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和失敗,朱允炆趕忙派盛庸率軍至浦子口,與燕軍又是一番激戰。盛庸率全部軍力拚死作戰,燕軍不敵,幾近敗退,朱棣橫刀立馬,率精銳衝入敵陣,盛庸親自率大軍前來,將朱棣團團圍住。朱棣左衝右突,奮力拚殺,可朝廷軍打退一波又來一波,此時的朱棣已是精疲力竭,盛庸見朱棣體力不支,率精銳向朱棣襲來,正在朱棣要被盛庸等擒獲之時,隻聽得一人大喊:“父王莫怕,高煦來了。”眾人看去,隻見朱高煦率援兵而至。朱高煦驍勇異常,不顧性命向朱棣奔去,見朝廷軍便砍,嚇得朝廷軍無人敢接近,朱高煦終於在亂軍中救出朱棣。
本以為束手就擒的朱棣見朱高煦前來相救,甚是欣慰,想到高煦幾次於亂軍中救出自己,朱棣拍著高煦的背說道:“高煦,你這奮勇殺敵的勁兒與父王真像,世子多疾,你且勉之。”朱高煦聽得此話,心中暗想:“看來父王若成大業,必將儲君之位傳與我,此時不立戰功,更待何時?”於是朱高煦更是冒死拚殺,身負多處重傷,終於擊敗盛庸。
盛庸軍隊被擊敗,隨後朝廷軍水師也投降朱棣。朱棣終於渡過長江,直逼南京城下。
朱允炆知大勢已去,可依舊常朝,隻是今日朱允炆神情恍惚,在龍椅前踱步,一言不發。方孝孺說道:“陛下,城中有兵二十萬,陛下親自率兵守城,等待黃太卿、齊尚書募兵來援。就算抵擋不住燕軍,君王死於國難,雖敗猶榮,何懼之有?”朱允炆沉默不語,還是獨自徘徊於龍椅前。突然一朝臣喊道:“陛下,燕賊一路勢如破竹,今日已渡江直逼南京,釀成今日之禍,全因朝廷出了內奸。朱允炆停住腳步,問道:“內奸?誰是內奸?”那朝臣答道:“左都督徐增壽。當年太祖皇帝病重,招燕賊入京,是左都督置信提前告知,讓燕賊有了準備,留住了燕賊性命。燕賊三個兒子在南京為太祖奔喪,是左都督為他們弄來三匹好馬,讓他們趕快迴北平。還是這左都督密信於燕賊,告知他揚州、泰州防衛空虛,以致燕賊繞過淮安、鳳陽,直逼江北。還有……”“夠了。”朱允炆大喊一聲,拔出殿上力士的佩劍徑直走到徐增壽麵前,“他說的可是真的?”“迴陛下,是。”朱允炆怒不可遏,“朕待你徐家不薄,為何?”徐增壽肅然答道:“陛下,自太祖皇帝始,徐家便深沐皇恩,正因為如此,臣要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為太祖的萬代基業著想。燕王雄才大略,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燕王若能繼承大統,定不遜於秦皇漢武、隻有燕王繼承大統,才能締造太平盛世。”朱允炆聽得火冒三丈,一劍刺死了徐增壽,徐增壽倒在地上,支撐著最後一口氣說道:“燕王定是治國之君......不信,百年之後自見分曉……”說畢,徐增壽氣絕身亡。朱允炆一向仁弱,今日揮劍殺人,心有餘悸,又聽了徐增壽之言,心灰意冷,也顧不得朝臣們說什麽,隻淡淡說了句:“退朝吧。”
待眾朝臣退去,袁忠命人將左都督徐增壽葬了。朱允炆說道:“方才左都督言,燕賊才是治國之君。隻有燕賊繼承大統,才可締造太平盛世。”留在奉天殿的方孝孺忙說道:“陛下,自古以來,哪位治國之君不是以忠孝仁義治天下?燕賊起兵謀逆是為不忠,悖逆太祖是為不孝,塗炭生靈是為不仁,同室操戈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賊如何治國?”