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公李景隆被任命為大將軍,這日李景隆帥五十萬大軍在長江邊準備北上伐燕。突然朱允炆穿著武弁服,乘龍輦帶著鹵簿儀仗親來送行。隻聽朱允炆說道:“賜曹國公李景隆通天犀帶。”李景隆受寵若驚,趕忙叩頭謝恩,朱允炆走上前去,“朕還要將這斧鉞賜予曹國公,有這斧鉞在手,曹國公可便宜行事,先斬後奏。”朱允炆說完,便將手中的斧鉞遞給李景隆,李景隆接過斧鉞,感激涕零,跪在地上不知說什麽好。朱允炆扶起李景隆,“景隆表兄快請起,你與朕一同長大,當年咱們在大本堂一同讀書的情景朕還記得,此次伐燕,全都仰仗景隆表兄了。”李景隆說道:“陛下大恩,臣沒齒難忘,不伐燕立功,臣無以報陛下。”朱允炆笑笑,隨後親自牽過來一匹馬,說道:“請景隆表兄上馬。”李景隆誠惶誠恐,“這如何使得,陛下怎可為微臣牽馬。”“如何使不得?景隆表兄是伐燕的功臣。這是皇爺爺在時,賜與朕的汗血寶馬,今日朕賜予景隆表兄了。請景隆表兄上馬。”李景隆跨上戰馬,朱允炆揮了揮手,說道:“景隆表兄旗開得勝。”李景隆感激萬分,抱拳說道:“陛下放心,臣定盡心竭力。”說完,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北上伐燕。
朱棣迴到了燕王府,正在書房中愁著攻不下真定城之事,朱棣對道衍說道:“耿炳文絕非等閑之輩,太祖皇帝打天下時,他堅守長興十年之久,張士誠都無可奈何。如今這耿炳文守真定,本王該如何攻下?”不待道衍開口,馬三保便前來稟報:“殿下,朝廷撤了耿炳文的大將軍之職,改任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率五十萬大軍北上,如今曹國公已率軍駐守在河間了。”朱棣聽聞朝廷改任李景隆為大將軍,突然露出了幾分欣喜,因為李景隆乃是他的侄兒,朱棣對自己的這個侄兒十分了解,於是朱棣忙對馬三保說道:“太好了,李景隆色厲而中餒,況乃趙括之輩,雖熟知兵法,卻都是紙上空談。建文任他為大將軍,是自取滅亡。快,快將張玉、朱能他們叫來。”三保應聲而去。
不一會,張玉、朱能、高熾、高煦等齊集朱棣書房中,商議迎戰之策。朱高煦站起身來,“父王不必驚慌,五十萬大軍又如何?我燕軍久經戰陣,張玉、朱能將軍更是極善用兵。咱們奮力拚殺,定能取勝。”朱棣並未理會高煦,隻是沉默著思索,眾人都在等著朱棣開口,此時燕山中護衛千戶邱福快步走進來,“殿下。遼東總兵楊文,將軍吳高又出師攻打永平了。”朱棣聽邱福如此一說,臉上竟露出一絲喜色,沉默了半晌的朱棣終於開了口:“那本王便率重兵去解永平之圍。”張玉趕忙勸阻:“殿下三思,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就要來到北平,我們勞師遠征,北上解永平之圍,再迴師對抗李景隆必是人困馬乏,勞累不堪。這可是犯了用兵之大忌啊。”朱棣麵露微笑,“咱們留在北平整軍待戰李景隆又如何?李景隆有五十萬大軍,而我們現在隻有十餘萬人。區區十餘萬對抗朝廷五十萬大軍,能有多大勝算?”眾人聽了朱棣的話都沉默了,朱棣起身緩緩走到了朱高熾麵前,說道:“高熾,朝廷派五十萬大軍來圍剿我北平,我北平這些兵力就算以死相拚也是徒勞,父王必須先解永平之圍,待解了永平之圍,再秘密改道,去你十七叔那兒借兵,北平城就由你來堅守,北平諸事,你與你母妃商議。切記,隻宜堅守,萬不可出戰。”“是,父王。十七叔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麾下又有朵顏三衛騎兵,若能借兵,便可對付朝廷五十萬大軍。借兵一事,父王可有把握?”