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便到了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這一天,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由於天氣尚寒,朱棣又受咳疾之苦,這日,如願拿著川貝燉雪梨,來到奉天殿問安。朱棣見是如願來了,便笑著說道:“如願快起,手裏拿的什麽?快到父皇這來,讓父皇看看。”如願一邊走向朱棣的案桌一邊答著:“父皇,如願手中拿的是川貝燉雪梨。聽聞父皇近日又受咳疾之苦,如願便燉了這藥膳。將雪梨去核掏空,這雪梨便成了一梨盅,將川貝與蜂蜜放入這梨盅,再放入碗中,燉上半個時辰,如願還在這藥膳中放了些甘蔗汁,蜂蜜與甘蔗汁便遮去了川貝的苦味兒。雪梨潤肺,川貝止咳,蜂蜜滋養,甘蔗清熱,父皇用這藥膳正好。”朱棣笑了笑,“如願有心,朕這便用了這藥膳。”


    朱棣吃著川貝燉雪梨,突然見如願正在端詳自己手上戴的白玉扳指,“在看什麽?朕的白玉扳指?”如願點點頭,朱棣邊用藥膳邊問:“你可知這扳指是做什麽用的?”“扳指乃是征戰之人護手所用,放箭之時,戴上扳指,便可防止弓弦速迴急抽而擦傷手指。”朱棣滿意地看了看如願,“士奇果然會調教,我們如願不但才學了得,一小女子竟還懂得這些。”“父皇這扳指著實精致,一看便知是上好的和田玉,通體打磨得晶瑩剔透,質樸大氣,真是漂亮極了。”“如願好眼力。”朱棣說著將手上的白玉扳指轉了半圈,如願看見那扳指上刻著篆體的“棣”字,驚歎了一聲:“有父皇的名字?”“這白玉扳指是當年朕征戰乃兒不花得勝之時,太祖皇帝所賜,這篆體的‘棣’字,正是太祖皇帝親手刻上的,這麽多年來,無論征戰與否,父皇都將這白玉扳指戴在手上。日子久了,這扳指便不同尋常了,六軍將士皆知此扳指,見了它便如同見了朕,不信,你拿著它去五軍都督府,三大營將領都會聽你調遣。”朱棣說著便摘下扳指放在如願手上,如願嚇得趕忙將扳指放在案桌之上,伏地施禮,“如願不敢。”朱棣扶起如願,又將扳指放在如願手上,“放在手裏看看又何妨?”如願將那扳指小心翼翼把玩一番,便呈在朱棣麵前,朱棣伸出拇指,“給父皇戴上。”如願又小心翼翼將那白玉扳指戴在了朱棣的拇指之上。正在此時,馬煜來報:“陛下,漢王殿下求見。”於是如願拜別朱棣退出了奉天殿。


    奉天殿外所來求見的正是漢王朱高煦。原來,朱高煦見楊士奇平安無事,心中恨透了王玉竹與紀綱。於是朱高煦與韋鳳娘、黃儼商議:“接下來咱們如何行事?”韋鳳娘說道:“這紀綱是怎麽了?怎麽與太子站到了一邊?”黃儼趕忙說道:“是王貴妃的意思。”朱高煦麵露不解之色,“高燧幫著柳如願去救楊士奇這還說得通,可這紀綱何故幫著王貴妃呢?紀綱得了什麽好處?你留心著點,這個王貴妃幾次三番幫助太子,此人斷斷留不得。”黃儼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咱們留心著,一旦抓到王貴妃的把柄絕不手軟。”朱高煦點點頭,“過幾日,本王請奏父皇添加我漢王護衛,手中多些兵將,本王這心中才踏實。”


    正在朱棣與如願談論白玉扳指之時,朱高煦來到奉天殿請求朱棣為他增添護衛。經過上次的事,朱棣已猜到了是朱高煦在暗中搗鬼,如今朱高煦又來請旨增添護衛,朱棣自然不答應。朱高煦便跪在奉天殿不走,朱棣心中甚煩,便不再理他,任由他跪著。


    這時,紀綱來到奉天殿為朱棣上囚籍,也就是呈給朱棣那些詔獄罪犯的名冊。朱棣翻看著囚籍,過了一會問道:“楊溥是永樂十二年入詔獄的,他在詔獄表現如何?”紀綱答道:“楊溥自入詔獄那天起,便一直讀書。”朱棣愣了一下,“讀書?在詔獄當中他還有心思讀書?”紀綱點著頭,“自楊溥入詔獄始,便讀書不輟,如今已讀經史諸子數周。”朱棣思索了一會說道:“如此好學與堅毅之人,定是不凡,且讓他在詔獄讀著書,他想看什麽書都給他,好生照顧著,不可出任何差錯。”紀綱應道:“是,陛下。”朱棣繼續看著囚籍,突然看到了解縉的名字,便問紀綱:“解縉還在詔獄?”紀綱迴道:“是。”朱棣沉思了一會,卻也再未說什麽。待朱棣看完了囚籍,便說道:“你倆都先跪安。”於是朱高煦與紀綱一同出了奉天殿。