朱允炆早已聽不下這些話,隻是喃喃自念後主李煜的詞:“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方孝孺走上前去,“陛下不可如此自輕,怎可自比那亡了國的李後主?”突然一宦官跑上殿來,“陛下,不好了,燕賊渡江了。宮人們、朝臣們都慌了,四處奔逃。”方孝孺趕忙說道:“吩咐守軍緊閉城門。”袁忠趕忙勸說:“陛下,快換上宦官衣衫,趁亂逃出宮去吧。”朱允炆苦笑一聲,“朕若逃出去,他日有何顏麵見太祖皇帝?著曹國公李景隆、穀王朱橞等守城門,能抵得燕軍一時便抵抗一時,朕在這奉天殿放上一把火,朕與這奉天殿共同化為灰燼,朕看他朱棣如何篡位。”不待袁忠再說話,殿外傳來一女子的聲音:“陛下。”眾人看去,乃是徐妙錦,妙錦疾步上前,說道:“陛下不逃走也不必放火,就在這奉天殿等著燕賊,陛下是太祖皇帝所立,我就不信,他朱棣敢悖祖篡位。”妙錦的話音剛落,皇後馬春柔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皇子朱文圭前來,後麵還跟著太子朱文奎與主錄僧溥洽,馬春柔向朱允炆施了一禮,“陛下,主錄僧溥洽求見。”隻見那溥洽雙手托著一鐵匣,跪倒在朱允炆麵前,“陛下,太祖皇帝病重之時,曾單獨召見過微臣。”袁忠趕忙說道:“確有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溥洽接著說道:“微臣奉太祖皇帝之命將太祖留下的鐵匣用鐵鎖封住,太祖有言,若陛下有難,將鐵匣交與陛下。”朱允炆趕快接過鐵匣,吩咐道:“快,把鑰匙拿來。”溥洽說道:“沒有鑰匙,太祖之命,此鎖已用鐵水澆鑄,不到危急之時,不得讓任何人得知。”朱允炆晃了晃那鐵鎖,吩咐道:“袁忠,快將鎖砸開。”袁忠立刻找來鐵錘,將鐵匣上的鎖砸開,眾人都湊過來看。
朱允炆打開鐵匣,隻見那鐵匣中有物三件。一把剃刀、一張僧人度牒和一封敕書。朱允炆打開敕書,隻見那敕書上寫著:“應文密地出。”朱允炆自語道:“朕名為‘炆’,皇爺爺說的應文便是朕了。”方孝孺說道:“陛下,太祖皇帝聖明,妝成僧人的模樣逃亡便不易被人察覺。陛下快快剃度為僧,逃出宮去,隻要陛下留得性命在,便可他日東山再起。”“可到處都是燕軍,朕從哪裏逃出去?”溥洽說道:“陛下可從皇宮涵洞逃出,那涵洞盡頭便是秦淮河,待到了秦淮河,陛下乘船而去。”馬春柔趕忙勸說:“陛下,別再遲疑了,快快剃度。陛下盡管去,妾會留在奉天殿保陛下安全出走。”朱允炆一驚,“你怎麽可以留在奉天殿,待燕賊來了,你怎麽辦,你當然與朕一起走。”馬春柔搖搖頭,“燕賊進了皇宮,找不到陛下,怎可善罷甘休?他必會派重兵搜捕陛下的。陛下逃出宮後,妾便穿上陛下的袞龍袍,戴上陛下的翼善冠,在這奉天殿放上一把大火,讓這大火把奉天殿燒成灰燼,讓這大火把妾燒得麵目全非,待燕賊找到本宮的屍身,勞煩袁公公謊騙他這便是陛下的屍身,燕賊信以為真,如此陛下才能在宮外安心度日。”朱允炆放生大哭,疾步上前攬過馬春柔與她懷中的小皇子,“春柔,這些年來,朕傾心妙錦,時常冷落於你,今日你念及朕的安危,卻要自己舍生,這叫朕如何對得起你?不行,你與朕一起走。”馬春柔也是淚如雨下,“陛下,妾嫁與陛下便應生死相隨,今日陛下有難,妾無力帶兵抗燕,隻能以此計策保得陛下後半生在宮外平穩度日。”朱允炆已是泣不成聲,“朕不走,要走,你與朕一起走,朕下半生好生待你。咱們去過平民的生活。朕再也不會冷落你了。”“妾不在火中燒得麵目全非,造成陛下已駕崩的假象,燕賊如何能放過陛下?陛下出宮之後隱姓埋名,去過普通人的生活。妾隻有一事相求,帶著咱們的孩子文奎、文圭出宮,將他們撫養成人,陛下他日若與妙錦姑娘成婚,請陛下看在他們失去生母的份兒上,多疼愛他們一些。陛下,快快剃度,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眾人也都拉著朱允炆,溥洽為他剃度,袁忠為其更衣。