“建文早就防範著你十七叔了,為防範其他藩王應和,建文便召你十五叔與十七叔去南京,雖然你十五叔迴了南京,可你十七叔仍在大寧,建文便削了你十七叔的王府三護衛。老十七何等精明之人,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我若兵敗,他也難逃被廢之災。你且守好北平,父王借到兵,便迴師解北平之圍。”朱高熾連連稱是。聽到此處,一直沉默的道衍開口問道:“殿下欲留多少兵力與世子守北平?”“十餘萬燕軍皆隨本王去大寧,北平隻留老弱兵士一萬人,以據朝廷之師。”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張玉趕忙問道:“殿下,萬人何以據五十萬雄師?”朱棣歎了口氣,“大寧借兵之事不得張揚,否則事難成矣。此時正好永平被遼東軍所圍,我等佯裝帶兵去救援永平,解永平之圍後便秘密奔向大寧,這才不易察覺。若救援永平不帶重兵前去,不免引人懷疑。本王也是沒有辦法。”朱棣說著,又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高熾,此次守北平難為你了,北平之事,就全靠你了。”高熾正色說道:“父王放心,高熾定當盡心竭力,誓死守衛北平。”
商議好借兵之事,朱棣帶著道衍、張玉、朱能、邱福、朱高煦、馬煜、馬三保等兵將十幾萬人起身,臨行之時,突然聽身後一女子喊道:“殿下。”朱棣迴頭看去,正是玉竹帶著鬱離趕到了燕王府門前。玉竹疾步上前,“殿下征乃兒不花時,朔漠之上,天降大雪,寒冷非常,雖然‘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自那以後便落下了咳疾與風濕的病症,最怕天寒,如今天氣又轉寒了,北地更是寒冷多風,妾這幾日連夜趕製了這件厚鬥篷,殿下披上它禦寒吧。”玉竹邊說著邊將鬥篷披在朱棣身上,朱棣拉起玉竹的手,“等本王迴來。”說完,朱棣便跨上了戰馬,玉竹追上前去,說道:“‘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朱棣看著玉竹,說道:“‘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朱棣說完長歎了一口氣又說道:“迴府吧,等本王迴來。”說完便調轉馬頭帶著大軍離開了。玉竹邊望著朱棣遠去的背影邊用羅帕拭去淚水,直到不見了大軍的蹤跡,鬱離才在一旁勸說:“夫人,外邊冷,咱們迴去吧。”玉竹自語著:“‘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玉竹一聲長歎,不舍地同鬱離迴了燕王府。
燕王朱棣帶著軍隊來到了永平,與遼東軍展開激戰,雖然燕軍士氣高漲,但遼東軍守將吳高率軍奮勇拚殺,雙方僵持在戰場之上,休戰之時,朱棣趕忙召來了朱高煦,朱高煦快步走進朱棣營帳,朱棣將兩封書信交予朱高煦,吩咐道:“高煦,這封盛讚吳高的信一定要想辦法交到遼東總兵楊文手中,這封貶斥楊文的書信定要交到吳高手中。”朱高煦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父王這是離間遼東軍二位守將,讓他們內訌,咱們坐收漁翁之利。”朱棣點了點頭,“正是,那吳高心思縝密,驍勇非常,若能除掉他,永平之圍便解了。”朱高煦露出幾分擔憂,“隻是僅憑一封書信,那楊文是否會疑吳高?”朱棣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說道:“你忘了那吳高是誰?湘王妃的叔父,當初可是建文逼得湘王夫婦自焚的,父王這信中都寫得清清楚楚,不論他吳高對朝廷何等忠心,都不怕楊文與朝廷不起疑。”朱高煦恍然大悟,趕忙應道:“兒臣這便去。”
