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外交重不重要?放在後世,國家的外交不僅有專門的外交部,而且很多時候國家的外交都是由國家首腦親自負責的。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可以說是國家最重要的國策之一了。
放在戰國時代也是一樣,國家的外交政策必須謹慎又謹慎,因此華戎反對戴言的政策就可以理解了:不結盟,朝三國畢竟是宋國奉行多年的外交政策,它再是不堪,至少是保住了宋國的獨立。戴言所奉行的政策雖然看起來很好,然而它究竟會造成什麽後果呢?誰也不知道。
“司寇是誤會了我的意思了。”戴言沉默良久,終於說道,“小子雖然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宋國應當站在齊國一邊,然而小子何嚐說過我宋國要與齊國結盟?小子卻也說過魏齊相王,我宋國應當助楚國,然而小子也從來沒有說過與楚國結盟一事吧?不結盟乃我宋國多年之國策,多年來憑此國策,我宋國在列國間保持中立,超然於物外;外加我宋國之軍士敢戰,由此使得列國不敢肆意侵略我國,此良策也。然而朝三國,我宋國卑辭厚幣以侍三國,而三國視其為理所當然之事,此我國之恥辱也!朝三國,以我宋國父老之財賦侍奉他國,此弱我而強敵之策也,我國應當想辦法廢除此策。”
就在此時,侍衛進來報告道:魏國國相惠施求見。
一時間朝堂上無論君臣皆都大為驚訝,魏相惠施來訪宋國,為何沒有事先通報?惠施是宋人,哪裏會不知道宋國人就是一根筋。當年楚國使臣訪齊未向宋國報備,結果就被宋國人所殺。惠施學富五車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事,他又如何敢作出如此大膽的事呢?
惠施並不是一個人進來的,他身邊還跟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當惠施進入殿中向宋君行禮時,那個年輕人也跟著進來行禮,“外臣齊國田嬰見過宋侯。”年輕人報出了他的身份,令得滿殿君臣更是吃驚。我們正在此商議應對相王之事,魏齊兩國就已秘密派遣重臣來到我宋國,此來者不善啊。
子喜檢驗了惠施和田嬰所遞交的令符,確認了二人的身份。他不悅的道:“惠相與田公子皆為魏齊二國之重臣,來我宋國卻如此藏頭露尾,也不報備一聲,這實在有負兩國大國之地位。”
惠施開口道:“宋侯此言差矣。我與田公子二人皆是擺明車馬,身著朝服來到貴國,何時藏頭,何時露尾?再說我等在進入貴國之前也曾向邊邑守令報備,宋侯之指責未免太過矣。”
子喜這才想起這惠施可是整個宋國乃至天下都有名的辯士,與他在這等小事上爭吵,吃虧的終究會是自己。於是他暫時放下這段不提,又問道:“那不知惠相與田公子來我宋國所為何事?”
惠施正色說道:“我二人來此,是想請宋侯參加我王與齊王的相王之會,並以臣禮朝見我王與齊王。”
以臣禮朝見魏王與齊王?這是對寡人莫大的侮辱!子喜心中在呐喊著。即使宋國國力弱小,降低君主爵位,朝三國,子喜也從來沒有覺得這麽侮辱過。因為朝見霸主更多的隻是對其強力地位的認同,大家在身份上還是一樣的,大家都是諸侯,同是周王的臣子。如今魏齊兩國竟然要讓他向兩國稱臣?這對子喜來說萬萬不能忍受。然而懾於魏齊兩國強大的實力,他也不敢直接拒絕,一時間朝堂上變得安靜異常。
“哈哈哈,惠相莫非是在說笑?”在這尷尬的時候,戴言說話了,“魏王僭越王位,我宋國從來都沒有承認,貴君隻是魏候,哪裏敢稱魏王呢?至於齊王,請恕小子孤陋寡聞,小子隻聽說過齊候,從未聽說有齊王。禮記雲: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我宋國從來隻聽說過整個天下隻有一個周王,至此之外,皆為封臣。敢問惠相,這天下是什麽時候多出這麽多王的呢?”
惠施迴過頭來看著說話的人,見是一個還未及冠的少年,其身量挺拔,麵有神光,而口齒犀利,令得他絲毫不敢小看。惠施問道:“敢問公子是?”他很清楚,如此年輕就能在宋國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定然是身份尊貴之人。
“他是寡人之弟,公子偃。”子喜見戴言在反駁惠施,維護自己的名譽,他此時也出口表麵了戴言的身份,這其實也是對戴言的一種支持。
見宋君表明了身份,而且也沒有斥責戴言,惠施瞬間就懂了宋君的意思:子偃說的話就是代表寡人的意思。他隻得對戴言說道:“公子所說卻有道理。然而我想告訴公子,我王與齊王現在雖然還不是王,然而明年相王過後,我王與齊王之名傳於天下,那時天下人皆知魏王與齊王,魏候與齊候從此將成為曆史。不知公子對此答案是否滿意?”