馬春柔這時走到妙錦麵前施了一禮,妙錦趕忙相扶,“皇後娘娘這可如何使得?”“妙錦姑娘,從前,因為陛下心中隻有你,本宮妒忌。如今,本宮求你,求你照顧好陛下,照顧好文奎、文圭。”馬春柔說完便將懷中的小皇子朱文圭遞給了妙錦。妙錦哽咽著接過小皇子,“娘娘……”春柔接著說道:“你與陛下同去,本宮知道你倆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你是陛下最知心的人,陛下失了皇位,隻有你在他身邊相伴,他才能活下去。謝過妙錦姑娘了。”妙錦心中五味雜陳,眼淚撲簌簌直落。
正在此時,曹國公李景隆、穀王朱橞打開了金川門,南京陷落。朱棣率軍急忙向城中奔去。朱棣眼看著自己四年的靖難就要成功,卻被一人攔住,這人正是道衍,“殿下且慢,殿下現在不宜入宮。”朱棣聽了此話愣住了,道衍接著說道:“建文乃是太祖皇帝所立,咱們靖難說的是要除奸臣,待殿下入宮見了建文,除了奸臣,是否朝見天子而還呢?”朱棣恍然大悟,自己被這近在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竟沒有想到這些。道衍繼續說道:“給建文一些時間,下退位詔書,還是悄然自盡,且由他去選。”於是朱棣駐守在了龍江。
朱允炆剃去了青絲,換上了僧袍,看上去儼然就是一位年輕僧人。方孝孺等都催促著:“陛下快走,再晚就來不及了,陛下一路上多珍重。”奉天殿上頓時哭成一團。朱允炆還是不舍丟下皇後,還在與馬春柔語別,突然一宦官又跑進殿來:“陛下,曹國公與穀王殿下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賊了,燕賊率軍入了南京,可卻沒有入皇城,而是駐守在龍江了,現燕賊正撫安軍民。”妙錦大罵道:“曹國公可恥,陛下待她不薄,他竟賣主求榮。燕賊好不要臉,他駐守龍江,是讓陛下自裁,如此,他便名正言順的奪位了。”朱允炆心中惱火萬分,卻是無可奈何,隻好用拳猛捶大殿的柱子,“朕真不該誤用李景隆那廝,都是朕無用,三年了都除不掉燕賊。朕負了皇爺爺的厚望。朱棣,朕化作厲鬼也饒不了你。”見朱允炆的拳都捶出了鮮血,馬春柔趕忙跑上前去,拉過朱允炆的手,“陛下不要自苦,快逃出宮去,與妙錦姑娘好好度過餘生。妾不會讓燕賊得逞的,妾將這奉天殿燒了,看他在哪兒登基,看他如何篡位。”朱允炆嚎啕大哭,“不行,朕不能丟下你。”方孝孺忙勸道:“陛下快走,趁現在宮中大亂還好逃出去,不然待宮中的人都逃了出去,陛下出逃便不易了……陛下真的想做李後主不成?”溥洽趕忙將朱允炆拉到奉天殿門口,說道:“陛下快從涵洞逃出宮去。”馬春柔又忙著把事先準備好的錢物塞到朱允炆手中,說道:“陛下好生珍重,咱們來世再作夫妻。妙錦姑娘,拜托了。”
朱允炆痛哭不忍離去,方孝孺、袁忠、溥洽硬是將朱允炆推走了,妙錦抱著朱文圭,領著朱文奎緊緊相隨。朱允炆邊走邊哭喊:“春柔,朕會好好將孩子們撫養成人,我們來世還做夫妻。”朱允炆、徐妙錦、朱文奎、朱文圭從皇宮涵洞逃出宮去了。