書信送出之後,一切如朱棣所料,楊文將書信上報朱允炆,朱允炆對吳高起了疑,將吳高削去爵位,貶到山西,楊文不敵燕軍,永平之圍就此解了。解了永平之圍,朱棣便率軍從劉家口直趨大寧。
曹國公李景隆帶著五十萬大軍來征討朱棣,聽說朱棣去救援永平,李景隆大笑著對部將說道:“都言燕賊善戰,我看也不過如此,北平尚且危在旦夕,還去救援永平,真是舍本求末。燕軍傾巢而出救援永平,北平僅剩老弱婦孺萬餘眾,此時不取北平,更待何時?待本將軍攻下北平,活捉燕賊,以報皇恩。”
朱棣來到大寧,他把軍隊留在城外,隻帶著親信來到寧王府。寧王朱權聽說朱棣窮蹙而來求救,朱權雖有顧忌,可還是出門相迎,兩兄弟相見之後自是分外親熱,朱棣抱住朱權大哭起來,訴說自己如何不得己才起兵,怒斥建文如何迫害你我兄弟。朱權與朱棣同病相憐,便留朱棣在府中住了幾日。這幾日當中,朱權見朱棣並無異常動向,於是放鬆了警惕。就在這幾日,朱棣的親信已買通了朵顏三衛的首領。
朱權正擔憂朱棣長居大寧會招致朝廷不滿,遂與寧王妃商議:“四哥長居大寧,恐怕陛下會遷怒於本王。”寧王妃點點頭,“若得了與他共同謀反的罪名更是不妙。”朱權邊思索邊說著:“可如何開口趕他走?畢竟本王與他同父所生,建文削藩,本王與四哥可是同命相連的。”二人正說著,突然聽聞朱棣在門外喊著:“十七弟,十七弟。”朱權與寧王妃起身之時,朱棣已走進房門,朱棣拱手對朱權說道:“十七弟款待四哥多日,四哥心中甚慰。”朱權忙說:“四哥說哪裏話。”朱棣又轉身對寧王妃說道:“四哥叨擾數日,弟妹這幾日也著實辛苦了。”寧王妃也趕忙說道:“四哥太過客氣了,都是自家的兄弟,四哥前來,怎能不好生招待。”朱棣歎了口氣,“隻是四哥再居大寧,恐怕連累了你們寧王府,四哥明日便迴北平去了。”朱權聽聞朱棣要走,心中大喜,趕忙說道:“四哥多保重,明日十七弟親自為四哥送行。”“還是你我兄弟至親,換作旁人,誰敢此時招四哥上門。”“四哥如此說便見外了,你我兄弟本就同心。”
第二日,朱權便去大寧郊外為朱棣送行。朱棣、朱權騎馬並肩邊行邊談,轉眼便來到了大寧郊外,朱權說道:“四哥,靖難之事異常艱辛,望四哥好生珍重。十七弟也慚愧,不能幫上四哥。”朱棣聽到此處,一把抓住朱權的手腕,“十七弟能幫四哥,此時恐怕隻有十七弟能幫四哥。”朱棣話音剛落,郊外伏兵四起,朱權軍隊嘩變,朱權大驚失色,隻聽朱棣笑著說道:“十七弟,四哥若兵敗,不久之後建文便會廢你為庶人,不如借四哥些兵力,將來你我兄弟中分天下如何?”朱權迴頭一看,隻見王府妃妾與世子等人已皆被張玉、朱能等人擒住,見此情狀,朱權也隻能點頭答應了,朱棣大喜,遂帶著朱權一家以及朱權的軍隊迴師北平。
就在朱棣大寧“借兵”之時,李景隆求勝心切,率領軍隊一路直趨北平城下。世子朱高熾奉父王之命死守北平城,此時已是部署完畢。朱高熾為了燕王府一家的性命,為了父王的千秋基業,拚死守衛北平城,他親自登城指揮,徐令儀、張清瑤乃將門之女,皆穿戎裝率領北平婦孺登城拒守,一時間,北平城內婦孺皆兵。李景隆幾次攻城皆被擊退,遂命兵士火燒城門,徐令儀、張清瑤率城中所有婦孺汲水滅火。李景隆見火攻不成,便命雲梯攻城,高熾、令儀、清瑤又率城中軍民用木石猛砸爬上雲梯的朝廷軍士。
正在此時,朝廷軍的都督瞿能發現彰義門防守兵力甚弱,便帶著他的兩個兒子瞿鬱、瞿陶率精銳騎兵猛攻彰義門,瞿能父子驍勇非常,燕軍不敵,彰義門的城門已然被砍開,瞿能見此情狀,速派人請李景隆派兵接濟,李景隆得知彰義門被瞿能所破,心中暗想:“如此一來,這攻破北平城的頭功豈不是瞿能的了,不行,陛下如此厚待,我怎可不立頭功?既然北平城今日可破,那明日亦可破。待明日我親自破城,也不枉陛下對我一番器重。”想到此處,李景隆對身邊兵士說道:“飛馬傳報瞿都督,孤軍而入,怕有暗算,請瞿都督立刻撤退,待明日大軍而至,共同破城而入,違令者斬。”瞿能接到李景隆的命令,異常憤怒,可軍令如山,又違抗不得,隻好撤退。此時朝廷軍兵將皆精疲力竭,李景隆下令大軍在北平城外安營歇息,待明日再戰,燕軍這才得以喘息。
