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對朱高煦漸漸不滿,待遷都北京的事情剛剛商定,朱棣便將朱高煦改封青州,並命其即刻就藩。朱高煦當然不會去,於是又跑到奉天殿哭訴:“父皇,兒臣自小就未離開過父皇身邊,就是靖難之時,兒臣也是相伴左右,兒臣一旦就藩,無詔便不能入京,此生便不知還能與父皇相見幾麵。如今父皇龍體微恙,兒臣若走了怎麽會放心得下。”朱棣聽了此話心便軟了下來,畢竟在靖難之時,高煦幾次救過自己的性命,朱棣沉思了半晌說道:“可是你已受藩封多年,若一直留在父皇身邊,朝臣免不了異議。”朱高煦跪走上前,“既然父皇要遷都北京,那便把兒臣留在南京可好?”朱棣看著朱高煦,想到這個兒子在奉天靖難之時奮勇殺敵,立下諸多戰功,且多次救了自己的性命,於是朱棣點了點頭答應他留駐南京。
張若蘭見朱高煦得了留在南京的允準,憂心忡忡地對海棠說道:“漢王若是留在南京,恐怕後患無窮。父皇遷都北京之後,這南京可就是咱大明的留都,南京連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保留著,若讓漢王在南京站穩了腳跟,收歸了民心,太子殿下豈不危險?不行,此時,咱們得幫太子殿下。”海棠問道:“若是能助太子殿下,海棠豁出性命又何妨?可是咱們都是後宮女流,前朝的事無可奈何啊。”若蘭說道:“後宮的瑣事一樣能瓦解漢王。咱們東宮的王選侍或許能派上用場。”海棠不解地問道:“王選侍勾結漢王妃,用迷情散魅惑太子殿下。永樂十二年,東宮迎駕遲緩一事,險些要了太子殿下的命,這可都是王選侍所為,姐姐可別指望著她能幫咱們。”若蘭笑笑說道:“我早便打探過了,迷情散的壞處,王選侍是不知道的,她隻是爭寵心切。其實王選侍也並不貪心,她隻是想要有一子嗣,日後能有依靠便好。你想想,若是讓王選侍知曉漢王妃害得她終身不孕,她該當如何?”海棠答道:“她必會恨透了漢王夫婦,那王靜孌苦苦爭寵這麽多年,一直盼著能為太子殿下誕下一男半女,若知道實情,怕是連殺了漢王夫婦的心思都有呢。”若蘭點點頭,“此時正是父皇對漢王起疑之時,再讓王選侍去父皇那裏添上一把火,加之二位楊先生再助太子一臂之力,定能扳倒漢王夫婦,免得太子在這儲君之位上日日如履破冰。”海棠讚同地點著頭,“姐姐高見。”
於是,張若蘭攜戴原禮來到王靜孌房中,王靜孌見張若蘭與戴原禮前來,不明就裏,還未反應過來,便聽張若蘭說道:“本宮受恩於太子,為殿下掌管東宮,如今妃妾們都已有嗣,唯獨王選侍多年未曾有孕,是本宮失職,今日特請戴太醫前來為你診治。”王靜孌聽聞請來了戴太醫替她診治,喜出望外,不顧與太子妃不睦,便欣然受診。
懸絲診脈之後,戴原禮說道:“選侍用麝多年,再難有孕了。”靜孌大驚,“我何曾用過麝?”張若蘭說道:“那迷情散中有一味麝香。”靜孌聽聞驚得目瞪口呆,趕忙站起身來,“你說什麽?”戴原禮說道:“永樂二年,臣曾為太子殿下切脈,聞得太子身上有迷情散之氣,太子殿下怕累得王選侍去樂安堂,所以吩咐此事不得聲張。後來選侍定是將迷情散服下了,聞不到迷情散的香氣,所以太子誤以為選侍不再用那迷情散,可臣為殿下切脈之後,發現麝香已侵入殿下脈中。殿下再次寬容,吩咐下去不問罪於選侍,隻是獨自養好了身子。永樂十二年,太子得知選侍在東宮孤苦無依,再次去了選侍房中。選侍又將迷情散服下,那時臣與陛下北征瓦剌,宮中禦醫皆被黃儼收買,無人告知太子殿下選侍再施迷情散一事,以致殿下迎駕遲緩,險些丟了性命。選侍不知,若是將那迷情散大劑量服下,此生是斷難有孕的。”王靜孌驚得說不出話來,張若蘭說道:“你可聽清楚了?