皇後馬春柔脫下了大衫霞帔,摘下了燕居冠,穿上了朱允炆的袞龍袍,戴上了翼善冠,在奉天殿放了一把火,大火之中,馬春柔自言自語道:“以前在坤寧宮,陛下何曾想起過妾,陛下可知妾日日掛念你?如今能以此賤命換來陛下一生的掛念,縱然百死也是值得。如此說來,我倒該謝謝他朱棣了。隻是太祖皇帝,請保佑我的允炆和孩子們在宮外平安度日。”突然馬春柔大喊一聲:“允炆,春柔來生再嫁與你了。”馬春柔說完便倒在了熊熊烈火之中。
本以為束手就擒的朱棣見朱高煦前來相救,甚是欣慰,想到高煦幾次於亂軍中救出自己,朱棣拍著高煦的背說道:“高煦,你這奮勇殺敵的勁兒與父王真像,世子多疾,你且勉之。”朱高煦聽得此話,心中暗想:“看來父王若成大業,必將儲君之位傳與我,此時不立戰功,更待何時?”於是朱高煦更是冒死拚殺,身負多處重傷,終於擊敗盛庸。
盛庸軍隊被擊敗,隨後朝廷軍水師也投降朱棣。朱棣終於渡過長江,直逼南京城下。
朱允炆知大勢已去,可依舊常朝,隻是今日朱允炆神情恍惚,在龍椅前踱步,一言不發。方孝孺說道:“陛下,城中有兵二十萬,陛下親自率兵守城,等待黃太卿、齊尚書募兵來援。就算抵擋不住燕軍,君王死於國難,雖敗猶榮,何懼之有?”朱允炆沉默不語,還是獨自徘徊於龍椅前。突然一朝臣喊道:“陛下,燕賊一路勢如破竹,今日已渡江直逼南京,釀成今日之禍,全因朝廷出了內奸。朱允炆停住腳步,問道:“內奸?誰是內奸?”那朝臣答道:“左都督徐增壽。當年太祖皇帝病重,招燕賊入京,是左都督置信提前告知,讓燕賊有了準備,留住了燕賊性命。燕賊三個兒子在南京為太祖奔喪,是左都督為他們弄來三匹好馬,讓他們趕快迴北平。還是這左都督密信於燕賊,告知他揚州、泰州防衛空虛,以致燕賊繞過淮安、鳳陽,直逼江北。還有……”“夠了。”朱允炆大喊一聲,拔出殿上力士的佩劍徑直走到徐增壽麵前,“他說的可是真的?”“迴陛下,是。”朱允炆怒不可遏,“朕待你徐家不薄,為何?”徐增壽肅然答道:“陛下,自太祖皇帝始,徐家便深沐皇恩,正因為如此,臣要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為太祖的萬代基業著想。燕王雄才大略,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燕王若能繼承大統,定不遜於秦皇漢武、隻有燕王繼承大統,才能締造太平盛世。”朱允炆聽得火冒三丈,一劍刺死了徐增壽,徐增壽倒在地上,支撐著最後一口氣說道:“燕王定是治國之君......不信,百年之後自見分曉……”說畢,徐增壽氣絕身亡。朱允炆一向仁弱,今日揮劍殺人,心有餘悸,又聽了徐增壽之言,心灰意冷,也顧不得朝臣們說什麽,隻淡淡說了句:“退朝吧。”
待眾朝臣退去,袁忠命人將左都督徐增壽葬了。朱允炆說道:“方才左都督言,燕賊才是治國之君。隻有燕賊繼承大統,才可締造太平盛世。”留在奉天殿的方孝孺忙說道:“陛下,自古以來,哪位治國之君不是以忠孝仁義治天下?燕賊起兵謀逆是為不忠,悖逆太祖是為不孝,塗炭生靈是為不仁,同室操戈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賊如何治國?”朱允炆早已聽不下這些話,隻是喃喃自念後主李煜的詞:“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方孝孺走上前去,“陛下不可如此自輕,怎可自比那亡了國的李後主?”突然一宦官跑上殿來,“陛下,不好了,燕賊渡江了。宮人們、朝臣們都慌了,四處奔逃。”方孝孺趕忙說道:“吩咐守軍緊閉城門。”袁忠趕忙勸說:“陛下,快換上宦官衣衫,趁亂逃出宮去吧。”朱允炆苦笑一聲,“朕若逃出去,他日有何顏麵見太祖皇帝?