戴言迴道:“惠相之言小子已知。然而魏君與齊君皆為諸侯,如何能夠成為天子?小子曾聞,商湯代夏,周武代商可都是取天命而成天子,小子從不曾聞互相承認即可為天子者。”
惠施一時無言。這時田嬰發言了:“公子何必在此做口舌之辯?在下與惠相來到宋國,是希望宋侯能夠參加相王之會,此乃我齊國與魏國之共同願望,還望宋侯屆時能不辭辛勞,準時參加啊。此次之會,韓候已經決定參加了,衛候、魯候、滕候、鄒子等國君皆已表明將會親自到場,如果獨獨宋君不至,恐怕魏王與我王都不會高興的。”說道最後,其語氣變得異常陰沉。
未待子喜發火,惠施這時接口了:“如果宋侯願意前往相王之會,那麽本相可以代表魏國和齊國,將宋國每年收取的貢賦數額減少三成。”
田嬰也說道:“惠相之意我想齊王也是會同意的。”
聽到魏齊兩國願意減免宋國的貢賦,一時間殿內群臣都有些意動,就連國相樂cd有些像被說服了的樣子。
就在此時,華戎站出來說道:“魏齊兩國之意,我宋國已然知之;然而此事畢竟事關重大,對此事,我國一時之間也無法做出確切的答複。不如惠相與田公子可否先在我宋國歇息一會,飽覽我睢陽之人文風光,待我宋國一有決定,定然盡快迴複兩國。”
惠施與田嬰小聲商議了以下,隨後惠施說道:“在下與田公子都有要事,也無法在宋國久待。三天後我二人即將迴國複命,希望貴國能在此之前作出答複。”
很快朝會散去,子喜獨獨留下了樂成、向舍、華戎和戴言一起商議。
“各位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子喜向四人說道。
樂成首先說道:“君上,下臣以為魏齊兩國願意減少我國之貢賦三成,此舉極有誠意,君上當接受魏齊兩國君主的好意。”
“老公叔,此言差矣。”卻是戴言出口了,樂成論起輩分是和子偃父親平輩的,戴言確實該稱唿樂成為公叔。“公叔以為魏齊二國是對我國親善嗎?在小子看來,魏齊二國皆為虎狼,無不覬覦我宋國之富庶領土。現在兩國相王,劃分勢力範圍,如果我宋國就此就範,向兩國君主稱臣,那麽從此我宋國將淪為魏齊兩國之附庸矣,最後的下場與如今的衛國、魯國將沒有任何不同。一旦淪落到那個境地,等待我宋國的也就隻有亡國一條路了。小子以為,魏齊兩國相王之會,我宋國應當參與,然而我國隻是派遣重臣稱賀,並不承認兩國君主為王。如此則未來我國在未來才能有足夠的迴旋餘地,可以在未來的齊楚大戰裏撈到足夠的好處。”
“你說的這足夠的好處是什麽?”子喜問道。
“廢除我宋國朝三國的所有貢賦,未來我國朝見三國隻奉上禮器,而不奉貢賦。”戴言迴答道。
“那應當如何做呢?”這卻是華戎發問了。
“相王之會必然會引發齊楚大戰,戰爭一旦打響,我宋國將成為楚國的大後方。在此時,我宋國明麵上保持中立,而暗中則為楚軍供應糧草,那麽楚國必然會感激我國,我國可以趁勢取消對楚國的貢賦;魏齊相王,那麽未來魏齊必然受到列國攻擊,如此則不管戰爭如何發展,魏齊兩國實力必然削弱,我國在此時就可以趁勢與兩國談判,取消貢賦。如此一來,我國未來即使依舊朝見三國,那麽我國君臣上下之負擔將大大減輕,此必將大利於我宋國。”戴言迴答道。
“華卿以為如何?”子喜向華戎問道。
看著子喜的表情,華戎知道子喜已經被子偃說動了。於是他迴答道:“臣依舊認為列國相爭,唯一依靠的就是實力。然而公子之策,臣也挑不出不是之處,臣以為,此策或可一試。”
隨後向舍也讚同道:“臣也以為公子之策可以一試。”
見到兩位重臣都讚同了,而樂成則有些尷尬了,他隻好也附和道“子偃所說也有道理,他的計策可以一試。”
眼見幾位重臣意見都達成了一致,子喜站起來說道:“既然諸位都認為此策可行,那麽魏齊相王之事就由子偃全權負責,子偃,從現在起,你若有任何要求,都可以直接呈報給寡人,寡人為你特批。我等君臣也當上下一心,全力支持子偃,洗刷我宋國朝三國之恥辱!”