你多年受漢王妃蒙騙,用那迷情散迷惑太子,東宮迎駕遲緩一事險些要了太子殿下性命,若不是殿下仁慈,你還能活命到今天?”王靜孌倒退了幾步,自語道:“我從沒有想過陷害太子,宮中生活太過淒苦,韋鳳娘那賤人說用迷情散能綰住太子殿下,我才用那迷情散的。我若知道那迷情散會讓我終身不孕,會害得太子迎駕來遲,我怎會用它?韋鳳娘說那隻是房中小術,無關大礙的。”張若蘭厲聲說道:“漢王夫婦是如何待太子的,你竟看不出?韋鳳娘的話你也信?你自己終身不能有孕算是咎由自取,可你怎忍心為了爭寵竟置殿下於不顧?”王靜孌含著淚搖著頭,“我沒有置殿下於不顧……我沒有……”張若蘭一把抓住王靜孌的手腕,“你若對太子殿下有愧疚之心,你若對漢王夫婦有怨恨之意,便去奉天殿將此事稟告父皇。”靜孌聽了此話,瞪紅了雙眼,思索了片刻,便衝出慈慶宮,直奔奉天殿。
王靜孌一邊闖入奉天殿一邊大喊:“父皇,漢王圖謀不軌,結黨營私,陷害太子。”錦衣衛力士趕忙相攔。正在奉天殿內與輔臣議事的朱棣聽聞王靜孌的喊叫,便說道:“讓她進來。”
靜孌入了奉天殿將迷情散之事據實稟告。朱棣聽了靜孌的話沉默著,靜孌接著說道:“父皇,若不是迷情散惑了太子殿下的心智,永樂十二年,太子殿下怎會迎駕來遲?漢王妃用迷情散誆騙兒臣,就是為了離間太子殿下與父皇,若父皇當年一怒之下廢了太子,那漢王夫婦的奸計便得逞了。靜孌糊塗,竟聽信小人之言險些釀成大錯,請父皇降罪靜孌,請父皇還太子殿下公道。”朱棣說道:“朕知道了,你先迴東宮去。”王靜孌叩了頭便退出了奉天殿。
待王靜孌退出奉天殿,朱棣沉默了一會轉身問身邊的楊士奇:“漢王不法之事,你可知情?”楊士奇知道,忍耐了多年,終於得到了扳倒漢王的機會,稍作思索,便凜然答道:“臣為東宮之臣,故被眾人視為太子一黨,縱然漢王有不法之事,旁人也斷不會告知於臣。隻是陛下兩次北征,太子都受構陷,前些時日,宦官們又說微臣結黨,東宮之臣受陷,遭殃的是誰?受益的又是誰?漢王兩遣就籓,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將徙都,漢王輒請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朱棣聽了楊士奇的話,細細思量,終於確定了朱高煦的不軌之心。於是朱棣即刻將朱高煦改封樂安,命其就藩。
永樂十五年五月,待朱棣送走了第五次出使西洋的鄭和船隊,朱高煦便再次來到奉天殿,朱高煦跪倒在地,“父皇,兒臣自小就未離開過父皇身邊,就是靖難之時,兒臣也是相伴左右,兒臣一旦就藩,無詔便不能迴京,此生便不知還能與父皇相見幾麵。如今父皇身體微恙,兒臣若走了怎麽會放心。”這些話朱棣聽得都厭煩了,於是朱棣邊看著奏疏邊冷冷說道:“既受藩封,豈可常居京邸?”朱高煦趕忙說道:“若不能留在南京,那便求父皇帶兒臣去北京,就要遷都北京了,兒臣從小在北京長大,就是在北京,父皇教兒臣騎射,母後教兒臣念書。兒臣想念北京。”見朱棣沉默不語,朱高煦接著說道:“父皇,兒臣不願離開您,父皇日夜為國事操勞,就讓兒臣在父皇身側,為父皇分憂可好?”朱棣放下奏疏,“為朕分憂?朕問你,為何要構陷楊首輔?你意欲何為?鳳娘為何誆騙靜孌用迷情散陷害太子?”朱高煦答道:“父皇明察,兒臣冤枉。這些事情兒臣都是不知情的。父皇看著兒臣長大,難道父皇不信任高煦了嗎?”朱棣說道:“朕讓你去樂安做一個逍遙王爺,別負了父皇的苦心。”朱高煦向前跪走幾步,“兒臣不去樂安,兒臣自小在父皇身邊長大,兒臣不離開父皇。父皇,咱們父子一同起兵靖難,才有了今日的天下,父皇難道都忘了?”朱棣默不作聲,朱高煦接著說道:“兒臣知道父皇的天下得來有多不容易,靖難之時,父皇身上受了好多傷。兒臣還記得,父皇左肩上的劍傷是大戰白溝河時留下的,父皇右臂上的刀傷是在東昌留下的。每逢雨雪天氣,父皇的這些傷疤都會脹痛。兒臣沒忘記父皇的江山來之不易,兒臣怎會做大逆不道之事,而置父皇大業於不顧?”朱棣還是沉默著,過了好一會,朱棣說道:“好,朕帶你迴北京,隻是你記住,不要辜負了父皇。”朱高煦大喜,趕忙叩頭謝恩。