著曹國公李景隆、穀王朱橞等守城門,能抵得燕軍一時便抵抗一時,朕在這奉天殿放上一把火,朕與這奉天殿共同化為灰燼,朕看他朱棣如何篡位。”不待袁忠再說話,殿外傳來一女子的聲音:“陛下。”眾人看去,乃是徐妙錦,妙錦疾步上前,說道:“陛下不逃走也不必放火,就在這奉天殿等著燕賊,陛下是太祖皇帝所立,我就不信,他朱棣敢悖祖篡位。”妙錦的話音剛落,皇後馬春柔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皇子朱文圭前來,後麵還跟著太子朱文奎與主錄僧溥洽,馬春柔向朱允炆施了一禮,“陛下,主錄僧溥洽求見。”隻見那溥洽雙手托著一鐵匣,跪倒在朱允炆麵前,“陛下,太祖皇帝病重之時,曾單獨召見過微臣。”袁忠趕忙說道:“確有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溥洽接著說道:“微臣奉太祖皇帝之命將太祖留下的鐵匣用鐵鎖封住,太祖有言,若陛下有難,將鐵匣交與陛下。”朱允炆趕快接過鐵匣,吩咐道:“快,把鑰匙拿來。”溥洽說道:“沒有鑰匙,太祖之命,此鎖已用鐵水澆鑄,不到危急之時,不得讓任何人得知。”朱允炆晃了晃那鐵鎖,吩咐道:“袁忠,快將鎖砸開。”袁忠立刻找來鐵錘,將鐵匣上的鎖砸開,眾人都湊過來看。
朱允炆打開鐵匣,隻見那鐵匣中有物三件。一把剃刀、一張僧人度牒和一封敕書。朱允炆打開敕書,隻見那敕書上寫著:“應文密地出。”朱允炆自語道:“朕名為‘炆’,皇爺爺說的應文便是朕了。”方孝孺說道:“陛下,太祖皇帝聖明,妝成僧人的模樣逃亡便不易被人察覺。陛下快快剃度為僧,逃出宮去,隻要陛下留得性命在,便可他日東山再起。”“可到處都是燕軍,朕從哪裏逃出去?”溥洽說道:“陛下可從皇宮涵洞逃出,那涵洞盡頭便是秦淮河,待到了秦淮河,陛下乘船而去。”馬春柔趕忙勸說:“陛下,別再遲疑了,快快剃度。陛下盡管去,妾會留在奉天殿保陛下安全出走。”朱允炆一驚,“你怎麽可以留在奉天殿,待燕賊來了,你怎麽辦,你當然與朕一起走。”馬春柔搖搖頭,“燕賊進了皇宮,找不到陛下,怎可善罷甘休?他必會派重兵搜捕陛下的。陛下逃出宮後,妾便穿上陛下的袞龍袍,戴上陛下的翼善冠,在這奉天殿放上一把大火,讓這大火把奉天殿燒成灰燼,讓這大火把妾燒得麵目全非,待燕賊找到本宮的屍身,勞煩袁公公謊騙他這便是陛下的屍身,燕賊信以為真,如此陛下才能在宮外安心度日。”朱允炆放生大哭,疾步上前攬過馬春柔與她懷中的小皇子,“春柔,這些年來,朕傾心妙錦,時常冷落於你,今日你念及朕的安危,卻要自己舍生,這叫朕如何對得起你?不行,你與朕一起走。”馬春柔也是淚如雨下,“陛下,妾嫁與陛下便應生死相隨,今日陛下有難,妾無力帶兵抗燕,隻能以此計策保得陛下後半生在宮外平穩度日。”朱允炆已是泣不成聲,“朕不走,要走,你與朕一起走,朕下半生好生待你。咱們去過平民的生活。朕再也不會冷落你了。”“妾不在火中燒得麵目全非,造成陛下已駕崩的假象,燕賊如何能放過陛下?陛下出宮之後隱姓埋名,去過普通人的生活。妾隻有一事相求,帶著咱們的孩子文奎、文圭出宮,將他們撫養成人,陛下他日若與妙錦姑娘成婚,請陛下看在他們失去生母的份兒上,多疼愛他們一些。陛下,快快剃度,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眾人也都拉著朱允炆,溥洽為他剃度,袁忠為其更衣。