朱高熾見彰義門的城門已被砍破,倒吸了一口涼氣,趕快派人修築城門。朱高熾焦急之間看見方才北平軍民滅火之時所汲之水此刻都已結成了冰,於是靈機一動,立即派全城軍民連夜將城牆汲水灌濕,時值寒冬,滴水成冰,城中軍民不斷提水澆城,待一夜過後,北平城儼然成了一座冰城。待朝廷軍第二日一早再來攻城之時,看著如琉璃般晶瑩剔透的冰牆,已無攀爬的可能。就這樣,朱高熾成功守住了北平城。
朱棣迴到了燕王府,正在書房中愁著攻不下真定城之事,朱棣對道衍說道:“耿炳文絕非等閑之輩,太祖皇帝打天下時,他堅守長興十年之久,張士誠都無可奈何。如今這耿炳文守真定,本王該如何攻下?”不待道衍開口,馬三保便前來稟報:“殿下,朝廷撤了耿炳文的大將軍之職,改任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率五十萬大軍北上,如今曹國公已率軍駐守在河間了。”朱棣聽聞朝廷改任李景隆為大將軍,突然露出了幾分欣喜,因為李景隆乃是他的侄兒,朱棣對自己的這個侄兒十分了解,於是朱棣忙對馬三保說道:“太好了,李景隆色厲而中餒,況乃趙括之輩,雖熟知兵法,卻都是紙上空談。建文任他為大將軍,是自取滅亡。快,快將張玉、朱能他們叫來。”三保應聲而去。
不一會,張玉、朱能、高熾、高煦等齊集朱棣書房中,商議迎戰之策。朱高煦站起身來,“父王不必驚慌,五十萬大軍又如何?我燕軍久經戰陣,張玉、朱能將軍更是極善用兵。咱們奮力拚殺,定能取勝。”朱棣並未理會高煦,隻是沉默著思索,眾人都在等著朱棣開口,此時燕山中護衛千戶邱福快步走進來,“殿下。遼東總兵楊文,將軍吳高又出師攻打永平了。”朱棣聽邱福如此一說,臉上竟露出一絲喜色,沉默了半晌的朱棣終於開了口:“那本王便率重兵去解永平之圍。”張玉趕忙勸阻:“殿下三思,李景隆五十萬大軍就要來到北平,我們勞師遠征,北上解永平之圍,再迴師對抗李景隆必是人困馬乏,勞累不堪。這可是犯了用兵之大忌啊。”朱棣麵露微笑,“咱們留在北平整軍待戰李景隆又如何?李景隆有五十萬大軍,而我們現在隻有十餘萬人。區區十餘萬對抗朝廷五十萬大軍,能有多大勝算?”眾人聽了朱棣的話都沉默了,朱棣起身緩緩走到了朱高熾麵前,說道:“高熾,朝廷派五十萬大軍來圍剿我北平,我北平這些兵力就算以死相拚也是徒勞,父王必須先解永平之圍,待解了永平之圍,再秘密改道,去你十七叔那兒借兵,北平城就由你來堅守,北平諸事,你與你母妃商議。切記,隻宜堅守,萬不可出戰。”“是,父王。十七叔帶甲八萬,革車六千,麾下又有朵顏三衛騎兵,若能借兵,便可對付朝廷五十萬大軍。借兵一事,父王可有把握?”“建文早就防範著你十七叔了,為防範其他藩王應和,建文便召你十五叔與十七叔去南京,雖然你十五叔迴了南京,可你十七叔仍在大寧,建文便削了你十七叔的王府三護衛。老十七何等精明之人,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我若兵敗,他也難逃被廢之災。你且守好北平,父王借到兵,便迴師解北平之圍。”朱高熾連連稱是。聽到此處,一直沉默的道衍開口問道:“殿下欲留多少兵力與世子守北平?”“十餘萬燕軍皆隨本王去大寧,北平隻留老弱兵士一萬人,以據朝廷之師。”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張玉趕忙問道:“殿下,萬人何以據五十萬雄師?”朱棣歎了口氣,“大寧借兵之事不得張揚,否則事難成矣。此時正好永平被遼東軍所圍,我等佯裝帶兵去救援永平,解永平之圍後便秘密奔向大寧,這才不易察覺。若救援永平不帶重兵前去,不免引人懷疑。本王也是沒有辦法。”朱棣說著,又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高熾,此次守北平難為你了,北平之事,就全靠你了。”高熾正色說道:“父王放心,高熾定當盡心竭力,誓死守衛北平。”