放在戰國時代也是一樣,國家的外交政策必須謹慎又謹慎,因此華戎反對戴言的政策就可以理解了:不結盟,朝三國畢竟是宋國奉行多年的外交政策,它再是不堪,至少是保住了宋國的獨立。戴言所奉行的政策雖然看起來很好,然而它究竟會造成什麽後果呢?誰也不知道。
“司寇是誤會了我的意思了。”戴言沉默良久,終於說道,“小子雖然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宋國應當站在齊國一邊,然而小子何嚐說過我宋國要與齊國結盟?小子卻也說過魏齊相王,我宋國應當助楚國,然而小子也從來沒有說過與楚國結盟一事吧?不結盟乃我宋國多年之國策,多年來憑此國策,我宋國在列國間保持中立,超然於物外;外加我宋國之軍士敢戰,由此使得列國不敢肆意侵略我國,此良策也。然而朝三國,我宋國卑辭厚幣以侍三國,而三國視其為理所當然之事,此我國之恥辱也!朝三國,以我宋國父老之財賦侍奉他國,此弱我而強敵之策也,我國應當想辦法廢除此策。”
就在此時,侍衛進來報告道:魏國國相惠施求見。
一時間朝堂上無論君臣皆都大為驚訝,魏相惠施來訪宋國,為何沒有事先通報?惠施是宋人,哪裏會不知道宋國人就是一根筋。當年楚國使臣訪齊未向宋國報備,結果就被宋國人所殺。惠施學富五車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事,他又如何敢作出如此大膽的事呢?
惠施並不是一個人進來的,他身邊還跟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當惠施進入殿中向宋君行禮時,那個年輕人也跟著進來行禮,“外臣齊國田嬰見過宋侯。”年輕人報出了他的身份,令得滿殿君臣更是吃驚。我們正在此商議應對相王之事,魏齊兩國就已秘密派遣重臣來到我宋國,此來者不善啊。
子喜檢驗了惠施和田嬰所遞交的令符,確認了二人的身份。他不悅的道:“惠相與田公子皆為魏齊二國之重臣,來我宋國卻如此藏頭露尾,也不報備一聲,這實在有負兩國大國之地位。”
惠施開口道:“宋侯此言差矣。我與田公子二人皆是擺明車馬,身著朝服來到貴國,何時藏頭,何時露尾?再說我等在進入貴國之前也曾向邊邑守令報備,宋侯之指責未免太過矣。”
子喜這才想起這惠施可是整個宋國乃至天下都有名的辯士,與他在這等小事上爭吵,吃虧的終究會是自己。於是他暫時放下這段不提,又問道:“那不知惠相與田公子來我宋國所為何事?”
惠施正色說道:“我二人來此,是想請宋侯參加我王與齊王的相王之會,並以臣禮朝見我王與齊王。”
以臣禮朝見魏王與齊王?這是對寡人莫大的侮辱!子喜心中在呐喊著。即使宋國國力弱小,降低君主爵位,朝三國,子喜也從來沒有覺得這麽侮辱過。因為朝見霸主更多的隻是對其強力地位的認同,大家在身份上還是一樣的,大家都是諸侯,同是周王的臣子。如今魏齊兩國竟然要讓他向兩國稱臣?這對子喜來說萬萬不能忍受。然而懾於魏齊兩國強大的實力,他也不敢直接拒絕,一時間朝堂上變得安靜異常。
“哈哈哈,惠相莫非是在說笑?”在這尷尬的時候,戴言說話了,“魏王僭越王位,我宋國從來都沒有承認,貴君隻是魏候,哪裏敢稱魏王呢?至於齊王,請恕小子孤陋寡聞,小子隻聽說過齊候,從未聽說有齊王。禮記雲: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我宋國從來隻聽說過整個天下隻有一個周王,至此之外,皆為封臣。敢問惠相,這天下是什麽時候多出這麽多王的呢?”
惠施迴過頭來看著說話的人,見是一個還未及冠的少年,其身量挺拔,麵有神光,而口齒犀利,令得他絲毫不敢小看。惠施問道:“敢問公子是?”他很清楚,如此年輕就能在宋國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定然是身份尊貴之人。
“他是寡人之弟,公子偃。”子喜見戴言在反駁惠施,維護自己的名譽,他此時也出口表麵了戴言的身份,這其實也是對戴言的一種支持。
見宋君表明了身份,而且也沒有斥責戴言,惠施瞬間就懂了宋君的意思:子偃說的話就是代表寡人的意思。他隻得對戴言說道:“公子所說卻有道理。然而我想告訴公子,我王與齊王現在雖然還不是王,然而明年相王過後,我王與齊王之名傳於天下,那時天下人皆知魏王與齊王,魏候與齊候從此將成為曆史。不知公子對此答案是否滿意?”