馬春柔這時走到妙錦麵前施了一禮,妙錦趕忙相扶,“皇後娘娘這可如何使得?”“妙錦姑娘,從前,因為陛下心中隻有你,本宮妒忌。如今,本宮求你,求你照顧好陛下,照顧好文奎、文圭。”馬春柔說完便將懷中的小皇子朱文圭遞給了妙錦。妙錦哽咽著接過小皇子,“娘娘……”春柔接著說道:“你與陛下同去,本宮知道你倆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你是陛下最知心的人,陛下失了皇位,隻有你在他身邊相伴,他才能活下去。謝過妙錦姑娘了。”妙錦心中五味雜陳,眼淚撲簌簌直落。
正在此時,曹國公李景隆、穀王朱橞打開了金川門,南京陷落。朱棣率軍急忙向城中奔去。朱棣眼看著自己四年的靖難就要成功,卻被一人攔住,這人正是道衍,“殿下且慢,殿下現在不宜入宮。”朱棣聽了此話愣住了,道衍接著說道:“建文乃是太祖皇帝所立,咱們靖難說的是要除奸臣,待殿下入宮見了建文,除了奸臣,是否朝見天子而還呢?”朱棣恍然大悟,自己被這近在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竟沒有想到這些。道衍繼續說道:“給建文一些時間,下退位詔書,還是悄然自盡,且由他去選。”於是朱棣駐守在了龍江。
朱允炆剃去了青絲,換上了僧袍,看上去儼然就是一位年輕僧人。方孝孺等都催促著:“陛下快走,再晚就來不及了,陛下一路上多珍重。”奉天殿上頓時哭成一團。朱允炆還是不舍丟下皇後,還在與馬春柔語別,突然一宦官又跑進殿來:“陛下,曹國公與穀王殿下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賊了,燕賊率軍入了南京,可卻沒有入皇城,而是駐守在龍江了,現燕賊正撫安軍民。”妙錦大罵道:“曹國公可恥,陛下待她不薄,他竟賣主求榮。燕賊好不要臉,他駐守龍江,是讓陛下自裁,如此,他便名正言順的奪位了。”朱允炆心中惱火萬分,卻是無可奈何,隻好用拳猛捶大殿的柱子,“朕真不該誤用李景隆那廝,都是朕無用,三年了都除不掉燕賊。朕負了皇爺爺的厚望。朱棣,朕化作厲鬼也饒不了你。”見朱允炆的拳都捶出了鮮血,馬春柔趕忙跑上前去,拉過朱允炆的手,“陛下不要自苦,快逃出宮去,與妙錦姑娘好好度過餘生。妾不會讓燕賊得逞的,妾將這奉天殿燒了,看他在哪兒登基,看他如何篡位。”朱允炆嚎啕大哭,“不行,朕不能丟下你。”方孝孺忙勸道:“陛下快走,趁現在宮中大亂還好逃出去,不然待宮中的人都逃了出去,陛下出逃便不易了……陛下真的想做李後主不成?”溥洽趕忙將朱允炆拉到奉天殿門口,說道:“陛下快從涵洞逃出宮去。”馬春柔又忙著把事先準備好的錢物塞到朱允炆手中,說道:“陛下好生珍重,咱們來世再作夫妻。妙錦姑娘,拜托了。”
朱允炆痛哭不忍離去,方孝孺、袁忠、溥洽硬是將朱允炆推走了,妙錦抱著朱文圭,領著朱文奎緊緊相隨。朱允炆邊走邊哭喊:“春柔,朕會好好將孩子們撫養成人,我們來世還做夫妻。”朱允炆、徐妙錦、朱文奎、朱文圭從皇宮涵洞逃出宮去了。
皇後馬春柔脫下了大衫霞帔,摘下了燕居冠,穿上了朱允炆的袞龍袍,戴上了翼善冠,在奉天殿放了一把火,大火之中,馬春柔自言自語道:“以前在坤寧宮,陛下何曾想起過妾,陛下可知妾日日掛念你?如今能以此賤命換來陛下一生的掛念,縱然百死也是值得。如此說來,我倒該謝謝他朱棣了。隻是太祖皇帝,請保佑我的允炆和孩子們在宮外平安度日。”突然馬春柔大喊一聲:“允炆,春柔來生再嫁與你了。”馬春柔說完便倒在了熊熊烈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