商議好借兵之事,朱棣帶著道衍、張玉、朱能、邱福、朱高煦、馬煜、馬三保等兵將十幾萬人起身,臨行之時,突然聽身後一女子喊道:“殿下。”朱棣迴頭看去,正是玉竹帶著鬱離趕到了燕王府門前。玉竹疾步上前,“殿下征乃兒不花時,朔漠之上,天降大雪,寒冷非常,雖然‘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自那以後便落下了咳疾與風濕的病症,最怕天寒,如今天氣又轉寒了,北地更是寒冷多風,妾這幾日連夜趕製了這件厚鬥篷,殿下披上它禦寒吧。”玉竹邊說著邊將鬥篷披在朱棣身上,朱棣拉起玉竹的手,“等本王迴來。”說完,朱棣便跨上了戰馬,玉竹追上前去,說道:“‘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朱棣看著玉竹,說道:“‘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朱棣說完長歎了一口氣又說道:“迴府吧,等本王迴來。”說完便調轉馬頭帶著大軍離開了。玉竹邊望著朱棣遠去的背影邊用羅帕拭去淚水,直到不見了大軍的蹤跡,鬱離才在一旁勸說:“夫人,外邊冷,咱們迴去吧。”玉竹自語著:“‘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玉竹一聲長歎,不舍地同鬱離迴了燕王府。
燕王朱棣帶著軍隊來到了永平,與遼東軍展開激戰,雖然燕軍士氣高漲,但遼東軍守將吳高率軍奮勇拚殺,雙方僵持在戰場之上,休戰之時,朱棣趕忙召來了朱高煦,朱高煦快步走進朱棣營帳,朱棣將兩封書信交予朱高煦,吩咐道:“高煦,這封盛讚吳高的信一定要想辦法交到遼東總兵楊文手中,這封貶斥楊文的書信定要交到吳高手中。”朱高煦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父王這是離間遼東軍二位守將,讓他們內訌,咱們坐收漁翁之利。”朱棣點了點頭,“正是,那吳高心思縝密,驍勇非常,若能除掉他,永平之圍便解了。”朱高煦露出幾分擔憂,“隻是僅憑一封書信,那楊文是否會疑吳高?”朱棣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說道:“你忘了那吳高是誰?湘王妃的叔父,當初可是建文逼得湘王夫婦自焚的,父王這信中都寫得清清楚楚,不論他吳高對朝廷何等忠心,都不怕楊文與朝廷不起疑。”朱高煦恍然大悟,趕忙應道:“兒臣這便去。”
書信送出之後,一切如朱棣所料,楊文將書信上報朱允炆,朱允炆對吳高起了疑,將吳高削去爵位,貶到山西,楊文不敵燕軍,永平之圍就此解了。解了永平之圍,朱棣便率軍從劉家口直趨大寧。
曹國公李景隆帶著五十萬大軍來征討朱棣,聽說朱棣去救援永平,李景隆大笑著對部將說道:“都言燕賊善戰,我看也不過如此,北平尚且危在旦夕,還去救援永平,真是舍本求末。燕軍傾巢而出救援永平,北平僅剩老弱婦孺萬餘眾,此時不取北平,更待何時?待本將軍攻下北平,活捉燕賊,以報皇恩。”
朱棣來到大寧,他把軍隊留在城外,隻帶著親信來到寧王府。寧王朱權聽說朱棣窮蹙而來求救,朱權雖有顧忌,可還是出門相迎,兩兄弟相見之後自是分外親熱,朱棣抱住朱權大哭起來,訴說自己如何不得己才起兵,怒斥建文如何迫害你我兄弟。朱權與朱棣同病相憐,便留朱棣在府中住了幾日。這幾日當中,朱權見朱棣並無異常動向,於是放鬆了警惕。就在這幾日,朱棣的親信已買通了朵顏三衛的首領。