    朱高煦增添護衛的請求被朱棣駁迴,心中正憤悶,出得奉天殿便將一腔怒火撒在紀綱身上,朱高煦冷言說道:“紀指揮討好太子是想日後做新帝登基的功臣了?”紀綱趕忙說道:“臣忠於陛下。”朱高煦一把抓住紀綱的衣袖,“為何幫楊士奇脫險?使得父皇對本王起了疑。”紀綱答道:“受趙王殿下之托。”朱高煦冷笑一聲:“還有王貴妃之托。”紀綱愣了一下,趕忙說道:“臣不知貴妃相托之事,隻是趙王殿下找過臣,殿下也知道,那楊士奇是趙王妃的表兄,趙王殿下寵愛趙王妃非常,趙王妃要救他表兄,趙王自然便來找臣了。趙王的意思,臣當然照辦了。”朱高煦鬆開紀綱的衣袖,“趙王之托,紀指揮照辦。不知我漢王之托,紀指揮是否放在心上。”“殿下請講。”朱高煦說道:“方才父皇提到解縉,雖未說如何處置,但紀指揮可以理解成父皇欲結果了解縉的性命。”紀綱拱起手,“殿下盡管放心。”說完紀綱轉身便走了。


    是日夜裏,紀綱拿著美酒來到詔獄“探望”解縉。紀綱叫了一聲“解學士”,解縉迴頭看去,哼了一聲說道:“無恥小人。”紀綱冷笑著,“解學士為何總與我紀綱過不去?”解縉指著紀綱罵道:“你這個以權謀私,專告陰狀的無恥小人,鐵公被你油烹而死,駙馬都尉被你派人推下笪橋。你勾結漢王陷害太子,你殘害忠良,貪贓枉法,你就是朝廷中的敗類。”紀綱怒火中燒,但強壓著怒火,說道:“陛下今日在囚籍上見到解學士的名字,甚是思念解學士呢。”解縉聽聞,趕忙問道:“陛下可好?太子殿下可好?”“解學士放心,陛下好著呢,太子殿下也好著呢。陛下賞了你這壇好酒,解學士還不奉旨喝下?”解縉接過酒壇,紀綱說道:“隻是我不知陛下是否在美酒中放了鴆毒。”解縉大笑說道:“自古忠臣,孝天子,死社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是陛下旨意,我解縉縱然一死又有何妨?”解縉說完便一口氣喝下了壇中酒。這美酒中並無鴆毒,隻是這一壇酒下肚之後,解縉已大醉,紀綱見解縉大醉,便將解縉拖了出去,埋在了雪堆當中。寒風刺骨,大雪紛飛,一夜寒風過後,大明第一才子解縉竟凍死在風雪之中。


    解縉凍死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前朝與後宮,朱高煦自然滿意,高熾則悲痛不已,幾日夜裏朱高熾都偷偷穿上白衣以悼念他的解先生。朱棣知曉解縉之死後,召來紀綱問道:“解縉是你拖到風雪中凍死的?”紀綱深知朱高煦對自己起了疑,況且朱高煦幾次三番要置王玉竹於死地,所以紀綱便欲伺機除掉朱高煦,今日朱棣問及解縉之事,紀綱見得到了瓦解漢王的機會,便答道:“迴陛下,是臣所為。”朱棣問道:“為何要解縉的性命?”紀綱答道:“是漢王殿下的意思。”朱棣沉默不語,紀綱見狀接著說道:“解學士曾上奏陛下漢王越禮之事,漢王一直懷恨在心。”朱棣又沉默了一會,長歎了一口氣,“朕知道了,你退下吧。”朱棣雖暫時未處置朱高煦,可從那以後,便對朱高煦漸漸不滿。


    到了永樂十三年七月,鄭和率船隊迴國,此次,鄭和不僅帶來了西洋諸國的使者,還帶迴了傳說中的“麒麟”,天降祥瑞讓朱棣興奮不已,這更堅定了朱棣遷都北京的決心。


    永樂十四年的一日奉天門常朝,朱棣問道:“朕要遷都北京,愛卿們意下如何?”楊士奇說道:“陛下聖明,北京東連山海關,西靠太行山,南俯中原,北枕居庸,恰居我大明正中。若遷都北京,東北女真;北部瓦剌、韃靼、兀良哈;西域蒙元舊部;西南西籓諸部;南部、東南、東部海上諸國皆在我大明掌控之中。”楊榮接著說道:“北京位置何其優越,如今運河開通,富民遷徙,新宮肇建順利。陛下此時不下旨肇建整個北京城,更待何時?”內閣首輔次輔皆表了態,加之群臣早便看出了朱棣遷都的決心,於是齊聲說道:“臣等附議。”朱棣滿意地點著頭,肅然說道:“待新北京城建好,大明都城便遷往北京。”於是遷都北京之事就此商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明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傾世明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傾世明玉並收藏盛世明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