戴言迴道:“惠相之言小子已知。然而魏君與齊君皆為諸侯,如何能夠成為天子?小子曾聞,商湯代夏,周武代商可都是取天命而成天子,小子從不曾聞互相承認即可為天子者。”
惠施一時無言。這時田嬰發言了:“公子何必在此做口舌之辯?在下與惠相來到宋國,是希望宋侯能夠參加相王之會,此乃我齊國與魏國之共同願望,還望宋侯屆時能不辭辛勞,準時參加啊。此次之會,韓候已經決定參加了,衛候、魯候、滕候、鄒子等國君皆已表明將會親自到場,如果獨獨宋君不至,恐怕魏王與我王都不會高興的。”說道最後,其語氣變得異常陰沉。
未待子喜發火,惠施這時接口了:“如果宋侯願意前往相王之會,那麽本相可以代表魏國和齊國,將宋國每年收取的貢賦數額減少三成。”
田嬰也說道:“惠相之意我想齊王也是會同意的。”
聽到魏齊兩國願意減免宋國的貢賦,一時間殿內群臣都有些意動,就連國相樂cd有些像被說服了的樣子。
就在此時,華戎站出來說道:“魏齊兩國之意,我宋國已然知之;然而此事畢竟事關重大,對此事,我國一時之間也無法做出確切的答複。不如惠相與田公子可否先在我宋國歇息一會,飽覽我睢陽之人文風光,待我宋國一有決定,定然盡快迴複兩國。”
惠施與田嬰小聲商議了以下,隨後惠施說道:“在下與田公子都有要事,也無法在宋國久待。三天後我二人即將迴國複命,希望貴國能在此之前作出答複。”
很快朝會散去,子喜獨獨留下了樂成、向舍、華戎和戴言一起商議。
“各位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子喜向四人說道。
樂成首先說道:“君上,下臣以為魏齊兩國願意減少我國之貢賦三成,此舉極有誠意,君上當接受魏齊兩國君主的好意。”
“老公叔,此言差矣。”卻是戴言出口了,樂成論起輩分是和子偃父親平輩的,戴言確實該稱唿樂成為公叔。“公叔以為魏齊二國是對我國親善嗎?在小子看來,魏齊二國皆為虎狼,無不覬覦我宋國之富庶領土。現在兩國相王,劃分勢力範圍,如果我宋國就此就範,向兩國君主稱臣,那麽從此我宋國將淪為魏齊兩國之附庸矣,最後的下場與如今的衛國、魯國將沒有任何不同。一旦淪落到那個境地,等待我宋國的也就隻有亡國一條路了。小子以為,魏齊兩國相王之會,我宋國應當參與,然而我國隻是派遣重臣稱賀,並不承認兩國君主為王。如此則未來我國在未來才能有足夠的迴旋餘地,可以在未來的齊楚大戰裏撈到足夠的好處。”
“你說的這足夠的好處是什麽?”子喜問道。
“廢除我宋國朝三國的所有貢賦,未來我國朝見三國隻奉上禮器,而不奉貢賦。”戴言迴答道。
“那應當如何做呢?”這卻是華戎發問了。
“相王之會必然會引發齊楚大戰,戰爭一旦打響,我宋國將成為楚國的大後方。在此時,我宋國明麵上保持中立,而暗中則為楚軍供應糧草,那麽楚國必然會感激我國,我國可以趁勢取消對楚國的貢賦;魏齊相王,那麽未來魏齊必然受到列國攻擊,如此則不管戰爭如何發展,魏齊兩國實力必然削弱,我國在此時就可以趁勢與兩國談判,取消貢賦。如此一來,我國未來即使依舊朝見三國,那麽我國君臣上下之負擔將大大減輕,此必將大利於我宋國。”戴言迴答道。
“華卿以為如何?”子喜向華戎問道。
看著子喜的表情,華戎知道子喜已經被子偃說動了。於是他迴答道:“臣依舊認為列國相爭,唯一依靠的就是實力。然而公子之策,臣也挑不出不是之處,臣以為,此策或可一試。”
隨後向舍也讚同道:“臣也以為公子之策可以一試。”
見到兩位重臣都讚同了,而樂成則有些尷尬了,他隻好也附和道“子偃所說也有道理,他的計策可以一試。”
眼見幾位重臣意見都達成了一致,子喜站起來說道:“既然諸位都認為此策可行,那麽魏齊相王之事就由子偃全權負責,子偃,從現在起,你若有任何要求,都可以直接呈報給寡人,寡人為你特批。我等君臣也當上下一心,全力支持子偃,洗刷我宋國朝三國之恥辱!”