朱權正擔憂朱棣長居大寧會招致朝廷不滿,遂與寧王妃商議:“四哥長居大寧,恐怕陛下會遷怒於本王。”寧王妃點點頭,“若得了與他共同謀反的罪名更是不妙。”朱權邊思索邊說著:“可如何開口趕他走?畢竟本王與他同父所生,建文削藩,本王與四哥可是同命相連的。”二人正說著,突然聽聞朱棣在門外喊著:“十七弟,十七弟。”朱權與寧王妃起身之時,朱棣已走進房門,朱棣拱手對朱權說道:“十七弟款待四哥多日,四哥心中甚慰。”朱權忙說:“四哥說哪裏話。”朱棣又轉身對寧王妃說道:“四哥叨擾數日,弟妹這幾日也著實辛苦了。”寧王妃也趕忙說道:“四哥太過客氣了,都是自家的兄弟,四哥前來,怎能不好生招待。”朱棣歎了口氣,“隻是四哥再居大寧,恐怕連累了你們寧王府,四哥明日便迴北平去了。”朱權聽聞朱棣要走,心中大喜,趕忙說道:“四哥多保重,明日十七弟親自為四哥送行。”“還是你我兄弟至親,換作旁人,誰敢此時招四哥上門。”“四哥如此說便見外了,你我兄弟本就同心。”
第二日,朱權便去大寧郊外為朱棣送行。朱棣、朱權騎馬並肩邊行邊談,轉眼便來到了大寧郊外,朱權說道:“四哥,靖難之事異常艱辛,望四哥好生珍重。十七弟也慚愧,不能幫上四哥。”朱棣聽到此處,一把抓住朱權的手腕,“十七弟能幫四哥,此時恐怕隻有十七弟能幫四哥。”朱棣話音剛落,郊外伏兵四起,朱權軍隊嘩變,朱權大驚失色,隻聽朱棣笑著說道:“十七弟,四哥若兵敗,不久之後建文便會廢你為庶人,不如借四哥些兵力,將來你我兄弟中分天下如何?”朱權迴頭一看,隻見王府妃妾與世子等人已皆被張玉、朱能等人擒住,見此情狀,朱權也隻能點頭答應了,朱棣大喜,遂帶著朱權一家以及朱權的軍隊迴師北平。
就在朱棣大寧“借兵”之時,李景隆求勝心切,率領軍隊一路直趨北平城下。世子朱高熾奉父王之命死守北平城,此時已是部署完畢。朱高熾為了燕王府一家的性命,為了父王的千秋基業,拚死守衛北平城,他親自登城指揮,徐令儀、張清瑤乃將門之女,皆穿戎裝率領北平婦孺登城拒守,一時間,北平城內婦孺皆兵。李景隆幾次攻城皆被擊退,遂命兵士火燒城門,徐令儀、張清瑤率城中所有婦孺汲水滅火。李景隆見火攻不成,便命雲梯攻城,高熾、令儀、清瑤又率城中軍民用木石猛砸爬上雲梯的朝廷軍士。
正在此時,朝廷軍的都督瞿能發現彰義門防守兵力甚弱,便帶著他的兩個兒子瞿鬱、瞿陶率精銳騎兵猛攻彰義門,瞿能父子驍勇非常,燕軍不敵,彰義門的城門已然被砍開,瞿能見此情狀,速派人請李景隆派兵接濟,李景隆得知彰義門被瞿能所破,心中暗想:“如此一來,這攻破北平城的頭功豈不是瞿能的了,不行,陛下如此厚待,我怎可不立頭功?既然北平城今日可破,那明日亦可破。待明日我親自破城,也不枉陛下對我一番器重。”想到此處,李景隆對身邊兵士說道:“飛馬傳報瞿都督,孤軍而入,怕有暗算,請瞿都督立刻撤退,待明日大軍而至,共同破城而入,違令者斬。”瞿能接到李景隆的命令,異常憤怒,可軍令如山,又違抗不得,隻好撤退。此時朝廷軍兵將皆精疲力竭,李景隆下令大軍在北平城外安營歇息,待明日再戰,燕軍這才得以喘息。
朱高熾見彰義門的城門已被砍破,倒吸了一口涼氣,趕快派人修築城門。朱高熾焦急之間看見方才北平軍民滅火之時所汲之水此刻都已結成了冰,於是靈機一動,立即派全城軍民連夜將城牆汲水灌濕,時值寒冬,滴水成冰,城中軍民不斷提水澆城,待一夜過後,北平城儼然成了一座冰城。待朝廷軍第二日一早再來攻城之時,看著如琉璃般晶瑩剔透的冰牆,已無攀爬的可能。就這樣,朱高熾成功守住了北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