘妓女顏如玉,一一紅裝新結束。


    問渠結束意所為,八月皇都新酒熟。


    瑪瑙甕列浮清香~十三庫中誰最強。


    臨安大尹索酒嚐~舊有故事須迎將。


    翠翹金鳳烏雲髻~雕鞍玉勒三千騎。


    金鞭爭道萬人看~香塵冉冉沙河市。


    琉璃杯深琥珀濃~新翻曲調聲摩空。


    使君一笑賜金帛~今年酒賽珍珠紅。


    畫樓兀突臨官道~處處繡旗誇酒好。


    五陵年少事豪華~一鬥十千誰複校。


    黃金壚下漫徜徉~何曾見此大堤娼。


    惜無顏公三十萬~枉醉金釵十二行。


    從以上的詩中,可以看出新酒上市時熱鬧非凡的場麵,不亞於現在每年春秋兩季的酒類產品交易會。


    4、其他名酒。


    東陽酒:即浙江金華酒。


    《曲本草》對此酒倍加讚賞。


    羊羔酒:也稱白羊酒。


    《北山酒經》詳細記載了其釀法。


    由於配料中加入了羊肉,味極甘滑。


    瑞露酒:產於廣西桂林。範成大曾經寫道:“及來桂林,而飲瑞露,乃盡酒之妙,聲振湖廣。”


    紅曲酒:宋代紅曲問世,紅曲酒隨之發展起來,其酒色鮮紅可愛,博得人們青睞。


    荔枝酒:荔枝是一種高檔水果,用荔枝釀成的酒,更是果酒中的皎皎者。


    黃柑酒:蘇軾在《洞庭春色賦》序言中寫道:“安定君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範成大在《吳郡誌》中說:“真柑,出洞庭東西山,柑雖桔類,而其品特高,芳香超勝,為天下第一。”


    曆史上黃柑酒有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產。


    宋朝人田錫曾寫《曲本草》,敘述各種藥酒的原料、製法和功能,文字簡略,頗有參考實用價值。


    《曲本草》中提到廣西蛇酒、江西麻姑酒、淮安綠豆酒及枸杞酒、菊花酒、葡萄酒、桑椹酒等。


    5、宋朝的葡萄酒。


    宋朝的葡萄酒,是對唐朝葡萄酒的繼承和發展。


    在《北山酒經》中,還記載了用葡萄和米混合加曲釀酒的方法。


    與南宋同期的金國文學家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中有這樣的故事:山西安邑多葡萄,但大家都不知道釀造葡萄酒的方法。


    有人把葡萄和米混合加曲釀造,雖能釀成酒,但沒有古人說的葡萄酒“甘而不飴,冷而不寒”風味。


    貞佑中(約1215年),一戶人家躲避強盜後從山裏迴家,發現竹器裏放的葡萄漿果都已幹枯,盛葡萄的竹器正好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陶罐上,葡萄汁流進陶罐裏。


    聞聞陶罐裏酒香撲鼻,拿來飲用,竟然是葡萄美酒。這個真實的故事,說明葡萄酒的釀造是這樣簡單,即使不會釀酒的人,也能在無意中釀造出葡萄酒。


    從元好問的《葡萄酒賦》及序可知,經過晚唐及五代時期的戰亂,到了宋朝,真正的葡萄酒釀造方法,差不多已失傳。


    所以元好問發現葡萄酒自然發酵法,感到非常驚喜。


    蘇東坡留下不少歌頌葡萄酒的詩詞文賦。


    他的《謝張太原送葡萄酒》,寫出了當時世態的炎涼:


    冷官門戶日蕭條~親舊音書半寂寥。


    惟有太原張縣令~年年專遣送葡萄。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在他落魄時,很多故舊親朋,都不登門了,唯有太原張縣令,不改初衷,每年都派人送葡萄來。


    蘇東坡是有名的美食家,他在《老饕賦》中寫道:


    引南海之玻璃~酌涼州之葡萄。


    南海的玻璃酒杯是最有名的,涼州的葡萄酒也是最有名的。


    東漢末年孟他以葡萄酒一斛賄賂張讓,即拜涼州刺使。


    蘇東坡對這件事曾頗有感慨地說:


    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到了南宋,當時臨安雖然繁華,但葡萄酒卻是非常稀少珍貴。


    這主要是因為江南不宜種葡萄,山西太原等葡萄和葡萄酒產區,已淪陷為金國統治。


    陸遊的《夜寒與客燒幹柴取暖戲作》詩雲:


    如傾瀲瀲葡萄酒~似擁重重貂鼠裘。


    詩中把喝葡萄酒與穿貂皮大衣相提並論,說明葡萄酒的珍貴。


    在宋詩宋詞中,也經常提及酒名,或以原料稱之,或以色澤唿之,或以產地名之,或以製法言之,據粗略統計,有五、六十種之多。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現代一些名酒,如西鳳酒,五糧液,汾酒,紹興酒,董酒等等,這些酒名,大多可在宋代酒詩中找到,在中華酒文化發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至於關於宋代的文化名人與酒詩酒詞的話,那就太多了,像是石延年。


    石延年,字漫卿,是宋代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性情豪放,飲酒過人。


    傳說宋仁宗愛其才,勸其戒酒,他戒酒後,酒渴成病,英年早逝。


    義士劉潛,酒量也很大,喜歡和石延年比酒量。


    有一次,他倆在新開業的王氏酒樓歡飲,從早飲到晚,不發一言。


    第二天,京都的人都傳說,有兩位酒仙,在王氏酒樓喝酒,喝了一天,麵不改色。


    過了一段時間後,才知道傳說中的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劉潛。


    石延年任海州通判時,有一天劉潛來訪,石延年請他到船上,豪飲起來。


    一直喝到半夜,眼見酒快喝光了,看見船上有一鬥醋,就把醋倒進剩下的酒裏,又喝起來,一直把酒醋全喝光,此時也大亮了,又喝了一整夜。


    說石延年是個酒怪,是因為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多種荒謬怪誕的飲酒方式。


    例如他蓬亂著頭發,赤著腳還帶著枷鎖飲酒,謂之“囚飲”;他與人在樹上飲酒,叫作“巢飲”;有時用稻麥杆束身,伸出頭來與人對飲,稱作“鱉飲”。


    夜晚不點燈,與客摸黑而飲,說是“鬼飲”;飲酒時一會兒跳到樹上,一會兒又跳到地上,說這是“鶴飲”。


    名堂之多,不一而足,可見真的是一個怪人,嗜酒如命的怪人,比本文的瘋和尚還怪。


    石延年死後,他的酒友蘇舜欽寫了一首詩《哭曼卿》,詩曰:


    去年春雨開百花~與君相會歡無涯。


    高歌長吟插花飲~醉倒不去眠君家。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參見大總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參見大總管並收藏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