張若蘭見朱高煦得了留在南京的允準,憂心忡忡地對海棠說道:“漢王若是留在南京,恐怕後患無窮。父皇遷都北京之後,這南京可就是咱大明的留都,南京連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都保留著,若讓漢王在南京站穩了腳跟,收歸了民心,太子殿下豈不危險?不行,此時,咱們得幫太子殿下。”海棠問道:“若是能助太子殿下,海棠豁出性命又何妨?可是咱們都是後宮女流,前朝的事無可奈何啊。”若蘭說道:“後宮的瑣事一樣能瓦解漢王。咱們東宮的王選侍或許能派上用場。”海棠不解地問道:“王選侍勾結漢王妃,用迷情散魅惑太子殿下。永樂十二年,東宮迎駕遲緩一事,險些要了太子殿下的命,這可都是王選侍所為,姐姐可別指望著她能幫咱們。”若蘭笑笑說道:“我早便打探過了,迷情散的壞處,王選侍是不知道的,她隻是爭寵心切。其實王選侍也並不貪心,她隻是想要有一子嗣,日後能有依靠便好。你想想,若是讓王選侍知曉漢王妃害得她終身不孕,她該當如何?”海棠答道:“她必會恨透了漢王夫婦,那王靜孌苦苦爭寵這麽多年,一直盼著能為太子殿下誕下一男半女,若知道實情,怕是連殺了漢王夫婦的心思都有呢。”若蘭點點頭,“此時正是父皇對漢王起疑之時,再讓王選侍去父皇那裏添上一把火,加之二位楊先生再助太子一臂之力,定能扳倒漢王夫婦,免得太子在這儲君之位上日日如履破冰。”海棠讚同地點著頭,“姐姐高見。”
於是,張若蘭攜戴原禮來到王靜孌房中,王靜孌見張若蘭與戴原禮前來,不明就裏,還未反應過來,便聽張若蘭說道:“本宮受恩於太子,為殿下掌管東宮,如今妃妾們都已有嗣,唯獨王選侍多年未曾有孕,是本宮失職,今日特請戴太醫前來為你診治。”王靜孌聽聞請來了戴太醫替她診治,喜出望外,不顧與太子妃不睦,便欣然受診。
懸絲診脈之後,戴原禮說道:“選侍用麝多年,再難有孕了。”靜孌大驚,“我何曾用過麝?”張若蘭說道:“那迷情散中有一味麝香。”靜孌聽聞驚得目瞪口呆,趕忙站起身來,“你說什麽?”戴原禮說道:“永樂二年,臣曾為太子殿下切脈,聞得太子身上有迷情散之氣,太子殿下怕累得王選侍去樂安堂,所以吩咐此事不得聲張。後來選侍定是將迷情散服下了,聞不到迷情散的香氣,所以太子誤以為選侍不再用那迷情散,可臣為殿下切脈之後,發現麝香已侵入殿下脈中。殿下再次寬容,吩咐下去不問罪於選侍,隻是獨自養好了身子。永樂十二年,太子得知選侍在東宮孤苦無依,再次去了選侍房中。選侍又將迷情散服下,那時臣與陛下北征瓦剌,宮中禦醫皆被黃儼收買,無人告知太子殿下選侍再施迷情散一事,以致殿下迎駕遲緩,險些丟了性命。選侍不知,若是將那迷情散大劑量服下,此生是斷難有孕的。”王靜孌驚得說不出話來,張若蘭說道:“你可聽清楚了?你多年受漢王妃蒙騙,用那迷情散迷惑太子,東宮迎駕遲緩一事險些要了太子殿下性命,若不是殿下仁慈,你還能活命到今天?”王靜孌倒退了幾步,自語道:“我從沒有想過陷害太子,宮中生活太過淒苦,韋鳳娘那賤人說用迷情散能綰住太子殿下,我才用那迷情散的。我若知道那迷情散會讓我終身不孕,會害得太子迎駕來遲,我怎會用它?韋鳳娘說那隻是房中小術,無關大礙的。”張若蘭厲聲說道:“漢王夫婦是如何待太子的,你竟看不出?韋鳳娘的話你也信?你自己終身不能有孕算是咎由自取,可你怎忍心為了爭寵竟置殿下於不顧?”王靜孌含著淚搖著頭,“我沒有置殿下於不顧……我沒有……”張若蘭一把抓住王靜孌的手腕,“你若對太子殿下有愧疚之心,你若對漢王夫婦有怨恨之意,便去奉天殿將此事稟告父皇。”靜孌聽了此話,瞪紅了雙眼,思索了片刻,便衝出慈慶宮,直奔奉天殿。
王靜孌一邊闖入奉天殿一邊大喊:“父皇,漢王圖謀不軌,結黨營私,陷害太子。”錦衣衛力士趕忙相攔。正在奉天殿內與輔臣議事的朱棣聽聞王靜孌的喊叫,便說道:“讓她進來。”
靜孌入了奉天殿將迷情散之事據實稟告。朱棣聽了靜孌的話沉默著,靜孌接著說道:“父皇,若不是迷情散惑了太子殿下的心智,永樂十二年,太子殿下怎會迎駕來遲?漢王妃用迷情散誆騙兒臣,就是為了離間太子殿下與父皇,若父皇當年一怒之下廢了太子,那漢王夫婦的奸計便得逞了。靜孌糊塗,竟聽信小人之言險些釀成大錯,請父皇降罪靜孌,請父皇還太子殿下公道。”朱棣說道:“朕知道了,你先迴東宮去。”王靜孌叩了頭便退出了奉天殿。
待王靜孌退出奉天殿,朱棣沉默了一會轉身問身邊的楊士奇:“漢王不法之事,你可知情?”楊士奇知道,忍耐了多年,終於得到了扳倒漢王的機會,稍作思索,便凜然答道:“臣為東宮之臣,故被眾人視為太子一黨,縱然漢王有不法之事,旁人也斷不會告知於臣。隻是陛下兩次北征,太子都受構陷,前些時日,宦官們又說微臣結黨,東宮之臣受陷,遭殃的是誰?受益的又是誰?漢王兩遣就籓,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將徙都,漢王輒請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朱棣聽了楊士奇的話,細細思量,終於確定了朱高煦的不軌之心。於是朱棣即刻將朱高煦改封樂安,命其就藩。
永樂十五年五月,待朱棣送走了第五次出使西洋的鄭和船隊,朱高煦便再次來到奉天殿,朱高煦跪倒在地,“父皇,兒臣自小就未離開過父皇身邊,就是靖難之時,兒臣也是相伴左右,兒臣一旦就藩,無詔便不能迴京,此生便不知還能與父皇相見幾麵。如今父皇身體微恙,兒臣若走了怎麽會放心。”這些話朱棣聽得都厭煩了,於是朱棣邊看著奏疏邊冷冷說道:“既受藩封,豈可常居京邸?”朱高煦趕忙說道:“若不能留在南京,那便求父皇帶兒臣去北京,就要遷都北京了,兒臣從小在北京長大,就是在北京,父皇教兒臣騎射,母後教兒臣念書。兒臣想念北京。”見朱棣沉默不語,朱高煦接著說道:“父皇,兒臣不願離開您,父皇日夜為國事操勞,就讓兒臣在父皇身側,為父皇分憂可好?”朱棣放下奏疏,“為朕分憂?朕問你,為何要構陷楊首輔?你意欲何為?鳳娘為何誆騙靜孌用迷情散陷害太子?”朱高煦答道:“父皇明察,兒臣冤枉。這些事情兒臣都是不知情的。父皇看著兒臣長大,難道父皇不信任高煦了嗎?”朱棣說道:“朕讓你去樂安做一個逍遙王爺,別負了父皇的苦心。”朱高煦向前跪走幾步,“兒臣不去樂安,兒臣自小在父皇身邊長大,兒臣不離開父皇。父皇,咱們父子一同起兵靖難,才有了今日的天下,父皇難道都忘了?”朱棣默不作聲,朱高煦接著說道:“兒臣知道父皇的天下得來有多不容易,靖難之時,父皇身上受了好多傷。兒臣還記得,父皇左肩上的劍傷是大戰白溝河時留下的,父皇右臂上的刀傷是在東昌留下的。每逢雨雪天氣,父皇的這些傷疤都會脹痛。兒臣沒忘記父皇的江山來之不易,兒臣怎會做大逆不道之事,而置父皇大業於不顧?”朱棣還是沉默著,過了好一會,朱棣說道:“好,朕帶你迴北京,隻是你記住,不要辜負了父皇。”朱高煦大喜,趕忙叩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